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川市高山蔬菜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蔬菜产业 调研报告

蔬菜产业调研报告蔬菜产业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蔬菜产业是中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
为了解蔬菜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应改进措施,我们进行了此次调研。
二、调研方法1. 实地考察:我们选择了某县蔬菜种植基地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土地利用情况、种植技术和市场销售等情况。
2. 问卷调查:我们设计了蔬菜生产者和消费者的问卷,通过随机抽样的方式进行调查,收集他们对蔬菜质量、价格、供应链和消费习惯的看法。
三、调研结果1. 产业现状:蔬菜种植面积广泛,但种植方式仍以传统种植为主,缺乏科学技术支持。
蔬菜质量不稳定,供应链长、环节多,导致蔬菜价格波动大。
2. 生产者问题:生产者普遍面临土地资源紧张、水资源短缺、劳动力成本上升等问题。
同时,由于没有统一的市场定价机制,生产者往往面临价格波动过大的风险,收入不稳定。
3. 消费者问题:消费者呼吁提高蔬菜质量和安全性,对农药残留和添加物超标等问题表示担忧。
同时,消费者对新鲜度和口感的要求有所提高,强调有机蔬菜的健康价值。
四、改进措施1. 支持技术创新:政府应加大科技投入,推动现代种植技术在蔬菜产业中的应用,提高生产效益和质量安全。
2. 优化供应链:建立完善的农产品流通和市场体系,加强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联系,减少中间环节,降低价格波动。
3. 加强市场监管:完善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加大对农药残留和添加物超标的监测力度,保障蔬菜的安全性和健康性。
4. 提高消费者教育:加强对消费者的蔬菜知识普及,提高其对蔬菜质量和安全性的认知水平,引导消费者形成良好的消费习惯。
五、结论蔬菜产业作为中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面临着土地资源紧张、水资源短缺、供应链长等问题。
为了改善蔬菜产业的发展现状,我们应加大科技投入,推动现代种植技术的应用,优化供应链,加强市场监管,并加强对消费者的教育,提高其对蔬菜质量和安全性的认知水平。
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我们相信蔬菜产业将迎来更好的发展。
高山蔬菜种植生产现状及可持续发展探讨

高山蔬菜种植生产现状及可持续发展探讨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需求日益增长,高山蔬菜作为绿色有机食材备受追捧。
高山蔬菜的种植生产不仅可以为人们提供新鲜健康的食材,还可以有效改善山区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由于受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的限制,高山蔬菜种植存在诸多挑战,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本文将对高山蔬菜种植生产现状做相关介绍,并就其可持续发展进行探讨。
一、高山蔬菜种植生产现状1.高山蔬菜的种植区域高山蔬菜种植通常分布在海拔800米以上的高山地带,如云南省的大理、丽江、香格里拉等地区,四川省的甘孜、阿坝等地区,以及甘肃、青海等地。
由于地势高耕地少、土壤瘠薄,交通不便等特点,山区的高山蔬菜种植通常存在较大的困难和挑战。
2.现有种植技术高山蔬菜的种植技术相对较为落后,通常依靠传统劳作和经验积累。
大部分农民还在使用传统的农耕工具和种植方法,栽培技术和管理水平相对较低。
由于高山地区气候条件多变,降雨不均,气温波动大,对农作物的生长品质产生严重影响。
