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一原棉含杂率的测定

合集下载

纺织原料的开松除杂实验

纺织原料的开松除杂实验

实验 1 .纺织原料的开松除杂实验一、导言原料中含有的非纤维物质统称为杂质,其中有土杂和植物性杂质。

纺织原料的开松除杂实验是检验纺纱准备工序加工工艺和开松除杂设备机械性能的基本方法,是生产厂常规试验项目之一。

其基本原理是用手扯法或杂质分析仪分析法确定纺纱原料的含杂率,并以此为基础测定开松设备的除杂效率;用开松前后纤维的单位体积重量之比确定原料的被开松程度,用以衡量和调整开松设备的工艺参数。

二、实验目的与要求通过实验了解和掌握杂质分析仪的使用和纺纱原料含杂率的测定方法;了解和掌握开松除杂效率的测定以及纤维开松程度的测定方法。

三、实验设备与用具1、 开毛机或开清棉联合机;梳棉机或梳毛机;杂质分析仪。

精度为0.1g 的天平。

2、 特制开松度测量容器,该容器要求容积为1m ³,内壁光滑,侧面开一竖直长槽,槽内镶嵌透明刻度尺。

3、 未开松原料若干。

四、实验内容1、手抖法测定原料含杂率(1)取样 从原料包中随机抽取50g 为一个子样,用试样袋或试样盒装好待用。

注意勿丢失土杂。

每次试验至少取三个子样。

以三个子样的平均测试值为测定结果。

(2)手扯开松 将每个试样分别用手仔细撕扯,抖落并收集土杂。

每个子样全部撕扯后称取重量,然后进行第二次撕扯和第二次称重。

如此反复,直至前后两次所称重量之间差异在1%以内,则认为土杂已完全抖落。

最后将所收集的土杂称重,记录数据。

2、机测法测定原料含杂率(1)取样 从原料包中随机抽取50g 为一个子样,用试样袋或试样盒装好待用。

注意勿丢失土杂。

每次试验至少取三个子样。

以三个子样的平均测试值为测定结果。

(2)机测 启动杂质分析仪,将50g 试样平铺于给棉台上均匀喂入给棉罗拉,经锡林梳理和气流分离,使原料与杂质分别进入前后储仓,然后分别收集称重计算。

在喂入过程中将可见的棉柴、棉籽等粗杂质随时捡出单独存放,留待与机拣杂质一同称重计量。

每份试样开松2次。

3、原料开松程度的测定 评价原料开松程度一般有三种方法。

原棉含杂率机检法中精密度的问题

原棉含杂率机检法中精密度的问题

试 验 , 分 析 两 个 5 g 两 个 10 时 , 应 该 算 作 那 O或 0g 就 是 两 个 单 次 试 验 , 之 间 的 差 值 就 应 该 小 于r , 其
堡 堡 墅 堕 ! 墼 四墼 璺 蔓塑
i 3 8
维普资讯

睁 潮
该 有 更具 体 地 、 确 地 、 密地 描 述 , 应 该 注重 实 准 严 更 践 性和 易操作 性 。
既 然 分析 一 个 5 g 一个 1 o 算 一次 完 整 的试 0或 0g 验 , 么5 g 10 是否算 做一 个试 验试 样 ? 那 0或 0g 若算 , 两
个5g 两 个 1% 就算 做 两个试 验 试样 , 两 个单 次 0或 0 这 试验 和 两个 试 验试 样 就成 了一 回事 , 、难 以 区分 , rr 2

