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的分化诱导治疗和分化诱导剂

合集下载

肿瘤细胞分化与肿瘤发生的关系研究

肿瘤细胞分化与肿瘤发生的关系研究

肿瘤细胞分化与肿瘤发生的关系研究肿瘤是一门研究领域很广泛的学科。

无论是从基础研究还是临床应用,肿瘤对人类的健康都有非常大的影响。

在肿瘤研究的过程中,了解肿瘤细胞的分化状态和肿瘤发生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肿瘤细胞分化是指原始未分化细胞通过向特定方向分化产生特定的功能性和特性的细胞类型的过程。

与健康细胞相比,肿瘤细胞在分化程度上更低。

一般来说,肿瘤细胞分化程度越低,恶性程度越高。

因此,对肿瘤细胞分化状态的研究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指导。

研究表明,肿瘤细胞分化有可能与肿瘤的发生有关系。

在肿瘤的发生过程中,细胞发生了分化的失控,某些细胞分化失常,或者细胞分化被抑制导致无法分化。

且这种分化失常可能伴随其他遗传或环境因素作用导致肿瘤的发生。

目前,科学家们正在尝试从分子和细胞水平研究肿瘤细胞分化与肿瘤发生的关系。

他们发现某些细胞因子在调节肿瘤细胞分化和肿瘤发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肝癌中,研究者发现一种叫做FZD7的受体与Wnt通路有关,可能导致肝癌细胞的分化途径受到干扰而进一步促进肝癌的发生。

同时在肝癌治疗中使用抑制FZD7的药物可能会有更好的效果。

这种研究结果为肿瘤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尤其是针对早期肿瘤干预和治疗。

还有一些肿瘤治疗药物可以促使肿瘤细胞重新分化,这种药物被称为分化疗法。

分化疗法主要是通过给肿瘤细胞送入某些诱导剂如维生素D3,使得细胞回到分化状态,从而恢复正常的细胞功能,加快肿瘤细胞的死亡,从而达到治疗效果。

比如Ara-C就是一种有效的分化疗法,它对急性髓系白血病和其他恶性淋巴瘤的治疗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总的来说,肿瘤细胞分化与肿瘤发生之间的关系暂未完全被解析,但是研究表明,肿瘤细胞分化可能与肿瘤发生和发展有密切的关系。

通过进一步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肿瘤细胞的分化机制,为预防和治疗肿瘤提供更好的理论和实践指导。

抗肿瘤药物的研究进展

抗肿瘤药物的研究进展

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自然科学、医学版)第29卷第4期 JOURNAL OF T HE GRADUATES VOL129№42008 S UN Y AT2SE N UN I V ERSI TY(NAT URAL SC I E NCES、M E D I C I N E) 2008抗肿瘤药物的研究进展3郑晓克(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广州510080)摘 要:综述分析了抗肿瘤药物近年来的新进展,包括细胞毒性抗肿瘤药物、以细胞信号传导分子为靶点的抗肿瘤药物、新生血管生成抑制剂、分化诱导剂、细胞周期依赖性蛋白激酶抑制剂等。

关键词:抗肿瘤药物癌症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其死亡率仅次于心血管病而位居第二。

随着分子肿瘤学的发展,人们发现细胞周期失控是癌变的重要原因。

细胞内促增殖系统成分的过度表达与抑增殖系统成分的缺失均可引起细胞增殖失控而导致癌变。

随着生命科学研究的飞速进展,恶性肿瘤细胞内的信号转导、细胞周期的调控、细胞凋亡的诱导、血管生成以及细胞与胞外基质的相互作用等各种基本过程正在被逐步阐明。

以一些与肿瘤细胞分化增殖相关的细胞信号转导通路的关键酶作为药物筛选靶点,发现选择性作用于特定靶点的高效、低毒、特异性强的新型抗癌药物已成为当今抗肿瘤药物研究开发的重要方向。

目前抗肿瘤药物研发的焦点正在从传统细胞毒类药物转移到针对肿瘤细胞内信号转导通路的新型抗肿瘤药物。

导致这一转变的本质根源在于:传统细胞毒类药物由于主要作用于DNA、RNA和微管蛋白等与细胞生死攸关的共有组分,致使其选择性低、毒性大。

相反,多种信号转导通路的关键组分在正常细胞与肿瘤细胞及不同类型肿瘤细胞之间存在巨大差异,这一差异的存在及阐明使高选择性、高效、低毒的新型抗肿瘤药物的研发面临历史性的重大机遇。

