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8章恒定电流实验八测量金属的电阻率学案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2021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8章恒定电流实验八测量金属的电阻率课件新人教版

2021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8章恒定电流实验八测量金属的电阻率课件新人教版
2.本实验中被测金属丝的电阻值较小,故须采用电流表外接法。 3.开关 S 闭合前,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要调至最大。 4.电流不宜太大(电流表用 0~0.6 A 量程),通电时间不宜太长,以免 金属丝温度升高,导致电阻率在实验过程中变大。 5.实验连线时,应先从电源的正极出发,依次将电源、开关、滑动变 阻器、待测金属丝、电流表连成干路,然后再把电压表并联在待测金属丝 的两端。
复习课件
2021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8章恒定电流实验八测量金属的电阻率课件新人教版
2021/4/17
2021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8章恒定电流实验八测量金属的电阻率 课件新人教版
1
实验八 测量金属的 电阻率
1.掌握电流表、电压表和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方法。 2.学会使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直径。 3.会用伏安法测电阻,进一步测定金属的电阻率。
(1)小组成员先用螺旋测微器测量该铜电线的直径 d,如图甲所示,则 d =________ mm。
(2)小组设计的测量电路如图乙所示,则 P 是________,N 是________, 通过实验作出的图象如图丙所示。(填器材名称及对应符号)
(3)这捆铜电线的电阻率 ρ=________(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你认为 电阻率大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以上数据可以估算出金属丝的电阻率约为________ Ω·m(保留 两位有效数字)。
尝试解答 (1)0.0397(0.0395~0.0399 均可) (2)乙 (3)如图甲所示 (4)如图乙所示 4.5(4.3~4.7 均可) (5)1.1×10-6。
尝试解答
(1)螺旋测微器的读数 d=(0+39.7×0.01) mm=0.397 mm=0.0397 cm。

