东北黑土区土壤侵蚀强度划分标准
东北黑土区土壤容许流失量制定的探讨

东北黑土区土壤容许流失量制定的探讨1.T值土壤容许流失量( Soil Loss Tolerance)即T值,即每年单位面积上可容许的最大土壤流失量( t /( km2·a) )。
T值表明了允许土壤流失的最大水平限制,从而可以长期经济地维持作物高的生产力水平。
为制定合理的水土流失控制目标,进行水土保持规划,配置水保措施等提供理论指导。
2.东北地区特点丘陵漫岗缓坡地,坡长,土壤层厚度较低。
表层有机质多的黑土层,下为厚层的沙层母质,不能满足作物生长。
开垦时间短,多为100年左右,短则50年,但侵蚀严重,肥力下降快。
《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200 t /( km2·a)3.T值决定因素3.1.定量研究法综合国内外有关T值的定量研究方法,可归纳为三类:成土速率法、生产力模型法和厚度法。
成土速率法将成土速率作为T值,被认为最能体现T值的意义。
3.1.1.成土速率法对东北黑土区各土壤类型通过模拟淋溶、质量平衡两种实际测算方法;稳态PROFILE模型、动态MAGIC模型测算方法及土壤分级、全量分析两种经验测算方法,综合分析得出下表(范越来越多科学家意识到与T值相关的问题并非土壤形成速率,而是能容许多少土壤流失而不至于丧失生产力。
这也正是水土保持的目标。
PI模型(1979 ,Neill)提出,用取值范围0~1的无量纲指数,反映土壤生产力的高低:指数越高,生产力水平越高。
MPI(谢云,2011)考虑到黑土有机质含量丰富、黏粒含量较高的重要特征式中:PI是生产力指数,i = 1,2,...,n为不同的土层。
Ai为第i 层土壤有效水含量的适宜性指数,土壤有机质含量适宜性指数,Oi和土壤黏粒含量适宜性指数CLi,Di为第i 层土壤pH的适宜性指数。
WFi为第i 层土壤的权重。
根据MPI计算T,式中:t 是未来规划时间,如t 取100年。
ΔMPI/t 表示规划时间内能够接受的生产力指数降低幅度。
MPI0是当前生产力指数,介于0~1之间,数值越大,生产力越高。
土壤侵蚀类型

褐土。
④南方红壤丘陵区
•
本区的范围大致以大别山为北屏,巴山、巫山为西障。
西南以云贵高原为界。东南直抵海域并包括台湾、海南岛
及诸岛。其主要分
• 为江南山地丘陵区、
• 岭南平原丘陵区、
• 长江中下游平原区。 (南方红壤丘陵区)
⑤西南土石山区
四川盆地大致在北以广元,南以叙永,西以雅安,东以奉节为4个顶点连 成的一个菱形地区内,盆地西部为成都平原,其余部分为丘陵。
不断吸水增重,土体下滑力大于抗滑力时,土体沿着一定的滑动面发 生的位移现象。
• ⑤崩岗 • 上坡剧烈风化的岩体受水力与重力的共同作用,向下崩落的现象。
• 3)冻融侵蚀
• 温度影响导致的侵蚀主要是指温度在0℃左右及其以下变化时,对土 体所造成的机械破坏作用。
• 4)冰川侵蚀
• 由于现代冰川活动对地表土石体造成机械破坏作用的一系列现象。
•
一般来说植物在水土保持方面有着特殊作用。但在人为作用下,
有些植物对土壤产生一定侵蚀作用,主要表现在土壤理化性质恶化,
肥力下降。
• 8)化学侵蚀
• 化学侵蚀是指土壤中的养分在下渗水分作用下发生化学变化和溶解
损失的现象。
(3)我国土壤侵蚀类型分区
水利部颁发的《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2007),按 照主要的侵蚀营力,将我国土壤侵蚀类型划分为水力侵蚀、风力侵蚀、 冻融侵蚀一级类型区。又按地质、地貌及土壤状况,将我国土壤侵蚀 划分为九个二级区,风力侵蚀和冻融侵蚀区分别包含两个二级侵蚀区。 1)水力侵蚀类型1区 ①西北黄土高原区 这一高原二级区的大致范围为大 兴安岭—阴山—贺兰山—青藏高原 东段一线以东。西为祁连山余脉的 青海日月山,西北为贺兰山,北为 阴山,东为管涔山及太行山,南为 秦岭。中部大致以长城为界,北为 鄂尔多斯高原,南为黄土高原。
东北黑土区不同侵蚀程度土壤入渗特征与模拟

东北黑土区不同侵蚀程度土壤入渗特征与模拟李若凡;谢云;辛艳;杨静怡;刘刚;蔺宏宏【期刊名称】《中国水土保持科学》【年(卷),期】2024(22)2【摘要】土壤入渗与土壤侵蚀密切相关。
研究黑土土壤入渗特征对于黑土土壤侵蚀预测与防护有重要作用。
为探明不同侵蚀程度黑土的水分运移过程,采用室内土柱实验法观测并评价HYDRUS-1D模型在东北黑土区的适用性。
其中,轻度侵蚀土壤表土层A层厚度和淀积层B层厚度分别为30和25 cm,中度侵蚀土壤A层和B层厚度分别为30和10 cm,重度侵蚀土壤A层和B层厚度分别为0和15 cm。
结果表明:轻、中、重3种不同侵蚀程度土壤的稳定入渗率分别为0.16、0.25和0.72 cm/h,湿润锋运移速率为2.52、3.32和9.85 cm/h。
由于黑土黏重特性,HYDRUS-1D模型在黑土区的适用性较低,轻、中度侵蚀土壤的稳定入渗率分别高估2.5倍和1.6倍,而重度侵蚀土壤的稳定入渗率低估0.4倍,其中中度侵蚀的土壤入渗的拟合结果相对较好,可为土壤水蚀过程模拟和水土流失治理提供基础依据。
【总页数】8页(P17-24)【作者】李若凡;谢云;辛艳;杨静怡;刘刚;蔺宏宏【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北京师范大学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57.1【相关文献】1.东北黑土区土壤侵蚀现状及土壤侵蚀模型2.东北黑土区鹤山农场雨季土壤侵蚀模拟研究3.东北黑土区坡耕地土壤侵蚀特征与多营力复合侵蚀的研究重点4.东北不同黑土厚度区多营力作用的坡面土壤侵蚀试验研究5.东北黑土区坡耕地侵蚀沟浅层土壤酶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地形对黑土区典型坡面侵蚀-沉积空间分布特征的影响

地形对黑土区典型坡面侵蚀-沉积空间分布特征的影响杨维鸽;郑粉莉;王占礼;韩勇【摘要】研究地形对黑土区坡面侵蚀-沉积空间分布特征的影响可以为水土保持措施配置提供科学依据.以典型黑土区——黑龙江省宾县东山沟小流域为研究区域,在流域上游、中游和下游各选取2个典型坡面,坡面种植作物均为玉米.典型坡面坡顶、坡上、坡中、坡下和坡脚的平均坡度分别为3.1°,3.0°,4.0°,2.8°,1.2°.利用137Cs示踪技术,分析了坡度、坡长和坡形对坡面侵蚀—沉积空间分布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流域农耕地坡面以侵蚀为主,平均侵蚀速率为448 t km-2 a-1;坡面不同部位土壤侵蚀—沉积分布特征差异明显,坡顶、坡上、坡中和坡下主要表现为侵蚀,平均侵蚀速率分别为819、376、1000和634 t km-2 a-1,而坡脚表现为明显的沉积,平均沉积速率为-1382 t km-2 a-1.不同坡形坡面侵蚀-沉积分布存在差异,凸形坡坡面表现为先侵蚀后沉积的分布特征,而复合坡坡面呈现出侵蚀-沉积交错分布特征;坡面土壤侵蚀速率与坡度和坡长均呈极显著的幂函数关系,而坡度对黑土区坡面侵蚀的影响明显大于坡长,反映了即使在长坡缓地形的黑土区坡度对侵蚀的影响仍然有重要作用.因此,在黑土区配置合理的水土保持措施时,应尽量削弱坡度对坡耕地土壤侵蚀的影响.【期刊名称】《土壤学报》【年(卷),期】2016(053)003【总页数】10页(P572-581)【关键词】土壤侵蚀速率;坡度;坡长;坡形;典型黑土区【作者】杨维鸽;郑粉莉;王占礼;韩勇【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陕西杨凌712100;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陕西杨凌712100;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陕西杨凌712100;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陕西杨凌712100;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陕西杨凌712100;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陕西杨凌712100;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57东北黑土区是我国主要的产粮区之一[1],对我国粮食安全起着重要作用。
