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光宪定则在原子物理中的应用
徐光宪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近似规律及其应用

徐光宪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近似规律及其应用
刘林;朱斌
【期刊名称】《化学教育》
【年(卷),期】2016(037)002
【摘要】徐光宪根据光谱实验数据对基态多电子原子轨道的能级高低提出了一种理论依据,即中性基态多电子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近似规律n+0.7l公式和离子基态多电子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近似规律n+0.4l公式.该规律以数学表达式给出,便于推导,较好地解决了难于正确书写原子核外电子构型的问题.对这2个公式的探讨和运用,一方面有利于加深对核外电子组态构造原理的认识,另一方面有助于对我国科学家研究成果的传承.
【总页数】4页(P14-17)
【作者】刘林;朱斌
【作者单位】阿坝师范学院化学化工与生命科学系四川汶川 623002;阿坝师范学院化学化工与生命科学系四川汶川 623002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徐光宪与包钢稀土的不解之缘——记2008年度国家最高科技进步奖获得者徐光宪院士 [J], 包钢稀土
2.向徐光宪先生致敬--祝贺徐光宪院士85华诞 [J], 窦学宏
3.徐光宪定则在原子物理中的应用 [J], 王建伟
4.稀土材料化学及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举办“无机和稀土化学前沿学术研讨会暨徐
光宪先生九十华诞庆祝会” [J],
5.稀土材料化学及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举办“无机和稀土化学前沿学术研讨会暨徐光宪先生九十华诞庆祝会”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统计力学及其在物理化学中的应用

《北京大学百年化学经典》/libservice/index.php北京大学化学学科创立一百周年之际,科学出版社隆重推出《北京大学百年化学经典》系列丛书。
◆百年来,北京大学化学学科始终站在中国化学教育和科学研究的前列,肩负着培养化学人才的重任。
这套丛书选编北大化学前辈新中国成立以来在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十部著作进行再版。
◆这些著作堪称经典,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北京大学化学学科的发展历程,以及教学与科研相长、理论与实验并重、基础与应用共举的学术传统,也反映出前辈们潜心学术、一丝不苟和追求卓越的科学精神。
◆阅读这些经典著作,可以领略到北大化学前辈对于化学这一基础学科基本原理的系统归纳、分析梳理和深刻理解。
——摘自《北京大学百年化学经典》序(传承与创造)高松,中国科学院院士化学热力学导论作者:傅鹰内容简介:此书阐述经典热力学在化学中的应用。
除了阐述热力学三个基本定律外,还讨论了理想和真实气体的化学平衡,理想和非理想溶液,及表面热力学。
本书特色:●作者傅鹰教授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著名物理化学家和化学教育家,中国胶体科学的主要奠基人,献身科学和教育事业长达半个多世纪,对发展表面化学基础理论和培养化学人才做出了重要贡献。
●本书为傅鹰教授在北京大学的化学热力学讲义,公式推导详尽,各章附有习题,书中内容反映了作者的学术观点及教学经验。
●本书语言精彩、举例生动活泼,堪称经典。
统计力学及其在物理化学中的应用作者:唐有祺内容简介:本书针对一般物理化学工作者的基础和需要阐述了统计力学的原理和方法,并系统地介绍了统计力学在物理化学领域中的各项应用。
全书分为十四章。
从介绍玻耳兹曼分布定律的第一章到沟通热力学与统计力学的第五章以及交待系综原理的第十章是全书中阐述统计力学原理和方法的部分。
而其余八章分别介绍统计力学在平衡常数、速度常数、绝对熵、简并气体、不完全气体、稠密气体、晶体和正规溶体等方面的应用。
为了帮助和引导读者学习,还附了三百多个习题。
徐光宪:上书惊动总理的“稀土之父”

▲徐光宪80多年前的一个夏夜,一个孩子侧着头遥望星空,好奇地向大人发问“天上有多少颗星星”。
80多年后的一个初春,一位泰斗级科学家站在中国科技界的最高领奖台上,接受国家主席的颁奖。
当年仰望星空的孩童,如今已是银发满头的“中国稀土之父”。
