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稻新组合Ⅱ优1273特征特性及再生高产栽培技术
杂交稻新组合Ⅱ优1273主要特征特性及其产量构成因素分析

食安全生产及 生态环 境保护具有 重要意 义。 6 迟熟 5— d 3 7 。株高 10 m左右 , 2c 穗长 2 m 6c
选育高产 、 优质、 多抗 、 适应性这四大优点结合 左右。株叶形态好 , 茎秆粗壮 , 耐肥抗倒 , 叶片
利用 20 00—20 0 1年 三 明市 、0 1—2 0 5 30 k 20 0 2 5 .2 g和 5 1 5 k , 对 照 汕 优 6 2.7g 比 3增 产
.1 .9 居第二位和第七位 , 增产显 年福建省两年区试及生产试验具有代表性数 82 %和 49 % ,
03 据归纳总结 Ⅱ优 17 23主要 特征特性 ; 采用相 著。20 年在尤溪县作再生稻百亩超高产栽
表 2 Ⅱ 17 组合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 间的偏相关系数 优 23
省、 市区试及生产试验中表现突出 , 在高产、 优
1. k , 3增 产 质、 抗病及适应性上结合得较好 ,04年 1 试 平 均 亩 产 6 4 O g 比 对 照 汕 优 6 20 月 通 过 福建省农 作 物 品种 委 员会 审定 l , 15% 达极显著水平 , 高居榜首 。20 年、 01 20 年参加福建省 中稻区试平均亩产分别为 02
中心检验表 明: Ⅱ优 17 2 3糙米率 8 . % , 1 2 精 与产量均呈极显著正 相关 , 说明有效穗 、 结实
米率 7 .% , 39 整精米率 5 . % , 长 6 2 m, 率 和每穗总粒数 的增加都可 以极显著提高产 94 粒 .m 长宽比 25 垩 白粒率 4 %, ., 8 垩白度 9 8 , 量 , .% 透 但是有效穗 与穗总粒数呈极显著 负相关 , 明度 2 , 级 碱消值 5 5 , . 级 胶稠度 6 m 直链 因此有效穗 的增加 又会削弱穗总粒数对产量 6 m, 淀粉含量 2 .% , 2 7 蛋白质 86 。检验指标 中 的增产效应 , 以在栽培上应控制一定有效穗 .% 所
再生稻标准化高效栽培技术

科普惠农【科普惠农种植天地Z H O N GZ H I T I A ND I一、技术概述再生稻高产高效栽培,是指通过种植再生力强,中稻-再生稻两季丰产稳产性好的优质杂交稻品种,配套超高产栽培技术,并利用中稻收获后的稻桩休眠芽萌发长成稻株,抽穗成熟收获再生稻,获得年产两季,一种两收的高产高效稻作技术。
具有生育期短、省工、省种、省肥、节水、提升稻米品质、增产增效等优点。
二、技术要点(一)品种选择选择生育期在160d 左右,品质优,再生力、抗病力及抗倒力强,中稻+再生稻两季丰产稳产性好的穗粒兼顾型杂交稻品种如宜香优2115、C 两优华占、宜香优1108、深两优5814、Y两优1号、丰两优6号等优质稻、超级稻品种。
(二)合理布局选择海拔350m以下,有水源保证的沿江河谷地带再生稻适宜区。
(三)适期早播,集中育壮秧在2月下旬至3月10日前,日平均温度稳定通过10℃时开始集中进行旱地育秧。
湿润育秧在日平均温度稳定通过12℃时开始播种,采用旱育水管,可选择机插育秧、旱育秧或湿润育秧方式。
(四)耕整大田,防除杂草采用机械化浅旋耕或人工耕整稻田,注意除草灭茬,以利扎根立苗。
手插栽培稻田整地质量要达到“高低不过寸,寸水不露泥,表层有泥浆”的标准。
机插栽培要求精细整田,选择排灌方便,泥脚深度不超过30c m的移栽稻田进行机耕或人畜翻耕,确保田平整,无过量残物,田块内高低落差不大于3c m 。