若 分 析 两个5 g 0或两 个 10为 一个 单 次试 验 , 0g 出 现一 个 平 均含 杂 率结 果 , 利用 r的两个 值 , 如 还必 须
从 实验 室 样 品 中再 称 取 两个 5 g 两个 lO 试 验 试 0或 Og
样做 另一 个单 次试 验 , 样 才成 为两 个单 次试 验 , 这 即
试验室样品() g
30 0
6o o
试验试样和备用试样() g
5x +0 0 2 5
于或 等 于25 .%的高 含杂 率r 02%呢? 两个 试 验试 .9 =
1 x2+1 0 oo 0
>O 40
80 0
10 3 l0 0x +O
样会现种况=; 时也 也出这情: 喜; 候 r 到
重复性 。 如果- ̄棉花小于5 包 , -t t 0 要从3%实验室样 0

原棉的品质测定实验报告

原棉的品质测定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通过对原棉进行品质测定实验,了解原棉的物理、化学性质,为后续的原棉加工和使用提供科学依据。

二、实验原理原棉品质的测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纤维长度、纤维细度、纤维强度、纤维强力保持率、马克隆值、含杂率等。

本实验采用仪器法对原棉进行测定,通过实验数据对比,分析原棉的品质。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原棉样品2. 实验仪器:纤维长度测定仪、纤维细度测定仪、纤维强力测定仪、纤维强力保持率测定仪、马克隆值测定仪、含杂率测定仪、电子天平、剪刀、样品袋等。

四、实验方法1. 纤维长度测定(1)将原棉样品剪成约5g,放入纤维长度测定仪的样品盒中。

(2)启动仪器,设定测试参数,进行测试。

(3)读取测试结果,记录纤维长度。

2. 纤维细度测定(1)将原棉样品剪成约5g,放入纤维细度测定仪的样品盒中。

(2)启动仪器,设定测试参数,进行测试。

(3)读取测试结果,记录纤维细度。

3. 纤维强度测定(1)将原棉样品剪成约5g,放入纤维强力测定仪的样品盒中。

(2)启动仪器,设定测试参数,进行测试。

(3)读取测试结果,记录纤维强度。

4. 纤维强力保持率测定(1)将原棉样品剪成约5g,放入纤维强力保持率测定仪的样品盒中。

(2)启动仪器,设定测试参数,进行测试。

(3)读取测试结果,记录纤维强力保持率。

5. 马克隆值测定(1)将原棉样品剪成约5g,放入马克隆值测定仪的样品盒中。

(2)启动仪器,设定测试参数,进行测试。

(3)读取测试结果,记录马克隆值。

6. 含杂率测定(1)将原棉样品剪成约5g,放入含杂率测定仪的样品盒中。

(2)启动仪器,设定测试参数,进行测试。

(3)读取测试结果,记录含杂率。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纤维长度:原棉样品的纤维长度为28mm,符合标准要求。

2. 纤维细度:原棉样品的纤维细度为4.5dtex,符合标准要求。

3. 纤维强度:原棉样品的纤维强度为4.2cN/tex,符合标准要求。

4. 纤维强力保持率:原棉样品的纤维强力保持率为85%,符合标准要求。

1原棉检验作业指导书.doc

1原棉检验作业指导书.doc

JSLX/JS-703-1-2008原棉检验作业指导书原棉进厂后以同一批号、同一次运输为一个检验批次,依据细绒棉GB/1103-2007进行检验。

检验项目有:品级、长度、细度、含水、含杂、短绒率、束纤维强度等,实现原棉的入库检验〃为指导合理配棉提供依据。

一、检验规范原棉抽样:按批检验抽样,成包皮棉抽样,每10包(不足10包按10包计)抽1包。

从每个取样棉包包身上部开包后,去掉棉包表层棉花,抽取完整成块样300g,形成批样。

抽完批样样品后,再往棉包内层于距棉包外层10- 15cm处,抽取回潮率检验样品约100 g,装了取样筒内密封,形成回潮率检验批样。

严禁在包头取样。

1>品级评定以品级实物标准结合品级条件确定,检验时,手持棉样压平、握紧,使棉样密度与实物标准密度相近,在实物标准旁进行对照确定品级,逐样记录检验结果。

2、含杂率检验2.1取样:从批样屮按照取样只数的一半抽取样品只数各50克,取样的过程中要避免杂质失落。

2.2、用原棉杂质分析机测定原棉含杂率清洁Y101原棉杂质分析机,将杂质盘放入排杂室.2.3将每份试样平铺于棉台上,均匀喂入,在喂入的过程屮,及时拣出大杂质及棉籽等粗杂。

