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史完善版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三目录(完善版)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三目录(完善版)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三目录(完善版)(五个专题,16小节)
专题1 基因工程
1.1 DNA 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
1.2 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
1.3 基因工程的应用
1.4 蛋白质工程的崛起
专题2 细胞工程
2.1 植物细胞的工程
2.1.1植物细胞工程的基本技术
2.1.2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
2.2 动物细胞工程
2.2.1动物细胞培养和核移植技术
2.2.2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
专题3 胚胎工程
3.1 体内受精和早期胚胎发育
3.2 体外受精和早期胚胎发育
3.3 胚胎工程的应用及前景
专题4 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
4.1 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
4.2 关注生物技术的伦理问题
4.3 禁止生物武器
专题5 生态工程
5.1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5.2 生态工程的实例和发展前景。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一目录完善版)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一目录完善版)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一目录(完善版)(六个专题, 16个小课题)
专题1 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
课题1 果酒和果醋的制作
课题2 腐乳的制作
课题3 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
专题2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
课题1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
课题2 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
课题3 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
专题3 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
课题1 菊花的组织培养
课题2 月季的花药培养
专题4 酶的研究与应用
课题1 果胶酶在果汁生产中的作用
课题2 探讨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
课题3 酵母细胞的固定化
专题5 DNA和蛋白质技术
课题1 DNA的粗提取与鉴定
课题2 多聚酶链式反应扩增DNA片段
课题3 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
专题6 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
课题1 植物芳香油的提取
课题2 胡萝卜素的提取。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3章第1节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课件(共27张PPT)(完美版课件)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3章第1节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课件(共27张PPT)(完美版课件)

实验三
实验四
生长,不弯曲
生长,向光弯曲
比较实验三和实验四,发现:
胚芽鞘的向光弯曲和尖端接受 单侧光的照射刺激有关。
达尔文的实验结论:
胚芽鞘的尖端受单侧光刺激后,就 会向下面的伸长区传递某种“影 响”,造成伸长区背光面比向光面 生长快。使胚芽鞘出现向光弯曲。
詹森的实验(1910年)
詹森的实验说明:
极性运输 形态学上端向下端运输
方向
向光侧 单侧光 背光侧
运输
横向运输 横放 近地侧多,远地侧少
方式 主动运输(需要载体,消耗能量)
尖端

(感光,横向运输)
尖端下部 (不感光,极性运输) 从植物形态学上端运 输到形态学下端。
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
习题:
1.下图示三盆燕麦幼苗。A、C盆中是正常幼苗,B 盆中是切去胚芽鞘尖端的幼苗,将A、B 分别放在 缓慢匀速旋转的圆盘上,将C盆放在不旋转的圆盘 上,三盆均有单侧光照射。几天后,A盆的幼苗 __直__立___生长;B盆的幼苗____不___生长;C盆的幼苗 _弯_向__光__源_生长。
胚芽鞘:单子叶,禾本科植物
胚芽外面透明的锥形套状物, 是胚体的第一片叶,胚芽鞘有 保护胚芽中更幼小的叶和生长 点的功能,在种子萌发时,胚 芽鞘首先穿出地面,保护胚芽 出土时不受损伤。
胚芽鞘 (大麦属)
琼脂:是海藻的提取物,通常
先将条状琼脂溶于热水,再让 其冷却,就可以得到琼脂块。
琼脂块不提供其他营养元素以 干扰试验。琼脂块具有凝固性、 稳定性,可以在试验中吸收、 传递化学物质。
3.1 植物的激素调节
生长素的发现
向着窗外生长的植物 葵花朵朵向阳开
科学研究的一般步骤:

最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二三目录总集

最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二三目录总集

高中生物必修一(完善版)(共六章21节,实验8个,探究实验4个,模型建构1个)第一章:走进细胞1、从生物圈到细胞①生命的活动离不开细胞②生命体的结构和层次2、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实验: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①观察细胞②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③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1、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实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①组成细胞的元素②组成细胞的化合物2、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①氨基酸及其种类②蛋白质的结构及其多样性③蛋白质的功能3、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实验: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①①①①①①①②②②③③③③③③①核酸在细胞中的分布②核酸是由核苷酸连接而成的长链4、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①细胞中的糖类②细胞中的脂质③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5、细胞中的无机物①细胞中的水②细胞中的无机盐第三章:细胞的基本结构1、细胞膜——系统的边界(实验: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①细胞膜的成分②细胞膜的功能2、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实验: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①细胞器之间的分工②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③细胞膜的生物系统3、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模型建构:尝试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①细胞核的功能②细胞核的结构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1、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探究实验: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①细胞的吸水和失水②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2、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①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②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3、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①被动运输②主动运输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1、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探究实验: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①酶的作用和本质②酶的特性2、细胞的能量通货——ATP①ATP分子中具有高能磷酸键②ATP和ADP可以相互转化③ATP的利用3、ATP的主要来源——细胞的呼吸(探究实验: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①细胞呼吸的方式-------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②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4、能量之源——光与光和作用(实验: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探究实验: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①捕获光能的色素和叶绿体的结构②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原理和应用③化能合成作用第六章:细胞的生命历程1、细胞的增殖(实验: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实验: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①细胞不能无限长大②细胞通过分裂进行增殖----有丝分裂、无丝分裂2、细胞的分化①细胞分化及其意义②细胞的全能性3、细胞的衰老和凋亡①细胞衰老的特征②细胞的凋亡(细胞编程性死亡)4、细胞的癌变③③③③③③③②②②①癌细胞的主要特征②致癌因子高中生物必修二目录(完善版)(共七章19节,课堂实验2个,课后实验2个,探究实验2个,模型建构2个)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课堂实验:性状分离比的模拟)第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第2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第1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课堂实验: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模型建构:建立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模型)第2节基因在染色体上第3节伴性遗传第3章基因的本质第1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第2节 DNA分子的结构(模型建构:制作DNA双螺旋模型)第3节 DNA的复制第4节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探究实验:脱氧核苷酸序列与遗传信息的多样性)第4章基因的表达第1节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第2节基因对性状的控制第3节遗传密码的破译(选学)第5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第1节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第2节染色体变异(课后实验:低温诱导植物体细胞数目的变化)第3节人类遗传病(课后实验: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第6章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第1节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第2节基因工程及其应用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第1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第2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探究实验:自然选择对基因频率变化的影响)高中生物必修三目录(完善版)(共六章20节,课堂实验1个,课后实验2个,探究实验5个,模型建构1个,课前调查1个)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第2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课前调查:体温的日变化规律)(实验: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第2节通过激素的调节(模型建构:建立血糖调节的模型)第3节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第4节免疫调节第3章植物的激素调节第1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第2节生长素的生理作用(探究实验: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第3节其他植物激素第4章种群和群落第1节种群的特征(探究实验: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第2节种群数量的变化(探究实验: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第3节群落的结构(探究实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第4节群落的演替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1节生态系统的结构第2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课后实验:调查当地农田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情况)第3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探究实验: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第4节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课后实验: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第6章生态环境的保护第1节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第2节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2023湖北高中生物教材版本

2023湖北高中生物教材版本

2023湖北高中生物教材版本一、概述今年,湖北省高中生物教材版本将迎来一次重要的更新和改革。

新版本的教材将会涉及哪些内容?是否会引入一些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值得期待的是,这些新的变化将对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教材内容更新1. 课程范围扩大2017年之前的高中生物教材版本,在内容范围上已经逐渐无法满足新的教学需求。

此次更新将会扩大课程内容的范围,以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考试大纲的要求。

2. 新科研成果的引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生物学领域的新发现,此次更新的高中生物教材版本将会引入一些新的科研成果,如基因编辑技术、蛋白质组学等新技术和新概念,以提升教材的前沿性和实践性。

3. 知识的更新和深化除了引入新的科研成果,此次更新还将对一些经典的知识点进行更新和深化,以确保学生和教师都能够掌握最新的生物学知识,更好地应对考试和未来的学习和工作需求。

三、教学理念和方法的改革1. 注重实验和操作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新版本的教材将会更加注重实验和操作,提供更多的实验案例和操作指导,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来理解和掌握生物学知识。