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现状_成因及防治措施.

[收稿日期 ] 2007-11-20[作者简介 ] 赵会明 (1968- , 女 , 黑龙江克山人 , 工程师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现状、成因及防治措施赵会明(克山县水务局 , 黑龙江克山 161600[摘要 ]阐述了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现状及危害 , 分析了造成水土流失的原因 , 提出了防治措施。
[关键词 ]东北黑土区 ; 水土流失 ; 现状 ; 危害 ; 防治措施[中图分类号 ] S275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号 ] 1006-7175(2008 06-0477-02 目前 , 地球上共有三大块宝贵的黑土区 :(1 在欧洲。
主要分布在东欧的乌克兰大平原 , 面积为 190 104km 2。
(2 在北美洲。
主要分布在美国的密西西比河流域 , 面积为 100 104km 2。
(3 在亚洲 , 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地区的松花江 , 辽河流域。
号称中国东北黑土区 , 面积大约 10 104km 2。
在我国黑土区中 , 有几块极为珍贵的典型黑土区 , 面积约 33 104km 2, 土壤为黑土 , 黑钙土及草甸黑土 , 土壤肥力和结构非常好 , 农民形象地称为种土手一捧就出油 , 插一根筷子都长 , 是一种高产土壤 , 根据潜力分析主要作物 (玉米、小麦、大豆 , 平均产量可达到 8250kg/hm 2, 而目前仅达到 4000kg/hm 2。
这除了受气候、品种和栽培等因素影响外 , 黑土区的水土流失是一主要障碍因素。
克山县位于典型黑土区腹地 , 土地面积 31 87 104hm 2(其中耕地面积 18 70 104hm 2 。
1 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现状根据 1986年应用遥感技术对土壤进行调查结果 , 东北黑土区实有水土流失面积 6 29 104km 2, 占该区总面积的 37%, 仅克山县水土流失面积就达 22 07104hm 2。
其中耕地水土流失面积 9 87 104hm 2, 占全县耕地面积的 52 8%。
东北黑土区不同侵蚀程度土壤入渗特征与模拟

第22卷 第2期2024年4月中国水土保持科学Science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Vol.22 No.2Apr.2024DOI :10.16843/j.sswc.2023020东北黑土区不同侵蚀程度土壤入渗特征与模拟李若凡1,谢 云1,2†,辛 艳3,杨静怡1,刘 刚2,蔺宏宏1(1.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100875,北京;2.北京师范大学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100875,北京;3.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100038,北京)摘要:土壤入渗与土壤侵蚀密切相关㊂研究黑土土壤入渗特征对于黑土土壤侵蚀预测与防护有重要作用㊂为探明不同侵蚀程度黑土的水分运移过程,采用室内土柱实验法观测并评价HYDRUS1D 模型在东北黑土区的适用性㊂其中,轻度侵蚀土壤表土层A 层厚度和淀积层B 层厚度分别为30和25cm,中度侵蚀土壤A 层和B 层厚度分别为30和10cm,重度侵蚀土壤A 层和B 层厚度分别为0和15cm㊂结果表明:轻㊁中㊁重3种不同侵蚀程度土壤的稳定入渗率分别为0.16㊁0.25和0.72cm /h,湿润锋运移速率为2.52㊁3.32和9.85cm/h㊂由于黑土黏重特性,HYDRUS 1D 模型在黑土区的适用性较低,轻㊁中度侵蚀土壤的稳定入渗率分别高估2.5倍和1.6倍,而重度侵蚀土壤的稳定入渗率低估0.4倍,其中中度侵蚀的土壤入渗的拟合结果相对较好,可为土壤水蚀过程模拟和水土流失治理提供基础依据㊂关键词:土壤入渗;土柱实验;HYDRUS 1D;黑土;土壤侵蚀程度中图分类号:S157.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2673(2024)02⁃0017⁃08引用格式:李若凡,谢云,辛艳,等.东北黑土区不同侵蚀程度土壤入渗特征与模拟[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24,22(2):17-24.LI Ruofan,XIE Yun,XIN Yan,et al.Soil infiltr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simulation of different eroded degrees in the black soil region of Northeast China[J].Science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2024,22(2):17-24.收稿日期:20230215 修回日期:20230605项目名称:国家 十四五 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 黑土农田侵蚀阻控原理及水土保持措施效应”(2021YFD1500705)第一作者简介:李若凡(1998 ),女,硕士研究生㊂主要研究方向: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㊂E⁃mail:lrfzrdl@†通信作者简介:谢云(1964 ),女,博士,教授㊂主要研究方向:土地生产力,土壤侵蚀和气候影响评价㊂E⁃mail:xieyun@Soil infiltr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simulation of different erodeddegrees in the black soil region of Northeast ChinaLI Ruofan 1,XIE Yun 1,2,XIN Yan 3,YANG Jingyi 1,LIU Gang 2,LIN Honghong 1(1.Faculty of Geographic Sciences,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100875,Beijing,China;2.State Key Laboratory of Earth Surface Processes and Resource Ecology,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100875,Beijing,China;3.China Institute of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Research,100038,Beijing,China)Abstract :[Background ]The black soil area in Northeast China is an important grain producing area in China.The problem of soil degradation caused by soil erosion in the black soil area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obvious.