正是上述差异使肿瘤细胞区别于正常细胞,不同肿瘤相互区别。

靶向这些组分的抗肿瘤药物不但可望降低毒性,而且可实现个体化治疗,使治疗效益最大化。

3收稿日期:2008-10-08作者简介:郑晓克,女,1982年生,汉族,河南人,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2008级药理学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肿瘤细胞的细胞骨架研究,电子邮箱ki2 ki118576@s ohu1com。

癌的分化诱导治疗和分化诱导剂汇总

癌的分化诱导治疗和分化诱导剂汇总

癌的分化诱导治疗和分化诱导剂作者:闫晓光(A1435)综述周训银1 吴军正2审校一般认为,癌细胞的分化程度较正常低,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⑴癌细胞来源于未能完全分化的正常干细胞的异常分化;⑵癌细胞是已完全分化的正常细胞的反分化形成的;⑶癌变是细胞发育的阻抑,即细胞在早期分化阶段被致癌物转化为低分化、高增殖的癌细胞;而在细胞接近于分化完成时,被致癌物转化为高度分化的、低增殖的癌细胞。

不管癌细胞是来自成熟细胞的反分化,或来自未成熟细胞的异常分化,还是阻抑正常细胞的分化,都可以看作是一种细胞分化的疾病,目前已经有许多把恶性细胞再分化成高分化不(或低)增殖正常细胞的例子:⑴Mckinell等人将蛙肾肿瘤细胞核注入受精的去核卵,结果发现肿瘤细胞核改变了基因的表达,经过正常分化,成长为正常的蝌蚪,及至成年蛙,都没有一点恶性肿瘤的迹象。

⑵Mintz由含特异标志的小黑鼠分离畸胎瘤细胞,直接注入另一种含不同基因标志的小白鼠胚胎,然后将胚胎移植到假孕的寄养母鼠的子宫内,结果胚胎长成了正常鼠。

从上面的实验中可以得出下面的启示:⑴至少有部分癌是由于基因的表达及功能改变所致,而基因的结构并未改变。

如果癌都是由于基因的永久性突变,那么畸胎瘤就不可能再分化为正常细胞。

⑵如果癌细胞可以向正常逆转,就有可能设计出一种治疗癌瘤的药物,促使癌细胞再分化成正常细胞。

很多生成因子或化学物质在体内或体外可促进癌细胞分化而降低肿瘤恶性程度的事实,为发展抗癌治疗开辟了一条新途径──分化诱导治疗[1]。

1 分化诱导疗法特点肿瘤细胞分化诱导疗法的基本特点为不杀伤肿瘤细胞,而诱导肿瘤细胞分化为正常或接近正常细胞,即在一些化学制剂的作用下,有的肿瘤细胞出现类似正常细胞的表型,有的恢复了正常细胞的某些功能,这些制剂被称为分化诱导剂,运用分化诱导剂促进体内肿瘤细胞分化来治疗癌症,被称为分化诱导疗法。

目前国内外文献资料对癌细胞分化的叫法有所不同,如:逆转、表型逆转、逆向转化、正常化、脱癌、去恶性及去恶化等,总之,均表达出肿瘤细胞向正常细胞方向发展。

分化诱导剂名词解释

分化诱导剂名词解释

分化诱导剂名词解释
分化诱导剂是一类促进细胞分化的化合物或生物分子,也被称为分化因子,是调节细胞分化和发育的重要因素。

首先,分化是指细胞由原始状态向更特化的状态转变。

细胞分化是一种高度调节的过程,它可以让细胞以特定的方式表达基因,并最终形成特定的细胞类型。

分化诱导剂可以通过调节基因表达并转录相关因子,具有诱导细胞分化的能力。

同时,分化诱导剂对抗肿瘤、形成器官、改善组织再生和细胞移植等领域都具有积极的贡献。

在临床应用方面,分化诱导剂在治疗白血病和类白血病的化疗中,被广泛地应用。

分化诱导剂可以去除白血病细胞的幼稚特性,并将其转化为成熟的、特定的免疫细胞类型。

分化诱导剂在心肌梗死和脊髓損傷治療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大量的临床数据表明,通过使用分化诱导剂,可以促进组织再生,并恢复医疗功能力。