化学除草注意在栽插前选择高效安全的农药进行封杀除草,水稻移栽后若杂草较多,则采用人工拔出或在水稻栽后5~7d 施用高效低毒农药,并保持3c m水层3~5d 除草。
(五)适期早栽,合理密植适时早栽有利于改善秧苗个体的生长环境,促进秧苗低位节早发多发分蘖,培育头季大穗,增加再生季母茎数。
在4月10日前,秧苗3.5~4.5叶时及时移栽,栽插方式可选择机械化栽插、半旱式手插或宽窄行规范手插。
机插栽培选择晴天或阴天机插,每667m 2插足1.2~1.4万窝,平均每窝1.5~2株。
川南地区杂交中稻及再生稻综合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川南地区杂交中稻及再生稻综合高产栽培技术要点作者:綦麟来源:《种子科技》2021年第23期摘要:再生稻是我国南方,尤其是在长江上游的川南浅丘平坝地区晚秋生产的重要农作物。
水稻生产所需的温度、光照条件两季不足,在一季有余的情况下,适合种植一季杂交中稻后蓄留再生稻。
同一水稻品种,再生稻稻米质量和口感远优于中稻稻米。
因此,如何通过改进杂交中稻-再生稻栽培技术,提高两季产量,是农业科技人员重点关注的课题。
从选择稻种、确定播期、培育壮秧、田间管理等方面对杂交中稻及再生稻栽培技术与实施要点进行探讨,以期为川南浅丘平坝地区杂交中稻及再生稻的增产增收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杂交中稻;再生稻;栽培技术文章编号:1005-2690(2021)23-0063-02 中国图书分类号:S511 文献标志码:B杂交中稻及再生稻种植是川南浅丘平坝地区改革稻田耕作制度、提高复种指数的重要措施。
选用高产、优质、再生能力强的杂交中稻品种与配套综合高产栽培技术,是实现杂交中稻及再生稻两季高产目标的关键。
因地制宜对杂交中稻及再生稻栽培技术进行优化集成与应用,对促进水稻增产、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1 适期早播,采用水稻旱育秧技术选用高产、优质、抗病和再生能力强的杂交中稻品种,用种量为0.7 kg/667 m2左右。
播期安排在2月18—20日,地膜覆盖培育中苗壮秧。
播种前严格进行种子消毒处理。
旱育秧要求采用水稻“旱育保姆”拌种,选背风向阳、土质沙壤的地块做秧床。
将处理好的种子按中苗秧播种量撒于耕细培肥的苗床,然后用一层薄的营养土盖种、喷水、地膜覆盖保温,1叶1心时用多效唑溶液喷苗,以后视苗情进行肥水管理。
1.1 适期早播在实际早播过程中,技术人员将头季生育期迁移,促使杂交中稻及再生稻在更好的自然环境下生长,这也是再生稻成功增产的主要原因。
基于川南地区不同县城的气候特点,采用旱育秧技术进行早播,将原本头季稻的生育期在3月上旬移至每年的2月25日左右,完成“抢晴播种”。
Ⅱ优1273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左 右 ,为 大 田高 产 苗 架 打 好 基 础 。
同时 还 应 匀 棵 浅插 , 高插 秧 质 量 , 提
尽 量 多 争 取 有 效 分 蘖 , 每 亩 有 效 使
穗 数 达 到 1— 1万 。 产 超 千 斤 。 7 8 亩
4施足 基 肥 。 时 追肥 。 组 合 . 及 该
一 级 Ⅱ优17是三明市农科所用 瘟 发病 率 O 1 ,穗 颈 瘟 发 病 率 两 茎 秆 粗 壮 , 肥 抗 倒 , 肥 水 平 可 略 23 耐 施
