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设计说明书模版
课程设计说明书写作

课程设计说明书写作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XX学科的基本知识,理解XX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合作精神。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XX学科的基本知识,了解XX学科的发展历程,理解XX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XX学科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生能够运用XX学科的知识进行探究性学习,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到XX学科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XX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和原理,以及XX学科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大纲如下:第1章:XX学科概述1.1 XX学科的定义与发展历程1.2 XX学科的基本概念1.3 XX学科的基本原理第2章:XX学科的基本知识2.1 XX学科的知识体系2.2 XX学科的重点知识2.3 XX学科的难点知识第3章:XX学科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3.1 XX学科在生活中的应用案例3.2 XX学科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3.3 XX学科在前沿领域的应用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
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XX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和原理。
2.讨论法:引导学生针对实际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合作精神。
3.案例分析法:分析XX学科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学科知识。
4.实验法:学生进行实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实验设备等。
1.教材:选用国内权威的XX学科教材,确保知识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2.参考书:提供丰富的参考资料,帮助学生拓展知识面。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多媒体课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程设计说明书样本

邮电与信息工程学院课程设计阐明书课题名称:软件项目实训学生学号:专业班级:11测控01班学生姓名:徐晗学生成绩:指引教师:陈希课题工作时间:-6-9 至-6-22一、课程设计任务基本规定:(1)课程设计目:1.全面理解程序顺序构造、选取构造、循环构造,掌握构造化程序设计自顶向下,逐渐细化,模块化设计原则。
2.掌握C语言基本知识,灵活应用函数、指针、数组、构造体等知识进行程序设计。
3.掌握运用C语言进行程序设计办法和技巧,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和调试程序能力。
(2)课程设计总体规定:1. 采用模块化程序设计办法。
2. 主菜单设计界面如下:3. 子菜单界面如下:选取构造子菜单:循环构造子菜单:4.在相应模块下完毕如下功能:(1)单选取if语句:(2)双选取if语句:(3)多选取if语句:(4)switch语句(5)while循环语句(6)do-while循环语句(7)for循环语句(8)循环嵌套例如:switch语句案例界面:(3)论文某些1、学生应提交资料:纸质《课程设计阐明书》1份;课程设计报告1份。
2、课程设计报告内容附在《课程设计阐明书》后,内容涉及:一、设计目1. 全面理解程序顺序构造、选取构造、循环构造,掌握构造化程序设计自顶而下,逐渐细化,模块化原则。
2. 掌握C语言基本知识,灵活应用函数、指针、数组、构造体等知识进行程序设计。
3. 掌握运用C语言进行程序设计办法和技巧,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和调试程序能力。
二、系统功能模块图(略)三、设计函数列表在C语言中每一种功能模块都相应一种函数,即由函数来实现各功能模块详细功能,也就是建立功能模块与函数之间一一相应关系,在编写程序时可以减少不必要麻烦,从而提高编写程序效率。
表一自定义函数表模块名函数名阐明C语言模块化系统main() 主控模块显示主菜单showmenu() 显示菜单课程设计报告一、设计目1. 全面理解程序顺序构造、选取构造、循环构造,掌握构造化程序设计自顶而下,逐渐细化,模块化原则。
课程设计编写说明

课程设计编写说明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XX学科的基本知识,理解XX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探究精神。
具体分为以下三个部分: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XX学科的基本知识,了解XX学科的发展历程,理解并熟练运用XX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XX学科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认识XX学科对社会进步和人类生活的意义,培养对XX学科的兴趣和热情,形成积极探究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XX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通过讲解和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XX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XX学科的核心知识。
