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钱塘江大潮的资料和图片
钱塘江大潮资料,20字左右

钱塘江大潮资料,20字左右
钱塘江大潮,是每天清晨滔滔而来的壮丽景象,让人们在这股神奇的气势中找到生活的精彩和灵感。
钱塘江上的大潮汹涌澎湃,浩浩荡荡,近乡情怯,远景秀丽,令人惊叹。
钱塘江大潮有着悠久的历史,自古以来,它也是闻名海内外的一大神奇景观,被春秋时期成就名臣和陆抗的诗句中记载着。
“历史的叹息,滔滔的大潮在流浪……”。
“七十二湾中央,横跨儿童衣柜,民族何其浩大,钱塘江大潮多奇华。
”江边小村,传统渔船,那浪花点缀江水,钱塘江潮水浩浩荡荡。
每到夏季,钱塘江大潮特别壮观,绿水青山,灯火通明,江面的潮水涌动,浩浩汤汤,水中的日月交汇,星辰璀璨,若有所思,令人心旷神怡。
钱塘江大潮带给我们一个浩瀚如海的景象,潮起潮落,从此日歌阵阵,带给人们对生活的祝福,犹如那潮水裹挟着欢乐,保佑着人们的幸福。
2019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观潮》课文

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观潮》课文全文描写了农历八月十八观潮日钱塘江观潮的壮观场面。
观潮课文内容选自赵宗成、朱明元的《喜看近日钱塘潮》。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观潮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农历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观潮日。
这一天早上,我们来到了海宁市的盐官镇,据说这里是观潮最好的地方。
我们随着观潮的人群,登上了海塘大堤。
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
江面很平静,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
镇海古塔、中山亭和观潮台屹立在江边。
远处,几座小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
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
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
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那条白线很快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长多高的水墙。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霎时,潮头奔腾西去,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般涌来,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
过了好久,钱塘江才恢复了平静。
看看堤下,江水已经涨了两丈来高了。
注:《观潮》课文内容选自赵宗成、朱明元的《喜看近日钱塘潮》。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资料袋钱塘江的秋潮,比其他地方的秋潮更壮观,这和当地的特殊地形有关。
钱塘江入海的地方叫杭州湾。
杭州湾外阔内窄,呈喇叭形,东面的湾口宽达一百公里,而西面的海宁市盐官镇附近,却只有三公里。
涨潮时,海潮从湾口涌入,向西奔涌而来,受两旁渐狭江岸的约束,水面越来越窄,涌潮后推前阻,越来越高,形成了汹涌澎湃的壮观景象。
钱塘江观潮课文重要词语解释:天下奇观——天底下罕见的壮丽景观横卧——横躺的意思笼罩——像笼子丝的罩在上面屹立——像山峰一样高耸而稳固地立着若隐若现——形容隐隐约约人山人海——形容聚集的人极多水天相接——水和天相连山崩地裂——指发生强烈地震时的响声,本课涌来描写潮水的声音,带有夸张的意味。
钱江潮形成的原理

钱江潮形成的原理
钱江潮是指在杭州近江口、钱塘江到东海之间的一段河道上,每天发生两次潮水的现象。
钱江潮形成的原理主要有两个方面:
1. 太阳引潮力:地球上的潮汐是由于太阳和月球的引力所引起的。
太阳的引力会使得地球上的水体产生一个向太阳的引力,这个引力会拉高水的位置,形成高潮。
当太阳正对着地球上的某个特定地域时,将会引起潮水的最大高度差,这一现象被称为春潮。
而当太阳与地球的相对位置发生改变时,引力减弱,潮水的高度差也减小,这一现象被称为退潮。
2. 月球引潮力:与太阳引潮力类似,月球的引力也会对地球上的水体产生一个引力,引起潮水的升降。
由于月球距离地球比较近,月球的引潮力相对较大,因此月球对于地球潮汐的影响更为显著。