化学治疗方面,在非小细胞肺癌和肝细胞癌等领域,分化诱导剂的使用也已经开始扩大。

此外,分化诱导剂在神经科学和再生医学等领域也有所应用。

分化诱导剂能够调节神经干细胞和神经前体细胞,以产生特定类型的神经细胞。

同样,在骨折和骨缺损等领域,分化诱导剂可以促进骨细胞增殖并形成成熟的骨组织。

总之,分化诱导剂在临床研究和应用中充满了潜力。

随着我们对分化诱导剂的认识逐渐深入,相信其在各大领域中的应用潜力将逐渐得到挖掘和扩大。

干细胞的分化与定向诱导技巧

干细胞的分化与定向诱导技巧

干细胞的分化与定向诱导技巧干细胞是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的一类基础细胞。

在医学领域,干细胞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可以用于组织重建、疾病治疗以及新药研发等方面。

干细胞的分化与定向诱导是实现这些应用的关键步骤,本文将介绍干细胞分化的基本原理和常用的定向诱导技巧。

干细胞分化的基本原理是指通过调控细胞内外环境来引导干细胞向特定细胞类型分化的过程。

在自发分化过程中,干细胞通过自身的遗传调控和信号传导路径来实现分化。

而定向诱导技巧则是通过外部介入,利用特定的因子和技术手段来控制干细胞的分化方向,使其转变为目标细胞类型。

在干细胞分化的过程中,存在内源性和外源性两种分化信号。

内源性信号是指体内存在的调控因子,如基因表达调控和细胞信号通路等。

外源性信号则是指通过外部途径引入的调控因子,如特定细胞因子和生化材料等。

这些信号可以单独或联合作用,通过激活或抑制细胞内特定信号通路,从而实现干细胞向特定细胞类型的转变。

定向诱导技巧主要包括生化诱导和物理诱导两种方法。

生化诱导是利用生物化学因子来诱导干细胞的分化。

常见的生化诱导因子包括生长因子、转录因子和化学物质。

生长因子可以通过激活特定信号通路促进细胞增殖和分化,转录因子则可以通过与DNA结合来控制基因表达,进而诱导细胞分化。

化学物质则可以改变细胞内的环境,如酶抑制剂和分化诱导剂等。

生化诱导的优势在于可以精确地调控分化的时间和程度,但其不足之处在于需要优化诱导因子的浓度和时间,以及需要解决因子稳定性和细胞毒性等问题。

物理诱导是利用物理力学原理来诱导干细胞的分化。

常见的物理诱导方法包括微环境模拟和力学刺激。

微环境模拟是通过模拟细胞自然生长环境,如细胞外基质、细胞间隙和培养基等,来提供合适的生长条件和机械性刺激,从而引导干细胞的分化。

力学刺激是通过应用机械压力、牵拉力或剪切力等来调节细胞内外环境,从而影响干细胞的分化。

物理诱导的优势在于可以模拟细胞自然生长环境,更好地保持细胞功能和生化特性,但其不足之处在于需要优化刺激力的强度和时间,以及需要解决刺激对细胞的毒性和特异性等问题。