他就是著名物理化学家、化学教育家徐光宪院士。
■吴志菲2009年1月9日上午,人民大会堂灯光璀璨,鲜花竞艳,200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这里隆重召开。
这是科技界每年一次的美丽约会,也是我国自主创新成就的最高检阅台。
当国家主席胡锦涛亲手将被称为中国“诺贝尔奖”的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证书颁给徐光宪时,全场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
镁光灯下,看着大红色羊皮证书上印着的金色国徽,看着证书内页国家主席的亲笔签名,听着激烈的掌声,感受着热烈的气氛,老人难掩内心的激动,对胡主席说:“感谢党和国家给我这么高的荣誉,我一定努力工作,回报社会。
尽管这个奖是奖给我个人的,但应该归属于我的整个科研团队。
”颁完奖,徐光宪听到一个声音在叫自己,原来是温家宝总理。
徐光宪便趋前问好,与总理握手。
温总理说:“祝贺您,徐院士!我记得曾批示过您的报告。
”徐光宪十分感动,他没有想到总理日理万机,还记得两年多前给自己批示的事。
这些年来,徐光宪密切关注学科发展和规划,发表了一系列颇具见地和创新思维的论文报告。
他曾亲赴内蒙古白云鄂博和四川攀西冕宁矿区考察。
2005年9月,徐光宪、师昌绪、何祚庥等15位院士联名写了一份《关于保护白云鄂博矿钍和稀土资源,避免黄河和包头受放射性污染的紧急呼吁》的院士建议上报国务院。
很快,这份紧急呼吁便得到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的亲笔批示:“这个建议很重要,请国家发改委阅办。
”2006年6月19日,徐光宪就如何落实总理批示再度报告温总理,一周内便得到总理的再次批示:“请培炎同志阅转发改委研究,发改委可邀请徐光宪同志谈一次。
”在这两份沉甸甸的批示中,我们看到了一位老院士沉甸甸的心和总理的殷切关注。
徐光宪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近似规律及其应用

徐光宪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近似规律及其应用
《徐光宪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近似规律及其应用》
徐光宪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近似规律是原子物理学家和化学家应用最广泛的一种近似规律,其主要用来描述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大致规律。
该规律是由中国贵州省教授徐光宪于1950 年发表的,被昵称为“徐光宪规则”,后来也被称为“宪定律”。
该规律主要阐述了在不同原子中外层电子排布的规律,即外层电子排布是受原子核外层分子层次引起的电子层附着数从外向内依次递减,直至某一层次停止而不再减少,这种情况通常出现在18 层次以下,这也是现代一般识别原子的标准。
这种规则的应用是化学的重要基础,它可以用来帮助我们建立关于原子间化学键的理论模型,并预测它们的性质。
此外,徐光宪的规则也可以帮助我们研究原子的结构,了解各种物质的电荷分布,以及名义和实际氧化态之间的差别等。
徐光宪规则一般用来识别原子元素,进一步用于结构化学研究,以及预测化学物质的化学性质,可谓大有裨益。
同时,通过识别元素的化学性质,徐光宪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也有助于我们建立原子理论模型,理解元素间的相互作用,估算反应的方向,这些都是日常生活与科学研究中所极为重要的知识,也是必须要了解的基础知识。
”。
原子物理偶数定则内容

原子物理偶数定则内容
原子物理中的偶数定则是指,当原子的电子从一个能级跃迁到另一个能级时,其光谱线的波长遵循一定的规律。
具体来说,偶数定则表明,当电子跃迁的能级差Δn为偶数时,发射的光谱线为光学电偶极辐射,而当Δn为奇数时,发射的光谱线为磁偶极辐射。
这一定则可以通过量子力学的理论推导得出。
在原子物理中,电子在不同能级之间跃迁时会吸收或者发射光子,这些光子的波长和频率可以通过偶数定则来描述。
偶数定则的存在对于解释原子光谱和能级结构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从实验上来看,偶数定则已经得到了广泛的验证,它对于解释原子光谱中的发射线和吸收线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偶数定则也为原子光谱的分析提供了重要的线索,有助于科学家们深入理解原子结构和原子间的相互作用。