传统种植方式往往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导致种植效益不高。
3.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高山蔬菜由于生长环境特殊,品质优良,养分丰富,不受污染等特点,备受市场青睐。
农村居民及城市居民对高山蔬菜的需求不断增长,出口需求也在逐年增加。
由此带动了高山蔬菜产业的发展。
由于种植规模小、技术不足等原因,高山蔬菜产业发展依旧面临许多问题,产量不稳定,品质无法保障,市场竞争力不强。
二、高山蔬菜种植可持续发展探讨1.科技创新与种植方式调整为了提高高山蔬菜的种植产量和质量,可以通过科技创新和种植方式调整来改善现有状况。
应用新技术和新装备,实行集约化种植,提高收益和效益。
可利用地膜覆盖和温室种植技术,提高土壤温度和湿度,增加作物产量,保证高山蔬菜的供应。
应积极引进新品种和抗病虫害作物,提高高山蔬菜的品质。
还可利用大数据和智能化技术,提高农作物生产的准确性和效率。
2.合理规划与合作推广为了实现高山蔬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对高山蔬菜的种植生产进行合理规划和合作推广。
蔬菜产业调研工作报告

蔬菜产业调研工作报告为进一步把握我市蔬菜产业进展现状,理清进展思路,我成立了蔬菜产业调研组,从8月18日至9月12日,先后到太和、香龙、码头、小沔等14个镇街和加工企业进行了调研。
一、合川蔬菜产业进展的资源基础蔬菜是人们每天必不行少的主要副食品,其市场需求量大、周期短、见效快、比较效益高,市场前景广,是很多地方农夫致富首选的短、平、快项目之一,但并不是什么地方都适合进展蔬菜,其生产需要有肯定的资源条件:其一,由于蔬菜对水的要求比较严格,需要肯定的水源保证;其二,由于蔬菜量大且要求新奇,需要有较好的交通运输条件;其三,不同蔬菜对土壤的适应性不同,加之其耕作要求较高,需要较好的土壤肥料条件,最好是壤土;其四,蔬菜种类多,技术性强,投入也较大,因此需要肯定的.蔬菜管理和技术条件,其中包括种植者对蔬菜先进技术接受的程度等方面;其五,从产业化角度来讲,还必需要的龙头企业为依托和肯定的特色优势产品为基础。
对比蔬菜业进展的五个必要条件,我市蔬菜产业发化展具有较好的资源基础:1.有突出的区位优势:合川市是重庆北部地区的中心城市,也是一个县级农业大市,幅员面积2356平方公里,现有耕地8万公顷,总人口152万,其中农业人口120万。
合川对重庆、成都等大城市和广阔农村腹地川及中北一带具有承上启下的强劲辐射作用,有较强的接纳力量,是城乡交换和货物周转的轴心。
2.水、陆交通非常便利:合川位于四川盆地东部,嘉陵江、渠江、涪江三江汇流,襄渝铁路、国道212线横穿境内,渝合高速大路、遂渝快速铁路,大大缩短了合川与周边大中城市的距离,加之乡镇大路形成网络,蔬菜产地的交通也非常便利,这为蔬菜产品的输出制造了有利条件。
便捷的交通,开明开放的环境,使合川具有强劲的中心辐射功能和多维接纳力量。
3.自然气候条件优越,生态环境良好:合川属中亚热带潮湿气候区,境内耕地海拔主要在200-400米之间,年降雨量在1100-1400毫米之间,年均日照1316小时,年均气温18.1℃,≥10℃的有效积温5903℃,无霜期331天,四季分明,气候温柔,适合多种蔬菜的生长,有进展蔬菜生产的良好自然气候条件,产地生态环境较好,产地尚处于自然状态,生存环境几十年无改变,今后,相当长的时期也不会有大的改变,产地无污染,能到达绿色食品的要求。
湖北高山蔬菜发展概况和建议

造 了有利 的条件 。
2 . 3 种植技术条件优势
经过 2 0多年的发展 .湖北省 各高 山蔬菜 产生基地 和专业 大户 已培养出一大批种植能手 和土专 家 , 总结出 了一整套 种植 技术 和经验 。
2 . 4 生态环境优势
1 . 1 . 3 襄阳市。主要 以反季节蔬菜为主 , 分 布在保康县黄堡 、 两
1 湖北 高 山蔬 菜发 展概 况
1 . 1 主 要 种 植 区域
湖北 的高山蔬 菜主要分布在鄂西北 的恩施 、 十堰 、 宜昌、 襄
阳等地 区 。 面积 3 . 3 3万 h m z 。
2 发 展优 势
2 . 1 自然环境条件优势 湖北地处南北 过渡地带 , 属 亚热带季风气候 , 雨 热同季 , 四
