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物光谱反射率的测定
ASD野外光谱仪操作规范修改版

ASD 野外光谱仪操作规范1 地物光谱测量原理反射率( Reflectance )定义为物体反射能量与入射能量的比值。
光谱反射率( Spectral Reflectance)为某个特定波长间隔下测定的物体反射率,连续波长测定的物体反射率曲线构成反射率波谱( Reflectance Spectrum)。
由于测定方式的差异,反射率波谱可以根据入射能量的照明方式及反射能量测定方式给定如下4 种定义:(1) 方向-方向反射率波谱:入射能量照明方式为平行直射光,没有或可以忽略散射光;波谱测定仪器仅测定某个特定方向的反射能量。
地物双向反射特性主要就是研究方向-方向反射率波谱。
晴天条件下,以太阳光为照明光源,利用野外便携式地物光谱仪测定的地物反射率波谱就可以近似为方向-方向反射率波谱。
方向-方向反射率的定义与二向反射率 (Bidirectional Reflectance Distribution Function ,BRDF )基本一致,其定义如下:( i, i, r, r ) L( r, r)(1)i i r r E( i, i), , ,i, i, r, r分别为入射方向的天顶角和方位角及观测方向的天顶角和方位角,E( i, i)为( i, i )方向直射辐射的辐照度值,L( r, r )为传感器在观测方向( r, r)测定的物体表面的辐亮度值。
暗含假设目标物为朗伯体。
需要注意的是,公式(1)定义的方向-方向反射率测定要求其它入射方向没有任何散射光。
(2) 半球-方向反射率波谱:入射能量在2 半球空间内均匀分布,波谱测定仪器仅测定某个特定方向的反射能量。
全阴天条件下,以太阳散射光为照明光源,利用野外便携式地物光谱仪测定的地物反射率波谱就可以近似为半球-方向反射率波谱。
半球-方向反射率的定义如下,( r, r) L(E r, r )2 2L( r, r)(2)Ed0 02E( i, i)cos i sin i d i i式中E d 为2 半球空间内到达物体表面所有辐照度值的总和。
新《遥感原理》实验指导书

《遥感原理与方法》实验指导实习一地物光谱反射率的野外测定1、原理与方法电磁波谱中,可见光和近红外波段(0.3~2.5μm)是地表反射的主要波段,多数传感器使用这一区间,其地物光谱的测试有三方面的作用:①传感器波段选择、验证、评价的依据;②建立地面、航空和航天遥感数据的关系;③将地物光谱数据直接与地物特征进行相关分析并建立应用模型。
(1)地物反射波谱测量理论①双向反射分布函数(BRDF)②双向反射比因子R(BRF)(2)地物光谱的测量方法垂直测量:为使所有数据能与航空、航天传感器所获得的数据进行比较,一般情况下测量仪器均用垂直向下测量的方法,以便与多数传感器采集数据的方向一致。
由于实地情况非常复杂,测量时常将周围环境的变化忽略,认为实际目标与标准板的测量值之比就是反射率之比。
计算式为:式中,ρ(λ)为被测物体的反射率;ρ5(λ)为标准板的放射率;V(λ)和V5(λ)分别为测量物体和标准板的仪器测量值。
这种测量没有考虑入射角度变化时造成的反射辐射值的变化,也就是对实际地物在一定程度上取近似朗伯体,可见测量值也有—定的适用范围。
2、实习仪器实习使用合肥仪思特光电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ISI921VF系列野外地物光谱辐射计。
ISI921VF野外地物光谱辐射计仪器参数3实习目的(1)学习地物光谱的测定方法;(2)认识地物光谱反射率的规律;(3)学习绘制地物反射光谱曲线。
4实习步骤(1)野外实测操作步骤:●第一步开机连接好测量头部与主机,打开测量头部镜头盖。
打开主机面板上的电源开关,仪器即进入开机状态,如果仪器自检正常,LCD显示屏将显示主菜单。
如果蓄电池电量不足,在显示主菜单之前将显示“Charge”,表示仪器应当进行充电后再使用。
电池电压不足将可能导致LCD显示屏无显示。
为确保数据的准确率,建议开机后预热3分钟以上进行正式测量。
●第二步设定参数〖Setup 〗仪器参数设置子菜单有10项设置内容,包括:起始光谱曲线号、增益、CCD积分时间、内部时钟(包括年、月、日、时、分、秒)。
地物光谱反射率分析

