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酸铜晶体制备和成长
制备硫酸铜晶体的具体实验步骤

制备硫酸铜晶体的具体实验步骤实验材料和试剂:1.硫酸铜五水合物(CuSO4·5H2O)2.高纯度蒸馏水3.试管、烧杯、漏斗、玻璃棒等实验器具实验步骤:1.实验室安全:在实验开始前,确保工作区域整洁干净,将工作区域设定为实验室安全环境。
穿戴实验室外套、防护眼镜和手套。
2.硫酸铜制备:将适量的硫酸铜五水合物称量到一个称量瓶中,然后转移至一个干净、干燥的烧杯中。
确保不要接触到水分。
3.溶解硫酸铜:添加一小部分蒸馏水到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直到形成一个均匀的溶液。
继续添加蒸馏水并搅拌,直到完全溶解硫酸铜。
注意,不要添加过多的水。
4.过滤溶液:准备一个漏斗和滤纸,将溶液过滤到另一个干净的烧杯中,以除去任何固体杂质。
5.结晶:将过滤后的溶液倒回原来的烧杯中,让其静置在室温下,直到溶液中的水分逐渐蒸发,形成晶体。
可以使用玻璃棒或玻璃管来搅拌溶液,以加速水分的蒸发。
注意,要避免剧烈搅拌以及晶体的过度生长。
6.结晶收集:当晶体完全形成后,可以使用过滤纸和漏斗将晶体从溶液中收集出来。
将过滤纸放在漏斗上,并将晶体倾倒入漏斗中。
用蒸馏水轻轻冲洗烧杯以确保将所有晶体都收集到漏斗中。
7.晶体处理:将漏斗中的晶体赋存到一个干净、干燥的盛器中,并用纸巾轻轻吸干水分。
然后将晶体放入一个干燥气氛中,以保持其稳定性和质量。
8.结晶的验证:通过检查晶体的颜色、形状和清晰度来验证晶体的质量和纯度。
纯度高的硫酸铜晶体应该呈现出鲜艳的蓝色,并具有明确的形状和清晰的晶体结构。
注意事项:1.在整个实验过程中,要尽量避免吸入或接触硫酸铜,以及避免水分的进入。
2.实验结束后,将废液正确处理,并将实验器材清洗干净。
硫酸铜晶体实验报告

硫酸铜晶体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了解硫酸铜晶体的制备原理和方法。
2、掌握结晶、过滤等基本实验操作技能。
3、观察硫酸铜晶体的生长过程,探究影响晶体生长的因素。
二、实验原理硫酸铜(CuSO₄)在水中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通过将硫酸铜溶液加热浓缩,使其成为过饱和溶液,然后缓慢冷却,溶质便会以晶体的形式析出。
三、实验用品1、仪器:烧杯(250ml 两个、500ml 一个)玻璃棒酒精灯石棉网铁架台(带铁圈)漏斗滤纸蒸发皿表面皿2、药品:硫酸铜粉末蒸馏水四、实验步骤1、配制硫酸铜饱和溶液在250ml 烧杯中加入约100ml 蒸馏水,然后慢慢加入硫酸铜粉末,并用玻璃棒搅拌,直至粉末不再溶解,得到饱和溶液。
2、加热浓缩饱和溶液将上述饱和溶液倒入 500ml 烧杯中,放在石棉网上,用酒精灯加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使溶液蒸发浓缩,直至溶液表面出现晶膜。
3、冷却结晶停止加热,让溶液自然冷却。
随着溶液温度的降低,硫酸铜晶体逐渐析出。
4、过滤分离晶体待溶液冷却至室温后,用漏斗和滤纸进行过滤,将晶体与母液分离。
5、晶体的洗涤和干燥用少量蒸馏水洗涤晶体,以除去附着在晶体表面的杂质。
然后将晶体放在表面皿上,自然晾干。
五、实验现象及记录1、在配制饱和溶液的过程中,随着硫酸铜粉末的不断加入,溶液的颜色逐渐变深,最终成为深蓝色的饱和溶液。
2、加热浓缩过程中,溶液不断蒸发,体积逐渐减少,溶液表面出现晶膜。
3、冷却结晶时,溶液中逐渐出现蓝色的小晶体,并不断长大。
4、过滤后,得到蓝色的硫酸铜晶体,晶体呈规则的几何形状。
六、实验结果与讨论1、成功制备出了硫酸铜晶体,晶体的颜色鲜艳、形状规则。
2、影响晶体生长的因素包括溶液的浓度、冷却速度、是否搅拌等。
在本次实验中,溶液的浓度较高、冷却速度适中,有利于晶体的生长。
3、实验过程中,加热浓缩时要注意控制火候,避免溶液溅出。
过滤时要确保滤纸与漏斗贴合紧密,防止晶体流失。
七、注意事项1、加热过程中要不断搅拌,防止溶液局部过热而飞溅。
硫酸铜晶体的制备和生长

