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江大潮

合集下载

钱塘江大潮——最壮观的大潮

钱塘江大潮——最壮观的大潮

钱大王找来找去,找不着盐,一低头,闻到江里有咸味,他想: 哦,怪不得盐没有了,原来被东海龙王偷去了。于是他举起扁担 就打海水。一扁担打得大小鱼儿都震死;两扁担打得江底翻了身; 三扁担打得东海龙王冒出水面求饶命。
东海龙王战战兢兢地问钱大王,究竟为什么发这样大的脾气。 钱大王说:“你把我的盐偷到什么地方去了?”东海龙王这才明 白海水变咸的原因。连忙赔了罪,就把自己怎样巡江,怎样把钱 大王的盐无意中溶化了,使得海洋的水也咸起来的事情,一一说 了。
钱塘潮的传说
原先钱塘江的潮来时,跟其他各地的江潮一样,既没有潮头,也没有 声音的。
有一年,钱塘江边来了一个巨人,这个巨人真高大,一迈步就从江这边 跨到江那边了。他住在萧山县境内的蜀山上,引火烧盐。人们不晓得他叫 什么名字,因为他住在钱塘江边,就叫他为钱大王。钱大王力气很大,他 打着自己的那条铁扁担,常常挑些大石块来放在江边,过不多久,就堆起 了一座一座的山。
一天, 他去挑自己在蜀山上烧了三年零三个月的盐。可是,这些盐只够 他装一头,因此他在扁担的另一头系上块大石,放上肩去试试正好,就挑 起来,跨到江北岸来了。
这时候,天气热,钱大王因为才吃过午饭,有些累了,便放下担 子歇歇,没想到竟打起瞌睡来。正巧,东海龙王这时出来巡江,潮水涨起 来了。涨呀涨的,竟涨到岸上来,把钱大王这头盐慢慢都溶化了。东海龙 王闻闻,水里哪来这股咸味呀,而且愈来愈咸,愈来愈咸。他受不了,返 身就逃,没想逃到海洋里,把海洋的水都弄咸了。这位钱大王呢,睡了一 觉,两眼一睁,看见扁担一头的石头还放在硖石(就是现在的名的硖石 山),而另一头的盐却没有了!
观钱塘潮
钱塘江大潮被誉为天下奇观,全世界只有巴西亚马 逊河的涌潮可与之媲美。潮汐的作用,加之这里独特 的地理地貌特征,构成了钱塘江大潮形成的自然条件, 自钱塘江口逆流而上,依次可见交叉湖、回头潮、一 线潮等景观,潮来之时,惊涛拍岸,蔚为壮观。

钱塘江大潮形成的原因

钱塘江大潮形成的原因

钱塘江大潮形成的原因引言钱塘江,位于中国浙江省的一个重要河流,也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江流。

钱塘江大潮是指钱塘江潮水的涌动形成的海水潮位差。

钱塘江大潮以其恢弘壮观的气势而闻名世界。

本文将探讨钱塘江大潮形成的原因。

1. 地理背景钱塘江位于中国浙江省的南部,是一个长约400公里的江流。

它的上游是衢江,下游注入东海。

钱塘江经过浙江省最大的城市杭州,流经杭州湾,与杭州湾大潮形成了独特的自然景观。

2. 潮汐现象潮汐指的是海洋中由于受到月亮和太阳的引力作用而形成的水位的周期性涨落。

潮汐现象是地球上独特的自然现象之一。

在钱塘江口,潮汐现象格外明显。

每天两次,大量的海水进入钱塘江,形成钱塘江大潮。

这种涌动的海水呈现出恢弘壮观的景象,吸引了众多的游客。

3. 形成原因钱塘江大潮形成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地理位置:钱塘江在地理位置上处于特殊的环境之中,它是一个与大海相连的江流。

钱塘江正好位于东海季风影响的边缘,因此在每天的潮汐周期中,海水可进入钱塘江并形成大潮。

•太阳和月亮引力:钱塘江大潮的形成与太阳和月亮的引力有直接关系。

太阳和月亮的引力会影响地球上的海洋水位。

当月亮和太阳位于地球的两侧,并与地球和太阳处于一直线上时,它们的引力会同时作用于地球上的海洋水体,造成高潮。

这种潮汐现象在钱塘江口尤为明显。

•地形地貌:钱塘江的地形地貌也对大潮的形成起到了一定的影响。

钱塘江的江床较为狭窄,河床坡度陡峭,潮水受到江口狭窄的限制,在涌过狭窄的咽喉时,潮水速度加快,形成了大潮的气势。

4. 影响与意义钱塘江大潮作为一个独特的自然景观,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科研人员。

