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年级古诗文中考题

合集下载

2022年上海市九年级中考语文试卷及解析

2022年上海市九年级中考语文试卷及解析

2022年上海中考语文试卷一、古诗文(35分)(一)(13分)1.默写与运用(1)山不在高,___________________。

(刘禹锡《陋室铭》)(2)而今识尽愁滋味,________。

(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3)____________,在乎山水之间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4)傍晚时分,小华漫步山间,看到鸟儿结伴归巢,不由地用陶渊明《饮酒(其五)》中的诗句来形容所见之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22分)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各题【甲】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出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乙】王丹麓病起畏寒,每当雪夕,闭户谨风。

时幼子小能五岁,坐著膝上,曰:“大人寒,故畏风,抑①知风亦畏寒。

”王问故,答曰:“风不畏寒,何由喜扑人怀?”王丹麓座客常满。

有客谓孔子无须,众诘其说。

客曰:“本②《孔丛子》,子思③告齐君曰:‘先君生无须眉,天下王侯不以此损其敬。

’故知今像多须,误也。

”时丹麓子鼎六岁,在侧应声曰:“然则孔子亦无眉耶?”客语塞。

【注】①抑:则,就。

②本:根据。

③子思:孔子的孙子。

2.【甲】【乙】两文提到的孔子是_________学派的创始者。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1)及其日中如探汤.()(2)孔子不能决.也()4.对【乙】文画线句意思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_A.所以知道现今画像上的孔子有很多胡须,是不对的。

B.所以知道现今像孔子一样的人有很多胡须,是不对的。

C.所以知道现今画像上的孔子有很多胡须,是受人误导。

D.所以知道现今像孔子一样的人有很多胡须,是受人误导。

5.【甲】文中孔子因“______________”而“问其故”;【乙】文中王丹麓因幼子小能说“_____________”而“问故”。

专题05 九年级上册-2022年中考语文古诗文名句积累终极过关练习

专题05 九年级上册-2022年中考语文古诗文名句积累终极过关练习

九年级上册古诗文名句积累一、九年级上册古诗文名句默写专题训练1.望长城内外,;大河上下,。

《沁园春·雪》2.,,欲与天公试比高。

《沁园春·雪》3.须晴日,,。

《沁园春·雪》4.,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沁园春·雪》5.俱往矣,,。

《沁园春·雪》6.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我爱这土地》7.越明年,,。

《岳阳楼记》8.,吞长江,,横无际涯。

《岳阳楼记》9.登有去国怀乡,,,感极而悲者矣。

《岳阳楼记》10.,锦鳞游泳;,郁郁青青。

《岳阳楼记》11.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

《岳阳楼记》12.,,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亦矣。

《岳阳楼记》13.,不以己悲。

《岳阳楼记》14.,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岳阳楼记》15.先天下之忧而忧,。

《岳阳楼记》16.其西南诸峰,,,琅琊也。

《醉翁亭记》17.,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醉翁亭记》18.太守与客来饮于此,,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亭记》19.,在乎山水之间也。

《醉翁亭记》20.,佳木秀而繁阴,,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醉翁亭记》21.人知从太守游而乐,。

《醉翁亭记》22.金樽清酒斗十千,。

《行路难》23.,拔剑四顾心茫然。

《行路难》24.闲来垂钓碧溪上,。

《行路难》25.,将登太行雪满山。

《行路难》26.,直挂云帆济沧海。

《行路难》27.,二十三年弃置身。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28.怀旧空吟闻笛赋,。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29.,病树前头万木春。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30.今日听君歌一曲,。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31.我欲乘风归去,,。

