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

合集下载

再生稻超高产栽培技术

再生稻超高产栽培技术

再生稻超高产栽培技术再生稻超高产栽培技术指的是通过科学合理的种植管理措施,将稻作产量提升到很高水平的栽培技术。

下面将详细介绍再生稻超高产栽培技术的相关内容。

一、土壤改良1. 深翻耕作:通过深翻耕作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通气性和团粒结构,提高土壤肥力。

2. 施肥措施:结合土壤肥力状况,科学合理施用有机肥、矿物肥和微量元素,提供充足的养分供应。

3. 水分调控:保持土壤湿润,适时浇水灌溉,防止土壤干旱和缺水。

二、品种选择选择适应当地生态环境、具有耐病虫害抗性和高产潜力的优良品种,如京优421、京优408等。

三、种子处理采用种子浸种等方法,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防止病菌传播,提高种子发芽率和幼苗活力。

四、种植技术1. 密植种植:适当增加种植密度,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量。

2. 穷秧栽培:在育秧过程中,适量控制施肥和灌溉,促使幼苗生长缓慢,使光合产物主要用于根系发育和转运,从而增加根茎生物量和产量。

3. 病虫害防治: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如生物防治、合理使用农药、科学轮作、清田杀螺等,保证稻作健康生长。

4. 施肥技术:根据土壤肥力状况,采用分蘖施肥、穴施肥等方式,合理补充和调控养分,提高养分利用率。

五、田间管理1. 防除杂草:及时进行除草处理,减少杂草对稻作生长的竞争,保持稻田整洁。

3. 调节温度:合理调节水稻生长的温度,避免高温或低温对苗期和成熟期的不利影响。

4. 加强根系管理:定期进行根系处理,促进根系分枝和发育,增加土壤养分吸收能力。

六、收割和利用在稻谷成熟期准确把握收割时机,采取机械化收割技术,保证稻谷品质,减少损失。

科学利用农田秸秆和稻壳等农副产品,回收养分和能源,减少环境污染。

通过对再生稻超高产栽培技术的综合应用,可以有效提高稻作的产量和质量,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粮食安全。

该技术在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保护环境、提高农民收入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要点再生稻是指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使稻谷在收获后通过再生长并再次收获的一种栽培方式。

再生稻的栽培技术对稻谷的产量和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何实现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以下是关于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要点的详细介绍。

一、选址选择再生稻的选址选择非常重要。

要选择农田土层深厚、排水良好、土壤肥沃、土质疏松、有机质含量高的地块。

还要避开地势低洼、水稻病害多发的地段,以及污染源周围的土地,保证再生稻的生长环境优良。

二、品种选择在再生稻栽培中,品种选择是关键的一环。

需要选择抗病性强、适应性广、生长势旺盛的水稻品种,以保证再生稻的产量和质量。

目前,国内一些高产的水稻品种如中籼、超级稻等都可以作为再生稻栽培的选择。

三、水肥管理水肥管理是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中的关键。

在水肥管理上,要做到适时适量地灌溉,并注意水肥配比的合理性。

在施肥方面,可以根据土壤的养分含量和作物的需求量,采用有机肥和化肥的混合施用,使得再生稻在生长期间能够得到充足的养分供给。

四、田间管理田间管理是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整个生长季节中,要对再生稻进行及时、科学的管理,包括病虫害防治、杂草管理、田间灌溉等方面的工作。

特别需要关注的是病虫害的防治,要选用有效的药剂对再生稻进行保护,以保证产量和质量。

五、适时收割再生稻的适时收割对于产量和品质的保证至关重要。

适时的收割可以保证再生稻的产量最大化,并且可以避免由于过迟收割而使得再生稻产生贮藏腐烂的情况。

要抓住收割的适时机会,确保再生稻的最佳产量。

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的要点有很多,以上只是对其中的一些关键点进行了简要的介绍。

在实际的栽培中,还需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土壤状况和栽培经验进行具体的调整和实践。

希望以上介绍对于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有所帮助。

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要点1.种子选择:选择优质、高产的稻种进行再生稻的栽培,如高粱稻、秧稻等。

