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尔零库存案例

合集下载

国产企业降本增效的经典案例

国产企业降本增效的经典案例

国产企业降本增效的经典案例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国产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也日益增强。

为了提高企业的竞争力,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成为了国内企业发展的重要课题之一。

本文将以一些国产企业成功降本增效的经典案例为例,探讨它们是如何通过创新和改进来实现成本的降低和效益的提升的。

一、海尔集团海尔集团作为中国民营企业的佼佼者,一直以来都是中国企业降本增效的典范。

在海尔的管理中,总裁张瑞敏提出并实践了“零库存”、“零库存管理”思想,通过对生产计划、物流和库存管理等方面的优化,最大限度地节约了成本和提高了效率。

海尔在降本增效方面的成功经验,成为了众多中国企业学习和效仿的榜样。

二、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作为中国通信设备行业的领军企业,华为在不断创新和改进中实现了成本的降低和效益的提升。

华为提倡自主研发,不断优化产品结构和生产流程,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提升了市场竞争力。

华为的成功经验也为其他中国科技企业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三、腾讯科技有限公司作为中国互联网巨头之一,腾讯在降本增效方面也有着显著的成绩。

腾讯不断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优化,提高公司的运营效率和管理水平,节约了大量的成本,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

腾讯的成功案例证明,通过不断的创新和改进,中国企业可以实现成本的降低和效益的提升。

四、美的集团作为中国家电行业的领头羊,美的集团在降本增效方面也做出了一系列成功的实践。

美的集团以节能环保为核心理念,通过技术创新和生产流程优化,不断提高产品的能效比和生产效率,降低了产品的生产成本。

美的集团的成功经验也为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国产企业在降本增效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这些成功的案例为其他中国企业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启示。

在未来的发展中,国产企业应不断推进技术创新、管理优化,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益,进一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发展能力。

【本文总字数:528】第二篇示例:国产企业降本增效是一个关乎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课题。

最新海尔供应链管理案例分析

最新海尔供应链管理案例分析

最新海尔供应链管理案例分析最新海尔供应链管理案例分析供应商管理有两种模式,其一是竞争关系模式,其二是双赢关系模式,而现代供应链管理思想的集中表现就是合作与协调。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分享最新海尔供应链管理案例分析,欢迎大家阅读浏览。

海尔的供应链管理从1998年开始,海尔就提出要注重供应链的管理,以优化供应链为中心,在全集团范围内对原业务流程进行了重新设计和再造,与国际化大公司全面接轨,强化了企业的市场应变能力,大大提升了海尔的市场快速反应能力和竞争能力,保证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海尔在供应链管理上面,并不是像一些企业一样纸上谈兵。

它有针对自身的情况,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且还会随着周边环境的改变随时调整自己的供应链管理模式。

为了适应供应链管理的发展,海尔必须从与生产产品有关的第一层供应商开始,环环相扣,直到货物到达最终用户手中,真正按供应链的特性改造企业业务流程,使各个节点企业都具有处理物流和信息流的自组织和自适应能力。

海尔的供应链纽带离不开技术系统的支撑,在1998年,公司第一次通过订单处理集中化的方式进行业务重组,由按库存生产转向了按订单生产,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海尔现代物流模式。

海尔的技术系统也极大地解放了供应链管理人员的生产力,让供应链管理人员可以专心于解决真正的问题而不必陷于纠缠不清的标准扯皮之中。

因此,海尔供应链管理的人员相对较少,效率却更高。

海尔的采购策略科学有效的采购管理能达到“双赢”的目的,海尔采取的采购策略是利用全球化网络、集中购买、以规模优势降低采购成本,同时精简供应商队伍。

对于海尔来说,这样可以降低采购成本,在获得稳定且具有竞争力的价格的同时,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库存水平,通过与供应商的合作,还能取得更好的产品设计和对产品变化更快的反应速度;对于供应方来说,在保证有稳定的市场需求的同时,由于同海尔的长期合作伙伴关系,能更好的了解需求,改善产品生产流程,提高运作质量,降低生产成本,获得比传统采购模式下更高的利润。

海尔企业的供应链管理案例分析(doc 7页)

海尔企业的供应链管理案例分析(doc 7页)

海尔企业的供应链管理案例分析(doc 7页)供应链管理的神兵利器及时制(Just In Time,简称JIT),是由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在20世纪60年代实行的一种生产方式,1973年以后,这种方式对丰田公司渡过第一次能源危机起到了突出的作用,从此在企业管理界叱咤风云,引来了无数的追随者。

