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新风的启导与变革者——赵孟俯与乔托之对比
金元明清四大家的绘画风格比较研究

金元明清四大家的绘画风格比较研究引言中国绘画历史上,金元明清四大家是艺术上的瑰宝,他们分别是金朝的赵孟頫,元朝的黄公望,明朝的沈周,以及清朝的郎世宁。
这些大家都对中国绘画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每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绘画风格。
本文将从绘画手法、题材内容、创新意识等方面对他们的绘画风格进行比较研究,并探讨他们的共同之处和个人特色。
绘画手法的比较研究赵孟頫的细腻笔触赵孟頫是金朝时期的绘画家,他注重细节的表达与描绘。
他的笔触细腻而细密,每一笔都流畅自然,富有变化,细腻入微的描绘使得他的作品充满了生动感和立体感。
他擅长描绘人物形态和表情,能够通过笔触的细微差别传达出人物的情感。
赵孟頫的作品以山水画和人物画为主,他通过细腻的笔触将山水的变化和人物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黄公望的轻盈神韵黄公望是元朝时期的绘画大家,他的绘画风格独树一帜,给人一种轻盈和神秘的感觉。
他的画作充满了空灵和氛围感,他注重画面的留白和笔墨的精神把握。
他常常使用淡墨而不着色,精心构思,通过笔墨的轻重掌控和线条的运用来表达形象和空间感。
黄公望的作品以山水草木为题材,他通过轻盈而含蓄的笔墨,将大自然的美妙和神秘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沈周的意境深远沈周是明朝时期的绘画家,他注重意境的表现和以意传情。
他的作品内涵深远,常常通过简化和概括的手法来表达画面的情感和主题。
沈周的画作主题广泛,包括山水、花鸟、人物等。
他追求写意的艺术效果,将形象和意念以简练和浑凝的笔墨表现出来,给观者以自由联想的空间。
沈周的作品寓意深刻,意境优美,常常令人沉思和回味。
郎世宁的精湛技艺郎世宁是清朝时期的绘画家,他注重绘画技艺的精湛和传统绘画技法的继承。
他的作品主要以人物画为主,他擅长通过细致的笔触和精湛的技术表现人物的神态和细节。
郎世宁的画作色彩鲜明、构图严谨,画面中人物栩栩如生,富有的细节表达出真实感。
他遵循传统的绘画规范和雅俗共赏的原则,将技术优势和艺术特色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绘画风格。
赵孟府书法作品的特点

赵孟府书法作品的特点
1.笔法精湛:赵孟頫的书法作品中,笔法精湛,运笔流畅,
点画之间呼应紧密,展现出深厚的书法功底。
2.结构严谨:赵孟頫的书法作品在结构上严谨有序,注重方
正谨严,横直相安,撇捺舒展,重点安稳,给人以稳重、端庄的感觉。
3.形意结合:赵孟頫的书法作品注重形意结合,不仅追求形
式上的美感,更注重表达内在的精神内涵,使作品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4.风格多样:赵孟頫的书法作品风格多样,既有端庄秀丽的
楷书,又有飘逸洒脱的行草,展现出他深厚的艺术造诣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赵孟Fu与元代文人画

笫 z卷 笫 z z 期
Vo . 2 NO . 12 2
开 封教 育学 院学报
J u n l fKaf n n t u eo d c t n o r a i g I s i t fE u a i o e t o
20 0 2年 6月 2 日 0
Jn 2 20 u .0 02
赵 孟颁 与 元代 山师 专 , 南 河 平顶 山 4 70 ) 6 0 2
