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单元 单元考点链接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Word版含答案高一语文苏教版必修4教师用书
2019-2020学年江苏高一语文下(江苏专版)教师用书:第4单元 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 Word版含答案

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一、读准字音肉袒.( ) 赦.臣( ) 甚倨.( ) 睨.柱( ) 渑.池( ) 酒酣.( ) 鼓瑟.( ) 盆缻.( ) 不怿.( ) 避匿.( ) 鄙.贱( ) 刎.颈( ) [答案] tǎn shè jù nì miǎn hān sè fǒu yì nì bǐ wěn 二、辨识通假 (1)可予不 ( ) (2)拜送书于庭 ( ) (3)召有司案图( ) (4)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 ( ) (5)设九宾于廷( ) (6)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 ( ) (7)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 ) (8)请奏盆缻秦王( ) (9)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 )[答案](1)“不”同“否” (2)“庭”同“廷”,朝堂(3)“案”同“按” (4)“详”同“佯”,假装 (5)“宾”同“傧” (6)“缪”同“穆” (7)“孰”同“熟”,仔细 (8)“缻”同“缶” (9)“质”同“锧”,承斧的砧板三、一词多义(1)遗⎩⎨⎧使人遗.赵王书( )小学而大遗.( )深追先帝遗.诏( )羊子尝行路,得遗.金一饼( )(2)引⎩⎨⎧引.赵使者蔺相如( )左右或欲引.相如去( )相如引.车避匿( )(3)徒⎩⎨⎧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4)因⎩⎨⎧秦王因.曰( )不如因.而厚遇之(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5)负⎩⎪⎨⎪⎧秦贪,负.其强(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 ) (6)幸⎩⎨⎧大王亦幸.赦臣( )而君幸.于赵王(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7)顾⎩⎨⎧相如顾.召赵御史( )顾.野有麦场(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顾.吾念之( )(8)使⎩⎨⎧使.人遗赵王书( )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 )乃使.其从者衣褐( )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 )(9)以⎩⎨⎧以.勇气闻于诸侯(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10)于⎩⎨⎧以勇气闻于.诸侯( )故燕王欲结于.君( )乃设九宾礼于.廷( )(11)乃⎩⎨⎧今君乃.亡赵走燕( )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 )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答案](1)动词,送,读wèi/动词,忽略,遗漏,读yí/动词,死人遗留下来的,读yí,特指义/动词,遗失 (2)动词,宴请/动词,拉/动词,调转 (3)副词,白白地/副词,只,仅仅/名词,这类人 (4)副词,于是,就/介词,趁机/介词,通过 (5)动词,倚仗/动词,辜负,对不起/动词,违背/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承担/动词,背着 (6)副词,幸而,侥幸/动词,宠幸/动词,皇帝到某处 (7)动词,回头/动词,往旁边看/动词,探望,拜访/副词,不过,表示轻微的转折 (8)动词,派/动词,出使/动词,让/名词,使臣 (9)介词,凭,凭借/介词,用,拿/连词,表目的,来/连词,因为 (10)介词,在/介词,跟/介词,在 (11)副词,却,竟然/副词,于是/副词,才四、词类活用 (1)而相如廷.叱之 ( ) (2)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 ) (3)怒发上.冲冠 ( ) (4)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 ) (5)舍.相如广成传 ( ) (6)左右欲刃.相如 ( ) (7)乃使其从者衣.褐 ( ) (8)蔺相如前.曰 ( ) (9)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 )(10)臣乃敢上.