它不仅造福了当地旅游业,还为科研提供了研究潮汐现象的重要机会。

此外,钱塘江大潮还带来了一些问题和挑战。

潮汐过程中潮水的涌动会导致水位的剧烈变化,对沿岸地区的生态环境和渔业资源造成一定的影响。

因此,需采取一系列的保护措施,确保钱塘江大潮的持续发展和生态平衡。

结论钱塘江大潮是由地理位置、太阳和月亮引力以及地形地貌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

钱塘江大潮

钱塘江大潮

钱塘江大潮形成原因:塘江的秋潮比其他地方的秋潮更壮观,是与杭州湾的特殊地形分不开的。

钱塘江入海的地方(即钱塘江口)叫杭州湾,那里外宽内窄,呈喇叭形,出海处宽达100公里,而往西逐渐收缩为20公里左右,最狭窄处海宁县盐官镇附近,只有3公里宽。

潮水涌来时,一路上越往西越受到两岸地形的约束,只好涌积起来,潮头越积越高,好像一道直立的水墙,向西推进。

同时,由于潮流的作用,把长江泻人海中的大量泥沙,不断地带到杭州湾来,在钱塘江口形成一个体积庞大、好像门坎一样的“沙坎”。

当潮水向钱塘江口内涌去时,被拦门沙坎挡住了潮头,就形成了后浪推前浪、一浪叠一浪、汹涌澎湃、势如千军万马排山倒海的天下奇观! 钱江潮”每日两潮,间隔约12小时,每天来潮往后推迟约45分钟,成规律地半月循环一周.潮头最高达3.5米,潮差可达9米. 科学家经过研究认为,涌潮的产生还与河流里水流的速度跟潮波的速度比值有关,如果两者的速度相同或相近,势均力敌,就有利于涌潮的产生,如果两者的速度相差很远,虽有喇叭形河口,也不能形成涌潮。

还有,河口能形成涌潮,与它处的位置潮差大小有关。

由于杭州湾在东海的西岸,而东海的潮差,西岸比东岸大。

太平洋的潮波由东北进入东海之后,在南下的过程中,受到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向右偏移,使两岸潮差大于东岸。

杭州湾处在太平洋潮波东来直冲的地方,又是东海西岸潮差最大的方位,得天独厚。

所以,各种原因凑在一起,促成了钱塘江涌潮。

钱塘江大潮为什么会在农历八月十八涌起大潮:钱塘江潮是一种潮汐(xī)现象。

潮汐是海水周期性的有规律涨落运动,它是由月亮和太阳对地球表面海水的吸引力造成的(天体之间存在着万有引力)农历每月的初一前后和十五前后,太阳、月亮和地球排列在一条直线上,太阳和月亮的吸引力合在一起,吸引地球表面的海水,所以每月初一和十五的潮汐比较大。

特别是中秋节前后,是一年中地球离太阳最近的时候,因此每年农历八月十五前后的秋潮是一年中最大的。

钱塘江大潮

钱塘江大潮

钱塘江是中国浙江省第一大河,发源于安徽省黄山,流经安徽,浙江二省,古名“浙江”,是越文化的主要发源地之一。

河流全长688千米,流域面积5.56万平方千米,年均流量442.5亿立方米。

新安江与兰江是钱塘江的源头,于上海市南汇区和宁波市、舟山市嵊泗县之间注入东海,其中杭州附近河段,称为“之江”或“罗刹江”。

钱塘江潮被誉为“天下第一潮”。

古时的钱塘江从富阳鹳山入海河口只有一般的潮汐涨落,天长日久,北面的长江从上游挟带泥沙逐渐在杭州湾北岸形成太湖冲积平原,与相对稳定的南岸形成独特的河口形状。

现在,杭州湾口从北岸的南汇咀至南岸的镇海相距有100公里,而往上游132公里至盐官,江面竟缩小到2.5公里宽,在平面上形成一个巨大的喇叭形,喇叭形的河口结构使得在每日的潮汐中有更多的海潮汇入杭州湾,推动湾口附近沉积的泥沙向湾内移动,慢慢地便在河口段形成沙坝,进入湾口的潮波遇到一个个沙坝的阻碍,前锋变陡,涌出水面,不断涌来的后浪又推动着受阻的前浪滚滚向前。

