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中十大人生境界
人生三境界诗词

以下是人生三境界的诗词:
第一境界: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
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无尺素。
山长水阔知何处。
第二境界:
独上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第三境界: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香车正踏青,岂知已自过清明。
燕雏告诉花都尽,鸠妇丁宁雨速晴。
可小休宜早速,节物眼前风景好。
岁岁东风不语,断送春色与淮潮。
古诗词中的9大人生境界,你修到了哪个境界了?

古诗词中的9大人生境界,你修到了哪个境界了?人生如行路,一路艰辛,一路风景,你的目光所及,就是你的人生境界。
人生九大境界,全凭个人主宰,笑看人生,才能拥有海阔天空的人生境界,顺从内心,才得最好的生活。
第一种人生境界:通达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明·杨慎《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滚滚长江向东流,不再回头,多少英雄像翻飞的浪花般消逝,可见人世间的“是非成败”都如同过眼烟云,我们不必对权势富贵这些虚无的东西耿耿于怀、斤斤计较,还不如寄情山水,托趣渔樵,与秋月春风为伴,自在自得。
第二种人生境界:旷达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唐·李白《行路难其一》人的一生中难免会遇见许多艰难困苦,但只要内心坚定,始终不放弃任何一点希望,努力改变自身困境,终有一天我们会迎来我们想要的未来。
第三种人生境界:豁达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在这个世界上,为什么有的人活得轻松,而有的人为什么活得沉重?前者是拿得起,放得下,后者则是拿得起,放不下,所以沉重。
即使我们身处绝境,即使前方已无路可走,我们依旧可以往天空上看,心灵还可以畅游太空,可以自在、淡然地欣赏天与地,忘记这变化无常的俗世带来的伤痛,体会到宽广地人生境界,真正到达云淡风轻的境界。
第四种人生境界:超我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唐·王维《终南别业》行走于天地间,很多人都害怕遇到雨打湿衣裳,但雨终将还是会落下的,谁都无可避免。
古诗词中十大人生境界

古诗词中十大人生境界1、脱俗境界:心远地自偏饮酒·结庐在人境东晋·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说到陶渊明的生活状态,许多人会联想到写《瓦尔登湖》的美国人亨利·梭罗。
陶渊明比梭罗早一千四百多年,而且陶渊明生活在农耕时代,梭罗却生活在后工业时代,但两人的生活态度确有相似之处,他们都抵拒物质享受的引诱,并回归自然去过简朴的生活。
但是陶渊明的境界更高一层。
梭罗独自跑到瓦尔登湖边去隐居,那儿寂寥无人,只有草木虫鱼为邻,《瓦尔登湖》中的一章就题为《寂寞》。
陶渊明追求的却是“心远”。
在陶渊明看来,要想远离喧嚣的红尘世俗,不必躲进深山老林,只要保持清静、安宁的心态就可以了。
不妨说,梭罗是在空间距离的意义上追求远离红尘,陶渊明却是在心理距离的意义上作同样的追求。
所以梭罗的行为事实上是无法仿效的,如今的地球如此拥挤,我们能到哪里去寻找一个瓦尔登湖呢?陶渊明的行为则具有典范的意义,因为只要你超脱外在的诱惑,“心远”是随时随地都能付诸实施的。
哪怕你身居熙熙攘攘的现代都市,哪怕你把家安在水泥森林中的一间公寓,你同样可以实现心境的宁静。
2、苍茫境界:独立天地间登幽州台歌唐·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这是一首吊古伤今的生命悲歌,其中是一种孤独遗世、独立苍茫的落寞情怀。
陈子昂踽踽登上高高的幽州台,环顾空旷的四野,原本豪侠的他,竟悲怆地哭了。
历史上那些轰轰烈烈的英雄豪杰到哪里去了?那些各领风骚的历代帝王们到哪里去了?在这举目无亲的夜,陈子昂就这样幽幽地坐着,让生命的利齿,一点一点咬啮自己孤寂的身躯。
“念天地之悠悠”,是感觉到自己的生命在如此巨大、无限的时间与空间里的茫然性。
而茫然绝对不是悲哀,其中既有狂喜又有悲哀。
狂喜与悲哀同样大,征服的狂喜之后是茫然,因为不知道下面还要往哪里去,面对着一个大空白。
叹人生三境界的诗句

叹人生三境界的诗句
1. 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
出处: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2. 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
