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各地市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文言文阅读

合集下载

鲁教版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3:文言文阅读

鲁教版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3:文言文阅读

鲁教版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3:文言文阅读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考试须知: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文言文阅读 (共8题;共136分)1. (16分) (2017八上·绍兴期中) 阅读古诗文,回答问题【吴均与吴均体】吴均(469~520年),字叔庠,南朝梁文学家、史学家,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

出身贫寒,通史学,有个性。

写《齐春秋》时,不顾梁武帝萧衍的忌讳,如实地记录了齐、梁间的历史,梁武帝恶其实录,免其职,焚其稿,而遭迫害。

后又奉诏撰写《通史》,未成而卒。

诗文多描绘山水景物,而文胜于诗,风格以清丽挺拔见长,时人或仿效之,世称“吴均体”。

【吴均诗文】【甲】赠王桂阳别诗树响浃山来,猿声绕岫急。

旅帆风飘扬,行巾露沾湿。

深浪暗蒹葭,浓云没城邑。

不见别离人,独有相思泣。

【注释】王桂阳是当时的桂阳郡太守王嵘,诗人吴均曾依附于他,然而似乎也未得到王的器重,因而他终于辞别王桂阳而去,写下了三首赠别诗,这的是第三首,状写自己飘然而去及别后所见所感。

【乙】与朱元思书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丙】与施从事书故鄣县东三十五里,有青山,绝壁干天,孤峰入汉①;绿嶂百重,清川万转。

归飞之鸟,千翼竞来;企水②之猿,百臂相接。

秋露为霜,春罗③被径。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注释】①汉:银河。

②企水:口渴求饮。

企:祈求,盼望得到。

③春罗:即女萝,一种爬蔓植物。

2024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 文言文对比阅读(原卷版+解析版)

2024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 文言文对比阅读(原卷版+解析版)

专题08 文言文对比阅读(2024·安徽·中考真题)【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乙】二十一年①春正月,夷进攻威远、靖远诸台。

守者羸兵数百,公②遣将恸哭请师,无应者。

初,公之以海运入都也,时从故人饮酒肆中……已而叹曰:“丈夫受国恩有急死耳!终不为妻子计。

”公老母年八十余,长子奎龙,吴淞参将,前卒。

幼子先遣归。

及是,乃缄一匣寄家人,坚不可开。

公死后启视,则堕齿数枚,旧衣数袭而已。

公既自度众寡不敌而援绝,乃决自为计,住靖远台,昼夜督战。

已而夷大③奄至,公率游击麦廷章奋勇登台大呼,督厉士卒,士卒呼声撼山。

海水沸扬,杳冥昼晦,自卯至未,所杀伤过当,而身亦受数十创,血淋漓,衣甲尽湿。

(节选自鲁一同《关忠节公家传》)[注]①二十一年: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

②公:关天培,清末将领。

③:舰队。

15.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臣本布衣布衣:(2)三顾臣于草庐之中顾:(3)终不为妻子计计:(4)公既自度众寡不敌而援绝度:16.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两处需要断句,请在相应位置用“/”标出。

丈夫受国恩有急死耳!1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2)公遣将恸哭请师,无应者。

18.诸葛亮和关天培有哪些共同的精神品质?请结合【甲】【乙】文段概括并简要分析。

(2024·甘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

【甲】富贵不能淫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山东省市中考语文试卷按考点分项汇编文言文阅读含解析

山东省市中考语文试卷按考点分项汇编文言文阅读含解析

文言文阅读滨州(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2~15题。

(12分)【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选自周敦颐《爱莲说》)【乙】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

原名敦实,避英宗讳改焉。

以舅龙图阁学士郑向任①,为分宁主簿。

有狱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辨。

惊曰:"老吏不如也。

"部使者荐之,调南安军司理参军。

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

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辩,不听,乃委手版②归,将弃官去,曰:"如此尚可仕③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

"逵悟,囚得免。

【注】①任:推荐。

②手版:笏板,是古时大臣上朝时手中所持的狭长板子,用以列出上奏的事项。

③仕:指做官。

12.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亭亭净植.植:立B.有狱.久不决狱:案件C.囚法.不当死法:法律D.将弃官去.去:离开【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

实词与虚词的积累,是培养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基础,理解文言文中词语的含义时,要联系原句来理解,不可孤立地理解单个字词的含义。

另外,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比如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尽量做到解释准确、恰当。