《水调歌头》32.转朱阁,,。

《水调歌头》33.,,此事古难全。

《水调歌头》34.但愿人长久,。

《水调歌头》35.,边秋一雁声。

《月夜忆舍弟》36.露从今夜白,。

《月夜忆舍弟》37.有弟皆分散,。

《月夜忆舍弟》38.,万古惟留楚客悲。

《长沙过贾谊宅》39.汉文有道恩犹薄,?《长沙过贾谊宅》40.一封朝奏九重天,。

2020年九年级中考语文【古文诗词阅读与默写题】系列练4份附答案解析

2020年九年级中考语文【古文诗词阅读与默写题】系列练4份附答案解析

2020年九年级中考语文【古文诗词阅读与默写题】系列练(一)1.古诗文默写。

(10分)(1)________________,归雁入胡天。

(2)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曹刘。

__________________。

(4)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之谓大丈夫。

(6)《渔家傲·秋思》中用典故表达戍边将士思念家乡却又不甘无功而返的矛盾心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字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A.酷肖.(xiǎo)吮.(shǔn)吸左右逢缘.(yuán)风姿绰.(chuò)约B.押解.(jiè)斑斓.(lán)不屑置辩.(biàn)恍.(huǎng)然大悟C.稽.(qǐ)首蓬篙.(hāo)怏怏..(yàng)不乐引颈.(jìng)受戮D.禅.(shàn)让阴霾.(mái)自怨自艾.(yì)铢两悉称.(chèng)3.根据上下文,回答问题。

(6分)假如我们能不被那么一点点的功利所左右,我们就会显得()多了。

能平静地面对各种的荣辱得失和恩恩怨怨,使我们永久地持有对生活的美好认识与执著追求,这是一种修养,是对自己的人格与性情的(),也从而使自己的心胸趋向博大,视野变得深远。

那么,在人生旅途上,即使是遇到了凄风苦雨的日子,碰到困苦与挫折,我们就能从容地走过。

(1)为文中括号处选择恰当的词语。

(4分)悠然坦然冶炼锻炼(2)文中画线句有语病,请修改。

(2分)4.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2分)A.《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长篇历史演义小说。

中考语文专项集训 25 诗词阅读(A卷)-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全册语文试题

中考语文专项集训 25 诗词阅读(A卷)-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全册语文试题
13.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4分)
赋得暮雨送李曹
(唐)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①深不见,浦树②远含滋③。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④。
【注释】①海门:长江入海处,在今某某省海门县。②浦树:水边的树。③含滋:湿润,
带着水气。④散丝:雨丝,这里比喻流泪。
(1)全诗描写了暮雨中的哪些景物?(2分)
15.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4分)
春游湖
宋·徐俯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
春雨断桥人不度,小舟撑出柳阴来。
(1)“夹岸桃花蘸水开”中的“蘸”字用得十分传神,请作简要赏析。(2分)
(2)“小舟撑出柳阴来”一句表现了诗人什么心情?(2分)
16.古诗阅读。(4分)
从军行陈羽
海畔风吹冻泥裂,梧桐叶落枝梢折。
文章的第②段与这首诗的一、二、四句相印证,都表现了夏天三峡水流的特点;文章第④段与诗中一句相对应。
11.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游某某村
(南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品读诗歌,展开想像,描绘诗人初来农家时见到的情景。(不超过100字)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⑴“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诗人这样写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⑵在诗歌中诗人的思想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4.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后面题目。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九年级语文中考试题及答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必修一

九年级语文中考试题及答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必修一

九年级语文中考试题及答案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必修一语文试题一、基础(24分)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0分)(1)口口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1分)(2)口口口口口,带月荷锄归。

(陶渊明《归园田居》)(1分)(3)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吹伤了那家,口口口口口口口口!(王磐《朝天子.咏喇叭》)(2分)(4)《陋室铭》一文的主旨句是: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2分)(5)把杜牧的《泊秦淮》默写出来。

(4分)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4分)(1)我听见有人chuòqì(),结果发现原来是我自己。

(2)我似乎遇着了一个pīlì(),全体都震悚起来。

(3)尽管yǎnyǎnyīxī(),他还是不情愿死。

(4)也唱其他故事,贯穿古今,yǐnjīngjùdiǎn()。

3.下列加点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重庆合川区三汇天然石体,虽不及云南石林壮观奇绝,也不及湘西红石林古朴秀雅,却也形态万千,别具匠心。

B.吊脚楼因地制宜,依山而建,每根木柱、每片青瓦都闪烁着山城文明的光芒。

C.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讨论时,组长建议同学们发言要直截了当,不必转弯抹角。

D.这场足球赛精彩纷呈,比赛双方均使出了浑身解数,比分最终还是停留在1:1。

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数码媒体艺术,作为一种新的艺术形式,它在中国正日益受到关注和发展。

(“受到”改为“得到”)B.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的“中国国家典藏文物展”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展览规模、档次、文物等级最高的一次展览。

