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稻的栽培技术.docx

合集下载

优质稻高产栽培技术

优质稻高产栽培技术

优质稻高产栽培技术一、良种选育和合理配置良种选育是优质稻高产的基础,农民应选用丰产、抗逆、抗病虫害特点突出的优质稻良种。

同时,在同一田块中进行合理的良种配置,根据土壤质量、气候条件、生态环境等要素的差异,选择适应性良好的优质稻品种进行种植。

二、科学施肥基肥时,可根据土壤肥力和作物需求,在田地整垄作业前施入化肥或有机肥。

常用的基肥施肥方法为每亩施入200-300kg的有机肥或25-50kg的氮肥、25-40kg的磷肥和25-40kg的钾肥。

追肥时,根据稻田肥力和生长期需求,合理施入氮、磷、钾和微量元素肥料。

追肥次数视肥料性质和稻龄变化而定,每次追肥量宜分2-3次进行。

三、合理水肥管理稻田的水肥管理对稻谷生长和产量至关重要。

一般来说,水肥管理的原则是:淹水、配水、用水、节水。

淹水:适时淹水,保持田间积水15-20cm,有助于增加土壤湿度,提供充足的氧气和养分供应,促进根系生长。

配水:根据稻谷生长需求和气候条件,合理调整灌水量和灌水时间,保持稻田湿润。

用水:避免过度灌溉,以防止土壤水分过剩造成稻根窒息和根系疾病。

节水:采取适当的节水措施,比如使用节水灌溉设备,合理控制灌水量和灌水时间,减少水的蒸发损失等。

四、合理密植和轮作稻田的合理密植可以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稻谷产量。

根据不同的稻谷品种和栽培区域的要求,合理调整稻谷的株行距和穴距。

一般来说,株距宜在20-25cm,穴距宜在25-30cm。

轮作是指稻田与其他作物的交替种植。

轮作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有机质含量,减少田间病虫害的发生,提高稻谷产量和品质。

五、病虫害综合防控选用抗病虫害性好的良种进行种植;加强田间清理,清除田间杂草和秸秆,减少病虫害的滋生地;合理使用化学农药,注意使用安全期和药剂浓度,避免对环境和生态造成污染;采取放养优势天敌和使用生物防治剂等措施,增加天敌的数量,控制有害生物的数量;加强病虫害监测与预警,及时发现和采取控制措施。

综上所述,优质稻高产栽培技术需要综合运用良种选育、科学施肥、水肥管理、合理密植和轮作、病虫害综合防控等措施来提高产量和质量。

优质高产水稻的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

优质高产水稻的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

优质高产水稻的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优质高产水稻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物之一,其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对于促进农业生产、提高农产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重点介绍优质高产水稻的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希望能够为广大农民朋友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一、优质高产水稻的栽培技术(一)土壤选择:水稻对土壤的要求较为苛刻,一般选用肥沃、排水良好的水田进行种植。

土壤的pH值最好保持在5.5-6.5之间,这样有利于水稻的吸收养分,提高产量和品质。

(二)良种选择:良种是优质高产水稻的基础。

在种植水稻时,要选择抗逆性强、产量高、抗病虫能力强的良种,这样才能保证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三)合理施肥:水稻是重要的磷肥作物,要合理施用磷肥。

一般在水稻的生长初期,要适量追施磷肥,有利于促进水稻的生长发育。

还要注意施用钾肥、氮肥等,以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四)合理播种:水稻的播种时间决定了水稻的生长发育周期,一般选择气温适宜、水源充足的季节进行播种。

还要注意合理密植、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五)灌溉管理:水稻是水生作物,对水的需求较大。

在水稻的生长期,要做好灌溉管理,保持田间水分充足,以满足水稻的生长需要。

(六)田间管理:在水稻的生长过程中,要做好田间管理工作,包括除草、松土、施肥、喷药等,以保障水稻的生长健康。

二、病虫害防治(一)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水稻在生长过程中容易遭受各种病毒和病虫的侵害,病虫害的严重程度直接影响水稻的产量和质量,因此病虫害防治工作尤为重要。