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简称SCM)是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鉴于“纵向一体化”管理模式的种种弊端而首先由美国一些企业实践后提出的新的经营与运作模式。

从表面上看起来似乎他们之间并没有什么联系,但细探他们中蕴涵的理念就会发现及时制与供应链管理是珠联璧合的一对。

如果运用得当,及时制会成为供应链管理中的倚天剑,带你的供应链管理进入“倚天一出,谁与争锋”的境界。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及时制与供应链管理在哲理层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所以它的很多地方是供应链管理可以借鉴的。

正因为如此,及时制这个早已产生的管理方法才会在供应链管理中大展拳脚,为顶级供应链的建设添砖加瓦。

好,我们让他们来个大比拼,大家就一目了然了。

对照1:及时制的基本思想就是要求严格按用户需求生产产品,缩短生产周期,压缩在制品占用量,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换句话说,企业只在必要的时间。

按必要的数量、生产必要的制品,不过多、过早地生产暂不需要的制品。

而供应链管理的最终目标是缩短产品从概念构思到用户手中的时间,降低物流成本,满足用户需求的多样化。

所成本降低以及运作效率的提高是很有启发的。

像Dell这样的公司正是在供应链管理中使用了及时制的思想打造成了世界一流的物流网络,而海尔也正是基于及时制思想成就了它特有的物流优势,我们会稍后介绍。

对照4:全员参与以及不断追求尽善尽美质量的哲理。

任何先进的管理方法实践的成效都依赖于企业中的人坚持不懈发挥作用,做到持续改进。

及时制主张企业对工作进行合理化改进,由企业一线员工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上级领导提出目标及处理问题的原则,并提供信息和培训,而且对员工授予必要权限,使得各级员工可以在各自权限范围内处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改进工作方法,不断追求更搞的质量工作目标,用永不自满的精神对待产品的质量工作,在竞争中保持优势。

案例分析:从海尔集团看风险管控

案例分析:从海尔集团看风险管控

案例分析:从海尔集团看风险管控2009-05-13 16:05:05来源:CIO时代【导读】:海尔之所以能在逆市中取得更上一层楼的佳绩,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在亚洲金融危机以来的十多年中对风险管控的强化和创新。

海尔之所以能在逆市中取得更上一层楼的佳绩,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在亚洲金融危机以来的十多年中对风险管控的强化和创新。

美国次贷引发的金融风暴席卷全球,其影响还在不断扩散之中,作为全球制造业大国的中国同样面临着巨大挑战。

而在此背景之下,位于青岛的海尔冰箱生产车间却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

世界著名的消费市场研究机构EuromonITor International(欧睿国际)最新发布的监测数据显示,以单一品牌计,2008年海尔品牌在全球冰箱市场份额已达6.3%,超过惠而浦、LG和伊莱克斯等,跃居全球第一。

在弥漫着悲观情绪的市场上,2008年海尔集团全球营业额实现1220亿元,同比增长8%,其中海外营业额同比增长9.8%,利润同比增长20.6%,目前海尔集团已经是世界第四大白色家电制造商、中国最具价值品牌,在全球建立了29个制造基地,8个综合研发中心,19个海外贸易公司,全球员工总数超过5万人,已发展成为大规模的跨国企业集团。

这样一组数据,无疑勾勒出了在全球危机(尤其是在国内制造业危机)的寒冬之下的一抹盎然春意。

海尔今天的这一切得益于其十分注重吸取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教训,重视内控和风险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我们认为,所有风险的源头可以说是战略,确定战略的时候,就锁定了全部风险。

企业里的风险可以通过一些手法进行有效规避:财务管理、预算管理、人事管理、有效授权、投资管理和风险监控,制定风险管理体系以量化各项企业风险,制定风险防范的办法,降低经营的风险。

以海尔的具体风险管理措施来看:战略层风险管理集团化、国际化:目前海尔在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有贸易公司与设计中心,全球有10多个工业园,这么大的规模如果不建内控体系,企业的风险将非常大。

职场小故事质量管理的领导作用

职场小故事质量管理的领导作用

职场小故事质量管理的领导作用例子:青岛冰箱1985年12月,在青岛冰箱总厂一个仓库里,当张瑞敏抡起铁锤,砸向质量不合格冰箱的那一瞬间,他肯定没有想到,二十四年后,他手中的铁锤,会成为中国国家博物馆的馆藏文物。