与此相同,由于受喇叭口形状的约束,河口越往里缩,潮水与江面的落差就越大,涌潮就此形成。

在月球引力的作用下,长驱直入的潮水至达海宁盐官附近时,潮头最高可达3米以上,以每秒5-7米的速度浩浩荡荡向上游挺进,势如破竹,蔚为壮观。

八月是最佳观潮时间。

其实,钱塘江涌潮变化是有规律的,潮汐的大小受天文、地理、河床高程、径流的大小、主槽(航道)的走向和气候等许多因素制约。

阴历每月的月半、月初均是看潮佳期。

但是秋潮要比春潮大,因为钱塘江流域降雨主要集中在3月中下旬至9月中旬的梅雨和台风季节;10月至次年2月降雨量相对较少。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壮观的涌潮呢? 首先,这与钱塘江入海的杭州湾的形状,以及它特殊的地形有关。

杭州湾呈喇叭形,口大肚小。

钱塘江河道自澉浦以西,急剧变窄抬高,致使河床的容量突然缩小,大量潮水拥挤入狭浅的河道,潮头受到阻碍,后面的潮水又急速推进,迫使潮头陡立,发生破碎,发出轰鸣,出现惊险而壮观的场面。

人教版小学语文《观潮》课文原文及赏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观潮》课文原文及赏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课《观潮》课文原文及赏析《观潮》课文原文: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农历八月十八是一年中观赏钱塘江大潮的最佳时期。

这一天早上,我们来到了海宁市的盐官镇,准备观看一年一度的潮水盛宴。

远处,江面上一片平静,只有几只白鹭在悠闲地觅食。

然而,岸边的人群却早已熙熙攘攘,热闹非凡。

大家都翘首期盼着大潮的到来。

突然,有人喊道:“来了!来了!”我们顺着他的手指望去,只见远方的江面上出现了一条白线,越来越近,越来越宽。

那白线像一堵移动的墙,带着雷霆万钧之势向我们扑来。

这就是著名的“一线潮”。

随着潮水的逼近,声音也越来越大。

如同万马奔腾,如同雷霆轰鸣,那种震撼人心的气势让人无法忘怀。

潮水撞击岸边,溅起十几米高的水花,场面壮观至极。

然后,潮水开始缓缓退去,留下的是满地的贝壳和淤泥,以及人们惊叹不已的表情。

这就是大自然的神奇力量,让人既敬畏又赞叹。

赏析:《观潮》这篇课文通过生动细致的描绘,展现了钱塘江大潮这一自然奇观的壮丽景象和磅礴气势。

作者以时间为线索,从清晨的平静到潮水的到来、高潮的展现再到潮水的退去,层次分明,节奏紧凑。

课文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拟人手法,如将潮水比喻为“移动的墙”、“一线潮”,形象地表现了潮水的形态和动态;将潮水的声音比喻为“万马奔腾”、“雷霆轰鸣”,生动地传达了潮水的震撼力和冲击力。

同时,课文也寓含了对大自然的敬畏和赞叹之情。

通过对潮水壮观景象的描绘,作者引导读者领略大自然的神奇和力量,激发人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总的来说,《观潮》是一篇富有诗意和哲理的散文,不仅让读者领略到了钱塘江大潮的壮美,也启发了人们对大自然的思考和感悟。

关于钱塘江大潮资料

关于钱塘江大潮资料

关于钱塘江大潮资料钱塘潮是指中国浙江省钱塘江在入海口杭州湾海宁、萧山地区形成的海潮,是世界三大涌潮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三处涌潮地之一。

钱塘潮的形成是由天文、气候、地质地貌以及水文耦合等因素综合所致,天体引力和地球自转的离心作用产生潮汐,亚热带季风气候在秋季使江水流量增大,加上东南季风助推潮流,以及杭州湾喇叭口的特殊地形使潮头受阻、层层堆叠形成钱塘江涌潮。

钱塘潮潮景具有形态多变、峰高量大、周期性强的特征。

当潮水自东向西涌入时,江面会先出现一条白色水线并伴随隆隆的潮声,然后因滩高水浅,前面浪涛受限减速,后面浪涛紧追而上,层层浪涛向内翻滚,浪头涌起直冲海塘,最终掀起高数丈的巨浪。

