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宇宙生命之谜 教案设计【六上部编】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0课《宇宙生命之谜》课文原文及教案

【导语】《宇宙⽣命之谜》是⼀篇科普⽂,介绍了科学家探索地球之外是否有⽣命存在的艰难历程,并最终说明到⽬前为⽌,地球之外是否有⽣命存在仍然是⼀个未解的谜。
⽆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篇⼀】部编版⼩学六年级上册语⽂第10课《宇宙⽣命之谜》课⽂原⽂ 古时候,科学不发达,⼈们⼀直向往着“天上的世界”。
于是,有了许许多多的故事:嫦娥奔⽉,仙⼥下凡,蟠桃盛会……现在,科学发达了,⼈们知道那都是古⼈编出来的神话。
但是,地球之外的太空中是否有⽣命存在,仍然是⼀-个吸引⼈的问题。
从理论上说,宇宙是⽆限的。
地球只是太阳系中的⼀颗⾏星,⽽太阳系只是银河系中⼀个极⼩的部分,银河系⼜是宇宙的沧海⼀粟。
整个银河系中有⼏千亿颗恒星,类似太阳系这样的天体系统为数不少,其中肯定有与地球类似的⾏星。
可以猜测,地球绝不是有⽣命存在的天体。
但是,⼈类⾄今尚未找到另外⼀颗具有⽣命的星球。
哪些天体上可能有⽣命存在呢?这个天体⼜必须具备什么样的条件呢?⼈们了解了⽣命起源的过程之后,认为⾄少应有这样⼏个条件:⼀是适合⽣物⽣存的温度,⼀般应在零下五⼗摄⽒度⾄零上⼀百五⼗摄⽒度之间;⼆是必要的⽔分,⽣命物质诸如蛋⽩质、核酸的活⼒都和⽔紧密相关,没有⽔,也就没有⽣命;三是适当成分的⼤⽓,虽然已发现少数厌氧菌能在没有氧⽓的条件下⽣存,但氧⽓和⼆氧化碳对于⽣命的存在是极为重要的;四是要有⾜够的光和热,为⽣命体系提供能源。
根据这些条件,科学家⾸先对太阳系除地球以外的其他⾏星进⾏了分析。
⽔星离太阳最近,向阳时表⾯温度达到三百⾄四百摄⽒度,不可能存在⽣命。
⾦星是⼀颗缺氧、缺⽔,有着浓厚云层的⾏星,阳光辐射和云层造成的“温室效应”,使得⾦星表⾯温度极⾼,不可能有⽣命存在。
⽊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离太阳很远,它们的表⾯温度,⼀般都低于零下⼀百四⼗摄⽒度,因此,也不可能有⽣命存在。
太阳系中还可能存在⽣命的星球是⽕星。
⽕星与地球有不少相似之处:地球⾃转⼀-圈是23⼩时56分4秒,⽕星⾃转⼀圈是24⼩时37分;地球⾃转轴与公转轨道平⾯有66度34分的倾⾓,⽽⽕星的倾⾓约66度1分,所以⽕星和地球昼夜长短相近,⽽且也有四季更替。
《宇宙生命之谜》教案(教学设计)部编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教学设计)10 宇宙生命之谜【教学目标】1.会认会写本课13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知道宇宙生命的相关知识,学习科学家追求真知、不断探索的精神,激发学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未知的好奇心。
3. 学习作者采用分析、比较、排除的方法说明问题的表达方法。
4.在读中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地球、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中讲的关于宇宙生命的知识,理清作者的讲述顺序。
学习科学家追求真知、不断探索的精神,激发学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未知的好奇心。
【教学难点】通过本课的学习,感悟出阅读此类课文的方法。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学习生字新词。
2.梳理文章脉络,了解课文大意。
3.朗读课文,感受宇宙的无边无际。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 了解火星上为什么不可能有生命存在。
2. 学习作者采用分析、比较、排除的方法说明问题的表达方法,激发学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未知的好奇心。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宇宙生命之谜追求真知不断探索爱科学学科学课后反思 《宇宙生命之谜》用大量的材料说明,地球以外是否还有生命存在,是人类一直在探索的宇宙生命之谜。
教学重点是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学会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求知的好奇心。
我根据本课课文较长且是说明文的特点,安排了如下的教学结构:先以学生感兴趣的星空知识导入课题,然后梳理文章的说明顺序,初步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最后重点学习第三部分。
阅读目的不同,相应的阅读方法也有所不同。
阅读与问题相关的内容,可以选用“分析阅读”,阅读我们难以理解的内容时,可以采用“补充式阅读”。
“科学家是怎么判断其他星球有没有生命的呢?”这个问题可以采用 “精读法”进行“分析式阅读”,从以下几方面分析阅读:①这部分内容整体上说了些什么?即要找出主题;②这部分说了什么?即要找出论点;③这部分内容说的对吗?即要学会质疑与判断;④这些内容跟我们有什么关系?即找出自己在这部分内容中所得到的。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宇宙生命之谜》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宇宙生命之谜》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学生能够通过阅读和讨论,理解宇宙的广阔和生命的奥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和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合作学习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宇宙和生命的好奇心,培养他们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培养学生尊重科学、热爱科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合作学习能力。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宇宙的广阔和生命的奥秘。