当月球和太阳处于同一直线上时,即满月或新月的时候,月球和太阳的引潮力会相互叠加,潮水的幅度最大,这一现象被称为春潮;而在月球与太阳的相互作用引力不同方向时,即上弦月和下弦月的时候,月球和太阳的引潮力会相互抵消,潮水的幅度较小,这一现象被称为退潮。
综合太阳引潮力和月球引潮力的作用,钱江潮在每天的周期中会出现两次潮水变化。
根据太阳和月球的相对位置不同,潮水的高度差和潮汐规律会发生变化。
2019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观潮》课文

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观潮》课文全文描写了农历八月十八观潮日钱塘江观潮的壮观场面。
观潮课文内容选自赵宗成、朱明元的《喜看近日钱塘潮》。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观潮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农历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观潮日。
这一天早上,我们来到了海宁市的盐官镇,据说这里是观潮最好的地方。
我们随着观潮的人群,登上了海塘大堤。
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
江面很平静,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
镇海古塔、中山亭和观潮台屹立在江边。
远处,几座小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
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
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
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那条白线很快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长多高的水墙。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霎时,潮头奔腾西去,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般涌来,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
过了好久,钱塘江才恢复了平静。
看看堤下,江水已经涨了两丈来高了。
注:《观潮》课文内容选自赵宗成、朱明元的《喜看近日钱塘潮》。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资料袋钱塘江的秋潮,比其他地方的秋潮更壮观,这和当地的特殊地形有关。
钱塘江入海的地方叫杭州湾。
杭州湾外阔内窄,呈喇叭形,东面的湾口宽达一百公里,而西面的海宁市盐官镇附近,却只有三公里。
涨潮时,海潮从湾口涌入,向西奔涌而来,受两旁渐狭江岸的约束,水面越来越窄,涌潮后推前阻,越来越高,形成了汹涌澎湃的壮观景象。
钱塘江观潮课文重要词语解释:天下奇观——天底下罕见的壮丽景观横卧——横躺的意思笼罩——像笼子丝的罩在上面屹立——像山峰一样高耸而稳固地立着若隐若现——形容隐隐约约人山人海——形容聚集的人极多水天相接——水和天相连山崩地裂——指发生强烈地震时的响声,本课涌来描写潮水的声音,带有夸张的意味。
钱塘江大潮是怎么形成的

钱塘江大潮是如何形成的1. 引言钱塘江,是中国东海沿岸最长、流量最大的河流之一。
其下游流经杭州市,并且在此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自然景观 - 钱塘江大潮。
这是一种壮观的潮汐现象,每年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观赏。
本文将介绍钱塘江大潮是如何形成的。
2. 地理环境对大潮形成的影响钱塘江的特殊地理环境是形成大潮的基础。
首先,钱塘江入海口宽阔,江水流速减慢,造成了潮汐的累积效应。
其次,钱塘江距离潮水的最大干涸点相对较远,潮汐的传输距离较长。
最后,钱塘江下游的渔山风景区拥有许多小岛和礁石,这些地方可以创造更多的浪涛,进一步加强了大潮的形成。
3. 海洋潮汐对大潮形成的影响海洋潮汐是钱塘江大潮形成的重要因素。
钱塘江处于东海潮汐系统的作用下,同时受太阳引力和月球引力的影响。
月球引力是主要的影响因素,它导致潮汐周期为大约12个小时26分钟。
这种周期性的潮汐运动与钱塘江的地理环境相结合,形成了钱塘江大潮这一独特景观。
4. 天气变化对大潮形成的影响除了地理和海洋因素外,天气变化也对钱塘江大潮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