褚云皎编著的《天下奇观钱江潮》一书中,把涌潮分为五类共二十八种,主要包括交叉潮、一线潮和回头潮等代表性潮景,以及远景潮、中景潮、近景潮、咫尺潮和奇观潮五类潮景。

观赏钱塘潮始于汉魏,盛于唐宋,历经2000余年,已成为当地的习俗。

每年的农历八月十八前后,是观潮的最佳时段,嘉兴市海宁盐官镇为观潮第一胜地。

20世纪90年代以来,海宁开始举办观潮节。

2009年,钱江观潮被列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20年,钱塘潮入选首批“浙江省文化印记”名单。

天文条件钱塘潮形成的其中一个条件是潮汐作用。

受天体引力和地球自转离心力等天文因素影响,每逢农历初一和十五,太阳、地球和月球几乎在一条直线上时,太阳与月球引力的耦合力[a]增强,容易形成大潮,而每逢中秋节前后,太阳、地球和月球位置不仅连起来接近直线,且是一年中地球较近太阳之际,所以八月十八前后钱塘潮就特别壮观,是最佳观潮时间。

气候影响钱塘江流域邻近中国东南沿海,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因此春季盛行西北风,天气晴冷干燥,钱塘江是枯水期,风向与潮位方向也相反,潮势被削弱,故春潮不显著;而在秋分前后,是东南风季节,多台风,江水流量大,风助潮流,与江水顶托,因而秋季钱塘江涌潮最为壮观。

地质地貌背景钱塘江河口杭州湾是外宽内窄的喇叭状海湾,属于典型的强潮型河口,河口两岸南北相距大约为100km,至起潮地澈浦急剧变窄为21km,至盐官和杭州则就只有2.5km和1km,且自钱塘江乍浦以上,河道隆起庞大的钱塘江沙坎,河床大幅抬高,容量剧降,大量潮水涌入变浅的河道,潮头受阻,而后面的潮水又急速推进,后浪连续推前浪,潮波由于浅水效应致使非线性变形加剧,形成钱塘江水位骤升的涨潮波前锋线,这就是钱塘潮,钱塘潮是强潮型河口杭州湾、钱塘江河口段和江道巨大沙坎等特殊地貌地形条件下,东海潮波变形形成的结果。

钱塘江大潮

钱塘江大潮

钱塘江大潮钱塘江大潮钱塘江大潮,指的是浙江省杭州市的钱塘江在潮汐作用下形成的大潮。

作为中国三大潮之一,钱塘江大潮以其壮观的景象和震撼人心的气势而闻名。

每年都吸引着国内外众多游客前来观赏和体验这一自然奇迹。

钱塘江是中国重要的河流,位于浙江省,是浙江最大的河流之一。

它的源头位于绍兴市柯桥区,全长约414公里,流经杭州市后注入东海。

由于钱塘江的河道宽阔,水势湍急,雄伟壮观,因而成为了大潮形成的绝佳环境。

钱塘江大潮的形成是由于地球引力的作用,加上江水的冲击力,使得钱塘江两岸的潮水在涨潮时相互碰撞,形成巨大的浪潮。

这一现象主要发生在农历月亮朝三日、十八日、二十六日三个时间段,每天涨潮两次,涨潮高度可达10多米。

钱塘江大潮的潮水冲击力非常惊人,有“千里潮”之称。

它的浪花呈现为滚滚巨浪,如同排山倒海般朝着岸边冲击而来,发出巨大的声响。

每当大潮来临时,钱塘江两岸观潮的游客云集,大家纷纷携带照相机、望远镜等设备,期待着观赏这难得一见的奇观。

钱塘江大潮不仅在中国,甚至在世界范围内都享有盛誉。

每年都有无数的游客从国内外赶来,感受这场火爆、热闹的盛况。

而作为中国最重要的旅游城市之一,杭州市利用钱塘江大潮这一自然奇观,进一步提升了城市的知名度和旅游吸引力。

然而,钱塘江大潮也带来了一定的风险和挑战。

潮水的冲击力很强,容易对江边的建筑物和农田造成损毁。

因此,当大潮来临之前,当地政府和居民都会采取一系列的防护措施,以减少潮水对房屋和农田的破坏。

总之,钱塘江大潮是一场震撼人心的自然景观,它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和伟力。

每年都需要游客、当地居民和政府共同努力,以保护和传承这一宝贵的自然遗产。

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钱塘江大潮将继续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观赏,成为中华文化的瑰宝之一。

