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笔铮骨 解衣般礴

合集下载

西游记诗词

西游记诗词

第二回悟彻菩提真妙理断魔归本合元神</p><p> 天花乱坠,地涌金莲。

妙演三乘教,精微万法全。

慢摇麈尾喷珠玉,响振雷霆动九天。

说一会道,讲一会禅,三家配合本如然。

开明一字皈诚理,指引无生了性玄。

</p><p> 月明清露冷,八极迥无尘。

深树幽禽宿,源头水溜汾。

飞萤光散影,过雁字排云。

正直三更候,应该访道真。

</p><p> 显密圆通真妙诀,惜修性命无他说。

都来总是精气神,谨固牢藏休漏泄。

休漏泄,体中藏,汝受吾传道自昌。

口诀记来多有益,屏除邪欲得清凉。

得清凉,光皎洁,好向丹台赏明月。

月藏玉兔日藏乌,自有龟蛇相盘结。

相盘结,性命坚,却能火里种金莲。

攒簇五行颠倒用,功完随作佛和仙。

</p><p> 郁郁含烟贯四时,凌云直上秀贞姿。

全无一点妖猴像,尽是经霜耐雪枝。

</p><p> 去时凡骨凡胎重,得道身轻体亦轻。

举世无人肯立志,立志修玄玄自明。

当时过海波难进,今日回来甚易行。

别语叮咛还在耳,何期顷刻见东溟。

</p><p> 笔峰挺立,曲涧深沉。

笔峰挺立透空霄,曲涧深沉通地户。

两崖花木争奇,几处松篁斗翠。

左边龙,熟熟驯驯;右边虎,平平伏伏。

每见铁牛耕,常有金钱种。

幽禽睍睆声,丹凤朝阳立。

石磷磷,波净净,古怪跷蹊真恶狞。

世上名山无数多,花开花谢蘩还众。

争如此景永长存,八节四时浑不动。

诚为三界坎源山,滋养五行水脏洞!</p><p> 头戴乌金盔,映日光明;身挂皂罗袍,迎风飘荡。

下穿着黑铁甲,紧勒皮条;足踏着花褶靴,雄如上将。

腰广十围,身高三丈。

手执一口刀,锋刃多明亮。

称为混世魔,磊落凶模样。

</p><p>~~~~~~~~~~~~~~~~~~~~~~~~~~~~~~~~~~~~~~~~~~~~~~~~~~~~~~~~~~~~~~~~~~~~~~~~~~~~~<br> 第三回四海千山皆拱伏九幽十类尽除名</p><p> 炮云起处荡乾坤,黑雾阴霾大地昏。