摘 要: 赵孟颊 是元代文人 画的开启者 。 笔者从赵孟颊 的“ 复古” 思想 、 隐逸 ” “ 意识 和“ 画本 来同” 艺 书 的 术 主 张 等三 方 面 , 讨 了赵 孟 颊 对 元 代 绘 画 的 影 响 。 探 关键词 : 赵孟颊 ; 文人 画 ; 艺术 思想 中图分类号 : O J 2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 号 :0 8 9 4 (0 2 0 - 0 1 - 0 1 0 - 6 02 0 ) 2 0 2 2
赵孟 颊 ( 2 4 1 2 ) 字子 昂 , 松雪 、 15 ~ 32 , 号 鸥波 , 号水 晶宫 删 繁就 简 、 又 回归古 意 的变 革 势在 必 行 。于 是 , 及 时地提 出了 他 道 人 , 江吴 兴人 。他是 中国美 术史 上 不多 见 的诗 书 画全 才 。 “ 浙 复古 ” 的主 张 。他 曾在其 自跋 画卷 上 写道 :作 画贵 在古意 , “ 若
他 的艺术 思 想和 绘 画实践 对 元 代文 人 画的 成熟 与 发展 产 生 了 无古 意 , 工无 益 。 人 但知 用笔 纤细 , 虽 今 傅色 浓 艳 , 自为 ( ) 便 谓 十 分重要 的 影 响 。 能 手 , 不 知 古 意 既 亏 , 病 横 生 , 可 观 也 , 以为 佳 。[ 殊 百 岂 故 ”2 ] 文人 画 的 出现 , 以追溯 至魏 晋南 北 朝 时期 。 萧 贲作 山 赵孟 颊 以元 人 的笔 墨写古 人 之意 , 非 一般 意 义 的模 古 , 可 梁 并 在很 水 画“ 不 为人 , 学 自娱 而 己” ]可谓是 文 人 画的先 声 。 宋 时 , 大程 度上 是 托古 改 制 , 史 为鉴 , [, 1 北 以 想从 古代 传 统 的启 示 中寻找 在 苏轼等 人 的倡 导 下 , 文人 画 又有 了新 的发展 , 受到 了越 来越 到 医时救 弊 的 良方 。 他试 图通过 晋唐 、 北宋 的含 蓄 、 朴 、 质 浓厚 多 的文人 儒士 的重 视和 推 崇 。 但在 宋代 , 仍然 是 宫廷 院体 绘 画 的 画风 , 洗除 南 宋绘 画工谨 、 来 刻板 、 造作 的 积 习 。 从流传 下来 统 天 下 的局 面 , 人 画 的 发 展还 没有 遇 到 一个 适 宜 的环 境 的赵孟 颊 的 画迹 看 , 们就 能很 明显 地感 觉 到 其追 求 “ 意 ” 文 我 古 、 和契 机 。 着意 求新 的努 力 。 的人 物 、 马 、 兽等 作 品 , 以唐人 风 尚 他 鞍 走 多 时 至元 代 , 文人 画 赖 以 发 展 的客 观 条 件 发 生 了很 大 的变 为 旨 , 往往 笔 线雍 容 、 色 高 华 、 型 精 严 、 赋 造 意趣 峻 拔 ; 山水 一 化。 首先 , 由于 异族 的入 侵 , 汉族 , 其使 江 南文人 儒 士 的社 类 则 以五 代 、 宋 为 宗 , 董源 、 使 尤 北 学 巨然 、 李成 、 熙 , 郭 而更 加 潇洒 会 地 位 急 剧 下 降 , 论 在 朝 还 是 在 野 , 无 法施 展 自身 的 才 简秀 , 旷 疏 朗 ; 鸟画 则 延接 了五 代 、 宋 的写实 传统 , 不 均 清 花 两 而尽 干, 他们 心理上 普 遍存 在着 压抑 感和 失落 感 。 在仕途 之 路破 灭 洗 院 体 绘 画 工丽 纤 微 的积 习 ; 木 、 石 一 类 , 承 了两 宋 文 枯 竹 继 之 后 , 们或 习道 参 禅 , 耽 于书 画 , 寄 情林 泉 , 他 或 或 以求 得 心态 人 的 写 意 传 统 , 能 存庄 去 谐 , 书 入 画 , 加 重 视 画 面 的笔 而 援 更 上 的平衡 和 情绪 上 的舒 络 。这 无疑 为 文人 画 队伍 的壮 大输 送 情 墨趣 。 