璧()(11)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12)赵王鼓.瑟()(13)为刎颈之交.()(14)宁许以负.秦曲()(15)毕礼而归.之()(16)秦王恐其破.璧()(17)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18)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19)臣请完.璧归赵()(20)大王必欲急.臣()(21)且庸人尚羞.之()(22)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答案](1)名词作状语,在朝廷上(2)名词作状语,从小路(3)名词作状语,向上(4)名词作状语,向西(5)名词作动词,安置(6)名词作动词,杀(7)名词作动词,穿(8)名词作动词,走上前(9)名词作动词,献礼祝寿(10)名词作动词,献上(11)名词作状语,怀里藏着(12)名词作动词,弹奏(13)动词作名词,朋友(14)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承担(15)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回去(16)形容词用作动词,打破(17)形容词作动词,尊重,敬畏(18)形容词作动词,宽容,宽待(19)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完整(20)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急,逼迫(21)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2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先,以……为后五、古今异义(1)其势必..不敢留君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副词,根据形势推测必然会怎样。
高中语文必修一第四单元教材分析(课文分析+知识点)

高一语文学业水平考试复习教案必修一第四单元教学时刻:2课时教学过程:一、单元梳理茸鞴培社会已进入信息期间,各种传媒充斥着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其中新闻以其壮大的承载能力天天大规模地传播着公共信息,可以说关注新闻已成为我们每小我天天不可缺少的生活内容。
如何有效地解读新闻,本单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范例。
本单元四篇文章《别了,“不列颠尼亚”》《奥斯维辛没有哪样新闻》是消息,《包身工》是报告文学,《飞向太空的航程》是通信。
这些作品强调真实性,及时准确地反映了方方面面的社会信息,从真实的生活出发,传达出期间的精神。
《别了,“不列颠尼亚”》记录了英国撤离香港,香港回归故国这一庞大历史事件,它选取了英国撤离香港的一系列场景,并把它们放在历史的背景中,使香港回归这一历史事件有了一种历史的纵深感;《奥斯维辛没有哪样新闻》则打破客观报道的传统,直接讲述记者本人参观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所见所感。
报告文学《包身工》是中国报告文学史上划期间的作品,笔者以铁的事实、精确的数据、精辟的分析和评论,把劳动强度最重、地位最低、待遇最差、痛楚最深的奴隶一样做工的女孩子们的遭遇公诸于世,愤怒控诉了帝国主义和买办权势的残酷剥削和掠夺中国员工的罪过。
通信《飞向太空的航程》从“神舟5号”飞船发射成功写起,回顾了中国的载人航天史。
在历史和现实的对照中,国人的舒畅和自豪显得更加凝重。
学习这一单元的文章,要了解新闻报道和报告文学的平常特性和结构体式格局,学习新闻作品,要注意新闻结构的多样性,分清新闻事实与新闻背景、客观叙述与主观评价,在此基础上,去粗取精,捉住有用信息,培养筛选信息的能力;学习报告文学,要联系作品的期间背景,掌握笔者的情感倾向,学习叙事写人的技巧,培养关注社会的意识。
二、复习《短新闻两篇》(一)复习目标1、了解新闻报道的平常特性和结构体式格局,培养阅读新闻作品的能力和筛选信息的能力。
2、掌握新闻中的新闻事实、背景材料和笔者的主观评价三方面的内容。
2018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4单元 单元考点链接 归纳

单元考点链接归纳内容要点,归纳中心意思本专题走进语言现场,要想在倾听中迅速捕捉有效信息,就要学会归纳内容要点,归纳中心意思。
《考试说明》规定:“归纳内容要点,归纳中心意思。
要求归纳某一片段的思想内容或整篇文字的中心。
”这一考点要求将文章的整体内容和文章的主题思想用简明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是一个提炼与综合的进程,同时也是包括归纳段落中心、归纳内容要点、归纳全文中心这三个循序渐进的进程,其中归纳段落中心是基础。
一般来讲,一篇文章的每一个主体段落都相对集中地表达了一个中心,一个段落的中心往往就是全文的一个内容要点。
文章有几个主体段落就有几个内容要点。
多个内容要点按或并列、或对比、或层进、或论述等关系组合在一路,就形成了文章的中心。