出处:柳永《凤栖梧·伫倚危楼风细细》
3. 第三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
出处: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4. 第四境界:“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
5. 第五境界:“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出处:杜甫《望岳》
6. 第六境界:“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
出处:王维《终南别业》
7. 第七境界:“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
”
8. 第八境界:“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
出处: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9. 第九境界:“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
10. 第十境界:“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
出处:王安石《登飞来峰》。
古诗词里的五种人生遗憾和十大人生境界

古诗词里的五种人生遗憾和十大人生境界作者:谷风冀雨五种人生遗憾1、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回不去的家乡回乡偶书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多少人少小离家,尝遍了人情冷暖;多少人落叶归根,却只见物是人非。
千百年来,游子思乡的情怀总是相似的,而当他们终于回归故里,看到的又是什么?是儿时的朋友“儿女忽成行”?是梦中的少女“嫁作商人妇”?还是“山河依旧在”,“知交半零落”?或许,让人伤感的从来不是自己斑白的鬓发,不是自己如旧的乡音,而是谁家小儿笑吟吟问出的那一句客从何处来。
半生羁旅,一世飘零。
蓦然回首才发现,不知何时起,故乡也终成了异乡。
2、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未完成的事业蜀相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后来啊,诸葛丞相就到了五丈原……”,大概每个人都熟知诸葛亮的故事,可是却没有人忍心听完。
诸葛丞相是忠的代表,智的化身,却终究也没能实现他的平生夙愿,没能光复汉室以报先帝知遇之恩。
他殚精竭虑,鞠躬尽瘁,一生只为酬三顾,却终究客死北伐途中。
君以国士待我,我必国士报之。
出师一表真名世,奈何上苍不假年。
3、皇恩若许归田去,晚岁当为邻舍翁——永别的挚友重别梦得柳宗元二十年来万事同,今朝岐路忽西东。
皇恩若许归田去,晚岁当为邻舍翁。
这是柳宗元最后写给好友刘禹锡的愿望——如果他日圣上开恩,允准我们告老归田,我们就比邻而居,做一对“邻舍翁”吧。
可它却最终没有实现。
柳宗元与刘禹锡同年进士及第,两人志同道合,相交莫逆,也同样仕途坎坷。
“永贞革新”失败,刘禹锡被贬为连州刺史,柳宗元贬为邵州刺史,从此离开了他们颠沛流离的贬谪生涯。
二人尚在贬谪途中,圣旨再度传来,加贬柳宗元为永州司马,刘禹锡为朗州司马。
当二人终于等来了召他们回京师的诏书,已经是十年之后。
然而这只是短暂的相聚。
古诗词中的十大人生境界

行走在时光之间——探寻古诗词中的十大人生境界引言:古代诗词是中华文化瑰宝中一颗灿烂的明珠,它们通过凝结着诗人们对生活和人生的独特思考,展现了丰富而深邃的人生境界。
本文将带领您穿越历史长河,探寻古诗词中描绘的十大人生境界,让我们一同领略古人们智慧的结晶。
一、闲适恬淡古代诗词中经常描绘出人们修身养性、追求闲适恬淡的境界。
不论是陶渊明以“闲云野鹤”自喻,还是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这些佳句都表达了对自由自在、舒心宁静生活的向往。
二、豁达洒脱豁达洒脱是古诗词中另一种人生境界的体现。
苏轼笔下的“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的豪放风骨,韩愈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胸怀豪迈,都深深地触动着我们内心深处的情感。
三、博大精深古诗词常常道出人们渴望拓宽视野、塑造自己内在世界的愿望。
白居易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深情的句子,孟浩然的“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的联想,都是让我们感受到古人对于博大精深的追求。
