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黑土的形成和特点
东北黑土的土壤团聚体形成机理

东北黑土的土壤团聚体形成机理
东北黑土是东北地区的一种土壤类型,具有较高的肥力和土壤有机质含量。
其团聚体形成机理主要包括土壤颗粒的聚结作用和有机质的胶结作用。
1. 土壤颗粒的聚结作用:东北黑土中的土壤颗粒主要由矿质颗粒和有机质颗粒组成。
土壤颗粒通常是由细小的石英、石粉、黏土等矿物颗粒构成的。
这些颗粒在土壤中通过颗粒间的吸附力、胶结力等力相关联,并形成团聚体。
土壤水分的作用可以使土壤颗粒聚结在一起,形成较大的团聚体。
2. 有机质的胶结作用:东北黑土中有较高的土壤有机质含量,有机质对土壤的团聚体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
有机质中的胶体具有很强的黏结性,可以使土壤颗粒团聚在一起。
有机质中的胶体颗粒还具有较好的保水性,可以吸附并保存土壤中的水分,使土壤颗粒更加紧密地聚结在一起,形成较为稳定的团聚体。
总的来说,东北黑土的团聚体形成机理主要是土壤颗粒的聚结作用和有机质的胶结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
这两种作用使得土壤颗粒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稳定的团聚体结构,这种结构有利于土壤肥力的提高和水分的保持。
浅析东北黑土资源存在的问题与保护措施

浅析东北黑土资源存在的问题与保护措施张宝库[摘要]东北黑土是世界上最宝贵的土壤资源.东北黑土作为世界四大黑土带之一,具有肥力高、结构良好、质地疏松、适宜农耕、适合农作物生长的特点。
为加强黑土保护和治理,依据多年研究成果,着重阐明了黑土的现状、退化原因及存在的问题:土壤微生物多样性下降、水土流失加剧、土壤有机质下降、黑土耕层变薄、土壤养分库容偏低。
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制定黑土资源保护中长期规划.建立黑土保护与可持续利用长效机制制定法律法规,启动国家黑土资源可持续利用与保护农业重大科学研究计划,设立黑土保护利用试验示范区,同时开展国际合作研究,进一步推动我国以东北为主体的黑土资源保护与战略发展。
[关键词]东北黑土;问题;保护措施1 东北黑土区面临的问题和挑战1.1 种植结构单一导致土壤微生物多样性下降大豆重迎茬使根部病虫害严重。
根系分泌物,根茬腐解物、根际微生物的变化,养分的单一消耗,导致根际环境恶化,有害微生物增加,加剧了重迎茬大豆的减产。
同时由于根的活力下降,土壤酶的变化,使根的吸收能力降低,植株生理代谢失调,致使大豆生育不良,产量降低,品质变劣。
1.2水土流失加剧黑土区由于季节性冻融作用和漫川漫岗的地形地貌特点,开垦后导致水土流失加剧。
典型黑土区地形多为地势平坦的波状平原和台地低丘区,坡度虽缓,但坡长较长,一般为500~2000 m。
由于该区降水集中在夏、秋季节,且多以暴雨形式出现,加之集雨面积大,故径流集中,冲刷能力大,水蚀严重,春季土壤解冻时,表层土壤疏松,容易被积雪融化的融雪径流冲刷,促进侵蚀沟的蔓延与发展。
水蚀主要发生在坡状耕地上,占80%左右。
黑土由于质地松散,加之东北地区属于温带半湿润季风区,每年4—5月正值黑土区干旱大风期再加之人类不符合自然规律的生产经营活动更加剧了黑土区的水土流失。
1.3 土壤有机质下降黑土是我国农田土壤中有机质含量最高的土壤,开垦前,黑土有机质含量高达8%~10%;据测算、开垦20 a的黑土地有机质含量下降l/3;开垦40 a的有机质下降1/2左右;开垦70~80 a的有机质下降2/3左右,下降趋势显著。
黑龙江省土壤资源区划