供 求不均的 矛盾, 也是 高山地 区菜农的主要 收入来源。对湖北高山蔬 菜生产现状进行分析 , 并提 出对策建议 。 [ 关键词 ] 湖北 ; 高山蔬 菜; 发展 概况; 建议 [ 中图分类号] F 3 2 7 [ 文献标识码 ] A
湖北省蔬菜生产 主要分 布在鄂 西北地 区。 这个地 区山地资 源丰 富 、 气候独 特 , 土壤肥沃 、 雨量 充沛 , 空气 清新 , 最 高海 拨 3 0 0 5 m, 最低 6 6 . 8 m, 无“ 三废 ” 污染 , 农 药使用量少 , 是种植 高 山
2 . 2 运 输条 件优 势
生产番 茄 、 广椒 ; 石窑 蔬菜基地 是 以专 业生产 白萝 卜 为 主的生
产基地 ,面积有 6 6 6 . 6 7 h m z 。还有利 川市 的 6个反 季节蔬菜 片
我省蔬菜 基地 主要 分布在 高速公路 “ 沪一 渝” 和“ 汉一 十” 两 侧, 特别是 鄂西北 地 区距 离广 州 、 北京 、 上 海只有 不足 1 0 0 0 k m 路程 . 因此 具有非 常优越 的公 路运输 条件 , 给高 山蔬菜 物流创
高山蔬菜产业优势条件现状分析与发展建议

高山蔬菜产业优势条件现状分析与发展建议一、产业优势条件现状分析1. 优越的地理环境高山地区通常指海拔较高的地区,气候凉爽,光照充足,降水丰沛,土壤肥沃,这些条件非常有利于高山蔬菜的生长。
由于海拔高,大气稀薄,温差大,有利于植物的光合作用,使得高山蔬菜在品质上具有独特的优势。
2. 优质的农产品资源高山蔬菜在生长过程中受到的自然环境影响较小,对化肥农药的依赖程度较低,因此成品蔬菜更加纯净、安全,更容易通过绿色食品认证。
3. 品种多样性由于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的多样性,高山蔬菜的种植范围广泛,品种也非常多样,例如高原地区适宜种植藏红花、藏西红果等,而高寒地区适宜种植马铃薯等。
4. 潜在市场需求随着人们对于健康饮食的需求日益增长,对于高山蔬菜的市场需求也在逐渐增加。
尤其是一些特色品种的高山蔬菜,比如藏红花、藏西红果等,成为消费者关注的焦点,市场需求十分旺盛。
二、发展建议1. 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生产效率通过引进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高山蔬菜的种植效率和品质。
利用大棚种植技术延长高山蔬菜的生长季节,提高产量和品质,同时也可以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实现绿色种植。
2. 提升品牌形象,开拓市场高山蔬菜的种植地区多样,品种繁多,可以依托每个种植地区的特色,在品牌建设上下功夫。
通过培育一批符合国家或地区特色农产品的认证企业,推广高山蔬菜的知名度,开拓市场。
3. 加强标准化生产和质量控制建立高山蔬菜的生产标准和质量控制体系,加强对高山蔬菜的生产过程的管理和监督,确保高山蔬菜的品质和安全。
4. 加强与旅游业的结合发展高山蔬菜产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吸引游客前来参观采摘,增加农产品附加值,拓宽高山蔬菜的销售渠道,同时也可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5. 政府支持和引导政府可以通过加大科技投入、提供补贴、税收优惠等方式支持高山蔬菜产业发展,鼓励农民从事高山蔬菜种植,同时也可以通过出台政策和规范,引导高山蔬菜产业健康发展,确保产品的品质和安全。
蔬菜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蔬菜产业发展调研报告为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加快促进蔬菜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通过实地走访、座谈交流、查阅资料的方式,认真开展调查研究,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发展现状(一)产业规模稳步增长我省光照充足、热量丰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截至2020年年底,全省瓜菜生产总面积317.8万亩(其中:设施蔬菜91万亩、冷凉蔬菜17.5万亩、陆地蔬菜101.9万亩、陆地瓜107.4万亩)。
