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合集下载

产业结构调整实施方案

产业结构调整实施方案

产业结构调整实施方案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市场环境的变化,产业结构调整已成为推动经济持续增长、提高竞争力的关键举措。

为了实现产业的优化升级,促进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特制定本产业结构调整实施方案。

一、产业结构现状分析目前,我们的产业结构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首先,传统产业在经济中所占比重较大,技术水平相对较低,生产效率不高,面临着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等压力。

其次,新兴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创新能力不足,在核心技术和关键领域缺乏竞争力。

再者,产业之间的协同发展不够紧密,产业链条不够完善,导致资源配置不合理,制约了整体产业的发展。

二、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1、优化产业比例,降低传统产业比重,提高新兴产业和服务业的占比,使产业结构更加合理。

2、提升产业技术水平,推动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和升级,增强新兴产业的创新能力,提高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3、加强产业协同,完善产业链条,促进各产业之间的融合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三、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则1、市场主导与政府引导相结合。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同时政府要加强规划引导、政策支持和公共服务,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2、创新驱动。

加大研发投入,培育创新主体,完善创新体系,推动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管理创新,提高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3、可持续发展。

注重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推动产业绿色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四、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任务1、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1)加大对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投入,鼓励企业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提高生产工艺和产品质量。

(2)加强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推动传统产业向绿色、低碳、循环方向发展。

2、培育壮大新兴产业(1)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制定专项发展规划,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2)建立新兴产业创新平台,加强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3、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1)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重点发展现代物流、金融服务、科技服务等。

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是指针对当前经济形势,加强对相关产业的调整和升级,推动产业向高质量、高效益、高附加值方向快速转型,从而提升整个产业链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在当前经济发展的背景下,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已成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问题,相关政策和措施也越来越得到重视。

在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不断升级的当下,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首先,能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

具备差异化竞争优势的产业能够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为国家经济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带来更为明显的效益。

其次,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有助于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随着国内外市场需求的变化,产业结构调整将能够更好地促进技术革新和产业升级,从而推动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持续提高。

最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还能推动环保、安全、人文等方面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引导产业结构不断更新和提升,我们能够更好地支持可持续发展策略的实施,从而实现经济、社会、环保等方面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那么,如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呢?首先,需要加强对关键产业领域的研究,深入分析基础设施、资源配置、人才队伍、市场需求等多方面因素,把握产业的发展趋势和瓶颈点,为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

其次,需要采用多种手段协调各产业之间的关系。

通过政策引导和财政支持,鼓励不同行业之间的协同合作,开展共享研发、共同生产等活动,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推动产业向价值链高端不断迈进。

第三,需要加强利益相关方的沟通和协调。

产业结构调整涉及到很多利益相关方,需要各方的配合和支持。

政府部门要建立健全产业调整会议制度,政企之间要加强沟通合作,企业之间要开放合作,共同推动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和转型升级。

在实际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时,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以创新驱动为核心,不断完善产业链重组升级的政策体系。

政策创新和实施应该以鼓励智能制造等新兴技术和新产业为核心,吸引更多优秀的创新型企业和高层次人才,建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链。

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议

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议

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议推进新型工业化是实现经济发展和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核心任务之一。

为了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以下是我给出的一些建议:1.加强产业结构调整。

优化产业布局,加大高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力度,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加强研究和开发创新型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提高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2.加强技术创新能力。

加大科技投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加强科研机构和企业的合作,建立创新平台,培养和引进高层次人才,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3.加强产业链协同和配套。

建立完善的产业链条,加强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合作与协同。

加强产业配套能力,提升产业链上的中小企业的竞争力,促进产业集群发展。

4.加强企业创新能力。

培养和引进高层次的创新人才,加强企业的研发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

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强企业间的技术交流和合作,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5.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

加强对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培养适应现代产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加强高校和企业的合作,加大对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力度,提高人才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6.加强金融支持和服务。

加大对现代化产业的金融支持力度,提供融资渠道和金融服务。

建立风险投资机制,支持创新型企业的发展。

加强金融监管,防范金融风险,提供稳定的金融环境。

7.加强政府引导和政策支持。

制定有利于现代化产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加大对现代化产业的支持力度。

加强政府引导,推动企业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提高产业发展的整体水平。

8.加强国际合作和开放。

加强与国际先进产业发达国家的合作,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产业发展的水平。

积极参与国际产业合作,拓展市场,提升产业竞争力。

9.加强绿色和可持续发展。

推动现代化产业向绿色和可持续发展方向转变,加强环境保护,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动循环经济发展,促进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10.加强企业管理和运营能力。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工业转型升级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工业转型升级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工业转型升级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李毅中日前,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强调,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一个重点是加快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