肿瘤的诱导分化疗法

肿瘤的诱导分化疗法
细胞的分裂设置了很多关卡 ,并由周期素把关 。这样 ,细 胞的分裂才能按部就班 , 不至于发生差错 。周期素代谢速度
中国肿瘤 2002 年第 11 卷第 2 期
很快 , 需要依赖新增产核糖体的增产在某一特定时间合成出 来 , 任务完成后立即分解掉 , 所以核糖体可以说是细胞分裂 的总关卡 。其实 ,核糖体的增产是细胞进入 DNA 合成前的必 备条件 , 不只是周期素 , 用以复制 DNA 和细胞分裂所必需的 蛋白质也都要靠核糖体的增产 。而调节核糖体的生产最重要 的因素是甲基转移酶 。rRNA 的甲基绝大部分发生在核糖这 个单位的 2′- 氧位置 , 细胞在制造核糖体的过程是先合成分 子量大于最后产物大约两倍的先驱 rRNA , 这先驱 rRNA 经过 修剪把有用的一半保留下来制造核糖体 。甲基的分布全部着 落在有用的一半顺序 , 如果这部分缺乏甲基 , 那么这部分有 用的顺序也会像没有用的顺序被分解掉 。所以甲基化如果进 行不完整 ,就不能产生核糖体 。
2 异常甲基转移复合酶是癌症的关键问题
如上所述 , 甲基转移复合酶在细胞的分裂与分化中扮演 着很关键的角色 , 如果这些酶发生异常 , 则会对细胞的分裂 与分化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 癌症就是这些酶发生异常的结 果 。癌细胞的甲基转移复合酶有特异性改变 , 异常发生在 MAT和 SAHH 各与一特异癌蛋白质结合 , 因而改变了甲基转 移复合酶的活性与调节机制 , 显然 , 酶的动力性质也受到影 响 。正常和异常 MAT的 Km (甲硫丁氨酸) 值有显著的差异 , 前者为 3μM , 而后者则是 20μM。为区别差异 , 前者定名为 MATL ,后者为 MATLT。SAHH 也有类似的差异 ,正常 SAHHL 的 Km (腺苷) 值为 0. 3μM ,而异常 SAHHLT 的 Km 值为 2μM ,所以 检测 Km 值可以很容易地识别酶的异常 。癌细胞不管是动物 的或者是人类的都有这种异常的甲基转移复合酶 ; 正常细胞 即使分裂能力很强的再生肝 、骨髓细胞 、肠粘膜和胚胎组织 也检测不出复合酶的异常 ; 所以复合酶的异常是癌细胞特殊 的异常 。异常复合酶的癌蛋白质正如固醇激素对正常复合酶 的作用一样 , 将三个成员酶结合成非常稳定活性很好的复合 酶 。这特异癌蛋白质对复合酶的影响远胜于固醇激素 ,如图 1 所示 MAT的合成产物 S- 腺苷甲硫丁氨酸对复合酶的稳定性 有正面的影响 , 也许是其所带阳离子造成 , 特异癌蛋白质与 MAT结合的结果使异常 MAT的 Km 值提高 7 倍 , 也就是说异 常癌复合酶容纳更多的稳定因素 , 这是为什么异常癌复合酶 的稳定性和活性远远超过正常复合酶 。因为癌细胞能自行产 生甲基转移复合酶的促进因素 , 癌细胞这种酶的活性就不需 依赖外来的促进因素而能自行维持高的活性 , 这高活性促成 癌细胞在分裂周期运转不息 , 也因此阻断了终末分化 , 所以 异常的甲基转移复合酶是癌症一个很关键的问题 。

肺癌化疗药物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肺癌化疗药物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肺癌化疗药物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第12页
四 肿瘤治疗辅助药品
(一)造血生长因子 (二)止吐药 (三)镇痛药 (四)抑制破骨细胞药 (五)神经精神用药
肺癌化疗药物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第13页
肿瘤治疗未来
靶向治疗
细胞毒药品
肺癌化疗药物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第14页
生物 modifiers,BRM)
IFN-α、IFN-β及IFN-γ。IFN-α和 IFN-β分别由白细胞和成纤维细胞产生,在酸 性环境中稳定,而且结合相同受体。而IFN-γ 主要由T淋巴细胞分泌,对酸不稳定,结合受体 与前二者不一样,IFN-γ免疫刺激活性在三者 中最强。IFN-β和IFN-γ只由单个基因编码, 而IFN-α由最少23个不一样基因,群聚在第9对 染色体上,编码产生多于15种功效蛋白质。
⑥妊娠妇女。
肺癌化疗药物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第17页
白细胞介素-2(IL-2)
IL-2是一个含有各种生物活性细胞因子,IL-2在 T细胞活化、增殖以及转化过程中起着最主要作用, 它作用是经过其在细胞表面受体(IL-2R)实现。 除了T 细胞,IL-2也对B细胞、NK细胞、巨噬细胞 功效含有上调作用。IL-2由活化Th1细胞产生,而 且能够刺激巨噬细胞、NK细胞和CTL细胞,介导 细胞免疫。肿瘤生长、发展与宿主免疫状态亲密相 关,其中细胞免疫在肿瘤免疫中起着主要作用,IL2为辅助性T淋巴细胞(TH)分泌含有广谱免疫增 强作用淋巴因子,可增强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 (TC)、自然杀伤细胞(NK)功效,是细胞免疫 关键性因子。当细胞免疫功效低下,机体对突变细 胞监视和杀伤去除能力降低时,则会造成肿瘤生长。
微管毒性剂紫杉醇(taxol)也可使Bcl-2磷酸化而致 其失活,促进细胞凋亡。

癌的分化诱导治疗和分化诱导剂

癌的分化诱导治疗和分化诱导剂

癌的分化诱导治疗和分化诱导剂作者:闫晓光(A1435)综述周训银1 吴军正2审校一般认为,癌细胞的分化程度较正常低,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⑴癌细胞来源于未能完全分化的正常千细胞的异常分化;(2)癌细胞畏已完全分化的正常细胞的反分化形成的;⑶癌变是细胞发育的阻抑,即细胞在早期分化阶段被致癌物转化为低分化、高增殖的《细胞;而在细胞接近于分化完成时,被致癌物转化为高度分化的、低增殖的《细胞。