2. 4二级以上的原棉分析一次,三级及以下的原棉分析两次。

2.5含杂率计算:原棉含杂率二(机拣杂质重+粗拣杂质重)一试样重X100%3、长度检验:3.1 Y111罗拉式长度分析仪长度检验3.1.1取样5克左右的原棉用手反复整理马棉束3.1.2用1号夹子、限制绒板、压板、梳子将棉束进一步整理,使之适于仪器分析3.1.3准备仪器用1号夹子夹住棉层进行长度分组第一组小于10.5毫米,用2号夹子连续夹取2~3次,,将夹取的纤维搓成条状或环状。

以后每转动一周纤维会被送出1毫米,用2号夹子夹取一次。

3.1.4称重将分组后的各组纤维依其顺序在扭力天平上称重,精确到0.1毫克.3.1.5试验数据的计算:主体长度Lm:纤维含量最多的一组的长度品质长度LP:长度长于主体长度的纤维的平均长度基数S:以主体长度为中心5毫米范围内纤维重量之和占总重量的比例。

原棉品质检验流程

原棉品质检验流程

原棉品质检验流程原棉品质检验流程为:检验项目—检验标准—检验仪器—等级判别一检验项目原棉进厂后以同一批号、同一次运输为一个检验批次,依据细绒棉GB/1103—2007进行检验。

检验项目有:品级、长度、马克隆值、回潮率、含杂率、危害性杂物、束纤维强度等,实现原棉的入库检验,为指导合理配棉提供依据。

原棉品质的主要检验内容包括:1品级条件——成熟度、色泽、轧工质量1.1成熟度棉纤维的成熟度实际上是指纤维素在细胞壁内的充满程度,成熟度与原棉的强力、线密度、弹性、刚性、色泽、天然转曲等很多性能密切相关。

检验时,通过压缩和放松时的膨胀感觉、回弹力大小和手扯时纤维伸直的难易程度等因素来判定原棉的成熟度。

1.2 色泽色泽包括颜色和光泽,颜色与棉花的品种与生长条件有关,光泽与成熟度等因素有关。

检验时通过目测检验原棉的白、灰、黄、褐等颜色和受污染的程度。

光泽反映棉纤维反射光线能力的强弱,检验时观察纤维的光泽情况,成熟良好的棉纤维具有丝光感。

1.3 轧工质量通过手扯和剥离,检验原棉中所含索丝、棉结及其他轧工疵点的多少;通过观察纤维的均匀和清晰程度、断裂情况、分散状态,评价轧工质量。

对于皮辊棉还要检验所含黄根的多少。

2 长度及长度整齐度长度及长度整齐度是棉纤维的重要性能指标,与原棉的品种及生长条件密切相关,对成纱质量影响很大。

长度用手扯尺量方法检验,在手扯检验纤维长度的同时,观察纤维头端的整齐程度,判断纤维的长度整齐度。

在手扯检验纤维长度及整齐度的同时,判断纤维含短绒的多少。

3 马克隆值(即线密度、含水率的综合体现)线密度也是棉纤维的重要性能指标之一,对成纱质量影响也很大。

通过抓取手握时的刚柔感觉,判断原棉的粗细程度,手感柔软而又富有弹性者,纤维线密度低。

通过手感原棉的滑润、粘滞情况,可判断原棉含水率的高低,手感滑润粘滞者,含水率高。

4 回潮率与含杂率细绒棉的公定回潮率为8.5%,回潮率的最高限度为10.5%。

细绒棉的标准含杂率:皮辊棉为3.0%,锯齿棉为2.5%。

棉花含杂率计算公式WS

棉花含杂率计算公式WS

棉花含杂率计算公式WS在棉花的生产和加工过程中,含杂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

含杂率是指棉花中杂质的含量,包括种子、叶片、杂草、土壤等。

含杂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棉花的质量和加工成本,因此对含杂率的准确计算和控制至关重要。