2009年4月,中国国家博物馆对外宣布,张瑞敏带头砸毁76台不合格冰箱时用过的铁锤,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为国家文物,文物编号为:国博收藏092号。

博物馆的相关人员表示,这把砸毁不合格冰箱的“海尔铁锤”虽然不会说话,但是它活生生地反映了在那个时代中国企业、中国企业家抓产品质量的历史,为后来的企业、行业树立起一个典范,所以,它是一个划时代的文物。

“13条军规”1984年,34岁的张瑞敏被派到青岛市电冰箱总厂担任厂长。

虽然叫“电冰箱总厂”,但当时它不过是一个只有800多人的街道小厂,而且已经累计亏损了147万元。

147万在今天看来不算什么,但在当时却是一个天文数字。

青岛市电冰箱总厂向来以难于管理而著称,此前短短一年时间里,先后有三位厂长因工厂生产的电冰箱质量不好,卖不出去,认为这个厂子没有发展前途,而主动申请调动。

这才有了张瑞敏临危受命。

刚开始,张瑞敏积极下车间,与工人们一起生产劳动。

很快他就发现,工厂缺乏有效的管理,员工也缺乏质量意识。

虽然也颁布了一些管理制度,但很少有人认真执行。

厂里的一些男工甚至懒得去厕所,就在车间外的墙角处小解。

对此,张瑞敏很快就颁布了13条管理规定,其中就包括禁止随地大小便。

这13条规定的制定,拉开了青岛市电冰箱总厂现代化管理的序幕。

当时,国内同业纷纷从国外引进家电产品的生产技术和设备,青岛电冰箱总厂也不甘落后。

据当时任青岛市电冰箱总厂副厂长的杨绵绵回忆,张瑞敏到北京去申请引进项目的时候,坐火车没买到坐票,他就带着马扎上火车。

在北京时,张瑞敏经常在马路边买点花生米之类的零食充饥。

1984年年底,项目跑下来了,张瑞敏去了一趟制造业大国——西德。

张瑞敏在德国成功与德国利勃海尔公司签约,引进电冰箱的生产技术和设备。

采购管理案例:海尔JIT采购策略

采购管理案例:海尔JIT采购策略

采购管理案例:海尔JIT采购策略采购物流是生产过程的前段,也是整个物流活动的起点.目前很多企业仍在困惑的是用什么样的办法可以快速、高效地组织自己的采购物流,很多企业也上了一些物流系统,但作用甚小。

在这里,我们介绍一个最典型的案例--海尔公司的物流系统,希望给大家以启示.一、三个JIT同步流程海尔的三个JIT包括以下三个内容:1.JIT采购。

何时需要就何时采购,采购的是订单,不是库存,是需求拉动采购。

这就会对采购提出较高的要求,要求原有的供应网络要比较完善,可以保证随时需要随时能采购得到.2.JIT生产。

JIT生产也是生产订单,不生产库存。

顾客下了订单以后,开始生产。

答应五天或者六天交货,在这个期限内可以安排生产计划。

完成生产计划需要怎样的原料供应,只要原料供应的进度能够保证,生产计划就会如期完成。

3.JIT配送.三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种物流的流程跟传统的做法不一样,它完全是一体化的运作,而且海尔物流跟一般企业的物流还有比较大的差别,海尔对物流高度重视,把它提升到战略高度,也很舍得投资,去过海尔现场观察的人都会对它的立体仓储挑指称赞.流程化、数字化、一体化,是三个JIT流程的一个基本特色。

海尔怎么做JIT采购?1.全球统一采购。

海尔产品所需的材料有1。

5万个品种,这1。

5万个品种的原材料基本上要进行统一采购,而且是全球范围的采购,这样做不仅能达到规模经济,而且要寻找全球范围的最低价格.所以它的JIT采购是全球范围里最低价格进行统一采购,采购价格的降低对物流成本的降低有非常直接的影响。

2.招标竞价。

海尔每年的采购金额差不多有100多亿人民币,它通过竞标、竞价,要把采购价格下降5%.每年下降100亿的5%,就可以直接提高利润,或者说其价格在市场上就更有竞争力.3.网络优化供应商。