1. 合理施肥:合理施肥是防治病害的重要措施。

充足的养分能够增强水稻的自身抗病能力,减少病害的发生。

2. 种植抗病虫品种:选择抗病虫品种是防治病虫害的关键。

在种植水稻时,要选择抗性强的水稻品种,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3. 增强田间管理:包括施肥、灌溉、除草等田间管理工作,增强水稻的抗病能力,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4. 定期喷药:定期喷药是常用的防治病虫害的方法。

在水稻生长期,定期进行喷药,可以有效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保障水稻的生长健康。

优质高产水稻的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

优质高产水稻的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

优质高产水稻的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优质高产水稻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物之一,其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关系着水稻的产量和质量。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优质高产水稻的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方法。

一、优质高产水稻的栽培技术1. 土壤选择和准备:水稻对土壤要求较为严格,一般选择pH值在5.5-6.5的沉积土、黄壤、草甸土等土壤进行水稻的栽培。

在选择土壤时,要注意土层深厚、疏松肥沃,含水量适中的土壤更适合水稻生长。

土壤要进行基本的耕作和施肥工作,确保土壤的养分和水分充足。

2. 水田整地:水稻是水生作物,因此要在田间制好水田。

施肥后进行深耕整地,然后将田块用塘边沟分割为不同大小的田块,便于灌溉和管理。

3. 播种和管理:选择适宜的水稻品种进行播种,播种前要对种子进行处理,处理种子可以提高发芽率和生长速度。

播种时要注意撒种均匀,控制播种的数量,一般每亩播种量在150-225克左右。

播种后要及时管理,密植的地方要进行疏苗,保证每株水稻的生长空间。

4. 灌溉和施肥:水稻是以水为生,水分对水稻的生长至关重要。

在水稻幼苗期和抽穗期要保持土壤湿润,保证水稻生长需要的水分。

在施肥时,要选择适宜的肥料种类和施肥时间,保证水稻养分的吸收和利用。

5. 病虫害防治:对于水稻的病虫害,要进行科学的防治,及时对病虫害进行监测和防治,以保证水稻的生长和产量。

二、优质高产水稻的病虫害防治方法1. 病害防治(1)纹枯病:纹枯病是水稻生长中常见的病害,其病原为细菌性病原体。

防治纹枯病首先要选择抗病品种进行种植,其次要保持水稻的生长环境和管理稻田的水质,保证稻田的通风和日照。

可以在播种前进行种子处理,使用抗病剂或者杀菌剂处理种子,提高水稻的抵抗力。

(2)稻瘟病:稻瘟病是水稻的主要病害之一,其病原为露菌和厚壁霉。

防治稻瘟病可以选择抗病品种进行种植,定期喷洒杀菌剂和化学药剂,控制病害的传播和扩散,及时进行病害的监测和防治。

(1)稻飞虱:稻飞虱是水稻生长中的主要害虫之一,其吸食水稻的汁液,导致水稻的生长迟缓和减产。

绿色水稻优质高产栽培技术.doc

绿色水稻优质高产栽培技术.doc

绿色水稻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摘要:绿色水稻栽培是以生产无污染、安全卫生、营养优质稻米为目标,种植绿色优质水稻,不仅可以满足人们对绿色食品的需求,同时也解决了现代农业大量施用化肥、农药而造成的污染等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有利于推进绿色、有机、无公害生态农业的发展。

关键词:绿色水稻高产栽培技术规程一、品种选择与育苗1、品种选择。

以“熟期适宜,抗逆性强”为原则,选用质量达到种子分级标准二级以上,松原地区一般选用吉粳88,稻花香、超级稻等品种。

2、育苗。

2.1苗床地选择。

选择环境质量符合NY/T391的背风、向阳、水源方便、地势高燥、排水良好的地块作苗床地。

秧本FT1比1: 80〜120。

2. 2旱育苗:秋作床或播前作床,春作床于3月底4月初土壤化冻10~15cm时,每平方米苗床施腐熟优质农肥10〜15kg,浅翻10~15cm,碎土后每平方米施0・75%福、甲双微粒剂0.6-0. 9go钵育苗:每平方米苗床腐熟优质农肥10〜15kg,浅翻10〜15cm,然后将床土调制剂(0. 75%福、甲双微粒剂)施用总量的30%与床土混拌均匀耙细整平。