2稀 播 种 , . 育壮 秧 。 择 肥 力 中 法 , 到 以 水 调 肥 、 水 控 蘖 、 水 选 达 以 排 3农 艺 性 状 : 高 10 米 . . 株 2厘 穗 上 的 田块 作 秧 田 , 地 时 施 足 基肥 。 通 气 、 气 养 根 。注 意 掌 握 寸 水 返 整 以 0 0 50 或 青 . 水 促 分 蘖 , 湿 为 主 。 湿 榴 长 2 厘 米 . 穗 总 粒 数 1 0 10 , 每 亩 施 人 粪 尿 10- 10 公 斤 ( 6 每 5— 8粒 浅 以 干
杂交水稻新组合Ⅱ优1273在上杭县的试种表现及栽培技术

杂交水稻新组合Ⅱ优1273在上杭县的试种表现及栽培技术摘要Ⅱ优1273在上杭县试种,表现出大田性状好、生育期适中、产量高、米质优等特性。
在栽培方面,应把握好地块选择、培育多蘖壮秧、合理密植、合理施肥、科学管水和病虫害防治等工作。
关键词Ⅱ优1273;试种;栽培技术;浙江上杭杂交水稻新组合Ⅱ优1273于2004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5~2006年引进我县作晚稻种植,结果表明,该组合大田性状好、生育期适中、产量高、稳产性好、适应性强、米质优,在我县作双晚种植具有良好的推广前景。
现将种植情况报道如下。
1试种情况1.1产量表现该组合2005年在中都、湖洋等乡镇双晚示范种植4.33 hm2,表现综合性状优良,平均产量8.18t/h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8.9%,增产显著;2006年在临城镇西南村双晚示范种植1hm2,经实割测产,平均产量8.55t/h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9.7%,达极显著水平。
Ⅱ优1273经多点集中试验示范种植,均表现丰产、稳产等优良特性,深受广大农户喜爱。
1.2生育期与叶片数Ⅱ优1273在我县作晚稻种植,采取湿润育秧方式,6月14日播种,7月15日插秧,9月9日始穗,9月19日齐穗,10月22日成熟,全生育期130d,比汕优63迟熟2~3d。
1.3主要农艺性状Ⅱ优1273植株高,株型集散适中,根系发达,叶色葱绿,株叶形态好,剑叶较长而挺直,稃尖紫色。
茎秆粗壮,坚韧弹性好,生长势强,分蘖力中等,成穗率高,抽穗整齐,熟期转色好,青枝腊秆,功能叶寿命长,穗头大,粒数多,结实性好,株高113.3cm,有效穗258万穗/hm2,穗长25.6cm,平均每穗总粒数189.8粒,结实率89.4%,千粒重27g。
1.4抗性与品质Ⅱ优1273表现中抗稻瘟病,前期预防叶瘟。
在抽穗破口期应注意穗颈瘟的防治,纹枯病发生轻,抗寒性、抗逆性强。
据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检测,糙米率80%,精米率74.9%,整精米率61.5%,碱消值5.6级,胶稠度70mm,直链淀粉含量21.3%,蛋白质含量8.6%,粒长6.4mm,长宽比2.6,垩白粒率52%,垩白度9.3%,透明度2级,其中精米率、整精米率、碱消值、胶稠度、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6项指标达部颁优质米一级标准,糙米率、粒长、长宽比、透明度4项指标达部颁优质米二级标准。
“玮两优1273”高产栽培技术

作物栽培·
衡南县农业农村局 李卫东 刘建球
水稻“玮两优1273”在长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审定编号为国审稻20196061,该品种全生育期适中,株型适中,茎秆节间短、粗壮,剑叶直立,耐肥抗倒,产量较高。
现介绍玮两优1273高产栽培技术。
1.适期播种 于4月上中旬或5月中下旬播种,避开三伏天(7月下旬和8月上旬)抽穗扬花。