地物光谱反射率分析实习报告实习题目:地物光谱测定实习时间,地点:天山堂前面空地贺兰堂地信专业机房实习目的:认识地物光谱反射率的规律,分析典型地物的光谱特征使用仪器:地物光谱分析仪测量目标的基本信息:草地,裸地,水泥路,红灌丛,绿灌丛环境参数表:气温:18度实习内容,实习步骤:1. 用ASD软件打开外业测量地物光谱数据,去除十条曲线中明显异常曲线打开ASD软件→file→open→选中测得的十条曲线→打开→选择加载的十条数据→view→graph data→在空白处右击→customization dialog→axis→min/max(设置max为1),根据图形删除其中一条或多条异常曲线(在目录中直接删除)2.对符合条件的地物光谱曲线进行处理(导出每种地物的JPG、tab 和平均值.mn数据)①加载符合条件的曲线(方法与步骤1相同)→export→分别选择jpg,设置输出路径和文件名,点击export即可②求每种地物的平均值曲线Process→statistics→选择mean→设置输出路径和文件名即可对于上述导出的平均值曲线,点击export→分别选择text格式,设置输出路径和文件名,点击export即可导出.dat文件3.处理数据①对每种地物的jpg文件,只需要分析其曲线特征(联系地物实际特性来分析其在可见光(380-760nm)和近红外(760-1500nm)之间的光谱特征)②将上述的dat文件(五个)分别用excel打开,并且计算红、绿、蓝波段的平均值,蓝光101-171,绿光171-251,红光281-341,将计算好的五组数据放入新的excel表中,并绘制折线图③将步骤2中的各种地物平均值数据在ASD中打开,方法如步骤1所示,并将其按照jpg格式导出,并对其进行分析。
反射率曲线及分析:0.65um之间,植被的反射率曲线出现了一个小波峰,由于这个波段式可见光波段,说明植物叶绿素对蓝光和红光吸收作用强,而对绿光的反射作用强,在0.7~0.8um之间出现了一个陡坡,到1.1um附近有一峰值,这是植被特有的特征。
地物光谱反射率的野外测定

实验一 地物光谱反射率的野外测定一、实验目的1、学习地物光谱的测定方法2、认识地物光谱反射率的规律3、掌握绘制地物反射光谱曲线的方法二、原理及方法地物光谱反射率的野外测定原理主要是利用电磁辐射和各地物光谱特征进行测定(参照课本)。
实验采用垂直测量方法,计算公式为:()()()()λρλλλρs Vs V •=式中,()λρ为被测物体的反射率,()λρs 为标准板的反射率,()λV ,()λVs 分别为测量物体和标准板的仪器测量值。
三、实验仪器1、可见光-近红外光谱辐射计,波长范围0.4—2.5µm(有0.4—1.1µm 或1.3—2.5µm 二种仪器),仪器性能稳定,携带方便,数据提取容易。
表1.1列出了目前常用的光谱仪。
2、标准参考板(白板或灰板)。
表1.1常见的光谱辐射仪四、实验步骤1、测量目标和条件的选择环境:无严重大气污染,光照稳定,无卷云或浓积云,风力小于3级,避开阴影和强反射体的影响(测量者不穿白色服装)。
时间:地方时9:30—14:30。
取样:选择物体自然状态的表面作为观测面,取样面积大于地物自然表面起伏和不均匀的尺度,被测目标面要充满视场。
标准板:标准板表面与被测地物的宏观表面相平行,与观测仪器等距,并充满仪器视场,保证板面清洁。
2、记录测量目标基本信息主要内容如下:土壤:土类、土属、土种;地貌类型、成土母质、侵蚀状况;干湿度、粗糙度等。
植被:植物名称、所属类别、覆盖率、生长状况、叶色、高度等。
水体:水体名称、水体状况、水色、水温、透明度、泥沙含量、叶绿素含量、污染状况等。
人工目标:目标名称、内容描述、估算面积、几何特征、表面颜色、坡度、坡面等。
岩矿:岩矿名称、所属类别、植被覆盖及名称、土壤覆盖及名称、岩矿露头面积、所属构造、地质年代、风化状况等。
3、记录环境参数主要内容如表1.2,内容由教学教师定,制成表格填写。
见附表。
4、安装仪器开始测试①对准标准板,读取数据为Vs。
实验1——地物光谱的测试