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study the infiltr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black soil with differentdegrees of erosion to control slope soil erosion.The application of HYDRUS 1D model is more extensive,and it is mostly concentrated in the arid area of Northwest China.Whether the model can simulate the infiltration of black soil needs further study or not.[Methods ]The author collected black soil samples with slight,moderate and severe eroded degrees in the typical black soil area of Heshan Farm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and determined the one⁃dimensional vertical infiltration process based on indoor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24年soil column experiments.The black soil with different eroded degrees was determined according to the thickness of the black soil layer(layer A)and the thickness of the deposited layer(layer B).The HYDRUS1D model was used to simulate soil infiltration.The simulation results were compared with the measured data,and the applicability of the model in the black soil area was evaluated by using Origin software.[Results]1)Firstly,the stable infiltration time of severe,moderate and slight eroded soil was 8,26and36h,respectively,and the infiltration rate was0.72,0.25and0.16cm/h,respectively.The higher the degree of erosion,the greater the cumulative infiltration amount of soil in the same infiltration duration.2)Secondly,in terms of the chang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wetting front with time,the soil with slight,moderate and severe eroded degrees has a slower infiltration rate to the lower layer,and the wetting front migration rate slows down accordingly,and the average speed of the wetting front migration of the soil with three erosion degrees is:2.52,3.32and9.85cm/h,respectively.3)Finally,there are some differences in the trend of soil moisture content with time in the infiltration process of the three soils.The saturated water content of soil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erosion degree.The saturated water content of slight eroded soil is about4.9%higher than that of moderate eroded soil,and the saturated water content of specific severe eroded soil is about9.4%higher than that of moderate eroded soil.The saturated water content of each soil decreased with the deepening of soil layers.According to the erosion intensity from weak to strong,the saturated water content of the surface soil was7.8%, 8.0%and12.8%higher than that of the lowest layer,respectively.