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病民间疗法重点
100多种民间治病偏方

100多种民间治病偏方一、内科1、初起感冒:葱白(连须)、生姜片5钱、水一碗煎开、加适量红塘称热一次服下(葱姜不需服下),并马上睡觉,出汗即愈。
2、多日感冒:白天用法同第一条,另外,要在晚上睡觉前,用大蒜头捣成糊状,敷两足心(涌泉穴,每足心敷黄豆粒大即可),用布包好,次日晨揭去,连用2-3天即愈。
3、头痛(各种头痛均可):生白萝卜汁,每次滴鼻孔两滴(两鼻孔都滴),一日两次,连用4-5天,可除根。
忌吃花椒、胡椒。
4、头晕(头昏眼花、晕眩):鸭蛋一个、赤豆20粒,搅匀蒸熟,早晨空服,每日一此,连用7天有特效。
忌吃酒、辣。
5、失眠、多梦:睡前用半脸盆热水,加一两醋双脚浸泡20分钟,并生吃葱白1-2根。
6、干咳(感冒或其他原因引起均可):生黑芝麻3钱(约一调羹),冰糖适量,共捣碎开水冲早晨空服,3天痊愈,少吃鱼类。
7、有痰咳(包括急性气管炎、支气管炎、儿童气管炎):白萝卜二两,鸭梨二两,一起切碎加水一碗煮熟加适量冰糖食用,一日二次连用3天。
清热化痰。
可与第九条同用。
8、老气管炎(慢性气管炎):取冬天打霜后丝瓜藤*一两、甘草*一钱,水一碗煎汤一次服下,一日二次,连用半月至20天,可根治。
忌烟酒、辣物,最好与第九条同用。
9、长期咳嗽(肺气肿及气管炎等引起咳嗽):明矾一两,研成粉用醋调成糊状,每晚睡前取黄豆大一团敷足心(涌泉穴,两足都敷),用布包好、次日晨揭去,连用7天有特效。
10、哮喘(儿童哮喘同):干蚯蚓*半斤,炒黄研成粉,用白糖水冲服,一次2钱(约半调羹粉)一日二次,服完即愈。
忌吃辣物。
11、胃痛、吐酸、胃下垂、胃窦炎:大蒜头一次一两连皮烧焦,再加一碗水烧开、加适量白糖空腹食用,一日二次,连用7天可根治。
12、胃、十二脂肠溃疡:鸡蛋壳30个炒焦研成粉,麦面粉半斤炒焦,一起抖匀,早晚饭前用。
开水冲服,一次2钱(约半调羹),一日二次,一般一付药可愈,重病需二付。
13、高血压、高血脂:芹菜籽*一两,用纱布包好,放10斤水煎汤,早、中、晚饮1杯。
民间治病绝招大全(一)

民间治病绝招大全(一)民间治病绝招大全(尿血、感冒、呕吐、便秘、痹证、盗汗,肥胖症、湿疹、痱子、荨麻疹,银屑病、剥脱性皮炎、皮肤瘙痒症、胎黄、水痘)沐浴法即是用药物煎汤沐浴,以治疗疾病的方法,类似现代水疗法中的药浴法。
早在《内经》中就已有“摩之浴之”、“其有形者渍形以为汗”等有关水疗的记载;张仲景则在《金匮要略》中明确记述了治马坠及一切筋骨损伤:“先锉蒲席半领,煎汤浴衣被盖覆,斯须通利数行,痛楚立瘥”,开沐浴法之先河。
以后,本法一直沿用并不断发展,应用范围也逐渐扩大。
清代吴尚先在《理瀹骈文》中就有沐浴方10余首,分别用于治疗内、外、儿、皮肤等科的一些疾病。
本法是藉沐浴时浴水的温热之力及药物本身的功效,使周身腠理疏通,毛窍开放,从而起到发汗退热、祛风除湿、温经散寒、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消肿止痛、祛瘀生新等作用的一种方法。
【操作方法】根据具体病症,选取适当的药物制成煎剂,然后把药液加入沐浴用的热水中,乘热遍洗头部及全身;也可将药物装入纱包,放入热水中进行沐浴。
一般每日洗1~2次。
【主治病症】一、尿血凉血沐浴方(《中医外治法集要》)蒲黄150g,旱莲草600g,车前子草150g。
上药加水煎煮15~20分钟,倒入大盆中,待水温40左右,沐洗少腹部,每日1次。