试题分析: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

判断正误。

C“法”,名词作状语,“依照法律”。

届时错误。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1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敦颐独与之.辩B.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人不知而.不愠C.以.舅龙图阁学士郑向任杀人以.媚人D.乃.委手版归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虚词意义的理解。

历年山东省潍坊市中考语文试题之文言文阅读汇编(试题+答案)

历年山东省潍坊市中考语文试题之文言文阅读汇编(试题+答案)
(节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 (乙)世之人有喜作肥字者,正如厚皮馒头,食之未必不佳,而视其为状,已可知其俗物。字法中绝将五十 年,近日稍稍知以字书为贵,而追踪前贤者未有三四人。古之人岂皆能书,独其人之贤乾传遂远。然后世不推此, 但务于书,不知前日工书者随纸与墨泯弃者不可胜数也。使颜公书虽不佳,后世见者未必不宝也。杨凝式以直言
(吴均《与朱元思书》) (乙)西湖最盛,为春为月。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桃相次开发, 尤为奇观。 石篑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玉照堂故物也,急往观之。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 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 漫二十余里。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 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 下, 始极其浓媚。月 景尤为清绝: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 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13.下面句中加粗的“乃”与其他三项意义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2 分)
A.陈胜、吴广乃.谋曰
B.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C.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D.吴广以为然。乃.行卜
14.翻译下面的句子。(2 分)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2002 年
诗画皆以人重 王士祯①
予尝谓诗文书画皆以人重,苏、黄遗墨流传至今,一字兼金②;章惇、京、卞③岂不工书,后人粪土视之,
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
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9.与“名之者谁”句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1 分)
A.醉翁之.意不在酒
B.属予作文以记之.

2021中考语文试题题型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01)

2021中考语文试题题型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01)

2021中考语文试题题型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01)展开全文一、(2020年山东威海)文言文阅读(12分)(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日:“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沙猎,见往事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初,权谓蒙及蒋钦曰:“卿今并当涂掌事,宜学问以自开益。

”蒙曰:“在军中常苦多务,恐不容复读书。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令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少时历《诗》《书》《礼记》《左传》《国语》,惟不读《易》。

至统事以来,省三史、诸家兵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如卿二人,意性朗悟,学必得之,宁当不为乎?宜急读《孙子》《六韬》《左传》《国语》及三史。

孔子言:'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孟德亦自谓老而好学,卿何独不自勖助邪?”蒙始就学,笃志不倦,其所览见,旧儒不胜。

后鲁肃上代周瑜,过蒙言议,常欲受屈。

肃拊蒙背曰:“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

”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密为肃陈三策。

肃敬受之,秘而不宣。

权常叹曰:“人长而进益,如吕蒙、蒋钦,盖不可及也……”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A.①孰若孤?②徐公不若君之美也B.①即更刮目相待②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C.①在军中常苦多务②必先苦其心志D.①自以为大有所益②益慕圣贤之道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与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2分)A.①蒙辞以军中多务②以钱覆其口B.①蒙乃始就学②乃重修重阳楼C.①结友而别②成礼而去D.①盖不可及也②盖以诱敌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4分)(1)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____________________(2)学必得之,宁当不为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4.如果从文中选择一人加入你的微信读书群,你会选择谁?请结合两个语段概括说明理由(至少两条)。

山东中考语文真题之课外文言文部编人教版级总复习 (一)

山东中考语文真题之课外文言文部编人教版级总复习 (一)

山东中考语文真题之课外文言文部编人教版级总复习 (一)近年来,山东中考语文试卷中涉及到的课外文言文阅读材料主要源于《部编人教版语文》。

这些材料既是对于文言文的考查,也是对于学生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的考核。

因此,对于考生而言,掌握这些课外文言文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我们将总结一下这些材料,对它们进行分析和归纳,以便更好地备战中考。

一、《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这篇文言文是山东中考语文试卷的常客。

全文共分三段,描述了屈原、贾生在政治上受到误解和排斥的故事,并展现了两位先贤的高尚品德和坚定信念。

在阅读这篇文言文时,考生要注意理解句子中涉及的典故和文化背景,同时还需注意作者的写作手法和文化氛围。

二、《庄子》:“逍遥游”这篇文言文阅读材料的主题是人生观。

文章中,作者以逍遥游的形式,表现了自己的思想和观点,主张人们在生活中应该学会放下某些执念,不必过于困惑于权利、地位、金钱等物质的东西。

在阅读这篇文章时,考生应该注意理解作者的特殊选题和主张,分析他所呈现出的哲学思想。

三、《孟子》:“梁惠王上”这篇文言文阅读材料通过讲述孟子与梁惠王的会面,抨击了一些王侯爵士贪图享乐和奢侈的行为。

作者通过描述孟子的言行举止和思想,表达了自己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中贤人思想的认同。