在国内外经济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的关键时期,不失时机地推进工业结构调整与升级,这关系到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战略任务。

一、我国工业经受住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考验,实现了回升向好的重大转变2009年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

面对挑战,我们紧紧围绕“保工业,就是保增长、保就业、保稳定”大局,多措并举,狠抓落实,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工业增速回升向好的“V”型反转,全年累计增长11%,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着力扩大内需、稳定出口。

推动实施家电、农机、汽车摩托车下乡以及汽车、家电以旧换新、1.6升以下小排量乘用车购置税减半等政策,有效地拉动消费、惠及民生。

其中,汽车产销量分别为1379、1364万辆,均居世界第一。

推动国家7次下调出口退税率,全年为工业新增退税额1530亿元,为扭转我国出口急剧下滑,确保工业出口降幅收窄发挥了重要作用。

截至2009年11月,规模以上工业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5.3%,结束了连续12个月同比下降的局面。

着力推进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实施。

在工业发展最困难的时候,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围绕这一战略部署,国家发改委与工业和信息化部编制完成了十大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提出了165项实施细则并逐项推动落实,全面加强行业指导。

这些政策的实施,有效提振了企业信心,保障了重点行业的稳步发展。

着力发挥企业技术改造的突出作用。

通过努力,国务院设立了200亿元的中央财政技术改造专项资金,重点支持企业在品种质量、节能降耗、环境保护、装备水平、安全生产和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等薄弱环节进行技术改造。

2009年,拿出230亿元支持了4441个项目,合计拉动了6326亿元的社会总投资,拉动系数为28倍。

自主创新的意义

自主创新的意义

自主创新的意义
自主创新的意义如下:
①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有利于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只有切实提自主创新能力,充分发挥科技进步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才能为保持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发展提供重要支撑;只有切实提自主创新能力,依靠科技进步加快改造传统产业和开辟新的科技产业,使经济增长建立在提人口素质、效利用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注重质量效益的基础上,才能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提供重要支撑。

②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有利于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提升我国在国际产业分工地位的根本途径。

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有利于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和竞争力。

当前,人类社会正在经历一场球性的科学技术革命,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越来越多地体现在自主创新能力的较量。

一些主要国家为了在国际竞争中占据优势,都把科技创新作为国家战略。

如果我国跟不上科技进步的步伐,就会拉大与其他国家的差距,难以真正在世界民族之林立足。

④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有利于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从根本上国家经济安。

只有切实提自主创新能力,增强自主开发能力,掌握自主知识产权,发达国家及其跨国公司的技术垄断,争取更为有利的贸易地位和竞争优势,才能为提我国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提供重要支撑。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有何现实意义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有何现实意义
个人是社会的组成单元,社会需要创新力,个人当然需要创新力。人对许多事物经历久了都会产生一种厌烦的感觉,就是因为旧事物缺乏新意。所以人的潜意识中就存在一种对创新的渴望。在这个激烈竞争的社会,创新能力给人非常的竞争优势。那些不懂创新的人之所以害怕创新,因为创新给他们带来了非常的竞争的压力感。
一切科学的合理的事物都是美的。创新就是要发现科学的合理的事物,发现美。当我们对某些事物和道理有了一定的认识和感受之后,经常会由于一些小的事情想到一些其他的一些事物和道理,这就是灵感产生了。
对美的感受和理解,把握灵感的能力以及推理能力是创新的三个要素,只有这三点都把握好了,我们才能有更多更美的创新。
对美的感受和理解是创新的必备条件,因为我们只有分清了什么是美的,什么是丑的,什么是科学的合理的,什么是假冒的错误的,我们才有可能发现创造出美的科学的合理的事物。但是如果缺乏把握灵感的能力,当灵感来临时我们不知道,让它们悄悄溜走了,当然也不可能有创新。把握灵感的能力包括对创新的强烈愿望,对事物敏锐的洞察力等。其实触发灵感的事情可以说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关键是看你想不想把握,能不能把握。抓住了灵感,有了创新还不够,还必须把创新成果尽量扩大化,这就需要推理能力。
应如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其实不用我说,创新的意义大家都知道。创新就是要摆脱陈腐,发现新概念,新理念,新技术,新思想,新文化,总之一切发现新东西都是创新。但是发现新大陆不是创新。社会主义改革也是新的领域,提高就业率,保护环境,促进社会生产,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创新促进了社会发展,可以这么说,创新代表着社会进步。当今的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他们的原有的生产领域发展已经比较成熟了,面对发展中国家蓬勃的发展潜力,他们感觉到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他们要想有新的发展,就必须不断创新,发现更多新的生产领域,只有这样他们才能解决不断产生的来自国内和国外的竞争压力的问题。而对于发展中国家,由于他们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面对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他们面对的更多的是机遇以及没有饱和的发展空间。现阶段他们可以通过借鉴发达国家经济和技术发展的经验,从而促进自己经济的飞速发展。但是但当他们的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国内国外的竞争压力也会越来越大,社会不断趋于饱和,如果社会创新不够,他们必将面对现在发达国家同样的问题。如果没有创新,他们的经济最多可以比较接近发达国家,绝对不可能超越发达国家。其实要想成为经济强国,关键不在于这个国家有多少廉价劳动力和多少资源,关键在于这个国家创新力够不够。日本国就是一个非常明显的例子,日本是一个人力和物资资源都非常缺乏的国家,但是他们能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强国,这不http://n得不让人惊叹。不容置疑,美国是一个创新能力比较强的国家,虽然他们现在经济发展速度不如中国,但如果中国不能发展强大的民族创新能力,他要想超越美国是绝对不可能的。