(“规模”后加“最大”)C.宠物家政市场的潜力越来越大,但宠物保姆却没有“火”起来,主要原因是大多数人存有“伺候动物丢人”的观念在作怪。

(“大多数人”前加“由于”)D.第十一届全运会,刘翔享受到了城市主干道为其封路、增派警力为其站岗,甚至在刘翔比赛时,出现了手持盾牌的防暴警察。

中考语文诗词默写冲刺复习题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总复习

中考语文诗词默写冲刺复习题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总复习

中考语文诗词默写冲刺复习题部编人教版九年级总复习中考语文诗词默写冲刺复习题一1、根据提示在横线上默写出诗歌的原句①,断肠人在天涯。

②唐代著名诗人王维在《使至塞上》一诗中,描绘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的千古名句是:,。

③一点点黄晕的光,。

(朱自清《春》)④,,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柳宗元《小石潭记》)⑤宫中府中,,陟罚臧否,。

(诸葛亮《出师表》)2.(1)乱花渐欲迷人眼,。

(《钱塘湖春行》)(2)从今若许闲乘月,。

(《游山西村》)(3)我欲乘风归去,,高处不胜寒。

(《水调歌头》)(4)潭中鱼可百许头,。

(《小石潭记》)(5),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记承天寺夜游》)(6)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劳其筋骨。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7),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岳阳楼记》)(8)自云先世避秦时乱,,不复出焉。

(《桃花源记》)3.根据提示在横线上默写出诗歌的原句。

(1),家书抵万金。

(杜甫《春望》)(2),江入大荒流。

(李白《渡荆门送别》)(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爱莲说》)(4)但愿人长久,。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5),思而不学则殆。

(《孔孟论学》)4.(1)树叶儿却绿得发亮,。

(朱自清《春》)(2)潭西南而望,,明灭可见。

(柳宗元《小石潭记》)(3)窈窕淑女,。

(《诗经.关雎》)(4)由“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这副对联,我们能够联想到《岳阳楼记》中的名句:“,。

”(5)诗言志。

杜甫在《望岳》中抒发了“会当凌绝顶,”的壮志豪情;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发出了“持节云中,”的浩然长叹;陆游在《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表达了“僵卧孤村不自哀,”的爱国情怀。

中考古诗文默写复习冲刺二5.(1)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

(王维《使至塞上》)(2)后值倾覆,,,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出师表》)(3)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

(《登飞来峰》)(4)曹刿阻止鲁庄公乘胜追击的原因是:,,。

中考语文古诗文默写背诵与强化训练-九年级上册古诗文

中考语文古诗文默写背诵与强化训练-九年级上册古诗文

九年级上册古诗文默写强化训练1.古诗文名句默写。

(1)浊酒一杯家万里,。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2),今日又南冠。

(夏完淳《别云间》)(3)山河破碎风飘絮,。

(文天祥《过零丁洋》)(4)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

(《鱼我所欲也》)(5)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苏轼《定风波》)【答案】燕然未勒归无计三年羁旅客身世浮沉雨打萍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一蓑烟雨任平生【详解】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

注意“勒、计、羁、萍、兼、蓑、平生”等字词的书写。

2.古诗文默写(1)锦帽貂裘,。

(2),燕然未勒归无计。

(3)俗子胸襟谁识我?。

(4),病树前头万木春。

(5)一鼓作气,,。

【答案】千骑卷平冈浊酒一杯家万里英雄末路当磨折沉舟侧畔千帆过再而衰三而竭【详解】诗词默写要求:一、不能添字,不能少字;二、字的笔画要准确。

注意“卷、磨折、衰、竭”等字词的写法。

3.诗文填空。

(请规范书写)(1)醉里挑灯看剑,。

(2),蜡炬成灰泪始干。

(3)浊酒一杯家万里,。

(4)吾视其辙乱,,故逐之。

(5),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答案】梦回吹角连营春蚕到死丝方尽燕然未勒归无计望其旗靡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详解】本题考查对名篇名句和古诗文的识记理解。

默写题作答时,一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错字。

本题中应注意“蚕、燕、勒、旗、靡”等字的写法。

4.根据提示填空。

(1)今日听君歌一曲,。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2)兔从狗窦入,。

(乐府诗《十五从军征》)(3)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毛泽东《沁园春·雪》)(4)露从今夜白,。

(杜甫《月夜忆舍弟》)(5)欲为圣明除弊事,。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6)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

(李商隐《无题》)(7)溪云初起日沉阁,。

(许浑《咸阳城东楼》)【答案】暂凭杯酒长精神雉从梁上飞欲与天公试比高月是故乡明肯将衰朽惜残年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山雨欲来风满楼【详解】本题考查名句名篇。