硫酸铜晶体的制备和生长
先把单质铜在空气中加热,变成氧化铜,2cu+02→2cuo,然后把氧化铜放入稀硫酸溶液中,cuo+h2so4→cuso4+h2o在蒸发结晶一下就行了。
1、练习和掌握水浴加热、蒸发浓缩、常用过滤、热过滤及减压过滤、重结晶等基本操作;
2、了解由金属和酸制备盐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铜是不活泼金属,不能直接和稀硫酸发生反应制备疏酸铜,必须加入氧化剂。
在浓硝酸和稀硫颤的混合液中,浓硝酸将铜氧化成cut, cu2与so,结合得到硫酸铜:cu+2hnq+ eso4 == cusq+ 2nq+ 2e0未反应的铜屑(不溶性杂质)用倾辖法除去。
利用硝酸铜的溶解度在0~℃范围内均大于硫酸铜溶解度的性质,溶液经蒸发浓缩析出硫酸铜,经过滤与可溶性杂质硝酸铜分离,得到粗产品。
硫酸铜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可用重结晶法提纯。
在粗产品硫酸铜中,加适量水,加热成饱和溶液,趁热过滤除去不溶性杂质。
滤液冷却,析出硫酸铜,过滤,与可溶性杂质分离,得到纯的疏酸铜。
硫酸铜晶体的生长

硫酸铜晶体的生长
实验目标:
1.练习用结晶方法制备晶体。
2.掌握搅拌、溶解、蒸发、结晶等基本实验操作技能。
3.了解结晶。
即结晶是固体溶液从饱和溶液中析出的过程。
结晶的方法通常
有两种:(1)是蒸发溶剂法;(2)是冷却热饱和溶液法。
前者一般用来得到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小的固体溶质
原理:
1.硫酸铜的溶解度是随温度升高而逐渐增大的,冷却硫酸铜的热饱和溶液可制得硫酸铜晶体。
2.冷却硫酸铜的热饱和溶液,会打破原来的溶解平衡,过剩的溶质就以晶体
形式析出。
晶体的析出生长必须要有一个核心(即晶核、晶种),这样才能使粒子一层一层地有规则地建筑起来。
反复进行结晶,可以使晶体越长越大,成为大晶体。
析晶时,如果开始晶种很少,过剩的溶质都能集中在少数的晶种上,获得的晶体就越大。
振动会妨碍粒子的有序排列,使晶形不完整。
晶形还与降温快慢有关。
实验器材与药品:
药品:硫酸铜晶体、蒸馏水
器材:线、三脚架、烧杯、玻璃棒、量筒、酒精灯、石棉网。
制备硫酸铜晶体的具体实验步骤