2.XX学科的发展历程:介绍XX学科的起源、发展阶段和重要成果,使学生了解XX学科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趋势。
3.XX学科的实际应用: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验操作,让学生学会运用XX学科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相关领域的知识拓展:介绍与XX学科相关的其他领域的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课程目标,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XX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原理。
2.讨论法: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学会运用XX学科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实验法:开展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择权威、实用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材料。
2.参考书:推荐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多媒体课件,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4.实验设备:配置齐全的实验设备,保障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
通过以上教学资源的支持,我们将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课程设计说明书

课程设计说明书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掌握课程内容中的关键概念,如XXX(此处填写具体概念),并能够准确理解和运用。
2. 学生能描述XXX(此处填写学科知识点)的基本原理,并解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学生能总结本章节的知识结构,形成系统性的认识。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具备XXX(此处填写学科相关技能)的实践操作能力。
2.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讨论、实验操作等方式,培养团队协作和沟通表达的能力。
3. 学生能够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产生对学科的兴趣,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2. 学生能够认识到所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培养社会责任感。
3. 学生能够尊重他人的观点,学会倾听与分享,培养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XXX学科(此处填写学科名称)的示范课,旨在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学科知识,提高实践能力。
学生特点:针对XX年级(此处填写具体年级)的学生,课程设计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同时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
教学要求:课程要求教师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教学过程中,注重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达到具体的学习成果,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知识点的学习:涵盖课本第X章(此处填写具体章节),重点讲解XXX(此处填写具体知识点)的概念、原理和应用。
通过实例分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2. 技能训练:结合课本第X节(此处填写具体节次),开展XXX(此处填写具体技能)的实践操作。
通过实验、练习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以课本内容为载体,融入对XXX(此处填写具体价值观)的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学科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课程设计开发说明书

课程设计开发说明书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掌握课程相关的基本概念,如XX、XX、XX,并能够理解它们在实际情境中的应用。
2. 学生能够了解课程主题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及其在现代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3. 学生能够描述和解释课程内容中的关键原理和规律,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