有关铁衣的诗句

有关铁衣的诗句

有关铁衣的诗句90句铁衣冷,战马血沾蹄,破蕃奚。

《甘州遍·秋风紧》毛文锡-五代。

边堠远,置邮稀,附与征衣衬铁衣。

《捣练子·望书归》贺铸-宋代。

抗手凛相顾,寒风生铁衣。

《送白利从金吾董将军西征》李白-唐代。

长风金鼓动,白露铁衣湿。

《从军行二首》王昌龄-唐代。

试拂铁衣如雪色,聊持宝剑动星文。

《老将行》王维-唐代。

铁衣霜露重,战马岁年深。

《塞下曲·其六》戎昱-唐代。

铁衣度碛雨飒飒,战鼓上陇雷凭凭。

《胡无人》陆游-宋代。

汉马嘶风,边鸿叫月,陇上铁衣寒早。

《喜迁莺·霜天秋晓》蔡挺-宋代。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唐代。

司智莅坎,驾铁衣玄。

《梁明堂登歌歌黑帝辞》沈约-南北朝。

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

《从军行·其二》李白-唐代。

三陷思明三突围,铁衣抛尽衲禅衣。

《智度师二首》元稹-唐代。

铁衣今正涩,宝刃犹可试。

《杂咏八首上礼部李侍郎。

古剑》刘长卿-唐代。

坟穿大泽埋金剑,庙枕长溪挂铁衣。

《题卫将军庙》许浑-唐代。

燕卒铁衣围汉相,鲁儒戎服从梁王。

《边上看猎赠元戎》韩偓-唐代。

兵绕临淮数十重,铁衣才子正从公。

《寄滑州李副使员外》皮日休-唐代。

平明日出东南地,满碛寒光生铁衣。

《度破讷沙二首/ 塞北行次度破讷沙》李益-唐代。

汉兵出顿金微,照日明光铁衣。

《杂曲歌辞其一破阵乐》张说-唐代。

铁衣霜露重,战马岁年深。

《塞下曲》戎昱-唐代。

记得当年草上飞,铁衣著尽著僧衣。

《自题像》黄巢-唐代。

今日杨朱泪,无将洒铁衣。

《送卢管记仙客北伐》沈佺期-唐代。

出门不返顾,遑问铁衣寒。

《奉赠苏宇霖相国》李贞-唐代。

玉帐梦回烽燧晓,水乡春尽铁衣寒。

《次韵台守晁子莫见贻》吕颐浩-唐代。

铁衣山月冷,金鼓朔风悲。

《奉使朔方,赠郭都护》李华-唐代。

手持金钺冷,身挂铁衣寒。

《言怀·恨乏平戎策》高骈-唐代。

铁衣冷、战马血沾蹄,破蕃奚。

《甘州遍》毛文锡-五代。

和红色革命有关的诗词

和红色革命有关的诗词

和红色革命有关的诗词1、《就义诗》夏明翰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

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2、《就义诗》杨超满天风雪满天愁,革命何须怕断头?留得子胥豪气在,三年归报楚王仇。

3、《赠友人》朱德北华收复赖群雄,猛士如云唱大风。

自信挥戈能退日,河山依旧战旗红。

4、《狱中诗》恽代英浪迹江湖忆旧游,故人生死各千秋。

已摈忧患寻常事,留得豪情作楚囚。

5、《绝笔诗》周文雍头可断,肢可折,革命精神不可灭。

壮士头颅为党落,好汉身躯为群裂6、《题西乡南洲游猎图》陈独秀勤王革命皆形迹,有逆吾心罔不鸣。

直尺不遗身后恨,枉寻徒屈自由身。

驰驱甘入棘荆地,顾盼莫非羊豕群。

男子立身唯一剑,不知事败与功成。

7、《七律》秋瑾漫云女子不英雄,万里乘风独向东!诗思一帆海空阔,梦魂三岛月玲珑。

铜驼已陷悲回首,汗马终惭未有功。

如许伤心家国恨,那堪客里度春风。

8、《吊鉴湖秋女士》柳亚子黄金意气铁肝肠,革命运中最擅场。

天壤因缘悲道韫,中原旗鼓走平阳。

飘零锦瑟无家别,慷慨欧刀有国殇。

一笑人间痴女子,如君端不愧娲皇。

9、《无题》孙中山半壁东南三楚雄,刘郎死去霸图空。

尚余遗孽艰难甚,谁与斯人慷慨同。

塞上秋风悲战马,神州落日泣哀鸿。

几时痛饮黄龙酒,横揽江流一奠公。

10、《囚歌》叶挺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一个声音高叫着:爬出来吧,给你自由!我渴望自由,但我深深的知道,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我希望有一天,这地下的烈火将我比同这活棺材烧掉。

11、《沁园春·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馀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竟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汉,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12、《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

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

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

逆水寒铁衣诗句

逆水寒铁衣诗句

逆水寒铁衣诗句
(实用版)
目录
1.逆水寒铁衣诗句的背景介绍
2.逆水寒铁衣诗句的具体内容
3.逆水寒铁衣诗句的文学价值和意义
正文
逆水寒铁衣诗句,出自于我国古典名著《逆水寒》。

《逆水寒》是当代作家温瑞安所创作的一部长篇武侠小说,该书以其独特的人物塑造和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吸引了广大读者。

逆水寒铁衣诗句是书中一个重要的情节,揭示了主人公顾惜朝的心路历程,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逆水寒铁衣诗句的内容如下:“旗枪刀戟,铁衣远戍辛勤。

玉箸应啼别,离杯可惜春。

红颜弃世,白首相庄前。

火急照船斜,金蝉脱壳难。

”这首诗描绘了主人公顾惜朝在离别时,对红颜知己的悲伤、对远方戍边的辛苦以及对未来命运的无奈。

诗句中融入了许多武侠元素,如旗枪刀戟、铁衣等,使得整首诗具有强烈的江湖气息。

逆水寒铁衣诗句的文学价值和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它通过诗句表达了主人公顾惜朝复杂的内心情感,使得人物形象更加立体丰满;其次,诗句中的意象和描绘手法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使得整部作品更具文学韵味;最后,逆水寒铁衣诗句作为《逆水寒》中的经典情节,也成为了武侠文学中一个重要的代表作品,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第1页共1页。