2023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文阅读训练(六)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总复习

2023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文阅读训练(六)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总复习

2023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文阅读训练(六)部编人教版九年级总复习2023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文阅读训练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12分)【甲】贞观二年,京师旱,蝗虫大起。

太宗入苑视禾,见蝗虫,掇数枚而曰:“人以谷为命而汝食之是害于百姓。

百姓有过,在予一人。

尔其有灵,但当蚀我心,无害百姓。

”将吞之,左右遽谏曰:“恐诚疾,不可!”太宗:“所冀移灾朕躬,何疾之避!”遂吞之。

(选自《贞观政要》)【乙】建安二十二年,疠气①流行。

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

或阖门而殪②,或覆族而丧。

或以为疫者,鬼神所作。

人罹此者,悉被褐茹藿③之子,荆室蓬户④之人耳!若夫殿处鼎食⑤之家,重貂⑥累蓐⑦之门,若是者鲜焉。

此乃阴阳失位,寒暑错时,是故生疫。

而愚民悬符厌之,亦可笑也。

(选自《三国全文》,有删改) 【注释】①疠气:一类具有强烈传染性的病。

②殪(yì):死亡。

③茹藿:以橡实为饭,豆叶为羹,喻饮食粗劣。

④荆室蓬户:用荆条搭建的房子,用蓬草做的门。

形容居所简陋,家境贫寒。

⑤鼎食:列鼎而食。

⑥重貂:用貂的毛皮制作的衣服。

⑦累蓐:厚褥。

1.下列对【甲】、【乙】两文中蝗灾、疠气造成的危害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危害到老百姓B.侵蚀唐太宗心灵C.有的全族灭亡D.遇难的穷人居多2.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限断两处)(2分)人以谷为命而汝食之是害于百姓3.参考词典解释,谈谈“鲜”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2分)若夫殿处鼎食之家,重貂累蓐之门,若是者鲜焉。

《古代汉语词典》“鲜”的义项:①鲜鱼。

②新鲜。

③少。

④献。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2分)所冀移灾朕躬,何疾之避!5.唐太宗和曹植认为灾祸发生的原因各是什么?表现了他们怎么样的品质?请结合两文简要分析。

(4分)答案1.下列对【甲】、【乙】两文中蝗灾、疠气造成的危害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B)(2分)解析:由“尔其有灵,但当蚀我心,无害百姓”可知,“蚀我心”只是太宗对蝗虫的祷告,并非真的侵蚀了唐太宗的心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年级古诗文一、《岳阳楼记》1.“微斯人,吾淮与归?”是一个反问句,他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答案:①表达了作者希望与古人同道的思想感情,②强烈而又含蓄的表达了作者的自勉之意③及对朋友的期望之情。

2. 下则链接材料与《岳阳楼记》所表现的胸怀抱负有什么内在联系?【相关链接】: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

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

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

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

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答案:范仲淹能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抱负,是与他“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已任”“刻苦自励”分不开的。

(答案中抓住了“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刻苦自励”等关键语句来谈与《岳阳楼记》中的胸襟抱负之间的联系即可)。

3.两段写景的文字,一阴一晴,一悲一喜,两相对照。

请说说引起“登楼者”情感变化的两个原因。

答案:①个人的遭遇(以己悲);②外物的触发(以物喜)。

4.赏析“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3分)答案:①比喻贴切(动静互衬),②形象地描摹出月光下跃动的水波和沉璧似的月影的美好之态。

(手法1分,结合手法分析画面2分。

)5.登楼者面对两种不同景色产生了“悲”和“喜”的感情,作者写这一内容的目的是什么?请结合选文回答。

(2分) 答案:①写登楼者以物喜、以已悲的感情,是为了引出“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思想感情,②也表明作者希望像“古仁人”那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6.距离范仲淹近千年的现代人,是否还有必要具备“古仁人之心”?请阐述你的看法。

(3分)答案:①有必要具备“古仁人之心”;②因为现代社会竞争激烈,成败得失是人生常事,需要我们摆正心态、豁达面对,练就一颗坚强的心才能立于竞争前列;③虽然我们身处和平发展年代,但是还会面临许多困难,需要我们以天下为己任,居安思危,吃苦在先,享乐在后,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的民族立于国际强林之中。