风力和气压的变化可以影响潮汐的高度和力量。
当气压低,风力强劲时,会导致钱塘江大潮的浪涛更加壮观。
另外,季节性的天气变化也会影响钱塘江大潮的强度和规律。
5. 大潮对当地生态和经济的影响钱塘江大潮对当地的生态和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大潮的来临吸引了大量的游客,推动了旅游业的发展。
其次,大潮对当地的海洋生态系统也有正面影响,潮水的冲击效应可以清洗海底底质,促进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此外,大潮还提供了捕鱼的机会,对当地渔民来说是一笔重要的收入来源。
6. 大潮的保护和管理为了保护和管理钱塘江大潮资源,当地政府和相关机构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建立了大潮观测站,及时监测和记录潮汐情况,方便游客了解和安排行程。
其次,制定了大潮观赏活动管理办法,保障游客的安全和游览质量。
同时,还加强了环境保护工作,保护和恢复大潮所依赖的海洋生态系统。
7. 结论钱塘江大潮是地理环境、海洋潮汐和天气变化相互作用的结果。
钱江大潮

钱江大潮钱江大潮,是指中国杭州钱塘江上下波涛翻滚的壮丽景象。
钱塘江是中国著名的大江之一,自古以来就有"满江红遍"的美称。
钱江大潮不仅是一幅壮丽的自然景观,更是展现中国人民勇往直前精神和创造力的象征。
本篇文章将从历史、文化和环境三个方面,逐一探讨钱江大潮的魅力。
首先,我们来看看钱江大潮的历史背景。
钱塘江自古以来就是一个重要的交通要道,连接着杭州和上海两个中国重要的经济中心。
在古代,许多商人和船只都经过钱塘江,使得这里成为了一个充满商机和繁荣的地方。
同时,钱塘江也是中国历史上一些重要事件的发生地,比如岳飞抗金、抗倭运动等。
这些历史事件都为钱江大潮增添了更深厚的文化内涵。
钱江大潮不仅仅是一个景观,更是文化的载体。
在这片土地上,孕育了许多杰出的诗人、画家和文化名人。
他们根据自己的感悟和对钱江大潮的理解,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作品。
比如宋代文学家辛弃疾的《钱塘湖春行》,这首词描绘了春天来临时钱塘江的壮丽景色,充满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还有明代画家郑燮的《钱塘江浦山图》,这幅巨大的画卷再现了钱江大潮的磅礴景象,让人仿佛身临其境。
这些文化作品使钱江大潮的魅力得以传承,成为了中国文化瑰宝之一。
另外,钱江大潮的环境也是其魅力的一部分。
钱塘江两岸的自然风光非常优美,有着丰富的生态资源。
这里有茂密的森林、湿地和水域生态系统,是很多珍稀物种的栖息地。
保护钱江大潮的环境,对于保护这些生态资源非常重要。
近年来,中国政府大力推动河流生态修复和保护工作,通过减少污染、加强水资源管理等措施,使钱江大潮的环境逐渐改善。
这不仅有益于人们的身心健康,也为更多的生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条件。
总之,钱江大潮以其壮丽的景观、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环境条件,成为了中国乃至世界闻名的一道风景线。
它不仅仅是一幅美丽的图画,更是中国文化和生态保护的象征。
让我们一起珍惜这片美丽的土地,保护钱江大潮的独特魅力,让其永远绽放光芒。
钱塘潮(浙江省钱塘江大潮)—搜狗百科

钱塘潮(浙江省钱塘江大潮)—搜狗百科钱塘江钱塘江大潮是世界三大涌潮之一,是天体引力和地球自转的离心作用,加上杭州湾喇叭口的特殊地形所造成的特大涌潮。
“钱塘一望浪波连,顷刻狂澜横眼前;看似平常江水里,蕴藏能量可惊天”。
潮头初临时,江面闪现出一条白练,伴之以隆隆的声响,潮头由远而近,飞驰而来,潮头推拥,鸣声如雷,顷刻间,潮峰耸起一面三四米高的水墙直立于江面,喷珠溅玉,势如万马奔腾。
观潮始于汉魏,盛于唐宋,历经2000余年,已成为当地的习俗。
钱塘江大潮:钱塘潮(Qiantang Tide)——最壮观的海潮。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涌潮地有三处:山东青州涌潮、广陵涛和钱塘潮。
而在世界上,钱塘潮是世界三大涌潮之一,分别是印度恒河潮,亚马孙潮与钱塘潮。
清费饧璜(1664-年)《广陵涛辩》云:“春秋时,潮盛于山东,汉及六朝盛于广陵。
唐、宋以后,潮盛于浙江,盖地气自北而南,有真知其然者”。
钱塘潮比广陵涛出现的时间晚一些,至迟在东汉就已形成。
王充《论衡·书虚篇》提到“浙江、山阴江、上虞江皆有涛”。
又说当时钱塘浙江“皆立子胥之庙,盖欲慰其恨心,止其猛涛也”。
但是,王充只说“广陵曲江有涛,文人赋之”,没有说赋钱塘江潮。
可见,东汉时,钱塘潮远没有广陵涛出名。
估计,当时还未形成钱塘观潮风俗。