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热情。
教学准备:课文《宇宙生命之谜》教材PPT课件(包含课文内容、生字新词、科学视频等)相关科学视频资料(如宇宙星空、外星生命探索等)学生讨论小组(每组45人)黑板或白板用于板书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5分钟)1. 提问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宇宙有多大吗?宇宙中有没有其他生命存在呢?”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 观看视频:播放一段宇宙星空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宇宙的浩瀚。
二、新课呈现(15分钟)1. 朗读课文: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
2. 生字新词:讲解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如“陨石”、“彗星”等,并让学生跟读。
三、课文理解(15分钟)1. 分段讲解:将课文分为几个部分,逐段讲解其内容和意义。
第一段:介绍宇宙的广阔。
第二段:讨论地球的独特性。
第三段:探讨外星生命的可能。
2. 提问互动:提出问题,如“地球为什么适合生命存在?”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四、小组讨论(10分钟)1.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你认为宇宙中可能存在其他生命吗?为什么?”2. 汇报分享:每组选一名代表汇报讨论结果,教师给予点评。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总结重点: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学习重点。
2. 布置作业:让学生准备下一节课的讨论话题:“如果让你设计一个寻找外星生命的计划,你会怎么做?”六、板书设计:《宇宙生命之谜》宇宙的广阔地球的独特外星生命的可能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复习提问: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提问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示范课:《宇宙生命之谜》教案+教学反思

《宇宙生命之谜》教案(第一课时)【教学内容】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教学目标】1.通过自主预学、合作探究等方式,继续实践“有目的地阅读”,培养综合应用各种阅读策略的能力。
2.通过交流分享,提取关键信息,感受说明文语言文字的严谨性和科学性。
3.通过学写研究报告,参加科学论坛等形式,体验科学研究追求真理、不断探索的精神,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意识。
【教学准备】课前预学单、课堂学习单、视频资料【教学过程】一、课前谈话1.回忆预习要求,过关字词识记。
2.回顾预习任务中观看的短视频,出示学生提问类型统计图。
3.点拨:阅读好方法——带着问题阅读4.揭示课题——《宇宙生命之谜》二、基础任务——学做研究员1.回顾单元起始课,勾连单元任务群情境2.回顾《竹节人》中学习的阅读方法——有目的的阅读。
3.根据阅读提示确定阅读目的。
4.创设情境,成为科学研究院,围绕研究问题(阅读目的)选择合适的阅读内容。
5.交流反馈:(1)与阅读目的无关或关系不大的内容可以跳过去不读、略读,点拨阅读方法——快速阅读。
(2)确定关键内容:引导学生用上学过的阅读方法:边读边概括等。
(3)引导学生理解针对解决问题的关键内容仔细地读6.借助批注,梳理细读方法。
7.巡视指导,交流反馈:(1)阅读时注意寻找提示主要意思的语句;(2)画出关键词帮助理解;(3)提取段首关键信息;(4)查询资料。
8.聚焦关键内容,选择阅读方法,开展学习任务三。
9.展示交流:感受说明文的语言表达之严谨、科学。
10.得出研究结论,感受科学精神的冷静与严谨。
11.小结:发现《研究报告》的学习形式三、拓展进阶——参加微论坛1.回顾学法,创设情境:“火星移居”计划微论坛(学习任务四)2.展示交流研究过程与研究结论,再次体会说明文语言文字的严谨性和科学性,渗透阅读方法指导。
3.小结:回顾阅读方法,激发阅读期待。
【教学反思】学科融合理念下说明性文章的任务群设计《宇宙生命之谜》是一篇典型的说明性文章。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 第10课《宇宙生命之谜》教学设计

第一自然段写的是从古至今地球之外有没有生命一直是一个吸引人的问题。
最后两个自然段讲的是人们至今没有在地球之外找到生命,但是仍然相信有生命存在,一直在探索宇宙生命之谜。
4.现在你知道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介绍的了吗?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探求结论)
识记字词,正确书写。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字词,同位交流。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二、揭示课题,目标阅读
1.【课件1】(板书课题:宇宙生命之谜) “谜”是什么意思呀?(没弄懂的问题)刚才同学们就提出了关于宇宙的许多未解之谜。从课题上看,本课讲的是关于宇宙空间中有没有生命的问题。读了课文你就会明白很多问题的。
2.出示:
【课件3】阅读提示
(1)作者围绕着“地球之外有没有生命存在”讲了些什么?