2.地力准备:选择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田块进行再生稻的种植。

可通过施加有机肥料和矿质肥料来改善土壤质量。

3.根系培养:通过培养强壮的根系,提高再生稻的耐候性和抗病虫害能力。

可采取浸泡种子、施用生长调节剂等方式来促进根系的发育。

4.光照管理:再生稻需要充足的光照来进行光合作用,促进幼苗生长。

在幼苗期和抽穗期适当增加光照时间,可采取遮阳网、人工照明等方式来实现。

5.水分管理:合理管理水分是再生稻高产栽培的重点。

在幼苗期保持土壤湿润,并逐渐增加水田的水位;抽穗期浇水灌溉要均匀,避免出现湿涝、旱情等。

6.施肥技术:再生稻对营养的需求量较大,因此要适时施肥。

可通过根浸种苗、叶面喷肥等方式,结合土壤测试结果,合理施用氮、磷、钾等各种营养元素。

7.病虫害防治:再生稻容易受到多种病虫害的侵害,因此及时进行病虫害防治是提高产量的关键。

可通过适时除草、灭虫、施用农药等措施来防治病虫害。

8.结实管理:合理调控穗位、穗数和穗长,控制淋雨期,有利于再生稻的结实。

可通过修剪、疏穗、拔穗等方式来达到目的。

9.适宜的温度:再生稻的生长需要适宜的温度条件。

在种植过程中,要注意及时通风降温,调控温度,避免高温、低温等极端气温对再生稻的不利影响。

10.幼苗培育:合理培育幼苗对再生稻的高产有重要影响。

可通过温室育秧、浸泡种子、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等方式来提高幼苗的质量。

总结起来,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包括种子选择、地力准备、根系培养、光照管理、水分管理、施肥技术、病虫害防治、结实管理、温度调控以及幼苗培育等方面,通过综合施策来提高再生稻的产量。

再生水稻超高产栽培技术

再生水稻超高产栽培技术

再生水稻超高产栽培技术(1)旱育秧或稀播壮秧。

播种量一般为7.5千克/亩左右,用种量在0.6~0.8千克/亩;根据品种生育特性安排适宜播种期和移栽期,秧龄控制在25~30天。

(2)垄畦栽培。

畦宽3~4米,沟宽0.2~0.25米,并开好围沟,便于水分管理和田间操作管理。

(3)宽行稀植,定量控苗。

栽培密度为15~20丛/平方米,行距在30厘米左右。

一般单本插或双本插,确保每丛4~6个茎蘖。

(4)好气灌溉,促根促蘖。

在整个水稻生长期间,除水分敏感期和用药施肥时采用浅水灌溉外,一般以无水层或湿润灌溉为主,促进根系生长,增强根系活力。

采用多次轻搁田,以控制高峰苗。

生育后期保持田间湿润,使头季稻秆青叶绿黄熟。

头季稻收获后立即灌水,以满足再生稻的需水要求。

(5)精确施肥,重施促芽肥。

一般头季稻亩施纯N12~15千克,氧化钾10~12千克,五氧化二磷5~6千克。

要求施适当比例的有机肥,一般亩施50千克饼肥或750~1000千克农家肥。

头季稻收获前15~20天,亩施尿素20千克,收获后再追施尿素20千克,以促进腋芽萌发和再生苗生长。

(6)综合防治病虫草害。

重点防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及稻瘟病等。

适宜区域:北方一季稻超高产栽培技术适于在东北稻区、华北稻区和西北稻区推广。

其中吉林北部和黑龙江宜采用大、中棚塑料薄膜覆盖。

南方双季稻超高产栽培技术适合于我国长江中下游稻区和华南稻区。

南方中籼稻超高产栽培技术适合于南方稻区。

长江中下游中粳稻超高产栽培技术适合于长江中下游稻区。

再生稻超高产栽培技术适合于闽北、长江中上游及西南等一季有余两季不足的稻区。

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一、品种选择
选择适宜的品种在获得高产的基础上,还要符合遗传特性、耐盐浓度和抗病虫害的要求。

二、适当的栽培方法
1、打条
一般情况下,再生稻的有效栽培时间以120天左右为宜,所以根据田块尺寸以及天气
变化情况,确定要施行何种打条方法。

通常,栽培要求条把下沉度有三到四厘米,并减少
拖犁和耕复地作业。

2、施肥
施肥是提高再生稻产量的主要措施之一,不仅需考虑地块土壤化学性质、耕作方式,也要考虑种植深度与田间土壤湿度等因素,根据土壤特性制定施肥方案。

3、低温修剪
作为一种新技术,低温修剪可有效提高再生稻的产量,不仅可以减少再生稻的冠幅,而且可以缩短生殖分支的形成时间,增加再生稻的穗数及生育期。

4、清分
对于早熟品种而言,把穗部之外的大叶片、茎部、花轴及雄蕊等摘掉,有助于后续
作物生育,促进穗的完全由伏,从而保证穗的优良成熟度、粒形及金熟色。

三、控海拔法防治椽子象
1、用温度计测量穗顶的温度
以穗顶温度为测量依据,在田间作业的同时通过测量,不断变换在田间作业的高度,
以抵抗椽子象的入侵。

2、避免过深耕
一方面是为了节省作业时间,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防止在较深处产生抢占椽子象体内湿
润条件,从而提高椽子象的繁殖活动。