2. 3盘土配制。

561钵盘用土量约1.7kg, 434钵盘用土量约2.2kg。

取粘性壤质旱出土或水出土与山地腐殖土按容积3: 1比例混合后,用5mm 网眼筛过筛,再与剩余的70%床土调制剂混拌均匀。

2. 4种子处理。

用比重为1: 13的盐水选种。

播种前将经过晒、选、浸后的稻种,用稀释50倍的多抗霉素再浸泡15分钟,然后直接进行催芽。

播种时将浸种后的药液均匀喷于苗床,使苗床水分饱和,可提高水稻立枯病和恶苗病的防治效果;或用30%恶霉灵水剂3〜6毫升/平方米浇施床,防水稻立枯病。

将浸泡好的稻种置于28〜32°C条件下催芽破胸,经过24〜36小时,以芽长1mm左右为宜。

2.5播种。

播种期为4月5-20 口。

可采用人工播种或使用定量定位播种器播种。

播种标准为旱育苗播芽籽每平方米150〜200g;简塑盘钵育苗每钵体播芽籽2〜4粒。

优质高产水稻的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

优质高产水稻的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

优质高产水稻的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优质高产水稻是指在单位面积上获得高产和质量稳定的水稻品种,通过科学的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措施来实现。

一、栽培技术:1. 土壤选择:选择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进行水稻种植。

最好选择旱田或河网密布的灌溉地。

2. 品种选择:选择适应当地生态环境的优质稻种。

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土壤类型,选择抗病虫害、耐旱、早稻和晚稻等品种。

3. 种植密度:根据品种的特性和当地的土壤条件,合理确定每亩的种植密度。

通常情况下,稻谷产量和品质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但过高的密度会造成病虫害的传播和光照不足。

4. 施肥管理:在播种前,根据土壤的肥力状况进行施肥。

一般情况下,水稻需要施入充足的氮、磷、钾等营养元素。

在生育期间,根据水稻的生长需求进行追肥,同时注意肥料的施用方式和时机,避免浪费和损失。

5. 灌水管理:水稻是水生作物,浸水栽培是其必备的生长方式。

在播种后的初期,要浸水深度维持在3-5厘米。

在苗期和抽穗期,要保持足够的水源以促进稻谷的生长和更新。

二、病虫害防治:1. 选择抗病虫害品种:根据当地的病虫害情况选择抗病虫害品种,如病虫害抗性高、抗逆性强的新品种。

2. 病虫害监测:及时监测田间的病虫害情况,发现病虫害的初期迹象,进行及时的防治。

3. 病虫害防治技术:选择合适的防治药剂和方法进行病虫害防治。

如合理使用化学农药、生物农药和生物防治等方法,注意农药的使用浓度和使用时机。

4. 病虫害生态调控:利用生态调控方法来控制病虫害,在田间引入天敌和微生物等来控制病虫害的繁殖和传播,减少农药的使用。

5. 预防措施:除了及时防治病虫害,还要采取预防措施,如及时清理病虫害残留物、合理轮作和间作等,以减少病虫害的滋生和传播。

优质高产水稻的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

优质高产水稻的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

优质高产水稻的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一、优质高产水稻栽培技术1. 品种选择选择适应本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优质稻种,如新品种或优良变种,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矮秆、抗病虫害、抗逆性强的品种。