赵孟 颊 的作 品风 格 既反 映 出其“ 古” 师 的一 面 , 又反 映 了 大批 有生 力 量 。其次 , 从绘 画 自身 看 , 宋 代 画坛 始 终 占统 其 创 新 的一 面 ; 可看 作 是 赵孟 颊 对 古 代优 秀传 统 的 广 资博 在 既 治 地位 的宫 廷 院体 画 , 时 随着 宋 王 朝 的 覆灭 迅 速 走 向了 衰 取 , 此 包容 并蓄 , 又可 看 作是 中国文 人 画上 升 到 —个 新高 度 的标 微 , 体画 那种 适 合于 王公 贵 族欣 赏 口味 的、 于 精 丽 巧细 的 志 。 院 过 画风 , 为越来 越 多 的文人 儒士 所反 感 。 们 期望 一种 能反 映 他 他 赵 孟颊 的“ 古 ” 想及 其 绘 画 实 践 , 大 地 影 响 了元 代 复 思 极 们 生 活 和 审 美 情 趣 的 画 风 迅 速 出 现 , 成 为 画 坛 的 主 流 。 以及 后来 的 众 多文 人 画家 。黄 公 望 、 并 吴镇 、 瓒 、 蒙等 “ 四 倪 王 元 赵 孟 颊 等 人正 是在 这 样的 背景 下 , 打着 “ 古 ” 复 的旗 帜 , 中国 家 ” 追求 的筒 淡 、 古 的绘 画风 格 无不 与 赵孟 颊 的“ 在 所 高 复古 ” 思 画领 域 中进 行 了一 系 列的探 索和 改 革 。 们远 引晋 唐 , 追 北 想 密切 相关 。他 们基 本 上都 是 以赵孟 颊 为 门径 , 他 近 而上 溯 北宋 、 宋, 一改 南宋 末 年纤 弱 琐 细的 画风 , 使元 初 的 画坛 面貌 为之 一 五 代 乃 至唐 晋 , 而 在古 代 的浑 厚 、 从 简朴 的 画风 中汲 取营 养 。 新。 可 以说 , 孟颊 的“ 古 ” 赵 复 思想和 绘 画 实践 , 元 代文 人 画 的成 对 赵 孟j 为元 代文 人 画 的开 启 者 , 对元 代 绘 画 的影 响 , 熟 和 兴 盛 以及 筒 、 、 、 的画 风 的形 成 , 到 了重 要 的 启示 瓯作 他 淡 雅 拙 起 主要 体现在 以下几个 方 面 。 作用 。 赵孟烦 的“ 复古” 思想 二 、 孟烦 的 “ 逸 ” 识 赵 隐 意 中国绘 画发 展 至宋代 已达到 相 当成 熟 的地步 。 宋 画一笔 “ 元 朝 是 我 国 历史 上 民族与 阶级 矛 盾 交 织 , 尤其 民族 矛 盾 不繁” 的风 格 , 现 了 画家 刻 画客观 物 象 已到 了尽 细尽 微 的 程 十分 尖锐 的 时代 。虽然 蒙古 统 治者 挟 其 军 事威 力完 成 了 国家 显 度 。 既是 宋 画的成 就 所在 , 这 也是 宋画 易 于 陷入繁 琐造 作 的缺 的统 一 , 潜藏 在 人 们心 中的反 元 情绪 并 没 有平 息 , 但 尤其 在南 点所 在 。 种缺 点 尤其 是到 了南 宋 末年 之后 , 这 更是 被成 倍 地放 宋 的故地 —— 江 南 , 反元 的情绪 还相 当 炽烈 。 蒙古 统治 者为 了 大了, 那种 浓艳 工丽 的画风 , 流衍 风行 , 了画坛 的主宰 。 成 缓和矛盾, 稳定 民心 , 采取 了吸 收部 分 汉 族知 识分 子 入仕 等 便 作 为在 文 史 书 画 各方 面 都 有 着 很 高 修 养 的赵 孟颊 , 锐 措 施 来巩 固 其统 治 。 敏 这样 , 颊 这个 早 岁 即有 才名 的宋 室后 赵孟 地 感觉 到 南宋 院体 画 已是 穷途 末 路 , 中 国画领 域 进 行 一 场 裔 , 然 就成 为 元廷 重 点寻 访与 笼络 的对 象 之 一 。 在 自 依赵孟 颊 的
赵孟

116范克举:赵孟頫的“复古”与普桑的“古典”思想的比较一、背景简介赵孟頫,汉族,字子昂,号松雪,松雪道人,又号水晶宫道人。
南宋末至元初著名画家,书法家,诗人,楷书四大家之一。