边塞诗表现高尚的精神品格的诗句

边塞诗表现高尚的精神品格的诗句

边塞诗,咏壮志,铸高尚。

马蹄声碾磨,长城月色寒。

黄河波澜壮,胡笳韵缭绕。

飞鸿随云恣,梦渡塞荒岛。

草木斗霜雪,边塞苦寒凝。

将士罩铠甲,战鼓擂欢腾。

烽烟连天际,壮士英勇行。

人间卧不息,山河恋无情。

荒野千里外,沙漠雾遮掩。

胡马嘶哀鸣,箭矢穿白纱。

傲立牧羊丘,勇士如虎豹。

戈矛刺重霄,决战显身豪。

胸怀宽广志,边塞情凛然。

千秋不请词,一壮如铁山。

壮志随长风,英雄劈黑雁。

笛萧催道别,嘶险见烽关。

将军威震天,边塞气氛凝。

腥风血海醉,战马成狂骄。

忠诚照世间,信义永流传。

万里送行尽,英雄入史篇。

边塞诗,咏壮志,铸高尚。

马蹄声碾磨,长城月色寒。

黄河波澜壮,胡笳韵缭绕。

飞鸿随云恣,梦渡塞荒岛。

草木斗霜雪,边塞苦寒凝。

将士罩铠甲,战鼓擂欢腾。

烽烟连天际,壮士英勇行。

人间卧不息,山河恋无情。

荒野千里外,沙漠雾遮掩。

胡马嘶哀鸣,箭矢穿白纱。

傲立牧羊丘,勇士如虎豹。

戈矛刺重霄,决战显身豪。

胸怀宽广志,边塞情凛然。

千秋不请词,一壮如铁山。

壮志随长风,英雄劈黑雁。

笛萧催道别,嘶险见烽关。

将军威震天,边塞气氛凝。

腥风血海醉,战马成狂骄。

忠诚照世间,信义永流传。

万里送行尽,英雄入史篇。

燕歌行原文解读

燕歌行原文解读

燕歌行原文解读[唐]高适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枞金伐鼓下榆关,旌旗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凌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衰,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筯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迴首。

边风飘飘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刀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燕歌行》,乐府古题,属《相和歌辞·平调曲》,内容多写征夫远戍之苦与思妇怨旷之情。

《乐府诗集》卷三十二录有魏晋至隋唐历代诗人所写的《燕歌行》十余篇,其中高适这篇,堪称为出类拔萃之作。

诗前原有小序: “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御史大夫张公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 (这段序文,各本不同,此从《全唐诗》。

)序中所言之“御史大夫张公”,即辅国大将军兼御史大夫张守珪。

他在镇守北方边境期间,屡纵部下轻启边衅,受挫后又隐其败迹而妄奏战功,颇受玄宗赏识。

诗人有感于此,写下这首《燕歌行》以抒胸臆。

全诗二十八句,前八句写出师。

由于诗人采用的是借古题以言时事的写法,所以起句便云: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诗中的“汉家”、“汉将”不过是以汉代唐,所指实为唐王朝、唐将。

这两句写东北边境烽烟滚滚,征尘阵阵,军情十分紧急。

“汉将”辞别了家人,准备奔赴疆场去消灭“残贼”。

从全诗看,对手实为劲敌而非残贼。

因此在这两句貌似客观的叙写之中,已暗寓了的讥刺之意。

下面写出征前将军的豪言壮语、皇帝的赏识鼓励以及行军途中锣鼓喧天、旌旗招展等场面,都是明褒暗贬,意在讥刺边将的恃勇轻敌,并为下文写其惨败预作铺垫。

某些赏析文章认为这段诗是表现“上下一致,士气高涨,辞家应征,奔赴战场”,其见解不免皮相。

清人唐汝询说: “言烟尘在东北,原非犯我内地,汉将所破,特余寇耳。

《西游记》诗词大全(26-50)

《西游记》诗词大全(26-50)

《西游记》诗词大全(26-50)《西游记》诗词大全(梓庭君整理,网上幽魂修订)—————————————————————————第二十六回至第五十回第二十六回孙悟空三岛求方观世音甘泉活树处世须存心上刃,修身切记寸边而。