2.培育壮秧 用塑料盘育秧,每667平方米秧田播种量50千克左右,秧龄20~25天;水育秧,每667平方米播种量8千克左右,秧龄25~30天。
每667平方米用饼肥50千克、45%三元复合肥20“玮两优1273”高产栽培技术
的,可适当推迟排水搁田的时间;反之,应适当提早。
群体叶色开始转淡,说明排水搁田达到了控苗效果。
6.配方施肥 实行测土配方施肥,优先使用发酵腐熟有机肥料,以厩肥和沤肥为主。
做到氮、磷、钾肥平衡施用,每667平方米大田施纯氮肥12 千克、五氧化二磷8.5千克、氧化钾7千克。
看苗施肥,叶色深时不施或少施,叶色淡时多施。
结合植株不同生长期的长势状况以及气候条件进行配方施肥,具体为:每667平方米大田施氮、磷、钾45%的复合肥25千克做基肥;移栽后5~7天,。
Ⅱ优航2号早稻—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

摘要介绍Ⅱ优航2号的特征特性,总结其作早稻、再生稻的栽培措施,以促进该品种的推广种植。
关键词Ⅱ优航2号;超级稻;早稻;再生稻;栽培技术Ⅱ优航2号是福建省农科院稻麦研究所用II-32A与航2号杂交选育而成的籼稻3系杂交水稻新组合。
2006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
2007年仙游县引进在大济镇、度尾镇作早稻栽培。
2月20日播种,采用塑料薄膜覆盖旱育秧,4月10日插秧,6月20日抽穗,7月28日收割,全生育期158d,比汕优63迟熟5d,一般产量9000~9750kg/hm2,高产田可达1.05t/hm2。
2008—2009年仙游县农技站又进行早稻—再生稻高产栽培试验示范,Ⅱ优航2号表现再生力较强;2年内平均头季稻单产9579kg/hm2,再生稻产量5463kg/hm2,实现2季单产超吨粮。
比连作晚稻可节本增收4500多元/hm2。
早稻比连作晚稻又可提早收割40~50d,有利于后作(如蔬菜)提早播种,延长生长期,夺取高产,实现增产增收。
现把Ⅱ优航2号作早稻栽培的示范表现及其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Ⅱ优航2号作早稻的特征特性Ⅱ优航2号作早稻栽培表现分蘖力中等,群体整齐,穗大粒多,后期转色较好;株高117~126cm,穗长24~27cm;有效穗229.5~243.0万穗/hm2,穗平均粒数156~174粒,结实率82%~85%,千粒重28.5g;部分无烤田田块发生轻度倒伏。
抗逆性经福建省抗稻瘟病鉴定综合评价为感病[2]。
在仙游县早季表现叶瘟较少发生,抽穗期结合治螟防治穗颈瘟一次,未见穗瘟病发生。
2稻米品质经农业部稻米检测中心检测,糙米率79.5%,精米率7 2.5%,整精米率67.9%,米粒长6.1mm,垩白粒率56%,垩白度25.5%,透明度I级,碱消值3.8级,胶稠度41.5mm,直链淀粉含量21.9%,蛋白质含量7.2%[3]。
3头季稻高产栽培措施3.1适时早播,培育壮秧Ⅱ优航2号在闽中仙游县作早稻栽培生育期长,宜在2月20日前后播种,需用塑料薄膜覆盖育秧,采用旱育秧或湿润育秧方式,培育壮秧;秧地应选择避风向阳、排灌方便、肥力中上等田块。
超级稻Ⅱ优1273示范效果与栽培技术总结

超级稻Ⅱ优1273示范效果与栽培技术总结摘要介绍超级稻Ⅱ优1273在古田县大桥镇的示范效果及其栽培技术,主要包括适时播种、培育壮秧、合理密植、精确施肥、科学管水、综合防治病虫害等方面的内容,从而为超级稻的大面积推广提供科学依据,以期更好地指导实际生产。