观潮风俗钱塘潮每年农历八月十八,钱塘江涌潮最大,潮头可达数米。
农历8月18日在钱塘江上检阅水军,以后沿习成节。
除农历8月18日前后三天观潮节外,农历每月初与月中皆有大潮可观,并可作一潮三看“追潮游”。
在中秋佳节前后,八方宾客蜂拥而至,争睹钱江潮的奇观,盛况空前。
或遇年头潮大,涌上江岸,冲伤观潮者。
文献载《载敬堂集·江南靖士诗稿·钱塘观潮》诗:“乍起闷雷疑作雨,忽看倒海欲浮山。
万人却步如兵溃,白浪高于阅景坛。
”距杭州50公里的海宁盐官镇是观潮最佳处。
古时杭州观潮,以凤凰山、江干一带为最佳处。
因地理位置的变迁,从明代起以海宁盐官为观潮第一胜地,故亦称'海宁观潮'。
钱塘江大潮是如何形成的

钱塘江大潮是如何形成的钱塘江大潮,简称钱塘潮。
钱塘潮指发生在钱塘江流域,由于月球和太阳的引潮力作用,使海洋水面发生的周期性涨落的潮汐现象。
钱塘江大潮是世界一大自然奇观,是天体引力和地球自转的离心作用,加上杭州湾喇叭口的特殊地形所造成的特大涌潮。
2021年6月5日正是农历四月十六,钱塘江在月偏食作用下迎来新一轮大汛期,大潮再次爆发。
[17]每年农历八月十八,钱江涌潮最大。
海潮来时,声如雷鸣,排山倒海,蔚为壮观.。
“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
”这是北宋大诗人苏东坡咏赞钱塘秋潮的千古名句。
[18]北宋诗人潘阆有一首诗写道:“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
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
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
”这首诗便是当年“弄潮”与“观潮”活动的真实写照。
南宋词人周密《观潮》一文写道:“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
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交叉潮距杭州湾55公里有一个叫大缺口的地方是观看十字交叉潮的绝佳地点。
由于长期的泥沙淤积,在江中形成一沙洲,将从杭州湾传来的潮波分成两股,即东潮和南潮,两股潮头在绕过沙洲后,就交叉相抱,呈现出“海面雷霆聚,江心瀑布横”的壮观景象。
一线潮是雾蒙蒙的江面出现一条白线,迅速西移,犹如“素练横江,漫漫平沙起白虹”。
回头潮是从盐官逆流而上的潮水,将到达下一个观潮景点老盐仓。
最佳观潮地点在海宁市的盐官镇,观潮的最佳时间就是每年农历的八月十五至八月十八。
钱塘江大潮形成的原因天时:农历八月十八,太阳、月球、地球几乎在一直线上,所以这天海水受的引力最小。
地利:杭州湾呈喇叭形,口大肚小。
杭州湾外口宽达100公里,到外十二工段仅宽几公里,潮水易进难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钱塘江大潮的资料
一、简介
钱塘江大潮,也称海宁潮,是浙江杭州湾钱塘江口的涌潮。
世界着名涌潮之一,也是世界最大的天文大潮之一。
国际地理学界将钱塘江与南美、南亚并称为“世界三大强涌潮河流”。
钱江观潮位于东北45公里镇,是和的离心作用,加上喇叭口的特殊地形所造成的特大涌潮。
每年八月十五,钱江涌潮最大,潮头可达数米。
海潮来时,声如雷鸣,排山倒海,犹如万马奔腾,蔚为壮观。
观潮始于(公元一世纪至六世纪),盛于(公元七世纪至十三世纪),历经2000余年,已成为当地的习俗。
二、历史
观赏钱塘秋潮,早在汉、魏、六朝时就已蔚成风气,至唐、宋时,此风更盛。
相传农历八月十八,是潮神的生日,故潮峰最高。
朝廷曾经规定,这一天在钱塘江上校阅,以后相沿成习,八月十八逐渐成为观潮节。
除农历八月十八前后三天观潮节外,农历每月初与月中皆有大潮可观,并可作一潮三看“追潮游”。
距杭州50公里的海宁盐官镇是观潮最佳处。
古时杭州观潮,以凤凰山、江干一带为最佳处。
因地理位置的变迁,从明代起以为观潮第一胜地,故亦称“”。
观潮之日,尤在农历八月十八日前后几天,路上车如水流,人如潮涌。
远眺钱塘江出海的喇叭口,潮汐形成汹涌的浪涛,犹如万马奔腾,遇到澉浦附近河床沙坎受阻,潮浪掀起三至五米高,潮差竟达九至十米。
北宋诗人的《酒泉子》中写道:“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
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
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
”这首诗便是钱塘江大潮当年“弄潮”与“观潮”活动的真实写照。
三、成因
天时
农历八月十六日至十八日,、、几乎在一直线上,所以这天海水受到的潮引力(月球、太阳或其他天体对地球上单位质量物体的引力和对地心单位质量物体的引力之差,或地球绕地-月(日)质心运动所产生的惯性离心力与月(日)引力的合力)最大。
?