[Conclusions]The infiltration process simulated by HYDRUS1D underestimates the infiltration of soil with high sand content and overestimates the infiltration of soil with high clay content.The infiltration capacity of slight and moderate eroded soil was overestimated,while the infiltration capacity of severe eroded soil was underestimated. Among them,the fitting results of moderate eroded soil infiltration are better than those of the other two erosded soils.We can try to further modify the parameter values of residual water content and saturated water content,and optimize the fitting results.Keywords:soil infiltration;soil column experiment;HYDRUS1D;black soil;soil eroded degrees 东北黑土区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被视为中国粮食安全的 压舱石”㊂该地区纬度较高,雨热同期,属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㊂黑土具有有机质含量高㊁质地黏重㊁入渗能力较弱㊁易产生地表径流的特征㊂在近百年的开垦过程中,由于缺乏保护,黑土区水土流失导致的土壤退化问题越来越明显,并得到广泛关注㊂地表径流是坡面土壤侵蚀发生的动力基础㊂径流是由降雨或灌溉水到达地表之后超过土壤入渗能力的水分形成的㊂因此,土壤入渗是影响侵蚀过程的重要环节㊂研究不同侵蚀程度黑土的入渗特征对治理坡面土壤侵蚀具有重要意义㊂不同类型的土壤入渗过程差异很大㊂每种入渗模型都不可能适用于所有土壤㊂依据土壤的特性选择适用的入渗模型并加以改进,是目前主流的土壤入渗模拟方法㊂HYDRUS1D是由美国国家盐改中心(US Salinity Laboratory)于1991年开发的商业化软件㊂该软件是一种用于模拟变饱和带多孔介质中的水分㊁热量和溶质运移的数值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水分㊁溶质和能量在土壤中的时空分布变化及运移规律[1]㊂郭雯等[2]在内蒙古高原西部腰坝绿洲利用该模型模拟土壤水分入渗过程,模拟结果与实测含水率拟合较好,模型平均R E㊁R MSE值分别为6.1%㊁0.015cm3/cm3,误差较小,精度较高;李琦等[3]以华北平原区典型冬小麦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结合野外观测与室内土柱试验,借助该软件建立水盐运移模型,模拟结果的纳什效率系数平均值为0.826,变异系数为0.0560,能较好且稳定地模拟土壤内部水分的运移过程;王国帅等[4]利用该模型模拟沙丘㊁沙丘 荒地交界和荒地土壤水分和盐分运移动态,R MSE为0.01~0.03cm3/cm3,R2为0.85~0.92,其结果能较好地反映出土壤水分的动态变化㊂我国HYDRUS1D模型的应用研究多集中于西北干旱地区,该模型是否能模拟黑土入渗需81 第2期李若凡等:东北黑土区不同侵蚀程度土壤入渗特征与模拟要进一步研究㊂笔者将基于室内土柱试验,观测典型黑土区不同侵蚀程度黑土土壤入渗过程,并利用HYDRUS1D模型模拟,通过比较模型模拟结果与实测数据,评价该模型对东北黑土区不同侵蚀程度土壤的模拟效果,为黑土土壤入渗模拟和土壤侵蚀预报提供基础㊂这对黑土土壤水蚀过程模拟和水土流失治理有重要的实际意义㊂1 材料与方法1.1 土壤样品采集与测定室内土柱试验于2020年在黑龙江省黑河市嫩 江县鹤山农场境内的北京师范大学九三水土保持试验站(E125°16′~125°21′,N48°59′~49°03′)完成㊂供试土壤选择轻度㊁中度及重度3种不同侵蚀程度的土壤(表1),测定其一维垂直入渗过程,每种土壤类型设置3个重复㊂不同侵蚀程度黑土根据表层的黑土层(A层)厚度和其下淀积层(B层)厚度确定:轻度侵蚀的土壤A㊁B层分别为30和25cm,中度侵蚀的土壤A㊁B层分别为30和10cm,重度侵蚀的土壤A㊁B层分别为0和15cm(表2)㊂1.2 入渗实验装置与方法试验由土柱系统和供水装置组成㊂土柱系统:土柱装土50cm高,直径28.4cm,为 表1 3种侵蚀程度土壤密度及机械组成Tab.1 Soil bulk densities and mechanical compositions at three eroded degrees侵蚀程度Eroded degree土层Soil horizon/cm土粒密度Bulk density/(g㊃cm-3)砂粒Sand content/%粉粒Silt content/%黏粒Clay content/% 0~101.0612.4545.5642.00 10~201.2811.2747.6941.04轻度Slight20~301.249.4748.9941.54 30~401.4910.2348.1741.6040~501.5211.7547.2840.960~101.1819.4746.9433.5910~201.3928.5048.9722.53中度Moderate20~301.4729.4648.2422.30 30~401.4631.4038.0730.5340~501.4530.0838.1331.790~101.4363.9415.7020.3610~201.5366.3414.6219.04重度Severe20~301.8164.3310.3925.28 30~402.0768.9812.7918.2340~501.7174.6711.2714.06表2 3种侵蚀程度土壤取土位置和土壤剖面Tab.2 Soil sampling position and soil profile at three eroded degrees侵蚀程度Eroded degree取土位置Soil location地貌部位Landformposition黑土(A)层深度Black soil(A)depth/cm淀积(B)层深度Deposition(B)layer depth/cm母质出现深度Appearing parentmaterial depth/cm母质类型Parent materialtype轻度Slight E125°18′21″N49°01′58″坡中Middle slope0~3030~5555黄黏土Yellow clay中度Moderate E125°19′40″N49°00′39″坡中上Middle and upper slope0~3030~4040黄黏土Yellow clay重度Severe E125°19′24″N49°00′42″坡中上Middle and upper slope00~1515黄砂Yellow sand透明有机玻璃圆柱㊂每次试验准备3个土柱,分别按照轻㊁中㊁重3种侵蚀程度的原状土壤分层,每层10cm分层填装进土柱,装土密度与原状土密度一致,层间用毛刷打毛㊂将土柱挂上铁架,每个土柱每层中间位置(即5㊁15㊁25㊁35和45cm处)安装水分温度传感器探头,探头长度为15cm,数据采集器每5min输出相应位置的土壤含水量数据㊂为确保试验的准确性,再设置2次重复试验㊂供水装置:马氏瓶,保证土面上方有3cm的稳定水头㊂91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24年试验开始,马氏瓶中水位每下降1cm手动记录1次历时㊂数据采集器每隔1min记录土柱质量的变化,每隔5min记录剖面含水量变化㊂若连续5个时刻记录点的入渗速率基本相同,将第1个时刻记作达到稳渗的时刻,并把连续5个记录点的平均入渗速率做为稳渗速率㊂同时记录湿润锋运移情况,湿润峰到达土柱底部后停止马氏瓶供水㊂用塑料薄膜密封土柱上表面防止蒸发,待所有土柱排水口不再有水流出时,撤下塑料薄膜,试验结束㊂综上,本研究进行3次试验,共9组数据,分别计算:1)累积入渗量与入渗速率㊂土柱试验过程中需要手动记录入渗过程中马氏瓶中水位每下降1cm所需要的时间㊂测量马氏瓶水位每下降1cm的水流通量,根据记录表中的时间间隔计算入渗过程中的累积入渗量与入渗速率㊂I1=ΔlQ0/S;(1)I=I1+I2+I3+ +I n;(2)f=I/t㊂(3)式中:I