实验1 可见光与近红外波谱测试1.1实习概述按照国家光谱数据库数据测试参考标准选择典型进行地物反射、发射光谱测试。
根据所测的光谱曲线特征选择最佳遥感波段和最佳遥感时间。
1.2实习目的①掌握地物反射、发射光谱特性的基本概念,特点;②掌握典型地物光谱的测试方法和实验数据分析处理的基本流程和方法;③分析影响地物波谱特性测定的因素;了解地物表面不同几何状况、含水状况、风化状况、粗糙程度对反射、发射光谱的影响;了解多种地物光谱随时间变化的特征与规律;了解入射和观测角度变化对地物光谱的影响。
④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及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创造条件。
1.3实习任务测量试验区的植被、水、土壤、道路的光谱特性。
要求测定不同植被、水、土壤、道路的波谱特性曲线,即每类地物至少选择5个小类(或样本)。
①清水、营养化水、污染水反射光谱、发射光谱测试与特征分析;②不同覆盖度、不同长势植被覆盖反射光谱、发射光谱测试与特征分析;③城乡非自然目标反射光谱、发射光谱测试与特征分析;④土壤反射光谱、发射光谱测试与特征分析;⑤岩石反射光谱、发射光谱测试与特征分析。
要求:上述5个实验根据具体情况必作2个,选作1个。
1.4设备(软件)及资料准备1.4.1 实习设备及软件测定地物反射光谱特性的仪器是可见光、近红外光谱仪。
仪器由收集器、分光器、探测器和显示或记录器组成。
测定地物发射光谱特性的仪器是热红外波谱仪、热红外辐射计。
1.4.2 实习前准备工作1.4.2.1 光谱测试仪器的标定测量仪器在采集数据前必须通过指定的定标实验室的定标检测,检验仪器的工作性能。
仪器的定标在室定标和实验场地现场定标,并在提交数据时附上相应测量仪器的定标报告。
若对同一种典型地物(农作物、岩矿、水体等)的相同观测项目采用不同型号的测量仪器,则必须在观测实验前到指定的实验室或实验场进行统一校准和比对:即在相同的条件下,同时测量同一目标,进行归一化处理,分析各仪器的误差,以精度高的仪器为准,进行误差订正,并在提交数据时应附上相应测量仪器的比对报告。
地物反射率光谱特征曲线

地物反射率光谱特征曲线地物反射率光谱特征曲线是指在不同波长下地物对太阳辐射所反射的光的强度的变化。
通过分析地物反射率光谱特征曲线,可以获取有关地物组成、结构和性质的信息,从而在科学研究、遥感监测和环境保护等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
地物反射率光谱特征曲线的形状和特点是由地物类型和组成决定的。
不同地物具有不同的反射特性,因此其光谱曲线也会有很大的差异。
植被是地表最常见的地物之一,其反射率光谱特征曲线呈现出明显的特征。
在可见光波段(400-700nm),植被的反射率较高,主要是由于叶片的叶绿素吸收太阳光造成。
在红光波段(约650-700nm),植被的反射率特别高,这一段被称为"红光高谷"。
而在近红外光波段(700-1300nm),植被的反射率则相对较低,这主要是由于植被的叶绿素吸收光能的能力较弱。
土壤是地表另一个重要的地物,其反射率光谱特征曲线也有其独特之处。
在可见光波段,土壤的反射率较低,主要是由于土壤中的颜色成分(如氧化铁)吸收了部分能量。
而在近红外光波段,土壤的反射率会有所增加,这是因为土壤中存在一些具有较高反射率的矿物质,如黏土和白云石。
水体是另一种常见的地物类型,其反射率光谱特征曲线也具有独特的特征。
在可见光波段,清澈的水体的反射率较低;而在近红外光波段,水体的反射率会急剧增加。
这是因为水体中的吸收和散射现象导致部分光线无法透过水体,反而被反射回来。
除了以上提到的几种地物类型外,还有许多其他地物也具有特征明显的反射率光谱特征曲线,如岩石、建筑物、云等。
通过对这些地物的光谱特征进行解析,可以帮助我们识别和区分不同的地物类型,进而对地表进行准确的遥感监测和研究。
总而言之,地物反射率光谱特征曲线是一种重要的遥感分析工具,能够提供地物组成和性质的有关信息。
通过研究不同地物在不同波长下的反射率变化,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地球表面的特征和变化,为科学研究和环境保护提供有力支持。
实验报告