(4) 科学家利用宇宙飞船对火星作了近距离的观测,揭开了火星神秘的面纱;
(5) 人们至今尚未能在地球以外的太空中找到生命,但科学家仍然相信那里存在生命。
2.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想想课文哪些部分是讨论“宇宙有没有生命”这个问题的?(2—9自然段。)
3.课文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两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学生自由发言,相互补充。)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很多时候,我们遥望茫茫的星空,看着圆圆的月亮,会产生无穷的遐想:月亮上真的有嫦娥吗?天宫在哪里呢?外星人是什么样子的?你们一定还有更多的问题吧?同位之间相互说一说好吗?
2.【课件2】茫茫宇宙除了地球之外,在不可计数的星球上,到底有没有生命存在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去了解的知识。
(2)课文按照什么顺序介绍的?
(3)结论是什么?
(4)提出不懂或者感兴趣的问题和大家说一说。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宇宙生命之谜创新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宇宙生命之谜创新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宇宙生命之谜创新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认知目标:1.认识“酶、碳、析、揭、磁、陨”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基本读懂课文,了解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是按怎样的顺序讲的最后得出的结论是什么能力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掌握阅读科普文的方法。
3.通过阅读,感悟出写这类文章的法。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地球、保护环境的意识。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未知的好奇心。
2.激发学生质疑、释疑的兴趣。
教学准备:相关课件(幻灯片)教学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课前精彩两分钟:一、正确认读音下面的词语,注意带横线的字的读音。
磁场抵御猜测观测陨石枯萎稀薄银河系冥王星厌氧菌摄氏度二氧化碳嫦娥奔月酶二、按顺序排列下面的词语地球太阳系宇宙银河系三、有感情地把下面的句子读两遍。
1.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不疑则不进。
2.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3.一种好的习惯,一辈子用不完它的利息,一种坏的习惯,一辈子偿还不了它的债务。
新课一、导入新课。
《只有一个地球》一文告诉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它被破坏了,我们将别无去处。
茫茫宇宙除了地球之外,在不可计数的星球上,到底有没有生命存在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去了解的知识。
二、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宇宙生命之谜。
抓住“谜”让生解释,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明确学习目标,请生读阅读提示,让生明白学习本课要完成的知识目标。
(第一个和第三个问题)四、生轻声读课文。
边读边圈点勾画和批注。
为小组交流做准备。
五、小组交流。
师巡视了解学生自学和小组合作交流的情况,为集体交流做准备。
六、班上交流。
讨论作者围绕“地球之外有没有生命存在”讲了哪些内容生述后(展示课件)(1)天体上生命存在具备的四个条件;(2)太阳系中唯一有可能存在生命的星球是火星;(3)火星与地球有不少相似之处;(4)科学家利用宇宙飞船对火星作了近距离的观测,揭开了火星神秘的面纱(5)人们至今尚未能在地球以外的太空中找到生命,但科学家仍然相信那里存在着生命。
部编版语文(五四制)六上10《宇宙生命之谜》名师精品说课稿

部编版语文(五四制)六上10《宇宙生命之谜》名师精品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宇宙生命之谜》是部编版语文(五四制)六年级上册第十课的内容。
本课选自课文《宇宙的奥秘》,主要介绍了地球以外的生命是否存在以及科学家对这一问题的探索和研究。
文章内容丰富,富有启发性,既能激发学生对宇宙的向往和好奇心,又能让学生了解到科学家探索宇宙生命的研究过程和方法。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对宇宙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但是,对于宇宙生命的存在与否,他们可能还存在着疑惑和不确定性。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他们通过阅读、思考、讨论等方式,逐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形成自己的观点。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课文内容,掌握科学家探索宇宙生命的研究过程和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索宇宙生命的欲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科学家探索宇宙生命的研究过程和方法。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宇宙生命是否存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启发式教学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等辅助教学,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宇宙星空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对宇宙的向往和好奇心,导入新课《宇宙生命之谜》。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标出关键词和难点。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共同探讨宇宙生命是否存在。