钱塘江大潮的海浪原理

钱塘江大潮的海浪原理

钱塘江大潮的海浪原理
钱塘江大潮是指钱塘江口处因潮汐引起的海浪现象。

其海浪原理主要有两个方面:
1. 潮汐作用:钱塘江是一个潮汐河口,每天有两次高潮和两次低潮。

当潮汐涨潮时,大量海水通过江口进入江内,形成涨潮潮头。

当潮汐落潮时,海水从江内流出,形成落潮潮头。

这种潮汐作用导致了钱塘江口处海水的周期性上升和下降。

2. 瓶颈效应:钱塘江口处是一个狭窄的河口,江水在此处受到瓶颈效应的影响。

当涨潮潮头到达江口时,由于江口狭窄,海水无法顺利通过,形成堰塞现象。

此时,江水继续涨潮,但海水无法流出,导致江口处海水的水位不断上升。

当涨潮潮头过去后,海水开始从江内流出,形成大量的落潮潮头。

这种涨潮和落潮的不平衡现象导致了海浪的形成。

综上所述,钱塘江大潮的海浪原理是由潮汐作用和瓶颈效应共同作用所引起的。

这种原理导致了钱塘江口处海水的周期性上升和下降,形成了著名的钱塘江大潮海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钱塘江大潮
钱江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每当大潮
来临,巨浪汹涌澎湃,气势雄伟,潮声震天动地,
如千军万马,横江翻腾,真有“翻江倒海山为摧”
之势。

潮头一般高1至2米,最高达5米以上,
以每秒5至7米的速度浩浩荡荡向上游挺进,势
如破竹,蔚为壮观。

明代文学家张舆曾为它写下
了这样的诗句:“罗刹江(即钱塘江)头八月潮,
吞山挟海势雄豪。

六鳌倒卷银河阔,万马横奔雪
嶂高。

”涌潮是一种自然现象。

古代科学落后,对这种极为壮观的自然现象
不能解释,被认为是“海鳅之出入”、“神龙之变化”。

传说在春秋战国时,吴国大将伍子胥因屡谏吴王
杀越王勾践,被吴王赐剑而死,并被鞭尸三百,
抛入钱塘江中。

伍怨魂不散,顿时化作汹涌怒涛,找吴王报仇,从此便有波涛滚滚的钱江大潮。

伍子胥驱水为涛的传说,是因为古代人们无法解释涌潮这一自然现象和出于对伍子胥的同情。

从现代科学来看,地球上的海洋潮汐是海洋水体受到天体(主要是月亮和地球)引力作用及地球自转产生的离心力而形成的一种周期性运动。

每逢农历初一、十五,地球、太阳和月球差不多在一条直线上,太阳和月球的引力在一起,力量特强,易形成大潮。

中秋前后,不但它们的位置连起来恰好接近直线,而且这时又是一年中地球比较接近太阳的时候,所以秋潮较大,这也是一般的自然现象。

钱江潮为什么特别大
世界上有涌潮的河流很多,如南美的亚马逊河、北美的科罗拉多河、法国的塞纳河、英国的塞汶河等,但钱塘江涌潮的强度和壮观现象,除亚马逊河外,其它河流均无法与之媲美。

亚马逊河的涌潮强度与钱塘江虽可一比,但钱塘江河口江道摆动频
繁,涌潮潮景变化万千。

因此钱江潮可
说是独占鳌头,无与伦比。

为什么钱塘江大潮特别汹涌和巨大
呢?喇叭形的河口是原因之一。

杭州湾
外的江面宽度约100千米,往里则急剧
收缩,到距湾口90千米的钱塘江口的海
盐澉gǎn浦时,宽度只有20千米,而杭
州市区的河宽仅1千米左右。

当大量潮
水涌进狭窄的河道时,水面就会迅速地
壅(yōng)高。

又由于这里的河底有大量
的泥沙淤积形成沙坎,进入湾口的潮波
遇到沙坎,水深减小,阻力增大,前坡
变陡,后坡相应变缓。

当前坡陡到一定
程度后,前锋水面明显涌起,从而形成涌潮,甚至翻出浪花。

不过世界上有好些江河的河口,也是外大内窄、外深内浅,为什么没有象钱塘江大潮那样汹涌澎湃?原来高潮的出现与河水流动的速度也有关系,当潮水涌来时,它的前进方向是和河水流动的方向相反的。