2. 地块选择选择土层深厚、排水良好、土壤肥沃、光照充足的地块,避免选择过于干燥或过于湿润的地区。

要注意旁边是否有水稻病害的蔓延或其他危害水稻生长的因素。

3. 土壤处理在播种前进行土壤处理,可施加有机肥、磷肥和钾肥,提高土壤肥力。

土壤酸碱度过高或过低时,可进行改良,调整土壤pH值,使其适宜水稻生长。

4. 种子处理选用健康的种子,并进行适当的处理,如浸泡于10%过氧化钙溶液中15分钟,再用水冲洗,晾干后进行播种,可有效降低病菌的传播。

5. 合理密植根据品种特性和土壤条件,合理密植水稻,避免出现秧苗过于稀疏或过于密集的情况,以促进阳光的充分照射和透气,提高产量。

6. 合理施肥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和生长期需求,结合品种特性,进行合理的施肥。

在播种前施入基肥,并根据生长发育情况,适时追加追肥,保持养分平衡,避免缺肥和过肥现象的发生。

7. 灌水管理根据生长期需求,科学灌水,早、中、晚分期灌溉,保持适度的土壤湿度,避免过湿或过干的情况,提高光合作用效率,促进养分吸收和水稻生长。

8. 病虫害防治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如清除田间杂草,促进空气流通,减少病害的滋生;合理施用病虫害防治药剂,定期进行病虫害监测和喷药;选择抗病虫害性好的品种,提高抗病虫害能力;适时进行病虫害针对性防治,避免病虫害扩散。

二、常见水稻病虫害防治1. 水稻纹枯病病菌播种前通过种子传播,致病后由根部逐渐向上蔓延。

防治措施包括:选用健康的种子,进行种子处理;增施有机肥和磷肥,提高植物的抗病能力;早期发现病害,及时喷洒草铵等杀菌剂。

2. 水稻白叶枯病病害多在水稻抽穗期发生,主要通过飞蝇传播。

防治措施包括:选择耐病品种,及时清除田间杂草,减少传播源;定期喷洒草铵等杀菌剂,降低病害发生的可能性。

水稻超高产栽培技术 水稻超高产 栽培技术.doc

水稻超高产栽培技术 水稻超高产 栽培技术.doc

水稻超高产栽培技术本项技术包括北方一季稻超高产稻栽培技术、南方双季稻超高产栽培技术、南方中籼稻超高产栽培技术、长江中下游中粳稻超高产栽培技术和再生稻超高产栽培技术。

1.北方一季稻超高产稻栽培技术。

主要是利用塑料薄膜(大、中棚)、无纺布等覆盖旱育、稀播,培育带蘖壮秧;本田期采取稀植或大垄双行稀植、测土配方施肥、浅湿干间歇节水灌溉、综合防治病虫草害等,实现足穗、大穗高产。

2.南方双季稻超高产栽培技术。

采用旱育秧(早稻)和稀播壮秧或两段育秧(晚稻)、垄畦栽培、宽行窄株移栽、合理密植、好气灌溉、精确施肥、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等,达到足穗、大穗、高产。

3.南方中籼稻超高产栽培技术。

综合应用旱育秧或稀播壮秧、垄畦栽培、宽行窄株移栽、合理稀植、好气灌溉、精确施肥、综合防治病虫草害等,形成南方中籼稻超高产栽培集成技术。

4.长江中下游中粳稻超高产栽培技术。

主要采用旱育秧、稀播壮秧及软盘育秧、宽行窄株手工移栽或机插、合理稀植、好气灌溉、精确施肥、综合防治病虫草害等,形成长江中下游中粳稻超高产栽培集成技术。

5.再生稻超高产栽培技术。

头季稻采用旱育秧或稀播壮秧、垄畦栽培、宽行窄株移栽、合理稀植、好气灌溉、精确施肥、综合防治病虫草害等,在获得高产的同时,保持秆青叶绿和根系活力,以利于再生季腋芽萌发和再生稻高产;再生季采用留高茬和重施促芽肥,达到足穗高产。

增产增效情况:1.北方一季稻超高产栽培技术:利用塑料薄膜、无纺布等覆盖旱育、稀播,培育壮秧;通过合理稀植,充分发挥个体生产潜力和大穗优势,使单位面积的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和结实率在超高产水平上达到统一;测土配方施肥,是在不增加氮肥施用量的情况下获得超高产,可提高化肥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浅湿干间歇节水灌溉,避免漫灌浪费,节约用水30%以上,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其高产高效机理是发挥一季稻个体生产潜力,节水节肥,提高水肥利用率。

