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推进电器工业由大到强的转变而努力奋斗——中国电器工业协会第

合集下载

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品牌之都”建设的若干意见

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品牌之都”建设的若干意见

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品牌之都”建设的若干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宁波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6.01.27•【字号】甬政发[2006]8号•【施行日期】2006.01.2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商务综合规定正文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品牌之都”建设的若干意见(甬政发[2006]8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为深入贯彻十六届五中全会、全国科技大会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品牌大省”的战略部署,全面推进“品牌之都”建设,提升我市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特提出以下意见,请认真贯彻实施。

一、充分认识推进“品牌之都”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品牌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表现,也是城市经济活力的重要标志。

我国正在迈入品牌消费时代,品牌的多少、品牌经济的发展水平,已成为城市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象征。

上世纪90年代初我市在全国率先实施品牌战略,经过多年努力,走出了一条具有宁波特色的品牌经济发展路子,崛起了一大批强势品牌企业和品牌产品,品牌建设对经济的推动作用日益明显,品牌经济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不断上升。

尽管我市在品牌建设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但还存在不少问题和不足:企业的创牌意识和能力亟需加强,产品标准、质量、认证、商标、检验检测、售后服务等基础工作还比较薄弱;品牌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不少品牌的国内市场知名度和认可度不高,缺少国际知名品牌和高新技术产品品牌;品牌运作方面的高层次专业人才紧缺;发展和保护品牌的政策和环境需要进一步完善。

深入实施品牌战略,推进“品牌之都”建设,就是要把品牌建设理念贯穿到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各个领域,形成企业、政府、社会各方联动、共同推进的机制和环境,着力培育产品品牌、企业品牌、区域品牌和城市品牌,进一步发挥品牌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推动作用。

建设“品牌之都”,是贯彻落实十六届五中全会和全国科技大会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增强自主创新,提升产业竞争力的重大举措,对我市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创新型城市,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山东省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意见-鲁政办发[2011]79号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山东省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意见-鲁政办发[2011]79号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山东省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意见正文:----------------------------------------------------------------------------------------------------------------------------------------------------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山东省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意见(鲁政办发〔2011〕79号)各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为大力实施高端高质高效产业发展战略,促进山东省装备制造业转方式、调结构,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加快向制造业强省跨越,经省政府同意,现提出以下意见:一、加快装备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各行业提供技术装备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是各行业产业升级、技术进步的重要保障,是体现工业化水平、科技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标志性产业。

加快装备制造业发展既是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内在要求、实现工业转型升级的战略重点,也是抢占未来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的战略选择,对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实现由制造业大省向制造业强省跨越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目前,我省装备制造业形成了较好的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产业规模迅速增长,结构不断优化,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不断提高,重大技术装备和高端装备制造不断实现突破。

2010年,全省装备制造业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达到23.1%,比规模以上工业增速高8.1个百分点。

装备制造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5506.1亿元,实现利润1693亿元,实现利税2522.5亿元,三项指标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分别达到28.6%、28%和26%,对全省经济的贡献进一步增大,成为支撑和拉动全省工业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产业。

但是,影响我省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深层次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较弱,存在着产业和产品结构不合理、自主创新能力不强、高端产业比重小、缺乏核心竞争力强的大企业和“专、精、特、新”的小企业、关键零部件和高档工作母机依赖进口等突出问题。

长沙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长沙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

长沙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长沙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

长沙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长沙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长沙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1.05.25•【字号】长政发[2011]6号•【施行日期】2011.05.2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长沙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长沙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长政发〔2011〕6号)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直机关各单位:《长沙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已经长沙市第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批准,现印发给你们。

请按照《纲要》的总体要求,做好本区、县(市)及单位、行业的专项规划,并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确保《纲要》提出的各项目标如期实现。

长沙市人民政府办公厅二〇一一年五月二十五日长沙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目录第一章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率先基本建成两型城市和实现全面小康第一节发展基础第二节发展环境第三节总体要求第四节主要目标第二章实施全域功能分区优化城乡空间布局第一节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第二节优化城市空间布局第三节优化产业空间布局第三章坚持消费、投资和出口协调拉动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第一节推动消费转型升级第二节促进投资合理增长第三节积极扩大对外贸易第四章推动产业高端化发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第一节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第二节提升发展先进制造业第三节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第四节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第五节推动产业集聚发展第五章提升城市综合功能加快城市国际化进程第一节推进城市功能现代化第二节加快建设“数字长沙”第三节提升城市发展品质第四节提高城市开放水平第六章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第一节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第二节推进城乡产业融合互动第三节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第七章加快两型社会建设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第一节建设大河西先导区第二节推进资源节约第三节改善生态环境第八章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第一节推进科技创新第二节推进教育强市第三节建设人才强市第四节优化创新环境第九章大力推进文化发展建设国际文化名城第一节繁荣发展文化事业第二节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第三节提高社会文明程度第十章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第一节提高居民收入水平第二节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第三节协调发展社会事业第十一章创新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第一节创新社会管理体系第二节加强社会法治化建设第三节健全公共安全体系第十二章推进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一节构建推进两型社会建设的体制机制第二节加快完善市场配置资源的体制机制第三节大力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创新长沙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年1月16日长沙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长沙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长沙市委关于制定长沙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长沙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谋划和具体部署,是政府履行职责的重要依据,是组织和团结全市人民共同奋斗的宏伟蓝图和行动纲领。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必须走自主创新之路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必须走自主创新之路

