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定金属的电阻率实验测试题及解析

合集下载

2测定金属的电阻率(高考物理电学实验)含答案与解析

2测定金属的电阻率(高考物理电学实验)含答案与解析

2测定金属的电阻率(高考物理电学实验)组卷老师:莫老师评卷人得分一.实验题(共50小题)1.某实验小组欲测定一电阻丝的电阻率和一电源的内阻,寻找到了如下实验器材:一段拉直并固定在米尺上的粗细均匀的电阻丝(电阻丝两端为接线柱,电阻丝上夹有一个可移动的带接线柱的金属夹),直流电源(电动势为E),电流表(内阻为R g),保护电阻(阻值为R0),开关,导线,螺旋测微器等.(1)实验中利用螺旋测微器测得电阻丝的直径如图甲所示,其示数为d= mm.(2)请在答题卡上补充连接如图乙所示的器材组合成合适的实验电路.(3)实验时闭合开关,调节金属夹的位置,记录电阻丝接入电路中的长度L及对应的电流表示数I;改变金属夹位置进行多次测量,作出关系图线如图丙所示,可求得电阻丝的电阻率ρ=;电源的内阻r=.(用题中所给a、b、c、d、E、R g、R0中的某些量表示)2.在探究“决定电阻丝电阻的因素”实验中,实验小组根据下表中给出的电阻丝,分别探究电阻与长度、横截面积、材料的关系.(1)为探究电阻丝电阻与长度的关系,应选择表中(填写编号)电阻丝进行实验.编号A B C D E F G材料镍铬合金康铜丝锰铜丝长度(m) 1.00.5 1.0 1.5 1.0 1.0 1.0横截面积(mm2) 1.0 1.00.5 1.0 2.0 1.0 1.0(2)实验小组设计了如图甲、乙所示的电路,其中R1和R2为两段电阻丝,为能直观反映两电阻大小比例关系,应选择(选填“甲”或“乙”)电路进行实验.(3)实验小组采用图丙所示装置测量电阻丝的电阻率,通过改变鳄鱼嘴夹子在电阻丝是哪个位置,改变接入电路电阻丝长度,测出接入电路电阻丝长度L和对应的电流表读数I.①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在图丙中将实物电路连接完整.②实验中测出多组I和L的数据,作出﹣L图线,测得图线斜率为k,已知电源电动势为E,电阻丝横截面积为S,则电阻丝的电阻率ρ=.③关于实验操作过程和误差分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A.开关闭合前,应将图丙中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最左端B.闭合开关,若电流表指针不偏转,可用多用电表电压档直接检查电路C.测量过程中,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应保持不变D.实验误差的主要来源是电流表和电源有内阻.3.在“测定金属丝的电阻率”的实验中,粗测某电阻丝的电阻约为5Ω,为了使测量结果尽量准确,从实验室找到以下器材供选择:A、电池组E(3V,内阻约1Ω)B、电流表A1(0~3A,内阻约为10Ω)C、电流表A2(0~0.6A,内阻约为1Ω)D、电压表V1(0~3V,内阻约为4kΩ)E、电压表V2(0~15V,内阻约为15kΩ)F、滑动变阻器R1(0~20Ω,允许最大电流1A)G、滑动变阻器R2(0~2000Ω,允许最大电流0.3A)H、开关、导线若干(1)若用螺线管测微器测得金属丝的直径读数如下图所示,则读数为mm;(2)请写出该实验必须使用的器材前面的字母序号.(3)请设计合理的测量电路,把电路图画在作图框中.4.某同学要测量如图甲所示金属圆环材料的电阻率,已知圆环的半径为r.①他先用螺旋测微器测量圆环材料圆形横截面的直径d如图乙所示,则d= mm;②他再用如图丙所示的电路测量该圆环的电阻,图中圆环接入电路的两点恰好位于一条直径上,电压表的量程为5V.电键S闭合后,电压表右端接到a点时电压表示数为4.5V、电流表示数为1.8mA,接到b点的电压表示数为4.6V、电流表示数为1.6mA.为了减小电阻的测量误差,他应该把电压表的右端接在进行实验(填“a”或“b”);则圆环接入电路的两点间的电阻值为Ω;此值(填“偏大”、“偏小”或“准确”);③实验中发现电流表损坏,他又找到另外一个量程为2V,内阻为R1的电压表V1替代电流表完成了实验.实验中电压表V和V1的示数分别为U和U1,改变滑片位置测得多组U、U1数据,他作出了U﹣U1图象为一条直线,如图丁所示,测得该直线的斜率为k,则金属圆环材料的电阻率的表达式为.(用r、d、k、R1表示)5.某学习小组设计了一个测定金属丝电阻率的实验电路如图1、2、3所示,ab 是一段粗细均匀的金属电阻丝,R0是阻值为6Ω的保护电阻,学生电源的输出电压为10V.电流表可视为理想电表.(1)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的直径如图1所示,其直径为mm.(2)如图2先接通电源,后闭合电键,发现电流表的示数为零,利用多用电表检查故障(电路中故障只有一处).先将选择开关旋至直流电压档,测得各点间的电压如下表格.ed间电压ec间电压eb间电压ea间电压eh间电压0V10V10V10V10V由此可以判断电路发生的故障是.(3)排除故障后进行实验,图2中闭合电键k,调节线夹a的位置,记录金属电阻丝ab的长度L和对应的电流表的示数I,根据得到的实验数据,做出了﹣L图象如图3,由图象和测得的数据可估算出该金属丝的电阻率为Ω•m.(π取3,保留1位有效数字)(4)若电流表不能视为理想电表,考虑电流表的电阻,则电阻率的测量值真实值.(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6.实验室购买了一盘铜丝,某同学想测出它的电阻率,用米尺测出其长度为L,用螺旋测微器测得其直径为D,用多用电表测得铜丝电阻R x约为7Ω,他想准确地重新测量一下它的电阻,但是身边只有一只定值电阻R0(阻值为10Ω),一只电压表V(量程为0~3V,内阻约为2kΩ),电源E(电动势为6.0V,内阻不计)和电键.(1)如图所示是该同学用螺旋测微器对铜丝直径的测量,请你读出该铜丝的直径是(2)请帮助该同学设计一个测量铜丝电阻的电路图,要求实验中只进行一次测量,画在方框中(3)若在测量时,电压表示数为U,则该铜丝的电阻率的表达式为p=(用所测量的和所给的物理量的符号表示)(4)实验中电阻的测量值比实际值偏大还是偏小?(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7.某同学在“测定金属的电阻率”的实验中,主要步骤如下:①用多用电表粗略测量金属丝的电阻值;②用米尺测量金属丝的有效长度L;③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直径d;④用伏安法测量该金属丝的电阻;⑤根据测得的数据,计算金属丝电阻率的表达式.根据题目要求完成下列问题:(1)步骤③中测量金属丝直径如图1所示,则d=mm.(2)步骤④中为了尽可能准确地测量,要使金属丝两端电压从零开始变化,电压表用0~3V量程,电流表用0~0.6A量程(内阻约为10Ω),且采用电流表外接法,请在图2实物图上用笔画线代替导线把电路按要求连接好.(3)步骤⑤中用测得的金属丝长度L、直径d、金属丝两端电压U、流过金属丝的电流I,计算金属电阻率,其表达式为ρ=.(用L、d、U、I表示)(4)步骤④中之所以采用所述方案,是因为该同学在步骤①中已用多用电表粗略测量其阻值,可供选择的操作步骤如下(机械调零已经完成):A.观察指针位置,读出电阻阻值B.将两表笔直接接触,进行调零C.把两表笔与电阻两端接触:D.将选择开关扳到欧姆挡“×100”处E.将选择开关旋到OFF档F.将选择开关扳到欧姆挡“×1”处请在上述操作中选择需要的步骤并写出合理的顺序:.8.在“测定金属丝的电阻率”实验中,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直径时其刻度的位置如图1所示.(1)从图中可读出金属丝的直径为mm.(2)在用伏安法测定金属丝的电阻时(金属丝的电阻约为5Ω),除被测金属丝外,还有如下实验器材供选择:A.直流电源:电动势约12V,内阻很小;B.电流表A1:量程0~0.6A,内阻约为0.5Ω;C.电流表A2:量程0~3.0A,内阻约为0.1Ω;D.电压表V:量程0~3V,内阻约为10kΩ;E.滑动变阻器R:最大阻值5Ω;F.开关、导线若干为了提高实验的测量精度,在可供选择的器材中,应该选用的电流表是(填A1,或A2).(3)根据所选的器材,在图2虚线框中画出完整的实验电路图(要求电阻丝上的电压从零开始变化).9.在“测定金属丝的电阻率”的实验中,某同学进行了如下测量:(1)用毫米刻度尺测量接入电路中的被测金属丝的有效长度.测量3次,求出其平均值L.其中一次测量结果如图甲所示,金属丝的另一端与刻度尺的零刻线对齐,图中读数为cm.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的直径,选不同的位置测量3次,求出其平均值d.其中一次测量结果如图乙所示,如图乙中读数为mm.(2)采用如图丙所示的电路测量金属丝的电阻.电阻的测量值比真实值(填“偏大”或“偏小”).最后由公式ρ=计算出金属丝的电阻率(用上述直接测量的物理量表示).10.在“测定金属丝的电阻率”的实验中,为了安全、准确、方便地测出电阻丝的电阻R x,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电路图来完成实验,实验仪器如下:A.待测金属丝(R x约5Ω)B.电压表V(量程1V,内阻R V=1KΩ)C.电流表A(量程0.6A,内阻R A=1Ω)D.定值电阻R1(阻值R1=0.5KΩ)E.定值电阻R2(阻值R2=2KΩ)F.滑动变阻器R3(0~10Ω)G.滑动变阻器R4(0~1000Ω)H.电源(电动势为3V,内阻很小)I.开关、导线若干(1)实验中定值电阻应选用,滑动变阻器应选用(选填仪器前面字母);(2)用图中电路测量该金属丝的电阻,若某次测量中,电压表的读数为U,电流表的读数为I,该金属丝电阻的表达式为:R x=(用测出或已知的物理量的符号表示)。