技能目标:1. 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际问题解决,培养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3.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和课堂讨论,培养沟通、协作和团队精神。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对课程主题产生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尊重事实、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
3. 学生通过课程学习,认识到所学知识对社会和个人的价值,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学科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程内容与现实生活紧密相关,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学生特点分析:考虑到学生所在年级的特点,课程内容设计注重知识深度和广度,以适应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
同时,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提供不同难度的学习任务,使全体学生都能在课程中收获成长。
教学要求:1. 教师需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2. 教学方法应灵活多样,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3. 评估方式应与课程目标相匹配,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依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内容,组织以下教学章节:1. 章节一:XX概念与性质- 教材章节:第一章- 内容:介绍XX的基本概念、性质及分类,以实例阐述XX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章节二:XX发展历程与现状- 教材章节:第二章- 内容:讲解XX的发展历程,分析其在我国及世界范围内的现状,探讨未来发展趋势。
3. 章节三:XX基本原理与规律- 教材章节:第三章- 内容:阐述XX的基本原理,分析XX现象的规律,举例说明原理在实践中的应用。
课程设计说明书

课程设计说明书1. 引言课程设计是现代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本文档旨在为课程设计提供详细的说明和指导,帮助教师和学生有效地进行课程设计工作。
2. 设计目标课程设计的目标是提供一个学习框架,使学生能够充分理解和掌握所学课程的关键概念和技能。
具体目标包括:- 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激发学生的创新和创造力;-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能力。
3. 课程设计步骤3.1 确定课程目标和学习内容在设计课程之前,首先需要明确课程的目标和学习内容。
课程目标应与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教学要求相一致,并具有明确的可测量性。
学习内容应包括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3.2 制定教学计划和学习活动根据课程目标和学习内容,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和学习活动。
教学计划应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评价方法和学习资源等。
学习活动应设计成富有创意和挑战的,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3.3 开展学习和实践活动在课程设计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和实践活动。
通过小组讨论、实验、实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沟通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4 进行评估和反馈课程设计结束后,教师应及时进行评估和反馈。
评估可以包括学生的作业、项目成果、实习报告等。
根据评估结果,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建议,帮助他们改进学习。
4. 教学方法为了有效实施课程设计,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 - 授课讲解:教师将重点理论知识讲解给学生,并进行互动讨论和思考;- 实践体验:学生通过实验、实习等实际操作来巩固所学知识;-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合作完成项目任务,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个性化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展,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指导和反馈。
5. 课程评价课程评价是课程设计的重要环节。
为了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可以采用多种评价方法,包括:- 作业/project成果评价:根据学生交付的作业和项目成果,评估其理解和应用能力;- 考试评价:通过考试对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进行评估;- 口头表现评价:通过学生的展示、演讲等口头表现,评估其沟通和表达能力。
课程设计说明书-范本