在阅读这篇文章时,考生要关注作者对于贤人思想的阐释,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和哲学思想。

四、《诗经》:“关雎”这是一篇古典诗歌,是《诗经》三百篇中的一篇。

“关雎”主要反映了一个关于男女悲欢离合的故事,表达出古人对于感情、爱情的认识和宣扬。

在进行阅读时,考生应该注意理解古代文化中男女关系的理解和表述方式,理解诗歌中的情感表达方式和思想内涵。

综上所述,掌握课外文言文部编人教版级总复习对于应考生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

在阅读完这些材料后,考生需要做到:理解文言文的重要意义和历史文化背景、把握文言文阅读的技巧方法、理解文言文中涉及的哲学和文化内涵。

只有这样,才能在中考中获得更好的成绩。

山东省各地中考语文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

山东省各地中考语文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

3文言文阅读济宁4.( 10 分)阅读下边的文言文,达成以下各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行不学! ”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旧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念书,自认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孔子谓伯鱼①曰:“鲤乎,吾闻能够与人整天不倦者,其惟学焉。

其容体不足观也,其勇力不足惮也,其先祖不足称也,其族姓不足道也。

终而有大名,以显闻四方流声后代者莫非学者之效也?故君子不可以够不学,其容不可以够不饰。

夫远而有光者,饰也;近而愈明者,学也。

譬之汙池② ,水潦③注焉,萑苇生焉。

虽或以观之,孰知其源乎?”.(选自《孔子家语》,有修改)【注】①伯鱼:孔子的儿子,名鯉,字伯鱼。

②汙(wù)池:水池。

③水潦:雨水。

(1)对以下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蒙辞以军中多务辞:推托.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治:研究C.但当涉猎,见.旧事耳见:认识D.及鲁肃过.寻阳过:拜会(2)以下句子中,加点“焉”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同样的一项为哪一项例句:水潦注焉.A.复到舅家问焉.B .且焉置土石 C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D.可远观面不行亵玩焉..(3)以下对选文有关内容的解说和剖析,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甲文选自《资治通鉴》,这是一部纪传体史册,是由司马光主持编写的。

B.先人都能够自称“孤”,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能够亲密地称“卿”。

C.孙权严苛责备吕蒙不爱学习,并言传身教,使吕蒙认识到念书的必需性。

D.孔子认为:妆扮表面让人面貌光彩,学习让人更有智慧,两者道理很相像。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边的句子。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5)用“ / ”给下边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山东省青岛市三年(2021-2023)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含解析)

山东省青岛市三年(2021-2023)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含解析)