关键词超级稻;Ⅱ优1273;示范效果;栽培技术中图分类号S5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08)01-0105-01古田县大桥镇是我县粮食主产区,全镇粮播面积2 878 hm2,总产量约1.52万吨,为进一步提高我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实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2006~2007年我镇在大桥村、横洋村连续2年示范推广超级稻Ⅱ优1273,每年示范面积33.3 hm2,经实割验收2年平均9 828kg/hm2,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1基本情况大桥镇大桥村、横洋村海拔分别为500m、440m,年平均气温18.2℃,≥10℃年有效积温5 400~6 600℃,示范片土地平坦,交通方便,土壤为砂质壤土,经检测,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别为22.37g/kg 、26.60g/kg,速效氮含量分别为121mg/kg、136mg/kg,速效磷含量分别为23.2mg/kg、51.5mg/kg,速效钾含量分别为37mg/kg、42mg/kg,pH值分别为5.5、5.0。
前作为冬闲田,稻作类型为一季中稻。
2示范效果2006年超级稻插植基本苗比非示范户(CK)多插5.45万株/hm2,有效穗多21.45万穗/hm2,成穗率高8.9%,植株高4.3cm,穗长长0.63cm,每穗总粒数多10.73粒,每穗实粒数多3.73粒,结实率高0.77%,千粒重多0.1g,全生育期比对照延长2~3d,抽穗比对照整齐,病虫害明显减轻。
验收一类田平均10.35t/hm2;二类田平均9 900.0kg/hm2;三类田平均9 603.0kg/hm2,加权平均9 871.5kg/hm2,比非示范户增1 164.0kg/hm2,增长13.4%,新增效益1 978.5元/hm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杂交稻新组合 Ⅱ 17 是三明市农业科学研 优 23 20 02年在麻洋对 l 个新组合 进行再生稻栽 1 究所用 I一 2 I 3 A与明恢 17 配组育成 的杂交水稻 培对 比试验 , 23 结果 Ⅱ优 17 23头季稻产量 60O g 1.k/ 新组合 , 0 2 4年通过福建省品种审定。明恢 17 6 7 居第 8位 )再 生季产 量 4 38 g67 居 0 23 6m ( 、 5 .k/ 6m ( 是 由多 系 1号/ 明恢 89杂 交 选 育 而成 的恢 复 系 。 6 第1 位) 年产量 1 6 . k/6 m ( , 3 8 g6 7 居第 4位) 年 0 ; 尤溪县 20 年在西城镇 麻洋村 ( 02 海拔 20 ) 8 m 作再 产量 比对照汕 优 6 产 l .l 。 3增 35 % 生稻对 比试验 ,03年进行再生稻百亩连片高产 20 20 年在麻洋作再 生稻 超高产栽 培示范 , 03 经 示范 , 表现产量高、 抗性强 、 米质较优。现将超高产 专家验收, 全示范片加权平均 , 头季产量 8 13 g 2 . k/ 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 67 其 中最高产 量为 88 9g67 , 6m ( 7 .k/6 m ) 再生季 1 主 要特征特 性 产量为 4 1g67 其中最高产量为 50 8 g 3 .k/6m ( 1 3. k/ 67 。 6 m ) 1 1 产 量表现 .