2021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八章恒定电流实验7测量金属的电阻率学案新人教版

2021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八章恒定电流实验7测量金属的电阻率学案新人教版

实验7 测量金属的电阻率一、实验目的(1)掌握电流表、电压表和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方法及电流表和电压表的读数方法. (2)掌握螺旋测微器及游标卡尺的原理及读数方法. (3)会用伏安法测电阻,进一步测定金属丝的电阻率. 二、实验原理根据欧姆定律和电阻定律,用毫米刻度尺测一段金属丝的长度l ,用螺旋测微器测金属丝的直径d ,用伏安法测金属丝的电阻R ,由R =ρl S ,所以金属丝的电阻率ρ=πd24lR .三、实验器材被测金属丝、毫米刻度尺、螺旋测微器、电压表、电流表、直流电源、开关、滑动变阻器、导线等.四、实验步骤(1)用螺旋测微器在被测金属丝上的三个不同位置各测一次直径,求出其平均值d . (2)依照电路图(如图)用导线将器材连好,将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调至最大.(3)用毫米刻度尺测量接入电路中的被测金属丝的长度,即有效长度,反复测量3次,求出其平均值l .(4)电路经检查确认无误后,闭合开关S ,改变滑动变阻器滑动片的位置,读出几组相应的电流值和电压值,记入表格内;断开开关S ,求出金属丝电阻R 的平均值.(5)将测得的R 、l 、d 值代入电阻率计算公式ρ=RS l =πd 2R4l,计算出金属丝的电阻率.(6)拆去实验线路,整理好实验器材. 五、数据处理1.在求R x 的平均值时可用两种方法(1)用R x =UI分别算出各次的数值,再取平均值. (2)用U-I 图线的斜率求出. 2.计算电阻率将记录的数据R x 、l 、d 的值代入电阻率的计算式ρ=R x S l =πd 2U4lI.六、误差分析(1)金属丝的横截面积是利用直径计算而得,直径的测量是产生误差的主要来源之一.(2)采用伏安法测量金属丝的电阻时,由于采用的是电流表外接法,测量值小于真实值,使电阻率的测量值偏小.(3)金属丝的长度测量及电流表和电压表的读数等会带来偶然误差.(4)由于金属丝通电后发热升温,会使金属丝的电阻率变大,造成测量误差.七、注意事项(1)本实验中被测金属导线的电阻值较小,因此实验电路一般采用电流表外接法.(2)实验连线时,应先从电源的正极出发,依次将电源、开关、电流表、被测金属丝、滑动变阻器连成主干线路(闭合电路),然后再把电压表并联在被测金属丝的两端.(3)测量被测金属丝的有效长度,是指测量被测金属丝接入电路的两个端点之间的长度,亦即电压表两端点间的被测金属丝长度,测量时应将金属丝拉直,反复测量三次,求其平均值.(4)测金属丝直径一定要选三个不同部位进行测量,求其平均值.(5)闭合开关S之前,一定要使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处在有效电阻值最大的位置.(6)在用伏安法测电阻时,通过被测金属丝的电流I不宜过大(电流表用0~0.6 A量程),通电时间不宜过长,以免金属丝的温度明显升高,造成其电阻率在实验过程中逐渐增大.(7)若采用图象法求R的平均值,在描点时,要尽量使各点间的距离拉大一些,连线时要尽可能地让各点均匀分布在直线的两侧,个别明显偏离较远的点可以不予考虑.考点一基本实验考查1.螺旋测微器的构造原理及读数(1)螺旋测微器的构造.如图所示是常用的螺旋测微器.它的小砧A和固定刻度S固定在框架F上.旋钮K、微调旋钮K′和可动刻度H、测微螺杆P连在一起,通过精密螺纹套在S上.(2)螺旋测微器的原理.测微螺杆P与固定刻度S之间的精密螺纹的螺距为0.5 mm,即旋钮K每旋转一周,P前进或后退0.5 mm,而可动刻度H上的刻度为50等份,每转动一小格,P前进或后退0.01 mm,即螺旋测微器的精确度为0.01 mm.读数时估算到毫米的千分位上,因此,螺旋测微器又叫千分尺.(3)读数:测量时被测物体长度的整毫米数由固定刻度读出,小数部分由可动刻度读出.测量值(毫米)=固定刻度数(毫米)(注意半毫米刻线是否露出)+可动刻度数(估读一位)×0.01(毫米)如图所示,固定刻度示数为2.0 mm,不足0.5毫米的部分从可动刻度上读的示数为15.5格,最后的读数为2.0 mm+15.5×0.01 mm=2.155 mm.2.游标卡尺的构造原理和读数(1)构造:主尺、游标尺(主尺和游标尺上各有一个内、外测量爪)、游标尺上还有一个深度尺,尺身上还有一个紧固螺钉.(2)用途:测量厚度、长度、深度、内径、外径.(3)原理:利用主尺的最小分度与游标尺的最小分度的差值制成.不管游标尺上有多少个小等分刻度,它的刻度部分的总长度比主尺上的同样多的小等分刻度少1 mm.常见的游标卡尺的游标尺上小等分刻度有10个的、20个的、50个的,见下表:刻线对齐的游标的格数,则记录结果表达为(x+K×精确度)mm.典例在“测定金属的电阻率”实验中,所用测量仪器均已校准.待测金属丝接入电路部分的长度约为50 cm.(1)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的直径,其中某一次测量结果如图1所示,其读数应为mm(该值接近多次测量的平均值).图1(2)用伏安法测金属丝的电阻R x.实验所用器材为:电池组(电动势3 V,内阻约1 Ω)、电流表(内阻约0.1 Ω)、电压表(内阻约3 kΩ)、滑动变阻器R(0~20 Ω,额定电流2 A)、开关、导线若干.某小组同学利用以上器材正确连接好电路,进行实验测量,记录数据如下:x中的图(填“甲”或“乙”).甲乙图2(3)图3是测量R x的实验器材实物图,图中已连接了部分导线,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置于变阻器的一端.请根据(2)所选的电路图,补充完成图中实物间的连线,并使闭合开关的瞬间,电压表或电流表不至于被烧坏.图3图4(4)这个小组的同学在坐标纸上建立U、I坐标系,如图4所示,图中已标出了与测量数据对应的4个坐标点.请在图中标出第2、4、6次测量数据的坐标点,并描绘出U-I 图线.由图线得到金属丝的阻值R x = Ω(保留两位有效数字).(5)根据以上数据可以估算出金属丝的电阻率约为 (填选项前的符号). A.1×10-2Ω·m B.1×10-3Ω·m C.1×10-6 Ω·mD.1×10-8Ω·m(6)任何实验测量都存在误差.本实验所用测量仪器均已校准,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直径时,由于读数引起的误差属于系统误差B.由电流表和电压表的内阻引起的误差属于偶然误差C.若将电流表和电压表的内阻计算在内,可以消除由测量仪表引起的系统误差D.用U-I 图象处理数据求金属丝电阻可以减小偶然误差 解析:甲 乙(1)螺旋测微器的读数为:0 mm +39.7×0.01 mm =0.397 mm (0.395~0.399 mm 之间均正确).(2)实验测量数据中电压表示数从0.10 V 开始,非常小,应考虑使用滑动变阻器分压式接法,故采用的是图甲的电路设计方案.(3)连图时注意滑动变阻器的分压式接法,注意电流表和电压表的正负极.(4)将第2、4、6次测量数据的坐标点标出来后,画出一条直线,舍去第6次实验数据点,让直线过坐标原点,计算出图线斜率为4.5(4.3~4.7之间均正确).即为金属丝的阻值.(5)根据电阻定律R x =ρl S =ρ4l πD2,代入数据计算得到电阻率ρ≈1×10-6Ω·m,C对.(6)由于读数引起的误差属于偶然误差,A 错误;电流表和电压表的内阻引起的误差属于系统误差,B 错误;由于该实验原理未考虑电表内阻造成的误差,因此将电流表和电压表的内阻计算在内,可以消除由于测量仪表引起的系统误差,C 正确;通过UI 图象处理数据时已经直观地舍去了第6次实验数据,且多次测量后画直线的目的就是取平均值,因此用U-I 图象处理数据更好地减小了偶然误差,D 正确.答案:(1)0.397(0.395~0.399均可) (2)甲 (3)如图甲 (4)如图乙 4.5(4.3~4.7均可) (5)C (6)CD伏安法是测电阻常用方法,电流表的内阻分压引起系统误差.考点二 实验拓展与创新 1.伏安法电路图⎩⎪⎨⎪⎧外接法内接法特点:大内小外(内接法测量值偏大,测大电阻时应用内接法测量.外接法测量值偏小,测小电阻时应采用外接法测量).2.伏伏法若电压表内阻已知,则可将其当作电流表、电压表和定值电阻来使用.(1)如图甲所示,两电压表的满偏电流接近时,若已知V 1的内阻R 1,则可测出V 2的内阻R 2=U 2U 1R 1.(2)如图乙所示,两电压表的满偏电流I V1≪I V2时,若已知V 1的内阻R 1,V 1并联一定值电阻R 0后,同样可得V 2的内阻R 2=U 2U 1R 1+U 1R 0.甲 乙3.安安法若电流表内阻已知,则可将其当作电流表、电压表以及定值电阻来使用.(1)如图甲所示,当两电流表所能测得的最大电压接近时,如果已知A 1的内阻R 1,则可测得A 2的内阻R 2=I 1R 1I 2. (2)如图乙所示,当两电流表的满偏电压U A2≫U A1时,如果已知A 1的内阻R 1,A 1串联一定值电阻R 0后,同样可测得A 2的电阻R 2=I 1(R 1+R 0)I 2.甲 乙典例 用以下器材可测量电阻R x 的阻值. 待测电阻R x ,阻值约为600 Ω;电源E ,电动势约为6.0 V ,内阻可忽略不计; 电压表V 1,量程为0~500 mV ,内阻r 1=1 000 Ω; 电压表V 2,量程为0~6 V ,内阻r 2约为10 kΩ; 电流表A ,量程为0~0.6 A ,内阻r 3约为1 Ω; 定值电阻R 0,R 0=60 Ω;滑动变阻器R ,最大阻值为150 Ω; 单刀单掷开关S 一个,导线若干.(1)测量中要求两只电表的读数都不小于其量程的13,并能测量多组数据,请在虚线框中画出测量电阻R x 的实验电路图.(2)若选择测量数据中的一组来计算R x ,则由已知量和测量物理量计算R x 的表达式为R x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式中各符号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有物理量用题中代表符号表示).解析:(1)电路的最大电流为I m = 6 V600 Ω=0.01 A ,电流表量程太大,可以把电压表V 1并联一个定值电阻改装成电流表,电压表选择V 2即可,要求测量多组数据,滑动变阻器需要分压式接法,电路如图所示.(2)流过被测电阻的电流为I =U 1r 1+U 1R 0=U 1(R 0+r 1)R 0r 1, 被测电阻值为R x =U 2-U 1I =(U 2-U 1)R 0r 1U 1(R 0+r 1). 答案:(1)测量电路见解析图 (2)(U 2-U 1)R 0r 1U 1(R 0+r 1) U 1为电压表V 1的读数,U 2为电压表V 2的读数,r 1为电压表V 1的内阻,R 0为定值电阻伏安法是测量电阻常用方法,部分实验电流表或电压表不能使用伏安法,则可以采用安安法或者伏伏法进行测量.1.某学生用如图甲所示电路测金属导线的电阻率,可供使用的器材有:被测金属导线ab,电阻约10 Ω,导线允许流过的最大电流为0.8 A,恒定电源,电源输出电压恒为E=12 V,电压表V,量程为0~3 V,内阻约5 kΩ,保护电阻:R1=10 Ω,R2=30 Ω,R3=200 Ω.刻度尺,螺旋测微器,开关S,导线若干等.实验时的主要步骤如下:①用刻度尺量出导线ab的长度l,用螺旋测微器测出导线的直径d.②按如图甲所示电路将实验所需器材用导线连接好.③闭合开关S,移动接线触片P,测出aP长度x,读出电压表的示数U.④描点作出U-x曲线,求出金属导线的电阻率ρ.甲乙丙完成下列填空:(1)由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导线的直径d,其示数如图乙所示,该金属导线的直径d=mm.(2)如果实验时既要保证安全,又要测量误差较小,保护电阻R应选.(3)根据多次实验测出的aP长度x和对应每次实验读出的电压表的示数U作出的Ux 图线如图丙所示,其中图线的斜率为k,则金属导线的电阻率ρ=(用实验器材中给出的物理量的字母和实验步骤中测出的物理量的字母表示)解析:(1)d=0.5 mm+0.01×37.0 mm=0.870 mm.(2)已知被测金属导线允许流过的最大电流I max=0.8 A,则R min=EI max =120.8Ω=15 Ω,又电压表量程为0~3 V ,所以为保证安全,又要测量误差较小,应选电阻R 2. (3)设金属导线单位长度的电阻为R 0,当x 长度的导线两端电压为U 时,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得E =UxR 0(lR 0+R 2). 得U =R 0E R 0l +R 2x ,所以题图丙中图线斜率k =R 0ER 0l +R 2,解得R 0=kR 2E -kl, 由R =ρl S ,可得R 0l =ρl π⎝ ⎛⎭⎪⎫d 22,得ρ=kR 2πd 24(E —kl ).答案:(1)0.870 (2)R 2 (3)kR 2πd 24(E —kl )2.某同学要测量一段电阻丝的电阻率,电阻丝电阻约为4 Ω,可提供的实验器材有: A.电流表G ,内阻R g =120 Ω,满偏电流I g =3 mA ; B.电流表A ,内阻约为0.2 Ω,量程为0~0.6 A ; C.螺旋测微器;D.电阻箱(0~9 999 Ω,0.5 A );E.滑动变阻器R (10 Ω,1 A );F.电池组(3 V ,0.05 Ω);G.电阻丝R x ;H.一个开关和若干导线. 该同学进行了以下操作:(1)用螺旋测微器测量这段电阻丝的直径.螺旋测微器的示数如图,则本次测量所得电阻丝的直径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mm.(2)设计实验电路.如图虚线框中所示为他设计的实验电路图的一部分,请将电路图补充完整.(3)测量并计算电阻率.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测片到某位置,当电阻箱阻值为R 0时,电流表G 的示数为I 1,电流表A 的示数为I 2.若电阻丝长度用L 表示,电阻丝直径用d表示,则求电阻率的表达式为ρ= (用相关字母表示).答案:(1)1.269(1.267~1.270均可) (2)如图所示 (3)πd 2I 1(R g +R 0)4L (I 2-I 1)3.用伏安法测定一个待测电阻R x 的阻值(阻值约为200 Ω),实验室提供如下器材. 电池组E :电动势3 V ,内阻不计;电流表A 1:量程0~15 mA ,内阻约为100 Ω;电流表A 2:量程0~300 μA,内阻为1 000 Ω;滑动变阻器R 1:阻值范围0~20 Ω,额定电流2 A ;电阻箱R 2:阻值范围0~9 999 Ω,额定电流1 A ; 开关S 、导线若干.要求实验中尽可能准确地测量R x 的阻值,请回答下列问题:(1)为了测量待测电阻两端的电压,可以将电流表 (填写器材代号)与电阻箱串联,并将电阻箱阻值调到 Ω,这样可以改装成一个量程为3.0 V 的电压表.(2)在图中画出完整测量R x 阻值的电路图,并在图中标明器材代号.(3)调节滑动变阻器R 1,两表的示数如图所示,可读出电流表A 1的示数是 mA ,电流表A 2的示数是 μA,测得待测电阻R x 的阻值是 .答案:(1)A 2 9 000 (2)电路如图所示(3)8.0 150 187.5 Ω。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电学实验基础精品课件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电学实验基础精品课件