2020年高考物理专题 测定金属的电阻率(含解析)

2020年高考物理专题    测定金属的电阻率(含解析)

2020年高考物理专题 测定金属的电阻率(含解析)1. 在测量金属丝电阻率的实验中,可供选用的器材如下: 待测金属丝:R x (阻值约4Ω,额定电流约0.5A ); 电压表:V (量程3V ,内阻约3kΩ); 电流表:A 1(量程0.6A ,内阻约0.2Ω); A 2(量程3A ,内阻约0.05Ω); 电源:E 1(电动势3V ,内阻不计) E 2(电动势12V ,内阻不计) 滑动变阻器:R (最大阻值约20Ω) 螺旋测微器;毫米刻度尺;开关S ;导线。

①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的直径,示数如图所示,读数为 mm 。

②若滑动变阻器采用限流接法,为使测量尽量精确,电流表应选 、电源应选 (均填器材代号),在虚线框中完成电路原理图。

答:①1.773 (1.771~1.775均正确) ②A 1;E 1;电路图如右。

解析:②因为待测金属丝的额定电流为0.5 A ,所以流经电流表的电流最大值是0.5 A ,所以电流表选择A 1。

本实验滑动变阻器采用限流法,所以滑动变阻器与待测电阻丝串联,如果选择电动势为12 V 的电源,电路中的最小电阻为120.5 Ω=24 Ω,滑动变阻器必须全部接入电路,不能得到多组数据,影响测量精度,所以电源选择E 1。

2. 某同学测量一个圆柱体的电阻率,需要测量圆柱体的尺寸和电阻。

①分别使用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测量圆柱体的长度和直径,某次测量的示数如图15(a )和图15(b )所示,长度为_____cm ,直径为_____mm 。

②按图15(c )连接电路后,实验操作如下:(a )将滑动变阻器R 1的阻值置于最_____处(填“大”或“小”);将S 2拨向接点1,闭合S 1,调节R 1,使电流表示数为I 0;(b )将电阻箱R 2的阻值调至最______(填“大”或“小”);将S 2拨向接点2;保持R 1不变,调节R 2,1E r(c ) 10 5 10 5 6 cm(a )图15图 1AV xR S 1R E图2VA使电流表示数仍为I 0,此时R 2阻值为1280Ω; ③由此可知,圆柱体的电阻为_____Ω。

实验9测定金属的电阻率

实验9测定金属的电阻率

实验9测定金属的电阻率【基础】1.在“测定金属的电阻率”的实验中,以下操作错误的是()A.用米尺测量金属丝的全长,且测量三次,算出其平均值,然后再将金属丝接入电路中B.用螺旋测微器在金属丝三个不同部位各测量一次直径,算出其平均值C.用伏安法测电阻时采用电流表内接法,多次测量后算出平均值D.实验中应保持金属丝的温度不变【解析】选A、C。