一
做到重施基肥 , 早施分蘖肥 , 注意增施磷钾肥。 示范片施水稻专用肥 70 gh 5k/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m 或施纯氮 18k/ 5 g
h m 左右作基肥。氮 、 、 磷 钾配 比为 10 O 50 7 . :. :. , 基肥 占总施肥量的 6 % 一 0 0 7 %。在插后 1 d 0 左右 施尿素 7 gh 5k/ m 作分蘖肥。穗肥是 水稻高产 的 关键 , 单季稻施穗肥可以防止颖花退化 , 增加水稻 的库容。穗肥在幼穗 分化Ⅵ期时施 用 , 以钾肥为 主, 少施氮肥 , 一般施 尿素 6 0~7 gh 5k/ m +钾肥 7 gh 5k/ m 。在水分管理上 , 分蘖期浅水促蘖 , 够苗 及时抢晴天搁 田, 田裂开露 白后复水 。到长穗 至稻 期则要深水保胎 , 宜保持 4~ m 的水层 , 6c 决不可 断水 。在出穗扬花期间, 田间仍需保持一定水层 ; 灌浆期可采用薄露灌溉法: 浅水 与湿润交替进行 , 也就是灌 3m水层后 , c 自然落干到 田面无 水层 , 保 持湿润 2— d再灌 1 3, 次水 , 循环进行 , 如果水层停 留超过 6~ d 可排水 间歇。进入黄熟期后 , 7, 生理 需水 明显下降, 要控制和减少供水 , 但又不 宜过早 断水 , 以免影响弱势粒灌浆 。 导致其籽粒充实度和 结实率下降 , 以不出现早衰为准。 24 病虫 害防治 技术 。 . 确保 丰产 丰收 根据武夷 山市稻作区病虫为害特点 , 重点防治 稻瘟病 、 纹枯病、 螟虫和稻飞虱等病虫 害。确保水 稻田, 示范片青 秀无病、 稳健生长至成熟 , 才能达到 高 产丰 收 的 目的 。
收稿 日期 :0 6—0 0 20 6— 3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 1 1 1 1 1 1 . . 1 1 . . 1 1 . 1 1 1. 1 1 1. 1
维普资讯
2 2
福建稻 麦科 技 ,0 6年 9月 ( e .0 6 20 Sp20 )
杂交稻新组合 Ⅱ优 17 特征特性及再生高产栽培技术 23
陈爱珠
( 建省 尤 溪县农技 站 , 建尤 溪 350 ) 福 福 6 10
中图分类号 :5 l ¥ 1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08‘ 7 9 20 ) 3‘0 2‘ 2 s l ;3 8 B 10 9 9 ( 06 0 02 0
2 12精 选种子 , .. 浸种催 芽 用 比重为 1O .5的盐 水选种 , 然后清水洗净 , 2 %施保克 250 液 用 5 0 倍 浸种。催芽基本遵循高温催 白、 适温催根、 保湿催 芽、 低温练芽的原则, 要求达到快 ( d 3 催好芽 )齐 、 ( 发芽率 9% 以上 , O 盲谷少) 匀( 、 芽整齐一致 , 根长 粒谷 , 芽长 半 粒 谷 ) 壮 ( 白亮 、 香 、 异 味 ) 、 芽 味 无 的标准。 2 13稀播 匀播 播种量 1 gh 本 田用种量 .. 1 k/ m , 0
l. gh 选种后种子)秧 田与本 田比 11。 10k/ m ( 。 : 0 2 14合理 施 肥 , 学 管水 施 足 底 肥 , 田施 用 .. 科 秧 磷肥 40— 4 k/ m , 5 60 gh 碳铵 40~ 0 k/ m 。 5 60 gh 氯化 钾 10 gh 2 当秧 苗进 人 3叶 l心 时 , 1次 追 5 k/ m 。 第
肥, 尿素 l k/ m 进行撒施, O gh O 追肥应采用 “ 少吃多 餐” 。平时注意浅水灌溉 , 要求晴天满沟水 , 阴天半 沟水 , 保持厢面湿 润即可。以利提高土温 , 增强根 系活性 , 提高根部对肥水 的吸收能力 , 培养多蘖壮 秧 。移栽前 3 用 2 5gh d 2k/ m 尿素作送嫁肥 。 2 15适 时移 栽 试 验 结果 表 明 , .. 泸香 优 54 68秧 龄宜掌 握在 4 d以内 , 0 最适 秧龄 为 3 d 0。 22 合理密植 , . ‘ 插足基本苗数 泸香优 54 68是一个重穗型组合 , 在满足一定 有效穗的基础上可适当稀植。不 同移栽 密度试验 结果表明 。 该组合作单晚栽培 , 栽插密度 以2 . 万 00 2. 5 0万穴/ m h 为宜 , 做到浅插 、 并 直插 。 2 3 科学管理 肥 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