瀑布沟电站地下洞室围岩变形特性研究
瀑布沟水电站地下厂房系统岩爆规律分析

厂房系统内无大的断层分布,构造表现为小断 层、挤压破碎带、节理裂隙。小断层、挤压破碎带绝 大多数产状为 N40°~60°W/SW∠20°~40°,宽度多 小于 50cm;断层带多由碎裂岩、碎块岩及少量糜棱 岩组成,结构挤压紧密。围岩中优势节理有 4组,分 布有明显的区段性,一般为两组或两组节理加随机 节理的组合,结构面大多平直粗糙,常见蚀变膜。
瀑布沟水 电 站 第 一 台 机 组 于 2009年 12月 发 电,2010年 12月 6台机组全部投产。截至目前,水 电站已经正常发电近 10年,社会经济效益显著。
图 1 瀑布沟水电站地下厂房系统纵向布置示意
2 工程地质条件
地下厂房 系 统 洞 室 群 布 置 在 大 渡 河 左 岸 山 体 中,地形完整,水平埋深 240~540m,垂直埋深200~ 360m,距大渡河边约 400m,洞室轴线方向 N42°E; 围岩为澄江期中粗粒花岗岩,仅有少量辉绿岩脉分 布,微风化 ~新鲜,主要呈次块状 ~块状结构,完整 性好,以Ⅱ、Ⅲ类围岩为主;岩性坚硬,强度高,岩石 饱和单轴抗压强度一般在 100MPa以上,岩体弱卸 荷水平深度 38m,弱风化水平深度 221m。
瀑布沟地下厂房施工期围岩变形特征分析

( aneac n s l t nB ac f udn auRvr ai H d o e eeom n o t. ehn64 0 C ia M linnea dI t li rnho oigD d i s ympw r vlp et .Ld ,Lsa 190, hn ) n aao G eB n D C
Ab t a t a e n t e mo i rn a a c n e n n l r c eo main d r g t e c n t ci n p r d o u u o n sr c :B s d o h n ti g d t o c r i gwal o k d f r t u n h o sr t e o f b g u u — o o i u o i P d r r u d p we h u e h sp p ra ay e h l r c e o mai n c a a trsiso e u d r r u d p we h u es p e g o n o r o s ,t i a e n lz d t e wal o k d fr t h r ce it ft n e g o n o r o s e — o c h a aey f m i n p c i n in n c n e t n wi o s u t n e c v t n a d g oo i aa r t l r t o me a d s a e d me so s i o n ci t c n t ci x a ai n e l gc d t . o h r o o
Ke r s:u d rr u d po r o s y wo d n e g o n we h u e;walr c eo ain;e o vn ha a trsi s lsi gf re c v to l o k d f r to m v li g c r c e tc ;b a tn o x a ai n;su c u e i t r t r pa lne;mo t rn ni i g;mu p i te t n o t r o hi o n xe s mee
大型地下洞室围岩完整性有效控制方法与应用效果

大型地下洞室围岩完整性有效控制方法与应用效果? 大型地下洞室围岩完整性有效控制方法与应用效果陈俊涛(中国水利水电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四川成都610066) 摘要:对仙居抽水蓄能电站地下洞室开挖过程中围岩完整性有效控制方法进行了简述,通过对围岩松弛圈进行测试以及对围岩地震波检测数据进行分析以确定岩体的完整性,为开挖爆破参数的调整及支护形式的确定提供了评判依据,确保了开挖过程中的安全性。