赵孟頫博学多识,能诗善文,懂经济,精绘画,工书法,通律吕,善金石,解鉴赏。
尤其以书法和绘画造诣最高,开辟元朝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
赵孟頫是一代书画大家,在绘画上,他开创了元代新画风,人物、山水、竹石、花鸟、鞍马无所不精;写意、工笔、水墨、青绿,亦无所不能。
赵孟頫曾说,作画贵有古意,如无古意,虽工无益,这一句话道出了他一直倡导的文化复古运动的真谛。
尼古拉斯·普桑是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绘画的领导者,法国巴洛克时期杰出的绘画大师。
他痴迷于希腊、罗马文化遗产的研究,推崇文艺复兴大师拉斐尔、提香。
虽然其职业生涯大都在意大利度过,但他的绘画风格深深影响了包括塞尚和安格尔在内的众多后代法国画家。
普桑的大多数作品取材于神话故事和历史宗教故事。
虽然画幅不大,但是都能精雕细琢,力求完美的画面构图和严格的素描造型,人物造型典雅庄重,富有雕塑感;画面构思严谨而充满哲理性,富有崇高静穆和稳定的艺术风格。
他的画面冷峻中饱含深情,能够窥探到作者冷静的思考。
古典主义的艺术思潮,用典型的历史事件表现当代的思想主题,其美学原则是用古代的艺术理想与规范来表现现实的道德观念。
二、作品分析《鹊华秋色图》是赵孟頫的代表作品之一。
现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画面通过描述辽阔的江水沼泽,极目远眺,地平线上,奇突的两座山,画面左方圆平顶的“鹊山”。
画面右方双峰高耸,尖峭挺拔的是“华不注山”,两山遥相对应,在刚柔对比中,显得华不注山险峻奇突,在天下第一泉风景区大明湖的超然楼中有一幅“动”的《鹊华秋色图》。
在画史上,此幅画被认定为青绿设色山水。
画面当中两座主峰颜色以花青加以石青,呈深蓝色。
这与岸边州渚的浅淡、各种深浅不一的青色树叶,形成同色调不同变化,染赭、屋顶、近水边处、树叶、树干又用红黄赭,都是暖色系的颜色,这些暖色系的颜色与花青色在色彩学上具有互补的作用,运用得非常恰当。
“取法乎上,仅得其中”——研习中国山水画的古意之法

“取法乎上,仅得其中”——研习中国山水画的古意之法中国山水画传统博大而精深,历经一千六百多年,从南北朝开始,山水画成为独立的画科,成熟于五代,在宋元时达到高峰,成为中国绘画艺术中的代表。
虽然在清代呈低迷之势,然而随着时代的进步,在近现代又出现了新的气象。
经过历代山水画家的不断完善和丰富,山水画形成了以笔墨、技法、构图为主的一整套成熟的法度,从五代的荆、关、董、巨到近现代的傅抱石、李可染,虽然每一位山水大师的画风不同,但都是随心所欲而不逾矩,有的画家如黄宾虹先生的画看似不经意,实是法度完备、蕴含古意而混化无迹的高超境界。
在他们极具个性的笔墨之中表现的是个人的感受和时代精神,但蕴含在笔墨和画面深处的是高品位的审美——古意。
藏在傅抱石先生潇洒笔墨之中的是魏晋风流,李可染先生深沉的画面之中矗立的是五代北宋中正的山水审美,这就是赵孟頫倡导的“古意”。
赵孟頫说:“作画贵有古意,若无古意,虽工无益。
”他认为“古意”是中国画的内在精神,若失去了这种精神,画得再工整也无用。
赵孟頫所倡导的“古意”,就是晋唐的审美气韵和书画同源的用笔。
在《双松平远图》后的题跋中道:“盖自唐以来,如王右丞、大小李将军、郑广文法公奇绝之迹,不能一二见。
至五代荆、关、董、范辈出,皆与近世笔意辽绝……”赵孟頫认为,如果晋唐的山水学不到,必须学五代诸家的山水气象和笔墨方为正宗。
他的“古意”观,不但影响了元、明山水画的发展,对今后的山水艺术的继承与发展也影响深远。
因为他所提倡的“古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