2.南方双季稻超高产栽培技术:早稻采用旱育秧可提前播种,避免出现烂秧现象,移栽后早生快发;晚稻采用稀播壮秧或两段育秧可增加秧龄弹性,培育多蘖壮秧;厢畦栽培、宽行窄株移栽,有利于改善田间气候生态环境,便于栽培调控管理;合理密植、好气灌溉、精确施肥,实现足穗、大穗,提高水肥利用率。

优质水稻栽培技术

优质水稻栽培技术

Z a i p e i j i s h u1、秧床整理在育秧前,选择背风、向阳、土壤肥沃、杂草少、水源、水质好的地块,每亩施腐熟细碎农家肥1000公斤、普钙40公斤、硫酸钾15公斤,均匀撒于墒面。

把土壤敲细碎、平整、按1.2米宽分墒,墒长一般10米左右,不得超过15米。

2、品种选择选择适应当地生长、在有效生育期不贪青、株高适宜、分蘖率强、秆强不倒、抗病性强、不早衰、适合本地区种植的优质高产中早熟品种。

3、种子处理3.1晒种:浸种前选晴天晒种1-2天,每天翻动3-4次,使其充分干燥,水分含量达到14%左右,才可能使催芽达到既快又齐,同时增强种子活力,达到提高发芽率和发芽势的目的。

3.2选种:用盐水选种,浓度为50千克水加7.5千克盐。

可用新鲜鸡蛋测试,鸡蛋在水中露出1元钱硬币大小即可。

捞出秕粒后,一定用清水洗2-3遍,以防止盐害。

3.3浸种:浸种的目的是稻谷均匀吸足发芽所需的水分,并且药剂浸种可杀死内部的恶苗病菌以及附着在种子外部的稻瘟病、稻曲病等病菌。

消毒方法是用科润佳佳乐大礼包中的科润20%金动力1支加20-30千克清水混匀浸20千克水稻种子,每天搅动1-2次,一般浸种5-7天。

浸种时要尽量避免高温,提倡低温浸种,一般在15℃左右为宜。

为保证溶液浓度均匀一致。

每天要搅动1-2次。

3.4种子催芽:(1)温水催芽法。

早稻把浸好的谷种装入干净的布袋或麻袋(但不能用蛇皮袋),放在洁净的箩筐内,四周用干净无病的稻草封实,再盖上农膜保温,每隔4小时左右淋一次37℃的温水,谷种升温后,控制温度在35~38℃,温度过高要翻种,经20小时左右可破胸露白。

谷种露白后调降温度到26~30℃,在催芽过程中要随时注意谷种温度的变化,防止谷种温度过高或过低,温度过高会烧种,过低则会发酸臭酒,影响发芽率。

适温催芽促根,待芽长半粒谷,根长一粒谷时即可播种。

为了增强谷芽播种后对自然低温环境的适应能力,在播种前要把催好的谷种摊开在常温下炼芽3~5小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优质稻的栽培技术一、优质稻与超级稻的概念(一)优质稻的涵义优质稻主要指按国家标准,各项指标均达三级或三级以上,具有良好的外观、蒸煮、食味品质及耐贮藏易加工稻米的水稻品种。

其农艺性状表现为稻杆较细,穗头中等,穗数较多,谷粒小而长,无或少垩白,较易倒伏,产量相对较低。

1、优质稻的两个标准:优质稻的概念有两个范畴。

(1)狭义上的优质稻是指食用优质稻,我国现有两种标准,一是农业部的部颁优质米标准,分一级和二级两个级别的优质稻,主要是针对品种而设的;二是新颁国家优质米标准,简称国标,分一级、二级、三级三个级别的优质稻,主要是针对稻谷质量而设的。

无论哪个标准都包括碾米品质(整精米率等)、外观品质(垩白、粒型、透明度等)、蒸煮和食味品质(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等理化特性)、营养品质(蛋白质含量等)。