1.“归纳内容要点,归纳中心意思”的考查角度2.“归纳内容要点,归纳中心意思”的设问类型(1)归纳类型:请归纳……(2)列举类型:请分条列举……(3)比较类型:请比较××与××的不同。
一、答题方式1.冲破核心句所谓核心句,就是文章的归纳句、总结句、中心句、承先启后句等,这些句子往往是理解文意、归纳文章具体内容的关键。
这种句子或词语大多在篇首或篇末,也有些在篇中或题目中。
2.寻主要线索主要线索就是文章的思路或脉理。
精研脉理,把握思路,归纳文章具体内容,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
寻觅主要线索也要擅长抓住关键性的语句和标志性的语句。
3.全局析层次有些文章的中心意思比较含蓄,难以把握,只能在理解和分析文章整体内容的基础上取得相关文字信息,层层归纳,综合归纳,反复挑选,然后运用准确、适当的语言表述出来。
4.挖隐含信息语境是表达情感、思想的铺垫,关键语句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往往既有表层含义又有深层含义(隐含义义),只有把语言的深层含义挖掘出来,才算真正理解阅读材料,吃透作品的含义,从而准确归纳和归纳文章的内容和中心。
隐含信息有时还体此刻注释、说明或情景材料中。
高一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知识点

高一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知识点高一语文下册第四单元主要包括了以下几个知识点,分别是:古文选读、修辞方法、象征手法、诗歌欣赏、古代文学等。
本文将对这些知识点做详细的解析和讲解。
1. 古文选读古文选读是学习古代文学的基础,通过选读经典的古文作品,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
在古文选读中,我们需要注意理解古文的背景、作者的意图以及文章的结构等方面。
同时,还要学会运用注释、考量等工具来解读古文。
2. 修辞方法修辞方法是指作者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时所使用的一些手法。
比较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夸张、排比、借代等等。
通过运用修辞方法,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增加文学感染力。
3. 象征手法象征手法是指通过一些具体的形象代表抽象的概念或者意义。
常见的象征手法包括隐喻、拟人、比拟等等。
通过运用象征手法,可以使作品更加富有意境,增加读者的想象空间。
4. 诗歌欣赏诗歌是语文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过学习诗歌欣赏,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在诗歌欣赏中,我们需要注意韵律、节奏、意象等方面的表达,同时也要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和意义。
5. 古代文学古代文学是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古代文学作品,可以了解古代文化和思想。
在学习古代文学作品时,我们要注意作品的背景、作者的生平背景以及作品的艺术价值。
总结起来,高一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的知识点包括了古文选读、修辞方法、象征手法、诗歌欣赏和古代文学等内容。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化素养。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深入理解,用心感悟,使自己在语文学习中不断进步。
高一语文苏教版必修4:第1单元 单元考点链接 文言文——筛选文中的信息 含答案

筛选文中的信息本单元有两篇文言文,学习文言文,除了要掌握重要的文言知识外,还要理解文章的内容。
而掌握文章的内容,不可避免地要遇到“筛选文中的信息”类题目。
1.何为“筛选文中的信息”筛选文中的信息涉及提取的信息内容一般是:2.了解命题形式(1)客观选择题。
这种对信息的筛选和提取,最常见的是定向考查,即挑选若干文句分编为四组,要求找出全都说明某个问题的一组。
(2)主观表述题。
以主观简述题的形式设定某一问题(信息筛选区域),通过对文章内容的把握理解回答或者直接用原文的语句进行回答,如2014、2015年江苏卷文言文阅读考查“筛选文中的信息”即采用了这种主观题型。
“筛选文中的信息”题的答题“四步骤”1.总体把握,明晰文意答题前必须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把握,明晰文章不同人物的言行、不同事件的前因后果,了解文章所表现的主旨。
只有从总体上把握文章,明晰文章的思想、内容、材料,才能为筛选准确信息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2.审清题干,明确要求审清题干是解题的重要环节,题干的要求就是解题方向。