n为每段时间的累积入渗量,cm;Δl为马氏瓶水位差;Q0为马氏瓶每cm的水流通量,mL;S为土柱的横截面积,cm2;I为总累积入渗量,cm;f为入渗速率,cm/h;t为时间,h㊂2)土壤含水量㊂数采每5min输出相应位置的土壤含水量数据㊂3)湿润锋运移㊂土柱上贴有刻度尺,根据湿润锋运移的速率选择记录间隔㊂在试验刚开始时入渗速率较快,每3min记录1次湿润锋位置,随着试验的进行湿润锋移动速率逐渐减慢,记录时间间隔增大,最大时间间隔不超过2h㊂将记录下的刻度转化为入渗深度,得到湿润锋运移情况㊂1.3 HYDRUS1D模型入渗计算笔者使用软件的模拟水流程序模拟土壤水分入渗㊂该模型仅考虑一维垂向运移时的土壤水分运动,并采用Richards方程来描述一维非饱和土壤水流的运动[5]㊂HYDRUS1D模型中水分特征曲线模型有Van Genuchten㊁Modified Van Genuchten㊁Brooks⁃Corey和Kosugi等㊂笔者采用运用最为广泛的㊁也更适合东北黑土[6]的Van Genuchten模型来拟合土壤水力性质㊂HYDRUS1D中VG模型表达式为:θ(h)=θr+θs-θr(1+|α×h|n)m h<0θs h≥ìîíïïï0;(4)K(h)=K s S l e(1-(1-S1/m e)m)2;(5)m=1-1n n>1;(6)S e=θ-θrθs-θr㊂(7)式中:θ(h)为土壤含水量随土壤水势的变化函数;h为土壤的有压水头,cm;θr和θs分别为残余含水量和饱和含水量,cm3/cm3;K(h)为非饱和导水率,cm/h;K s为饱和导水率,cm/h;α为进气吸力值的倒数;n为孔隙度连通性参数,m为经验参数;l为形状参数,l=0.5;S e为有效水分含量㊂入渗模拟过程中需要设置的指标有剖面形态㊁时间步长㊁土壤水力参数和边界条件等㊂其中土壤水力参数是进行模拟的主要指标,包括:残余含水量θr㊁饱和含水量θs㊁进气吸力值α㊁孔隙度连通性参数n㊁饱和导水率K s和形状参数l等,这些参数主要通过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模拟来获得㊂本实验中θr㊁θs和K s均有实测数据,α㊁n和l3个参数依靠模型内置函数模拟,共设置5种模拟情况:1)θr㊁K s㊁θs均为模拟值;2)θr㊁K s㊁θs均为实测值;3)θr㊁K s为模拟值,θs为实测值;4)K s为模拟值,θr㊁θs为实测值;5)θr为模拟值,K s㊁θs为实测值㊂采用Excel2010和SPSS24.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用Pearson法对累积入渗量㊁入渗速率的模拟值与实测值进行相关分析,利用Origin2010软件作图㊂2 结果与分析2.1 不同侵蚀程度黑土入渗速率及累积入渗量随时间的变化特征由图1可见,重㊁中㊁轻度侵蚀土壤达到稳渗的时间分别为8㊁26和36h,稳渗时的入渗速率为0.72㊁0.25和0.16cm/h,完成整个入渗的历时分别为10.2㊁31.5和50h㊂针对一次完整的入渗过程,轻度侵蚀土壤每层累积入渗量分别为7.3㊁4㊁3.9㊁3.4和3.6cm;中度侵蚀土壤每层累积入渗量分别为7㊁3.6㊁3.4㊁4.5和2.5cm;重度侵蚀土壤每层累积入渗量分别为5㊁3.2㊁2.6㊁2和3.7cm㊂通常情况下,黏粒含量越高的土壤对水的吸附能力越强,相同势能下的水分通量会相应变小,因此侵蚀程度越高的土壤在相同的入渗历时内累积入渗量会越大(图1)㊂2.2 不同侵蚀程度黑土湿润锋随时间变化特征湿润锋的运移可以反映出土壤的入渗能力[7]㊂轻㊁中㊁重3种侵蚀程度的土壤均是越向下层入渗速02 第2期李若凡等:东北黑土区不同侵蚀程度土壤入渗特征与模拟图1 不同侵蚀程度土壤入渗速率及累积入渗量Fig.1 Infiltration rates and cumulative infiltrations of soils with different erosion degrees率越慢,湿润锋运移速率相应减慢(图2)㊂轻度侵蚀的土柱在1h 处完成第1层10cm 土壤的入渗,并开始第2层的入渗,5h 开始第3层入渗,14.5h 开始第4层入渗,28.7h 开始第5层入渗,50h 的时候完成整个入渗过程㊂每层入渗耗时分别为1㊁4㊁9.5㊁14.2和21.3h㊂中度侵蚀的土柱每层入渗耗时分别为1㊁4.4㊁7㊁10.1和14h;重度侵蚀的土柱每层入渗耗时分别为0.25㊁0.6㊁1.7㊁3.5和5.2h㊂轻㊁中㊁重3种侵蚀程度湿润锋运移的平均速度分别为:2.52㊁3.32和9.85cm /h㊂图2 轻㊁中㊁重度侵蚀土壤入渗湿润锋运移变化Fig.2 Changes of wetting front migrations of infiltrationsin slight,moderate and severe eroded soils2.3 不同侵蚀程度黑土入渗过程中剖面含水量随时间变化特征将入渗过程中土壤含水量最大并不再发生明显变化的数值作为土壤饱和含水量㊂3种土壤在入渗过程中的土壤水分含量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存在一定的差异㊂土壤饱和含水率随着侵蚀程度的增大而减少,轻度侵蚀土壤比中度侵蚀土壤饱和含水率平均高4.9%左右,比重度侵蚀土壤饱和含水率平均高9.4%左右㊂每种土壤的饱和含水率随土壤层数的加深而减少,3种土壤按侵蚀强度由弱到强,其表层土壤饱和含水率比最下层分别大7.8%㊁8.0%和12.8%(图3)㊂2.4 HYDRUS 1D 模型模拟黑土土壤入渗通过HYDRUS 1D 内置函数所得到的模拟值如表3所示,其他模拟情况均根据表中参数进行校正设置㊂根据入渗过程拟合可以看出,总体上轻度侵蚀土壤的累积入渗量被高估,重度侵蚀土壤的累积入渗量被低估,中度侵蚀土壤的拟合情况相对最好,模拟值与实测值分布于1∶1线两侧,且较为集中,所以HYDRUS 1D 对于相对极端情况的黑土拟合情况较差(图4)㊂入渗速率由土壤累积入渗量计算得到,所以其拟合结果的特征与累积入渗量的规律相似(图5)㊂除重度侵蚀土壤能够看出实际入渗速率明显高于模拟结果,其余土壤实际入渗与拟合结果的差异并不明显㊂轻㊁中㊁重度3种土壤的稳定入渗率模拟值与实测值也存在差异(表4),轻中度侵蚀土壤的稳定入渗率被高估,模拟值分别为实测值的2.5倍和1.6倍,而重度侵蚀土壤的稳渗率被低估,模拟值为实测值的0.4倍㊂3 讨论3.1 侵蚀程度对黑土入渗的影响本研究通过室内土柱试验,分别分析不同侵蚀程度黑土的初始入渗速率㊁稳定入渗率㊁湿润锋运移速率以及土壤剖面含水量随时间变化特征,可知初始入渗速率主要受供水装置影响,入渗过程刚开始时风干土壤的含水量很小,土壤的基质势梯度很大,12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24年 图3 轻㊁中㊁重度侵蚀土壤10~50cm分层土壤含水率随时间变化Fig.3 Variation of soil moisture contents with time in10-50cm divided layers of slight,moderate and severe eroded soils表3 3种侵蚀程度土壤土柱所有模拟参数数值Tab.3 All simulated parameters of soil column with three eroded degrees侵蚀程度Eroded degree土层Soil horizon/cmθrθsα/(cm-1)n K