制备硫酸铜晶体的具体实验步骤实验目的:实验原理:硫酸铜晶体是由硫酸铜溶液中的硫酸铜离子在适当的条件下结晶形成的。
通常使用硫酸铜(CuSO4)和蒸馏水(H2O)作为原料,通过加热溶解硫酸铜后,进行结晶得到硫酸铜晶体。
实验仪器和试剂:硫酸铜、蒸馏水、蒸发皿、蒸发器、玻璃棒、实验室台秤、恒温槽、热水槽、过滤纸、容量瓶。
实验步骤:1.准备工作:(1)清洗实验仪器,确保无杂质和水迹。
(2)准备所需试剂:硫酸铜和蒸馏水。
2.称取硫酸铜:(1)使用实验室台秤,精确称取20克硫酸铜。
(2)把称取好的硫酸铜放入一个干净的蒸发皿中。
3.溶解硫酸铜:(1)在室温下慢慢加入蒸馏水,使用玻璃棒搅拌,直到硫酸铜完全溶解。
(2)继续搅拌一段时间,确保溶液均匀。
4.过滤溶液:(1)取一个过滤纸,将其折叠成适当大小,放入漏斗中。
(2)将溶液慢慢倒入漏斗中,使溶液通过过滤纸进行过滤。
(3)过滤时可以加快速度,但避免溶液溢出。
5.结晶过程:(1)取蒸发皿,将过滤后的溶液倒入蒸发皿中。
(2)将蒸发皿放置在恒温槽中,恒温槽的温度设置为50°C。
(3)随着时间的推移,可以观察到蒸发皿中逐渐形成硫酸铜晶体。
(4)继续保持温度和时间,直到晶体完全生成。
6.分离和干燥硫酸铜晶体:(1)使用一个干净的容量瓶,倒入适量的蒸馏水。
(2)用过滤纸将硫酸铜晶体分离出来,放入容量瓶中。
(3)将硫酸铜晶体在容量瓶中轻轻振荡,使其充分悬浮在蒸馏水中。
(4)待晶体沉淀后,倾倒掉上清液,重复以上步骤至晶体背后的水清澈没有颜色为止。
(5)最终得到的硫酸铜晶体可以通过自然晾干或者使用低温烘箱进行干燥。
实验注意事项:1.操作过程中要佩戴实验手套和护目镜,避免与皮肤接触。
2.溶液的加热过程中要小心,避免溅溶液造成伤害。
3.恒温槽的温度要精确控制,避免过高或过低,影响晶体生成。
4.过滤纸使用时要适当折叠,以确保过滤效果。
5.温度和时间都对晶体生成有影响,要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
显微镜下的硫酸铜晶体的形成

显微镜下的硫酸铜晶体的形成
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硫酸铜晶体的形成过程。
首先,在溶液中加入硫酸铜,搅拌均匀后,缓慢加入氨水,形成沉淀。
随着氨水的加入,沉淀逐渐变得更加细小,直至消失。
这是由于氨水中的氨离子与硫酸铜中的铜离子结合,形成了深蓝色的配合物,使溶液中的铜离子浓度降低,导致沉淀的形成。
接着,继续加入氨水,直到溶液呈现出淡蓝色,即为过饱和状态。
在这种状态下,溶液中的硫酸铜分子开始聚集在一起,形成了微小的晶核。
这些晶核会继续吸收溶液中的硫酸铜分子,逐渐成长为更大的晶体。
这些晶体形状不规则,大小不一。
随着时间的推移,晶体会继续生长,形成更加完整的晶体结构。
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晶体表面呈现出交错的棱角和明亮的条纹。
这些条纹是由于晶体内部的结构不同引起的,同时也是晶体生长的标志。
通过观察晶体的形态和结构,可以了解晶体形成的过程和特点,为相关领域的应用提供帮助。
- 1 -。
硫酸铜晶体的生长