实验中应测量出金属丝接入电路中的有效长度,而不是全长;金属丝的电阻很小,与电压表内阻相差很大,使金属丝与电压表并联,电压表对它的分流作用很小,应采用电流表外接法,故A、C操作错误。

2.在“测定金属丝的电阻率”的实验中,为了安全、准确、方便地测出金属丝的电阻R x,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电路图来完成实验,实验仪器如下:A.待测金属丝(R x约为5Ω)B.电压表V(量程1V,内阻R V=1kΩ)C.电流表A(量程0.6A,内阻R A=1Ω)D.定值电阻R1(阻值R1=0.5kΩ)E.定值电阻R2(阻值R2=2kΩ)F.滑动变阻器R3(0~10Ω)G.滑动变阻器R4(0~1000Ω)H.电源(电动势为3V,内阻很小)I.开关、导线若干(1)实验中定值电阻应选用,滑动变阻器应选用(选填仪器前面的字母)。

(2)用图中电路测量该金属丝的电阻,若某次测量中,电压表的读数为U,电流表的读数为I,该金属丝电阻的表达式为R x=(用测出或已知的物理量的符号表示)。

【解析】(1)电源的电动势为3V,而电压表V的量程为1 V,内阻R V=1kΩ,必须通过串联电阻来扩大量程,因此定值电阻应选用R2(阻值R2=2kΩ),从而达到3V量程,待测金属丝R x约为5Ω,且滑动变阻器是限流式接法,因此滑动变阻器应选用小电阻,即滑动变阻器R3(0~10Ω)。

(2)电压表的读数为U,那么金属丝与电流表两端的电压为3U,由于电流表的读数为I,则金属丝电阻R x=-R A。

【提高】3.某学生用如图a所示电路测金属导线的电阻率,可供使用的器材有:被测金属导线ab(电阻约10Ω,允许流过的最大电流0.8 A),稳恒电源E(电源输出电压恒为E=12 V),电压表V(量程为 3 V,内阻约 5 kΩ),保护电阻:R1=10Ω,R2=30Ω,R3=200Ω,刻度尺、螺旋测微器,开关S,导线若干等。