一般要求蒸煮后适口性好,米饭软硬适中不粘结、冷饭不回生。

可分成食用、饲料、工业、米制品、食品五大类,所以除食用优质稻外,还包括其他特殊用途的特种稻,如黑米、红米、绿米、饲料稻、糯米稻以及适合生产米粉、啤酒、黄酒、白酒、米饼、年糕、米糕、汤圆、米醋等产品的加工稻,还有富含某些微量元素、维生素、氨基酸等营养元素可调节人体生理机能的功能稻,如富铁水稻(如:黑米)可防止贫血症,富锌可提高免疫力,富硒水稻(如:绿米)可预防癌症,还对心脏病、心血管病、支气管炎、糖尿病、白内障及不育症等有治疗效果。

2、优质稻的七项品质指标:碾米、外观、蒸煮、食味、营养、市场、卫生。

3、优质稻应具备的“五好”特性:一是外观好,也就是好看。

一般米粒较细长,外观整洁漂亮,透明心白腹白要小,一级米的垩白率应小于10%。

二是适口性好,也就是要好吃。

优质稻米所做工的米饭应具备正常的沁香味,饭粒完整,洁白有光泽,软不粘结且富有弹性,冷后不硬不回生。

一般优质米蒸煮米饭以 1 斤米加 0.8 —1 斤水为宜。

三是加工好,出糙率和整精米率要高,一级籼稻的出糙率应达到 79%,整精米率要达到56%,一级粳稻的出糙应在81%以上,整精米率达到 66%。

四是卫生好。

优质稻应符合国家粮食卫生标准的各项指标,农药和其它有害物质残留要少,用于出口的优质要求更高,所以栽培措施的运用必须考虑到食品的卫生安全。

五是市场销售好,即要好卖,同时要卖出一个好价格。

市场销售好是前面四好的综合反应指标,一个优质稻米只有得到较多人的认同,才能有一个好的市场和价格。

( 二) 名词解释1、碾米品质:指稻谷加工过程中所表现的特性,包括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

①糙米率:指净稻谷脱壳后的糙米占试样稻谷的百分率。

(一般为 78%--80%。

)②精米率:指去掉糠皮和胚的精米占试样稻谷的百分率。

(一般为 70%。

)③整精米率:指整精米占试样稻谷的百分率。

(一般在25%--65%。

)2、外观品质:也称商品品质,是指糙米籽粒或精米籽粒的外表物理特性,是大米面对消费者的第一感官印象,是稻米交易评级的主要依据。

主要包括米粒的粒形、垩白度和透明度等指标。

①粒形:主要指细长、中等、粗短、圆等类型。

②垩白:指稻米籽粒中白垩不透明的部分,它是由于稻米胚乳中淀粉和蛋白质颗粒排列疏松和充实不良形成的。

可分为腹白、心白和背白等类型。

③透明度:指表示米粒透光特性的指标,反映了胚乳细胞中淀粉体的充实状况。

有透明、半透明和不透明。

3、蒸煮和食味品质:指稻米在蒸煮过程中及食用时所表现的各种理化特性和感官特性,是稻米品质的核心指标。

主要理化指标包括直链淀粉含量、糊化温度和胶稠度。

①直链淀粉含量:是指精米中直链淀粉的百分率。

②糊化温度:是指稻米的淀粉粒在热水或加热过程中,失去结晶结构,发生不可逆膨胀时的温度。

③胶稠度:是指精米米粉经碱解糊化米胶冷却时的流动长度,反映稻米胚乳中淀粉糊的流体特性,即延展性。

4、营养品质:主要指稻米中营养成分,包括淀粉、脂肪、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类及矿物质元素的含量。