从唐代韩愈的古文运动,到北宋欧阳修的“复古”,其实都是借古开今,他们提倡汉之前的朴素文风来直抒胸臆,反对所谓的“新、奇、怪”,而赵孟頫正是以他那高屋建瓴的学识和无人可及的艺术修养在当时力倡“复晋、唐、五代之古意”,从而扭转了当时求险求怪的画风,并将山水艺术继北宋之后再次推向尚意的高峰。
赵孟頫提倡的“古意”,对于现代的山水艺术来说,也非常重要。
元代画家绘画作品赏析

元代画家绘画作品赏析元代绘画中,文人画占据画坛主流。
因元代未设画院,除少数专业画家直接服务于宫廷外,大都是身居高位的士大夫画家和在野的文人画家。
他们的创作比较自由,多表现自身的生活环境、情趣和理想。
山水、枯木、竹石、梅兰等题材大量出现,直接反映社会生活的人物画减少。
作品强调文学性和笔墨韵味,重视以书法用笔入画和诗、书、画的三结合。
元四家的画风虽各有特点,但都是从五代董源、北宋巨然发展而来,重笔墨,尚意趣,画中结合书法诗文,是元代山水画主流,对明清两代影响很大。
元四家指赵孟頫、吴镇、黄公望、王蒙四人。
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别号鸥波、水精宫道人等,吴兴(今浙江湖州)人,为宋太祖赵匡胤的十一世孙,在南宋曾任小职,入元后累官至翰林院学士承旨,卒后封魏国公,谥文敏。
赵孟俯象他晓通音乐,精于鉴定,诗文亦佳,特别是书画造诣很高,博采晋、唐、五代和北宋诸家之长,其中山水取法董源、李成,人物、鞍马则师李公麟及唐人,亦工墨竹与花鸟,皆以笔墨圆润苍秀见长,无论工笔、写意、青绿、水墨,都很精彩。
赵孟頫生于宋元鼎革之际,在半推半就中入元廷做官,却遭到皇室的猜忌与防范,而又无法摆脱朝廷的笼络与利用,心情十分矛盾和痛苦,乃将毕生精力倾注于对艺术的追求。
赵孟頫一生创作了大量的各种题材的绘画精品,取法董源和李成,人物、鞍马师李公麟和唐人法,亦工墨竹和花鸟,均以笔墨苍润见长,以飞自法画石,以书法笔调写竹。
突破了南宋画院,打破了马夏江山的“清一色”局面。
他画的花鸟,成为以后的范本。
他的画作,遗存的有《重汉叠嶂图》卷(在台湾),《双松平远图》卷(在美国〕,《鹊华秋色图》卷(在台湾),《秋郊饮马图》卷(在北京故宫博物院),《红衣罗汉》图卷(在东北)。
其《人骑图》,人物雍和,意态从容,很有韵味。
他的名字不仅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光辉的地位,而且被国际天文学会用来命名水星环形山。
元代赵孟頫鹊华秋色图赏析《鹊华秋色图》,纸本设色,纵28.4厘米,横93.2厘米,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赵孟fu的艺术成就及影响

一、艺术成就:赵孟頫博学多才,能诗善文,懂经济,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
艺术成就特别是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最集中地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在书法方面的主要成就。
赵孟頫自五岁习书,几无间日,至临死前犹观书作字,对书法的酷爱几近痴迷。
赵孟頫擅长篆、隶、真、行、草书,其书法的主要成就体现在真、行、草三个方面。
在技法方面一直以王羲之、王献之为典范,追随晋风,倡导古意,使在宋代受挫的古法得以恢复,不仅复兴古法,还扭转了书法中恣肆求怪的偏执现象,开启了新的发展天地,使经历了南宋一个半世纪沉寂衰颓的书坛,在元代焕发出新的生机,起到了挽狂澜于既倒的重大作用。
《元史》本传讲:“孟頫篆籀分隶真行草无不冠绝古今,遂以书名天下。
”元鲜于枢《困学斋集》称:“子昂篆,隶、真、行、草为当代第一,小楷又为子昂诸书第一。
”赵孟頫的书法是唯美和阴柔美的代表,是书法中的“婉约派”,其书风遒媚、秀逸,结体严整、笔法圆熟,世称“赵体”。