2. 注重跨学科的整合生物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与化学、物理等学科有着密切的关系。

此次更新将会更加注重跨学科的整合,让学生在学习生物学的也能够了解和应用其他学科的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

3. 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师生间的传统教学方式,而新版本的教材将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提供更多的自主学习的资源和评台,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中发挥自己的主体性和创造性。

四、对学生和教师的影响1. 对学生的影响新版本的教材将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空间,更多的实验机会和资源,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能力。

2. 对教师的影响对于教师来说,新版本的教材将为教师提供更多的教学资源和灵活的教学方式,能够更好地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水平。

高中生物 选修3 教材 课后习题 答案【word2003,精心校对、修改版】

高中生物 选修3 教材 课后习题 答案【word2003,精心校对、修改版】

高中生物选修3 教材答案【精心校对、修改版】♫1.1 DNA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一)思考与探究1.限制酶在DNA的任何部位都能将DNA切开吗?以下是四种不同限制酶切割形成的DNA 片段:(1) …CTGCA (2) …AC (3) GC…(4)…G…G …TG CG……CTTAA(5) G… (6) …GC(7) GT…(8)AATTC…ACGTC… …CG C A…G…你是否能用DNA连接酶将它们连接起来?答:2和7能连接形成…ACGT……TGCA…;4和8能连接形成…GAATTC……CTTAAG…;3和6能连接形成…GCGC……CGCG…;1和5能连接形成…CTGCAG……GACGTC…。

2.联系你已有的知识,想一想,为什么细菌中限制酶不剪切细菌本身的DNA?提示:迄今为止,基因工程中使用的限制酶绝大部分都是从细菌或霉菌中提取出来的,它们各自可以识别和切断DNA上特定的碱基序列。

细菌中限制酶之所以不切断自身DNA,是因为微生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一套完善的防御机制,对于外源入侵的DNA可以降解掉。

生物在长期演化过程中,含有某种限制酶的细胞,其DNA分子中或者不具备这种限制酶的识别切割序列,或者通过甲基化酶将甲基转移到所识别序列的碱基上,使限制酶不能将其切开。

这样,尽管细菌中含有某种限制酶也不会使自身的DNA被切断,并且可以防止外源DNA的入侵(本题不要求学生回答的完全,教师可参考教师用书中的提示,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给予指导。

上述原则也应适用于其他章节中有关问题的回答)。

3.天然的DNA分子可以直接用做基因工程载体吗?为什么?提示:基因工程中作为载体使用的DNA分子很多都是质粒(plasmid),即独立于细菌拟核DNA之外的一种可以自我复制、双链闭环的裸露的DNA分子。

是否任何质粒都可以作为基因工程载体使用呢?其实不然,作为基因工程使用的载体必需满足以下条件。

(1)载体DNA必需有一个或多个限制酶的切割位点,以便目的基因可以插入到载体上去。

高中历史课件-第12课探索生命起源之谜

高中历史课件-第12课探索生命起源之谜

“异端”挑战者
塞尔维特(1511—1553)西班牙医生,文 艺复兴时代的自然科学家,肺循环的发现 者,1553年在日内瓦被烧死在火刑柱上。
布鲁诺(1548—1600)始终坚持哥白尼的 “日心学说”,最后被宗教裁判所判为“ 异端”,于1600年被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
教会还指责那些敢于挑战神学说教的思想为“异端”,对其进行无情打击和迫害, 由此形成了基督教神学的精神独裁。
拉马克(1744-1829)
影响:形成了早期的生物进化思想,为达尔文创立生物进化论奠定 基础。
材料五:
达尔文的足迹 自身实践方面:达尔文的科学探索
问题三:达尔文的科学探索过程给了我们什 么启示?
达尔文尊重事实、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在达尔文的自传中,他这样总结自己的一生, “最重要的是,爱好科学──不厌深思──勤勉观察 和收集资料──相当的发明能力和常识”。
问题二:人究竟从何而来
1859年出版了震动当时学术界的《物种起源》。书 中用大量资料证明了形形色色的生物都不是上帝创 造的,而是在遗传、变异、生存斗争中和自然选择 中,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不断发展变化 的,提出了生物进化论学说,从而摧毁了各种唯心 的神造论和物种不变论。恩格斯将“进化论”列为 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
上面是在 《人类的起源发》表后出现的讽刺达尔文的漫画 上述漫画的出现反映了什么问题?你如何看待?
反映:进化论在当时遭到了保守势力的恶毒攻击 要改变一个根深蒂固的旧观念绝非易事
看待:科学知识的普及任重而道远,要敢于为科学而斗争
课堂小结