高考物理总练习7-4实验(一)测定金属的电阻率

高考物理总练习7-4实验(一)测定金属的电阻率

高考物理总练习7-4试验(一)测定金属的电阻率一、选择题1.“测定金属旳电阻率〞试验中,以下操作中错误旳是( )A.用米尺测量金属丝旳全长三次,算出其平均值B.用螺旋测微器在金属丝三个不同部位各测量一次直径,算出其平均值C.用伏安法测电阻时采纳电流表内接线路,屡次测量后算出平均值;D.试验中保持金属丝旳温度不变[答案]AC[解析]应量出金属丝接入电路中旳有效长度,而不是全长;金属丝旳电阻很小,与电压表内阻相差很大,使金属丝与电压表并联,电压表对它分流作用很小,应采纳电流表外接法,故AC 操作错误·二、非选择题2.(2021·南平适应性检测)不同材料旳物质,电阻率随温度旳变更规律是不同旳,一般金属材料旳电阻率随温度旳上升而增大,而半导体材料旳电阻率那么与之相反,随温度旳上升而减小·某课题探讨组须要探讨某种导电材料旳导电规律,他们用该种导电材料制作成电阻较小旳线状元件W做试验,测量元件W旳电压、电流旳变更规律,并作出U-I图象,要求元件W两端电压从零渐渐增大·(1)他们应选用以下图所示四个测量电路中旳________电路进展试验(2)试验测得元件W旳电压与电流旳关系如下图·推断元件W是金属材料还是半导体材料?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C (2)半导体材料[解析](1)要求元件W旳电压从零开场渐渐增大,应选滑动变阻器旳分压式连接,元件W电阻较小,电流表采纳外接法,那么C选项正确;(2)由U-I图象可知,电阻随U增大(或温度上升)而减小,所以应为半导体材料·3.(2021·广东卷)某同学测量一个圆柱体旳电阻率,须要测量圆柱体旳尺寸和电阻·(1)分别运用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测量圆柱体旳长度和直径,某次测量旳示数如图(a)和图(b)所示,长度为________cm,直径为________mm·(2)按图(c)连接电路后,试验操作如下:(a)将滑动变阻器R1旳阻值置于最________处(填“大〞或“小〞);将S2拨向接点1,闭合S1,调整R1,使电流表示数为I0;(b)将电阻箱R2旳阻值调至最________(填“大〞或“小〞);S2拨向接点2;保持R1不变,调整R2,使电流表示数仍为I0,此时R2阻值为1280Ω;(3)由此可知,圆柱体旳电阻为________Ω·[答案](1)5.01 5.316(5.310~5.320) (2)(a)大(b)大(3)1280[解析](1)游标卡尺旳精度为0.1mm,所以L=(50+1×0.1)mm=5.01cm,螺旋测微器旳读数为d·(2)为了爱护电流表,在接通电路之前,要使电路中旳总电阻尽可能大,然后渐渐减小电路中旳电阻·旳小灯泡,现要用伏安法描绘这个灯泡旳I-U图象,有以下器材供选用:A.电压表(0~3V,内阻6kΩ)B.电压表(0~15V,内阻30kΩ)C.电流表(0~3A,内阻0.1Ω)D.电流表(0~0.6A,内阻0.5Ω)E.滑动变阻器(10Ω,2A)F.滑动变阻器(200Ω,0.5A)G.蓄电池(电动势6V,内阻不计)(1)用如下图旳电路进展测量,电压表应选用________,电流表应选用________,滑动变阻器应选用________(用序号字母表示)(2)通过试验测得此灯泡旳伏安特性曲线如下图,由图象可求得此灯泡在正常工作时旳电阻为________Ω;(3)假设将此灯泡与电动势6V、内阻不计旳电源相连,要使灯泡正常发光,需串联一个阻值为________Ω旳电阻·[答案](1)A D E (2)10 (3)11[解析]旳实际电流,由R=U LI可求得电阻;假设将小灯泡与6V电源连接,由U L=E-ER+R1R1,可解得R1·5.为测量肯定值电阻R x(约15~20Ω)旳阻值,试验室供应旳主要器材如下:电池组E(电动势约3V)电流表(量程0~0.6A)电压表(量程0~3V)电阻箱R(阻值范围0~999.9Ω)为使测量尽可能精确,某同学用图甲所示电路进展测量·闭合开关,调整电阻箱R旳值,读出电阻箱旳阻值R及对应电表、旳示数,I、U,所得数据如下表所示:次数1234 5R/ΩI/AU/VIUΩ-11RΩ-1完成以下问题:(1)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乙中实物连成试验电路;(2)将电流表、电压表视为志向电表,那么电流表旳示数I 、电压表旳示数U 、电阻箱旳阻值R 及待测电阻R x 四个物理量之间满意旳关系式是________;(3)依据表中给出旳数据,在图丙给出旳坐标系中作出I U -1R 图象;(4)由作出旳I U -1R 图象,可求得电阻R x 旳测量值为R x =________Ω(保存3位有效数字)·[答案] (1)如图1所示(2)I U =1R +1R x(3)如图2所示 (4)16.1(15.3~18.2)[解析] (1)依据原理图连接实物图,这里要留意电表旳正进负出以及把导线接在电阻箱接线柱上;R x 与R 并联,那么U =R x ·R R x +R I ,整理可得I U =1R +1R x ·(2)依据数据描点连线,留意让尽可能多旳点落在图象上,不能落在图象上旳点分布在图象两侧,个别点偏离太大那么舍弃不用·(3)由表达式I U =1R +1R x 结合图象可知,截距为1R x -1,那么R x ·6.(2021·东北三校二模)有一个额定电压为10V 、额定功率在10~15W 之间旳用电器L (该用电器在电路中可用电阻符号表示),为了测定它旳额定功率,现有下面器材可供选用:A .电动势为3V 、15V 、50V 旳直流电源各一个(内阻均不计)B .三种规格旳滑动变阻器各一个:R 1(规格为0~5Ω 3A)、R 2(规格为0~15Ω 2A)、R 3(规格为0~50 Ω 1 A)C .量程分别为0~0.6A 、0~3A 内阻可忽视旳双量程直流电流表一只D .量程为0~3V 、内阻为2kΩ旳直流电压表一只E .阻值为r 1=2kΩ、r 2=6kΩ、r 3=20kΩ旳定值电阻各一个(试验中只能选用一个)F .开关一个,导线假设干利用上述仪器,为使测量尽可能精确、便利,并使耗电功率最小,请答复: (1)应当选择旳滑动变阻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应当选择旳电流表量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画出测量电路图·(4)假设电表旳指针如下图,由此可求得该用电器额定功率P =________W(结果保存三位有效数字)·[答案] (1)R 2[解析] 由P =UI 得,用电器L 旳最大电流为1.5A ,又由R L =U 2P 得:用电器L 旳最大电阻为10Ω,为了测量便利和平安,滑动变阻器选用R 2,电流表选用0~3A ,由于选用旳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为15Ω,而电路又无特别要求,那么电路选用限流供电,而电压表旳量程较小,须要改装电压表,r 2与电压表串联测电压,由串并联电路特点,3V U 0=2kΩ2kΩ+6kΩ,U 0=12V ,由于电流表旳内阻可以忽视,电流表内接·电路图如下图·电压表旳读数为2.5V ,经计算可知用电器L 两端旳电压U L =10V ,电流表旳读数为1.2A ,那么P =U L I ·7.(2021·江苏三校联考)实际电流表有内阻,可等效为志向电流表与电阻旳串联·测量实际电流表G 1旳内阻r 1旳电路如下图.供选择旳仪器如下:①待测电流表G 1(0~5mA ,内阻约300Ω); ②电流表G 2(0~10mA ,内阻约100Ω); ③定值电阻R 1(300Ω); ④定值电阻R 2(10Ω); ⑤滑动变阻器R 3(0~1000Ω); ⑥滑动变阻器R 4(0~20Ω); ⑦干电池(1.5V); ⑧电键S 及导线假设干·(1)定值电阻应选________,滑动变阻器应选________·(在空格内填写序号) (2)用连线连接实物图· (3)补全试验步骤;①按电路图连接电路,将滑动触头移至最________端(选填“左〞或“右〞); ②闭合电键S ,移动滑动触头至某一位置,记录G 1、G 2旳读数I 1、I 2; ③屡次移动滑动触头,记录相应旳G 1、G 2读数I 1、I 2; ④以I 2为纵坐标、I 1为横坐标,作出相应图象,如下图·(4)依据I 2-I 1图象旳斜率k 及定值电阻,写出待测电流表内阻旳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③ ⑥ (2)如图(3)①左 (4)r 1=(k -1)R 1[解析] 依据试验原理,待测电阻r 1=I 2-I 1I 1R ,因为两电流表旳量程之差与待测电流表旳量程相当,所以与G 1并联旳定值电阻旳阻值与r 1差不多,约为300Ω,可以使G 1示数有较大范围变更减小误差,故定值电阻选R 1;滑动变阻器用旳是分压式接法,应选用阻值较小旳变阻器,选R 4·由r 1=I 2-I 1I 1R 1=(I 2I 1-1)R 1,解得r 1=(k -1)R 1·8.(2021·广东深圳一模)“描绘小灯泡旳伏安特性曲线〞试验中,供应旳试验器材有: A .小灯泡(额定电压为3.8V ,额定电流约为0.3A) B .电流表A(0~0.6A ,内阻约为0.5Ω) C .电压表V(0~6V ,内阻约为5kΩ) D .滑动变阻器R 1(0~10Ω,2A) E .滑动变阻器R 2(0~100Ω,0.2A) F .电源(6V ,内阻不计) G .开关及导线假设干(1)试验中滑动变阻器选________(选填“R 1〞或“R 2〞)·(2)该同学设计了试验测量电路,通过变更滑动变阻器滑片旳位置,使电流表旳读数从零开场变更,记录多组电压表旳读数U 和电流表旳读数I ·请在图甲中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试验电路连接完整·(3)该同学依据试验数据作出了如图乙旳U -I 图象,依据图象可知小灯泡旳电阻随着电流旳增大而________(选项“增大〞“减小〞或“不变〞)·[答案] (1)R 1 (2)如下图 (3)增大[解析] (1)试验采纳滑动变阻器旳分压式调控, 滑动变阻器应选R 1·(2)电流值和电压值从0开场可调,待测电阻旳最大阻值R x =,0.3)Ω≈13Ω,且R x <R A R V ,电流表采纳外接法·(3)由U -I 图象, 小灯泡旳电阻R x =UI 随着电流旳增大而增大·。