(2)如图乙所示的电表使用较小量程时,每小格表示__0_.1__ V,图中表针的示数 为_1_._7_0_ V.若使用的是较大量程,则这时表盘刻度每小格表示_0_._5_ V,图中表 针示数为_8_._5_ V.
图9 解析 用螺旋测微器测小球直径时,先转动粗调旋钮D使测微螺杆F靠近被测 小球,再转动微调旋钮H使测微螺杆F夹住小球,直到棘轮发出声音为止,拨 动止动旋钮G使F固定后读数,读数为6.5 mm+20.0×0.01 mm=6.700 mm.
变式1 (2018·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起点调研)某同学利用游标卡尺和螺旋测 微器分别测量一圆柱体工件的直径和高度,测量结果如图10甲和乙所示.该工 件的直径为__1_.2_2_0__ cm,高度为__6_.8_6_0_(_6_._8_5_8_~__6_._8_6_2_均__正__确__)_ mm.
1.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的读数 游标卡尺的读数应注意以下几点 (1)看清精确度 例如(图4)
图4 易错成11 mm+4×0.1 mm=11.40 mm 正确的应为11.4 mm,游标卡尺不需要估读,后面不能随意加零或去零;
例如(图5)
图5 易错成10 mm+12×0.05 mm=10.6 mm,正确的应为10.60 mm.
三、常用电表的读数
对于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数问题,首先要弄清电表量程,即指针指到最大刻
度时电表允许通过的最大电压或电流,然后根据表盘总的刻度数确定精确度,
按照指针的实际位置进行读数即可.
(1)0~3 V的电压表和0~3 A的电流表的读数方法相同,此量程下的精确度分
别是 0.1 V和 0.1 A,看清楚指针的实际位置,读到小数点后面两位.
图10
变式1 (2018·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起点调研)某同学利用游标卡尺和螺旋测 微器分别测量一圆柱体工件的直径和高度,测量结果如图10甲和乙所示.该工 件的直径为__1_.2_2_0__ cm,高度为__6_.8_6_0_(_6_._8_5_8_~__6_._8_6_2_均__正__确__)_ mm.

实验八: 测定金属的电阻率

实验八: 测定金属的电阻率

实验八:测定金属的电阻率,注意事项1.游标卡尺的读数:若用x表示由主尺上读出的整毫米数,K表示从游标尺上读出与主尺上某一刻线最先对齐的游标格数,则记录结果表达(x+K×精确度)mm。

2.螺旋测微器的读数:固定刻度数mm+可动刻度数(估读一位)×0.01 mm。

3.先测直径,再连电路:为了方便,测量直径时应在金属丝连入电路之前测量。

4.电流表外接法:本实验中被测金属丝的阻值较小,故采用电流表外接法。

5.电流控制:电流不宜过大,通电时间不宜过长,以免金属丝温度过高,导致电阻率在实验过程中变大。

误差分析考点一测量仪器、仪表的读数及使用考向1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1.螺旋测微器的使用(1)构造:如图所示,B为固定刻度,E为可动刻度。

(2)原理:测微螺杆F与固定刻度B之间的精密螺纹的螺距为0.5 mm,即旋钮D每旋转一周,F前进或后退0.5 mm,而可动刻度E上的刻度为50等份,每转动一小格,F前进或后退0.01 mm,即螺旋测微器的精确度为0.01 mm。

读数时估读到毫米的千分位上,因此,螺旋测微器又叫千分尺。

(3)读数:测量值(mm)=固定刻度数(mm)(注意半毫米刻度线是否露出)+可动刻度数(估读一位)×0.01(mm)。

2.游标卡尺(1)构造:如图所示,游标卡尺的主要部分是主尺和游标尺,主尺和游标尺上各有一个内、外测量爪,游标尺上还有一个深度尺,尺身上还有一个紧固螺钉。

(2)用途:测量厚度、长度、深度、内径、外径。

(3)原理:利用主尺的最小分度与游标尺的最小分度的差值制成。

不管游标尺上有多少个小等分刻度,它的刻度部分的总长度比主尺上的同样多的小等分刻度少1 mm。

常见的游标卡尺的游标尺上小等分刻度分别为10、20、50刻度,可准确到0.1 mm、0.05 mm、0.02mm,见下表:线最先对齐的游标的格数,则记录结果为(x+K×精确度)mm。

(2015·海南单科·11)某同学利用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分别测量一圆柱体工件的直径和高度,测量结果如图甲和乙所示。

物理课件 人教版 高考一轮复习 第8章知识点复习

物理课件 人教版 高考一轮复习 第8章知识点复习
适用范围
适用于任何纯电阻
浓度均匀的电解液
训练突破
1.一根长为l、横截面积为S的金属棒,其材料的电阻率为ρ,棒内单位体积
自由电子数为n,电子的质量为m,电荷量为e。在棒两端加上恒定的电压时,
棒内产生电流,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平均速率为v,则金属棒内的电场强度
大小为( C )
2
A. 2
C.ρnev
2
B.

D.
解析:金属棒的电阻

R=ρ ,金属棒中的电流

故棒两端电压 U=IR=ρnevl,电场强度大小
I=neSv,

E= =ρnev,选项

C 正确。
2.如图所示,M和N是形状相同的玻璃容器,厚度相同,上、下表面为正方
形,但M和N的尺寸不同,M、N的上表面边长关系为a1>a2。现将相同的电
A.随着所加电压的增大,小灯泡的电阻增大
1
B.对应 P 点,小灯泡的电阻为 R=
2
1
C.对应 P 点,小灯泡的电阻为 R=
2 -1
D.对应 P 点,小灯泡的功率为图中矩形 PQOM 所围面积的大小
解析:I-U图线上的点和原点连线的斜率逐渐减小,说明电阻逐渐增大,A正
1
确。对应P点,小灯泡的电阻为R=
IM,就能确定电动机的电功率P=UMIM,根据电流IM和电动机的电阻r可求出
热功率 Pr=M 2 r ,最后求出输出功率P出=P-Pr。
2.首先,对其他纯电阻电路、电源的内电路,利用欧姆定律进行分析计算,确
定相应的电压或电流。然后,利用闭合电路的电压关系、电流关系间接确
部分半导体:电阻率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知识点三
电功率、焦耳定律

物理(新课标)高考总复习第一轮复习课件:第八章第一节欧姆定律、电阻定律、电功率及焦耳定律

物理(新课标)高考总复习第一轮复习课件:第八章第一节欧姆定律、电阻定律、电功率及焦耳定律
考试内容 欧姆定律 电阻定律 电阻的串联、并联 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 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电功率、焦耳定律 说明:不要求解反电动势的问题
第八章 恒定电流
要求 Ⅱ Ⅰ Ⅰ Ⅱ Ⅱ Ⅰ
真题统计
2016·卷甲·T17 2016·卷甲·T23 2016·卷乙·T23 2015·卷Ⅰ·T23 2015·卷Ⅱ·T23 2014·卷Ⅰ·T23 2014·卷Ⅱ·T22
解析:A 点电阻 RA=1.0×310-1 Ω=30 Ω,B 点电阻 RB=
6 1.5×10-1
Ω=40
Ω,故 A 错误、B 正确.ΔR=RB-RA=
10 Ω,故 C、D 错误.
考向 3 伏安特性曲线在电路中的实际应用 3.(多选)(2017·宿州高三质检)额定电压均为 220 V 的白炽灯 L1 和 L2 的 U-I 特性曲线如图甲所示,现将和 L2 完全相同 的 L3 与 L1 和 L2 一起按如图乙所示电路接入 220 V 电路中,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D)
=4I1=4 A.
三、电功、电功率、焦耳定律 1.电功 (1)实质:电流做功的实质是__电__场__力____对电荷做正功,电势 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的过程. (2)公式:W=qU=____U_I_t____,这是计算电功普遍适用的公 式.
2.电功率 (1)定义:单位时间内电流做的功叫电功率. (2)公式:P=Wt =___U__I_____,这是计算电功率普遍适用的 公式. 3.焦耳定律:电流通过电阻时产生的热量 Q=_____I_2R__t __, 这是计算电热普遍适用的公式. 4.热功率 (1)定义:单位时间内的发热量. (2)表达式:P=Qt =____I2_R_____.
A.随着所加电压的增大,小灯泡的电阻增大 B.对应 P 点,小灯泡的电阻为 R=UI21 C.对应 P 点,小灯泡的电阻为 R=I2U-1I1 D.对应 P 点,小灯泡的功率为图中矩形 PQOM 所围面积大 小