课程设计说明书题目年产1万吨间歇式液相本体法聚丙烯合成车间工艺流程设计专业班级学号学生姓名学院完成日期:2016年12 月摘要关键词:3~5个目录摘要 (I)第1章文献综述 (1)第2章原料及产品介绍 (2)2.1产品规格 (2)2.2 原材料性能和规格 (2)第3章工艺流程说明 (5)3.1 工艺设计原则 (5)3.2 工艺流程选择 (5)3.3 催化剂选择 (6)3.4 影响聚合反应的因素 (8)3.5 工艺流程的叙述 (10)第4章物料平衡计算 (13)4.1 化学反应式 (13)4.2 确定计算任务 (13)4.3 绘制物料流程草图 (13)4.4 计算数据 (14)4.5 分布计算 (17)第5章设备工艺设计计算 (23)5.1 聚合釜的工艺设计 (23)5.2 闪蒸釜设计 (24)第6章车间布置 (25)6.1 车间布置基本原则 (25)6.2 厂房布置的原则和要求 (25)6.3 车间设备布置 (26)参考文献 (27)第1章文献综述3000~4000字第2章 原料及产品介绍2.1产品规格表2.1 成品质量指标项目 指标外观 白色、无结块的微球粉粒技术指标 合格品 等规指数 ≥92% 灰分 ≤0.05% 氯含量 ≤0.25% 表观密度 ≥0.40g/cm 3 拉伸屈服强度 ≥27.0MPa 熔融流动速率1.9~4.2g/10min2.2 原材料性能和规格2.2.1 原材料丙烯无色透明液体,分子式C 3H 6,分子量42.078,相对密度为0.5193,折光率为1.3625,沸点为-47.7℃,临界温度91.89℃,临界压力4.54MPa ,与空气混合物的爆炸极限范围(V%)2.0~11.1%。
该原料低毒、有刺激性气味、易燃、易爆,常温常压下为无色透明气体。
表2.2 原料规格进装置丙烯 精制后丙烯丙烯%(V) ≥98 硫 ≤3ppm 乙烯%(V) ≤0.005 水 ≤20ppm 硫mg/kg ≤3 氧≤10ppm水ppm(V) ≤100 其它同进装置丙烯 氧mg/kg ≤30 丙二烯%(V) ≤0.001 丁二烯+丁烯%(V) ≤0.001 烷烃%(V )余量2.2.2 催化剂CS-2比较均匀的规整的球形颗粒,粒径在30~60μm ,以MgCl 2为载体,有效成分是TiCl 3。
课程设计说明书样本

课程设计说明书课程名称:课程代码:题目:学生姓名:学号:年级/专业/班:学院(直属系) :指导教师:目录摘要 (1)引言…………………………………………………………………………………………任务与分析…………………………………………………………………………………1. 方案设计…………………………………………………………………………………1.1步进电机步距角误差测量系统总体方案的设计………………………………………1.1.1系统的驱动控制方案设计…………………………………………………………………结论…………………………………………………………………………………………参考文献……………………………………………………………………………………随着关键词:网络化计算机对策……任务与分析本课题主要的目的是为了检测步进电机步距角误差,并把误差进行分析计算,最终得到一份误差数据,用误差曲线的方式在坐标上面把误差和步数结果表现出来,方便日后对误差的分析、误差的减少讨论出相应的方案。
1 设计方案1.1 步进电机步距角误差测量系统总体方案的设计……1.1.1系统的驱动控制方案设计正文1.总则1.1西华大学立项背景西华大学现有校本部、彭州校区、成都市人南校区、安德校区。
校园面积近3000亩。
校本部坐落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成都,毗邻国家高新技术开发西区,西依望丛帝乡、杨雄故里,岷江水自都江堰而下从校园蜿蜒而过。
校园环境大气优雅,植被葱郁,景色宜人,具有得天独厚的人文自然环境,是成都市园林式单位和四川省绿化先进单位,是读书治学的理想园地。
西华大学是2003年4月16日经教育部批准,由原四川工业学院和原成都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的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
2008年9月25日,四川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并入西华大学。
四川工业学院的前身四川农业机械学院建于1960年,是国家为实现农业机械化在当时的全国7个大区分别布点所建立的综合性农业机械学院之一,1978年被四川省政府列为省属重点大学,1983年更名为四川工业学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第1章概论 (2)1.1 课程设计题目 (2)1.2 设计任务及资料 (2)1.3 具体任务及要求 (2)第2章长春某住宅楼工程设计计算 (4)2.1 课程设计目的 (4)2.2 设计依据 (4)2.3 设计内容及设计步骤 (5)结论 (24)I第1章概论1.1课程设计题目长春某住宅楼1.2设计任务及资料2.1任务根据市委有关批准的设计任务书,拟在长春市某区新建住宅楼。
大楼首层为住宅,层高3m;二至六层为住宅,层高3m,建筑总高度18m。
要求设计该大楼的给排水工程,具体内容包括:给水系统、排水系统。
2.2原始资料(1)建筑物修建地区:长春,冻土深度:1.7m(2)气象资料:查阅《规范》及相关手册(3)土建资料:建筑平面图(首层平面图、标准层平面图)(4)该大楼以城市给水管网作为水源,市政给水管道位于建筑左侧的街道下,管径为DN300,市政管网常年可用水头为28mH2O,管道埋深为室外地平下2.30m。
该城市排水管网为污废水合流制排水系统,管径DN400,管道敷设在室外地平下3.6m。
1.3具体任务及要求3.1设计方案方案力求:适用、安全、可靠、经济3.2图纸要求一层平面图(二层平面图)、标准层平面图、给水系统图、排水系统图、消防系统图各1张图纸标注:相应的管道尺寸、标高、坡度、定位尺寸、引用的图集号等,设计说明:如流量、水压、管材、阀门、防腐、图例、施工要求等3.3设计计算书II用统一的A4纸打印装订成册;包括:设计题目、目录、设计原始资料、方案确定、绘制草图、流量计算、水力计算等III第2章长春某住宅工程设计计算2.1课程设计目的长春某住宅楼2.2设计依据一、供水方案的选择1.直接给水方式:优点:由室外给水管网直接供水,是最简单、最经济的给水方式,系统简单,可以充分利用室外管网的压力,节约能源。
缺点:系统内部无贮备水量,室外管网停水时室内立即断水。
适用条件:当室外管网的水压水量能经常满足用水要求建筑内部给水无特殊要求时,采用此方式。
2.设水泵、水箱联合给水方式:优点:水泵能及时向水箱供水,可缩小水箱的容积,又因水箱的调节作用,水泵出水量稳定,能保持在高效区运行。
缺点:系统复杂,管理麻烦;投资较大,水箱供水易造成二次污染,有可能影响水质,对健康更加重视的当代人,存在这种影响的给水方式不宜提倡。
适用条件:当室外给水管网压力低于或经常不满足建筑给水管网所需水压。
3.气压给水方式:优点:系统封闭,水质不易受污染,有贮水能力;不需设高位水箱,可设置在建筑的任何位置。
缺点:水压波动较大,水泵平均效率较低、耗能多、供水安全性较差,占空间。