实验六测定金属的电阻率

实验六测定金属的电阻率

实验六:测定金属的电阻率1.(原创)某同学为了测定金属的电阻率现要测量某一金属丝的电阻R x,他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测量电路,实验中的电压表为理想电流表.实验步骤如下所示:①按图甲连接好实验电路.②将开关S2断开、开关S1闭合,然后调节电阻箱R和滑动变阻器R',使电压表示数变化明显.待电路稳定后电阻箱和电压表读数如图乙、图丙所示.③闭合开关S2,保持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位置不变,然后再调节电阻箱R的电阻,使电压表的读数仍然与步骤②中的示数相同,此时电阻箱R的读数R2=80 Ω.(1)在步骤①中电阻箱的读数为R1=Ω,电压表的读数为U=V.(2)由以上实验测得电阻R x的阻值为R x=Ω.甲乙丙2.(2016·盐城三模)小华用图甲所示电路测量某种合金丝的电阻率,实验中电源的电动势E=3.0 V,内阻r=0.2 Ω.改变合金丝接入电路的长度L,测得相应的电流I如下表:甲乙(1)如图乙所示,合金丝的直径为mm(2)用表中数据在图丙中画出电流的倒数与合金丝长度的关系图象,合金丝电阻率为Ω·m.(结果保留一位有效数字)丙丁(3)实验中使用的电流表A是由一只内阻R g=30 Ω、满偏电流I g=1 mA的电流表G改装的.在图丁中虚线框内画出电流表A(0~0.6 A量程)的内部电路图,其内阻为Ω.3.(改编)某同学想测出在环境温度(室温)下小灯泡(12 V,0.11 A)的灯丝电阻.甲乙(1)该同学根据自己设计的电路图完成了实物图连接,如图甲所示,请你在图乙中画出该实物图对应的电路图.(2)该同学合上开关前,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填“a”或“b”)端.(3)该同学利用图甲测出了小灯泡电压与标准电阻(R0=20 Ω,实验中每测完一组数据都将电源开关断开一段时间后再开始测下一组数据)电压,具体测量数据如下表.为了得出环境温度下灯丝的电阻,此同学在坐标纸上作出灯丝电阻R与电功率P的关系,如图丙所示,图中已作出部分点,丙(4)请你根据以上信息,帮该同学得出环境温度下小灯泡的灯丝电阻为R0=Ω.4.(2016·泰州一模)某同学要测量一均匀新材料制成的圆柱体的电阻率ρ.步骤如下:(1)用游标为20分度的卡尺测量其长度如图甲所示,由图可知其长度为L=mm.甲乙(2)用螺旋测微器测量其直径如图乙所示,由图可知其直径为D=mm.(3)用多用电表的电阻“×10”挡,按正确的操作步骤测此圆柱体的电阻R,表盘的示数如图丙所示,则该电阻的阻值约为Ω.丙丁(4)该同学想用伏安法更精确地测量其电阻R,现有的器材及其代号和规格如下:待测圆柱体电阻R电流表A1(量程0~4mA、内阻约50Ω)电流表A2(量程0~30mA、内阻约30Ω)电压表V1(量程0~3V、内阻约10kΩ)电压表V2(量程0~15V、内阻约25kΩ)直流电源E(电动势4V、内阻不计)滑动变阻器R1(阻值范围0~15Ω、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2.0A)滑动变阻器R2(阻值范围0~2kΩ、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0.5A)开关S、导线若干为使实验误差较小,且能测得多组数据进行分析,某同学设计了如图丁所示的电路,试指出其中3处不妥之处:①.②.③.5.(2016·苏州一模)某物理实验兴趣小组探究测定某品牌矿泉水的电阻率,用一两端开口的玻璃管通过可移动的密封塞封满一定量的矿泉水.(1)某同学用如图1所示的游标卡尺的(填“A”“B”或“C”)部位去测玻璃管的内径,测出的读数如图2,则玻璃管的内径d为cm.图1图2(2)该同学用多用电表的电阻挡测量玻璃管中矿泉水的电阻,选择开关置于“×100”挡,发现指针如图3所示,则该同学接着需要做的实验步骤是:①换选(“×10”或“×1 k”)挡.②.图3图4图5(3)该组同学按图4连好电路后,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从最右端向左端移动的整个过程中,发现电压表有示数但几乎不变,可能的原因是()A.滑动变阻器阻值太小B.电路中5、6之间断路C.电路中7、8之间断路(4)该组同学在改进实验后,测出玻璃管中有水部分的长度为L,电压表示数为U,电流表示数为I.多次改变玻璃管中的水量,测出多组数据,并描绘出相应的L-图象如图5所示,若图线的斜率为k,则矿泉水的电阻率ρ=(用k、d和常数表示).实验六:测定金属的电阻率1.(1) 602.30(2) 20【解析】(1)在步骤①中电阻箱的读数为R1=60 Ω,电压表的读数为U=2.30 V.(2)由于R1加上R x在电路中所起的作用与R2相同,(电压表指针指示同一位置)则有R1+R x=R2,故有R x=R2-R1.由图乙和图丙可知R1=60 Ω,R2=80 Ω,故R x=R2-R1=20 Ω.2.(1) 1.002(2)见图丙8×10-6(3)见图丁0.05丙丁【解析】(1)螺旋测微器读数为1mm+0.01mm×0.2=1.002mm.(2)所画的直线通过尽可能多的点,不在直线上的点分居两侧,对应图线的斜率约为k==3.275.根据全电路欧姆定律得出E=I,得出=L+,此时有k=3.275=,得出ρ=3.275SE=3.275×πE≈8×10-6Ω·m.(3)表头改装成电流表,需并联一个电阻.改装成0~0.6A量程时,对应的并联电阻为R x==Ω≈0.05Ω.3.(1)如图所示(2)a(3)略(4) 10.45(10.4110.49均可)图1图2【解析】(1)根据实物图所画的实验原理图如图所示.(2)滑动变压器做分压器使用,故滑动变压器的滑片一开始应处于a端.(3)略.(4)由所作的图象在纵轴上的截距可知环境温度下小灯泡的灯丝电阻为R0=10.45 Ω.4.(1) 50.15(2) 2.700(3) 120(4)①电流表应选A2②电流表应采用外接法③滑动变阻器应采用分压式接法【解析】(1)游标尺的第3根与主尺对齐,读数为5cm+0.05mm×3=5.015cm=50.15mm.(2)螺旋测微器读数为d=2.5mm+0.01×20.0mm=2.700mm.(3)指针指在刻度12处,阻值为R=12×10Ω=120Ω.(4)电压表选用V1,则流过电阻的最大电流约为A=0.025A=20mA,电流表应选A2;根据R<说明待测电阻是小电阻,应采用电流表外接法;为了使待测电阻两端电压能从零开始调节,滑动变阻器应选阻值小的采用分压式接法.5.(1)A2.150(2)①×1k②欧姆调零(3) AC(4)【解析】(1)A部位测内径,B部位测外径,C部位测深度.游标尺的第10根与主尺对齐,读数为2.1cm+0.05mm×10=2.150cm.(2)指针偏转较小,说明待测电阻是大电阻,应换选高倍率×1k挡后重新欧姆挡调零.(3)电压表有示数但几乎不变,可能是滑动变阻器阻值远小于矿泉水的电阻,也可能7、8间断路导致滑动变阻器与电压表串联.(4)根据R==ρ=得出ρ==.。