总的来说,偶数定则在原子物理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为我们理解原子光谱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也为实验结果的解释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通过对偶数定则的研究,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原子内部的结构和性质。
原子物理参考文献

原子物理参考文献原子物理是研究原子结构、原子核性质以及原子与辐射相互作用的学科。
在这个领域中,有许多重要的参考文献可以作为学习和研究的基础。
以下是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原子物理参考文献。
一、经典原子物理1. Bohr, N. (1913). "On the constitution of atoms and molecules". Philosophical Magazine. 26: 1–25.这篇文章是尼尔斯·玻尔提出的玻尔模型的基础,它为我们理解原子结构的量子理论奠定了基础。
2. Sommerfeld, A. (1916). "Zur Quantentheorie der Spektrallinien". Annalen der Physik. 51: 1–94.阿诺德·索末菲尔德在这篇文章中进一步发展了玻尔模型,并引入了椭圆轨道和细分结构的概念,为原子物理的量子理论提供了重要的突破。
二、量子力学原子物理1. Schrödinger, E. (1926). "An Undulatory Theory of the Mechanics of Atoms and Molecules". Physical Review. 28 (6): 1049–1070.薛定谔方程的提出是量子力学的重要里程碑。
这篇文章详细介绍了薛定谔方程的推导和应用,为我们理解原子结构和性质提供了新的数学工具。
2. Dirac, P. A. M. (1928). "The Quantum Theory of the Electron". 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London. Series A. 117 (778): 610–624.保罗·狄拉克在这篇文章中提出了著名的狄拉克方程,描述了电子的相对论性量子力学。
归国科学家徐光宪:提取高纯度稀土达到99.99%

RARE EARTH INFORMATION 稀土信息 No.9 202329归国科学家徐光宪:提取高纯度稀土达到99.99% 徐光宪(1920.11.7 ~ 2015.4.28)出生于浙江绍兴。
1944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化学系。
1951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
历任北京大学原子能系(后改为技术物理系)副主任、稀土化学研究中心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化学科学部主任、中国化学学会理事长、中国稀土学会副理事长等职。
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徐光宪院士基于对稀土化学键、配位化学和物质结构等基本规律的深刻认识,发现了稀土溶剂萃取体系具有“恒定混合萃取比”基本规律,在20世纪70年代建立了具有普适性的串级萃取理论。
该理论已广泛应用于我国稀土分离工业,彻底改变了稀土分离工艺从研制到应用的试验放大模式,实现了设计参数到工业生产的“一步放大”,引导了我国稀土分离科技和产业的全面革新,使我国实现了从稀土资源大国到生产和应用大国的飞跃,为稀土功能材料和器件的发展提供了物质保证,大大地提高了我国稀土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987年)和三等奖 (1987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8年) 和三等奖 (1991年)、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1994年)、全国高等学校优秀教材特等奖(1988年),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2005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08年度),以及多项省部级科技奖励。
“谁掌握了稀土,谁就全天候掌握了战场。
”作为工业“维生素”,稀土是隐形战机、超导、核工业等高精尖领域必备的原料,提炼和加工难度极大,珍贵稀少。