与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并称为楷书“四大家”。
赵孟頫传世书迹较多,代表作有《千字文》《洛神赋》《胆巴碑》《归去来兮辞》《兰亭十三跋》《赤壁赋》《道德经》《仇锷墓碑铭》等。
著有《尚书注》《松雪斋文集》等。
2.在绘画方面的主要成就。
(1)在绘画理论方面提出“古意论”。
赵孟頫的“复古”主张,体现在以下两句话:“作画贵有古意,若无古意,虽工无益”,“宋人画人物,不及唐人远甚。
予刻意学唐人,殆欲尽去宋人笔墨。
”(见清朝张丑:《清河书画舫》)他又曾把南宋画院中的画风称为“近体”。
由此可见,他的“复古”的真正目的,只是要“尽去”两宋宫廷画风的“写实”手法,以大力伸张文人画风的“写意”体制。
赵氏通过批评“近世”、倡导“古意”,从而确立了元代绘画艺术的审美标准。
他取法唐、五代重气韵、讲骨法,追求自然质朴的艺术效果,批评南宋琐细浓艳或故作奇崛的创作弊端和不良习气,从而重建古朴率真、温馨蕴藉而又清新典雅的美学品格。
中国书法史试题及答案

中国书法史试题及答案中国书法史试题及答案第一章先秦书法一、简述题1、为什么说殷商时期的甲骨文、金文已经具备了后世书法的诸要因素?结合图片进行具体的分析。
答:在甲骨文和金文的遗迹中,我们发现,这些最早的文字已经具备了书法形式美的基本要素,如刻画书法的笔画美,单字造型的对称美,变化美,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结合排列上的章法美,以及在书写、刻画和铸造中诸因素所形成的风格美。
先秦时期已有了刀和毛笔等书刻工具,审美视觉中的刀味和笔味、金石气等均有体现。
2、西周早、中、晚期的金文在风格特征上有哪些变化?答:西周时期的金文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西周前期的金文风格以朴茂凝重、瑰丽沉雄为主要特征,起收多不露锋,线条遒劲峻挺,时有肥厚用笔及点团状的华饰,整体上是线与块面结合的形式美。
西周中期金文风格典雅平和,这一时期的作品用笔柔和而酣畅,笔画圆浑,但装饰意味趋弱。
用笔意蕴增强,行款布局疏朗自如。
西周后期的金文趋于成熟,笔画趋于统一,字型更加自由,风格也呈多样化。
显示了大篆成熟时期的风格特征。
西周初期金文中肥瘦悬殊的笔画和呈方圆形状的团长块,在西周晚期基本鲨,笔画的形式美变得纯粹起来,文字向方整化、平直化的方向演化,风格上或简远或峻秀或浑穆或庄严,极为丰富,金文发展到西周,进入了一个辉煌的时代,对春秋战国时期的金文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3、简述春秋战国时期各系文字的地域特色。
答: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字,共分为五个大系:齐系、燕系、晋系、楚系和秦系文字。
A齐系文字的书风,结体上由方整变修长,由疏朗变秀丽,书法精劲谨严,结体上多有变化,逐渐摆脱了西周晚期书风的影响,而自成体系。
B燕系文字,结体疏朗,用笔流畅,字体婉转妩媚而不乏率真。
C晋系文字,早期的古茂典雅,承西周书风,中期的侯马盟书,落笔重而起笔轻,侧锋起笔,中锋收笔,结体生动自然,强烈的连笔意识,笔画的相互映带反映了篆书书写速度的加快。