常言刃字为生意,但要三思戒怒欺。

上士无争传亘古,圣人怀德继当时。

刚强更有刚强辈,究竟终成空与非。

大地仙乡列圣曹,蓬莱分合镇波涛。

瑶台影蘸天心冷,巨阙光浮海面高。

五色烟霞含玉籁,九霄星月射金鳌。

西池王母常来此,奉祝三仙几次桃。

盈空蔼蔼祥光簇,霄汉纷纷香馥郁。

彩雾千条护羽衣,轻云一朵擎仙足。

青鸾飞,丹凤鷫,袖引香风满地扑。

拄杖悬龙喜笑生,皓髯垂玉胸前拂。

童颜欢悦更无忧,壮体雄威多有福。

执星筹,添海屋,腰挂葫芦并宝箓。

万纪千旬福寿长,十洲三岛随缘宿。

常来世上送千祥,每向人间增百福。

概乾坤,荣福禄,福寿无疆今喜得。

三老乘祥谒大仙,福堂和气皆无极。

方丈巍峨别是天,太元宫府会神仙。

紫台光照三清路,花木香浮五色烟。

金凤自多槃蕊阙,玉膏谁逼灌芝田?碧桃紫李新成熟,又换仙人信万年。

盈空万道霞光现,彩雾飘飖光不断。

丹凤衔花也更鲜,青鸾飞舞声娇艳。

福如东海寿如山,貌似小童身体健。

壶隐洞天不老丹,腰悬与日长生篆。

人间数次降祯祥,世上几番消厄愿。

武帝曾宣加寿龄,瑶池每赴蟠桃宴。

教化众僧脱俗缘,指开大道明如电。

也曾跨海祝千秋,常去灵山参佛面。

圣号东华大帝君,烟霞第一神仙眷。

身穿道服飘霞烁,腰束丝绦光错落。

头戴纶巾布斗星,足登芒履游仙岳。

炼元真,脱本壳,功行成时遂意乐。

识破原流精气神,主人认得无虚错。

逃名今喜寿无疆,甲子周天管不着。

转回廊,登宝阁,天上蟠桃三度摸。

缥缈香云出翠屏,小仙乃是东方朔。

珠树玲珑照紫烟,瀛洲宫阙接诸天。

青山绿水琪花艳,玉液锟铧铁石坚。

五色碧鸡啼海日,千年丹凤吸朱烟。

世人罔究壶中景,象外春光亿万年。

祥云光满,瑞霭香浮。

彩鸾鸣洞口,玄鹤舞山头。

碧藕水桃为按酒,交梨火枣寿千秋。

一个个丹诏无闻,仙符有籍。

有铁衣的诗句高中

有铁衣的诗句高中

1.白发萧萧欲满头,归来三见故山秋。

醉凭高阁乾坤迮,病入中年日月遒。

百战铁衣空许国,五更画角只生愁。

明朝烟雨桐江岸,且占丹枫系钓舟。

2.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
3.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

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

4.北风凋白草,胡马日骎骎。

夜后戍楼月,秋来边将心。

铁衣霜露重,战马岁年深。

自有卢龙塞,烟尘飞至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铁笔铮骨解衣般礴
——读李向荣作品有感
文/李迅
李向荣,号青城道人。

1964年出生于四川一教师之家,自幼受家庭熏陶,对中国传统文化浸润颇深。

后受业书画大师董寿平的开门弟子雷启厚先生门下,乃入丹青之道。

数十载有余,业已颇有建树。

李先生于绘事,精山水,花鸟二科,尤擅梅竹之陈,亦工书法。

艺术界素有“一理通则百理易得”的杂家,李先生即其人也。

他初以书法入门,后探究师尊董寿平佳作,数十年如一日;同时师自然造化,并不拘泥南窗之下,终悟得摹传梅竹之精髓。

既得其理,便将此感悟迁入山水,书法之中,亦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从艺者所必备的品质就是需要对客观的事物有着自己独特的认识,这种认识是与他的个人经历和生活积累分不开的,这正是其个人的艺术DNA。