3、有效使用椽子象防治药剂
有效使用椽子象防治药剂是防治椽子象的重要措施之一,可以减少这种害虫对作物带
来的危害,提高作物的产量。

4、加强营养调理
按照田间处理方法及有效的改良土壤的标准施行培肥管理,以创造有利的环境条件,从而增强再生稻的抗病虫害能力,消除椽子象的侵扰,从而达到提高作物的产量的目的。

再生稻超高产栽培技术

再生稻超高产栽培技术

再生稻超高产栽培技术再生稻,顾名思义就是指可以再生长的稻种,也称作水稻再生栽培技术,是一种引人瞩目的高产栽培技术。

再生稻超高产栽培技术是指通过科学种植管理方法,使水稻在同一季节内,可以连续收获两次以上的水稻。

该技术在提高水稻产量、利用率和效益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有望成为未来水稻生产的重要方向。

下面将介绍再生稻超高产栽培技术的相关内容。

一、选育适宜再生稻品种选育适宜再生稻品种是再生稻超高产栽培技术的基础。

目前国内外选育出的适宜再生稻栽培的品种有不少,如国内的“吉打千金”、“河南再生321”、国外的“再生粳稻”等。

这些品种在生长周期短、再生能力强、抗逆性好、产量高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在选育适宜再生稻品种时,要结合不同地区的环境条件和生态特点,并利用分子生物学、遗传育种等技术手段,培育出产量高、品质好、适应性强的再生稻品种,为再生稻超高产栽培技术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科学施肥、浇水技术科学施肥、浇水技术是保障再生稻超高产栽培技术成功的重要环节。

在再生稻栽培过程中,合理施肥可有效保障水稻生长的需要,提高产量和品质。

一般而言,施肥根据水稻的生长期和不同阶段的氮、磷、钾需要进行施肥,以保证水稻生长的需求。

针对再生稻的特点,要合理利用水分,避免水分浪费和缺水现象,可采取精准施水技术,根据土壤水分含量和水稻生长需求,合理浇水,保证水分的供应,这样可以更好地促进水稻的生长,提高产量。

三、合理密植技术再生稻超高产栽培技术要实现连续收获两次以上的水稻,合理的密植技术是非常重要的,通过精准的密植,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最大程度提高产量。

在实际栽培中,可以根据再生稻品种特性和生长环境,进行调整,但要注意避免造成水稻间相互遮阻,影响光照和通风,引起病虫害等问题。

适宜的密植技术可以有效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增加经济效益,是实现再生稻超高产栽培的重要手段。

四、科学病虫害防治技术在再生稻超高产栽培中,科学的病虫害防治技术是不可或缺的。

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要点再生稻是指在早稻收获后,通过种植晚稻或中稻,使水稻在同一年内生育两个以上的个体。

这种种植方式优势明显,可以大幅提高水稻产量。

下面是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的要点。

一、苗期管理1种子浸种:选用大于93%的熟种子,清水浸泡24小时,沥干后在双层湿布中30度恒温下发芽1号幼芽发育良好,颜色绿润、长度1T.5厘米,无病虫害。

2.分苗栽植:在分苗前加草灰,浸种3小时,取出洒清水浸泡30分钟,分离成每穗9-10个苗子栽入种植基质或直接栽入水田中。

每亩用种子不超过300克,株距25厘米X15厘米。

二、生长期管理1.残茬根连栽:重茎秧或矮秧播种前,在水中浸泡12小时,然后在修整土田面,弄平、耙细的基础上,可根连栽稻缸直接移植在田中。

稻秧成活率高,密度均匀,极早进入抽穗期。

株距宜小于常规插秧栽培。

2.肥料施用:再生稻的生长速度快,平均日增长速度高达0.45-0.57厘米,需要大量养分。

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和生长期需求,采用施足施全肥的原则,酌情增施氮肥、磷肥、钾肥和有机肥。