晚期的晋系文字,结体修长,笔画纤细犀利,精劲富于装饰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风 的距离 。 的发 展也 起到 了一定 的促 进作 用 。 中 国绘画 艺术 发 展到 元代 ,受 欧洲 的 “ 艺 复兴 ”实 际上 也 是 “ 古 ”运动 。他 们 打着 的 文 复 特 定社 会 现 实 和 艺 术 自身 发 展规 律 的影 响 ,也 出现 了明 显 的 变 旗号 就 是 “ 回到 希腊 去 ” 。几 乎与 赵孟 燎 同时 代 的意 大利 文艺 复 化。 兴 时期 的代 表性 画 家乔 托 ,此 时也 在 自己的创 作实 践 中表现 出了 而在 同时 期 的欧洲 ,正是 ~ 只脚 踏在 中世 纪 中 ,另 一只 脚跨 复兴 古希 腊 罗马 的 艺术 思想 。在 他 的宗 教题 材 的绘 画创 作 中,乔 入 文 艺复 兴 的畴期 。 “ 中世纪 ”黑暗 时代 的逐 渐 消亡 ,古希 腊 罗 托抛 弃 了 中世 纪 旧 艺术 的公 式化 象 征手 法 ,摆 脱 了拜 占庭僵 硬 的 马精 神的 回归 给 中世 纪后 期 的佛 罗伦 萨 的知 识界 和 艺术 界 带来 了 成法 ,运 用初 步 的 写实 技 巧, 吸收 古典 精华 ,面 向 自然 ,将 客观 新鲜 的活 力 。新 的写 实 因素开 始 出现 。早 期 文艺 复 兴是 大批 艺 术 的写 实与 清 新幻 想 结合起 来 , 重新 发现 了在 平 面上 创造 景深 感 的 家对 新 的艺 术精神 和 因素 的探索 阶段 。 艺术 ,创造 了具 有现 实生 活情 趣 的画面 。 乔 托 的阿 雷 纳 壁 画 虽 全 为 宗 教 题 材 , 却 展 示 出 富于 生活 气 2 、个 体差 异 与绘 画经历 赵孟 频 是宋 太祖 第 十一 世 孙 ,秦 王德 芳之 后 。赵 孟烦 一 生 历 自的 现实 画面 。古典 时代 发 明 的表现 栩栩 如 生 的人物 和场 景 的技 宋元 之变 ,仕 隐两 兼 。他 的父 亲赵 与 告给 赵孟 烦 以很 好 的文化 熏 法 ,包 括表 现 物体 远 近距 离变 化 的短 缩法 ,塑造 人物 造 型和流 动 陶 。宋 灭亡 后 ,赵孟 烦 等十 余 人 ,被推 荐 给元 世 祖忽 必烈 ,受到 的衣饰 皱 褶 的明 暗法 等被 乔托 重 新拿 来使 用 ,塑 造 出真 实 的生活 重视 ,给 予种 种礼遇 。 情 景 ,体 现 了人 文主 义 的反封 建 思想 ,从 而 开启 了文 艺 复兴 艺术 由于 仁 宗 的青 睐和赵 氏艺 术 的出类 拔 萃 ,赵 孟叛 晚年 名 声显 的现 实主义 道路 。 赫, “ 官居 一 品 ,名 满 天下 ” 。 显 赫 的地 位 并 没有 为 赵 孟频 带 4 画坛地 位及 其影 响 、 来无 限的荣 耀 。因 为在 崇 尚礼义 忠 节 的中 国 ,他 以赵 宋皇 裔 的身 赵 孟烦 与 乔托 是 一个 新 的时代 画 风 的开拓 者 和创 导者 ,他 们 份入 仕元 朝 ,是 被视 为 道德 污 点 的。赵 孟烦 是 一代 书 画大 家 ,经 影 响 了其 后一 个 时代 的画 家 ,也 在美 术史 上 占有 重要 的地 位 。赵 历 了矛盾 复 杂而 荣华 尴尬 的一 生 ,作为 宋代 宗 室嫡 系 后代 ,他 仕 孟煽 为 元代 绘 画 的发展 提 升 了品格 、 指 明 了方 向。跟 随他 步伐 的 元而 得重 用 ,历 任翰 林学 士 承 旨 、集 贤 殿侍 读 学 士, 可谓 极尽 人 人 不胜 枚举 。其 中最 著名 的要 属黄 公 望 、倪瓒 、王蒙 和吴 镇 ,他 臣风 光 。但 是他 在矛 盾苦 闷之 中常流 露 出 归隐 之 志 ,并在 这种 欲 们 四人 被称 为 “ 四 家 ”,代 表着 文 人画 巅 峰时 代 的最高 成就 。 元 仕欲 隐 的矛 盾心 态走 完 了一 生 。赵 孟叛 的 内心 苦 闷 ,对 于 他 的生 可 以这 么 说 ,如果 没 有赵 孟 ,几乎 便没 有 “ 末 ”四大 家 的成 元 活而 言是 一种 悲 剧 ,但对 他 的艺 术却 是 一种 心 灵 的养分 。他将 这 就 。 种情 绪宣泄 于 画卷之 上 ,成就 了他 独具 价值 的绘 画成 就 。 