功能凉血止血。
主治热伤血络所致的尿血。
二、感冒1.发散风寒方(《中国民间疗法》)麻黄lOg,薄荷15g,荆芥15g,防风12g,生姜lOg。
上药煎2次,混合,取汁擦浴全身,每次10~20分钟,每日2次,日换药1剂,3日为1疗程或病愈停用。
功能发散风寒。
主治风寒感冒。
2.疏风清热方(经验方)桑叶、菊花、薄荷、荆芥各15g,芦根30g。
水煎两次,混合,取汁擦浴全身,每次10~20分钟,每日2次,日换药1剂,3日为1疗程或病愈停用。
功能疏风清热。
主治风热感冒。
三、呕吐胡椒干姜汤(《中医外治法简编》)胡椒20g,绿豆1把,黄连120g,干姜120g。
上药加水煎煮20分钟,煎取药液3000ml,兑入凉水至40左右,沐浴胸腹部,冷后加温再浴,并浸双足。
中国古代治疗咽喉炎的民间秘方

中国古代治疗咽喉炎的民间秘方咽喉炎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主要表现为喉咙痛、咳嗽和喉部发炎。
在中国古代,人们发展了许多有效的民间秘方来治疗咽喉炎,这些方法经过了长期的实践和总结,成为了传统的中医疗法。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些古代治疗咽喉炎的民间秘方。
首先,我们来介绍一种古老而广为人知的秘方——梨汁蜂蜜。
这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治疗方法。
首先,将新鲜的梨洗净去皮切碎,然后榨取梨汁。
接下来,在梨汁中加入适量的蜂蜜,搅拌均匀。
最后,将这个混合物每天分几次慢慢地喝下去。
梨汁蜂蜜具有润肺止咳、清热解毒的功效,对于缓解喉咙痛和咳嗽非常有效。
其次,我们来介绍一种古代常用的疗法——熏蒸治疗。
这种方法主要是通过吸入草药的蒸汽来缓解喉咙炎症。
首先,准备一些中草药,如黄芩、连翘、薄荷等。
然后,在一锅热水中加入这些草药,并将水煮沸。
接下来,用毛巾或盖头将锅口盖住,让蒸汽充分散发出来。
最后,将喉部靠近蒸汽处,深呼吸几次。
这样可以让草药的有效成分进入喉部,起到消炎、杀菌的作用。
另外,我们还可以尝试一种传统的中草药冲剂——枇杷叶冲剂。
枇杷叶具有清热化痰、润肺止咳的功效。
制作方法很简单,只需要将新鲜的枇杷叶洗净后晾干,然后用开水冲泡成茶饮。
每天喝上几次,可以缓解喉咙痛和咳嗽。
此外,枇杷叶还可以与其他中草药搭配使用,如生甘草、桔梗等,以增强疗效。
最后,我们来介绍一种古代的外敷疗法——姜蒜贴敷。
这是一种将姜和蒜磨成泥,然后贴在喉咙处的方法。
首先,将姜和蒜分别磨成泥状,然后混合均匀。
接下来,将泥状物敷在喉咙处,并用纱布或细布固定好。
每天晚上睡觉前敷上,第二天早上取下。
这种方法可以通过姜和蒜的辛辣成分刺激喉部,促进血液循环,缓解喉咙炎症。
总之,中国古代有许多治疗咽喉炎的民间秘方。
这些方法简单易行,且疗效显著。
然而,我们在使用这些方法时也需要注意一些事项。
首先,如果症状严重或持续时间较长,建议及时就医。
其次,对于过敏或对某些食物敏感的人群,应避免使用可能引起过敏反应的草药或食材。
民间疗法二

民间疗法二药醋热敷能止肩疼我40多岁患上了肩周炎。
从那时起,一旦天气阴冷,肩背就酸麻疼痛,严重时连手臂都抬不起来。
后来,我用了一个偏方,将制川乌、制草乌、生麻黄、大黄、吴茱萸、姜黄、制附子各30克,桂枝、小茴香各20克,甘草10克,加工成粗末,然后放入食醋中调成糊状。
使用时,将药醋糊在锅中炒热,包在纱布袋中热敷患处。
每次30分钟,每天1~2次。