黑龙江省土壤资源区划土壤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农业生产的基本条件。
黑龙江省土壤类型及其分布:(一)山地草甸土:主要分布在张广才岭顶峰,海拔1 450-1 600米之间。
(二)绿色针叶林土:主要在针叶林下发育的土壤,分布在大兴安岭的中山、低山和丘陵区,平均海拔500-1 000米,占全省土壤总面积的9.94%。
(三)暗棕壤:暗棕壤是黑龙江省山地主要土壤。
主要分布在小兴安岭和由完达山、张广才岭及老爷岭组成的东部山地,大兴安岭东坡亦有分布。
海拔为大兴安岭东坡600米以下,小兴安岭800米以下,东部山区900米以下,其中耕地115万公顷。
(四)白浆土:主要分布在三江平原和东部山区,除齐齐哈尔、大庆、大兴安岭外其他地区均有分布,其中耕地1 16.36万公顷。
(五)黑土:是黑龙江省主要耕地土壤,除牡丹江外其他各地均有分布。
主要集中分布在滨北、滨长铁路沿线两侧,其中耕地360.62万公顷,占全省耕地总面积的31.34%。
(六)黑钙土:主要分布在松嫩平原,其中耕地面积158.91万公倾(七)栗钙土:俗称白干土,主要分布在泰来县,其中耕地1.03万公顷。
(八)草甸土:是黑龙江省主要耕地土壤之一,全省各地均有分布,其中耕地面积302.5万公顷,占全省耕地总面积的26.2%。
(九)沼泽土:全省各地均有分布,但有由寒温带向温带、由东部湿润区向西部半干旱区逐渐减少的趋势,其中耕地面积38.2万公顷。
(十)泥炭土:主要分布在黑龙江省东部和北部,其中耕地面积1.22万公顷。
泥炭总储量约115 077.12万米3。
(十一)盐渍土:黑龙江省盐渍土属内陆型盐渍土,包括盐土、碱土。
主要分布在松嫩平原,其中盐土13.23万公顷,碱11.11万公顷。
(十二)石质土:主要分布于小兴安岭、张广才岭、老爷岭、完达山等山地丘陵区。
(十三)火山灰土:主要分布在五大连池火山群、鸡西火山熔岩台地、镜泊湖火山口周围等地,其中耕地0.17万公顷。
黑土形成的自然条件

黑土形成的自然条件
黑土是指在某些气候、地形和土壤等自然条件下,形成的一种深
色壤土。
它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东北、华北、西北等地区。
黑土形成的
自然条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气候条件。
黑土主要形成在温带半湿润到寒温带半干旱的气
候条件下,湿度适宜,夏季多雨、高温,冬季长寒、少雨,雨水浸润
时间多、蒸发率小,条件利于植被和微生物的生长。
二、地形条件。
黑土多分布在内陆平原和低山丘陵地区,主要在
河谷、河滩、低洼地带形成。
这些地区多年积累的沉积物和富含的有
机质为黑土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
三、土壤条件。
黑土的形成要求土壤层次层数多、孔隙较大、透
水性好、土质疏松,同时,有机质含量高、矿物质含量少,土壤酸性
较小,这些条件有利于微生物的繁殖,能够保证土壤养分的持续供应,为植被的茁壮生长提供了良好的土壤基础。
以上就是黑土形成的一些自然条件,这些条件在长时间的自然过
程中相互作用和影响,才能形成质量优良的黑土。
黑土特点必修一地理

黑土特点必修一地理
黑土是具有强烈胀缩和扰动特性的粘质土壤,黑土是世界最肥沃的土壤,中国东北地区黑土地处世界主要黑土带之一。
东北黑土地形成原因
黑土区属于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季漫长寒冷干燥,年平均气温在0.4℃左右。
通常认为黑土是温带草原草甸条件下形成的土壤,其自然植被为草原化草甸植物。
在形成时的母质绝大多数为黄土性粘土,土壤质地粘重,透水不良,且有季节性冻层。
在温暖多雨的夏季,植物生长茂盛,使得地上及地下有机物年积累量非常大;而到了秋末,霜期很早的到来,使得植物枯死保存在地表和地下,随着气温急剧下降使得残枝落叶等有机质来不及分解。
等到来年夏季土壤温度升高时,在微生物的作用下,使植物残体转化成腐殖质在土壤中积累,从而形成深厚的腐殖质层。
黑土地的优势
黑土地是地球上最珍贵的土壤资源,地球上一共有四块黑土地,其中一块就在我国东北地区。
我国东北黑土区总面积约103万平方公里,其中典型黑土区面积约17万平方公里。
这里是我国主要的商品粮基地,每年生产约225-250亿kg的商品粮。
以弯月状分布于黑龙江、吉林两省的黑土地是中国最肥沃的土地。
黑土形成的环境特征