习近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必须走自主创新之路。

这段话出自2022年8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考察时的讲话。

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进步的不竭动力。

对于企业而言,创新是企业持久发展的核心,没有创新,企业就失去了核心竞争力。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唯有创新才能生存,唯有创新才能获得竞争优势,也唯有创新才能让企业行稳致远。

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着复杂的内外部环境,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离不开创新。

特别是东北地区,要实现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就必须走出一条自主创新之路。

开拓创新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具有的历史担当。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创新型国家建设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

十年间,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从3个增加到23个,全社会研发经费从2012年的1.03万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2.79万亿元,中国创新指数升至世界第12位。

我国科技事业发生了历史性、整体性、格局性重大变化,成功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以东北地区为例,首艘国产航母、30万吨超大智能原油船,以及京张智能动车、时速400公里跨国联运高速列车等,都是在黑土地上结出的创新硕果,有力夯实新时代东北振兴的根基,对于推动东北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

创新驱动是大势所趋,无论是东北地区的振兴,还是在全国范围内统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我们都要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时代潮流,坚持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牢牢掌握发展主动权,向科技创新要动力,向改革创新要活力。

广大科研工作者要以时不我待的精神、争分夺秒的行动,勇挑重担、奋发拼搏,在自主创新的道路上,通过搭平台、建机制、聚人才,持续提升发展的科技含量,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更大贡献。

安徽省教育学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工作报告

安徽省教育学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工作报告

安徽省教育学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工作报告
李良瑜
【期刊名称】《安徽教育论坛》
【年(卷),期】2003(000)001
【总页数】6页(P4-9)
【作者】李良瑜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523
【相关文献】
1.面对挑战,抓住机遇,推动行业健康快速发展——齐庆中同志在协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上的工作报告(摘要)
2.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推进电器工业由大到强的转变而努力奋斗——中国电器工业协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工作报告
3.积极探索求实奋进努力开创协会工作发展的新局面--李宗琦会长在中交企协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上的工作报告
4.在中国棉麻流通经济研究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上的工作报告
5.省教育学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召开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山东省家电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山东省家电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山东省家电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山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关于印发《山东省家电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通知发布时间: 2011-09-14 信息来源:省经信委规划与技术改造处字体:大中小家电行业是我省的重点优势行业,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

为促进全省消费品产业做优做精,发展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家电行业,推动我省由家电大省向家电强省转变,制定本规划。

一、“十一五”发展回顾“十一五”是我省家电行业深入调整发展的重要时期,全省家电行业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建设制造业强省战略部署,大力实施“新特优”工程,推动家电产业调整振兴,延伸拓展家电产业链,紧抓“家电下乡”、“家电以旧换新”、“节能产品惠民工程”等政策机遇,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着力调整优化结构,增强自主创新和品牌影响力,向国际先进水平迈进的基础和潜力明显增强。

(一)取得的主要成绩。

1.经济效益大幅增长。

截至2010年底,全省家电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共644户,从业人员约20万人,主要产品有8大类30多个品种,其中电冰柜和抽油烟机、热水器产量居全国前列。

全行业2010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268.2亿元、利税213亿元、利润134.7亿元,分别是“十五”末的2.1倍、3.4倍、3.8倍。

2010年实现出口249亿元,比“十五”末增长42.9%。

2.产品结构优化提升。

通过五年来的结构调整,主要产品档次明显提升。

中高端家电产品约占产品总数的45%以上,中高端对开门电冰箱、节电节水型洗衣机、无氟变频空调、大尺寸液晶数字电视、高端一体化太阳能热水器等各种节能高效、绿色环保型家电比例进一步提高。

3.骨干带动效应明显。

海尔、海信已成长为世界知名家电企业,九阳、皇明、力诺瑞特等企业不断发展壮大,成为行业龙头企业,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能力。

康泰、宏泰、多星、奥旭、中大贝莱特等骨干企业发展迅速,规模和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有力地推动了全省家电行业规模扩张和品牌价值提升。

目前,全行业共有山东名牌47个,中国名牌33个,其中海尔电冰箱和洗衣机被国家质检总局评为“世界名牌”。

上海市奉贤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关于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若干意见》的通知