二、优质稻的栽培技术(一)品种选择优质稻有常规优质稻和杂交优质稻两种,目前我县主要以杂交优质稻种植为主,在品种选择上应以高产、优质、高抗品种为种植对象。

当前推广的杂交优质稻品种主要有Q优 6 号、Q优 2 号、川香优 2 号、金优 527、宜香 725、丰优香占、 D优 527、两优培九、宜香 9 号等。

( 二) 栽培技术要点目前,优质稻特别是高档优质稻品种的抗病性、抗逆性较差,产量水平相对要低度一些,这些差异主要是因品种特性不同而造成的。

品种特性的差异,也导致了优质稻与普通稻在高产栽培技术上的不同:1、优质稻要勤换种。

优质稻种子质量除要符合GB4404规定外,常规优质稻还要经常换种,最好每年更换 1 次,最迟两年更换1次,减少自留种子,以保证纯度。

2、生产季节要安排合理。

气候环境特别是温度对优质稻品质有较大的影响。

优质稻生长发育后期要求温度较低,昼夜温差大,主要在于抽穗至成熟期间温度的影响,在这段时间内,高温会使灌浆速度加快且持续时间缩短,不仅有损籽粒充实度,而且稻米垩白增加,影响加工品质导致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下降,外观也变差。

同一个品种作早稻、中稻、晚稻栽培,米质以晚稻最好,中稻次之,早稻最差。

因此,优质稻在生育期安排上,要求后期避开高温,灌浆结实期的气温以20~28℃为宜,尽量避免作早稻栽培3、栽培密度。

增加栽培密度与基本苗数,会使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下降,垩白米率提高,透明度降低,直链淀粉含量与胶稠度上升,蛋白质含量下降,米质降低。

密度太稀,也会造成苗数不够,有效穗不足,产量降低。

为确保优质米的产量,应视品种特性、生育期、水肥条件及栽培季节而定栽植密度,一般早晚稻每亩插足 1.5 —1.8 万穴,中稻每亩插足1.2 —1.5 万穴为宜。

4、科学管水与施肥。

食味性的稻米,一般蛋白质含量较低。

而蛋白质含量的高低与施肥有着密切的联系,施肥时间越晚对食味的影响越大。

为了使稻米的食味性好,应尽量减少后期施肥比例,并注意氮、磷、钾及硅肥的配合施用,提高精米率降低垩白率及垩白面积。

优质稻的大田水浆定理要求保证水分,干湿壮籽,后期保持湿润至成熟,不能过早断水。

若在灌浆结实阶段土壤水分降低,会使米粒充实受阻,精米率和整精米率下降。

所以生产中应做到:前期有水结合露田,分蘖期不宜重晒,孕穗期田间保持浅水层,灌浆结实期间歇有水。

5、要加强病虫害防治。

特别要注意搞好稻瘟病的防治。

要禁止使用有机磷、有机氯等高毒、高残留农药,以提高优质稻米的卫生品质。

6、收获时期。

优质稻要根据品质特性选择适当时期收获,一般早稻齐穗后 25—30 天,中稻齐穗后 30—35 天,晚稻齐穗后 35 —40 天,晚粳稻齐穗后 40—45 天为宜。