4.课堂讲解: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课堂讲解,重点讲解科学家探索宇宙生命的研究过程和方法。
5.思考与提问: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引导他们通过阅读、思考、讨论等方式,解决疑问。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宇宙生命之谜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宇宙生命之谜教学设计(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宇宙生命之谜教学设计第【1】篇〗宇宙生命之谜【教材分析】《宇宙生命之谜》一文是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本文是一篇介绍科学家探索宇宙生命的科普文章,意在通过阅读理解,了解课文围绕“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这一问题讲了些什么,学习科学家追求真知、不断探索的精神,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领悟作者采用分析、比较、排除的方法说明问题的表达方法。
让学生了解科学家根据生命存在的条件探索火星的情况及其成果,是教学这篇课文的重点,学生对有关生命科学的理论、术语的理解是教学这篇课文的难点。
【学习目标】1. 借助汉语拼音、通过查字典等方法,认读“发达、理论、枯萎、干燥、抵御”等22个词语及“谜、尚、氧”等11个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 能围绕课文相关问题找到合适的阅读方法、并提取有效信息。
4. 了解宇宙生命之谜,激发学生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重点、难点】1.了解宇宙生命之谜,激发学生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2.能围绕课文相关问题找到合适的阅读方法,并提取有效信息。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引入课题1.在进入今天的课文之前,老师想考考你们,你们对宇宙了解多少呢?老师这里有几个圆圈,把银河系、太阳系、地球、宇宙填入相应的圆圈内,试试看吧!(课件出示:先出示图,再出示答案)课件出示:2.找一位学生上台来写出自己的答案。
3.宇宙是浩瀚无边,而地球只是其中的一粒微尘。
人类一直在探索宇宙生命之谜,这也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
(板书课题:宇宙生命之谜)4.生齐读课题。
5.我们要探索宇宙生命中的什么谜题呢?同学们预习过课文,知道吗?预设: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
6.是的,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去探究这个谜题吧!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课件出示:自读提示:1.请大家自由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组:分析第二、三自然段。
第二组:分析第四自然段。
第三组:分析第五—八自然段。
第四组:分析第九自然段。
第五组:分析第十自然段。
2.围绕问题学习,看每一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是怎样讲道理的。组内进行交流,小组间进行汇报。教师指导:
(一)第一组:
【答案】
1、揭开 口渴 公顷 倾斜 班长 斑点 急躁 干燥 卸货 防御
2、1.地球之外的太空中是否有生命存在,是一个问题。2.人类尚未找到星球。
3、1.但是 2.不是 而是 才
第二课时
教学
目标
1.分析课文,了解火星上不可能有生命存在的原因。
2.学习说明道理的说明方法。
教具
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
设பைடு நூலகம்意图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10宇宙生命之谜
课题
宇宙生命之谜
课型
讲读课文
授课
时间
2课时
教学
目标
1.认识“谜、尚”等14个生字,理解新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是按怎样的顺序
讲的,以及最后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3.通过阅读,感悟阅读方法。
4.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地球、保护环境的意识,热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未知的好奇心。
(2) 太阳系中唯一有可能存在生命的星球是火星;
(3) 火星与地球有不少相似之处;
(4) 科学家利用探测器对火星作了近距离的观测,揭开了火星神秘的面纱;
(5) 人们至今尚未能在地球以外的太空中找到生命,但科学家仍然相信那里存在生命。
2.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想想课文中哪些部分是讨论“宇宙有没有生命”这个问题的。(2—9自然段)
抵御:抵抗,防御外敌。
干燥:没有水分或水分很少。
出示阅读提示,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带着问题读课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读课文,这也是本单元的教学要点。
提出问题,帮助学生理清文章说明问题的顺序,便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理解作者说明的问题。
此环节的设计意在培养学生正确书写汉字的能力和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的能力,为学生自学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2. 【课件2】茫茫宇宙除了地球之外,在不可计数的星球上,到底有没有生命存在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去了解的内容。
谈话导入,以星空为话题,激发学生的想象,能有效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新课
教学
( )分钟
二、揭示课题,目标阅读
1.【课件1】(板书课题:宇宙生命之谜) “谜”是什么意思呀?(没弄懂的问题)刚才同学们就提出了关于宇宙的许多未解之谜。从课题上看,本课讲的是关于宇宙空间中有没有生命的问题。读了课文你就会明白很多问题。
2.出示:
【课件3】阅读提示
(1)作者围绕着“地球之外有没有生命存在”讲了些什么?