棉花含杂率的计算是通过一定的公式来进行的,其中最常用的是WS计算公式。

WS计算公式是根据棉花的清洁度和含杂率来进行计算的,其具体公式如下:WS = (1 C / T) 100%。

其中,WS表示棉花的含杂率,C表示棉花中的杂质重量,T表示棉花的总重量。

通过这个公式,我们可以得到棉花的含杂率,从而进行后续的处理和控制。

在实际应用中,WS计算公式可以帮助棉花生产和加工企业来准确地评估棉花的质量和含杂率,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提高棉花的质量和降低含杂率。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WS计算公式的应用和计算方法。

首先,我们需要准备好需要计算的棉花样品,并对其进行称重。

将棉花样品放入清洁度测试仪中进行测试,得到棉花中的杂质重量C。

然后将棉花样品的总重量T进行称重,得到棉花的总重量。

接下来,我们就可以使用WS计算公式来计算棉花的含杂率了。

以某一批次的棉花为例,假设该批次的棉花总重量为1000克,其中含有杂质的重量为50克。

那么根据WS计算公式,我们可以得到该批次棉花的含杂率为:WS = (1 50 / 1000) 100% = 95%。

通过这个计算,我们可以得知该批次棉花的含杂率为95%,这意味着在这1000克的棉花中,有50克是杂质。

这个数据可以帮助我们评估棉花的质量,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提高棉花的质量和降低含杂率。

在实际生产中,我们可以根据WS计算公式的计算结果来对棉花进行分类和处理。

对于含杂率较高的棉花,我们可以采取加强清洁度处理、筛选和分级等措施来提高棉花的质量。

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控制原料的来源和加工过程来降低棉花的含杂率,从而提高棉花的质量和降低生产成本。

除了对棉花的质量进行评估和控制外,WS计算公式还可以帮助我们对棉花的加工成本进行评估和控制。

原棉杂质分析实验数据汇总

原棉杂质分析实验数据汇总

原棉杂质分析实验数据汇总
对原棉杂质分析实验,我们现在要总结以下实验结果。

原棉采取了十二种不同的样本分析,这些样本按细度分为细中粗三个等级,从
粗细度比较细者即为P1到比较粗者即为P12,细度上分别有杂质含量、杂质重量
测定,粗杂质的不同种类也有测算棉及其他物料的比例。

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个要点:
1.各个样本的杂质含量均高于标准规定,且其中P3、P4、P5、P7、P8、P9、P10、
P11、P12杂质含量偏高;
2.杂质重量以P7样本中最高,而P8样本中最低,以P7为原棉含杂量最多,以P8
为最低;
3.从原棉大小粗细度对比来看,随着细度的提高,杂质含量也越来越低,P11、P12处于较高位置;
4.杂质分析结果中,棉籽的含量最多,玉米籽簇、蒜头、杂草、杂质破损的棉絮等占主要比例。

综合上述实验结果,我们确定原始棉质量及其杂质含量超标情况。

此外,粗细
度对杂质含量也有明显影响,分析中发现,棉籽、玉米籽簇、蒜头、杂草及小麦等是棉原纤维的主要杂质。

综上所述,完整的原棉杂质分析实践也为我们的原棉分析提出了正确的方向,
有效地识别原棉中杂质种类、性能和含量,根据实验数据与标准分析对比,我们可以合理控制原棉质量及各个粗度杂质含量,保证质量,提高棉纤维材料的加工价值。