(二)省域布局日趋合理全省形成了设施蔬菜、冷凉蔬菜、陆地蔬菜、陆地瓜四大产业格局,建成了现代设施蔬菜、冷凉蔬菜、陆地瓜生产优势区,冷凉蔬菜、番茄、西芹、辣椒等优势特色农产品的知名度、影响力逐步提升。
全省现有冷凉蔬菜生产企业58家,基地84个,生产面积17.5万亩,11个基地被授予信誉农场,面积2.43万亩。
主导品种规模不断扩大,全省蔬菜播种面积在5万亩以上的蔬菜13类,面积196.2万亩,其中番茄33.8万亩、占14.3%;辣椒27.6万亩、占11.7%;芹菜19万亩、占8%;白菜10.1万亩,占4.3%;韭菜9.4万亩,占4%。
(三)供给能力不断增强近年来,我省设施蔬菜与陆地蔬菜互为补充,同步发展,生产供给能力不断增强,2020 年全省人均蔬菜占有量823公斤。
蔬菜品种极大丰富,市场供应品种达到130多种,消费量较大的蔬菜种类有42个,本省生产种类24个。
全省蔬菜年消费量264万吨,自给141.4万吨,全年自给率占53.6%,蔬菜外销约438.8万吨,占蔬菜总产量的62.4%。
(四)科技水平稳步提升在品种应用方面,重点推广高产的设施、陆地蔬菜专用型品种,新品种应用率达90%以上,其中主栽作物番茄进口品种应用率达70%。
在技术应用方面,推广了集约化育苗、秸秆还田、水肥一体化等日光温室十项技术和拱棚六项技术。
建设集约化育苗场143家,可供应全省70%的蔬菜生产。
普及推广高效节能日光温室;引进示范双膜双被日光温室与大跨度拱棚等新型设施结构,较传统竹木、土墙结构日光温室土地利用率提高30%以上。
蔬菜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蔬菜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近年来,XX市按照特色产业发展总体要求,紧紧围绕优化升级、提质增效这一主线,坚持瓜果与蔬菜并重、设施与露地联动、基地与直销对接、品种与季节相适应的发展方向,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设施建设、永久性蔬菜基地建设、蔬菜标准园创建为抓手,以提升科技含量和产业效益为主攻目标,着力提升蔬菜标准化生产水平,提高蔬菜“品种品质品性”,稳步扩大瓜菜种植规模,力促蔬菜产业提质增效,为促进农民增收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产业发展现状1、生产面积逐步扩大XX市,作为重要蔬菜产区和“菜篮子”供应基地,经过多年坚持不懈的发展,形成了以日光温室、大小拱棚为主的设施农业和露地蔬菜相互结合、相互补充的生产模式,实现了冬覆盖、春提前、夏排开、秋延后的循环生产,瓜菜产业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已经成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重要支柱。
截止目前,全市瓜菜作物播种面积XX.X万亩,比上年增加X.X万亩,增幅X.X%。
其中设施蔬菜XX.X万亩,露地蔬菜XX.X万亩,供港菜X.X万亩,西甜瓜XX.X 万亩;全年瓜菜总产量X.X万吨,其中蔬菜产量X.X万吨,瓜类产量XX万吨。
2、种植结构不断优化我市瓜菜生产类型主要有设施栽培和露地栽培两大类,其中设施栽培有日光温室、大中拱棚、小弓棚三种类型;露地栽培有露地春夏菜、露地秋菜及露地西甜瓜三种。
瓜菜种类有茄果类、豆类、瓜类、绿叶菜类、根菜类、薯芋类、白菜类、葱蒜类、小杂果、花卉、食用菌等XX大类XX多种X 多个品种。
设施蔬菜以日光温室和设施拱棚为主,其中日光温室生产面积X.XX万亩,以果类菜生产为主,秋冬茬接早春茬XX%,冬春一大茬XX%;拱棚生产面积X.XX万亩,以果类菜、叶菜生产为主,生产茬口主要有春提前接秋延后茬和春夏茬生产。
露地菜主要是越夏蔬菜和秋季复种菜,种植面积XX.X万亩,种植作物主要以番茄、辣椒、黄瓜、茄子、豆角、大白菜、萝卜等类蔬菜为主。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1、大力实施设施蔬菜提质增效工程近年来,我市以提质增效为核心,大力实施设施农业效益倍增计划。