网络优化供应商就是通过网络,通过IT平台在全球选择和评估供应商。

网络优化供应商比单纯压价要重要得多,因为它的选择余地很大,真正国际化的企业在国际大背景下运作,就可以有很多资源供它选择。

案例分析-海尔集团成本控制

案例分析-海尔集团成本控制

(1)直接人工, 指直接参与研究与开发项目的科研人员和服 务于项目人员(科技互助人员、科技管理人员和其他服务于 课题项目人员)的工资费用。包括工资、奖金、津贴和有关 补贴。 (2)仪器设备费, 指从事研究与开发活动所需设备和房屋等 固定资产的折旧费、修理费,以及租设备的租金或使用费 (3) 材料费,指研究与开发活动直接耗用的电器材料、化学 试剂、仪器配件、金属非金属材料、其它各种消耗材料等。 (4)调研费,指研究开发的业务人员出差旅费和其它费用 (5)燃料动力费,指研究与开发活动直接耗用的燃料、动力 费用。 (6)外协加工及现场试验费,指研究开发过程中试制样机、 加工零配件、外委化验分析、测试等费用和支付的生产性试 验和现场试验的费用。 (7)其它,指不属于以上各项的研究和开发费用,如资料费、 新产品(技术)鉴定费等。
经过十几年的不断探索和完善,海尔形成了一套符合 企业特点的、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日清日高管理法, 即OEC管理,形成企业内部的良性运转机制,并造就出一 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
2.1“三E卡”
海尔的每一名员工都有一张“三E卡”, 每日奖罚数据都在 上面的“日清”栏内反映出来。所谓“三E”即英文的 “everyone、everyday、everything”。员工每天必须填写这张 卡,其收入跟这个卡片直接挂钩。根据“三E卡”考核,工人自 计日薪,每个人对自己每日的工作都有明确的了解。这张日清卡, 把整个的工作大目标分解落实到每个人身上,使得产品的质量能 够保证。
因此须根据不同类型企业的产品特征,针对研究和开发成本的组成, 采取措施,以降低研发成本。
下面我们介绍一下海尔公司的新产品研发情况。
海尔集团的优势
1、具有国家级的企业研发中心,研发实施和手段完善。 2001至2005年研发投入占销售总额的3%至5%,而一般国 内企业此费用不到1%,世界公认的潜力投资前景为3%。 2、建立了与国际接轨的研发机制。海尔的核心技术机构 海尔中央研究院通过整合全球资源,实现第二次开发和技 术重组的能力,是海尔成为高新技术的基点。 3、具有较为通畅的成果孵化和产业化通道。领域的技术 进行自主研发和创新:开展制冷技术、网络家电技术、控 制技术、集成电路、环保、节能技术、智能家居集成技术、 新材料、工业设计等的技术研究,已形成基础研究、应用 开发和高新技术产业化“三位一体”的良好格局。 4、实现战略、组织、信息平台、技术、市场创新5个创新。

家电行业“零库存”管理研究——以青岛海尔集团为例-毕业论文

家电行业“零库存”管理研究——以青岛海尔集团为例-毕业论文

---文档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摘要:随着近几年来我国制造业高速发展,特别是家电制造业,已经是全球家电制造的主力军。

如今,在长期的品牌和价格竞争之后,家电行业从原本的暴利行业成为了微利行业,日益加快的产品更新速度和顾客要求的提高使家电制造商不得不寻求一些改变来节省制造成本,然而在制造成本环节方面所能提供的成本降低已经非常狭小。