2021高考物理大一轮复习题组层级快练:第八单元 恒定电流 作业35实验:测定金属的电阻率 Word版含答案

2021高考物理大一轮复习题组层级快练:第八单元 恒定电流 作业35实验:测定金属的电阻率 Word版含答案

题组层级快练(三十五) 实验:测定金属的电阻率一、选择题1.现有一合金制成的圆柱体,为测量该合金的电阻率,现用伏安法测圆柱体两端之间的电阻,用螺旋测微器测量该圆柱体的直径,用游标卡尺测量该圆柱体的长度.螺旋测微器和游标卡尺的示数如图a 和b 所示.(1)由上图读得圆柱体的直径为________ cm ,长度为________ cm.(2)若流经圆柱体的电流为I ,圆柱体两端之间的电压为U ,圆柱体的直径和长度分别为D 、L ,测得D 、L 、I 、U 表示的电阻率的关系式为ρ=________. 答案 (1)0.1844 4.240 (2)πD 2U4IL解析 (1)螺旋测微器的读数为1.5 mm +34.4×0.01 mm =1.844 mm(1.842-1.846范围内的均可);游标卡尺的读数为42 mm +8×0.05 mm =42.40 mm =4.240 cm ;(2)圆柱体的横截面积为S =π(D 2)2,由电阻定律R =ρL S 和欧姆定律R =U I 可知,ρ=πD 2U4IL.2.衡水中学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们在做《自来水电阻率的测定》课题时,在一根粗细均匀的长玻璃管两端各装了一个电极,其间充满待测的自来水,然后用如图甲所示电路进行测量.某同学选用的电学器材如下:电压表(量程15 V ,内阻约90 k Ω)、电流表(量程300 μA ,内阻约50 Ω)、滑动变阻器(100 Ω,1 A)、电池组(电动势E =12 V ,内阻r =6 Ω)、开关一个、导线若干. 实验中测量情况如下:安装前他用图乙(a)的游标卡尺测量玻璃管的内径,结果如图乙(b)所示. 测得两电极相距L =0.314 m.实验中测得包括0在内的9组电流I 、电压U 的值,在坐标纸上描点如图所示.根据以上材料请回答下面的问题:(1)测量玻璃管内径时,应将图乙(a)游标卡尺中的A、B、C三部分中的________与玻璃管内壁接触;玻璃管的内径d=________mm.(2)为保证安全,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移至________端(选填M或N).(3)根据实验数据可知他测得水柱的电阻R=________Ω(保留两位有效数字);用水柱电阻R、玻璃管内径d、水柱长度L表示自来水的电阻率ρ=________.(4)该同学在完成实验报告时,通过比较水柱电阻、电表内阻时发现,实验中的电路设计有不妥之处,会引起较大的系统误差,于是他在实验报告中提出了改进意见,并画出了改进后的电路原理图.请在虚线框中画出改进后的实验电路原理图.答案(1)A 30.75 (2)M (3)1.0×105πRd2 4L(4)如图所示解析(1)游标卡尺中的A是用于测内径的,其读数d=30 mm+15×0.05 mm=30.75 mm(2)滑动变阻器分压接法时,闭合开关时,分压应为零,即滑片应置于M端.(3)根据图作过原点的直线(使较多的点在直线上或平均分布于直线两侧),其斜率即为阻值R =1.0×105Ω.根据R =ρL S ,得ρ=πRd24L.(4)由于被测电阻阻值较大,故电流表应内接.3.为了测量某待测电阻R x 的阻值(约为30 Ω),有以下一些器材可供选择. 电流表A 1(量程0-50 mA ,内阻约10 Ω); 电流表A 2(量程0-3 A ,内阻约0.12 Ω); 电压表V 1(量程0-3 V ,内阻很大); 电压表V 2(量程0-15 V ,内阻很大); 电源E(电动势约为3 V ,内阻约为0.2 Ω); 定值电阻R(20 Ω,允许最大电流1.0 A); 滑动变阻器R 1(0-10 Ω,允许最大电流2.0 A); 滑动变阻器R 2(0-1 k Ω,允许最大电流0.5 A); 单刀单掷开关S 一个,导线若干.(1)电流表应选________,电压表应选________,滑动变阻器应选________.(填字母代号) (2)请在下面的虚线框内画出测量电阻R x 的实验电路图.(要求所测量范围尽可能大)(3)某次测量中,电压表示数为U 时,电流表示数为I ,则计算待测电阻阻值的表达式为R x =________.答案 (1)A 1 V 1 R 1 (2)见解析图 (3)UI-R 解析 (1)首先选取唯一性器材:电源E(电动势约为3 V ,内阻约为0.2 Ω),定值电阻R(20 Ω允许最大电流1.0 A),单刀单掷开关S ,导线.电源电动势约为3 V ,所以电压表选择V 1(量程0-3 V ,内阻很大);待测电阻R x 的阻值约为30 Ω,流过R x 的最大电流为3 V30 Ω=0.1 A =100 mA ,如果电流表选择A 2(量程0-3 A ,内阻约0.12 Ω),指针偏转很小,测量不准确,所以只能选择A 1(量程0-50 mA ,内阻约10 Ω);滑动变阻器R 2的全值电阻太大,操作不便,所以滑动变阻器应选R 1(0-10 Ω,允许最大电流2.0 A).(2)因为实验要求所测量范围尽可能大,所以滑动变阻器应采用分压接法;因为待测电阻R x 的阻值远小于电压表内阻,所以电流表采用外接法;为了使流过电流表的电流不超过其最大量程,即50 mA ,应给待测电阻串联一个定值电阻R ,起保护作用.实验原理图如图所示. (3)根据欧姆定律可得R x =UI-R.4.在“探究导体电阻与其影响因素的定量关系”的实验中:(1)某实验小组用如图甲所示电路对镍铬合金丝和康铜丝进行探究,a 、b 、c 、d 是四种金属丝.①实验小组讨论时,某同学对此电路提出异议,他认为,电路中应该串联一个电流表,只有测出各段金属丝的电阻,才能分析电阻与其影响因素的定量关系.你认为要不要串联电流表?并简单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几根镍铬合金丝和康铜丝的规格如下表所示:电路图中金属丝a 、b 、c 分别为下表中编号为A 、B 、C 的金属丝,则金属丝d 应为下表中的________(用表中编号D 、E 、F 表示).(2) ①用毫米刻度尺测量金属丝长度为L =80.00 cm ,用螺旋测微器测金属丝的直径如图乙所示,则金属丝的直径d 为________;②按如图丙所示连接好电路,测量金属丝的电阻R.改变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获得六组I 、U 数据描在如图丁所示的坐标系上.由图可求得金属丝的电阻R =________Ω,该金属丝的电阻率ρ=________Ω·m(保留两位有效数字).答案 (1)①不需要,串联电路的电流处处相等,电压与电阻成正比 ②E (2)①1.600 mm ②0.52 1.3×10-6解析 (1)①串联电路的电流处处相等,串联电阻两端电压与电阻成正比,不需要测出电流,根据电阻两端电压大小即可比较出电阻大小.②探究影响电阻的因素,应采用控制变量法,实验已选A 、B 、C 的金属丝,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应控制材料的长度与横截面积相等而材料不同,因此d 应选表中的E. (2)①由题图乙示螺旋测微器可知,其示数为1.5 mm +10.0×0.01 mm=1.600 mm ; ②根据坐标系内的点作出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电阻阻值为R =U I =0.30.58 Ω≈0.52 Ω;由R =ρlS=ρl π(d 2)2可得,电阻率ρ=πRd 24l =3.14×0.52×(1.600×10-3)24×0.800 Ω·m ≈1.3×10-6Ω·m.5.某同学测量一个圆柱体的电阻率,需要测量圆柱体的尺寸和电阻.(1)分别使用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测量圆柱体的长度和直径,某次测量的示数如图(a)和(b)所示,长度为________ cm ,直径为________ mm.(2)按图(c)连接电路后,实验操作如下.①将滑动变阻器R 1的阻值置于最________处(填“大”或“小”);将S 2拨向接点1,闭合S 1,调节R 1,使电流表示数为I 0.②将电阻箱R 2的阻值调至最________(填“大”或“小”),S 2拨向接点2;保持R 1不变,调节R 2,使电流表示数仍为I 0,此时R 2阻值为1 280 Ω. (3)由此可知,圆柱体的电阻为________Ω. 答案 (1)5.01 5.315 (2)大 大 (3)1 280 解析 (1)长度l =5.0 cm +1×110mm =5.01 cm ; 直径d =5 mm +31.5×0.550mm =5.315 mm. (2)①为保护电路使电路中电流不会超出电流表量程,应将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置于最大处.②为使电路中电流较小,使电流表示数逐渐变大,电阻箱阻值也应先调至最大. (3)将S 1闭合,S 2拨向接点1时,其等效电路图如图甲所示.当S 2拨向2时,其等效电路图如图乙所示. 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知I =ER 1+R +r当I 相同均为I 0时,R 2=R 圆柱体 所以R 圆柱体=1 280 Ω6.现要测量一待测电阻的阻值,所用器材如下: 标准电流表A 1(量程250 mA ,内阻r 1=5 Ω); 电流表A 2(量程300 mA ,内阻r 2约为5 Ω); 待测电阻R 1(阻值约为100 Ω); 滑动变阻器R 2(最大阻值10 Ω);电源E(电动势约为6 V ,内阻r 约为1 Ω); 单刀单掷开关,导线若干.(1)要求方法简捷,并能测量多组数据,画出实验电路原理图,并标明每个器材的代号. (2)实验中,需要直接测量的物理量有________,用测得的量表示待测电阻R 1的阻值R 1=________.答案 (1)实验电路原理图见解析图 (2)两电流表A 1、A 2的读数I 1、I 2I 1I 2-I 1r 1【解析】(1)由于A1的内阻已知,可当做电压表来用;又给了另一个电流表A2,可结合两电流表示数之差,利用欧姆定律测R1的阻值;题目要求测多组数据,滑动变阻器应接成分压式;电路图如图所示:(2)实验中,测出两电流表A1、A2的读数I1、I2之后,则(I2-I1)R1=I1r1,所以R1=I1r1I2-I1. 7.(2016·课标全国Ⅱ)某同学利用图(a)所示电路测量量程为2.5 V的电压表的内阻(内阻为数千欧姆),可供选择的器材有:电阻箱R(最大阻值99 999.9 Ω),滑动变阻器R1(最大阻值50 Ω),滑动变阻器R2(最大阻值5 kΩ),直流电源E(电动势3 V),开关1个,导线若干.实验步骤如下:①按电路原理图(a)连接线路;②将电阻箱阻值调节为0,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与图(a)中最左端所对应的位置,闭合开关S;③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满偏;④保持滑动变阻器滑片的位置不变,调节电阻箱阻值,使电压表的示数为2.00 V,记下电阻箱的阻值.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中应选择滑动变阻器________(填“R1”或“R2”).(2)根据图(a)所示电路将图(b)中实物图连线.(3)实验步骤④中记录的电阻箱阻值为630.0 Ω,若认为调节电阻箱时滑动变阻器上的分压不变,计算可得电压表的内阻为________Ω(结果保留到个位).(4)如果此电压表是由一个表头和电阻串联构成的,可推断该表头的满刻度电流为___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 A .10 μA B .250 μA C .500 μAD .1 mA答案 (1)R 1 (2)连线如下图所示 (3)2 520 (4)D解析 (1)实验原理类比于半偏法测电表内阻,电压表所在支路的总电压应该尽量不变化,即滑动变阻器选最大阻值小的即选R 1.(3)近似认为电压表所在电路的总电压不变,2R V =2.5-2R ,则R V =4R =2 520 Ω. (4)由欧姆定律可知,I 满=U 满R V = 2.52 520mA ≈1 mA.。