地利
跟口状似喇叭形有关。
钱塘江南岸以东近50万亩围垦大地像半岛似地挡住江口,使钱塘江赭山至外十二工段酷似肚大口小的瓶子,潮水易进难退,外口宽达100公里,到外十二工段仅宽几公里,江口东段河床又突然上升,滩高水浅,当大量潮水从钱塘江口涌进来时,由于江面迅速缩小,使潮水来不及均匀上升,就只好后浪推前浪,层层相叠。
其次还跟钱塘江水下多沉沙有关,这些沉沙对潮流起阻挡和摩擦作用,使潮水前坡变陡,速度减缓,从而形成后浪赶前浪,一浪叠一浪涌。
?
风势
沿海一带常刮东南风,风向与潮水方向大体一致,助长了潮势。
四、涌潮
钱塘江潮水的大小,跟潮水前三四个月的流量及洪水总量有关系,从洪峰流量和洪水总量的数值,可以估计到潮水的大小。
水利河口研究院顾问、教授级高工韩曾萃表示,“2012年潮水可能比2011年稍小一些,但肯定比2004年、2007年、2008年等年份要大。
”
杭州市水利设施监管中心主任周鸣浩表示,很多人不了解钱江潮,不知道潮水的威力,觉得在潮水到来之前可以跑回大堤,周鸣浩说这种想法严重错误。
他拿出了一组数据:普通人奔跑速度只有每秒6-8米,而在大潮讯时,潮水的速度则可以达到每秒12米,只有亚洲飞人刘翔才能和潮水打个平手。
?
五、观赏
最佳观赏期
农历八月中旬是最佳观潮时间。
有“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的美誉。
其实,钱塘江涌潮变化是有规律的,的大小受天文、地理、河床高程、径流的大小、主槽(航道)的走向和气候等许多因素制约。
例外阴历每月的月半、月初均是看潮佳期,不必一定选在八月半。
但秋潮要比春潮大,因为钱塘江流域降雨主要集中在3月中下旬至9月中旬的和季节;10月至次年2月降雨量相对较少。
不同的地段,可赏到不同的潮景,塔旁观“一线潮”,八堡看“汇合潮”,老盐仓可赏“回头潮”。
最危险观赏点
杭州市水利设施监管中心主任周鸣浩认为,钱塘江南北两岸根据地形不同危险程度不一,一般下游比上游危险。
具体有8大危险点,观潮的时候要特别注意:海宁大缺口、海宁老盐仓、七堡、萧山九号坝、下沙七格、萧山美女坝、三堡和九溪。
周鸣浩特别强调,一定不要在凌晨、潮汛期等危险时段进入危险地段,否则会因为无法看清或无法冷静处理,丧失逃生的机会。
根据钱塘江的涌潮特点,潮景壮观之处往往是最危险之处,游客千万不可走下堤塘到河滩及丁字坝上观潮。
六、吞人事件
2007年8月2日,杭州钱塘江潮水瞬间淹没了数十名江中嬉水的人。
2010年10月10日下午,在杭州钱塘江非观潮点围垦一工段水域发生钱塘
江水卷人事件,共有6人落水,救起2人,4人失踪。
2012年7月23日,钱塘江潮水卷入务工者3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