推进产业结构升级思路和政策

推进产业结构升级思路和政策

推进产业结构升级思路和政策产业结构升级是指通过调整和改变产业的组织结构、产品结构和技术结构,推动经济发展向技术密集、知识密集、价值密集型产业方向升级的过程。

在当前全球经济环境不断变化的背景下,推进产业结构升级至关重要。

下面将从思路和政策两方面进行探讨。

一、思路:1.加强创新驱动:以创新为核心,推动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加大科技投入,鼓励科技创新,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培育高新技术产业,推动高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

2.实施供给侧结构性:通过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率,优化资源配置,激发市场活力。

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优化产业布局,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减少过剩产能。

3.加强产学研用结合: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加强科技成果转化,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

鼓励企业与科研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加强技术转移和人才培养,提升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4.倡导绿色低碳发展:推动绿色产业发展,推广节能减排和循环利用技术,促进资源可持续利用。

制定相关政策,加大环保投入,推动企业绿色转型,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

二、政策:1.完善产业政策体系:制定支持产业结构升级的政策,为新兴产业和技术创新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

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加大财政支持,提供税收优惠政策,降低市场准入门槛。

2.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加大财政投入,支持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

设置专项资金支持创新企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发展风险投资和科技金融,降低融资成本,解决企业融资难题。

3.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加大对高技能人才和创新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创新人才队伍。

破除户籍限制,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来华创新创业。

4.加强国际合作:加强与发达国家、地区的合作,学习借鉴其产业结构升级经验。

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推动产能合作,提高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

5.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制定相应政策,降低中小企业的税费负担,提供公平竞争的环境,加强创新能力培养和技术支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壮大。

加快创新能力培育推进富阳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加快创新能力培育推进富阳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级 以上企业研 发中心或技术 中心 , 富 通集 团正在 筹划 建 设 国家工程
技 术 中心 。
4 自主创新 推 动 了一 大批 高 . 科技 成果的出炉 20 0 6年 以来 ,全市企 业共 申
报 省 级 新 产 品 1 6项 ,3只 产 品 2 9
只 , 级名牌 产 品 6只 , 省 先后被 认
产业化基地 ” “ 、 国家光纤 光缆产业
园” 。 等
二、 存在的主要 问题 1高新 技 术企业 占全 市规 上 . 企业的比例还 不 高。2 0 0 7年度 , 全
项 目、 才 、 化 成 果 等 形 式 进 行 人 转
C /l AD CMS推 广 应 用 企 业 ,4家 2 企 业被 认定 为杭 州市 工业 企业 信
息 化 试 点 示 范 企 业 ,8个 信 息 化 2
金 专项 、 学研 专项 、 造业 信 息 产 制
创 新的活动 日趋 活跃 , 全市 有 1 0 0 多家企 业与高等 院校 、 科研 院所 建
定 为“ 光通信 省级高新技术特 色产
业 基 地 ” “ 家 火 炬 计 划 光 通 信 产 、国
业 基 地 ” “ 五 国 家 8 3计 划成 果 、十 6
列入 省 级新 产 品和验收 ,2 个项 目列 入 国 家级 科 技 计 划 ,8 2
济社会又快又 好发展 的迫切要求。