一、人类的起源



起 源
二、达尔文的进化论


诞生的背景 诞生标志 主要内容 影响

(完整版)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目录明细

(完整版)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目录明细

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目录明细高中生物必修一(完善版)(共六章21节,实验8个,探究实验4个,模型建构1个)第一章:走进细胞1、从生物圈到细胞①生命的活动离不开细胞②生命体的结构和层次2、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实验: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①观察细胞②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③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1、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实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①组成细胞的元素②组成细胞的化合物2、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①氨基酸及其种类②蛋白质的结构及其多样性③蛋白质的功能3、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实验: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①①①①①①①②②②③③③③③③①核酸在细胞中的分布②核酸是由核苷酸连接而成的长链4、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①细胞中的糖类②细胞中的脂质③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5、细胞中的无机物①细胞中的水②细胞中的无机盐第三章:细胞的基本结构1、细胞膜——系统的边界(实验: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①细胞膜的成分②细胞膜的功能2、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实验: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①细胞器之间的分工②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③细胞膜的生物系统3、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模型建构:尝试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①细胞核的功能②细胞核的结构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1、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探究实验: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①细胞的吸水和失水②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2、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①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②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3、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①被动运输②主动运输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1、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探究实验: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①酶的作用和本质②酶的特性2、细胞的能量通货——ATP①ATP分子中具有高能磷酸键②ATP和ADP可以相互转化③ATP的利用3、ATP的主要来源——细胞的呼吸(探究实验: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①细胞呼吸的方式-------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②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4、能量之源——光与光和作用(实验: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探究实验: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①捕获光能的色素和叶绿体的结构②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原理和应用③化能合成作用第六章:细胞的生命历程1、细胞的增殖(实验: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实验: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①细胞不能无限长大②细胞通过分裂进行增殖----有丝分裂、无丝分裂2、细胞的分化①细胞分化及其意义②细胞的全能性3、细胞的衰老和凋亡①细胞衰老的特征②细胞的凋亡(细胞编程性死亡)4、细胞的癌变③③③③③③③②②②①癌细胞的主要特征②致癌因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生物涉及的科学史孟德尔-自由组合定律和分离定律-豌豆(假说演绎)萨顿-基因位于染色体上-蝗虫(归纳推理)摩尔根-基因位与染色体上-果蝇(假说演绎)施莱登和施旺-细胞学说虎克-细胞的发现者罗伯特森-细胞膜三层结构桑格和尼克森-流动镶嵌模型萨克斯-研究叶绿体在光合作用中的功能恩格尔曼-P100叶绿体功能-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氧是叶绿体释放出来的。

普利斯特里-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植物的光合作用释放出氧气,小白鼠生活和蜡烛燃烧都消耗氧气鲁宾卡门-同位素标记卡尔文-卡尔文循环必修一:细胞学说建立过程涉及几个重要科学家1、虎克:英国人,细胞的发现者和命名者。

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的木栓组织,发现由许多规则的小室组成,并把“小室”称为cell——细胞。

2、列文虎克:荷兰人,他用自制的显微镜进行观察,对红细胞和动物精子进行了精确的描述。

3、19世纪30年代,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M.J.Sehleiden,18o4— 1881)和动物学家施旺(T.Schwann,1810— 1882)提出了细胞学说,指出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结构的基本单位。

4、维尔肖(R.L.C.Virchow):德国人,他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总结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涉及的科学家5、欧文顿(E.Overton):1895年他曾用500多种化学物质对植物细胞的通透性进行地上万次的试验,发现细胞膜对不同物质的通透性不一样:凡是可以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能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