上海市奉贤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关于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若干意见》的通知

上海市奉贤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关于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若干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上海市奉贤区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9.09.17•【字号】沪奉府〔2009〕147号•【施行日期】2009.09.1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宏观调控和经济管理正文上海市奉贤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关于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若干意见》的通知沪奉府〔2009〕147号各镇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区政府各部门:现将《关于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若干意见》印发给你们,望认真贯彻执行。

二〇〇九年九月十七日奉贤区关于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若干意见为贯彻落实国家、市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工作部署,促进我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

区政府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契机,大力推进“三区一基地”建设,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战略,以改革、开放、创新为动力,以优化提升传统支柱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为主线,加快构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全力打造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核心区。

结合奉贤实际,提出如下意见:一﹑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学习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视察上海时提出的“努力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继续走在全国前列”的重要指示,加快落实温家宝总理在上海调研时关于大力发展服务业等目标,根据市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若干政策意见,紧紧围绕“三区一基地”的总体建设目标,形成二、三产业共同发展的产业结构,促进我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工作任务(一)推进高端制造产业发展,积蓄后劲1、大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建设。

围绕全国十大振兴产业规划和市九大高新技术产业,结合奉贤实际,大力发展4+8产业。

(即新能源、生物医药、航空发动机及配件、新材料、游艇设备制造、光仪电、物流装备制造、输配电、信息设备制造业、精细化工、汽车配件制造、农副产品深加工)。

国务院公布促中部地区崛起战略若干意见(全文)

国务院公布促中部地区崛起战略若干意见(全文)

国务院公布促中部地区崛起战略若干意见(全文)中新网8月31日电中国政府网31日刊登《国务院关于大力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若干意见》。

意见指出,中部地区经济结构不尽合理、城镇化水平偏低、资源环境约束强化、对外开放程度不高等矛盾和问题仍然突出,转变发展方式任务依然艰巨,促进中部地区崛起任重道远。

具体如下:国务院关于大力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 43 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中发〔2006〕10号)印发实施以来,中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中部地区巩固成果、发挥优势、加快崛起的关键时期,为大力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推动中部地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现提出以下意见:一、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一)主要成就。

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实施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下,中部地区抢抓机遇、开拓进取,经济实现较快增长,总体实力大幅提升,经济总量占全国的比重逐步提高;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以下称“三基地、一枢纽”)建设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成效显著;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稳步推进,区域合作交流不断深入,全方位开放格局初步形成;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加,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明显改善。

经过不懈努力,中部地区已经步入了加快发展、全面崛起的新阶段。

(二)机遇与挑战。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和扩大内需战略全面实施,中部地区广阔的市场潜力和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将进一步得到发挥;国际国内产业分工加快调整,为中部地区有序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创造了良好机遇;我国改革开放深入推进,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为中部地区加快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和有力保障。