(3分,要求从“旷达胸怀”和“崇高抱负”两方面回答,只写一方面得2分)7.作者用两段文字来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其用意是什么?(3分) 答案:①意在与“古仁人之心”作对比,②突出“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豁达胸怀和高尚情操。

8.岳阳楼风景管理处拟在门票上印制“岳阳楼简介”,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代写一段说明性的文字。

(3分) 答案:岳阳楼位于湖南岳阳,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名胜之一。

登上此楼,可以观赏洞庭湖的壮美景象。

历代文人墨客登临抒怀,留下了许多名篇佳作。

宋代文学家范仲淹曾写下千古绝唱《岳阳楼记》,岳阳楼因此闻名天下。

9.请结合选段内容,简要分析第③④两段对第⑤段的作用。

(3分)答案:③④段紧扣上文的“异”字细致地描绘了“霪雨霏霏”和“春和景明”这阴晴两种景象以及迁客骚人由此产生的忧、喜两种览物之情。

这两段描写为第⑤段的议论奠定基础。

10.本文标题为《岳阳楼记》,内容上却大量描写洞庭湖的景色,试分析作者的用意。

(2分)答案:因为前人对岳阳楼的描绘已经很详尽了,作者另辟蹊径以湖的景色来烘托岳阳楼(1分),用湖的“浩浩汤汤”“气象万千”的景物特点引出后面的登楼之情,为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做铺垫(1分)。

11.文章第⑤段主要运用的表达方式是什么?本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3分)答案:①议论,②点明主旨,③表达作者旷达的胸襟和远大的政治抱负。

12.文中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作为现代人的你能否做到?为什么?请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看法。

(4分)答案:①能。

这说的是一种从容的平常心境。

只要发挥心灵力量,砥砺意志,就可以养成平常心境。

面对考试的失败,以平常心待之,便做到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②不能。

这是一种需要修炼才能达到的境界,作为中学生,心灵尚需砥砺,战胜外在的力量不易。

担心考试失败是学生普遍的心态,便是这个道理。

(判断,1分;理由,2分;联系实际,1分。

辩证的思考,答“有时能”“有时不能”,只要理由恰当,就可得分。

)二、《桃花源记》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围绕这一线索,作者写了哪几件事?(4分)答案:①本文的线索是渔人的行踪。

作者写了②遇到桃花林③进入桃花源④再寻桃花源。

2.用原文语句作答(3分):(1)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2)文中描写桃花源中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是: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3)桃花源中人的祖先定居桃花源的原因是:避秦时乱。

3.文中哪些话表明桃源人听了渔人的话之后,仍想继续在桃花源中生活?他们为什么不愿离开?(3分)答案:①文中“不足为外人道也”表明桃源人听了渔人的话之后,仍想继续在桃花源中生活。

②源中生活安宁③能安居乐业④和睦相处。

4.陶渊明生活在政治黑暗、战乱频繁、民不聊生的时代。

他笔下的“桃花源“其实并不存在。

那么,陶渊明描写这一世外桃源有什么用意呢?(3分)答案:表达诗人的理想,即追求一种没有剥削压迫,没有战乱,人人劳动,和乐富足,宁静淳朴的和谐生活环境。

(表达了作者对和平的向往,对平等和谐自足的幸福生活的追求。

)5.留白,是绘画艺术的一种手法,文学创作中也不乏“留白”,它给读者留下了许多想象的空间,你认为本文何处运用了这种手法,试简要分析。

(2分) 答案:(示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具言”的内容和“叹惋”的内容文中都没有具体体现,但读者结合文章可以想象到“具言”和“叹惋”的是桃源外世事变迁,人们饱经战乱之苦。

6.渔人偶遇桃源,“处处志之”,最终却“不复得路”,其中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思想?(3分) 答案:寄寓了作者对美好的理想社会的追求,以及在当时社会条件下理想无法实现的矛盾思想。

“桃源”即代表了他心目中的理想社会,文中的渔人虽“处处志之”,但终“不复得路”,暗示了桃源并不存在,这样的理想无法实现。

7.下列诗(文)名句所表达的人生追求与本文明显不同的一项是(2分)(B)A.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B.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李白《行路难》) C.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陆游《游山西村》) D.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饮酒》) 8.从第②③段对桃花源的描写可以看出,桃花源让作者向往的是什么?答案:①环境方面(优美);②物质方面(富足);③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乐);④能避乱,无战乱(没有压迫、剥削)。