关键词:地下洞室;围岩松弛圈;围岩地震波;控制方法;应用效果;仙居抽水蓄能电站 1 概述仙居抽水蓄能电站位于浙江省仙居县湫山乡境内,为日调节纯抽水蓄能电站,安装4台单机容量为375 MW的立轴单级混流可逆式水轮发电机组(国内单机最大),总装机容量为1 500 MW,年平均发电量为25.125亿kW·h,年平均抽水电量为32.63亿kW·h。
该电站主要地下洞室为主副厂房洞、主变洞等,其中主副厂房洞总长为176 m,下部开挖宽度为25 m,上部开挖宽度为26.5 m,最大开挖高度为55 m。
副厂房、主厂房、安装场从左到右呈“一”字型布置于主副厂房洞内,其中主厂房长113 m;安装场长44.5 m,开挖高度为25.7 m;副厂房长18.5 m,宽度上下相同,为25 m,最大开挖高度为51.5 m。
主变洞工程位于主副厂房洞下游,两洞净距38.3 m;主变洞开挖尺寸为169.7 m×19.5 m×22.5 m(长×宽×高),与主副厂房通过交通电缆洞、主变运输洞及4条母线洞相连,与尾闸洞通过尾闸交通洞相连。
厂房顶拱出露岩性为角砾凝灰岩,岩体完整~较完整,部分受节理、岩脉切割的影响,完整性差~较破碎。
断层有f(48)和F(49),其中,f(48)规模较小,F(49)虽有一定规模且性状较差,但其倾角较陡,与洞轴线交角达75°~85°,对洞室整体稳定不会有太大的影响,故厂房围岩稳定主要受结构面组合控制。
瀑布沟水电站地下洞室围岩分类探讨

瀑布沟水电站地下洞室围岩分类探讨
龚书林
【期刊名称】《四川水力发电》
【年(卷),期】1992(000)A00
【总页数】5页(P72-76)
【作者】龚书林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V223.1
【相关文献】
1.瀑布沟水电站地下洞室围岩分类探讨 [J], 龚书林
2.大跨度地下洞室集成化围岩分类体系构建及可视化程序实现 [J], 申艳军;徐光黎;魏志云
3.大型地下洞室围岩分类相关性分析及应用 [J], 储汉东;徐光黎;李鹏鹏;朱可俊;吴灌洲
4.大岗山水电站地下洞室施工期围岩分类介绍 [J], 刘懿辉;黄勇
5.巴基斯坦卡洛特水电站软岩地下洞室围岩分类及应用 [J], 尹春明; 侯钦礼; 沈金刚; 潘路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以瀑布沟水电站为例浅析UNWEDGE程序在地下洞室开挖支护中的应用

水电站设计D H P S 第22卷第2期2006年6月以瀑布沟水电站为例浅析UNWEDGE 程序在地下洞室开挖支护中的应用王能峰,周云金,尹显科,向贤友,张运达(中国水电顾问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地质工程处,四川成都 610072)摘 要:UNWEDGE (310)程序是为地下挖掘设计的3D 块体稳定性分析软件,并提供了多种支护方案以及根据前期的勘探资料进行洞轴线的优化选取。
本文利用UNWEDGE 程序对瀑布沟水电站地下厂房存在的不稳定块体作了统计分析,为今后开挖过程中的支护设计方案以及支护措施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指导依据。
关键词:UNWEDGE 程序;地下厂房;块体稳定;支护;瀑布沟水电站中图法分类号:TV 7311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9805(2006)02-0105-03收稿日期:2006-02-15作者简介:王能峰(1977-),男,上海金山人,硕士,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地质勘测工作。