文言文阅读山东省青岛市2023年中考语文试卷8.(12分)文言文阅读。

【甲】蔡义,河内人也。

以明经①事大将军幕府。

家贫,常步行,资礼不逮②众门下,好事者相合为义买犊车,令乘.之,不用。

久之,上诏求能为《诗》者,征义待诏,久不得见。

义上疏曰:“臣山东草野之人,行能亡.所比,容貌不及众,然而不弃人伦者,窃以闻道于.先师,自托于经术也。

愿赐清闲之.所,得尽精思于前。

”上召见义,令说《诗》。

上甚说之,擢③为光禄大夫、给事中,进授昭帝。

数岁,拜为少府,迁御史大夫,代杨敞为丞相,封阳平侯。

(取材于《汉书》)【乙】吴悌,字思诚,金溪人。

嘉靖十一年进士。

征授御史。

尝出京视两淮盐政,海溢,没民舍,悌先赈之而后奏闻。

按④河南,伊王典楧⑤骄横,惮悌,遗书.称为友。

悌报曰:“殿下,天子亲藩,非悌所敢友。

悌,天子宪臣,非殿下所得友。

”伊王愈惮之。

夏言⑥当国,与悌乡里。

悌尝谒.言,众见言新服宫袍竞前誉之悌却立不进。

言问其.故,徐曰:“俟谈毕,吾以政请。

”言为.之改容。

(取材于《明史》)[注]①明经:通晓经书的解说。

②逮:及,达到。

③擢:选拔,提拔。

④按:巡行,巡视。

⑤典楧:明朝第七代伊王。

⑥夏言:明朝政治家。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令乘.之乘:乘坐B.行能亡.所比亡:逃跑C.遗书.称为友书:书信D.悌尝谒.言谒:拜见(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众见言新服/宫袍竞前/誉之悌却立不进B.众见言新服/宫袍竞前誉之/悌却立不进C.众见言新服宫袍/竞前誉之/悌却立不进D.众见言新服宫袍/竞前誉之悌/却立不进(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窃以闻道于.先师所欲有甚于.生者B.愿赐清闲之.所水陆草木之.花C.言问其.故安陵君其.许寡人D.言为.之改容为.人谋而不忠乎(4)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中蔡义供职大将军幕府时,家境贫寒,却不使用别人为他买的牛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省各地市2012年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一、(2012年泰安市)哀溺文永①之氓②咸善游。

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

中济,船破,皆游。

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③。

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

”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

有顷,益怠。

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又摇其首。

遂溺死。

吾哀之。

且若是,得不有大货④之溺大氓⑤者乎?[注释]永:唐代地名,今永州。

②氓:民,百姓。

③寻常:古代计量单位,八尺为寻,十六尺为常,这里指平时。

④大货:非常多的财物。

⑤大氓:有钱有势的人。

26.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4分)①永之氓咸.善游咸:②中济,..船破,皆游济:③有顷,益怠.怠:④又摇其首。

遂.溺死遂:27.翻译下列句子。

(6分)①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

②何不去之!③汝愚之甚,蔽之甚!28.文中所写落水之人为何被溺死?他告诉我们什么道理?(4分)二、(2012年德州)(二)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13.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2分)①不以.物喜②先.天下之忧而忧14.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微斯人,吾谁与归?1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的先辉写照,请写出一个具体事例。

(3分)(三)准少英迈,通《春秋》三传①。

年十九,举进士。

太宗取人,多临轩顾问,年少者往往罢去。

或教准增年,答曰:“准方进取,可欺君邪?”后中第,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大名府成安县。

每期会赋役,未尝辄出符移②,唯具乡里姓名揭县门,百姓莫敢后期。

累迁殿中丞、通判郓州。

召试学士院,授右正言、直史馆,为三司度支推官,转盐铁判官。

会诏百官言事,而准极陈利害,帝益器重之。

擢尚书虞部郎中、枢密院直学士,判吏部东铨。

尝奏事殿中,语不合,帝怒起,准辄引帝衣,令帝复坐,事决乃退。

上由是嘉之,曰:“朕得寇准,犹文皇之得魏徵也。

”——《宋史·寇准传》【注释】①三传:《左氏传》《公羊传》《谷梁传》。

②符移:宜府征调敕命文书。

16.解释下面加点的词(2分)①每期会.赋役()②事决乃.退()17.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准方进取,可欺君邪?18.通读文段,你认为寇准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三、(2012年聊城)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10题。

(一)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5.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2分)①濯清涟而不妖②不蔓不枝6.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莲之爱,同予者何人?7.文末为什么将前文“菊、牡丹、莲”的写作顺序改为“菊、莲、牡丹”?(2分)(二)郑板桥开仓济民郑燮,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

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

室无贿赂,案无留牍.。

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

迁潍县,值.岁荒,人相食。

燮开仓赈济,或.阻之,燮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我任之。

”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

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注释】①谴:谴责,责备。

②任:承担责任。

8.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A.室无贿赂,案无留牍.(牍:写字用的木片)B.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辄:就)C.值.岁荒,人相食(值:遇到)D.或.阻之(或:有的人)9.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10.从文中可以看出郑板桥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四、(2012年山东临沂)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3题五柳先生传[晋]陶渊明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

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簟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2分)①好.读书,不求甚解;②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

1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以”和“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中的“以”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岳阳楼记》)B.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送东阳马生序》)C.历历在目,以亿万计。

(《山市》)D.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12.吧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①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②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13.五柳先生“衔觞赋诗,以乐其志”,他的“志”是什么?请用文中的语句回答。