(2)课文按照什么顺序介绍的?
(3)结论是什么?
(4)提出不懂或者感兴趣的问题和大家说一说。
三、了解内容,理清顺序。
1.班上交流。
讨论作者围绕“地球之外有没有生命存在”讲了哪些内容。
生述后,出示【课件4】
(1) 天体上存在生命必须具备的四个条件;
2.人类至今尚未找到另外一颗具有生命的星球。
3、在句子中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1.现在,科学发达了,人们知道那都是古人编出来的。( ),地球之外的太空中是否有生命存在,仍然是一个吸引人的问题。
2.以前观察到的火星表面上所谓颜色的四季变化,并( )由于植物的生长和枯萎造成的,( )由于风把火星表面上的尘土吹来吹去,( )造成了颜色明暗的变化。
教学
重点
了解课文中讲的关于宇宙生命的知识,理清作者的讲述顺序。
教学
难点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感悟阅读此类文章的方法。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
2.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顺序。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钟
1、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很多时候,我们遥望茫茫的星空,看着圆圆的月亮,会产生无穷的遐想:月亮上真的有嫦娥吗?天宫在哪里呢?外星人是什么样子的?你们一定还有更多的问题吧?同位之间相互说一说。
导入
( )
分钟
一、检查提问,衔接新课
1.谁来说一说,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介绍的。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探求结论)
2.请同学们想想课文中哪些部分是讨论“宇宙有没有生命”这个问题的。
(2—10自然段)
检查提问,让学生回忆上节课学习的内容,了解文章的说明顺序,衔接新课。
新课
教学
( )分钟
二、分组学习,点拨指导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探求结论)
4、识记字词,正确书写。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字词,同位交流。
2.教师检查自学情况,指导:
(1)生字部分
揭:读音jiē,右边部分与“渴、喝”的右半部相同,组词:揭示、揭开
倾:读音qīnɡ,右边是“顷”,组词:倾斜、倾倒
燥:读音zào,注意与“躁”区分,组词:干燥、燥热
出示:【课件7、8】分析第二、三自然段。
1.作者从理论和分析两个方面说明了“地球之外有生命存在”。
从理论上讲,第一,宇宙无限,第二,有许多类似太阳系的星球,“与地球类似的星球肯定存在”。由这两点证明了“地球绝不是有生命存在的唯一天体”,一定还会有其他星球也有生命。
从分析天体存在生命的条件上说,肯定在茫茫的宇宙中有符合这四点的星球:一是保证一定的温度,二是有水分及生命物质,三是有适当的大气成分。四是有足够的光和热。因为这四点是人类和生命存在的必须条件,而宇宙之大,还有我们不可知的星球,所以一定会有保证这四个条件的星球。
御:读音yù,左边是“彳”,右边是“卸”,组词:抵御、防御
(2)词语部分
出示:【课件5】
沧海一粟:大海里的一粒谷。形容非常渺小。
厌氧菌:是一类在无氧条件下比在有氧环境中生长好的细菌,而不能在空气(18%氧气)和(或)10%二氧化碳浓度下的固体培养基表面生长的细菌。
陨石:含石质较多或全部是石质的陨星。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 )分钟
5、汇报收获,布置练习
1.请同学们说一说,在这节课里你学到的知识。
2.课下把课文再仔细读一遍。
课堂作业新设计
1、辨字组词。
揭( ) 顷( ) 班( ) 躁( ) 卸( )
渴( ) 倾( ) 斑( ) 燥( ) 御( )
2、缩句。
1.地球之外的太空中是否有生命存在,仍然是一个吸引人的问题。
3.课文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两个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学生自由发言,相互补充)
教师指导点拨:
第一自然段写的是从古至今地球之外有没有生命一直是一个吸引人的问题。
最后两个自然段讲的是人们至今没有在地球之外找到生命,但是仍然相信有生命存在,一直在探索宇宙生命之谜。
4.现在你知道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介绍的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