2019年度高考物理第八章恒定电流实验八测定金属的电阻率学案

2019年度高考物理第八章恒定电流实验八测定金属的电阻率学案

实验八 测定金属的电阻率1.实验原理(如图1所示)由R =ρl S 得ρ=RS l,因此,只要测出金属丝的长度l 、横截面积S 和金属丝的电阻R ,即可求出金属丝的电阻率ρ.图12.实验器材被测金属丝,直流电源(4V),电流表(0~0.6A),电压表(0~3V),滑动变阻器(0~50Ω),开关,导线若干,螺旋测微器,毫米刻度尺. 3.实验步骤(1)用螺旋测微器在被测金属丝上的三个不同位置各测一次直径,求出其平均值d . (2)连接好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电路.(3)用毫米刻度尺测量接入电路中的被测金属丝的有效长度,反复测量三次,求出其平均值l . (4)把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调节到使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值最大的位置.(5)闭合开关,改变滑动变阻器滑片的位置,读出几组相应的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I 和U 的值,填入记录表格内.(6)将测得的R x 、l 、d 值,代入公式R =ρl S 和S =πd24中,计算出金属丝的电阻率.1.数据处理(1)在求R x 的平均值时可用两种方法①用R x =UI分别算出各次的数值,再取平均值.②用U -I 图线的斜率求出. (2)计算电阻率将记录的数据R x 、l 、d 的值代入电阻率计算公式ρ=R x S l =πd 2U4lI.2.误差分析(1)金属丝的横截面积是利用直径计算而得,直径的测量是产生误差的主要来源之一.(2)采用伏安法测量金属丝的电阻时,由于采用的是电流表外接法,测量值小于真实值,使电阻率的测量值偏小.(3)金属丝的长度测量、电流表和电压表的读数等会带来偶然误差. (4)由于金属丝通电后发热升温,会使金属丝的电阻率变大,造成测量误差. 3.注意事项(1)本实验中被测金属丝的电阻值较小,因此实验电路一般采用电流表外接法.(2)实验连线时,应先从电源的正极出发,依次将电源、开关、电流表、被测金属丝、滑动变阻器连成主干线路(闭合电路),然后再把电压表并联在被测金属丝的两端.(3)测量被测金属丝的有效长度,是指测量被测金属丝接入电路的两个端点之间的长度,亦即电压表两端点间的被测金属丝长度,测量时应将金属丝拉直,反复测量三次,求其平均值. (4)测金属丝直径一定要选三个不同部位进行测量,求其平均值.(5)闭合开关S 之前,一定要使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处在有效电阻值最大的位置.(6)在用伏安法测电阻时,通过被测金属丝的电流强度I 不宜过大(电流表用0~0.6A 量程),通电时间不宜过长,以免金属丝的温度明显升高,造成其电阻率在实验过程中逐渐增大.(7)若采用图象法求R 的平均值,在描点时,要尽量使各点间的距离拉大一些,连线时要尽可能地让各点均匀分布在直线的两侧,个别明显偏离较远的点可以不予考虑.命题点一 教材原型实验例1 在“测定金属的电阻率”实验中,所用测量仪器均已校准.待测金属丝接入电路部分的长度约为50cm. (1)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的直径,其中某一次测量结果如图2所示,其读数应为mm(该值接近多次测量的平均值).图2(2)用伏安法测金属丝的电阻R x .实验所用器材为:电池组(电动势3V ,内阻约1Ω)、电流表(内阻约0.1Ω)、电压表(内阻约3k Ω)、滑动变阻器R (0~20Ω,额定电流2A)、开关、导线若干. 某小组同学利用以上器材正确连接好电路,进行实验测量,记录数据如下:由以上实验数据可知,他们测量R x是采用图3中的图(填“甲”或“乙”).图3(3)图4是测量R x的实验器材实物图,图中已连接了部分导线,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置于变阻器的一端.请根据(2)所选的电路图,补充完成图中实物间的连线,并使闭合开关的瞬间,电压表或电流表不至于被烧坏.图4图5(4)这个小组的同学在坐标纸上建立U、I坐标系,如图5所示,图中已标出了与测量数据对应的4个坐标点.请在图中标出第2、4、6次测量数据的坐标点,并描绘出U-I图线.由图线得到金属丝的阻值R x=Ω(保留两位有效数字).(5)根据以上数据可以估算出金属丝的电阻率约为(填选项前的符号).A.1×10-2Ω·mB.1×10-3Ω·mC.1×10-6Ω·mD.1×10-8Ω·m(6)任何实验测量都存在误差.本实验所用测量仪器均已校准,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直径时,由于读数引起的误差属于系统误差B.由电流表和电压表的内阻引起的误差属于偶然误差C.若将电流表和电压表的内阻计算在内,可以消除由测量仪表引起的系统误差D.用U-I图象处理数据求金属丝电阻可以减小偶然误差答案(1)0.397(0.395~0.399均可) (2)甲(3)如图甲(4)如图乙 4.5(4.3~4.7均可) (5)C (6)CD解析(1)螺旋测微器的读数为:0mm+39.7×0.01mm=0.397mm(0.395~0.399mm之间均正确).(2)实验测量数据中电压表示数从0.10V开始,非常小,应考虑使用滑动变阻器分压式接法,故采用的是图甲的电路设计方案.(3)连图时注意滑动变阻器的分压式接法,注意电流表和电压表的正负极.(4)将第2、4、6次测量数据的坐标点标出来后,画出一条直线,舍去第6次实验数据点,让直线过坐标原点,计算出图线斜率为4.5(4.3~4.7之间均正确),即为金属丝的阻值.(5)根据电阻定律R x=ρlS=ρ4lπD2,代入数据计算得到电阻率ρ≈1×10-6Ω·m,C对.(6)由于读数引起的误差属于偶然误差,A错;电流表和电压表的内阻引起的误差属于系统误差,B错;由于该实验原理未考虑电表内阻造成的误差,因此将电流表和电压表的内阻计算在内,可以消除由于测量仪表引起的系统误差,C对;通过U-I图象处理数据时已经直观地舍去了第6次实验数据,且多次测量后画直线的目的就是取平均值,因此用U-I图象处理数据更好地减小了偶然误差,D对.变式1某学生用如图6甲所示电路测金属导线的电阻率,可供使用的器材有:被测金属导线ab,电阻约10Ω,导线允许流过的最大电流为0.8A,稳恒电源,电源输出电压恒为E=12V,电压表V,量程为0~3V,内阻约5kΩ,保护电阻:R1=10Ω,R2=30Ω,R3=200Ω.刻度尺,螺旋测微器,开关S,导线若干等.实验时的主要步骤如下:①用刻度尺量出导线ab的长度l,用螺旋测微器测出导线的直径d.②按如图甲所示电路将实验所需器材用导线连接好.③闭合开关S,移动接线触片P,测出aP长度x,读出电压表的示数U.④描点作出U-x曲线,求出金属导线的电阻率ρ.图6完成下列填空:(1)由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导线的直径d ,其示数如图乙所示,该金属导线的直径d =mm. (2)如果实验时既要保证安全,又要测量误差较小,保护电阻R 应选.(3)根据多次实验测出的aP 长度x 和对应每次实验读出的电压表的示数U 作出的U -x 图线如图丙所示,其中图线的斜率为k ,则金属导线的电阻率ρ=.(用实验器材中给出的物理量的字母和实验步骤中测出的物理量的字母表示)答案 (1)0.870 (2)R 2 (3)kR 2πd 2E-kl解析 (1)d =0.5mm +0.01×37.0mm=0.870mm.(2)已知被测金属导线允许流过的最大电流I max =0.8A ,则R min =E I max =120.8Ω=15Ω, 又电压表量程为0~3V ,所以为保证安全,又要测量误差较小,应选电阻R 2.(3)设金属导线单位长度的电阻为R 0,当x 长度的导线两端电压为U 时,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有E =UxR 0(lR 0+R 2),得U =R 0ER 0l +R 2x ,所以题图丙中图线斜率k =R 0ER 0l +R 2,解得R 0=kR 2E -kl, 由R =ρlS,可得R 0l =ρlπd22,得ρ=kR 2πd 2E -kl.命题点二 实验拓展与创新1.伏安法电路图⎩⎪⎨⎪⎧外接法内接法特点:大内小外(内接法测量值偏大,测大电阻时应用内接法测量,外接法测量值偏小,测小电阻时应采用外接法测量). 2.伏伏法若电压表内阻已知,则可将其当作电流表、电压表和定值电阻来使用.(1)如图7甲所示,两电压表的满偏电流接近时,若已知V 1的内阻R 1,则可测出V 2的内阻R 2=U 2U 1R 1.(2)如图乙所示,两电压表的满偏电流I V1≪I V2时,若已知V 1的内阻R 1,V 1并联一定值电阻R 0后,同样可得V 2的内阻R 2=U 2U 1R 1+U 1R 0.图7例2 用以下器材可测量电阻R x 的阻值. 待测电阻R x ,阻值约为600Ω;电源E ,电动势约为6.0V ,内阻可忽略不计; 电压表V 1,量程为0~500mV ,内阻r 1=1000Ω; 电压表V 2,量程为0~6V ,内阻r 2约为10k Ω; 电流表A ,量程为0~0.6A ,内阻r 3约为1Ω; 定值电阻R 0,R 0=60Ω;滑动变阻器R ,最大阻值为150Ω; 单刀单掷开关S 一个,导线若干.(1)测量中要求两只电表的读数都不小于其量程的13,并能测量多组数据,请在方框中画出测量电阻R x 的实验电路图.(2)若选择测量数据中的一组来计算R x ,则由已知量和测量物理量计算R x 的表达式为R x =,式中各符号的意义是.(所有物理量用题中代表符号表示) 答案 (1)见解析图 (2)U 2-U 1R 0r 1U 1R 0+r1U 1为电压表V 1的读数,U 2为电压表V 2的读数,r 1为电压表V 1的内阻,R 0为定值电阻解析 (1)电路的最大电流为I m =6V600Ω=0.01A ,电流表量程太大,可以把电压表V 1并联一个定值电阻改装成电流表,电压表选择V 2即可,要求测量多组数据,滑动变阻器需要分压式接法,电路如图.