(答三点即可。

这道题是分点的,不要简单地答:幸福。

)三、《醉翁亭记》1.作者被贬滁州知州,自号“醉翁”。

细读文章,说说作者写作本文的真实意图是什么?(2分) 答案:表达作者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寄情山水”“与民同乐”各1分。

)2.《小石潭记》、《岳阳楼记》、《桃花源记》与《醉翁亭记》一样,都是借景言情、感世抒怀之作。

请根据提示,在空白处填上与文章主旨或者景物特点相关的词语。

《岳阳楼记》回荡着忧乐天下的恢宏之音。

《醉翁亭记》洋溢着与民同乐的和谐之音。

《小石潭记》弥漫着悄怆幽邃的凄寒之风。

《桃花源记》飘逸着宁静祥和的理想之风。

3.请说说本文“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中的“乐”与范仲淹《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中的“乐”的相同点,以及这种思想在当今社会的积极意义。

(2分)答案:相同点:两篇散文都是借触景生情来抒发自己的抱负和情怀,都表述了自己虽遭贬谪却仍怀济世安民、与民同乐的高尚情怀。

他们这种不以自己的进退得失为念,而“与民同乐”思想对今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只有心系于民,关注民生,为民造福,才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国梦。

四、《相见欢》1.“无言独上西楼”句中“独”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答案:①孤独寂寞②离愁别恨,亡国之愁。

2.这首词写景简练而有序,“月如钩”一句是写仰视之景;“寂寞梧桐庭院锁清秋”一句是写俯视之景。

3.“剪不断,理还乱”是以麻丝比喻愁思。

这样写有什么妙出?现在人们用这一比喻有什么新意?答案:用“丝”写“思”的谐音,形象地把“离愁”这种抽象的感情写活了,写出了一种非常深切的人中感受。

内心的烦乱(某些事难以处理解决)。

4.“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表达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答案:用来形容只有自己内心知晓的那种难以言说的感受。

5.“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中“无言”与“月如钩”表现了词人当时什么样的心境。

答案:表现了词人因目睹残月而想起故国时产生的惆怅寂寞。

6.词人是如何表现离愁的?请根据三四句词意作简要赏析。

答案:词人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抽象的愁绪比喻为具体的丝线,形象生动的写出了词人愁肠百结难以排遣的心情。

7.赏析“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答案:①“锁”一语双关,字面上写的是清秋,其实被锁者,并非只有“清秋”也有人,被锁在深院中的诗人,悲愁无尽,无人可诉,怎不感到寂寞。

写出了眼前冷落凄清的色彩。

②这两句写景,写后主所处的凄凉环境。

他登上西楼,举头见新月如钩,钩起一串旧恨新仇;低头看桐荫深锁,锁住了满院清秋。

凄凉的景物中,蕴含着深深的愁恨,景中有情,情溢景外。

8.赏析“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答案:这两句以丝喻思,写出了这份愁思的沉痛悲伤,难以挣脱;也写出了帝王江山毁于一旦后,身为亡国之君的阶下囚诸般愁苦堆积心头的复杂滋味。

9.这首词上片描绘出一幅怎样的景色?答案:深秋月夜庭院的清幽景色。

五、《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1.本诗以“雪”为线索,“雪”共出现四次,依次组成四个画面,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四幅画面的内容。

答案:①八月飞雪苦寒图②军营饯别奇寒图③东门惜别惆怅图④别后雪地思乡图。

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中“忽”字好在哪里?答案:①“忽”字不仅显出边塞气象变幻的神奇,而且传出诗人赏雪时非常惊喜的心声。

3.说说“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两句诗在结构或写法上的妙处。

答案:①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由咏雪过渡到送别。

②在手法上运用对偶、夸张和寓情于景的写法,写出了天寒地冻、愁云满天的景象,表达了对友人的担忧之情。

4.诗中“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两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试描述一下在你脑海中出现的画面。

答案:①写友人已去而诗人伫立远望的情形,表现了诗人依依惜别和无限惆怅的心情。

②山路盘旋,大雪纷飞,诗人向友人招手,友人的身影越来越小,诗人的手还停留在空中。

已看不见友人身影,只看到雪地上留下一串串马蹄的足迹。

5.“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整句有什么妙处?答案:①以春花喻冬雪,联想奇特美妙,比喻新颖贴切动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