因为越接近成熟期,稻米直链淀粉和蛋白质含量越低,最高粘度和淀粉崩解值越高,过早或过晚收割均会影响稻米品质。

7、收、晒、储要科学合理。

优质稻最忌割青和烈日暴晒,否则,整精米率将受到严重影响。

优质稻要做到单晒单储,不要与其他品种混在一起。

优质稻在仓库内不要与有毒有害物质混储。

( 三) 种植技术操作规程1、浸种催芽(1)、种子发芽要内因和外因都达到需要条件才能进行。

首先必须是活的种子才能发芽,而且还必须是通过了休眠的活种子才能发芽,如果种子还没有通过休眠期,那么一定要采取特殊措施打破休眠。

除了上述的内在条件之外,种子能不能发芽,还依赖于外界环境条件,主要的是水分、气温和湿度,此外,有的种子发芽时还需要光照条件。

种子发芽必须吸收一定的水分,对于水分的需要量因作物而不同、品种不同而有所差异,一般说来含淀粉和油分多的种子需水量少,含蛋白质多的种子需水量多。

如禾谷类的油料种子(油菜、向日葵、大麻)需水量吸收的水分占气干种子重量的百分率都在60%以内。

水稻种子发芽时需水量 23%左右。

蚕豆、豌豆种子都超过150%。

水稻种子萌发条件①内因:成熟度,经过休眠期,有生命力的活种子。

②外因: A、温度下限 12℃,粳稻 10℃适宜 25~30℃。

B、水分三基点下限25%能发芽, 40%饱合水源。

C、氧气种子在有氧气的情况下进行。

(2)、种子处理稻种的发芽需经过吸胀,萌发(露白及破胸)及发芽三个阶段。

发芽是从种子吸水膨胀开始的。

①晒种:播种前选择晴天将种子摊晒几个小时,注意薄铺、勤翻、晒匀、晒透,防止破壳断粒,以促进种子的活性,增强透气性,使种子干燥一致,便于浸种时吸水均匀,发芽整齐,从而提高发芽率。

②浸种消毒:将晒后的种子用清水淘洗干净,用清水浸泡12小时后,淘洗过滤再用 300--500 倍液强氯精或净种液浸泡 12 小时后用清水淘洗干净,然后用清水再继续浸泡,浸种时间以品种、播种季节、水温而定,温度在30℃时浸泡一天半(36 小时),25℃浸泡二天半( 60 个小时),20℃以下浸泡 3--4 天( 72 小时以上)。

③催芽:催芽的方法很多,有地坑催芽、温室育秧、大堆催芽、牛粪催芽、日浸夜露、小量种子催芽等。

目前农村由于承包责任制后,一般都是少量种子催芽,催芽工具可用箩筐,底下和周围铺垫稻草,然后消毒上堆催芽,种子在上堆前,先进行预热,用45~50℃温水洗澡 5--10 分钟,使种子充分受热均匀(一般是一开一凉达到温度),再取出滤干滴水,趁热上堆,盖草加压,四周边沿充分压紧,加强保温作用。

破胸阶段温度控制38~40℃,种子上堆后一般经 20 小时左右,堆心即可达到这一温度。

应进行翻动1--2次,使温度均匀一致完成破胸阶段。

破胸露白后呼吸作用非常旺盛,温度容易升高,而种谷幼芽萌发以28~35℃伸长最为适宜。

并要求有充足的水分,因此必须适温、高湿,复堆后特别注意堆心温度保持在30~35℃。

超过时就及时翻动。

同样将堆心与四周种谷互相交换部位,使发芽一致均匀,为了使根芽整齐,必须进行第二次吃水,第二次吃水比第一次可略少,一般用30℃左右温水边淋边翻拌,充分吃透均匀,再堆积,第二次吃水复堆后经半天左右种芽便完全催好,一般达到根长约4—5 厘米,芽长 2—3 厘米。

总之在催芽过程中要掌握好温度、水分、氧气三个条件与根芽生长关系,掌握热长根、冷长芽、干长根、湿长芽、有氧长根、无氧长芽的规律。

2、水稻育秧育秧必须合理布局,认真掌握种子处理、整田播种和秧田管理各个环节。

首先应作好计划,全面兼顾,统筹安排。

根据种植任务,确定育秧数量,处理好茬口衔接,使育秧期、插秧期,茬口紧密结合,做到五对头,品种与茬口对头:适龄壮秧与播期对头;总播种量与种植面积对头;栽培制度与布局对头;栽插期与茬口收获期对头。

育秧方式:湿润秧田育秧、旱育稀植、场坝小苗育秧、温室两段育秧。

(1)、湿润育秧①秧田制作:秧田必须选择土质疏松,肥沃、水源充足、排灌方便、背风向阳,杂草少和靠近本田的稻田,耕作要求三犁三耙,每亩施足腐熟底肥1500--2000 公斤,钙镁磷肥或过磷酸钙25--50公斤,放浅水入田进行水耕水整,待土壤沉实后再拉线开沟整厢,以水平调平,整成厢面宽 4 尺,厢沟深 5 寸,厢沟边沟宽 8 寸,毛厢做好后放水漫厢,播前再放水整平厢面,待厢面凉干软硬适中,淌浆播种,泥浆踏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