(2)流过被测电阻的电流为I =U 1r 1+U 1R 0=U 1R 0+r 1R 0r 1,被测电阻阻值为R x =U 2-U 1I =U 2-U 1R 0r 1U 1R 0+r 1.3.安安法若电流表内阻已知,则可将其当作电流表、电压表以及定值电阻来使用.(1)如图8甲所示,当两电流表所能测得的最大电压接近时,如果已知A 1的内阻R 1,则可测得A 2的内阻R 2=I 1R 1I 2. (2)如图乙所示,当两电流表的满偏电压U A2≫U A1时,如果已知A 1的内阻R 1,A 1串联一定值电阻R 0后,同样可测得A 2的电阻R 2=I 1R 1+R 0I 2.图8例3 用伏安法测定一个待测电阻R x 的阻值(阻值约为200Ω),实验室提供如下器材: 电池组E :电动势3V ,内阻不计;电流表A 1:量程0~15mA ,内阻约为100Ω; 电流表A 2:量程0~300μA ,内阻约为1000Ω; 滑动变阻器R 1:阻值范围0~20Ω,额定电流2A ; 电阻箱R 2:阻值范围0~9999Ω,额定电流1A ; 开关S 、导线若干.要求实验中尽可能准确地测量R x 的阻值,请回答下列问题:(1)为了测量待测电阻两端的电压,可以将电流表(填写器材代号)与电阻箱串联,并将电阻箱阻值调到Ω,这样可以改装成一个量程为3.0V 的电压表.(2)在图9中画完整测量R x 阻值的电路图,并在图中标明器材代号.图9(3)调节滑动变阻器R 1,两表的示数如图10所示,可读出电流表A 1的示数是mA ,电流表A 2的示数是μA ,测得待测电阻R x 的阻值是.本次测量存在一定的系统误差,考虑这个原因测量值比真实值(选填“偏大”或“偏小”).图10答案 (1)A 2 9000 (2)电路如图 (3)8.0 150 187.5Ω 偏小解析 (1)把A 2和R 2串联起来充当电压表,此电压表量程为3V ,R =3300×10-6Ω-1000Ω=9000Ω.(3)由图可知,电流表A 1的示数为8.0mA ,电流表A 2的示数是150μA , 待测电阻阻值为R x =150×10-6+8.0×10-3Ω=187.5Ω.采用电流表外接法,故测量的电流值偏大,因此电阻的测量值比真实值偏小. 4.半偏法测量电表内阻例4 (2015·全国卷Ⅱ·23)电压表满偏时通过该表的电流是半偏时通过该表电流的两倍.某同学利用这一事实测量电压表的内阻(半偏法),实验室提供的器材如下: 待测电压表(量程3V ,内阻约为3000Ω),电阻箱R 0(最大阻值为99999.9Ω),滑动变阻器R 1(最大阻值100Ω,额定电流2A),电源E (电动势6V ,内阻不计),开关2个,导线若干.(1)在图11虚线框内为该同学设计的测量电压表内阻的电路图的一部分,将电路图补充完整.图11(2)根据设计的电路,写出实验步骤: .(3)将这种方法测出的电压表内阻记为R V ′,与电压表内阻的真实值R V 相比,R V ′R V (填“>”、“=”或“<”),主要理由是 .答案 见解析解析 (1)实验电路图如图所示.(2)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以保证通电后电压表所在支路分压最小;闭合开关S1、S2,调节R1,使电压表的指针满偏;保持滑动变阻器滑片的位置不变,断开S2,调节电阻箱R0,使电压表的指针半偏,读取电阻箱的电阻值,此即为测得的电压表内阻.(3)断开S2,调节电阻箱R0使电压表成半偏状态,电压表所在支路总电阻增大,分得的电压也增大,此时R0两端的电压大于电压表的半偏电压,R V′>R V.5.等效法测电阻如图12所示,先让待测电阻与一电流表串联后接到电动势恒定的电源上,读得电流表示数I;然后将电阻箱与电流表串联后接到同一电源上,调节电阻箱的阻值,使电流表的示数仍为I,则电阻箱的读数等于待测电阻的阻值.图12例5电流表A1的量程为0~200μA、内电阻约为500Ω,现要测其内阻,除若干开关、导线之外还有器材如下:电流表A2:与A1规格相同图13滑动变阻器R1:阻值0~20Ω电阻箱R2:阻值0~9999Ω保护电阻R3:阻值约为3kΩ电源:电动势E约为1.5V、内电阻r约2Ω(1)如图13所示,某同学想用替代法测量电流表内阻,他设计了部分测量电路,在此基础上请你将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使实验可以完成.(2)电路补充完整后,请你完善以下测量电流表A1内电阻的实验步骤.a.先将滑动变阻器R1的滑动端移到使电路安全的位置,再把电阻箱R2的阻值调到(选填“最大”或“最小”).b.闭合开关S 1、S ,调节滑动变阻器R 1,使两电流表的指针在满偏附近,记录电流表A 2的示数I .c.断开S 1,保持S 闭合、R 1不变,再闭合S 2,调节电阻箱R 2,使电流表A 2的示数,读出此时电阻箱的示数R 2,则电流表A 1内电阻r =.答案 (1)见解析图 (2)a.最大 c.再次为I (或仍为I )R 2解析 (1)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远小于待测电流表内阻,因此必须采用分压接法,电路图如图所示.(2)a.实验前R 2应该调节到最大,以保证电表安全;c.替代法最简单的操作是让A 2示数不变,则可直接从R 2的读数得到电流表的内阻值. 6.比较法测电阻如图14所示,读得电阻箱R 1的阻值及A 1、A 2的示数I 1、I 2,可得R x =I 1R 1I 2.图14如果考虑电流表内阻的影响,则I 2(R x +R A2)=I 1(R 1+R A1).例6 (2017·全国卷Ⅱ·23)某同学利用如图15(a)所示的电路测量一微安表(量程为100μA ,内阻大约为2500Ω)的内阻.可使用的器材有:两个滑动变阻器R 1、R 2(其中一个阻值为20Ω,另一个阻值为2000Ω);电阻箱R z (最大阻值为99999.9Ω);电源E (电动势约为1.5V);单刀开关S 1和S 2.C 、D 分别为两个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图15(1)按原理图(a)将图(b)中的实物连线. (2)完成下列填空:①R 1的阻值为Ω(填“20”或“2000”).②为了保护微安表,开始时将R 1的滑片C 滑到接近图(a)中滑动变阻器的端(填“左”或“右”)对应的位置;将R 2的滑片D 置于中间位置附近.③将电阻箱R z 的阻值置于2500.0Ω,接通S 1.将R 1的滑片置于适当位置,再反复调节R 2的滑片D 的位置,最终使得接通S 2前后,微安表的示数保持不变,这说明S 2接通前B 与D 所在位置的电势(填“相等”或“不相等”).④将电阻箱R z 和微安表位置对调,其他条件保持不变,发现将R z 的阻值置于2601.0Ω时,在接通S 2前后,微安表的示数也保持不变.待测微安表的内阻为Ω(结果保留到个位).(3)写出一条提高测量微安表内阻精度的建议:.答案 (1)见解析图(2)①20 ②左 ③相等 ④2550(3)调节R 1上的分压,尽可能使微安表接近满量程解析 (1)实物连线如图所示:(2)①滑动变阻器R 1采用分压式接法,为了方便调节要选择阻值较小的滑动变阻器;②为了保护微安表,开始时将R 1的滑片C 滑到滑动变阻器的左端对应的位置;③将电阻箱R z 的阻值置于2500.0Ω,接通S 1;将R 1的滑片置于适当位置,再反复调节R 2的滑片D 的位置;最终使得接通S 2前后,微安表的示数保持不变,这说明S 2接通前后在BD 中无电流流过,可知B 与D 所在位置的电势相等;④设滑片D 两侧电阻分别为R 21和R 22,由B 与D 所在位置的电势相等可知,R z1R 21=R μA R 22;同理,当R z 和微安表对调时,仍有R μA R 21=R z2R 22;联立两式解得,R μA =R z1R z2=2500.0×2601.0Ω=2550Ω (3)为了提高测量精度,应调节R 1上的分压,尽可能使微安表接近满量程.变式2 (2016·全国卷Ⅱ·23)某同学利用图16(a)所示电路测量量程为2.5 V 的电压表的内阻(内阻为数千欧姆),可供选择的器材有:电阻箱R (最大阻值99 999.9 Ω),滑动变阻器R 1(最大阻值50 Ω),滑动变阻器R 2(最大阻值5 k Ω),直流电源E (电动势3 V),开关1个,导线若干.图16实验步骤如下:①按电路原理图(a)连接线路;②将电阻箱阻值调节为0,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与图(a)中最左端所对应的位置,闭合开关S ; ③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满偏;④保持滑动变阻器滑片的位置不变,调节电阻箱阻值,使电压表的示数为2.00V ,记下电阻箱的阻值. 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中应选择滑动变阻器(填“R 1”或“R 2”).(2)根据图(a)所示电路将图(b)中实物图连线.(3)实验步骤④中记录的电阻箱阻值为630.0Ω,若认为调节电阻箱时滑动变阻器上的分压不变,计算可得电压表的内阻为Ω(结果保留到个位).(4)如果此电压表是由一个表头和电阻串联构成的,可推断该表头的满刻度电流为(填正确答案标号).A.100μAB.250μAC.500μAD.1mA答案 (1)R 1 (2)见解析图 (3)2520 (4)D解析 (1)本实验测电压表的内阻,实验中电压表示数变化不大,则接入电阻箱后电路的总电阻变化不大,故需要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较小,故选R 1可减小实验误差.(2)滑动变阻器为分压式接法,连接实物电路如图所示:(3)电压表和电阻箱串联,两端电压分别为2.00V 和0.50V ,则R V =4R =2520Ω.(4)电压表的满偏电流I g =U R V =2.52520A≈1mA,故选项D 正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八 测量金属的电阻率主干梳理 对点激活1.掌握电流表、电压表和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方法。