家电制造企业应该要将目光投向隐性成本——库存成本。

而自从日本丰田公司所提出的“零库存”管理在2008年金融危机发挥的出色成效,许多家电制造商比如海尔,美的,格里都在探寻适合自己的“零库存”管理模式。

因此,“零库存”管理是当下制造企业所追求的理想库存管理模式。

本文根据供应链和零库存管理的理论,结合中国家电行业库存管理的现状,以海尔公司为例,阐述了实现零库存管理的方法以及企业实现零库存管理的优势,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零库存;库存管理;供应链;ERP; JITZero inventory management research for home appliances industry in Qingdao Haier, for example Abstract:With rapid development in recent years, China's manufacturing industry, especially in home applianc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has been the main force of global home appliance manufacturing. Now, in the long-term brand and price competition, the home appliance industry of the profits from the original industry has become a small profit industry, quickening product update speed and the improvement of customer requirements to make home appliance manufacturers have to seek some changes to save the manufacturing cost, however, in the aspect of manufacturing cost link can provide cost reduction is very narrow. Electrical home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should be to look to the recessive cost, inventory cost. Since the Japanese Toyota company proposed "zero inventory" management play excellent results in the 2008 financial crisis, many home appliance manufacturers such as Haier, Midea, Gerry have been seeking for suitable for their own "zero inventory" management mode. Therefore, "zero inventory" management is the present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 pursues the ideal inventory management. In this paper, according to the theory of supply chain and zero inventory management, inventory management present situation, the Chinese electrical appliances industry in the case of Haier company, expounds the method of zero inventory management and the advantage of the enterprises implement zero inventory management, and related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Keywords:zero stock; inventory management; the supply chain; ERP; JIT1 绪论1.1 论文研究的背景与意义存货是企业需要的资产,是企业可以正常谋划运营的保障,但也是企业流动资产中流动性最差的资产,库存太多会占用企业大量的本钱,这关系到了企业的资金占用程度,资金运作效力以至于生存和发展,所以存货管理是企业管理中不能忽略的一个重要环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尔零库存案例
海尔创造了中国制造业企业的一个奇迹,借助全面的信息化管理手段,整合全球供应链资源,快速响应市场,海尔取得极大成功,其经验值得借鉴。

海尔集团取得今天的业绩,和实行全面的信息化管理是分不开的。

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海尔发动了一场管理革命:以市场链为纽带,以定单信息流为中心,带动物流和资金流的运动。

通过整合全球供应链资源和用户资源,逐步向"零库存、零营运资本和(与用户)零距离"的终极目标迈进。

以市场链为纽带重构业务流程
海尔现有10800多个产品品种,平均每天开发1.3个新产品,每天有5万台产品出库;一年的资金运作进出达996亿元,平均每天需做2.76亿元结算,1800多笔账;在全球有近1000家供方(其中世界500强企业44个),营销网络53000多个;拥有15个设计中心和3000多名海外经理人。

如此庞大的业务体系,依靠传统的金字塔式管理架构或者矩阵式模式,很难维持正常运转,业务流程重组势在必行。

总结多年管理经验,海尔探索出一套市场链管理模式。

市场链简单地说就是把外部市场效益内部化。

过去,企业和市场之间有条鸿沟,在企业内部,人员相互之间的关系也只是上下级或是同事。

如果产品被市场投诉了,或者滞销了,最着急的是企业领导人。

下面的员工可能也很着急,但是使不上劲。

海尔不仅让整个企业面对市场,而且让企业里的每一个员工都去面对市场,把市场机制成功地导入企业的内部管理,把员工相互之间的同事和上下级关系变为市场关系,形成内部的市场链机制。

员工之间实施SST,即索赔、索酬、跳闸:如果你的产品和服务好,下道工序给你报酬,否则会向你索赔或者"亮红牌"。

结合市场链模式,海尔集团对组织机构和业务流程进行了调整,把原来各事业部的财务、采购、销售业务全部分离出来,整合成商流推进本部、物流推进本部、资金流推进本部,实行全集团统一营销、采购、结算;把原来的职能管理资源整合成创新定单支持流程3R(研发、人力资源、客户管理)和基础支持流程3T(全面预算、全面设备管理、全面质量管理),3R和3T流程相应成立独立经营的服务公司。

整合后,海尔集团商流本部和海外推进本部负责搭建全球的营销网络,从全球的用户资源中获取定单;产品本部在3R支持流程的支持下不断创造新的产品满足用户需求;产品事业部将商流获取的定单和产品本部创造的定单执行实施;物流本部利用全球供应链资源搭建全球采购配送网络,实现JIT定单加速流;资金流搭建全面预算系统;这样就形成了直接面对市场的、完整的核心流程体系和3R、3T等支持体系。

商流本部、海外推进本部从全球营销网络获得的定单形成定单信息流,传递到产品本部、事业部和物流本部,物流本部按照定单安排采购配送,产品事业部组织安排生产;生产的产品通过物流的配送系统送到用户手中,而用户的货款也通过资金流依次传递到商流、产品本部、物流和供方手中。