原棉含杂率试验方法的探讨

原棉含杂率试验方法的探讨

原棉含杂率试验方法的探讨
季淑华
【期刊名称】《《纤维标准与检验》》
【年(卷),期】1990(000)012
【摘要】杂质检验是棉花国家标准规定项目之一。

长期以来,我国采用锡莱杂质分析机测定原棉含杂率。

用可见杂质重量同试样重量之比计算纤维含杂率。

含杂率
=(V/W)×100%式中:V为可见杂质重量;W为试样重量。

而国外如美国ASTM
D2812—81皮棉含杂率试验方法是通过锡莱分析机分析定量试样,计算其净棉含量、可见杂质、不可见杂质含量及杂质总含量。

【总页数】2页(P20-21)
【作者】季淑华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S117.2
【相关文献】
1.对原棉含杂率试验方法中几个问题的质疑 [J], 王念河
2.对《原棉含杂率实验方法》标准的探讨与商檐 [J], 张瑞增;傅丹华
3.一类棉短绒含杂率试验方法的探讨 [J], 倪思祥
4.原棉含杂率"标准棉样"的探讨 [J], 王平
5.对GB/T6499-92《原棉含杂率试验方法》的异议与探讨 [J], 郭依群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一原棉含杂率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掌握测定原棉含杂率的方法2.掌握原棉分析机的操作方法二.实验原理:Y101型原棉分析机是利用纤维与杂质的比重差异,借助气流的作用,使纤维与杂质分离,可以用来进行原棉、棉卷、和落棉中的杂质分析,为原棉评等、纺纱工艺设计以及了解机械状态提供依据,本机有给棉罗拉、给棉板、分梳除杂刺辊、除尘刀和凝聚尘笼等部件组成。

原棉在刺辊的作用下受到打击而使纤维得到开松,被分解的原棉在除尘刀和流线刀的作用下,使纤维与杂质分离,杂质因比重较大而落入杂质箱内,纤维则随气流运动而凝聚在尘笼表面,附着在尘笼表面的纤维经过导棉板落入净棉箱内,其中短纤维经两侧风道由风扇向外排出,成为风耗。

对喂入原棉、净棉、杂质称重后,就可以计算出原棉含杂率和风耗率。

三.实验仪器与设备:1.Y101原棉分析机一台2.TL-02型链条天平一台四.实验步骤:1.取100克原棉轻轻扯松成自然状态,较大杂质需拣出,并注意收集,均匀地将原棉铺放在给棉台上。

2.将分析机内清理干净。

3.检查机器状态,确认正常后开动机器,将原棉分析第一遍,取出净棉后,将净棉进行第二遍分析。

4.收集杂质,并取出杂质进行称重,计算含杂率,。

要求做两次。

落杂重量×100%原棉含杂率的计算公式:原棉含杂率=喂入重量风耗量×100%风耗率的计算公式:风耗率=喂入重量注意:风耗量=喂入重量-输出净棉量-落杂重量五.思考题:1.分析原棉含杂率对棉纱加工有何指导意义?2.请你设计一种测定原棉含杂率的方法,说出你的构思。

实验二开清棉工序的工艺流程及机台的组合一.实验目的:1.了解开清棉工序的工艺流程2.了解开清棉工序的单机排列及组合二.实验原理:开清棉工序的加工对象是棉包或化纤包,加工要求是将压紧的棉块或化纤开松,除去其中的杂质,各种成分的原棉实现充分的混合,制成一定长度、一定重量和均匀度良好的棉卷或化纤卷(清钢联情况下是创造一个稳定的棉流,就是开清棉工序形成稳定均匀的出棉量),所以,在开清棉流程中安排了开松设备、除杂设备、均匀混合设备、成卷设备,除了成卷设备外,其他开松设备、除杂设备、均匀混合设备的前后排列位置问题、各种设备安排的数量问题,及各种设备本身结构型式的选择问题,对开清棉工序设备的投资、占地面积的大小、开清棉工序半成品的质量等都有很大的影响,通过本次实验要掌握各类设备的作用、结构、原理及排列位置等问题。