高二物理期末实验专题复习02:测量金属丝的电阻率(答案含解析)人教版

高二物理期末实验专题复习02:测量金属丝的电阻率(答案含解析)人教版

高二物理期末复习实验专题02测量金属丝的电阻率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实验题1.(1)在测定金属电阻率的实验中,用伏安法测定一段阻值约为5Ω的金属导线的电阻,要求测量结果尽量准确,现备有以下器材:A.电池组(3V)B.电流表(0~3A,内阻约0.0125Ω)C.电流表(0~0.6A,内阻约0.125Ω)D.电压表(0~3V,内阻约3kΩ)E.电压表(0~15V,内阻约15kΩ)F.滑动变阻器(0~20Ω,额定电流1A)G.滑动变阻器(0~2000Ω,额定电流0.3A)H.电键、导线.Ⅰ.待测电阻是一根均匀材料制成的金属丝(横截面为圆形),用螺旋测微器测量其直径,结果如图所示.由图可知其直径d= mm.Ⅰ.根据实验的实际需要,电流表应选,电压表应选,滑动变阻器应选(填选项号:如A、B、C等)Ⅰ.实验电路应采用电流表接法.(填“内”或“外”)(2)某同学在探究规格为“6V,3W”的小电珠伏安特性曲线实验中:该同学采用图甲所示的电路进行测量.图中R为滑动变阻器(阻值范围0~10Ω,额定电流1.0A),L为待测小电珠,V为电压表(量程6V,内阻约20kΩ),A为电流表(量程0.6A,内阻约1Ω),E为电源(电动势8V,内阻不计),S为开关.Ⅰ.在实验过程中,开关S闭合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应置于最端;(填“左”或“右”)Ⅰ.在实验过程中,已知各元器件均无故障,但闭合开关S后,无论如何调节滑片P,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总是调不到零,其原因是点至点的导线没有连接好;(图甲中的黑色小圆点表示接线点,并用数字标记,空格中请填写图甲中的数字,如“2点至3点”的导线)Ⅰ.该同学描绘出小电珠的伏安特性曲线示意图如图乙所示,则小电珠的电阻值随工作电压的增大而.(填“不变”、“增大”或“减小”)2.在测定金属电阻率的实验中,如图甲所示,用螺旋测微器测金属丝的直径的测量值d=______mm.如图乙所示,是多用电表的“×10”欧姆挡经过正确步骤测量金属丝电阻时多用电表指针的位置,则金属丝阻值的测量值R=______Ω,若测出金属丝长度的测量值为L,则该金属丝电阻率的表达式ρ=_______(请用上述测量值d、L、R表示).3.为了准确地测量阻值约为1200Ω的电阻R x的阻值,该同学用伏安法进行测量,实验室提供下列器材:电压表V(量程为3 V,内阻R V=20 kΩ);电流表A1(量程为100 mA,内阻约为5 Ω);电流表A2(量程为10 mA,内阻约为10 Ω);滑动变阻器R1(最大阻值为2 kΩ,额定电流为0.1 A);滑动变阻器R2(最大阻值为20 Ω,额定电流为1 A);直流电源E(电动势为6 V,内阻约为0.5 Ω);定值电阻R3=2 kΩ;定值电阻R4=20 kΩ;开关及若干导线。

测定金属的电阻率实验测试题及解析

测定金属的电阻率实验测试题及解析

测定金属的电阻率实验测试题及解析1.(2019·天津高考)现测定长金属丝的电阻率。

(1)某次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直径的结果如图所示,其读数是________mm 。

(2)利用下列器材设计一个电路,尽量准确地测量一段金属丝的电阻。

这段金属丝的电阻R x 约为100 Ω,在方框中画出实验电路图,并标明器材代号。

电源E (电动势10 V ,内阻约为10 Ω) 电流表A 1(量程0~250 mA ,内阻R 1=5 Ω) 电流表A 2(量程0~300 mA ,内阻约为5 Ω) 滑动变阻器R (最大阻值10 Ω,额定电流2 A)开关S 及导线若干(3)11A 2的读数为I 2,则这段金属丝电阻的计算式R x =________。

从设计原理看,其测量值与真实值相比 (填“偏大”“偏小”或“相等”)。

解析:(1)d =20.0×0.01 mm =0.200 mm 。

(2)本题中测量金属丝的电阻,无电压表,故用已知内阻的电流表A 1充当电压表;由于A 1的内阻已知,因此A 2应采用外接法;由于电流表A 1的额定电压U A1=I m R 1=1.25 V ,比电源电动势小得多(或滑动变阻器的总电阻比待测电阻的阻值小得多),故电路采用分压式接法,电路图如图所示。

(3)当电流表A 1、A 2读数分别为I 1、I 2时,通过R x 的电流为I =I 2-I 1,R x 两端电压U =I 1R 1,故R x =U I =I 1R 1I 2-I 1,不考虑读数误差,从设计原理看测量值等于真实值。

答案:(1)0.200(0.196~0.204均可) (2)见解析图 (3)I 1R 1I 2-I 1相等2.(2019·江苏高考)某同学测量一段长度已知的电阻丝的电阻率。

实验操作如下:(1)螺旋测微器如图所示。

在测量电阻丝直径时,先将电阻丝轻轻地夹在测砧与测微螺杆之间,再旋动________(选填“A ”“B ”或“C ”),直到听见“喀喀”的声音,以保证压力适当,同时防止螺旋测微器的损坏。