中秋前后,钱塘江河口的河水流速与潮水流速几乎相等,力量相等的河水与潮水一碰撞,就激起了巨大的潮头。

另外,浙北沿海一带,夏秋之交常吹东南风或东风,风向与潮水方向大体一致,也助长了它的声势。

总之,钱塘江大潮的形成是受天文和地理(包括河口形状、河床地貌、水文、气候等)因素综合的影响。

钱塘江观潮胜地
钱江观潮,起于汉魏,盛于唐宋,历经2000余年。

南宋定于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日(所谓潮神生日),在钱塘江上检阅水师,以后相沿成习,把这一天作为观潮节。

苏东坡盛赞:“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

鲲鹏水击三千里,组练长驱十万夫。

红旗青盖互明灭,黑沙白浪相吞屠。

人生会合古难必,此景此行那两得。


传统的观潮胜地是海宁盐官镇,所以又称“海宁潮”。

这一带有镇海塔、海神庙、中山亭等景点,每年中秋前后,有10万余人聚集,形成人潮海潮齐涌,热闹非凡。

观潮最佳胜地有三处。

一是在盐官附近可看银涛滚滚整齐而来的“一线潮”。

二是在盐官以东的八堡大缺口可看东、南两股潮头相撞,掀起万座冰山、千里雪峰的“碰头潮”。

三是在盐官以西的老盐仓可看潮头猛冲丁字坝后,浪涛壁立,冲向天际的“返头潮”。

故事传说
原先钱塘江的潮来时,跟其他各地的江潮一样,既没有潮头,也没有声音的。

有一年,钱塘江边来了一个巨人,这个巨人真高大,他只要轻轻呼一口气,就把一群人全部吹倒、一迈步就从江这边跨到江那边了。

他住在萧山县境内的蜀山上,引火烧盐。

人们不晓得他叫什么名字,因为他住在钱塘江边,就叫他为钱大王。

钱大王力气很大,他打着自己的那条铁扁担,常常挑些大石块来放在江边,过不多久,就堆起了一座一座的山。

一天,他去挑自己在蜀山上烧了三年零三个月的盐。

可是,这些盐只够他装扁担的一头,因此他在扁担的另一头系上块大石,放上肩去试试正好,就挑起来,跨到江北岸来了。

这时候,天气热,钱大王因
为才吃过午饭,有些累了,便放
下担子歇歇,没想到竟打起瞌睡
来。

正巧,东海龙王这时出来巡
江,潮水涨起来了。

涨呀涨的,
竟涨到岸上来,把钱大王这头盐
慢慢都溶化了。

东海龙王闻闻,
水里哪来这股咸味呀,而且愈来
愈咸,愈来愈咸。

他受不了,返
身就逃,没想逃到海洋里,把海
洋的水都弄咸了。

这位钱大王
呢,睡了一觉,两眼一睁,看见
扁担一头的石头还放在硖xiá石
(就是现在的名的硖石山),而
另一头的盐却没有了!
钱大王找来找去,找不着盐,一低头,闻到江里有咸味,他想:哦,怪不得盐没有了,原来被东海龙王偷去了。

于是他举起扁担就打海水。

一扁担打得大小鱼儿都震死;两扁担打得江底翻了身;三扁担打得东海龙王冒出水面求饶命。

东海龙王战战兢兢地问钱大王,究竟为什么发这样大的脾气。

钱大王说:“你把我的盐偷到什么地方去了?”东海龙王这才明白海水变咸的原因。

连忙赔了罪,就把自己怎样巡江,怎样把钱大王的盐无意中溶化了,使得海洋的水也咸起来的事情,一一说了。

钱大王心里真气呀,真想举起铁扁担,一下把东海龙王砸烂了才甘心。

东海龙王慌得连连叩头求饶,并答应用海水晒出盐来赔偿钱大王;以后涨潮的时候就叫起来,免得钱大王再睡着了听不见。

钱大王听了听这两个条件还不错,便饶了东海龙王,把自己的扁担向杭州湾口一放,说:“以后潮水来就从这里叫起!”东海龙王连连答应,钱大王这才高高兴兴地走了。

从那个时候起,潮水一进杭州湾,就伸起脖子,“哗哗哗”地喊叫着,涨到钱大王坐过的地方,脖子伸得顶高,叫得顶响,好像闷雷滚动。

这个地方就是如今的海宁。

举世闻名的“钱江潮”就是这样来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