适用条件:当室外给水管网压力经常低于或不满足建筑内给水管网所需水压,室内用水不均匀,且不宜设置高位水箱。
4.变频调速泵供水方式:IV优点:各区供水自成系统,互不影响,供水较安全可靠;各区升压设备集中设置,便于维修管理。
无需水箱,节省了占地面积。
缺点:上区供水泵扬程较大,总压水线长,设备费用较高,维修复杂。
适用条件:用于高层建筑给水。
由于本工程是楼高18m的五层普通住宅楼,根据经验估算法:H=120+40×(n-2),n取6,H=280kPa,因为室外给水管网供水压力为0.28Mpa,考虑节能经济等方面,选用直接给水方式。
二、给水管道的布置和敷设布置原则:1.确保供水安全和良好的水力条件,力求经济合理2.保护管道不受损坏3.不影响生产安全和建筑物的使用4.便于安装维修三、给水管材及连接方式1.管材、连接方式及阀门:给水管材采用PPR塑料管;2.明敷和非直埋采用热熔连接,与金属或用水器连接,应采用丝扣或法兰连接。
直埋、暗敷在墙体及地坪层内的管道应采用热熔连接。
不得采用丝扣、法兰连接;3.当管径小于或等于50mm时采用铜制截止阀,大于或等于70mm采用钢制闸阀。
4.因为采用PPR塑料管所以不用采取防腐措施2.3设计内容及设计步骤1、生活给水设计标准与参数的确定及用水量的计算该建筑共六层,有两个单元,每层两户,住宅每户人口 3.5人,该建筑共84人,用水定额150L/(人·d),小时变化数Kh取 2.5,用水小时数T取24小时。
2、室内给水管网水力计算选用公式:选自《建筑给水排水工程》P35(1)最大用水时卫生器具给水当量平均出流概率:V—最高用水日的用水定额,L/(人·d)VI—每户用水人数,人—小时变化数hVII—计算管段的卫生器具给水当量总数—用水时数(h)(2)根据计算管段上的卫生器具给水当量总数,计算出该管段的卫生器具给水当量的同时出流概率:VIIIIX—对于不同的系数X—计算管段的卫生器具给水当量总数建筑物的卫生器具给水当量最大用水时的平均出流概率参考值见表:的对与U应关系XI(3)住宅生活给水管道设计秒流量的计算公式为0.2—一个卫生器具给谁当量的额定流量,L/sXII—计算管段的卫生器具给水当量总数(4)沿程水头损失、局部水头损失、水表水头损失—沿程水头损失hiL—管道计算长度,mi—管道单位长度水头损失,kPa/mXIII局部水头损失:水表水头损失:—水表的水头损失,kPahd—计算管段的给水设计流量,m3/hqgK—水表的特性系数,一般由生产厂提供,也可按下式计算:bXIV旋翼式水表:K b=螺翼式水表:Kb =;Qmax为水表的过载流量,m3/h水表的水头损失值应满足下表的规定,否则应放大水表的口径。
水表的水头损失允许值(kPa)表型正常用水时消防时旋翼式<24.5<49.0螺翼式<12.8<29.4(5)从最不利管路的支管开始编号,并进行水力计算给水当量查《建筑给水排水工程》P29表2—1XVXVI给水水力计算见表1 计算局部水头损失Σh j =30%Σh y =0.3×21.926=6.5778kpa 计算管路水头损失为:H 2=6.5778+21.926=28.5038kpa计算水表的水头损失:总水表及分户水表均选用LXS 湿式水表,分户水表和总水表分别安装在5—6和11—12管段上,q 5-6=0.038/s=1.368h m /3 q 11-12=1.07L/s=3.852h m /3根据《建筑给水排水工程》附录1.1,选25mm 口径的分户水表,其常用流量为3.5h m /3大于76—q ,过载流量为7h m /3,所以分户水表的水头损失为 H d =1.368×1.368/(49/100)=3.82kPa,选口径为32mm 的总水表,其常用流量为6h m /3大于1211—q ,过载流量为12h m /3,所以总水表的水头损失为H d 总=3.852×3.852/(12×12/100)=10.304kPaH d 和H d 总均小于教材表2—16中水表水头损失允许值,水表的总水头损失为:H 3=H d +H d 总=3.82+10.304=14.124Kpa 由公式计算给水系统所需压力: H=H 1+H 2+H 3+H 4=174.5+28.5038+14.124+50 =267.12〈280kPa ,满足要求2.室内排水设计 一.排水方案的选择无通气管的单立管排水系统:这种形式的立管顶部不与大气连通,适用于立管短,卫生器具少,排水量小,立管顶端不便伸出屋面的情况。
有通气的普通单立管排水系统:排水立管向上延伸,穿出屋顶与大气连通,适用于一般多层建筑。
双立管排水系统:由一根排水立管和一根排水立管和一根专用通气立管组成。
双立管排水系统是利用排水与另一根立管之间进行气流交换,所以叫外通气。
适用与污废水合流的各类多层和高层建筑。
因为本次工程为五层的普通住宅楼,所以采用有通气的单立管排水系统。
二.排水管道的布置与敷设布置原则:1.排水通畅,水利条件好2.保证设有排水管道房间或场所的正常使用3.保证排水管道不受损坏4.室内环境卫生条件好三.排水管材及连接方式管材:采用排水塑料管;大多采用胶水黏结,螺旋管一般采用螺纹接头。
清扫口、检查口的设置:清扫口:清扫口应与地面相平;管径小于100mm的排水管道上设置清扫口,其尺寸应与管道同径,管径大于等于或大于100mm的排水管道上应设置100mm直径的清扫口。
检查口:塑料管排水立管宜每六层设置一个检查口。
但在建筑物最底层和设有,卫生器具的二层以上建筑物的最高层,应设置检查口;检查口应在地面以上1.0m,并应高于该层卫生器具上边缘0.15m.四.设计计算选用公式:选自《建筑给水排水工程》P185XVII-计算管段排水设计秒流量,L/s; XVIII—计算管段上卫生器具排水当量总和—计算管段上排水量最大的一个卫生器具的排水流量,L/sXIX—根据建筑物用途而定的系数,按下表确定:因为此次工程是住宅所以取1.5。
排水当量查《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P58XXXXIXXIIXXIII结论在这次的课程设计中不仅检验了我所学习的知识,也培养了我如何去把握一件事情,如何去做一件事情,又如何完成一件事情。
在设计过程中,使我对建筑给排水的设计有了更细致的了解,能够综合运用的深化对所学理论知识,培养了我独立分析和解决一般工程的实际问题,使我感觉到作为一名工程师的锻炼,自己通过查阅资料及老师的指导最终完成了设。
课程设计是我们专业课程知识综合应用的实践训练,着是我们迈向社会,从事职业工作前一个必不少的过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深深体会到这句千古名言的真正含义.我今天认真的进行课程设计,学会脚踏实地迈开这一步,就是为明天能稳健地在社会大潮中奔跑打下坚实的基础.XXIVXXVXXVIXXVIIXXVIIIXXI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