于是他提出了膜由脂质组成的假说。

6、罗伯特森(J. D. Robertson):1959年他在电镜下看到了细胞膜清晰的暗-亮-暗的三层结构,结合其他科学家的工作,提出了生物膜结构的“单位膜”模型。

7、桑格(S. J. Singer )和尼克森:在“单位膜”模型的基础上提出“流动镶嵌模型”。

强调膜的流动性和膜蛋白分布的不对称性。

为多数人所接受与酶的发现有关的科学家8、斯帕兰札尼:意大利人,生理学家。

1783年他通过实验证实胃液具有化学性消化作用。

巴斯德:法国人,微生物学家,化学家,提出酿酒中的发酵是由于酵母菌的存在,没有活细胞的参与,糖类是不可能变成酒精。

9、李比希:德国人,化学家。

认为引起发酵时酵母细胞中的某些物质,但这些物质只有在酵母细胞死亡并裂解后才能发挥作用。

10、毕希纳:德国人,化学家。

他从酵母细胞中获得了含有酶的提取液,并用这种提取液成功地进行了酒精发酵。

11、萨姆纳:美国人,化学家。

1926年,他从刀豆种子中提取到脲酶的结晶,并用多种方法证明脲酶是蛋白质。

荣获1946年诺贝尔化学奖。

12、20世纪80年代,美国科学家切赫和奥特曼发现少数RNA也有生物催化作用。

光合作用的发现涉及的科学家13、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通过实验发现植物可以更新空气。

14、1864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通过实验证明光合作用产生了淀粉。

15、 1880年,美国科学家恩格尔曼,通过实验证明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16、20世纪,30年代,美国科学家鲁宾(S.Ruben)和卡门(M.Kamen)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光合作用中释放的氧全部来自水。

17、卡尔文(M.Calvin,1911~):美国人,生物化学家,植物生理学家。

在20世纪40年代,他及其合作者开始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研究光合作用,经9年左右的研究,最终探明了CO2中的碳在光合作用中转化成有机物中的碳的途径,这一途径称为卡尔文循环。

必修二:遗传方面的科学家18、孟德尔:奥地利人,遗传学的奠基人。

他进行了长达8年的豌豆杂交实验,通过分析实验结果,发现了生物遗传的规律。

1866年他发表论文《植物杂交试验》,提出了遗传学的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和遗传因子学说。

19、约翰逊:丹麦人,植物学家。

1909年,他给孟德尔的“遗传因子”重新起名为“基因”,并提出了表现型和基因型的概念。

20、魏斯曼:德国人,动物学家。

他预言在精子和卵细胞成熟的过程中存在减数分裂过程,后来被其他科学家的显微镜观察所证实。

21、萨顿:美国人,细胞学家。

1903年,他在研究中发现孟德尔假设的遗传因子的分离与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分离非常相似,并由此提出了遗传因子(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学说。

22、摩尔根:美国人,遗传学家,胚胎学家。

他用果蝇做了大量实验,发现了基因的连锁互换定律,人们称之为遗传学的第三定律。

他还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为现代遗传学奠定了细胞学基础。

23、18世纪英国著名的化学家和物理学家道尔顿,第1个发现了色盲症,也是第1个被发现的色盲症患者。

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24、1928年,英国科学家格里菲思(F.Grifith,1877—1941),通过实验推想,已杀死的S 型细菌中,含有某种“转化因子”,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

25、1944年,美国科学家艾弗里(O.Avery,1877—1955)和他的同事,通过实验证明上述“转化因子”为DNA,也就是说DNA才是遗传物质。

26、1952年,赫尔希(A.Hershey)和蔡斯(M.Chase),通过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在噬菌体中,亲代和子代之间具有连续性的物质是DNA,而不是蛋白质。

2)DNA分子的结构和复制27、1953年,美国科学家沃森和英国科学家克里克共同提出了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

1957年克里克提出中心法则28、尼伦伯格和马太成功破译了第一个遗传密码。

育种:29、袁隆平他是中国研究杂交水稻的创始人,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第一人,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进化:30、拉马克(mark,1744~1829):法国人,博物学家,生物进化论的先驱。