三.实验仪器与设备:1.江门棉纺厂开清棉车间开清棉流程一套。

2.鹤山华山棉纺厂开清棉车间开清棉流程一套。

四.实验步骤:1.跟踪原棉的加工过程,记录对原棉和化纤发生作用的机台的名称、型号、位置、数量、结构、工作原理及对原棉产生的作用。

2.记录流程中各单机台之间的通道形式和有无间道。

3.比较加工原棉和化纤时开清棉流程中使用的各单机的异同性。

五.思考题:1.为什么江门棉纺厂一套开清棉流程安排两台抓棉机而鹤山华山棉纺厂只有一台抓棉机?2.开棉机的开松型式分为为哪两种?哪一种安排在前?哪一种安排在后?3.加工原棉和化纤时使用的设备有何不同?为什么?4.设计出一套加工原棉的开清棉流程。

实验三 梳棉机落棉及盖板针面负荷实验一. 实验目的1. 根据实验一的思路和方式方法,创造设计一个测定梳棉机落棉率的实验方法。

2. 总结梳棉机落棉内容和盖板针面符合的内容及规律 3. 提出测定梳棉机落棉除杂率的实验方案 二. 实验原理当棉层喂入梳棉机后,棉层首先被刺辊抓取并进行强烈的分梳。

刺辊锯齿刺入棉层后, 不仅分离了棉卷中纤维与纤维之间的联系,同时也破坏了纤维与杂质之间的联系,由于各类杂质、短绒与纤维的性状不同(体积、比重、重量),在高速回转的刺辊作用下,受到的空气阻力与离心力不同,纤维与杂质形成了一个随着刺辊回转的气流附面层,较重的杂质离心力大,受到的空气阻力小,易脱离锯齿的控制而下落,长而细的纤维离心力小,所受空气阻力大,不易下落。

经过除尘刀时,将露出的杂质击落,长纤维被托持前进,在小漏底入口和工作弧段内分别将一些较轻的尘杂和短绒排除,所以,后车肚落棉形成明显的区域分布。

锡林从刺辊上剥下的纤维带入盖板工作区后,受到盖板与锡林两针面的细微梳理,纤维束被分解,杂质在锡林高速回转作用下被抛向盖板,盖板上的纤维在走出盖板工作区时,由于上罩板的作用被锡林抓取,由锡林把部分纤维转移给道夫,成为棉网输出机外,观察盖板花结构,可发现盖板针面负荷的具体情况。

三. 实验仪器与设备 1. AS181梳棉机一台 2. TL-02型链条天平一台 3. Y101型原棉分析机一台 4. 棉卷若干 5. 钢丝刷若干把四. 实验方法与步骤1.提出测定梳棉机落棉率的方案 2.将梳棉机机器内清理干净。

3.取50克棉卷,喂如梳棉机内,注意收集输出棉层、落棉及盖板花等并称重。

4.观察盖板花负荷的特点和规律,并用文字记录之。

5.计算风耗量。

风耗量=喂入总量―输出量―车肚落棉量―盖板花落棉量总落棉率=%100 喂入量输出量喂入量- 车肚落棉率=喂入量车肚落棉量×100%盖板花落棉率=喂入量盖板落棉量×100% 风耗率=喂入量风耗量×100%五. 思考题:1.计算总落棉率、后车肚落棉率、盖板花落棉率、风耗率。

2.计算后车肚落棉率、盖板花落棉率、风耗率占总落面率的比例3.分析说明活动盖板和固定盖板(两种转动方向)的盖板花的变化规律。

实验四牵伸区内纤维移距实验一.实验目的:(1)锻炼学生根据实验课题自行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