四、忍辱负重在古代诗文中,忍辱负重常被赞美为一种高尚的人生境界。
杨慎的“人生若只如初见”中所显示出的耐心和坚韧,以及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慈悲情怀,都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五、浪漫唯美浪漫唯美是古诗词中一种追求美好、向往理想的人生境界。
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和辛弃疾的“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都是对自然景物的渲染,同时也描述了诗人内心对美的追求。
六、悲欢离合诗词中常常描绘了离别、相逢、喜悦和痛苦等情感,体现了一种丰富的人生境界。
李清照的“凄然别后两应同,最是不胜清怨月明中”表达了离别的悲伤之情,而白居易的“自言本是旧江山,豪情还似曾相识”则向我们展示了相逢的喜悦。
七、追求真理古人对追求真理的向往在诗词中得到了极好的诠释。
王勃的“海阔山遥知何处,才见晴天一脚印”的慨叹和杜甫的“安得倚天抽宝剑,将身驱作万里云”的呼喊,都彰显了对真理和自由的追求。
八、感慨万千古诗中融入了许多感慨人生的笔墨,展示了一种感慨万千的人生境界。
古诗词里的八种人生境界

古诗词里的八种人生境界一、悠然自得饮酒其五晋·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生活可以忙碌、疲惫,心态要悠闲、诗意。
喝喝茶,饮杯酒,朋友一起聊聊天,都是放松的办法。
二、心境开阔题鹤林寺壁唐·李涉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
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
偶尔抛开红尘,和世外之人聊聊还是很受益的,偷得浮生半日闲。
说不定会遇到高人,给你指点一下迷津呢。
三、自信满满将进酒唐·李白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自己要尊重自己,时刻自信,遇事用乐观的心态面对。
不成为目空天下的妄人,同时要相信自己终有所成,不负一生。
四、乐观向上别董大唐·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我们经常会感到孤独,但要坚信自己的事业,会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自己的生活能找到志同道合的知己。
五、豁达释然定风波宋·苏轼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人的一生,坎坷在所难免,而所有的坎坷在明天看来都是个故事,所以不要纠结于眼前的不幸,也不要畏惧失去,心怀宽阔,淡然面对。
六、自然恬淡无门关宋·慧开禅师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每个季节都有每个季节的风景,学会享受,学会放下,跟自己的内心交流,修炼平和恬淡。
古诗词中的10大人生境界,也无风雨也无晴

古诗词中的10大人生境界, 也无风雨也无晴·兮飞四牙飞
勺石泗屯匀\承
弑ii
窑勺
f 怂
尽yL 申r 1 脱俗境界:心远地自偏
《饮酒结庐在人境》
东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临江仙》
明杨慎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青山不老,看尽炎凉世态;佐酒笑语,释去心头重负。
任凭江水淘尽世间事,化作滔滔一片潮流,但总会在奔腾中沉淀下些许的永恒。
与人生短暂虚幻相对的是超然世外的旷达和自然宇宙的永恒存在。
宇宙永恒,人生有限;江水不息,青山常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词中十大人生境界1、脱俗境界:心远地自偏饮酒·结庐在人境东晋·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说到陶渊明的生活状态,许多人会联想到写《瓦尔登湖》的美国人亨利·梭罗。
陶渊明比梭罗早一千四百多年,而且陶渊明生活在农耕时代,梭罗却生活在后工业时代,但两人的生活态度确有相似之处,他们都抵拒物质享受的引诱,并回归自然去过简朴的生活。
但是陶渊明的境界更高一层。
梭罗独自跑到瓦尔登湖边去隐居,那儿寂寥无人,只有草木虫鱼为邻,《瓦尔登湖》中的一章就题为《寂寞》。
陶渊明追求的却是“心远”。
在陶渊明看来,要想远离喧嚣的红尘世俗,不必躲进深山老林,只要保持清静、安宁的心态就可以了。
不妨说,梭罗是在空间距离的意义上追求远离红尘,陶渊明却是在心理距离的意义上作同样的追求。
所以梭罗的行为事实上是无法仿效的,如今的地球如此拥挤,我们能到哪里去寻找一个瓦尔登湖呢?陶渊明的行为则具有典范的意义,因为只要你超脱外在的诱惑,“心远”是随时随地都能付诸实施的。