最先提出了生物进化的学说,认为生物是不断进化的,生物进化的原因是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

31、达尔文(C.R.Darwin,1809~1882):英国人,博物学家,生物进化论的主要奠基人。

1859年,他出版了科学巨著《物种起源》,书中充分论证了生物的进化,并明确提出自然选择学说来说明进化机理。

他创立的进化论的影响远远超出了生物学的范围,它给予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以致命的打击,为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提供了有力的武器。

必修三:内环境与稳态32、贝尔纳(C.Bernard,1813~1878):法国人, 1857年,他提出“内环境”的概念,并推测内环境的恒定主要依赖于神经系统的调节。

33、坎农(W.B.Cannon,1871~1945):美国人,生理学家。

1926年,他提出了“稳态”的的概念,并提出了稳态维持机制的经典解释: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各种器官、系统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

34、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动物激素的调节35、沃泰默:法国人,生理学家。

他通过实验发现,把通向狗的上段小肠的神经切除,只留下血管,向小肠内注入稀盐酸时,仍能促进胰液分泌。

但是他却囿于定论,认为这是由于小肠上微小的神经难以剔去干净的缘故。

36、斯他林:英国人,生理学家。

1902年,他和贝利斯从小肠黏膜提出液中发现了促使胰液分泌的物质——促胰液素。

1905年,他们提出了“激素”这一名称,并提出激素在血液中起化学信使作用的概念。

37、贝利斯:英国人,生理学家。

1902年,他和斯他林从小肠黏膜提出液中发现了促使胰液分泌的物质——促胰液素。

1905年,他们提出了“激素”这一名称,并提出激素在血液中起化学信使作用的概念。

38、巴甫洛夫:俄国人,生理学家,现代消化生理学的奠基人。

1891年开始研究消化生理,在“海登海因小胃”基础上,他制成了保留神经支配的“巴甫洛夫小胃”,并创造了一系列研究消化生理的慢性实验方法,揭示了消化系统活动的一些基本规律。

为此,他荣获190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0世纪初,他的研究重点转到高级神经活动方面,建立了条件反射学说。

生长素的发现过程39、1880年,达尔文通过实验推想,胚芽鞘的尖端可能会产生某种物质,这种物质在单侧光的照射下,对胚芽鞘下面的部分会产生某种影响。

40、詹森(B.Jensen):丹麦人,植物生理学家。

1910年,他通过实验证明,胚芽鞘顶尖产生的刺激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

41、拜尔(Paal):匈牙利人,植物生理学家。

1914年,他通过实验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顶尖产生的刺激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

42、温特(F.W.Went,1903~):美籍荷兰人,植物生理学家。

1928年,他用实验证明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刺激是一种化学物质,他认为这可能是和动物激素类似的物质,并把这种物质命名为生长素。

43、1934年,荷兰科学家郭葛(F.Ko )等人从植物中提取出吲哚乙酸——生长素。

种群与生态系统44、高斯(G.W.Gause):生态学家。

他通过实验发现草履虫种群数量增长的S型曲线。

45、林德曼(R.L.Lindeman,1915~1942):美国人,生态学家。

他通过对一个结构相对简单的天然湖泊——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进行的定量分析,发现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流动、逐级递减两个特点,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大约是10%~20%。

选修:46、张明觉(1908~1991):美籍华人,生于山西岚县,生理学家。

他一生倾心于生殖生理学科研究,是世界上最早从事试管婴儿和避孕药品研究的科学家之一,被科学界誉为“试管婴儿之父”和“避孕药之父”。

47、动物细胞工程 1976年,阿根廷科学家米尔斯坦(Cesar Milstein,l926一)和德国科学家柯勒(GeorgesKohler,l946一),通过细胞融合制备出单克隆抗体。

由于他们的杰出工作,在1984年,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48、斯图尔得(F.C.Steward)用胡萝卜韧皮部的细胞培养成了胡萝卜植株,证明了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49、韦尔穆特(I.Wilmut)等在体外条件下将羊体细胞培养成了成熟个体,证明了哺乳动物体细胞核具有全能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