黑土形成的环境特征黑土是中国最主要的农业土壤,也是世界上少见的高肥力土壤之一。
黑土主要分布于中国东北平原、内蒙古和辽河平原地区,占中国总面积的1/3左右。
黑土的形成与地质构造、气候条件、地形地貌、植被类型和人类活动等因素密切相关,具有独特的环境特征。
(一)地质构造条件黑土的形成需要具备一定的地质构造条件,如稳定的板块构造、少量活动构造、丰富的地下水资源等。
中国东北平原、内蒙古和辽河平原正好具备这些条件。
此外,这些地区的构造属于老山区,受到长时间海侵和陆地提升等地质作用的影响,形成了厚度达数十米的深层黄土层和上部肥沃的黑土层。
(二)气候条件黑土的形成与气候条件密切相关。
黑土分布区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冬长夏短,年平均气温在0℃左右,降水量在400~800毫米之间。
夏季雨水较多,高温多雨,对植物生长十分有利。
同时,夏季雨水多带来了大量的养分,有利于作物生长和有机质的积累。
(三)地形地貌黑土分布区属于平原地带,地形平坦,地势低洼,水系发达。
这种平原地貌有利于积累大量的淤泥和淤积物,为黑土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
同时,平原地貌使得区域内地下水含量较高,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了必要的水分和营养物质。
(四)植被类型植被类型对黑土的形成也有重要的影响。
黑土分布区植被类型以草原为主,草原植被具有根深叶茂、生长快、到处繁殖的特点,对土壤保持、入渗和固碳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草原内大量的牲畜粪便能够丰富土壤有机质含量,为黑土形成提供了充分的条件。
(五)人类活动人类活动在黑土形成过程中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我国东北平原、内蒙古和辽河平原地区是我国历史上农业发达的区域,农业生产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农耕活动和人口迁移也导致了黑土不断的积累和发展,使得这一地区的土地得到了更好的利用。
总之,黑土形成的环境特征非常复杂,与地质构造、气候条件、地形地貌、植被类型和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
了解这些环境特征对于黑土保护、优化利用与改良具有重要的意义。
东北黑土文化

黑土地域范围:辽、吉、黑
• 辽宁省(14个地级市、15个县级市、20个 县、9个自治县、56个市辖区) • 吉林省(1副省级城市 、7地级市 、1自治 州 、 19市辖区、20县级市 、18县、3自治 县) • 黑龙江省(12地级市、1地区 65市辖区、 19县级市、45县、1自治县)
• 东北历史悠久,区域文化鲜明。本 身具有土著金元文化的积淀和满洲 饮食文化,加入山东移民带来的齐 鲁文化和鲁菜,并有部分俄罗斯饮 食文化的影响,三种饮食文化交会、 融合,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东北 饮食文化。朴实中透析出秀气,粗 犷中蕴藏着精华,这是对东北风味 佳肴的高度概括。
• 东北菜由三种地方菜组成,黑龙江地 处东北最北端,大小兴安岭的山珍野 味,黑龙江的鲑鱼,乌苏里江的大马 哈鱼,都为黑龙江的风味菜奠定了物 质基础。黑龙江菜以烹制山珍、河鲜 出名,菜肴味重色浓、肥厚实在、较 少配料。著名菜点有清汤飞龙、白扒 猴头、红烧鹿筋、熏马哈鱼、生鱼菜、 酱骨架、红肠、松仁小肚、小鸡炖蘑 菇、排骨炖豆角、烂炖、酥白肉、汆 白肉、杀猪菜、渍菜粉、粘豆包、大 楂子饭、山野菜馅饺子等。
<text>
东北泥草房
东 北 泥 瓦 房
• 二人转:史称小秧歌、双玩艺、蹦 蹦,又称过口、双条边曲、风柳、 春歌、半班戏、东北地方戏等。表 现形式为:一男一女,服饰鲜艳, 手拿扇子、手绢,边走边唱边舞, 表现一段故事,唱腔粗犷,唱词风 趣。二人转属走唱类曲艺,流行于 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和内蒙古 东部三盟一市(现呼伦贝尔市、兴 安盟、通辽市和赤峰市)。
东北黑土地域文化——黑、吉、辽 自然特征:温带季风气候
中温带、寒温带 纬度较高、气候寒冷
湿润、半湿润区 山环水绕、平原面积大
东北黑土区土壤类型介绍