我国之所以拥有全世界最成熟的稀土工业体系,主要源于徐光宪的贡献。
30人 物 PEOPLE漫漫回国路,拳拳赤子心 1920年,徐光宪出生在绍兴,他的父亲是一名律师,但对数学和围棋却十分感兴趣。
父亲从小就喜欢让徐光宪做一些类似“鸡兔同笼”的数学题,训练他的数学思维。
物理实验技术中的原子物理实验技巧介绍

物理实验技术中的原子物理实验技巧介绍在物理领域中,原子物理实验技术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原子物理实验技术为我们研究原子结构、原子中的粒子运动以及原子间的相互作用提供了有效的工具和方法。
本文将介绍一些在原子物理实验中常用的技巧和技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实验技术。
一、原子束的制备和操控原子束技术是研究原子的基本特性和行为的重要手段之一。
制备和操控原子束的关键在于控制原子的速度和方向。
常用的方法有热蒸发法、冷却法和电子轰击法等。
热蒸发法是通过将待研究的物质加热,使其原子蒸发并形成原子束。
这种方法适用于高温蒸发源,如铝、镍等材料。
冷却法则是使用超高真空室和低温环境,通过原子减速和冷却使原子束的速度降低到几十米/秒,以便进行详细的研究。
电子轰击法是利用电子束与原子碰撞,使原子被激发或离解,形成原子束。
二、原子激发和探测技术原子激发和探测是研究原子能级、能谱等问题的重要方法。
在实验中,我们需要对原子进行激发并观测其产生的辐射。
常用的方法包括光谱技术、激光激发技术和离子碰撞技术等。
光谱技术是通过将原子暴露在特定波长的光辐射中,使其吸收或发射特定的光谱线,从而得到有关原子的信息。
激光激发技术利用强激光束与原子相互作用,通过光子吸收或发射达到对原子能级的激发和探测。
离子碰撞技术则是将带电粒子与原子碰撞,观测碰撞后产生的辐射以及离子与原子的相互作用。
三、原子间的相互作用和分析原子间的相互作用研究对于了解原子的结构和性质至关重要。
原子间相互作用分析方法包括原子间力显微镜技术、原子力显微镜技术和分子束反应动力学技术等。
原子间力显微镜技术是通过探针与样品表面相互作用,测量相应的力变化,从而研究原子的化学键、晶格等性质。
原子力显微镜技术则是利用探针在原子尺度上的极小力作用,对样品表面进行扫描和测量,以得到高分辨率的原子图像。
分子束反应动力学技术是通过将分子束引导到特定的反应室中,观测分子与反应物相互作用的过程,以研究其反应动力学性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徐 光宪 定则在 原 子物 理 中有关 问题 中的应 用
在 原 子 物 理 中 , 两 类 问 题 应 用 徐 光 宪 定 则 可 以 取 得 有 事倍 功 半 的 效 果 : 类 问 题 是 元 素 周 期 表 中 原 子 逐 一 增 加 一 最外 层 电 子 的 次 序 和 每 个 周 期 中原 子 的最 外 层 电 子填 充 壳
级 的 电 子 组 态 , 定 最 低 能 级 能级 . 2. 元 素 周 期 表 中原 子 逐 一 增 加 最 外 层 电 子 的 次序 1
K , M , , , Q , 壳 层 . 个 壳 层 中 又 有 个 支 壳 L, N O P, … 每
示 . 量 子 数 代 表 电子 运 动 区 域 的 大 小 和原 子 能 量 的 主 要 主 部 分 ; 道 角 动量 量 子 数 代 表 z 道 角 动 量 , 与原 子 的 能 轨 轨 也 量 有 关 ; 道 方 向 量子 数 轨 自旋 方 向 量 子 数 代表轨 道在空 间的可 能取 向; 代 表 电子 自旋 在 空 间 的 可 能 取 向 .
层 和 次壳 层 的 情 况 ; 一 类 问 题 是 已 知 最 低 能 级 和 最 高 能 另
原 子 的 角 动 量 状 态 ) 双 电子 原 子 体 系 可 看 成 是 由 两 个 价 电 . 子和一个原 子实 组成 的, 子实 的角 动量 和磁 矩 为零 , 原 因 此 , 个 价 电子 的角 动 量 就 是 原 子 的 角 动 量 . 两 … 在 原 子 中具 有 相 同 主 量 子 数 的 电 子 构 成 一 个 壳 层 , 电 子 壳 层 按 主 量 子 数 : 1 2 3 4 5 6 7 … 的 壳 层 分 别 称 作 ,, ,, ,, ,
按 照 泡 利 原 理 , 一 定 时 , 有 n个 支 壳 层 . ”确 定 , z 共 由 的 壳 层 最 多 可 填 人 2 个 电子 , , d, 等 次 壳 层 分 别 可 n S P, f
放 入 2 6 1 ,4个 电子 . , ,0 1
当 , 1时 , 1 有 S次壳 层 ;
中 图 分 类 号 : 6 . 05 2 1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0 6 4 2 2 1 } 30 2 3 1 0 3 X( 0 0 0 — 0 9 0
道 .