注意在热敷之前事先在肩部皮肤上涂抹少许植物油,以防止药物烧灼皮肤。
这种方法既借助了草乌、附子等药物的温经散寒、祛风除湿、止痛功效,又利用了醋渗透进皮肤,起到活血化瘀止痛、缓解关节僵硬的良好作用。
热姜水疗病有奇效生姜,是人们熟悉和常用的佐食调味佳品。
除供食用之外,还可用于药疗。
近年来药理研究表明,用生姜炮制的“热姜水”具有良好的药用功效,可以预防和治疗多种常见病症。
口腔溃疡:用热姜水代茶漱口,每日2~3次,一般6~9次溃疡面即可收敛。
偏头痛:当偏头痛发作时,可用热姜水浸泡双手,大约浸泡15分钟左右,痛感就会减轻,甚至消失。
醉酒:用热姜水代茶饮用,可加速血液流通,消化体内酒精。
还可在热姜水里加适量蜜糖,让身体直接吸收,以缓解或消除酒醉。
面部暗疮:用热姜水清洗面部,每天早、晚各1次,持续约60天左右,暗疮就会减轻或消失。
此法对雀斑及干燥性皮肤等亦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头皮屑:先用生姜轻轻擦洗头发,然后再用热姜水清洗头发,可有效防治头皮屑掉落。
此外,经常用热姜水洗头,对秃头亦有一定治疗效果。
腰肩疼痛:先在热姜水里加少许盐和醋,然后用毛巾浸水拧干,敷于患处,反复数次。
此法能使肌肉由张变弛、舒筋活血,可大大缓解疼痛。
脚臭:将脚浸于热姜水中,浸泡时加点盐和醋,浸泡15分钟左右,抹干,加点爽身粉,臭味便可消除。
食道癌:坚持1日2次用热姜水代茶饮,可起到止痛、延长生命或缓解病情的作用。
高血压:血压升高时,可用热姜水浸泡双脚15分钟左右。
热姜水浸泡双脚,可反射性引起血管扩张,使血压随之下降。
民间常见医学实用版

医学实用版一:牙痛红霉素片3粒+维生素B1(4粒)+维生素B2(2粒)开水送服,一天两次,半小时止痛。
-[B]二:腹泻(急性)一般的用保济丸就可以了(三毛一代),如果较严重的话用氟哌酸(七毛一板)搞定。
-三:感冒刚想感冒时也就是有一点点症状时不要忽视,这个时候最重要,用维C(五毛一代)或速效伤风胶囊(六毛钱一板),如果发烧就加用安乃近(两块左右一盒,有的药店可拆散卖。
吃此药要多喝水)如果流鼻涕或鼻塞得很厉害,可以用琦克(这个较贵,十块一盒,但见效快,一颗见效,可以拆着卖,1块7一颗。
)四:咳嗽1.咳嗽有痰而且痰黄或带血丝,可用牛黄蛇胆川贝液(一块多两块钱都有)+阿莫西林(两块左右)2.干咳或痰少可用甘草片(两三块左右)+阿莫西林。
五:咽喉肿痛刚开始不舒服就注意了,立即吃药,可用清火片或牛黄片(一毛一代),再严重些可加阿莫西林。
注意:以上用药不适合少儿及孕妇。
1。
牙痛:乙酰螺旋霉素片+甲硝唑乙酰螺旋霉素片+人工牛黄【消炎】乙酰螺旋霉素片+糖甾醇片2。
干咳:百合固定口服液养阴清肺3。
白痰:固本止咳膏4。
黄痰:急支糖浆肺力咳合剂等等。
白痰和黄痰都可以使用:镇咳宁含片5。
眼药:复方硫酸软骨(润洁)【保健】萘敏维(润洁)【消炎】氯霉素滴眼液【沙眼】6。
近视眼:珍珠明目滴眼液四味珍层冰硼滴眼液(珍视明滴眼液)眼药水开封后,一个月内使用完,不然会氧化7。
慢性鼻炎:鼻炎片(中联)千柏鼻炎片(奇星)鼻炎康片(德众)丙酸倍氯米松鼻气雾剂(伯克纳)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辅舒良)8。
肠胃炎:胃肠安丸9。
鸡眼:水杨酸苯酚贴膏10。
感冒药要凡是含有〈扑尔敏〉的成分都会犯困11。
扁桃体炎:一清胶囊众生丸银黄颗粒喉炎12。
调理睡眠:夜宁颗粒复方枣仁胶囊(希尔安宁)灵芝胶囊13。