2.学会使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直径。

3.会用伏安法测电阻,进一步测定金属的电阻率。

由R =ρl S 得ρ=RS l,因此,只要测出金属丝的长度l 、横截面积S 和金属丝的电阻R ,即可求出金属丝的电阻率ρ。

实验电路图和实物连线图分别如图甲、乙所示。

毫米刻度尺、螺旋测微器、直流电流表和直流电压表、滑动变阻器(阻值范围0~50 Ω)、电池组、开关、被测金属丝、导线若干。

1.求金属丝横截面积S :在准备好的金属丝上三个不同位置用螺旋测微器各测一次直径,求出其平均值d 。

2.按照电路图连好电路。

3.测量金属丝有效长度l :将金属丝两端固定在接线柱上悬空挂直,用毫米刻度尺测量接入电路的金属丝长度(即有效长度),反复测量三次,求出平均值l 。

4.求金属丝的电阻R x :把滑动变阻器调到接入电路中的阻值最大的位置,检查无误后,闭合开关S ,改变滑动变阻器滑片的位置,读出几组相应的电流值和电压值记录在表格中,断开开关S ,求出金属丝电阻R x 的平均值。

5.整理仪器。

6.将测得的R x 、l 、d 值,代入公式S =πd 24和ρ=RS l中,计算出金属丝的电阻率。

1.求R x 的两种方法(1)用R x =U I 算出各次的数值,再取平均值。

(2)用U ­I 图线的斜率求出。

2.计算电阻率:将记录的数据R x 、l 、d 的值,代入电阻率计算公式ρ=R x S l =R x πd 24l 。

1.金属丝直径、长度的测量及电流表、电压表读数带来的偶然误差。

2.电路中因为电流表外接,所以R 测<R 真,由R =ρl S,知ρ测<ρ真。

3.通电电流过大,时间过长,致使电阻丝发热,电阻率随之变化带来误差。

1.为了方便,测量直径应在导线连入电路前进行,为了准确测量金属丝的长度,测量应该在金属丝连入电路之后在拉直的情况下进行,测量待测导线接入电路的两个端点之间的长度。