这样就形成横向网络化的同步的业务流程。

ERP+CRM:快速响应客户需求
在业务流程再造的基础上,海尔形成了"前台一张网,后台一条链"(前台的一张网是海尔客户关系管理网站(),后台的一条链是海尔的
市场链)的闭环系统,构筑了企业内部供应链系统、ERP系统、物流配送系统、资金流管理结算系统和遍布全国的分销管理系统及客户服务响应Call-Center 系统,并形成了以定单信息流为核心的各子系统之间无缝连接的系统集成。

海尔ERP系统和CRM系统的目的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快速响应市场和客户的需求。

前台的CRM网站作为与客户快速沟通的桥梁,将客户的需求快速收集、反馈,实现与客户的零距离;
后台的ERP系统可以将客户需求快速触发到供应链系统、物流配送系统、财务结算系统、客户服务系统等流程系统,实现对客户需求的协同服务,大大缩短对客户需求的响应时间。

海尔集团于2000年3月10日投资成立海尔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全面开展面对供应商的B2B业务和针对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的B2C业务。

通过电子商务采购平台和定制平台与供应商和销售终端建立紧密的互联网关系,建立起动态企业联盟,达到双赢的目标,提高双方的市场竞争力。

在海尔搭建的电子商务平台上,企业和供应商、消费者实现互动沟通,使信息增值。

面对个人消费者,海尔可以实现全国范围内网上销售业务。

消费者可以在海尔的网站上浏览、选购、支付,然后可以在家里静候海尔的快捷配送及安装服务。

CIMS+JIT:海尔e制造
海尔的e制造是根据定单进行的大批量定制。

海尔ERP系统每天准确自动地生成向生产线配送物料的BOM,通过无线扫描、红外传输等现代物流技术的支持,实现定时、定量、定点的三定配送;海尔独创的过站式物流,实现了从大批量生产到大批量定制的转化。

实现e制造还需要柔性制造系统。

在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的过程中,海尔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CAD/CAM),建立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

在开发决策支持系统(DSS)的基础上,通过人机对话实施计划与控制,从物料资源规划(MRP)发展到制造资源规划(MRP-Ⅱ)和企业资源规划(ERP)。

还有集开发、生产和实物分销于一体的适时生产(JIT),供应链管理中的快速响应和柔性制造(Agile Manufacturing),以及通过网络协调设计与生产的并行工程(Concurrent Engineering)等。

这些新的生产方式把信息技术革命和管理进步融为一体。

现在海尔在全集团范围内已经实施CI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生产线可以实现不同型号产品的混流生产。

为了使生产线的生产模式更加灵活,海尔有针对性地开发了EOS商务系统、ERP系统、JIT三定配送系统等六大辅助系统。

正是因为采用了这种FIMS柔性制造系统,海尔不但能够实现单台电脑客户定制,还能同时生产千余种配置的电脑,而且还可以实现36小时快速交货。

定单信息流驱动:同步并行工程
海尔的企业全面信息化管理是以定单信息流为中心,带动物流、资金流的运动,所以,在海尔的信息化管理中,同步工程非常重要。

比如美国海尔销售公司在网上下达一万台的定单。

定单在网上发布的同时,所有的部门都可以看到,并同时开始准备,相关工作并行推进。

不用召开会议,每个部门只要知道与定单有关的数据,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就行了。

如采购部门一看定单就会做出采购计划,设计部门也会按定单要求把图纸设计好。

3月24日,河北华联通过海尔网站的电子商务平台下达了5台商用空调的定单,定单号为5000541,海尔物流采购部门和生产制造部门同时接到定单信息,在计
算机系统上,马上显示出负责生产制造的海尔商用空调事业部的缺料情况,采购部门与压缩机供应商在网上实现招投标工作,配送部门根据网上显示的配送清单4小时以内及时送料到工位。

3月31日,海尔商用空调已经完成定制产品生产,5台商用空调室外机组已经入库。

海尔电子事业部的美高美彩电也是海尔实施信息化管理、采用并行工程的典型案例。

传统的开发过程是串行过程,部门之间相互隔离,工作界限分明,产品开发按阶段顺序进行,导致开发周期长、成本高,这个过程需要4~6个月的时间。

海尔电子事业部为保证美高美彩电在2000年国庆节前上市,根据市场的要求,原定6个月的开发周期必须压缩为两个月。

以2个月时间为总目标,美高美彩电开发项目组建立开发市场链,按信息化管理的思路,组建了两个网络,一个是由各部门参与的、以产品为主线的多功能集成产品开发团队;另一个是由采购供应链为主线的外部协作网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