s/(cm㊃h-1)0~100.10280.56600.01431.38942.496710~200.09680.49970.01171.41960.7217轻度Slight20~300.09860.51510.01211.41370.902930~400.09100.44270.01121.39750.211740~500.08900.43090.01121.39200.17920~100.09130.50390.00951.49081.366210~200.06890.41160.00691.58670.5396中度Moderate20~300.06610.39340.00751.55840.375430~400.07780.41780.01081.45310.298340~500.08000.42420.01091.44950.31330~100.06290.41950.02281.42281.457510~200.05810.39130.02581.39751.0963重度Severe20~300.05060.31360.01431.31140.090030~400.04490.25800.03891.25080.115840~500.04740.33760.03631.39810.9696 注:θr:残余含水量,cm3/cm3;θs:饱和含水量,cm3/cm3;α:进气吸力值的倒数;n:孔隙度连通性参数;K s:饱和导水率,cm/h㊂下同㊂Notes:θr:Residue water,cm3/cm3;θs:saturation capacity,cm3/cm3;α:the inverse of air⁃entry value;n:porosity connectivity parameters;K s:saturated hy⁃draulic conductivity,cm/h.The same below.土壤的入渗能力较强,入渗速率主要取决于供水速率㊂但随着入渗过程的不断进行,土壤的基质势梯度会逐渐趋近于0,使入渗速率逐渐保持在一个较小的稳定值,即进入稳定入渗阶段㊂稳定入渗阶段是指土壤入渗经过瞬变和渐变阶段之后达到的一种入渗速率处于相对稳定的阶段㊂稳渗速率是反映土壤渗透性能的主要指标[8]㊂不同侵蚀程度黑土土壤机械组成结构不同,侵蚀程度强的土壤中砂粒含量越高,土壤孔隙度越大,导水率相应变大,入渗过程加快,稳渗率越高㊂因此土壤达到稳渗的时间越短,完成入渗的时间也越短,最终的稳定入渗率较高,反之递减㊂不同侵蚀程度黑土下不同剖面含水22 第2期李若凡等:东北黑土区不同侵蚀程度土壤入渗特征与模拟 S :模拟值;M:实测值㊂下同㊂S:Simulated value.M:Measured value.The same below.图4 轻度㊁中度和重度侵蚀土壤累积入渗量模拟值与实测值相关性分析Fig.4 Correlation analysis between simulated and measured cumulative infiltration in slight,moderateland severe eroded soils图5 轻度㊁中度和重度侵蚀入渗速率模拟值与实测值相关性分析Fig.5 Correlation analysis between simulated and measured values of infiltration rates of slight,moderateand severe eroded soils表4 3种侵蚀程度土壤稳定入渗率及模拟值Tab.4 Soil stable infiltration rate and simulated values at three eroded degrees侵蚀程度Eroded degree 实测稳定入渗率Measured stableinfiltration rate /(cm ㊃h -1)5种模拟情况下的稳定入渗率Stable infiltration rate under five simulated conditions /(cm ㊃h -1)S:θr ㊁K s ㊁θsM:θr ㊁K s ㊁θs S:θr ㊁K s ;M:θsS:K s ;M:θr ㊁θsS:θr ;M:K s ㊁θs轻度Slight 0.160.3980.00570.3980.3980.0073中度Moderate 0.250.398 0.4460.446 重度Severe 0.720.2160.2680.2020.2170.278RMSE0.3670.3830.390 注: :模拟过程提前结束,无数值的情况㊂Notes: :The simulation process ends early,and there is no numerical case.量其分布规律与土壤累积入渗量的规律相似,这是由于土壤中黏粒含量较高会吸附更多的水分导致土壤饱和含水率更高㊂3.2 不同侵蚀程度黑土入渗模拟效果3种侵蚀程度土壤的土壤含水量的模拟结果与入渗速率和累积入渗量的规律相符,均为轻中㊁度侵蚀土壤模拟的入渗过程快于实测过程,而重度侵蚀土壤模拟的入渗过程慢于实测过程㊂这表明HYDRUS 1D 模拟入渗过程会低估砂粒含量较高的土壤入渗,高估黏粒含量较高的土壤入渗,黑土较为黏重的质地影响HYDRUS 1D 中内置函数对于土壤入渗过程的模拟,导致入渗模型的适用性稍差㊂在所32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24年模拟的6个水力参数中,针对轻度侵蚀地块土壤,K s 是主要的误差来源,对拟合结果的影响最明显:拟合时表层K s值有所低估,而在深层K s值被高估;中度侵蚀地块的拟合情况较好,有完整模拟过程的模拟情况1)㊁3)和4)有相同的趋势;重度侵蚀地块的所有模拟情况均明显少于实际入渗㊂这是由于重度侵蚀土壤底层密度较大,模拟出的K s值偏小,实测出的K s值并没有明显大于其他2种侵蚀程度土壤所导致的㊂水势梯度是由水头㊁重力㊁基质力和毛管力决定的,在实测入渗与模拟入渗设置的前期条件相同的时候,两者的水势梯度是没有太大差别的㊂所以入渗速率的差异主要是由饱和导水率值的差异造成的,饱和导水率是影响模拟结果最关键的因子㊂4 结论通过室内土柱实验发现,不同侵蚀程度黑土的入渗性能不同:3种侵蚀程度黑土的入渗速率在入渗开始时均较大,而后逐渐减小,最后趋于稳定,每种土壤上层的入渗速率均大于下层㊂随着侵蚀程度加剧,土壤入渗速率㊁累积入渗量及湿润锋运移速度加大,土壤达到稳渗的时间越短,完成入渗的时间也越短,最终的稳定入渗率也较高㊂土壤饱和含水率随着侵蚀程度的增大而减少㊂3种不同侵蚀程度土壤入渗过程的含水量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差异较大,轻中度侵蚀土壤模拟的入渗过程快于实测过程,而重度侵蚀土壤模拟的入渗过程慢于实测过程㊂HYDRUS1D模拟入渗过程会低估砂粒含量较高的土壤入渗而高估黏粒含量较高的土壤入渗㊂应用HYDRUS1D模型模拟不同侵蚀程度黑土入渗过程的结果发现,轻㊁中度侵蚀土壤的入渗能力被高估,而重度侵蚀土壤的入渗能力被低估㊂其中,中度侵蚀的土壤入渗的拟合结果好于其他2种侵蚀程度土壤㊂可尝试进一步修正残余含水量和饱和含水量的参数数值,优化拟合结果㊂5 参考文献[1] 卞建民,李育松,胡昱欣,等.基于Hydrus1D模型的大安灌区旱田灌溉入渗补给研究[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4,32(2):191.BIAN Jianmin,LI Yusong,Hu Yuxin,et al.Study onrecharge from dry farmland irrigation based on the Hydrus1D model in Da′an irrigation district[J].AgriculturalResearch in the Arid Areas,2014,32(2):191. [2] 郭雯,卢玉东,卢阳春,等.基于Hydrus1d模型的干旱区绿洲灌溉入渗研究[J].水电能源科学,2020,38(8):129.GUO Wen,LU Yudong,LU Yangchun,et al.Simulationof irrigation infiltration in arid Oasis based on Hydrus1D model[J].Water Resources and Power,2020,38(8):129.