2.本实验中被测金属丝的电阻值较小,故须采用电流表外接法。

3.开关S 闭合前,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要调至最大。

4.电流不宜太大(电流表用0~0.6 A 量程),通电时间不宜太长,以免金属丝温度升高,导致电阻率在实验过程中变大。

5.实验连线时,应先从电源的正极出发,依次将电源、开关、滑动变阻器、待测金属丝、电流表连成干路,然后再把电压表并联在待测金属丝的两端。

6.若采用图象法求电阻阻值的平均值,在描点时,要尽量使各点间的距离大一些,连线时要尽可能地让各点均匀分布在直线的两侧,个别明显偏离线较远的点可以不予考虑。

考点细研 悟法培优考点1 仪器的选择和电路的设计例1 (2019·广东揭阳一模)现要测量电阻约为20 Ω的电阻丝的电阻率,先把电阻丝拉直后将其两端固定在刻度尺两端的接线柱a 和b 上,在电阻丝上夹上一个与接线柱c 相连的小金属夹,沿电阻丝移动金属夹,可改变其与电阻丝接触点P 的位置,从而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丝的长度。

除电池组E (电动势为3.0 V ,内阻约1 Ω)、电阻箱R (0~999.9 Ω)、开关、导线若干,可供选择的器材还有:电流表A 1(量程0~100 mA ,内阻约5 Ω);电流表A 2(量程0~0.6 A ,内阻约0.2 Ω)。

(1)实验操作步骤如下:A .用螺旋测微器在电阻丝上三个不同的位置分别测量电阻丝的直径;B .根据所提供的实验器材,设计并连接好如图甲所示的实验电路;C .调节电阻箱使其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值较大,闭合开关;D .将金属夹夹在电阻丝上某位置,调整电阻箱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值,使电流表满偏,记录电阻箱的电阻值R 和接入电路的电阻丝长度L ;E .断开开关,改变________的位置,调整电阻箱接入电路中的阻值,使电流表再次满偏。

重复多次,记录每一次的R 和L 数据。

F .断开开关。

(2)如图乙,用螺旋测微器测量电阻丝直径为d =________ mm ;(3)电流表应选择________(选填“A 1”或“A 2”);(4)用记录的多组R 和L 的数据,绘出了如图丙所示图线,截距分别为R 0和L 0,再结合测出的电阻丝直径d ,写出电阻丝的电阻率表达式ρ=________(用给定的字母表示);(5)电流表存在一定内阻,这对该实验的测量结果________影响(选填“有”或“无”)。

尝试解答 (1)金属夹与电阻丝接触点 (2)0.730(0.728~0.732均可) (3)A 1 (4)πd 2R 04L 0(5)无。

(1)断开开关,改变金属夹与电阻丝接触点的位置,调整电阻箱接入电路中的阻值,使电流表再次满偏。

(2)螺旋测微器的读数为:0.5 mm +23.0×0.01 mm=0.730 mm 。

(3)仅将电阻丝全部接入时电流约为I =320A =150 mA ,为了减小电流表读数误差,所以电流表应选A 1。

(4)根据题意可知,R +ρL S =R 0,则:R =R 0-ρL S ,由图象可知,斜率为R 0L 0=ρS ,而S =πd 24,联立解得:ρ=πd 2R 04L 0。

(5)由(4)中分析可知,电流表的内阻对实验结果无影响。

[变式1] 为了测定金属丝的电阻率,某实验小组将一段金属丝拉直并固定在米尺上,其两端可作为接线柱,一小金属夹夹在金属丝上,且可在金属丝上滑动。

请完成以下内容。

(1)某次用螺旋测微器测该金属丝的直径,示数如图甲所示,则其直径d =________mm 。

(2)实验中先用欧姆表测出该金属丝的阻值约为3 Ω。

(3)实验室提供的实验器材如下:A .电压表V(0~3 V ,内阻约20 kΩ)B .定值电阻10 ΩC .定值电阻100 ΩD .蓄电池(电动势约12 V ,内阻不计)E .开关S 一只F .导线若干实验小组利用上述器材设计并完成实验。

实验中通过改变金属夹位置进行了多次测量,在实验操作和测量无误的前提下,记录了金属丝接入电路中的长度l 和相应的电压表的示数U ,并作出1U -1l关系图线如图乙所示。

根据题目要求,在虚线框内完成设计的实验电路图,其中定值电阻R 应选________(选填“B”或“C”);金属丝电阻率的表达式ρ=________(用a 、b 、c 、d 、R 表示)。

答案 (1)0.751(0.750~0.752均可) (3)如图所示 B πbcRd 24a -b解析 (1)由螺旋测微器的读数规则可知,该金属丝的直径为d =0.5 mm +25.1×0.01 mm=0.751 mm 。

(3)为了完成测量,电路设计如图所示,由欧姆定律可知U m R x =E -U m R ,将U m =3 V ,R x =3 Ω代入,分析可知R =9 Ω,因此定值电阻R 应选B ;由电路可知U =E R +R x R x ,R x =ρl S ,S =14πd 2,整理得1U =πRd 24Eρ·1l +1E ,结合题图乙可知1E =b 、πRd 24Eρ=a -b c ,整理可得ρ=πbcRd 24a -b。

考点2 数据处理与误差分析例 2 在“测定金属丝的电阻率”实验中,所用测量仪器均已校准。

待测金属丝接入电路部分的长度约为50 cm 。

(1)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的直径,其中某一次测量结果如图甲所示,其读数应为________ cm(该值接近多次测量的平均值)。

(2)用伏安法测金属丝的电阻R x 。

实验所用器材为:电池组(电动势3 V ,内阻约1 Ω)、电流表(内阻约0.1 Ω)、电压表(内阻约3 kΩ)、滑动变阻器R (0~20 Ω,额定电流2 A)、开关、导线若干。

某小组同学利用以上器材正确连接好电路,进行实验测量,记录数据如下: 次数 12 3 4 5 6 7 8 U /V 00.10 0.30 0.70 1.00 1.50 1.70 2.30 I /A0 0.02 0.06 0.16 0.22 0.34 0.46 0.52 R x(3)如图丁是测量R x 的实物图,图中已连接了部分导线,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置于变阻器的一端。

请根据(2)所选的电路图,补充完成图丁中实物间的连线。

(4)这个小组的同学在坐标纸上建立U、I坐标系,如图戊所示,图中已标出了与测量数据对应的4个坐标点。

请在图中标出第3、5、7次测量数据的坐标点,并描绘出U­I图线。

由图线得到金属丝的阻值R x=________ Ω(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5)根据以上数据可以估算出金属丝的电阻率约为________ Ω·m(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尝试解答(1)0.0397(0.0395~0.0399均可) (2)乙(3)如图甲所示 (4)如图乙所示 4.5(4.3~4.7均可)(5)1.1×10-6。

(1)螺旋测微器的读数d=(0+39.7×0.01) mm=0.397 mm=0.0397 cm。

(2)从记录数据表格中可以看出,电流、电压从0开始,滑动变阻器须采用分压式接法,故应选乙电路。

(3)实物连接如尝试解答图甲所示。

(4)描绘出U­I图线如尝试解答图乙所示。

由图中斜率可求得其电阻R x=4.5 Ω。

(5)由电阻定律R x=ρLS=ρ4Lπd2,得ρ=πR x d24L,代入数据求得金属丝的电阻率ρ≈1.1×10-6Ω·m。

[变式2] 市场上销售的铜质电线电缆产品中,部分存在导体电阻不合格问题,质检部门检验发现一个是铜材质量不合格,使用了再生铜或含杂质很多的铜;再一个就是铜材质量可能合格,但截面积较小。

某兴趣小组想应用所学的知识来检测实验室中一捆铜电线的电阻率是否合格。

小组成员经查阅,纯铜的电阻率为1.8×10-8Ω·m。

现取横截面积约为1 mm2、长度为100 m(真实长度)的铜电线,进行实验测量其电阻率,实验室现有的器材如下:A.电源(电动势约为5 V,内阻不计);B.待测长度为100 m的铜电线,横截面积约1 mm2;C.电压表V1(量程为3 V,内阻约为0.5 kΩ);D.电压表V2(量程为5 V,内阻约为3 kΩ);E.电阻箱R(阻值范围0~999.9 Ω);F.定值电阻R0=1 Ω;G.开关、导线若干。

(1)小组成员先用螺旋测微器测量该铜电线的直径d ,如图甲所示,则d =________ mm 。

(2)小组设计的测量电路如图乙所示,则P 是________,N 是________,通过实验作出的图象如图丙所示。

(填器材名称及对应符号)(3)这捆铜电线的电阻率ρ=________(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你认为电阻率大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