明确要求则是要明确题干要求中的重要环节或隐含信息,然后找出对应的阅读区间,再结合上下文理解意思,并对照比较,做出准确的判断。
3.比较遴选,去伪存真客观选择题,选项中总会掺杂一些迷惑性很强的错误信息,要想筛选出正确的就必须对所给信息进行认真比较,仔细遴选,依据试题指向去伪存真,从而得出答案。
如《季氏将伐颛臾》“文本层析”第5题:下列句子分为四组,全部体现孔子治国思想的一组是( )①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②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③不患寡而患不均④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⑤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⑥既来之,则安之A.①③⑥B.③④⑥C.②④⑤D.①②⑤分析:题干中强调的是体现孔子治国思想的内容,而①为冉有的观点,②为孔子教育冉有如何做君子的话,⑤为当时鲁国的国家形势,都不能体现孔子的治国思想。
所以应该选B。
4.把握规律,识别干扰熟知信息筛选题干扰项的常见错误类型,把握命题规律,有利于快速准确地排除错误,选出正确答案。
江苏高一高中语文期中考试带答案解析

江苏高一高中语文期中考试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孔子是富于感情的人,无论是在教导学生的过程中,还是在周游列国的旅途中,他的喜怒哀乐都溢于言表。
B.中国古代的称谓语丰富多样,名目繁杂,有谦称、敬称、雅称、俗称、婉称、绰号等等,可谓琳琅满目。
C.《红楼梦》的语言,形成了生动形象、准确精炼、流畅自然的特点,是汉语运用到炉火纯青程度的典范。
D.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都有独到发现,这样的领域很多,而且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浅尝辄止。
2.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正因为这样,所以马克思是当代最遭和最受诬蔑的人。
②小屋的出现,了山的寂寞,增加了风景的内容。
③五味神是什么神?我至今不出来。
A.忌妒点缀考查B.忌恨点破考查C.忌恨点破考察D.忌妒点缀考察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人的生活范围、生活阅历总是有限的,阅读却可以帮助人们认识世界,了解我们不曾经历.也不可能经历的一些事情。
B.连续几个春节期间的暖冬效应,让我们徜徉在四季不分的温顺的阳光底下,逐渐学会了安逸和本能抗寒能力的退化。
C.刚开始,他们靠从家乡出发时自带的食品、矿泉水、方便面等填肚子,后来因水土不服,很多队员出现拉肚子、发烧等症状。
D.要顺利完成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的通货膨胀,我们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4.下列填入横线处的语句,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朗读是学习语文的重要方式。
,,,,朗读时要根据需要恰当地选用这些方法来增强表达效果。
①常用的表现方法有停顿、重音、语速、语调、节奏和体态语等②此外,还要运用各种表现手法,准确地表达作品的内容③朗读首先要读准字音,理解作品中词语、句子的含义④其次要准确把握作品的背景、主旨,弄懂作品的文化内涵和情感基调A.①④③②B.③④②①C.③②④①D.①④②③5.下列标语与所张贴的场所协调、一致的是()A.考场门口:失败乃成功之母B.火葬场门口:把经济搞上去,人口降下来C.医院门口:宾至如归D.婚姻介绍所门口:与人作对6.假如你在下列不同场合里说话,最得体的一项是()A.同学请你帮忙出黑板报,你说:“马上学业考试了,没空!”B.你在教室拖地,碰到同学的鞋子,你说:“对不起,没有弄脏吧?”C.同学要求你为某事保密,你说:“我向来一言九鼎,你放心!”D.校团委书记请你主持元旦文艺晚会,你说:“区区小事,何足挂齿!”7.比较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旦抵罪,或脱身以逃②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③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④为之声义,敛赀财以送其行A.两个“以”字相同,两个“为”字也相同B.两个“以”字不同,两个“为”字相同C.两个“以”字相同,两个“为”字不同D.两个“以”字不同,两个“为”字也不同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且矫诏纷出,钩党之捕遍于天下B.激于义而死焉者也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C.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敛赀财以送其行D.