实验专题八 测定金属丝电阻率(含答案)

实验专题八 测定金属丝电阻率(含答案)

实验专题八测定金属丝电阻率1.实验目标(1).进一步掌握电流表、电压表和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方法.(2).掌握螺旋测微器和游标卡尺的原理及读数方法.(3).学会利用伏安法测电阻,进一步测出金属丝的电阻率.2.实验原理(1).把金属丝接入电路中,用伏安法测金属丝的电阻R(R=UI).由于金属丝的电阻较小,选择电流表外接法;由于不要求电压必须从0开始调节,所以一般可以选择滑动变阻器限流式接法.请在方框内画出实验电路原理图.(2).用毫米刻度尺测出金属丝的长度l,用螺旋测微器测出金属丝的直径d,算出横截面积S(S=πd24).(3).由电阻定律R=ρlS,得ρ=RSl=πd2R4l=πd2U4lI,求出电阻率.3.实验器材螺旋测微器、毫米刻度尺、电压表、电流表、定值电阻、开关及导线、被测金属丝、电池、滑动变阻器.4.实验步骤(1)测直径:用螺旋测微器在被测金属丝上三个不同位置各测一次直径,并记录.螺旋测微器的原理及读数方法①构造:如图所示,B为固定刻度,E为可动刻度.②原理:测微螺杆F与固定刻度B之间的精密螺纹的螺距为0.5mm,即旋钮D每旋转一周,F 前进或后退0.5mm,而可动刻度E上的刻度为50等份,每转动一小格,F前进或后退0.01mm,即螺旋测微器的精确度为0.01mm.读数时估读到毫米的千分位上,因此,螺旋测微器又叫千分尺.③读数:a.测量时被测物体长度的半毫米数由固定刻度读出,不足半毫米部分由可动刻度读出.b.测量值(mm)=固定刻度数(mm)(注意半毫米刻度线是否露出)+可动刻度数(估读一位)×0.01(mm).(2)量长度:用毫米刻度尺测量接入电路中的被测金属丝的有效长度,反复测量3次,并记录.游标卡尺的原理及读数方法①构造:主尺、游标尺(主尺和游标尺上各有一个内、外测量爪)、游标卡尺上还有一个深度尺.(如图所示)②用途:测量厚度、长度、深度、内径、外径.③原理:利用主尺的最小分度与游标尺的最小分度的差值制成.不管游标尺上有多少个小等分刻度,它的刻度部分的总长度比主尺上的同样多的小等分刻度少1mm.常见的游标尺上小等分刻度有10个、20个、50个的,其规格见下表:(4)对齐的游标的格数,则记录结果表示为(x+K×精确度) mm.(3)连电路:按如图所示的电路图连接实验电路.(4)求电阻:把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调节到使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值最大的位置,电路经检查确认无误后,闭合开关S.改变滑动变阻器滑动触头的位置,读出几组相应的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I和U的值,记入表格内,断开开关S.(5)拆除实验电路,整理好实验器材.5.数据处理电阻R的数值可用以下两种方法确定:1.计算法:利用每次测量的U、I值分别由公式R=UI计算出电阻,再求出电阻的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2.图象法:可建立I-U坐标系,将测量的U、I值描点作出图象,利用图象的斜率求出电阻R.6.实验注意事项(1)因一般金属丝电阻较小,为了减少实验的系统误差,必须选择电流表外接法.(2)本实验若用限流式接法,在接通电源之前应将滑动变阻器调到阻值最大状态.(3)测量l时应测接入电路中的金属丝的有效长度(即两接线柱之间的长度);在金属丝的3个不同位置上用螺旋测微器测量直径d.(4)电流不宜过大(电流表用0~0.6A量程),通电时间不宜太长,以免电阻率因温度升高而变化.【典例1】某同学测定一金属杆的长度和直径,示数如图甲、乙所示,则该金属杆的长度和直径分别为cm 和mm。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测定金属的电阻率实验测试题及解析
1.(2019·天津高考)现测定长金属丝的电阻率。

(1)某次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直径的结果如图所示,其读数是________mm 。

(2)利用下列器材设计一个电路,尽量准确地测量一段金属丝的电阻。

这段金属丝的电阻R x 约为100 Ω,在方框中画出实验电路图,并标明器材代号。

电源E (电动势10 V ,内阻约为10 Ω) 电流表A 1(量程0~250 mA ,内阻R 1=5 Ω) 电流表A 2(量程0~300 mA ,内阻约为5 Ω) 滑动变阻器R (最大阻值10 Ω,额定电流2 A)
开关S 及导线若干
(3)11A 2的读数为I 2,则这段金属丝电阻的计算式R x =________。

从设计原理看,其测量值与真实值相比 (填“偏大”“偏小”或“相等”)。

解析:(1)d =20.0×0.01 mm =0.200 mm 。

(2)本题中测量金属丝的电阻,无电压表,故用已知内阻的电流表A 1充当电压表;由于A 1的内阻已知,因此A 2应采用外接法;由于电流表A 1的额定电压U A1=I m R 1=1.25 V ,比电源电动势小得多(或滑动变阻器的总电阻比待测电阻的阻值小得多),故电路采用分压式接法,电路图如图所示。

(3)当电流表A 1、A 2读数分别为I 1、I 2时,通过R x 的电流为I =I 2-I 1,R x 两端电压U =I 1R 1,故R x =
U I =I 1R 1
I 2-I 1
,不考虑读数误差,从设计原理看测量值等于真实值。

答案:(1)0.200(0.196~0.204均可) (2)见解析图 (3)I 1R 1
I 2-I 1
相等
2.(2019·江苏高考)某同学测量一段长度已知的电阻丝的电阻率。

实验操作如下:
(1)螺旋测微器如图所示。

在测量电阻丝直径时,先将电阻丝轻轻地夹在测砧与测微螺杆之间,再旋动________(选填“A ”“B ”或“C ”),直到听见“喀喀”的声音,以保证压力适当,同时防止螺旋测微器的损坏。

(2)选择电阻丝的________(选填“同一”或“不同”)位置进行多次测量,取其平均值作为电阻丝的直
径。

(3)如图1中R x为待测电阻丝。

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滑动变阻器接入如图2所示实物电路中的正确位置。

(4)为测量R x,利用图1所示的电路,调节滑动变阻器测得5组电压U1和电流I1的值,作出的U1-I1关系图像如图3所示。

接着,将电压表改接在a、b两端,测得5组电压U2和电流I2的值,数据见下表:
U2/V0.50 1.02 1.54 2.05 2.55
I2/mA20.040.060.080.0100.0
2
图3
(5)由此,可求得电阻丝的R x=________Ω。