3.合理施药: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病虫害的发生频率也会增加,同时生长周期长,季节急转直下,气候条件易诱发间作生物干扰。

故及时开展预防性治理,避免病害的进一步扩散,减少病虫害危害。

三、收获期管理1.分期清理杂草:从拔苗期开始,要分期分层率先清理杂草,保持肥力、水分及氧气的供应。

2.留叶缩茬收割:在筱米期结束后,留2-3层叶子,直接据草割掉枯茬和叶子,保留基部和嫩芽,并且可以增加下个生长阶段抗逆性,加快成穗、抽神的速度。

以上就是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的要点,合理地施行这些方法,可以让农民们获得更高的产量和收益,是值得推广的。

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要点再生稻是指将水稻的秧苗移栽到田间后,保持茎、叶的生长,促使秧苗再次分蘖,形成多穗多粒,从而实现一季内多次收获的稻米生产技术。

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是指通过科学的管理手段,充分利用再生稻的生长特点和再生能力,实现高产高效的栽培技术。

下面是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的要点:一、良种选用再生稻的高产离不开良种。

在选择再生稻良种时,应综合考虑品种的育性、抗逆性、抗病性、秧苗质量等因素。

要选用产量稳定、抗倒伏、抗病虫害、水稻品种;同时注意选择早熟、高产、耐寒、适应性强的优质稻谷品种。

二、适时移栽再生稻的移栽时间要合理,一般在主茬稻割场后移栽。

适时移栽能提高再生稻的成活率,增加产量。

一般在水稻割茬后,保持田间水分充足,再生株系生长繁茂,促使再生稻的生长,增加穗、粒数。

三、密植栽培再生稻密植栽培是再生稻高产的关键之一。

适当的密植有利于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地均产量。

但密植的同时也要注意留足养分和空间,避免水稻间互相遮光、争养分。

一般建议每亩密植3万—4万株。

四、施肥技术在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中,科学施肥是关键环节。

在再生稻的生长期内,要根据土壤肥力、品种特性和生长期需求,科学施用基肥、追肥和叶面肥。

特别是在分蘖期和抽穗期要适时施肥,促使再生稻的强势生长。

五、水肥一体化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中,水肥一体化是非常重要的。

合理施肥应结合灌水,遵循“规时、适量、均匀、选品、准法”的原则,确保水肥充足,有利于再生稻的生长。

六、合理管理再生稻的管理对于保证高产也至关重要。

包括及时防治病虫害,保证充足的养分供给,合理的田间管理等。

定期对水稻进行清茬、轮耕、松土,保持充足透气性和灌溉水分。

七、关注气温变化再生稻要高产,对气温的要求非常高。

冷、热是再生稻生长的重要限制因素。

要根据气温变化,适时做好预防工作。

在气温骤降时注意防寒,及时做好保暖措施;在气温升高时应注意防热、通风换气,避免水稻返青及秧苗升高过快。

以上就是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的关键要点,通过科学的种植管理,再生稻的产量和品质能够得到有效保障,为农业生产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
城厢镇农技推广站潘彩楼
再生稻是利用头季稻收获后稻桩(茎杆)上的腋芽萌发成穗收获一季水稻的耕作方式,不需播种、育秧和插秧和犁耙田,具有省种、省工、省肥、省水、省药,时间短、见效快、效益高特点。

过去,由于缺乏再生稻专用品种,加上管理粗放,产量极低,很少在南方双季稻地区推广。

随着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及新型品种的选育成功,南方双季稻作区再生稻生产展现出新的发展前景。

一、选用良种
选择茎秆粗壮,叶片挺直,脚叶少,耐肥抗倒、抗虫抗病,穗大粒多,产量潜力大、再生力强的大穗型籼粳杂交稻种植,是夺取南方双季稻作区再生稻高产量的前提。

甬优系列籼粳杂交稻是宁波市农科院和宁波市种子公司联合选育的新型杂交稻新品种。

属弱感光性籼粳杂交稻组合,其中,甬优6、12号生育期随着播种期提早而延长,随着播种期推迟而缩短;甬优1540生育期随日照长短而变化,短日照环境生育期短,长日照环境生育期长。

故其在南方双季稻作区作早稻再生稻栽培,具有其它感温型品种无可比拟的优越性!播期提早生育期延长可充分利用春夏秋季温、光、水资源实现早稻及再生稻超高产,是南方双季稻作区一个极具开发潜力的再生稻超高产优质杂交水稻品种。