蔬菜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蔬菜产业发展调研报告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组织人员深入我市蔬菜主产区开展蔬菜产业发展现状调研,全面了解全市蔬菜产业发展情况,研判发展形势,形成报告如下。
一、发展现状(一)生产基本情况截至X年年底,全市瓜菜生产总面积X.X万亩(其中:设施蔬菜X万亩、出口蔬菜X.X万亩、露地蔬菜X.X万亩、露地西甜瓜X.X万亩),增长X%;总产量X.X万吨,增长X%;总产值X.X亿元,增长X%。
1.区域布局全市形成了设施蔬菜、出口蔬菜、露地蔬菜、西甜瓜四大产业格局,建成了现代设施蔬菜、出口蔬菜、西甜瓜生产优势区。
设施蔬菜:日光温室X.X万亩,占X%;大中拱棚X.X万亩,占X%。
日光温室以番茄、辣椒、黄瓜等为主导产品,大中拱棚以西甜瓜、番茄、辣椒、韭菜为主。
出口蔬菜:以菜心、芥蓝种植为主,搭配江门、雪斗、娃娃菜、西兰花、鹤斗白、奶白菜、结球生菜、菠菜等。
冷凉蔬菜:主要种植番茄、辣椒、芹菜、甘蓝、娃娃菜、西兰花、菜花等。
西甜瓜:种植品种以金城X号为主,西瓜个大、瓤红、汁多、甘甜、耐运输,富含硒和锌,是世博会指定产品。
2.种植结构我市蔬菜生产主要种类由过去的十多种发展到二十多种,主导品种规模不断扩大,上半年蔬菜主导品种生产面积超过X 万亩的有X种,其中:芹菜X.X万亩、占蔬菜总面积的X.X%;菜心X.X万亩、占X.X%;番茄X.X万亩、占X.X%;辣椒X.X 万亩、占X.X%;大葱X万亩、占X.X%;甘蓝X.X万亩、占X.X%;芥蓝X.X万亩、占X.X%;韭菜X.X万亩、占X.X%;西兰花X.X万亩、占X.X%。
西瓜生产面积X万亩,占西甜瓜生产总面积的X.X%;甜瓜生产面积X.X万亩,占西甜瓜生产总面积的X.X%。
(二)供给销售情况我市瓜菜周年生产,周年供应。
从生产类型看,日光温室蔬菜周年上市;拱棚蔬菜X月~X月上市;出口蔬菜X月~X 月上市;露地蔬菜X月~X月下旬上市;露地西甜瓜X月~X 月上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业化 、 市场 国 际化 要 求 , 真解 决 好 蔬 菜 生 产 布 认
局优化 、 产业 化经 营和 高产 、 效 、 高 优质 、 态 、 全 生 安 几 大 问题 , 分体 现  ̄ I 山蔬 菜 规模 发 展 的本 质 充 FJ 高 'l I 特 征 。立 足 市场 拓展 , 实现 利川 高 山蔬 菜 在 市场 占
势 资 源分 布情 况 , 在巩 固稳定 现有 高 山蔬 菜面 积 的
4 利 川 高 山蔬 菜 产 业发 展 目标
4I 三高 .
基 础 上 , 优 种 植 结 构 , 大 利 中盆地 中高 档 精 细 调 扩 菜 如 辣椒 、 茄 、 番 黄瓜 等 品种 的种 植规模 , 大利 川 加 l 莼菜、 利川 山药等 特色 菜板块 基地 的建设步 伐 , 强 加 高 山蔬菜 基 地配 套设 施 的建设 , 快 高 山蔬菜 基 地 加 的水 、 、 的综 合治 理 , 渠 路 建成 旱 涝保 收 的标 准化 高 山蔬菜 基地 , 强基地抗 御 自然灾害 的能力 , 增 确保 旱 能灌 、 能排 , 高种植 水平 和土地 产 出率 。2 0 年 涝 提 08 利 川 市 高 山蔬 菜 板块 已纳 入 湖 北 省板 块 基 地 建 设 项 目, 随着 项 目的启 动 、 实施 , 将有 力推 动 利川 高 必 l
发 展 高 山蔬 菜是一 项 投 资较少 、 效较 快 的高 效产 见 业, 我们 要 紧紧 抓 住 这些 优 势 资 源 , 理 开 发 利用 合
动 , 动 利川 市 高 山蔬 菜产 业 内部 和产 业 问 的转 化 推 升级 , 建第 一 、 、 产业 协 调发 展 、 互影 响 、 构 二 三 相 相
互 促 进 的一 业兴 百 业 、 百业 连 一业 的市 场 经 济发 展
新 格局 。
自然资 源 , 促进 高 山蔬菜产 业 的强势 发展 。
52 优化 板块 基 地建设 , 成产 业格局 . 形
按 照 湖北 省蔬 菜 产业 规划 建设 中的科 学规 划 、
区域 布 局 、 度 集 中 、 业 生 产 的要 求 及 利 川 市优 适 专 l
43 三提高 .