1 前 言工程实践表明,研究洞室围岩的不利组合、关键块体结构形式、失稳模式、稳定性等十分重要,有利于确定支护型式,做到工程措施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
鉴于此,在开挖过程中需要采取合理有效的支护措施,在此之前一般先分析洞室围岩失稳的影响因素和失稳方式。
在建的瀑布沟水电工程地下厂房存在的不稳定块体主要由断层、岩脉、挤压破碎带、节理裂隙组合形成,主要表现为不稳定块体的掉落和滑落,以及少量的轻微岩爆。
本文结合实际的施工地质调查,利用Unwedge (310)程序对地下厂房可能存在的不稳定块体以及分布位置进行统计分析,为下一步的开挖支护提供预测预报。
2 UNWEDGE 程序介绍UNWEDGE 程序是在石根华块体理论的基础上开发的(参见Goodman and Shi.Block Theory and Its Application to Rock Engineering.1985),通过分析由已知三组结构面与开挖临空面围限而成的切割锥(四面体),确定其是否有滑动可能,再根据地下洞室的实际开挖形状,自动生成最大的可能滑动块体(见图1),最后,结合给定的条件计算出块体的抗滑安全系数、块体大小、重量及失稳方式等。
浅谈某水电站引水隧洞的围岩变形量测研究

浅谈某水电站引水隧洞的围岩变形量测研究摘要:文章通过某水电站施工工程,证明观测精度可以控制在0.5mm 以内,观测数据能够满足监测精度的要求,可以对围岩和支护系统的稳定状态进行有效监控,为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的设计参数调整提供依据,并对施工期间的安全生产起到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 水电站,引水隧洞,围岩变形,监控,断面,测点,埋设1 概述1.1 工程概况某水电站为3级电站,属中型工程,电站装机65MW,电站由首部枢纽、引水系统和厂区枢纽等部分组成。
引水发电隧洞位于拦河大坝右岸,全长8433m,为一直径6.5m、7.0m的圆形压力洞,隧洞开挖洞径为7.5m,隧洞穿过地层以灰岩、粉砂岩、白云岩为主,岩体大部分呈弱~微风化状态,少部分呈强~弱风化。
1.2 现场监控量测的目的对隧道围岩变形进行实时测量,并对监测结果及时进行分析,采用新奥法施工是保证施工安全、合理确定隧道支护不可缺少的重要工作。
是信息化控制、施工得以实施的基础和技术保障,越来越成为设计和施工的连接点和必要环节。
1.3 钢尺式收敛计的优点钢尺式收敛计, 结构简单、紧凑合理、操作方便; 恒力以线重合指示,百分表、钢尺直读书测值; 广泛用于地下工程中洞室的围岩位移测量。
在隧洞开挖中,由于施工干扰较大,用收剑计测试隧洞的收敛变形最为适用。
文中主要针对小断面隧洞施工特点,采用钢尺收敛计便于观测的特点,对隧洞变形进行监测,以获取连续的数据进行分析,对围岩和支护系统的稳定状态进行监控,为初期支扩和二次衬砌的参数调整提供依据,以确保施工安全。
2 现场监控量测的内容和断面选择根据电站引水隧洞地质和施工特点,施工过程中的监控量测以围岩收敛监测为主,主要服务于开挖施工过程中支护参数调整。
依据施工进度和围岩情况,有重点、有选择地进行监测断面的布设。
3 测点布置电站引水隧洞开挖施工采用分层开挖的方式,分为上、下两层进行,自上向下分层高度依次为6m、1.5m,先进行上部开挖及支护,完成后再转入下部开挖施工。
地下洞室围岩大变形分类研究

地下洞室围岩大变形分类研究摘要:围岩大变形是隧道常见病害之一。
基于围岩应力-应变曲线,将围岩大变形分为正常弹性变形、轻微变形、显著变形、严重变形以及剧烈变形。
根据工程经验将工程中的围岩大变形分为硬质岩类大变形以及软质岩类大变形,并指出这些分类的基本特征。
关键词:隧道工程;分类研究;大变形;围岩;隧道1 引言本文根据围岩大变形特性对大变形分类进行研究,研究成果有助于围岩工程分级及工程施工指导。
2 大变形分类研究2.1 理论曲线分类由于各种岩石的弹性模量、受荷状态不同,所形成的变形量有很大差异。