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9.下列加横线词语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予自度不得脱何不改乎此度B.夜则以兵围所寓所翌日,以资政殿学士行C.竟使遇哨,无不死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D.然微以自文于君亲微斯人,吾谁与归10.对下列加横线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以父母之遗体行殆(危险)B.修我戈矛,从王于师(整治)C.向也使予委骨于草莽(交付)D.然微以自文于君亲(写文章献给)二、默写名句默写(1)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高中语文 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总结(详细)

高中语文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总结(详细)高中语文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总结本文将对高中语文必修一第四章进行详细的知识点总结。
第一节:文言文阅读1. 文言文的概念:指古代汉民族语言文字体系所表达的文学作品。
2. 文言文的特点:采用古代汉字和古代汉语的语法规则,较为庄重、简练。
3. 鉴赏文言文的方法:熟悉文言文的基本词汇、句式和修辞手法,理解古代用词、用典和典故的意义。
4. 阅读文言文的技巧:注重语句结构的分析和理解,辅助工具的运用(如辞典和注释),多进行背诵和默写练。
第二节:古代文学1. 古代文学的概念:指古代汉民族创作的文学作品。
2. 古代文学的特点: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反映了古代社会和人民的思想、生活和情感。
3. 古代文学的分类:包括古代诗歌、古代散文、古代戏曲等等。
4. 古代文学的经典作品:《诗经》、《楚辞》、《论语》、《史记》等等。
第三节:现代文阅读1. 现代文的概念:指当代汉民族创作的文学作品。
2. 现代文的特点:采用现代汉字和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则,内容丰富多样,形式多样化。
3. 鉴赏现代文的方法:关注时代背景和作者的生活、思想背景,理解作品中的主题和表达。
4. 阅读现代文的技巧:注重语段结构和逻辑的理解,注重作品中的细节描写和修辞手法的运用。
第四节:现代文学1. 现代文学的概念:指当代汉民族创作的文学作品。
2. 现代文学的特点:多样化、个性化,反映了现代社会和人民的思想、生活和情感。
3. 现代文学的分类:包括现代诗歌、现代小说、现代散文等等。
4. 现代文学的代表作品:鲁迅的《狂人日记》、余华的《活着》、钱钟书的《围城》等等。
以上是高中语文必修一第四章的知识点总结。
总字数:{字数} 字。
高一语文苏教版必修4模块综合测评+Word版含答案.doc

模块综合测评(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导学号:0890214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中,祭祖是一个极为重要且富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文化符号。
中国人祭祖的历史十分悠久。
最初,人们对于梦和死亡现象非常困惑,试图给予合理的解释,于是人类发明了灵魂的概念,并认为,灵魂是独立的,会在人睡觉或出神时离开身体,当人死了就会永远离开身体。
亡人的肉身会腐烂消失,但灵魂一直存在。
应如何对待这些神秘且不死的灵魂呢?人们的选择是举行祭祀。
到目前为止,可以追溯到最早的祭祀行为是甲骨文中有关祖先祭祀的记载,如“报”“又”“岁”等。
这些祭祀性文字表明祭祀是商王朝为了祈福求吉而举行的。
在殷人的头脑中,祖先是令人恐惧的死者,这些人经常制造各种灾祸。
为了防止祖先作祟,他们定期举行祭祀活动,通过奉献牺牲的方式取悦祖先等神灵,祈求祝福。
这和《说文解字》对“祭”的解释相符合:“祭,祭祀也。
从示,以手持肉。
”商时期的祭祖行为具有浓厚的祖先崇拜的宗教信仰色彩,到了周代,祭祖礼仪增加了巩固国家统治的政治含义。
从社会结构上看,周代是典型的宗法社会。
周王自称天子,是“大宗”,同姓诸侯尊其为大宗子。
这种宗法关系直接体现在宗庙设置上。
《礼记·王制》谓“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
庶人祭于寝。
”通过礼制严格限定不同身份群体的庙数差异,彰显了他们的社会等级差异。
周代创制的宗庙体制没有被后世延续,但祭祖的文化传统却经久不衰,成为维系家族人伦关系、巩固国家统治的重要凭据。
到了汉代,汉儒将孝道思想和祭祖礼仪结合了起来。
汉儒找到了中国人祭祖的本源——孝,并进行了深度的理论阐发。
自“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孝成为汉王朝治国的重要思想根基。