[3] 李琦,李发东,张秋英,等.基于HYDRUS模型的华北平原小麦种植区水盐运移模拟[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2021,29(6):1085.LI Qi,LI Fadong,ZHANG Qiuying,et al.Water andsalt transport simulation in the wheat growing area of theNorth China Plain based on HYDRUS model[J].Chi⁃nese Journal of Eco⁃Agriculture,2021,29(6):1085.[4] 王国帅,史海滨,李仙岳,等.基于HYDRUS1D模型的荒漠绿洲水盐运移模拟与评估[J].农业工程学报,2021,37(8):87.WANG Guoshuai,SHI Haibin,LI Xianyue,et al.Simu⁃lation and evaluation of soil water and salt transport indesert oases of Hetao Irrigation District using HYDRUS1D model[J].Transactions of the CSAE,2021,37(8):87.[5] 吴奇凡,樊军,王继军.晋陕蒙接壤区露天矿不同质地土壤水分运动特征与模拟[J].煤炭学报,2015,40(5):1134.WU Qifan,FAN Jun,WANG Jijun.Water movementand simulation of different soil textures at open pit mine inJin Shan Meng adjacent region[J].Journal of ChinaCoal Society,2015,40(5):1134.[6] 翟俊瑞,谢云,李晶,等.不同侵蚀强度黑土的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模拟[J].水土保持学报,2016,30(4):116.ZHAI Junrui,XIE Yun,LI Jing,et al.Simulation ofsoil⁃water characteristic curve for black soils with differenterosion intensity[J].Journal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2016,30(4):116.[7] 张国祥,申丽霞,郭云梅.微润灌溉条件下土壤质地对水分入渗的影响[J].灌溉排水学报,2016,35(7):35.ZHANG Guoxiang,SHEN Lixia,GUO Yunmei.Effect ofsoil structure on water infiltration under moisture irrigation[J].Journal of Irrigation and Drainage,2016,35(7):35.[8] 毕彪,钱云楷,艾宪锋,等.基于HYDRUS1D模拟的降雨入渗条件下VG模型参数敏感性分析[J].长江科学院院报,2021,38(7):36.BI Biao,QIAN Yunkai,AI Xianfeng,et al.Sensitivityanalysis of VG model parameters under rainfall infiltrationusing HYDRUS1D simulation[J].Journal ofChangjiang River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e,2021,38(7):36.42。
东北黑土区坡耕地土壤侵蚀

“东北黑土区坡耕地土壤侵蚀”资料合集目录一、东北黑土区坡耕地土壤侵蚀对影响因素响应的定量分析二、东北黑土区坡耕地土壤侵蚀及其治理研究进展三、东北黑土区坡耕地土壤侵蚀特征与多营力复合侵蚀的研究重点四、东北黑土区坡耕地土壤侵蚀对影响因素响应的定量分析五、137Cs和210Pbex复合示踪研究东北黑土区坡耕地土壤侵蚀速率六、雨型对东北黑土区坡耕地土壤侵蚀影响的试验研究东北黑土区坡耕地土壤侵蚀对影响因素响应的定量分析土壤侵蚀是全球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之一,特别是在东北黑土区,由于其特殊的地理和气候条件,土壤侵蚀问题尤为突出。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需要深入探究其影响因素,并对其进行定量分析。
东北黑土区坡耕地是土壤侵蚀的主要发生地。
黑土是一种肥沃且生产力高的土壤,但其土层薄、质地松散,极易受到侵蚀。
坡耕地由于地势的原因,更容易发生水土流失,导致土壤侵蚀。
影响土壤侵蚀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包括降雨、地形、土壤类型、植被覆盖等。
降雨是土壤侵蚀的主要动力,特别是大雨和暴雨,对土壤的冲刷力更强。
地形则是影响水土流失的重要因素,坡度越大,水土流失越严重。
土壤类型和质地也会影响土壤的抗侵蚀性,一般来说,肥沃的黑土更容易受到侵蚀。
植被覆盖则是防止土壤侵蚀的重要手段,茂密的植被可以降低雨水的冲击力,防止水土流失。
为了更深入地理解这些影响因素,我们需要对其进行定量分析。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我们可以预测在不同条件下土壤侵蚀的程度,从而为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模拟降雨量、地形、土壤类型和植被覆盖等因素的变化,预测土壤侵蚀的可能性和程度。
东北黑土区坡耕地的土壤侵蚀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我们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和分析。
通过定量的影响因素分析和预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决这一问题,保护宝贵的黑土资源,维护生态平衡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东北黑土区坡耕地土壤侵蚀及其治理研究进展东北黑土区是我国重要的农业产区,其土壤质量对我国的粮食安全具有重大影响。
东北黑土区复合土壤侵蚀特征及其防治 引用

东北黑土区复合土壤侵蚀特征及其防治引用东北黑土区是中国重要的农业区域之一,但由于长期的不合理经营和自然因素的作用,复合土壤侵蚀成为该地区的一个严重问题。
本文将介绍东北黑土区复合土壤侵蚀的特征,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复合土壤侵蚀是指土壤中的有机质、水分和养分等因人为或自然因素的作用而流失的过程。
在东北黑土区,复合土壤侵蚀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的特征:水土流失和养分淋失。
水土流失是东北黑土区复合土壤侵蚀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
由于该地区地势起伏较大,土壤的稳定性较差,一旦遭受暴雨等极端天气的冲击,土壤就很容易被冲刷流失。
特别是在农田中,由于缺乏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农作物的根系无法有效地固定土壤,使得土壤更容易被水流冲刷带走。