不管癌细胞是来自成熟细胞的反分化,或来自未成熟细胞的异常分化,还是阻抑正常细胞的分化,都可以看作是一种细胞分化的疾病,目前已经有许多把恶性细胞再分化成高分化不(或低)增殖正常细胞的例子:CDMckinel 1等人将蛙肾肿瘤细胞核注入受精的去核卵.结果发现肿瘤细胞核改变了基因的表达,经过正常分化,成长为正常的蝌蚪,及至成年蛙,都没有 -点恶性肿瘤的迹象。

(2)Mintz由含特异标志的小黑鼠分离畸胎瘤细胞,直接注入另一种含不同基因标志的小白鼠胚胎,然后将胚胎移植到假孕的寄养母鼠的子宮,结果胚胎长成了正常鼠。

从上面的实验中可以得出下面的启示^⑴至少有部分癌是由于基因的表达及功能改变所致,而基因的结构并未改变。

如果癌都是由于基因的永久性突变,那么畸胎瘤就不可能再分化为正常细胞。

⑵如果癌细胞可以向正常逆转,就有可能设计出一种治疗癌瘤的药物,促使癌细胞再分化成正常细胞。

很多生成因子或化学物质在体或体外可促进癌细胞分化而降低肿瘤恶性程度的事实,为发展抗癌治疗开辟了一条新途径一分化诱导治疗〔1]。

分化诱导疗法特点肿瘤细胞分化诱导疗法的基本特点为不杀伤肿瘤细胞,而诱导肿瘤细胞分化为正常或接近正常细胞,即在一些化学制剂的作用下,有的肿瘤细胞出现类似正常细胞的表型,有的恢复了正常细胞的某些功能,这些制剂被称为分化诱导剂, 运用分化诱导剂促进体肿瘤细胞分化来治疗癌症,被称为分化诱导疗法。

目前国外文献资料对癌细胞分化的叫法有所不同,如:逆转、表型逆转、逆向转化、正常化.脱癌、去恶性及去恶化等,总之,均表达出肿瘤细胞向正常细胞方向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癌的分化诱导治疗和分化诱导剂作者:闫晓光(A1435)综述周训银1 吴军正2审校一般认为,癌细胞的分化程度较正常低,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⑴癌细胞来源于未能完全分化的正常干细胞的异常分化;⑵癌细胞是已完全分化的正常细胞的反分化形成的;⑶癌变是细胞发育的阻抑,即细胞在早期分化阶段被致癌物转化为低分化、高增殖的癌细胞;而在细胞接近于分化完成时,被致癌物转化为高度分化的、低增殖的癌细胞。

不管癌细胞是来自成熟细胞的反分化,或来自未成熟细胞的异常分化,还是阻抑正常细胞的分化,都可以看作是一种细胞分化的疾病,目前已经有许多把恶性细胞再分化成高分化不(或低)增殖正常细胞的例子:⑴Mckinell等人将蛙肾肿瘤细胞核注入受精的去核卵,结果发现肿瘤细胞核改变了基因的表达,经过正常分化,成长为正常的蝌蚪,及至成年蛙,都没有一点恶性肿瘤的迹象。

⑵Mintz由含特异标志的小黑鼠分离畸胎瘤细胞,直接注入另一种含不同基因标志的小白鼠胚胎,然后将胚胎移植到假孕的寄养母鼠的子宫内,结果胚胎长成了正常鼠。

从上面的实验中可以得出下面的启示:⑴至少有部分癌是由于基因的表达及功能改变所致,而基因的结构并未改变。

如果癌都是由于基因的永久性突变,那么畸胎瘤就不可能再分化为正常细胞。

⑵如果癌细胞可以向正常逆转,就有可能设计出一种治疗癌瘤的药物,促使癌细胞再分化成正常细胞。

很多生成因子或化学物质在体内或体外可促进癌细胞分化而降低肿瘤恶性程度的事实,为发展抗癌治疗开辟了一条新途径──分化诱导治疗[1]。

1 分化诱导疗法特点肿瘤细胞分化诱导疗法的基本特点为不杀伤肿瘤细胞,而诱导肿瘤细胞分化为正常或接近正常细胞,即在一些化学制剂的作用下,有的肿瘤细胞出现类似正常细胞的表型,有的恢复了正常细胞的某些功能,这些制剂被称为分化诱导剂,运用分化诱导剂促进体内肿瘤细胞分化来治疗癌症,被称为分化诱导疗法。