富 阳市创新 能力与高新产
业 发 展 现 状
2产 学研 合作 推 动 了科 技 创 .
新体 系的完善 富阳市政府 先后 与清华 大学 、
浙 江 大 学 、 南 理 工 大 学 等 建 立 全 华
6 5家企 业 的信 息化试 点 示范工程 建 设。目前 已有 4家企业进入省级 信 息化试点 、攻 关示范企 业行列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河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委紧紧围绕全省经济发展总体部署,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实施“科教兴冀”战略,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科技工作的决定》和全国科技大会精神,以“大项目、大基地、大园区、大产业”为重点,做大做强高新技术产业,加速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增强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有力促进了全省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

一、坚持“有限目标、重点突破”,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十五”期间,着眼于培育我省国民经济发展的后续主导主业,我们坚持“有限目标、重点突破”的发展方针,围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先进制造、现代农业等我省有一定基础和产业优势的高新技术重点领域,大力推进“自主创新、战略合作、产业集聚、规模发展”,以重点项目和产业基地建设为带动,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做大做强。

“十五”期间我省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累计实现产值3461亿元,年均增速为24.7%。

其中2005年实现产值990亿元,是“九五”末的3倍,完成增加值267亿元,同比增长25.2%,高于工业增速2.3个百分点。

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完成2.35亿美元,是“九五”末的4.4倍,同比增长70.1%。

一是培育形成了一批特色优势产业。

2005年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先进制造等四个重点领域实现增加值占全省高新技术产业的92.6%,其中生物医药71.26亿元,占26.7%;电子信息41.92亿元,占15.7%;新材料55.3亿元,占20.7%;先进制造79.14亿元,占29.6%,产业集聚优势显著。

一批国家、省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项目建成投产,形成了一批具有明显特色优势的产业群体,高新技术产业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度不断提高。

二是建设了一批高技术产业基地。

围绕我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重点领域,谋划建设了石家庄生物产业、河北半导体、河北软件、石家庄信息产业、保定新能源和能源设备、廊坊信息产品制造等六个高技术产业基地。

石家庄生物产业基地被国家发改委认定为3个国家生物产业基地之一,基地拥有华药、石药、神威、以岭等一批具有显著优势的龙头企业,已成为全国最大的青霉素、维C、维B12等产品的生产基地,吉姆欣、吉赛欣、乙肝疫苗等生物工程药品在国内市场占有重要位置。

半导体材料基地一批骨干企业成长迅速,宁晋晶龙、河北普兴等一批骨干企业迅速崛起,单晶硅产量居世界第一,砷化镓、蓝宝石单晶及晶片技术及生产规模居国内领先地位。

保定新能源及能源设备产业基地已成为我国目前最大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完整产业链的输变电制造和光伏产业制造基地,保定天威英利已成为世界领先的太阳能电池生产企业。

高技术产业基地已成为我省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集散地和辐射源。

三是积极推进战略合作。

充分利用外部资源优势,开展与国内外大公司、大集团的战略合作,是实现我省高新技术产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在有关部门的协作配合下,我们积极推动与省外的优势大型优势企业的战略合作,一批合作项目签约建设,对促进产业要素集聚、加快发展我省高新技术产业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省已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签署共同建设石家庄半导体照明工程产业基地的合作备忘录,项目正在顺利实施;与中国航空工业第二集团公司签署了发展通用飞机产业的战略合作协议,石家庄通用飞机产业基地正在加紧规划建设,小鹰-500轻型飞机已通过国家型号审查进入商业化生产阶段;一期投资20亿元的华为北方信息产业基地项目已开工建设,中兴集团与我省合作建设的北方通讯产业基地正在积极推进。

这些基地和重大项目建设,将为我省高新技术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是组织实施了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项目。

项目建设是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

近年来共投资145亿元,围绕“十五”计划确定的基因工程药物、中药现代化、数字通讯产品及系统等十大高技术产业重点工程,滚动实施高新技术产业重点示范项目224项,目前已有90个项目竣工投产。

共有76项列入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项目,国家支持资金5.5亿元。

这些产业化项目的实施使我省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领域形成了一批具有一定优势的产业群体,在一些产业领域具备了较强的竞争优势。

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构建产业发展的技术支撑“十六大”提出走“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才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核心就是要加强企业技术创新,提升产业整体技术水平和资源利用能力。

为此,我们以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创新能力建设、产学研合作等重点工作为抓手,加快建设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增强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着力提升主导产业整体技术水平和竞争力。

一是大力推进产业技术进步。

围绕冶金、化工、医药、纺织等省工业主导产业,组织实施企业技术创新项目80余项,积极开展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和联合攻关,计算机辅助、循环利用、清洁生产等先进技术在传统产业中得到广泛应用。

围绕主导产业的信息化改造,组织实施企业信息化专项项目32项,8项列入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项目,促进了制造企业的资源整合和流程再造。