同样 ,乔托 的艺术 是 中世 纪与 文 艺复 兴 的分 水岭 ,他 不仅 表 乔托 是佛 罗伦 萨 画派 的创 始 人 ,也 是意 大 利文 艺 复兴 艺术 的 现 出卓越 的绘 画技 巧 , 同时对 l世 纪 意大 利文 艺 复兴 美术 影 响极 4 伟大 先驱 者之 一 。他 出身 于 农 民家庭 ,早年 曾在奇 马布 埃 的作 坊 大 。他对 西 方 艺术 史 的贡 献在 于他 第 一个 使人 物 处于 一种 合理 而 当学 徒 ,1世 纪 末 曾去 罗马 学 习 ,受 到 过皮 萨诺 的影 响 。乔托 性 完整 的空 间中 ,在 突 出人性 而 减弱 神性 的 同 时营造 了画面 的统 一 3 格开 朗 、活 泼 、机智 、 幽默 ,在 学 习过程 中,他 不 仅 从古 今名 人 性 ,奠 定 了文 艺复 兴艺 术 的现 实主 义基 础 。乔 托 的艺 术风 格在 各 的优 秀作 品 中汲 取养 分 ,而 且突 破 了 中世纪 绘 画缺 乏 艺术 生命 力 地蔚 然 成风 ,在 佛 罗伦 萨还 形 成 了一 个人 数众 多 的乔 托画 派 ,延 续直 至 1 世 纪初 。真正 继承 了乔托 艺术 传 统 的是 为文 艺复 兴作 出 5 的缺 陷,创 作 了许多 具有 生活气 息 的宗 教画 。 划 时代 贡 献 的大 师 ,如 马萨 乔 、达 ・ 奇和 米 开 朗琪 罗 等人 ,他 芬 3 “ 兴求 古 ”的艺 术思 想 、 复
文 艺评 论
绘画新风 的启 导与变革者 赵孟 与乔托之对 比
蔡晓满 ( 河南科技 学院艺术学院 4 1 0) 70 3
艺 术 革命 有 一个 永 远 不 变 的 公式 : 当一 种 艺术 渐 趋 呆 滞 死 板 ,不 能再 行表 现 时代 趋 向的 时候 , 必得 要 回返 自然 , 向其汲 取 新 艺术 的灵 感 。在 艺术 的变 革 时代 ,领 袖 画家 们敏 锐 地感 觉 到 旧 时期 绘 画艺术 的逐渐 衰老 和 新 时期 艺术 血 液的 流动 ,并顺 应 时代 引 导 着新 的艺 术 风 格 。赵 孟 烦 和 乔托 正 处 于这 个 变 革 时 代 的 早 期 ,他们 是新 时代 的引领 者 ,是第 一缕 启 蒙 的阳光 。
一
已超 越 了五 代 时期 山水 画 大师 董源 、 巨然 的传 统规 范 。这 幅作 品 超越 了宋 代 绘 画的精 描 细绘 ,而是 追求 淡 墨秀 润 ,代表 着元 代 初 期 山 水 画 的新 面 貌 。赵 孟 糗 有 意 摈 弃 两宋 山水 画娴 熟 的 技 法语 言 ,回 归晋 唐雅 致 、古 拙 的面 貌 ,追 求高 古感 ,拉 开 了与近 世 画
1 、所处 时代 主调 与审 美意 识 的嬗变
元 代 是 中国社 会 历史 上一 个 独特 的 时期 , 国家政 治、经 济 、 文化 诸 方 面 都 发 生 了复 杂 的变 化 。政 权 主 要 掌 握 在 蒙 古 贵 族 手 中 ,汉 人 则处 于 受 歧 视 的地 位 。而 在 另一 个 方 面 ,元 代 南 北 统 疆域 扩大 ,各 民族之 间 的美 术交 流 日益 频 繁 ,对 多 民族 艺 术
赵 孟 烦 一 生 作 品甚 多 ,其 中 最 为 著 名 的 就 是 《 村 图》 。 水 描 写 了江 南 山村水 乡 的平 远 小景 ,画 中 的线条 已改变 了过 去 常用 的均匀 流 畅 的线条 ,而是 以书法 的笔 法绘 画 。毛 笔与 纸面 接触 的 痕迹 疏 松 而轻 盈 ,恰 当地 表现 了文 人 淡雅 的心 绪 。 明代大 画家 董 其 昌 曾这样 评述 说 “ 卷 为子 昂 ( 擐 )得意 之笔 ,以其 萧散 荒 此 孟 率 ,脱 尽董 、 巨窠 臼” 。意思 是说 ,赵孟 颊此 画 的技 巧和 风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