目前国内外文献资料对癌细胞分化的叫法有所不同,如:逆转、表型逆转、逆向转化、正常化、脱癌、去恶性及去恶化等,总之,均表达出肿瘤细胞向正常细胞方向发展。

分化诱导疗法的提出,打破了50年代曾流行的“一旦成了癌细胞,便永远是癌细胞”的观点,癌细胞的分化诱导疗法,作为肿瘤治疗的一条新途径,近年来研究非常活跃,已成为国际肿瘤研究的新热点[2]。

2 分化诱导机理分化诱导机理研究的立足点是:⑴癌细胞具有分化潜能;⑵正常细胞的分化是有顺序的、有限制的和有选择的基因表达;⑶癌细胞出现分化缺失、分化阻断和分化异常。

因此,能正常分化是细胞正常与恶性的分界线。

目前认为分化诱导的机理为:分化诱导剂诱导癌细胞向终未阶段分化,最终趋向于死亡。

主要表现为:⑴细胞分化基因群重新启动和表达,同时恶性基因受抑制或失活,二者的结果均导致细胞结构或功能上的正常化;⑵通过影响癌细胞表面膜使癌细胞恶性表型发生逆转,主要为癌瘤细胞增高表达的增殖性受体的被封闭或抑制;⑶在启动细胞分化机制的同时启动了细胞死亡程序,有些表现为先分化后凋亡,有些表现为分化与凋亡同时发生,代表此类分化诱导剂的是维甲酸和砷剂。

死亡是多数细胞的最终归宿,而癌细胞在某种程度上讲是永生化的细胞,也就是说丧失了正常死亡的机制[2]。

3 分化诱导剂种类分化诱导剂的种类很多,而且随着更多的人加入到分化诱导研究领域中来,越来越多的分化诱导剂被人们所认识[2]。

⒈最早研究的分化诱导剂──极性化合物的代表,二甲基亚砜(DMSO),此外还有丁酸、乙酰氨、甲基甲酰胺(NMF)、二甲基甲酰胺(DMF)、六亚甲基二乙酰氨 (HMBA)、六氢吡啶和三乙基糖等。

⒉研究最广泛而且在临床取得很好疗效的分化诱导剂──维甲类(Retinoids),指维生素A的天然及合成衍生物,包括:视黄醇(retinol)、视黄醛(retinal)、维甲酸(视黄酸,retinoic acid)、维胺酸、维胺酯等,其中维甲酸的研究很广泛,包括:全反式维甲酸(all trans retinoic acid,ATRA)、13-顺式维甲酸( 13- cisretinoic acid)、9-顺式维甲酸、芳香维甲酸和arotinoid 等。

⒊我国在砷剂分化诱导治疗领域取得突出成绩,包括:三氧化二砷、硫化砷和氧化砷等。

⒋各种细胞因子和酶类:肿瘤坏死因子(TNF)、干扰素(INFα、β、γ ) 、Activin A[3]、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 CSF) 、GM-CSF、IL-3C、分化诱导因子(DIF)、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红细胞分化因子(EDDF)、肽链内切酶24.11(endopeptidase[4]、松弛素(Relaxin)[5] 及转录因子EGR-1[6]。

⒌多种化疗药物:三尖杉酯碱、阿糖胞苷、安乐霉素A、氨甲喋呤、放线菌素D、喜树碱、valproate同类物[7]、顺铂[8]、鬼臼叉甙(vp-16)、柔红霉素及平阳霉素等。

⒍维生素D3及其同类物:包括1,25─二羟基维生素D3(罗钙全)、钙泊三醇(大力士)、1α,25(OH)2-16ene,23yne-D3[9]、20 -Epi-vitamin D3 同类物[ 10] 、MC903、EB1089、EH1060[11]、ZK161422及ZK15720[12]。