《东北黑土区土壤类型介绍》朋友们,今天咱来唠唠东北黑土区的土壤类型,这可老有意思了。
我有一次跟着一个考察队去东北黑土区,那可真是让我大开眼界。
我们刚到那儿,就看到一大片黑油油的土地,就像一块巨大的黑色绒布铺在地上,那就是咱大名鼎鼎的黑土啊。
我们队里有个老教授,戴着个大草帽,拿着个小铲子,就像个探险家似的。
他蹲在地上,用铲子挖了一小点土,放在手心里,捏了捏,然后对我们说:“你们看,这黑土啊,质地特别松软,肥力高着呢。
这就好比是土地中的贵族,里面啥营养都有。
” 我凑过去,也捏了捏那黑土,感觉就像捏着一块巧克力蛋糕似的,软软的,还带着点湿润。
我就问老教授:“教授,这黑土咋这么肥沃呢?” 老教授笑着说:“这可得归功于大自然啦。
这东北啊,以前有很多植被,像草啊、树啊,死了之后就慢慢腐烂在土里,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就形成了这肥沃的黑土。
”我们继续往前走,又看到了一种有点发白的土壤。
旁边有个年轻的研究员,是个东北小伙,他就说:“这是白浆土,咱东北这地儿也不少呢。
” 我就好奇地蹲下看,用手摸了摸,感觉有点黏黏的。
我就问那小伙:“这白浆土和黑土差别可真大啊,它有啥特点呢?” 小伙拿起一块土,在手里搓了搓说:“这白浆土啊,上面这层白浆层,水分多的时候啊,就像浆糊似的,而且它肥力可比黑土差远了。
种东西的时候,得好好琢磨琢磨咋施肥呢。
” 这时候,另一个队员开玩笑说:“那这白浆土就是土地里的平民,没有黑土那么好命喽。
” 大家都笑了起来。
走着走着,我们来到了一块地里,这里的土有点发黄。
有个当地的农民伯伯在地里干活,我们就过去和他聊。
老教授问:“老哥,这土是啥类型啊?” 农民伯伯笑着说:“这是黑钙土,咱这儿种庄稼也常用这土呢。
” 我就问:“伯伯,这黑钙土和黑土有啥不一样呢?” 伯伯指着土地说:“这黑钙土啊,它有一层黑色的腐殖质层,就像给土地盖了一层黑被子,不过下面还有一层灰白色的钙积层,这就是和黑土不一样的地方。
这黑钙土种出来的粮食啊,也可好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黑土的形成
2. 形成特点
强烈的腐殖质累积过程
夏季: 矿质化 冬季: 腐殖化
彻底的脱钙过程
降水充沛,无钙积层。
三、黑土的性质
1. 土体构型
腐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层
A层
过渡层 淀积层
AB层 B层 C层
母质层
三、黑土的性质
暗棕壤的土体构型
腐殖层 淀积层
A层 B层 C层
母质层
草原土壤 - 舌状分布型
森林土壤 - 表聚分布型
黑土的形成和特点
一、黑土的分布
二、黑土的形成
三、黑土的性质 四、黑土的利用和保育
一、黑土的分布
黑土分布于44~49ºN,125~127ºE之 间,具体分布在乌克兰、美国的密西西比 河流域的中部平原和我国东北的黑龙江、 吉林两省的中部。
二、黑土的形成
1. 形成条件
气候:温带半湿润气候,年降水量450~600mm; 生物: 草原化草甸,称为“五花草塘”; 母质: 黄土状亚粘土; 地形: 平原和波状起伏的山前台地; 时间: 每形成1厘米黑土需400年左右的时间。
三、黑土的性质
2. 理化性质
质地:壤质 结构:团粒状结构 有机质:含量较高 PH:中性至微酸性
四、黑土的利用和保育
黑土的自然肥力很高,养分丰富,结构良好,
是我国最肥沃的土壤之一。 黑土开垦前几乎没有土壤侵蚀,开垦为农地
后,如果开发利用不合理,则会造成严重的
土壤侵蚀。 黑土的保育——保护性耕作。
夏季
冬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