1、甬优1540:早稻生育期125天,再生稻80-85天,早稻产量潜力1300-1500斤/亩,再生稻产量潜力800-1000斤/亩。

2、甬优6号:早稻生育期140-145天,再生稻75-80天,早稻产量潜力1500-1800斤/亩,再生稻产量潜力800-1000斤/亩。

3、甬优12号:早稻生育期140-145天,再生稻75-80天,早稻产量潜力1500-1600斤/亩,再生稻产量潜力800-1000斤/亩。

二、强化头季稻栽培
(一)适期早播嫩秧浅栽
籼粳型杂交稻在本县再生栽培适播期为①甬优1540:3月21日(春分日)。

②甬优6、12号:4月10-20日。

播种期不宜提早或推迟,否则,成熟期过早或过迟,不利于再生稻产量的提高。

播种后8-12天,秧苗长至两叶一心时开始抛秧。

大田耙后沉浆10-12小时再抛栽(沙质土随耙随抛)。

抛秧后8天及时进行查苗移密补缺。

(二)重施基肥全层施放沉浆抛秧
甬优系列籼粳杂交稻作早稻再生稻栽培,生育期长,产量高,需肥量大。

一般亩施纯N
16-18kg,P
2O
5
8-10kg、K
2
O 15-17kg。

耕前或耙前将100%的农家肥、磷肥,70%的氮肥,30%
钾肥作基肥施用,基肥一般亩施放腐熟农家肥800kg,过磷酸钙50kg(或磷酸二氢铵15kg),尿素20(15)kg,氯化钾10kg。

施后一犁多耙,使肥、泥充分混合,做到土壤全层有肥,大田耙后沉浆10-12小时再抛栽(沙质土随耙随抛)。

立苗后及时追施分蘖肥及除草剂,亩用尿素8kg、氯化钾7-8kg与除草剂混合施放;主茎倒数叶龄3.5叶抽生时施用穗肥(约在
甬优6、12号播种后第70天,甬优1540播种后第56天),亩用量:尿素2-3kg、氯化钾8-12kg。

在倒2叶抽生期(约在甬优6、12号播种后第80天、甬优1540早稻播种后第73天。

)施保花肥,亩施用尿素2-3千克。

氮基蘖穗肥比例为基肥:分蘖肥:穗肥=7:2:1。

(三)多本扦插,合理稀植
1、甬优1540:亩用种量1.5-2.0kg,秧盘数量40张(434孔),亩抛栽14000穴左右;
2、甬优6、12:亩用种量1.0千克,秧盘数量35张,亩抛栽12000穴。

(四)实行无水层湿润灌溉
水稻是耐水作物,不是水生植物,长期处于淹水状态,根系发育不良,严重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和输送。

因此再生栽培,必须采用以湿润为主的灌溉方法。

(五)加强中后期病虫综合防治:分蘖盛期喷洒1次,中后期喷洒2-3次甲维盐+吡蚜酮+笨醚甲丙环唑统防稻飞虱、稻叶蝉、稻纵卷叶螟、三化螟、纹枯病等病虫害。

(六)适早足量施好促芽肥:再生稻促芽肥的施用时间,以头季稻齐穗后5-10天施用最佳,每亩施用尿素15-20公斤。

(七)低桩完熟收割:头季稻以10成黄熟收获为宜。

收获时要防止损伤稻桩。

收后不让畜禽下田。

留桩高度15-2O厘米。

三、改进和加强再生稻的管理
1、适时喷施“九二0”:头季稻收获当天和再生稻始穗期喷施“九二0”,可显著提高再生稻产量。

每亩用"九二O"1-1.5克,加磷酸二氢钾0.1公斤,对水50公斤分别喷施一次。

2、及时追施发苗肥:头季稻收割以后,及时清除杂草,扶正稻桩,每亩施尿素7~10公斤,氯化钾10千克。

3、合理灌溉:头季稻在晴天收获时应灌深水护芽,收获后IO天内,是再生蘖生长时期,应保持田间湿润。

收割以后的35~4O天,再生稻进人抽穗扬花期,田面保持浅水。

灌浆期,田面保持干干湿湿,以利养根保叶、籽粒充实饱满,提高产量。

4、及时防治病虫害:再生稻齐苗以后,要注意及时防治三化螟、稻飞虱等害虫和稻纹枯病、稻穗颈瘟、鼠雀为害。

2015.12.2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