⒎DNA甲基转移酶抑制剂:5-氮杂-2'脱氨胞苷(5ACdR)。

⒏嘌呤及嘧啶同类物:环化腺苷酸(cAMP)、双丁酰环化腺苷酸(DBC)、8- cl-cAMP及溴脱氧核苷(BUdR)[13]等。

⒐脂类:神经节苷脂(GM3)、羟基磷脂、神经酰胺、神经鞘磷酯、α- 双炔失碳脂、联苯双酯及对─取代苯甲酰氨基苯甲酸(甲酯)等。

⒑佛波醇二酯(phorbol diesters)的同类物,TPA(12- o - tetraecaboyl-phorbol 13-acetate)、杀鱼菌素(teleocidins)及佛波酯(PMA)。

⒒植物动物提取物:丹参酮、葛根有效成份S86019、冬虫夏草( Cordycepssinensis)[14]、乳香有效成分Bc-4、人参皂甙Rh2、桂皮酸、淫羊藿甙( icariin,ICA)、益髓灵初提物、蝌蚪提取液、峨术衍生物、茑尾科植物、大豆甙元(S86019)、三七皂甙R1、熊胆、人参茎叶总皂甙、黑菇多糖、伏苓素及千金藤碱。

⒓抗瘤酮类(Antineoplastons):包括从正常人尿液中提取到的抗瘤酮A1、A2、A3、A4和A5以及人工合成的抗瘤酮A10、AS2-5、AS2-1等。

⒔核苷酸:C-myb反义寡脱氧核苷酸、C-myc反义寡聚脱氧核苷酸、PKC 异构体[15]及CDK抑制剂[16]。

⒕DNA拓扑异构酶Ⅱ抑制剂: epipodophyllotoxinetoposide, bisdioxopi-perazine ICRF-193[17]。

⒖其它:丁酸钠、苯乙酰钠、N-乙酰-1,6-二氨基己烷(NADAH)、肌醇六磷酸盐[18]、NaF[19]、轻烯土元素、硬脂酸、苹婆酸、精氨酸酶、异靛甲、星状孢子素(Staurosporine)、金雀异黄素(genistein)[20]、纤连蛋白(FN)、乙酸铜、对─苯二甲酸衍生物、甲孕酮、聚肌巯胞、N-取代多亚甲基二甲酰胺类、氯高铁血红素、deferoxamine[21]、Connexin43[22]、壬二酸[23]、层粘连蛋白(LN)[24]、整合素4[25]及Matrigel[26]等。

⒗分化诱导剂的增强剂:本身对细胞增殖及分化过程无明显影响,但却可以显著地增强分化诱导剂对细胞的作用,包括:腺苷酸环化酶激活剂forskolin(F)及亚硒酸钠等。

4 展望目前,虽然发现了数以千计的分化诱导剂,但真正能够在临床应用,并取得好的疗效的却不多,大多数停留在基础研究的水平上,也就是说大多数分化诱导剂在体外研究时对培养肿瘤细胞有分化诱导效果,当进行动物实验时效果不佳。

还有一个现象,大多数分化诱导剂对各种血液肿瘤疗效较佳,而对实体瘤效果较差或无效,这方面存在着许多问题,包括:有效的血药浓度,机体对药物的反应,各种分化诱导剂在体内合理联合应用,肿瘤细胞的抗药性等多方面的问题。