原 子 物 理 学 主 要 研 究 物 质 的 微 观结 构 和性 质 , 中原 其 子 的 能 级 是 一 个 重 要 的 问题 . 文 应 用 徐 光 宪 定 则 讨 论 元 本
原 子外 层 电 子 的 主 量 子 数 ” 越 小 , 子 能 级 越 低 . 原 该
素 周 期 表 的整 体 结 构 , 定 原 子 能 级 的 高低 次 序 , 我 们 研 确 为
究 原 子 的结 构 和状 态 提 供 了方 便 .
壳 层 离 核 越 近 . 子 一 般 按 从 小 到 大 的 顺 序 填 入 各 能 电 级 . 轨 道 角 动 量 量 子 数 对 电 子 的 能量 也有 影 响 , 得 一 些 但 使
较 重 元 素 的原 子 , 时 n较 小 的 壳 层 尚 未 填 满 电 子 就 开 始 有
1 徐 光 宪 定 则
原 子 中 的 一个 电 子 受 到 原 子 核 和 其 它 电 子 的 静 电相 互
作 用 力 和 磁 相 互 作 用 力 , 要 考 虑 电 子 本 身 自旋 与 轨 道 两 还 种 运 动 方 式 问 的磁 相 互 作 用 , 而 原 子 体 系 的 能 量 与 电 子 因 态 和 原 子 态 有 关 . 双 电 子 原 子 体 系 为例 , 子 的 状 态 可 表 以 原 示 为 , 22 ¨ L , 其 中 , z l 2z 11 J… , 22为 电 子组 态 ( 两 1l 由 个 电子 的 电 子 态 l1 ” l 构 成 ) £ 和 22 , L 为原 子态 ( 』 即
( 什 师 范 学 院 物 理 系 , 疆 喀 什 8 40 ) 喀 新 4 0 8 摘 要 : 用 徐 光 宪 定 则 对 元 素 周 期 表 的划 分 及原 子 内 外 层 电 子 的 填 充 次 序 、 子 能 级 高 低 的 判 定 这 两 类 原 子 运 原
物 理 问 题 进 行 详 细 的分 析 和讨 论 , 到 有 益 的结 论 . 得 关 键 词 : 光 宪 定 则 ; 利 原 理 ; 量 最 低 原 理 徐 泡 能
填 入 较 大 的壳 层 . 国 科 学 家 徐 光 宪 院 士 总 结 出 一 条 规 我 律— — 徐 光 宪 定 则 : ] 原 子 最 外 层 的 电 子 , 级 高 低 由 F对 5 能 ( +0 7 ) . 的大 小 来 确 定 , 值 越 高 能 级 越 高 . z 其
层 . =0 I2 3 4 … 的 次壳 层 分 别 称 作 S P, 厂 …次 壳 f ,,,,, , d, , 层 . 个 次 壳 层 由 具 有 相 同 n和 , 子 数 的 电 子 ( 科 电 每 量 同 子) 成 . 构 [ 引电子 的状 态 通 常 用 z ,, , ,” 四个 量 子 数 表
第 3 卷 第 3期 1
21 0 0年 5月
喀什 师 范学 院 学 报
J un l fKa h a a h r olg o r a s g rTec esC l e o e
V0l31 N O _ 2 M av 2 0 01
徐光宪定则在原子物理 中的应用
王 建 伟
当 ”=2时 , 2 ,P 次壳 层 ; 有 s2
当 n=3时 , 3 , P, d 次 壳 层 ; 有 s3 3 当 =4时 , 4 , P, d, J次 壳 层 . 有 s4 4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