全省大中型企业有30%以上实现了不同层次的信息化应用,企业整体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得到明显提升。

积极推进装备制造企业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一批引进项目通过消化吸收再创新,大大提高了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缩短了我省产业技术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

如天威集团的750-1000kV特高压变压器项目,成功解决了制约行业发展的瓶颈问题,为我国电力建设特别是西北电网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

沧州大化通过TDI项目的引进消化吸收,已成为全国最大的TDI 生产企业,在国际市场也有较大影响。

唐山机车车辆厂已与德国西门子公司签约合作生产60列高速动车机组,3列在西门子生产,57列在唐山机车车辆厂消化吸收国外技术生产,届时国产化率将达到70%,将大大提高我国高速机车的生产技术水平。

企业新产品开发成效明显,对结构调整的贡献度不断增强。

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新产品产值342.21亿元,同比增长29.36%。

二是建立健全产业技术创新体系。

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已成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和支持,对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地区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进一步加强对企业技术中心建设的工作指导,我们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出台了《河北省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管理办法》,建立了国家、省、市(县)三级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工作体系,对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实行动态管理,优胜劣汰。

目前,全省共有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160多家,其中有国家级15家,省级101家。

华药、乐凯、天威、耀华等一大批骨干企业通过加强技术中心建设,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在全国同行业中的优势地位进一步得到巩固和加强。

组织实施国家和省技术创新能力建设专项项目21项,对调动企业的创新积极性、提升我省在部分产业领域的技术创新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是加强产业自主创新基础平台建设。

配合科技、财政部门依托省内研发基础较好的大学、科研单位和优势企业建设了一批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根据结构调整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需要,研究出台了《河北省(产业)工程研究中心建设指导意见》,围绕主导产业和高新技术重点行业集中支持建设一批省级(产业)工程研究中心,不断提升我省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和高新技术成果工程化、产业化能力。

四是积极推进产学研联合和引进合作。

加强产学研联合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十五”期间,我们积极推进我省与省外著名高校、科研单位的合作,促进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的联合协作。

目前,我省已与中科院、清华大学等8所国内著名大学、科研单位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从省外引进技术21189项,引进人才186567名。

仅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南开大学就有500多项科技成果在我省企业转化。

全省115家省级以上技术中心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合办开发机构105个。

三、加强规划和政策引导,营造高新技术产业和企业技术进步的良好环境一是开展产业规划的编制。

在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我们坚持把自主创新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放在突出战略位置,突出了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先导和支撑作用。

按照国家和省关于制定“十一五”高新技术产业专项规划的工作要求,我们组织编制了省高新技术产业专项规划,现已通过专家论证,并广泛征求省直部门和各市及扩权县意见,即将报省政府批复。

组织和参与编制完成了省“十大主导产业”中医药、信息产业规划和省信息化专项规划,已报政府待批。

二是强化政策研究。

根据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我们参与起草的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科技工作的决定》已经省委六届七次全会讨论通过下发执行,组织有关部门研究提出的《关于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已经省政府文件印发。

研究出台的《关于加快我省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规定》、《河北省高新技术产业十大工程实施方案》、《河北省当前高新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2005年)》等若干政策性文件,对促进我省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发挥了重要指导作用。

目前,我们正在会同有关部门积极推进《河北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条例》的调研和草案的起草工作,积极推进我省高新技术产业的法制化进程。

三是加强统计监测和重大问题研究。

为加强我省高新技术产业和企业技术进步统计监测工作,研究出台了《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高新技术产业和企业技术进步统计监测工作的意见》,会同省统计局、省科技厅、省信息产业厅等有关部门联合提出了落实《加强高新技术产业和企业技术进步统计监测工作的意见》的具体实施方案。

针对我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实际,积极开展重大问题研究,先后完成了《河北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有限目标研究》、《河北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战略研究》、《高新技术产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河北省生物产业发展战略研究》、《京津冀区域创新体系研究》、《京津冀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研究》等重要课题,结合我省发展实际,提出了一系列加快发展的政策措施建议,受到了省领导的重视和肯定,部分建议已被省政府有关政策文件采纳。

四、加强统筹协调,认真落实好科技大会精神全国科技大会和全省科技大会为新时期产业科技工作进一步指明了方向,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自主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更加突出。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产业技术进步也是实现科技与经济结合、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构筑我省未来战略支撑的必然选择。

我们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抓好国家和省科技大会精神的贯彻落实,从加强规划指导和政策引导、配合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加快建设产业技术创新体系、着力解决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等四个方面,加强科技与经济结合,提升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创新型河北建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