哪怕你身居熙熙攘攘的现代都市,哪怕你把家安在水泥森林中的一间公寓,你同样可以实现心境的宁静。
2、苍茫境界:独立天地间登幽州台歌唐·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这是一首吊古伤今的生命悲歌,其中是一种孤独遗世、独立苍茫的落寞情怀。
陈子昂踽踽登上高高的幽州台,环顾空旷的四野,原本豪侠的他,竟悲怆地哭了。
历史上那些轰轰烈烈的英雄豪杰到哪里去了?那些各领风骚的历代帝王们到哪里去了?在这举目无亲的夜,陈子昂就这样幽幽地坐着,让生命的利齿,一点一点咬啮自己孤寂的身躯。
“念天地之悠悠”,是感觉到自己的生命在如此巨大、无限的时间与空间里的茫然性。
而茫然绝对不是悲哀,其中既有狂喜又有悲哀。
狂喜与悲哀同样大,征服的狂喜之后是茫然,因为不知道下面还要往哪里去,面对着一个大空白。
如勾的残月,颤颤巍巍向西滑落。
独坐秋夜,陈子昂无拘地放肆着自己对人生的思考。
面对这无始无终的时间,环顾这无边无际的空间,在这静寂的秋夜,他聆听着生命之壶倒计时的嘀嘀嗒嗒。
茫茫的宇宙中,匆匆几十年的生命算得了什么?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是啊,宇宙是万物的旅馆,光阴是百代的过客。
人生真的如草,如蓬。
渺小的自我,又哪里能主宰自己的命运?于是,千百年来,多少志得意满的墨客骚人,在陈子昂的面前,在他永恒的悲怆面前,诗囊空空,一贫如洗……3、超脱境界:坐看云起终南别业唐·王维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王维的诗极富禅机禅意,他被称为“诗佛”。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人生境界也是如此。
在生命的过程中,不论是经营爱情、事业、学问等等,你勇往直前,到后来竟然发现那是一条绝路,没法走下去了,山穷水尽悲哀失落的心境难免出现。
此时不妨往旁边或回头看看,也许有别的路通往别处;即使根本没有路可走了,往天空看吧!虽然身体在绝境中,但是心灵还可以畅游太空,还可以很自在、很愉快地欣赏天与地,体会宽广深远的人生境界,再也不会觉得自己穷途末路。
4、宇宙境界:站在天问的高度春江花月夜唐·张若虚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张若虚是一个诗作非常少的人,所以很多人对他的作品不熟。
可是清朝人编《全唐诗》,提到《春江花月夜》这首诗,说这篇是“以孤篇压倒全唐之作”。
闻一多更是说:“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春江花月夜》为什么影响这么大?因为这是初唐诗中最具典范性地将个人意识提高到宇宙意识的一个例子。
当张若虚问到宇宙的问题,我们一定能够感觉到他这个时候有很大的孤独感,这一刻他面对自己,面对着宇宙。
如果当时旁边一大堆人,他写不出这首诗。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透露出的洪荒里的孤独感,是因为诗人真的在孤独当中,他对孤独没有恐惧,甚至有一点自负。
通常我们很少看到这种重的句子,因为这完全是哲学上的追问,他忽然把人从现象中拉开、抽离,去面对苍茫的宇宙。
我们大概只有在爬高山时,才会有这种感觉:到达巅峰的时候,忽然感觉到巨大的孤独感,视觉上无尽苍茫的一刹那,会觉得是独与天地精神往来。
这种句子在春秋战国也出现过,那就是屈原的《天问》,此后极少再出现。
5、沧桑境界:尘归尘、土归土忆秦娥唐·李白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太白纯以气象胜。
‘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寥寥八字,独有千古。
”这首《忆秦娥》,怀古词古今第一,再不做第二人想。
音尘已绝,早即知之,非独一日一时也,而年年柳色,夜夜月光,总来织梦;今日登原,再证此“绝”。
行将离去,所获者何?立一向之西风,沐满川之落照,而入其目者,独有汉家陵墓阙,苍苍莽莽,巍然而在。
当此之际,乃觉时空于一点,混悲欢于百端,由秦娥一人一时之感,骤然升华而为吾国千秋万古之心。
盖自秦汉以逮隋唐,山河缔造,此地之崇陵,已非复帝王之个人葬所,乃民族全体之碑记也。
良人不归,汉陵长在,词笔至此,箫也,梦也,月也,柳也,遂退居于次位,吾人所感,乃极阔大,极崇伟,极悲壮!四十六字小令之所以独冠词史、成为千古绝唱者,在此。
“西风残照,汉家陵阕”八字,只写境界,容量极大,兴哀之感尽寓其中。
它把悲与欢、聚与散、古与今、盛与衰,统统放到历史的长河中去观照,油然生出沉重的历史消亡感。
6、超我境界:人生百年一仓皇登高唐·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行一步,叹一声,满目都是世间的苦乐,杜甫的双眼见证了唐王朝由兴而衰的巨大转变,用自己的笔墨铸就了一部“诗史”。