小儿《12岁以下》发烧:美林14。
小儿《12岁以下》拉肚子:蒙脱石散(思密达)+地衣芽孢杆菌活菌颗粒(整肠丸)15。
补脑:核桃16。
减肥:决明子+荷叶17。
民间特效医疗绝技精选

民间特效医疗绝技精选民间四法巧治眩晕眩晕是一种自身或外物的运动幻觉,呈旋转感、摇摆感或飘浮感,主要由迷路、前庭神经、脑干及小脑病变引起。
周围性眩晕常为发作性,多呈旋转型或上下左右晃动,程度较剧烈,持续时间短,从数秒至数日不等,常伴耳鸣、听力减退,水平或略带旋转的眼球震颤。
中枢性眩晕常见的有摇摆感、地动感、倾斜感,或是头晕脑涨,头重脚轻,脚步虚浮感。
眩晕程度较轻,持续时间可达数周以上,较少伴耳鸣,耳聋。
中医认为,眩晕多为肝阳上亢,气血亏虚,肾精不足,痰浊中阻所为,当以平肝潜阳,益气养血,补益肝肾,燥湿化痰为治,临床观察发现,采用外治法可有效地防治眩晕。
1.敷足疗法:吴茱萸20克,肉桂2克,共研细末,米醋调匀,捏成饼状,于睡前贴敷于双足心涌泉穴,次晨取下,连续3一5 次。
或取吴茱萸适量,研为细末,用米醋或凡士林适量调为膏糊状外敷双足心涌泉穴,每日1换,连续10一15天。
可引热下行,适用于眩晕耳鸣,烦躁多梦,颜面潮红。
2.填脐疗法:黄芪、五味子各10克,研为细末,加清水适量调为稀糊状,外敷于肚脐孔处,敷料包扎,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连续3一5天。
可健脾益气,适用于气血亏虚所致的眩晕。
3.药枕疗法:夏枯草、荷叶、竹叶、公英、菊花各50克,研为细末,装人布袋中,当枕芯用,连续1一2月。
可清热平肝,适用于肝阳上亢所致的眩晕。
4.穴敷疗法:蓖麻仁、生半夏各等量,共捣成膏状,外敷于百会穴处,敷料包扎,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连续2 -3天。
可化痰除湿,适用于痰湿眩晕,一般用药30分钟后眩晕可明显减轻鼻腔“服药”巧治顽疾鼻腔塞药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民间疗法,尤其适用于治疗春季多发的感冒、头痛、哮喘、鼻炎等顽疾。
该法一般有取效迅速、副作用小等特点,故很受患者的欢迎,现将一些简易方介绍如下。
1.感冒:鲜紫苏叶、鲜生姜适量,取少许姜汁与鲜紫苏叶揉搓,塞人双鼻孔(不能过紧),一日5 -6次:或挤压少许药汁(1一2滴)滴人双鼻孔即可,亦可作预防感冒用。
神奇的民间疗法!全是绝招

神奇的民间疗法!全是绝招一、针法灸法1.急性腰扭伤:针刺人中向鼻根15度进针强刺激,同时嘱咐患者转动腰部。
1次即愈!2.失语:刺双侧涌泉,亦可电针。
一般1-2次即可痊愈。
3.偏头痛:颔厌透悬颅、悬厘。
针患侧或双侧,留针30分钟。
一般1次愈。
4.急性心肌梗死:直刺双侧内关,强刺激2分钟再留针15分钟。
1次即显效或痊愈。
5.落枕:后溪透劳宫。
病程短者1次即愈。
6.舌伸不缩症:针内关,直刺或齐刺。
1次显效或痊愈。
7.心悸:神门穴快速刺入0.3-0.5寸,得气后予中等强度刺激。
留针30分钟,每10分钟行针1次。
日1次。
3-5次即愈。
配合针刺内关效果理佳。
8.鼻炎:深透印堂向鼻根透刺0.5-1寸,一般1次显效,3-10次痊愈。
有效率96%。
9.急性扁桃体炎:刺血双侧少商,放血1ml左右。
一般1-5次痊愈,有效率97%。
亦可以用青霉素皮试液每穴刺入2mm左右以有酸胀感为度,然后各穴注入0.1ml,日2次。
4-6次愈。
有效率100%。