山西师范大学实验报告时间:2011年9月20日学院:城市与环境科学班级:地信0904姓名:郭帆学号:0955030109实验名称:地物光谱反射率的测定实习目的:1.学习地物光谱的测定方法;2.认识地物光谱反射率的规律。
实习仪器:1.便携式地物波谱仪2.标准参考板3.石灰岩、大理石、实习步骤:1.对光谱仪、计算机进行充电。
2.连接电池、网线、探头电源、光纤,准备好白板。
3.打开光谱仪电源,然后打开计算机电源,并启动RS3软件。
4.在软件上调整光谱平均次数为50、暗电流平均次数25 和白板采集平均次数25。
5.在软件中选择存储数据的路径:计算机/本地磁盘(D)/624。
6.开始测量:(1)打开探头电源,探头放在白板上面,点击OPT优化;(2)探头仍然对准白板,点击WR采集参比光谱。
此时,软件自动进入反射率测量状态。
(3)探头移向被测目标的测量位置,首先测大理石,按空格键存储采集到的大理石的反射光谱;再测石灰岩,按空格键存储采集到的石灰岩的反射光谱。
(4)关闭探头电源,对测量到的大理石和石灰岩的反射光谱数据进行命名存储。
7.先关闭计算机再关闭仪器。
8.分析实测结果:(1)准确绘出地物光谱反射率曲线;大理石光谱反射率曲线图页岩光谱反射率曲线图(2)根据地物光谱反射率曲线,比较地物光谱曲线特征;a.岩石的光谱反射率曲线走势大致相同;b.岩石的反射光谱主要由岩石的矿物成分,含量和物质结构决定;c.岩石表面光洁度,含水量,色泽等都会影响岩石反射率;d.大理岩和页岩的光谱反射率曲线都出现了两处阶跃,这是由于光谱仪电流不稳定所致,与岩石本身无关。
(3)分析实习过程中可能引起误差的因素。
a.白板表面不够清洁干净;b.软件参数设置不够合理;c.电脑预热时间过短;d.探头与被测目标物的角度不恰当;e.电流不稳定。
.。
地物光谱反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学习地物光谱反射率的测定方法。
2. 认识地物光谱反射率的规律。
3. 掌握绘制地物反射光谱曲线。
4. 分析不同地物在不同波段的光谱反射特征。
二、实验原理地物光谱反射实验是基于地物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吸收和透射特性来进行的。
当太阳光照射到地物表面时,地物会吸收一部分能量,同时反射一部分能量。
反射的光谱特征可以反映地物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如颜色、成分、水分含量等。
实验原理如下:1. 反射定律: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2. 光谱反射率:地物对某一波长的光线的反射率是指反射光强度与入射光强度的比值。
3. 光谱反射曲线:将地物在不同波长的光谱反射率绘制成曲线,即可得到地物的光谱反射曲线。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 仪器:- 地物光谱仪- 移动平台- 温度计- 湿度计- 数据采集器2. 材料:- 不同地物样本(如植被、土壤、水体、岩石等)- 标准白板四、实验步骤1. 样本准备:将不同地物样本清洗干净,并在实验前测量其温度和湿度。
2. 光谱反射率测定:- 将地物样本放置在光谱仪下,调整光谱仪的参数,使其对准样本表面。
- 打开光谱仪,记录样本在不同波长的光谱反射率。
- 重复测量多次,取平均值。
3. 数据记录与处理:- 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 使用绘图软件绘制地物光谱反射曲线。
4. 结果分析:- 分析不同地物在不同波段的光谱反射特征。
- 比较不同地物的光谱反射曲线,探讨其差异的原因。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植被:植被在可见光波段(400-700nm)的光谱反射率较低,在近红外波段(700-1100nm)的光谱反射率较高。
这主要归因于叶绿素对光的吸收和反射。
在红光波段(660-680nm)附近,植被的光谱反射率有一个峰值,称为“红边”,这是由于叶绿素对红光的吸收较强,对绿光的吸收较弱造成的。
2. 土壤:土壤的光谱反射率在可见光波段和近红外波段都较低,但在短波红外波段(1100-2500nm)的光谱反射率较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西师范大学实验报告
时间:2011年9月20日
学院:城环学院班级:0904班姓名:任红霞实验名称:地物光谱反射率的测定气压:常压温度:15℃
实验目的:
1.学习地物光谱反射率的测定方法;
2.认识地物光谱反射率的规律。
实验仪器:
1.便携式地物波谱仪
2.标准参考板
实验步骤:
1.光谱仪、计算机充电。
2.连接电池、网线、探头电源、光纤,准备好白板。
3.打开光谱仪电源,然后打开计算机电源,并启动RS3软件。
4.在软件上调整光谱平均、暗电流平均和白板采集平均次数。
5.在软件中选择或填写需要存储数据的路径、名称和其他内容。
6.开始测量:
(1)打开探头电源,探头放在白板上面,点击OPT优化;
(2)探头仍然对准白板,点击WR采集参比光谱。
此时,软件自动进入反射率测量状态。
(3)探头移向被测目标的测量位置,按空格键存储采集到的目标反射光谱。
7.先关闭计算机再关闭仪器。
8.分析实测结果:
(1)准确绘出地物光谱反射率曲线;
玄武岩反射率曲线
页岩反射率曲线
(2)根据地物光谱反射率曲线,比较地物光谱曲线特征;
-2000
0200040006000
8000100003504445386327268209141008110211961290138414781572166617601854194820422136223023242418
wavelength
D N
玄武岩页岩
通过图片可以明显看出,玄武岩和页岩在不同波段有相同的变化规律,而玄武岩的反射率在各波段普遍低于页岩.
(3)分析实习过程中可能引起误差的因素。
在波长为1000纳米及1850纳米附近,曲线有较大的跳跃,造成这样现象的原因,可能是由于预热时间不充足,电压不稳定,也有可能是由于不同波段的光纤出现交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