的节 约 不 够 , 资源 的 充分 合 理 利 用 率 不 高 , 然 对 必 导致 与资 源 、 境 的矛盾 愈来 愈 突 出 。加之 部 分 菜 环
农 素质 不 高 , 习和掌 握先 进 栽 培技 术 的水 平参 差 学 不 齐 , 坏 式种 植 方 式 仍 然 存 在 , 破 乱施 、 施 化 肥 、 滥
按 照 提高 资源 综 合利 用率 、 高 土地 综合 产 出 提 率 、 高产 品加 工 率 的 “ 提 高 ” 针 , 提 三 方 重点 研 究 和
推行无 公 害 、 准化 优质 高产 高效 生产技 术 。 标
44 . 三 上
农药 而 导致 的事故 时 有发 生 等等 , 约 了利 川 高 山 制 l
按照大 宗产 品上档次 、 特色产 品上规模 、 名优 产 品 上 品牌 的“ 上 ” 三 发展 要求 , 点 培育壮 大 利川 高 重 山反 季节 蔬 菜 、 l 菜 、 川 山药 几 大 拳 头产 品 利川 莼 利 l
和 品牌 。
5 利 川 市 高 山蔬 菜 产 业 发 展 对 策
51 立足优 势 资 源 , . 开发 高 山蔬菜 从 地理 因素看 , ll 拔 8 0m 以上 的地 区 占  ̄ I J 海 J 0 全 市 总面积 的 9 %, 中海 拔 12 0i 3 其 0 n以上 的高 山 区 占 5 %, 山蔬 菜 产业 的发 展 空 间 巨大 ; 区位 2 高 从 上看 , ll 边 的大 中城市 海拔均 在 3 0m 左右 ,  ̄J周 JI 0 利 川 市 高 山蔬 菜 销 售 旺季 正 是 周边 城 市 蔬 菜供 应 的 空 档期 , 场需 求 巨大 , 随着 “ 路 ” 市 且 两 的开 通 , l 利川
42 “ 主 导 . 三
按 照 主 导 产业 + 主导 企 业+ 主导 基 地 的 “ 主 三
导” 发展 方 式 , 点培 植 3个 产 值 过亿 元 的蔬 菜加 重 工龙 头企 业 , 即利 川 湖南 天下 凤凰 农业 科 技股 份公 司 、 川天 佛莼 菜公 司和 利川 奥龙 医药生 化公 司 。 利
将 进一 步加 强 与周 边 大 中城市 的联 系 ; 精 品特色 从 上看 , 利川 莼 菜 、 l 利川 山药 、 J 山野菜 深受 各 大 中 利 l I
城 市 消 费者 的欢 迎 , 已与 日本 、 国等 国家 和地 并 韩
有 率 上 的 突破 , 其 上 市 时期 从 8 1 使 ~ 0月扩 展 到 4 ~
1 1月 ; 足科 技创 新 , 立 实现 生产 周期 的突破 , 其从 使 高 山 、 高 山 向低 山延 伸 , 正形 成 立 体 周 年 种 植 二 真 结 构 。通 过 利 川 市 高 山 蔬 菜 主 导产 业 的发 展 和 带 l
区建立 了长 期 的供求 关 系。 三大 优势决 定 了利川 这
政 府 行 为缺 少 , 而导致 了生 产 、 从 流通 、 场 、 市 组织 、 竞 争 等 的 无 序 , 而 不 能 形 成 优 势 与 互 补 , 就 实 进 也
现 不 了应有 的效 益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3 利 川 高 山蔬 菜 产 业 发 展 思 路
利 川 市 高 山蔬菜 生 产应 顺 应生 产 标 准化 、 营 l 经
蔬菜 产 业 的快 速 发展 。另 外 , 川 市 高 山蔬 菜产 业 利 l
可 持续 发 展 和产 业化 经 营 的长效 机制 并没 有建 立 ,
很 多制 约 产业 发 展 的深层 次 矛盾 没 有 消除 , 适 度 如 规模 经 营发展 不 够 、 村级 集 体经 济组 织 缺 乏组 织 协 调 能 力 和 手 段 、 间社 会 组 织 ( 民 中介 组 织 、 询 组 咨 织 、 术 服务 组 织 ) 发 达 、 头企 业 带动 力 不 强 、 技 不 龙
!! ! !! :!墨竺墨叁 盛 ! ! ! ! 竺
2 利 川 高 山蔬 菜 产 业 发 展存 在 的 问题
长 期 以来 , l 高 山蔬 菜 的发 展 主要 依赖 于 利川 市
投资 规模 的增 长 和 自然 资 源 的过 度开 发 , 是 以量 这 代 质 的外 延 式 、 粗放 型 的经 济 增 长 方 式 , 其对 资 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