10.自闭:舌针心穴、神根穴(舌底下系带根部凹陷中),日2次。
6次为1疗程。
3-20次愈。
11.流泪不止症:针承泣(患侧)、肝俞、太冲,日1次1-3次显效。
配合内服中药可较快痊愈。
12.呃逆:艾灸中脘、胃俞,每穴7-49壮。
一般1次愈。
13.鸡眼:火针烧红快速刺入鸡眼根部等患者感到疼痛时将针拔出,针后局部涂碘酒,贴上胶布,1-4周鸡眼会自行脱落,有效率96%。
14.闭经:针长强,进针1.5-2寸,留针30分钟。
1-2次愈,若未愈为无效。
15.功能性子宫出血(崩漏):针刺隐白。
1-2次愈!16.脱肛:百会进针2寸沿皮刺,留针30分钟,每5分钟行针1次。
一般1次即痊愈。
17.强直性脊椎炎:针刺人中、长强、涌泉,配合舌针肝穴、心穴。
1次显效,1-5次痊愈。
18.癫闲:舌针心穴、肝穴,日1次。
轻者一般3-10次痊愈。
重者加服中药。
19.喉风闭塞:针刺双侧合谷透劳宫,一般1次即愈。
或刺内关穴亦效,也可以配合三棱针刺血双侧少商效果更佳!20.胃痛:针刺血海,可以当即止痛。
民间治病绝招大全2:指压、指针、棒针疗法!

民间治病绝招大全2:指压、指针、棒针疗法!(过敏性鼻炎、痛经、白带、月经不调、瘫痪、膈肌痉挛、落枕、牙痛、胆囊炎、胆道疾患、胃病、肩痛、腹痛、胸痛、上肢麻木疼痛、感冒、腹泻、急性胃痛、胃下垂、胃溃疡、肝硬变、风湿性关节炎、漏肩风)指压、指针推拿合称为“指针疗法”,是以手指按、压、点、掐等作为临床操作的主要手法来防治疾病的推拿学术流派,包括压痛点推拿法、经络指压法、胸穴指压法、指针术、峨嵋天罡指穴法等多种方法;而棒针疗法则是以特制的“棒针”代替针刺施术,以针灸疗法和推拿八法为基础发展起来的综合疗法。
指针疗法,溯其源流,早在《内经》中就有记载:“按之则血气散,故按之则痛止。
……按之则热气至,热气至则痛止矣。
”而棒针疗法则源于中国古代“九针”中的“鑱针”治病。
指针即“以指代针”,棒针即“以棒代针”,两种疗法都是以中医的经络学说、气血理论为指导,在全身十四经穴或经外奇穴都可使用,其特点是操作简便、与针刺穴位异曲同工,感应强、损伤小,见效快。
指针疗法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病症,如肝胆病症、脾胃病症、肾膀胱病症、盆腔脏器及下肢部病症、头痛、胸痛,以及颈、肩、臂、腰、骶部的软组织损伤病症,此外可用于指压麻醉拔牙、甲状腺手术及扁桃体摘除术等。
棒针疗法则长于治疗颈、根型和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急性腰扭伤、肩周炎、高血压、低血压、面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踝关节扭伤等病症。
指针疗法使用广泛,医界和民间都有使用,且传及全国各地。
而棒针疗法几已失传,至1919年,陈伯甫氏将此术传到东南亚各国,产生了一定影响,并于1981年回国传授此术,这才得以在国内传用。
【操作方法】一、指针疗法和棒针疗法的作用原理1.中医经络学说认为,经络主传导感应、协调阴阳、防御病邪,经络气血流注有序,如环无端,又经络内联脏腑,外通肢节,内脏与体表密切相关,而体表穴位乃“脉气所发”,“神气之所游行出入”,无论是经络本身的病变或是脏腑病变,都可以从体表穴位得到反应;同时,通过穴位的异常反应如压痛点等,又可以诊察阴阳表里、经络气血、脏腑机能的虚实盛衰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