的硫酸铜,防止灰尘落入溶液;饱和溶液要静置,避免振动; (5)晶体的“成长”需要进行多次结晶,整个过程中在线上只
留一粒晶体,多余的晶体要去掉,每次取出后要修改其外形, 使其保持完整的(三斜晶系)形状。
谢谢!
多多指教!
冷却饱和 溶液,析 出晶体
放置三天配置饱和的硫 酸铜体,细 线悬挂小晶体将硫酸铜晶 体置于饱和 溶液。
细线 悬挂 小晶 体放 置三 天
硫酸铜晶 体长大
晶体长大
1、制备高温度饱和硫酸铜晶体(第一天)
先研磨硫酸铜 晶体,使之 研成粉末状。
晶体溶于高 于室温70 度的蒸馏 水中
用玻璃棒搅拌 晶体,使 溶液为饱 和溶液
过滤饱和 溶液
溶液放置在 泡沫垫中 静置
2、析出小晶体(第四天)
晶体很小只有一 颗米粒的四分之 一
2、小晶体继续生长(第七天)
晶体有两粒米粒大小,剪 削晶体,继续悬挂放置在 饱和溶液中
4、小晶体继续生长(第十一天)
晶体已经有指甲 大小
四、制备注意事项
(1)制备饱和溶液时,防止过饱和而析出晶体; (2)过滤速度要快,防止饱和溶液迅速冷却析出晶体; (3)冷却速度要缓慢,用棉花或塑料泡沫保温,让饱和溶液缓
目录
硫酸铜晶体简介 制备硫酸铜晶体原理 硫酸铜晶体的生长制作过程
制备注意事项
一、硫酸铜晶体简介
硫酸铜晶体(CuSO₄·5H₂O): 俗称胆矾、蓝矾、铜矾、石胆 等,三斜晶系,为不规则的块 状结晶体,,易碎,是硫酸铜 吸水后形成的。
特点
颜色:深蓝或浅蓝色,半透明。 味道:无臭,味涩,能令人作呕。 药学功效:具有催吐,祛腐,解毒;治风痰壅塞,喉痹, 癫痫,牙疳,口疮,烂弦风眼,痔疮,肿毒的功效并 且有一定的副作用。
硫酸铜晶体的制备实验

硫酸铜晶体的制备实验
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制备硫酸铜晶体
一、实验反应:硫酸铜晶体的制备
二、要求:
1、要求制备出晶体;
2、要求晶体的形貌规整。
三、实验步骤:
1、将0.25克硫酸铜(CuSO4)加入容量为50毫升的250毫升无水乙
醇中,加热溶液至50℃;
2、保持溶液在50℃,在室温下搅拌溶液30分钟,以获得颗粒较细
小的晶体;
3、将此溶液放置至新鲜的乙醇中,搅拌至液体中出现反应;
4、再次加热至50℃,以提高硫酸铜晶体析出的速度;
5、将溶液放入筛子中,采用冷却法将溶液冷却至室温,以分离晶体;
6、将其中的晶体冲洗,去除残留物质;
7、将得到的晶体浓缩,调节到最佳状态。
四、实验结果:
通过实验,成功制备出硫酸铜晶体,晶体形貌规整,晶体内部有明显的层状结构,符合实验要求。
五、结论:
本实验成功制备出硫酸铜晶体,晶体形貌规整,晶体内部有明显的层状结构,符合实验要求。
六、安全防范:
1、硫酸铜及其衍生物对皮肤有腐蚀作用,因此实验过程中应做好防护措施;
2、乙醇有极高的可燃性,实验过程中不得使用明火,最好采用电热板或其他可控制温度的仪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硫酸铜晶体制备和成长
目标
1.练习用结晶的方法制备晶体。
2.学会搅拌、溶解、蒸发、结晶等基本实验操作的方法。
器材
量筒,烧杯,钥匙,胶头滴管,表面皿,温度计,20厘米长的线,显微镜,三脚架,酒精灯,石棉网,玻璃棒,硫酸铜,棉花。
过程
1.制备小晶体。
(1)准备一杯约50毫升温度70℃左右的硫酸铜溶液,切勿在杯底留有杂质,若有浑浊现象,用脱脂棉代替过滤,趁热过滤,直至澄清。
(2)静置、冷却、析晶。
在容器口上置一张白纸,再用棉花将烧杯围起,静置一夜,温度下将析出晶体。
2.小晶体“长”成大晶体。
(1)选晶:在晶体中选择几颗几何状完整的晶体备用。
(2)晶体长大:用细线把一颗晶体绑好,悬吊于一杯50毫升70℃左右的溶液上,另一端绑在玻璃棒上,静置过夜,反复几次,晶
体变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