(2分)五、(2012年烟台)文言文阅读(17分)9.解释下面加点的字词。

(5分)①薄.暮冥冥()②先帝不以臣卑鄙..()③腰.白玉之环()④食.之不能尽其材()⑤辍耕之.垄上()10.翻译下面句子。

(2分)(1)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2)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蒋氏大戚,汪然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

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

非死则徙尔。

而吾以捕蛇独存。

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

谨食之,时而献焉。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

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

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余闻而愈悲。

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

”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

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11.下面加点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蒋氏大戚.B.殚其地之出.亲戚.畔之出.则无敌国外患者C.吾恂恂而.起D.向吾不为.斯役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缚者曷为.者也12.翻译下面句子。

(2分)(1)谨食之,时而献焉。

(2)又安敢毒耶?13.蒋氏把自己与乡邻的遭遇做了对比,“以捕蛇独存”与乡邻的进行对比,以“一岁之犯死者二焉”与乡邻的进行对比,从而深刻揭示了苛税对百姓的毒害。

(2分)14.文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六、(2012年滨州)文言文比较阅读。

(10分)【甲】子墨子见王,曰:“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舍其粱肉,邻有糠糟而欲窃之——此为何若人?”王曰:“必为有窃疾矣。

”子墨子曰:“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

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

荆有长松文梓楩楠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

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选自《公输》)【乙】子墨子自鲁即齐,过故人,谓子墨子曰:“今天下莫为义,子独自苦而为义,子不若已。

”子墨子曰:“今有人于此,有子十人,一人耕而九人处①,则耕者不可以不益急矣。

何故?则食者众而耕者寡也。

今天下莫为义,则子如②劝我者也,何故止我?”(选自《墨子》)注释:①处:闲居。

②如:应该,应当。

9.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只标一处)(1分)荆之地方千里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2分)⑴舍.其文轩()⑵此为何若..人⑶过.故人()⑸则耕者不可以不益.急矣()11.翻译句子。

(2分)⑴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

⑵子不若已。

12.【甲】文表明了墨子的主张;【乙】文划线句子体现了墨子的品质(2分)13.墨子高超的劝说艺术往往体现在类比推理上,请结合【甲】【乙】两段文字说明。

(3分)七、(2012年东营)钴鉧潭西小丘记柳宗元得西山后八日,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钴鉧潭。

潭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①。

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

其石之突怒偃蹇②,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

其嵚然③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④之登于山。

丘之小不能一亩,可以笼而有之。

问其主,曰:“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

”问其价,曰:“止四百。

”予怜而售之。

李深源、元克己时同游,皆大喜,出自意外。

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

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

由其中以望,则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遨游,举熙熙然回巧献技,以效兹丘之下。

枕席而卧,则清泠之状与目谋,瀯瀯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

不匝旬而得异地者二,虽古好事之士,或未能至焉。

噫!以兹丘之胜,致之澧、镐、鄠、杜⑤,则贵游之士争买者,日增千金而愈不可得。

今弃是州也,农夫渔父过而陋之。

价四百,连岁不能售。

而我与深源、克己独喜得之,是其果有遭乎!书于石,所以贺兹丘之遭也。

(选自《永州八记》)注释:①鱼梁:一种捕鱼的设施,用石头围成一道阻水堰,中间留有空洞,以安放竹笱。

②突怒偃蹇:骤然突起或兀然高耸的样子。

③嵚(qīn)然:山势高峻的样子。

④罴(pí):棕熊。

⑤澧(fēng)、镐(hào)、鄠(hù)、杜:均为古地名,其中澧、镐分别为周文王、周武王建都处。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2分)①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而②烈火..而焚之烈火③虽.古好事之士,或未能至焉虽④农夫渔父过而陋.之陋11. 用横线在文中画出运用比喻描写丘“石”的语句并在下面翻译出来。

(2分)12.下面写“坐潭上”和“卧丘上”观感的文字,分别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境?(2分)①“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小石潭记》)②“枕席而卧……渊然而静者与心谋。

”13. 结合《小石潭记》的写作背景,谈谈本文写“弃地”小丘的际遇,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和愿望。

(2分)八、(2012年潍坊)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6题。

(12分)张允济,青州北海人也。

隋大业中为武阳令,务以德教训下,百姓怀之。

元武县与其邻接,有人以牸牛①依其妻家者八九年。

牛孳.产至十余头,及将异居,妻家不与,县司累政不能决。

其人诣武阳质于.允济,允济曰:“尔自有令,何至此也?”其人垂泣不止,具言所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