但也应看到,中部地区经济结构不尽合理、城镇化水平偏低、资源环境约束强化、对外开放程度不高等矛盾和问题仍然突出,转变发展方式任务依然艰巨,促进中部地区崛起任重道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央 、国务院转变经济发 展方式 的要求 ,结合对行业发
我国已发展成为令世界瞩目的电工电器装备制造大国。 在党 中央 、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 ,在各级政府部1 ] 的支持 下,全行业认真践行科学发展观 ,认真贯彻落实
装备制造业调整振兴规划等方面 的工作 ,为我国经济社
展所面临的新形势新 问题的分析 ,现提 出第四届理事会
发展环境不断优化 。在国民经济运行 出现积极变化 、有
利 条件 和 积 极 因素 增 多 ,总体 形 势企 稳 向好 的 宏 观 经 济 环 境 中 ,更 有 利 于 电 工 行 业 发 展 。今 年 以 来 ,电 工行 业 经 济 运 行 开 局 良好 ,呈 现 “ v”形 反转 及 强 劲 走 高 态 势 ,电工行 业最 新 统计 数 据 表明 :1 4 ,电工 行业 完成 —月 工业 总产 值 10 0 6 , ,同比 增长 3 . %,完成 工 业销 03. {元 57 03 4
工业总产值 、销售产值等经济总量指标将 达到33 .万亿 元 左右 ,同比增长2% 0 左右 ;利润总额将超过1o{ 元 ,同 8o L 比增长将高于2%;鉴于今年1 5 0 - 月份我 国进 口的强劲增 长势头 ,电工产品进 口额 、出口额和进出 口总额等 外贸
指标 也将 实 现 2 %以 上 的增 长 。从 主 要 产 品 情 况 看 ,全 0 年 发 电设 备 产量 仍 将超 过 1 千瓦 ,电线 电缆 、电动 机 、 亿
各位领导 、各位来宾 、各位代表: 大家好 !本次 中国电器工业协会会员代表大会选举 产生了第四届理事会 、常务理事会和协会领 导集体。感 谢大家的信任 ,选举我担任新一届的会长 ,同时我深感
责 任 重大 。
舞 的优异成 绩 。
在第三届理事会的领导下 ,中国电器工业协会认真 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 ,为行业保驾护航 、为企业排忧
水 电装备制造业依托三峡工程 ,通过引进消化吸收
和 再创 新 ,带 动 水 电产 业技 术改 造 的实 施 ,使 我 国水 电 装 备 制 造水 平 在 短 短 数 年 间 实现 了历 史 性 跨越 ,迈 入 了 国 际 先进 行 列 , 国内 外 市 场 的 竞争 力显 著 增 强 。特 别 是 中 、小 水 电站 的 设 备 已经 有 一 定 量 出 口到 第 三 世 界 国
持 ,也得到了政府部门的认可和肯定 ,这些都应在新 一 届理事会工作中继续坚持和发扬 。 新一届理事会 的任期将处在我 国 “ 十二五”规划 的
能力建设等方面对新一届理事会工作提出了建议。过去
的五年 ,是我国电器工业发展具有里程碑意 义的五年 ,
实施期 ,在 此期 间协会面 临的任务将 十分繁重 ,根据党
— “ 圈 电器 工业 协 会第 四 居 会员 代 表 大会 ” 专辅 中 僦 嗍 剃 劂 @⑨
I ̄ y AIS #
@酲 I l I A
加快发展 方式转变 提升 自主创新能力 、 为推进 电器工业 由大到强的转变而努力奋斗
中国 电器工业协会第 四届会 员代表大会工作报告 张 林 滩
60 0MW等级:I 0 MW等级两种容量的超超临界机组 ,  ̄1 0 E0 国内企业可 自主设计制造 ,水平 已达到 国际先进水平 。
10MW 超超 临 界机 组 目前 国产化 率达 到7 %左右 ,正在 0 0 0
展基本走势及其对 电器工业发展的影响。认清形势 、准 确定位 、为推进电器工业 由大到强的转变而努力奋斗。
工作的初步设想,请大会审议。
会发展 ,全面建设小康做 出了积极 的贡献。在此期 间产 业发展呈现了许多可喜变化和新 的突破 ,技术改造 、自 主创新 、攻关转型都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取得了令人鼓
第一部分
当前 电器工业发展面 临的形 势和存在的问题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重要讲话 中,
2 0 08 DQG Y 8 01 1
对 国 内 外 的 经济 形 势 做 了 精 辟 的论 述 ,我们 要 结 合 电 器 工 业 发 展 实 际 ,认 真 学 习 、加深 理 解 ,准 确 把 握 经 济 发
不 再进 口超 临 界 火 电机 组 ,并 且可 以 出 口印 度 等 国家 。
家。 高水头水力试验台进行了改造和完善 ,混流式水轮 模型试验方面 已达到世界先进 国家 的同等水平 。建有大 型推力轴承试验台 ,可验证水轮发 电机组推力轴承 的仿 真机全模拟试验。建成了8 0 0 级蒸发冷却试验台,对蒸发
冷却 技 术 进 行 了 大 量 的仿 真 机 线 棒 试 验 ,取 得 了很 好 的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电器 工业 目前经济 形 势
逐步提 高。已生产制造投运1 台 ,经性能测试 ,发 电效 O
率基 本 稳 定在 4%左右 ,供 电标 准 煤 耗 约 25 /W ・ , 5 8 gk h 机组 的水平 已达 到 国 际先 进水 平 。
当 前 国 内宏 观 经 济 形 势 仍 然 看 好 ;市 场 需 求进 一 步 扩 大 ;财政 投 资基 本 维 持 在 去 年水 平 ;产 业 内 生 增 长 的
解难 ,坚持改革创新 ,努力提高 自身服务能力和水平 ,
抓重点 、抓特 色服 务,为促进产业平稳较快发展做出了
今天上午 ,耿雷 同志代表上届理事会 向大会作 了工
作报告 ,他从五个方面对 上届工作进行了全面回顾 ;从 服 务政府 、行业和企业 ,加大科技创新力度 ,加强 自身
积极贡献 。理事会工作开展得到了广大会 员的拥护和支
售值9 1. { 元 ,同比增长3 . %,实现进 出口总额达 7 75 7 3 21 0
3 46 亿 美 元 ,同 比增 长 3 .6 4 .5 17%。应 该 说 ,国家 应 对 金
融危机 、扩大 内需和刺激经济的一揽子计划和改革措施
在 电 工行 业 显现 很 好 的成 效 。预 计 2 1 年 电 工行 业 实现 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