即使在相同的应力状态下,对于弹性模量不同的岩石变形显然是不同的。
变形有大小之分,而对于那些产生小变形的岩石在工程中是允许的甚至是可以忽略的。
我们所需要研究的是岩石产生的较大变形,但不同性质的岩体它所具有的变形量亦相差很大,如对于软质岩体,即使在小应力下,在长期受荷状态下也会产生较大的变形。
而对于硬质岩体在强应力状态下还没有产生较大的变形就已经发生破坏。
因此为适用于工程应用和区别,基于岩体受荷破坏变形过程提出理论大变形和工程应用大变形。
通过岩石应力-应变曲线将应力应变过程大致分为压密阶段、弹性阶段、稳定破裂阶段、不稳定破裂阶段(累进破坏阶段)和强度丧失阶段。
如图1所示,从应力应变曲线中可以看出,最能反应变形变化率的是变形的切线斜率,因此基于变形的过程变化速率对应力应变曲线弹性变形阶段取切线变形,切线变形表达式为累进破坏阶段曲线取最大切线变形重新划分区段①、②、③、④、⑤区段,如图1所示。
理论大变形指当岩石在单向受压或三向应力状态下,岩石变形超过进入③、④、⑤阶段而强度其尚未完全丧失,或岩石受单向受拉超过弹性变形阶段而未达到峰值阶段的变形,此时的围岩还具有自稳能力,但发展下去就会发生较大的变形。
因此把变形分为以下几种:1)正常弹性变形:,即变形在①阶段,变形为弹性变形;2)轻微变形:,即变形进入②区段,变形为稳定破坏,基本为塑性变形;3)显著变形:,即变形进入③区段,变形为累进破坏;4)严重变形:,即变形进入④区段,应力急剧减小,强度基本丧失,变形速度较快。
研究水利水电地下洞室围岩

作者: 刘旭
作者机构: 青岛理工大学建设工程监理咨询公司
出版物刊名: 科学中国人
页码: 282-282页
年卷期: 2017年 第8Z期
主题词: 水利水电;地下洞室;围岩
摘要:在地下建筑规模不断扩大的发展趋势下,地下洞室围岩是可以对地下建筑稳定性进行评价的基础部分,同时也是地下工程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为施工场地的选择、设计以及造价控制等提供依据的重要支持。
本文对水利水电地下洞室围岩的具体分类情况进行分析和研究,并且提出不同类型围岩的施工措施,提高其自身的稳定性和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注 。 以丰 富 完 整 的变 形 监测 资 料 为 基础 , 合地 质 和 施 工 资料 , 厂 房洞 室 围 岩 变形 的 分 布特 征 进 行 了 总结 , 讨 了其 主 要 结 对 探 影 响 因素 。研 究结 果 表 明 : 围岩 变 形 受地 质 因 素 ( 应 力 、 地 岩体 质 量 、 断层 结 构 匮 等 ) 工程 因素 ( 挖 方 式 、 护措 施 等 ) 和 开 支 的 综 合影 响 , 中 尤 以岩 体 质量 和断 层结 构 面 为 控 制性 因素 。 其 关 键 词 : 布 沟 水 电站 ; 下厂 房 ; 岩 变形 ; 布 特征 ; 响 因 素 瀑 地 围 分 影
力 计和锚索 测力计 , 用于监测 围岩支护应力 。
() 1 地应力 。4组 现 场地 应 力 的测 试成 果 表 明 : 区以构 造应 力 为 主 , 厂 自重 应 力 ( 与水 平 盯)
应力 ( 之 比小 于 5% , 盯) 0 导致 当开挖 卸荷 引起 应
力重 分布时 , 水平 向应力 明显大 于竖直 向应力 , 表
缩 为负 , 实测 最 大 变形 值 为 7 . m, 6% 以 9 3m 约 5
上测点 的累计位移量 < 0mm, 5 2 而 %左 右测点 的
累计位 移量 > 0 m 变形 最 大 的 两个 测 点 分别 4 m, 位于桩 号 0+ 1 . 0 6 6和 0+0 9 6岩 锚梁 部 位 , 4. 位
] 三
6 ]
7 ]
8 1
9 1 0 1 r
7c 0L
(顶 程 6. 孰 高 98 0 6
电 层 6. 机 v 7 7
I
} 30 l 70
f
!
1
_
!