养分淋失也是复合土壤侵蚀的一个重要特征。
东北黑土区土壤肥沃,富含有机质和养分,但由于过度的农业耕作和施肥不当,导致养分大量流失。
特别是在农田中,由于过度施用化肥和农药,使得土壤中的养分无法被作物充分吸收利用,最终流失到地下水或水体中,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和土壤贫瘠化。
为了有效防治东北黑土区的复合土壤侵蚀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加强水土保持措施,包括建设梯田、沟渠和水土保持林等,以减缓水流速度,降低水土流失的风险。
其次,合理利用农业废弃物和有机肥料,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的保水能力和肥力,减少养分的淋失。
此外,加强农田管理,合理施肥和选用抗逆性强的作物品种,也是防治复合土壤侵蚀的重要措施。
总的来说,东北黑土区复合土壤侵蚀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通过加强水土保持措施、合理利用农业废弃物和有机肥料、加强农田管理等措施,可以有效减少复合土壤侵蚀的发生,保护好这片宝贵的黑土资源。
希望相关部门和农民能够共同努力,为东北黑土区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县市
有机质(g•k
二普 1982
2002 垦前
二普
2002
明水
43.6 37.4
2.11 2.20
青冈
35.0 36.1
1.84 2.20
依安
41.4 39.8
2.53 2.20
庆安 88.8 39.6 38.5 4.0 2.27 2.10
绥化 100.0 41.8 37.3 5.0 2.65 2.20
0.99
海伦 106 拜泉 120
56.8 45.0 30.0 44.0
2.30 2.30 2.40
1.9 0.64 0.60
绥棱 100.0 44.5 41.7 5.0 3.00 2.20
1.64 0.61
望奎 83
42.9 37.1 5.2 2.31 2.10 2.3 0.95 0.54
克东 120 55.0 47.2
4. 资料整理、建库
对收集的资料、数据、图件进行了系统 整理,建立了资料库,已挂在所主页黑 土水土流失专栏内,共享考察组成员; 目前已整理完从地方提交的资料共233份, 各种规划图等共13份 (100M),各种书籍 共55本;科考拍摄的照片4400余张 (4G);相关文献1713篇 (700M);收 回调查问卷共280份。
东北黑土区水蚀不同侵蚀强度分布 黑龙江省水蚀面积随高度的变化
50000
40000
1950S
1980S
30000
2000
20000
10000
0 水土流失面积
小计
轻度
中度
强度
黑龙江省黑土区(118735.9km2)水土流失面积变化
180000
150000 120000 90000
1950S 1980S 2000
0.49
0.91 0.62
全钾(g•kg-1)
垦前 二普
2002
27.5 18.9
18.5
19.5
17.7
21.2
20.4
30
25
20.3
5.宣传报道
1) 出版考察组简报6期; 2) 出版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研究与治理一部; 3) 在科学时报、松辽大地及所网上刊载考察动
态6篇;在所主页建考察栏目,及时报道考察组 动态; 4) 松辽水利网上刊载报道10篇.
6.对外交流
为了汲取国际组织进行土壤退化研究的成功 经验,为黑土区水土保持提供借鉴,同时加强国 际合作与交流,扩大考察工作的国际影响,考察 组主要成员与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土地开垦与 保护处官员Clemencia女士及FAO驻华代表处项 目官员廖崇光先生进行了交流。就开展技术合作 的可行性、方式、途径、 FAO感兴趣的领域进行 了探讨;FAO官员还介绍了美国及乌克兰一些黑 土保护的经验,对东北黑土的保护提出了许多建 设性的意见,互赠了一些技术资料。
主 要 成 果: 汇报的主要内容
1.水土流失现状与趋势--
总体在加重,局部有明显改善
• 水土流失面积 • 侵蚀沟:数量、长度、密度等;
侵蚀沟的数量在增加 向大沟方向发展 许多冲沟处于不稳定状态
• 政策及资金投入
120000 112559
100000
黑龙江
辽宁
80000
72573
吉林
63715
60000
❖ 科学问题的凝练、范围、相互 衔接问题、重复问题、数据共 享、进度安排与要求、格式;
3. 实地考察
12月5-11日赴黑龙江省宾县、双城、 吉林省德惠、公主岭、伊通、东辽 等,目的是坡耕地水土保持措施、 水土流失危害(水库淤积及面源污 染、黑土层变薄、河床加宽加高)、 民营水保、小流域治理等。
考 察 范 围
60000
30000
0
侵蚀沟占地面积
合计
小型
中型
大型
黑龙江省黑土区(118735.9km2)侵蚀沟变化
沟壑密度(m/km2) 200
150
100
50
0
1950
1980
2000
黑龙江省黑土区(118735.9km2)侵蚀沟密度变化
黑土养分演变
有机质(g•kg-1)
全氮(g•kg-1)
全磷(g•kg-1)
全钾(g•kg-1)
县市 垦前
二普 1982
2002
垦 前
二普
2002
垦 前
二普
2002
垦 前
二普
2002
嫩江 120 51.6 50.6
2.9 2.70
1.74 0.62
五大 连池 112.0
75.00
74.0 0
4.00 3.70
1.94 0.62
北安 150 69.6 67.7
3.30 3.40
阿城 85.7 23.0 23.8
1.45 1.80
全省 平均 80-100 43.2 38.9
2.15 2.20
全磷(g•kg-1)
垦前 二普
2002
1.21 0.45 0.91 0.50 2.13 0.60 1.7 0.59 1.55 0.56
0.61 2.62 1.9 0.56
0.97 0.61 0.49 0.55 1.55 0.59 1.2 0.61
40000
37295 34930
24097
20000
19005 12723
7063 409561143311 9611302
0
合计 弱 中 强 极强
25000
轻度
中毒
20000
强度
15000
10000
5000
0 〈100m 100-200m 200-300m 300-500m 500-1000m 〉1000m
3.50 2.50
1.5 0.66
克山 120 55.0 43.7
2.50 2.40
1.37 0.64
讷河
46.3 40.3
2.19 2.30
0.60
兰西 70.0
33.9 5.0
2.10
0.51
26.7 19.5
18.6
19.0 19.2 18.7 18.0 18.2 18.6 18.5 18.7 18.5
巴彦 107.6 44.5 32.6 5.1 2.02 1.80
呼兰 118.2 40.0 32.4 6.0 2.50 2.00
哈尔滨
27.2 32.8
1.22 2.10
宾县 100 29.3 26.6
1.19 1.70
双城
65
27.0 28.7
1.40 1.90
五常 93.2 32.6 30.7 4.3 2.00 1.80
汇报提纲
❖ 工作进展 ❖ 汇报的主要内容 ❖ 下一步工作安排 ❖ 考察报告提纲
工作进展
1.小型座谈会
❖ 10余次:农业专题、现状及发展趋势专 题、遥感专题、重点治理地区与重点工 程专题、经验教训专题、政策专题;
❖ 问题的凝练 ❖ 数据资料的统一 ❖ 协作
2.大型研讨会
v 工作进展与学术研讨:各专题 组成员、大专院校、各省水利 厅及水保所大型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