杜甫的人生是个悲剧,同时也是那个时代的悲剧。
他将自己的人生与整个唐王朝紧密相连,在叛军攻下洛阳后,抱着匡扶社稷振兴王朝的愿望北上,但终于愿违,这便是中年壮志难酬的杜甫。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则是杜甫晚年生活最真实的写照,“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更是将杜甫晚年的流离失所写尽了。
一个被称为“诗圣”的大诗人,晚年竟是这般的凄苦悲惨,但却仍写下了“安的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在这样窘迫的环境下,杜甫仍然在为自己的国家和百姓而忧患着。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而杜甫无论是穷达与否,都在怀着兼济天下之心。
“战血流依旧,军声动至今”,这是诗人杜甫在他客死湘江的小舟上,所发出的对祖国和人民最后的哀声。
7、无常境界:岁月催人老代悲白头翁唐·刘希夷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
洛阳女儿惜颜色,坐见落花长叹息。
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
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
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寄言全盛红颜子,应怜半死白头翁。
此翁白头真可怜,伊昔红颜美少年。
公子王孙芳树下,清歌妙舞落花前。
光禄池台文锦绣,将军楼阁画神仙。
一朝卧病无相识,三春行乐在谁边。
宛转蛾眉能几时?须臾鹤发乱如丝。
但看古来歌舞地,唯有黄昏鸟雀悲。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乍一看,会以为这首诗又是一个“人面桃花”的故事。
其实,刘希夷所发出的,是对岁月催人老的感叹。
诗的前半写洛阳女子感伤落花,红颜易老;后半写白头老翁遭遇沦落,世事无常。
“寄言全盛红颜子,应怜半死白头翁”,这不是最出名的句子,但却是最残酷的——红颜女子的未来,不免是白头老翁的今日;而白头老翁的往昔实,即是红颜女子的今时。
这种悲情从《白头翁》一直到《葬花吟》。
人只要活着,几时才能摆脱这种悲情?无解。
8、深邃境界:岁月中皆过客行宫唐·元稹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洪迈在《容斋随笔》里说,“《行宫》一绝,语少意足,有无穷之味。
”行宫古旧,新发的花木照样媚人眼目,诗人想必惊讶于那濯濯的秾艳,宫花开得热闹,这份无声的热闹于是百倍的寂寞起来。
红花映着白头,诗人没有写,却让人能感觉到阳光——有了阳光,那花如火如荼地开着,而那花畔宫女的白发,也愈发的刺眼了……《行宫》展现的是“别人的世界”——那些白发宫女们的世界。
元稹的世界与白发宫女们的世界在这样一首绝句里相遇。
我愿意这样理解,它表达的是一种因为时间造成的哀感。
这种哀感,比忧伤要轻缓,却是一种更为深邃的生命体验。
千年之后的今天,以现实生活的变化作为参照指标,我们的时间比元稹的时间,更快地流淌着,故而我们更容易遇到“别人的世界”。
我们也更容易变成“白头宫女”,毫不自知地讲着某些人某些事。
但能有人说说话,总是好的,那感觉像握着一杯青花盖碗里的花茶,摩挲着温润的瓷釉,手指已经知道,那曾经馥郁滚烫的茶汤,正在渐渐冷去……9、旷达境界:也无风雨也无晴定风波宋·苏轼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一句话写尽了人生的历程和结果。
回头看一看自己过去所来的地方,穿林打叶,雨打风吹,那不是很萧瑟很凄凉吗?这实际上是指平生所经受的那些打击和苦难。
苏轼说,我现在悠然自在地走我自己的路,走向我自己所追求的那个目的地,在我的心中,既没有风雨,也没有晴天。
也就是,已经超脱于那风雨阴晴之上了。
有的人把打击和不幸看开了,对温暖和幸福却不能看开,那也不对。
“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意思是,无论打击和不幸也好,无论是温暖和幸福也好,对我的心都没有干扰,都不能转移和改变我。
风雨是外来的,我还是我;晴朗也是外来的,我也还是我。
现在,他已经不只是通观,而且有了一种超然的旷观。
惟其如此,苏东坡在晚年才能够达到一种很高的修养,写出“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这样的句子来。
《定风波》虽然只是一首小词,但是写出了极为丰富的对人生的体会。
10、通达境界:古今一付笑谈中临江仙明·杨慎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这是一首咏史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