正是这种DNA的独特性成就了艺术家们不同的风貌。

李向荣作品中,笔法构图隐隐似有董寿平之意味;细细品来,又可发现他舍弃了其中较“润”的成份,而将富有自己独特魅力的“苍”融合其内,从而有了一种焕然全新的面貌。

这正如齐白石所言的“学我者生,似我者死”。

这就给了我们一个启示:艺术,是“无法”的。

“无法”实际上是通百家之法后的扬弃和再创造,不悟此理难有大成。

每个艺术家,都有着自己独特的面貌,一种经过对前人研究成果的继承和质疑之后而形成的自己独特认识。

有人说,世界上最危险的行业是作家和画家,这是很有道理的。

因为他们的品性和精神,都赤裸裸的体现在他们的作品中,这样观者就可以很容易的了解其本人。

在这个人人皆带面具的社会,这样的赤裸实在是危险。

可正是这种心迹坦然的宣泄,方可以令我们得到至上的感动。

那么李向荣的精神气韵是什么呢?我想只能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解衣般礴”。

宋郭熙的《林泉高致》释“人需养得胸中宽快,意思悦适,如所谓易直子谅油然之心生,则人之笑啼情状,物之尖斜偃侧,自然布列于心中,不觉见之于笔下”。

解衣般礴的酣畅淋漓,首先需要内心的浩然之气。

李向荣虽然山水,花鸟,书法各具特色,但都具有一种爽直泼辣,苍古雄奇的意蕴,同时透着一股淡淡的侠气。

读他的作品时,仿佛常有着“佳思忽来,书可下酒,豪情一往,云可赠人”的感觉,挥之不去。

一个画家气韵的形成,大致来源于两方面。

其一是他艺术本身技艺的锤炼,其二是他个人修养的沉淀。

笔墨,构图,设色等基本的要素是气韵形成的载体,脱离这些要素空谈气韵,难免会犯“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错误。

李向荣作品中笔法的肆意,墨色的
神采,构图的奇崛,都是成就其气韵的要素。

在其中最打动我的则是他的笔法。

画贵有气韵,而气韵不离笔墨,用墨不离用笔。

他笔下枯山润云,山涧苍松的万千气象,很大程度上是靠其用笔来表现的,其梅竹更是如此。

他意在笔先,胸有成竹。

细观其用笔,笔笔是笔而无一率笔,笔笔非笔而极俱自然。

这和他深厚的书法功底是分不开的。

在他的作品《有君子风》中,这种以书入画的用笔体现的尤为到位。

竹竿笔力遒劲,入木三分,端端然如籀文。

竹枝润腴饱满,隐隐然如真书。

竹叶或险峻可畏如八分,或窈窕出入似飞白,毛竹的神态顿显。

同时竹子和大篇幅的题跋遥相呼应,气韵一贯而下,画面和谐统一。

赵孟頫有诗云“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应八法通。

若是有人能会此,须知书画本来同”就是这个道理。

狂而有理的笔法加上奇崛的构图,使得整幅作品酣畅淋漓,恣意洒脱。

这种近乎“无法”的自然是需要长时间技艺的锤炼,而并非一朝一夕之功。

人常向往于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可是没有两句三年得,一吟泪双流的苦功,岂可得之?齐白石的写意画上常有“白石老人一挥”的题跋,但是得教齐白石多年的李可染先生说,他从未看到白石老人随意挥洒,从来都是慎之又慎;甚至有时题跋都要用尺子量一番,反复琢磨,方才下笔。

这种问道的苦参,非同道中人,不可语也。

技艺的锤炼是成功的一方面,但是个人修养的沉淀也是重要的一环。

一个画家画到一定程度后,他不再是画画,而是在画修养。

学画当先修身,身修则心平气和,能应万物。

李向荣自幼研习古典文学,诗词歌赋亦有所长,醉心儒释道三家,因而理正气清,胸中发浩荡之思,腕底生奇逸之趣。

沈周骞的《芥舟学画编》中有言“山形树态,受天地之生气而成;墨滓笔痕,讬心腕之灵气以出”。

欲得天地之生气,怎么可以不入天地之中?所谓修身,岂可仅仅拘泥于楼阁?遍行名山大川,结交高士侠客亦是不可或缺。

李向荣便是如此,携带着一身才艺,行遍祖国大好河山,方才清襟凝远,卷秋江万顷之波;妙笔纵横,挽昆仑一峰之秀。

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他身躬力行,大有搜尽奇峰打草稿之勇气。

正是如此,其笔下才有大开大阖之浩气。

在他的山水画作品中我最为欣赏《阿坝写生稿》。

作品前后错落有致,洒脱自然,浩浩然依山长啸,画中似乎亦有名士抚琴相和。

一吞一吐,胸中之气畅然。

山中恍然有茂林荫荫,细细寻去,却又了无踪迹。

中间寥寥数笔,顺势带出后面的千山起伏。

观其用笔,笔线捷而密,交搭率性,虽麻乱却有法理可依,笔断意连,峰壑蜿蜒。

可以说,这是一幅直抒心臆的作品。

如果他在看到此景时没有灵腑的清光一闪,是断然绘不出如此佳作的。

李向荣的画风倾向于自我情感的宣泄,相信经过更深入的探究和实践,更多对禅理的研修和对自然的感悟,他必能探骊得珠。

人言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理一千个观赏者眼中就有一千个李
向荣。

一家之言终究不全面。

个中滋味,还是观者自行去画中攫得吧。

2009/0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