1
。
硝n t
副厂虏
安 装 闻 l・ 机组中 线 2 号机组中心 线 3 机组中心 4 号 I线 号机组中心线 5 号机组中心线 6 盟 中 号机 心线
围岩深 度方 向 ( 径 向 ) 沿 变形 大 部 分 呈现 浅 部 变 形特 征 , 即变形 随深度 的增 加而逐渐 减小 。 3 影 响 围岩变 形的 因素分 析 3 1 地质 因素 .
沿厂房轴 线方 向共 布置 了 l 主 要 监测 断 0个 面( 1 。变形 监 测仪 器 为 四点式 多 点 位移 计 , 图 ) 分别布置在顶 拱轴线 、/ 14拱及 上 下游拱 座 、 吊车 岩锚梁 、 墙 6 9 8 6 0 0 6 10 高程 边 6 .5m、8 .0m、6 .0r n 处 。在部 分多点位 移计监测点 附近埋设 有锚杆应
电 层 6 机 v
I 30 lຫໍສະໝຸດ 30 示 的地质情 况 , 0+ 9 6断面 和 0+ 8 . 在 4 0 . 0 2 6断
Sh n aroe iu t w c a W eP r■
李小余 等: 瀑布沟 电站地下洞室围岩变形特性研究
20 0 8年第 6期
]
v 9 . 680 7
] 三
1 . 3
] — 4
中图 分 类号 : 2 ;V 5 ;64 1 ' 1T 5 4 1 3 . 1 w2 7 文献 标 识 码 : B 文章 编 号 :0 1 14 2 0 )638 - 10 - 8 (0 8 0 40 50 2 4
1 工 程概 况
监测数据 变化稳定 , 围岩变形 已收敛 , 围岩变形基 本 情况统计 成 果 见 表 1 。变形 值 以拉 伸 为 正 , 压
移量在 7 8 m之 间。 0~ 0m
通洞 等洞室 , 同构成 了交错复杂 的地下洞 室群 。 共 地下厂房 总体地质条 件较好 , 岩性单一 , 洞室 围岩 由微风 化 ~新 鲜 中粗 粒花 岗岩组 成 , 属质 多 量 较好的 II 类 岩体 , 部 辉 绿 岩 脉 、 隙密 集 、I 局 裂
第2 7卷第 6期
2 0 0 8年 1 2月
四
川
水
力
发
电
Vo. 7.No 6 12 .
De c., 0 8 2 0
Sih a W ae P we cun tr o r
瀑 布 沟 电 站 地 下 洞 室 围岩 变 形 特 性 研 究
李 小 余 。 费 文 平 陈 科 文 薛 守 宁 。 肖 钰 , , , ,
带、 小断层带及 影响破碎 带为 Ⅳ 、 V类 围岩 。 2 监测仪器 布置及岩体 变形规律
围岩水平方 向 ( 沿轴 向 ) 变形 总体 表现 为 “ 中 间大 , 两头小 ” 的趋势 ; 围岩垂 直方 向 ( 沿竖 向) 变 形呈现 “ 上下 两 端 变形 小 , 中部 变 形 大 ” 特 点 ; 的
瀑 布沟水 电站 地下厂 房置于左 岸雄 厚 的花岗 岩体 中 , ( ) 主 副 厂房 尺寸 为 2 4 1 0 7 9 . 0m x . 0 m 3 × 0 15m( ×宽 ×高 ) 同时 在其下 游 平行 布 7 .7 长 ,
置 主变室和尾水 闸 门室 , 大洞 室 与 6条 引水 隧 三 洞、 6条母线 洞 、 2条无压尾 水隧洞 、 水廊道 和交 排
目前 , 地下厂房 主体工程 已开挖完成 , 各部位
现 出顶拱变形远远小于上下游两边墙 变形的现象 。
表 1 围岩 变 形 监 测成 果 统 计 表
( ) 质弱 面 ( 层 、 2地 断 节理 等 ) 。根 据 开 挖}
收 稿 日期 :0 80 .l 20 -71 基 金 项 目 : 家 自然 科学 基 金 重 点项 目 :0 3 10 国 56 9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