汉朝通过优待孝子、不孝之罪入刑律、诵读《孝经》等方式,将孝文化提升为稳固国家政治统治的高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本专题走进语言现场,要想在倾听中迅速捕捉有效信息,就要学会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考试说明》规定:“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要求归纳某一片段的思想内容或整篇文字的中心。
”这一考点要求将文章的整体内容和文章的主题思想用简明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是一个提炼与综合的过程,同时也是包含概括段落中心、归纳内容要点、概括全文中心这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其中概括段落中心是基础。
一般来说,一篇文章的每一个主体段落都相对集中地表达了一个中心,一个段落的中心往往就是全文的一个内容要点。
文章有几个主体段落就有几个内容要点。
多个内容要点按或并列、或对比、或层进、或阐述等关系组合在一起,就形成了文章的中心。
1.“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考查角度
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设问类型
(1)概括类型:请概括……
(2)列举类型:请分条列举……
(3)比较类型:请比较××与××的不同。
一、答题方法
1.突破核心句
所谓核心句,就是文章的概括句、总结句、中心句、承上启下句等,这些句子往往是理解文意、概括文章具体内容的关键。
这种句子或词语大多在篇首或篇末,也有些在篇中或标题中。
2.寻主要线索
主要线索就是文章的思路或脉理。
精研脉理,把握思路,概括文章具体内容,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
寻找主要线索也要善于抓住关键性的语句和标志性的语句。
3.全局析层次
有些文章的中心意思比较含蓄,难以把握,只能在理解和分析文章整体内容的基础上获得相关文字信息,层层概括,综合归纳,反复筛选,然后运用准确、恰当的语言表述出来。
4.挖隐含信息
语境是表达感情、思想的铺垫,关键语句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往往既有表层含意又有深层含意(隐含意义),只有把语言的深层含意挖掘出来,才算真正理解阅读材料,吃透作品的含意,从而准确归纳和概括文章的内容和中心。
隐含信息有时还体现在注释、说明或情景材料中。
二、答题步骤
1.圈答题区间
根据题干的要求,分析文章的层次,概括每层的内容,圈定符合题干要求的区间。
2.找核心语句
在圈定符合题干要求区间的基础上,找出符合题干要求的核心语句。
3.提取精要点
根据找出的核心语句,分析概括,提取出精要内容,然后用精练的语言将答案表述出来。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面的问题。
生物电池可以利用蜗牛体内的葡萄糖发电。
我们在蜗牛壳上钻孔,把覆盖着酶的电极植入聚集在蜗牛身体和壳之间的血淋巴,也就是蜗牛的血液中。
与其他类型的电池类似,我们的电池也是基于化学反应来让电子流动的;一个电极捕获血淋巴中葡萄糖的电子,之后这些电子会通过外部回路——包括我们想要供电的任何设备——抵达相对的电极。
在那里,电子与血淋巴中的氧反应形成水,输出的电力很微弱,在微瓦的量级上,而且在数分钟后会因葡萄糖耗尽而断电。
收获能量之后,蜗牛通过吃喝会恢复体内的葡萄糖水平,就可以再次发电了。
而蜗牛看来并没有受到生物电池的伤害。
电池的输出功率受两个因素的限制:蜗牛微小身体内的葡萄糖含量,以及葡萄糖向电极扩散所用的时间。
如果医生把类似的某种装置植入人体而不是蜗牛体内,我们就能获得更强更持久的电流,因为人类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要比蜗牛的高,而且人类的循环系统会持续把新的葡萄糖补充给电极(蜗牛没有闭合的循环系统)。
一个想法是用我们的生物电池基于人体的修改版来为植入医疗设备供电,例如起搏器,蜗牛不能为手机充电,但它能为微型传感器供电,这促成另一个想法——让蜗牛、蠕虫和昆虫为环境监测和国土安全服务。
第一段主要介绍生物电池的________,第二段主要介绍生物电池的________。
(4分)
【解析】本题考查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第一段先总说“生物电池可以利用蜗牛体内的葡萄糖发电”,然后分说发电过程:先介绍将电极植入蜗牛的血液中,然后谈产生的化学反应“电子与血淋巴中的氧反应形成水”,最后说“收获能量之后,蜗牛通过吃喝会恢复体内的葡萄糖水平,就可以再次发电了”。
这就是一个完整的生物电池发电原理,所以第一空应填“原理”。
第二段一开始就强调利用蜗牛发电的局限性,而文章真正要阐释的,是如何通过“利用蜗牛体内的葡萄糖发电”来达到“为环境监测和国土安全服务”的目的,是一种对未来的展望,所以第二空应填“前景”。
【答案】原理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