根据电阻定律可得到电阻丝的电阻率。

解析:(1)A起固定作用,便于读数;B为粗调,调节B使电阻丝与测微螺杆、测砧刚好接触;然后调节C,C起微调作用。

(2)电阻丝的粗细不一定均匀,为保证测量结果准确,应在不同位置测直径,然后取平均值作为测量值。

(3)滑动变阻器采用分压式接入电路,注意线不能交叉,如图甲所示。

(4)将所给的5组数据标注在U -I 图像中,用过原点的直线把它们连在一起,让尽可能多的点在直线上,如图乙所示。

(5)由题意知:U 1
I 1=R x +R A +R 0,
由U 1-I 1图线的斜率可得U 1
I 1=49.0 Ω。

U 2
I 2
=R A +R 0, 由作出的U 2-I 2图线的斜率可得U 2
I 2=25.5 Ω。

故R x =(49.0-25.5)Ω=23.5 Ω。

答案:(1)C (2)不同 (3)见解析图甲 (4)见解析图乙
(5)23.5(23.0~24.0都算对)
3.国标(GB/T)规定自来水在15 ℃时电阻率应大于13 Ω·m 。

某同学利用图甲电路测量15 ℃自来水的电阻率,其中内径均匀的圆柱形玻璃管侧壁连接一细管,细管上加有阀门K 以控制管内自来水的水量,玻璃管两端接有导电活塞(活塞电阻可忽略),右活塞固定,左活塞可自由移动。

实验器材还有:电源(电动势约为3 V ,内阻可忽略),电压表V 1(量程为3 V ,内阻很大),电压表V 2(量程为3 V ,内阻很大),定值电阻R 1(阻值4 kΩ),定值电阻R 2(阻值2 kΩ),电阻箱R (最大阻值9 999 Ω),单刀双掷开关S ,导线若干,游标卡尺,刻度尺。

实验步骤如下:
A .用游标卡尺测量玻璃管的内径d ;
B .向玻璃管内注满自来水,并用刻度尺测量水柱长度L ;
C .把S 拨到1位置,记录电压表V 1示数;
D .把S 拨到2位置,调整电阻箱阻值,使电压表V 2示数与电压表V 1示数相同,记录电阻箱的阻值R ;
E .改变玻璃管内水柱长度,重复实验步骤C 、D ,记录每一次水柱长度L 和电阻箱阻值R ;
F .断开S ,整理好器材。

(1)测玻璃管内径d 时游标卡尺示数如图乙所示,则d =________mm 。

(2)玻璃管内水柱的电阻R x 的表达式为: R x =________________(用R 1、R 2、R 表示)。

(3)利用记录的多组水柱长度L 和对应的电阻箱阻值R 的数据,绘制出如图丙所示的R -1
L 关系图像。


来水的电阻率ρ=________ Ω·m(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4)本实验中若电压表V 1内阻不是很大,则自来水电阻率测量结果将________(填“偏大”“不变”或“偏小”)。

解析:(1)根据游标卡尺的读数规则,玻璃管内径d =30 mm +0×0.05 mm =30.00 mm 。

(2)把S 拨到1位置,记录电压表V 1示数,得到通过水柱的电流I 1=U
R 1。

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E =U
+U
R 1R x ;把S 拨到2位置,调整电阻箱阻值,使电压表V 2示数与电压表V 1示数相同,记录电阻箱的阻值R ,得到该支路的电流I 2=U R 。

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E =U +U R R 2,联立解得:R x =R 1R 2
R 。

(3)由电阻定律R x =ρL S ,R x =R 1R 2R ,联立解得:R =R 1R 2S ρ·1L 。

R -1L 关系图像斜率k =0.4×103 Ω·m ,k =R 1R 2S
ρ,
S =πd 24,代入数据解得:ρ=R 1R 2πd 2
4k =14 Ω·m 。

(4)本实验中若电压表V 1内阻不是很大,则通过水柱的电流I 1大于测量值,即U R 1<U R ,得到R x >R 1R 2R ,
即自来水电阻测量值偏大,自来水电阻率测量结果将偏大。

答案:(1)30.00 (2)R 1R 2
R
(3)14 (4)偏大
4.(2020·咸阳模拟)某同学为测定电阻丝的电阻率ρ,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电路中ab 是一段电阻率较大、粗细均匀的电阻丝,保护电阻R 0=4.0 Ω,电源电动势E =3.0 V ,电流表内阻忽略不计,滑片P 与电阻丝始终接触良好。

(1)实验中用螺旋测微器测得电阻丝的直径如图乙所示,其示数为d =________ mm 。

(2)实验时闭合开关,调节滑片P 的位置,分别测量出每次实验中aP 长度x 及对应的电流值I ,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x /m 0.10 0.20 0.30 0.40 0.50 0.60 I /A 0.49 0.43 0.38 0.33 0.31 0.28 1I
/A -1
2.04
2.33
2.63
3.03
3.23
3.57
将表中数据描在1
I -x 坐标纸中,如图丙所示,该图像的斜率的表达式k =________(用题中字母表示),由图线求得电阻丝的电阻率ρ=________ Ω·m(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根据图丙中1
I -x 关系图线纵轴截距的物理意义,可求得电源的内阻为r =________ Ω(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解析:(1)螺旋测微器固定刻度上的半毫米刻线没有露出,可动刻度上的格数要估读一位,读数应为0.01 mm ×40.0=0.400 mm ;
(2)由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I =E r +R 0+R x
,变形得1I =r +R 0E +R x E ,由电阻定律R x =ρx S ,S =πd 2
4,代入上
式得1I =r +R 0E +4ρπEd 2x ,可看出1I 与x 是一次函数关系,函数图像的斜率k =4ρπEd 2;由题图丙中的数据算
出图像的斜率k =3.57-1.770.60 A -1·m -1=3 A -1·m -1
,则ρ=k πEd 24=3×3.14×3.0×(4×10-
4)24
Ω·m ≈1.1×10-
6 Ω·m ;题图丙中1I -x 关系图线的纵截距为1.77,此时待测电阻丝电阻为零,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得:E =I (r +R 0),解得r ≈1.3 Ω。

答案:(1)0.400 (2)4ρπEd
2
1.1×10-
6 1.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