因此,分化诱导疗法要从基础研究过渡到真正的临床广泛应用,还需进一步的广泛研究。

但其中也不乏临床成功应用的先例,如:临床上全反式维甲酸治疗APL的显著疗效,使人们有理由坚定分化诱导疗法会有光明前景的信念。

参考文献1.华积德(总主编).肿瘤外科学.第一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5;70-712.孙关林.肿瘤细胞诱导分化及诱导分化治疗.国外医学肿瘤学分册,1993;20( 4) :203-2073.Zhang Z, Zhao Y, Batres Y,et al. Regulation of growth and prostatemarker expression by activin A in an androgen-sensitive prostate cancer cell line LNCaP. Biochem Biophy Res Commun,1997;234(2):362-3654.Krongrad A,Atochina E,Ryan JW,et al.Endopeptidase 24.11 activity in the human prostate cancer cell line LNCaP andPPC-1.Vrol Res,1997;25(2):113-1165.Bani D.Relaxin and breast cancer. Bull Cancer,1997;84(2):179-1826.Liu C,Calogero A, Ragona G, et al.EGR-1, the reluctant suppressionfactor: EGR-1 is known to function in the regulation of gro wth, differentiation, and also hassignificant tumor suppressor activity and a mechanism involving the induction of TGF-betal is postulated toaccount for thissuppressor activity. Crit Rev Oncog,1996;7(1-2):101-125 7.Courage Maguire C, Bacon CL, Nau H, et al. Correlation of in vitroanti-proliferative potential with in vivo teratogenicity ina series of valproate analogues.Int J Dev Neurosci,1997;15(1):37-438.Welters MJ, Fichtinger Schepman M, Baan RA, et al. Relationshipbetween the parameters cellular differentiation,doubling time and platinum accumulation and cisplatinsensitivity in a panel of head and neckcancer cell lines.Int J Cancer,1997;71(3):410-4159.Rao LG, Sutherland MK,Reddy GS, et al. Effects of 1 alpha, 25 - dihydroxy-16ene,23yne-vitamin D3 on osteoblastic function in human osteosarcoma SaOs-2 cells: differention-stage dependenceand modulation by 17-beta estradiol.Bone,1996;19(6):621-62710.Elstner E, Heber D, Koeffler HP. 20- Epi- Vitamin D3 analogs. Potentmodulators of proliferation and differentiation of breast cancer celllines in vitro.Adv Exp Med Biol,1996;399:53-7011.James SY, Williams MA, Kelsey SM, et al.Interaction of vitamin Dderivatives and 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 inleukaemic cell differentiation.Leukemia,1997;11(7):1017- 102512.Daniclsson C, Nayeri S, Wiesinger H, et al. Potent gene regulatoryand antiproliferative activities of 20-methyl analog ues of 1, 25 dihydroxyvitamin D3. J Cell Biochem,1996;63(2):199-206 13.Ohtani T, Ninomiya H,Okazawa M, et al. Bromodexyuridine expression of endothelin A in A375 human melanoma cells.Biochem Biophys Res Commun,1997;234(2):526-530 14.Chen YJ, Shiao MS, Lee SS, et al.Effect of cordyceps sinensis onthe proliferation and differentiation of human leukenic U937 cells.LifeSci,1997;60(25):2349-235915.Fujii M. Grouth suppression of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cell lines by PKCs-possible application to gene therapy.Kokubyo Gakkai Zasshi,1997;64(1):52-66 16.Morse L, Chen D, Franklin D,et al.Induction of cell cycle arrest and B cell terminal differentiation by CDK inhibitor p18( INK4c) and IL-6.Immunity,1997;6(1):47-5617.Perez C,Villaboa NE,Carcia Bermejo L,et al.Differentiationof U-937 promonocytic cells by etoposide and I CRF-193,two antitumour DNA t opoisomeraseⅡ inhibitors with different mechanisms of action.J Cell Sci,1997;11(Pt3):337-34318.Shamsuddin AM,Yang GY, Vucenik I. Novel anti-cancer functions IP6: grouth inhibition and differentiation of human mammary cancer cell lines in vitro.Anticancer Res,1996;16(6A):3287-329219.Kawase T,Oguro A,Orikasa M, et al.Characteristics of NaF- induceddifferentiation of HL-60 cells. J Bone Miner Res,1996;11(11):1676-1687 20.Rauth S,Kichina J,Green A.Inhibition of growth and induction of differentiation of metastatic melanoma cells in vitro by genis tein:Chemosensitivity is regulated by cellular p53.Br J Cancer,1997;75( 11) :1559-1566 21.Tanaka T, Muto N, Ido Y, et al. Induction of embryonal carcinoma celldifferentiation by deferoxamine, apotent therapeutic iron chelator.Biochim Biophys Acta,1997;1357(1):91-9722.Proulx AA, Lin ZX, Naus CC. Transfection of rhabdomyosarcoma cells with connexin 43 induces myogenic differentiation. Cell GrowthDiffer,1997;8(5):533-54023.Rodriguez Vicente J, Vicente Ortega V,Canteras Jordana. Azelaicacid was sensitizing effect in the chemotherapeutic treatment of several melamoma cell line.Pigment Cell Res,1996;9(6):317-32524.Behrens P,Meissner C, Hopfer H,et minin mediates basementmembrane induced differentiation of HECIB endometrial adenocarcinoma cells.Biochem Cell Biol,1996;74(6):876-886 25.Strunck E,Vollmer G.Variants of integrin beta 4 subunit in human endometrial adenocarcinoma cells. mediators of ECM-ind uced dirrerentiation? Biochem Cell Biol,1996;74(6):867-87326.Hopfer H,Rinehart CA Jr, Kaufman DG, et al. Basemtnt membraneinduced differentiation of HEC-IB(L) endometrial adenocarcinoma cells aftects both morphology and gene expression.Biochem CellBiol,1996;74(2):165-17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