(2)测定牵伸后纤维头端移距的变化。

(3)总结出不同长度纤维经过牵伸后头端移距的变化规律。

二.实验原理:牵伸过程中由于浮游纤维运动的不规则,破坏了纤维在牵伸区内的正常移距,产生了移距偏差,影响纱条的短片段均匀度。

对纤维运动的实验,总一纤维的头端为准,故纤维移距实际上指的是纤维的头端移距。

为了获得均匀的产品,就要研究纤维在牵伸区内的运动特性,进而设法控制纤维的运动,取A、B两根等长的纤维。

设:A、B两根等长纤维头端距离为a o,经过E倍牵伸后头端距离为a1,经过反复实验可知a1≠Ea o,而是大于或小于Ea o,说明牵伸过程中纤维头端不在同一截面变速。

如果纤维A在X1——X1截面变速,纤维B在X2——X2截面变速。

截面间距离为X。

则纤维A开始变速后,纤维B仍以V2速度向前运动的距离为(a o+X),需要经过的时间为t=(a o+X) /V2。

纤维A在同样的t时间内以V1速度走完(a1+X)的距离,所以有t=(a1+X)/Vv1,即(a o+X) / V2=(a1+X)/ V1,经过推导得到:V1/V2=(a1+X)/(a o+X),因V1/V2=E,整理后得到:a1=Ea o+X(E-1)。

如果:如果纤维A 在X2——X2截面变速,纤维B在X1——X1截面变速。

可得到:a1=Ea o-X(E-1)。

综合起来,两根纤维在不同截面上变速后的头端距离用下式表示:a1=Ea o±X(E-1)。

式中:V1:前罗拉线速度。

V2:后罗拉线速度。

E:牵伸倍数。

X:两个变速截面的距离。

Ea o:须条经E牵伸后的正常移距。

±X(E-1):须条经E牵伸后的移距偏差。

就是这个移距偏差使纱条产生了附加不匀,恶化了条干均匀度。

三.实验仪器与设备:⑴AS271并条机一台。

⑵测量板、丁字尺一把、剪刀一把。

⑶高支染色示踪纱若干。

⑷AS181输出的棉层若干⑸镊子、拨针若干。

四.实验步骤:⑴在AS181梳棉机上加工棉层备用。

⑵在AS271并条机上调整工艺参数。

取掉中间的二、三罗拉,将一、四罗拉间的隔距调整为Lp+1.5~2毫米,Lp为最长的师踪纱的长度。

使一、四罗拉间的牵伸倍数定为10倍,在正常的加压情况下进行实验。

⑶取示踪纱若干按下图排列在AS181梳棉机输出的棉曾上。

---------------------------------------------------------------------------------------------------------------- ----- ---------- ----- ---------- ---------- ------------- ---------- ----- ---------- ----- --------- ---------- ----- ---------- ---------- -------------- ---------- ----- ---------- ----- ----纤维排列的说明:第一组:短纤维头端平齐排列。

(短纤维长度为15毫米)。

第二组:长纤维头端平齐排列。

(长纤维长度为30毫米)。

第三组:短纤维头端相距10毫米排列。

第四组:长纤维头端相距10毫米排列。

第五组:长短纤维头端平齐间隔排列。

第五组:长短纤维头端平齐间隔排列。

第六组:长短纤维尾端平齐间隔排列。

⑷将棉层以纵向中心线为对称轴线,折叠棉层,使示踪纱夹在两层棉层中间。

⑸将铺放了示踪纱的双层棉层喂入AS271并条机,开机,直至输出完毕。

⑹将输出的棉条轻轻地放在台面上,从头到尾记录各组示踪纱头端的相互距离。

⑺重复上述六个步骤,将实验再做一边。

五.数据处理:⑴根据记录到的数据,利用公式a1=Ea o±X(E-1) 计算每一组的x。

⑵将长、短纤维的x进行比较,找出规律性的结论。

⑶分析纤维长度对移距偏差和对纱条条干的影响。

六.思考题:⑴罗拉牵伸是如何破坏纱条条干均匀度的?⑵“紧隔距、重加压”工艺的理论基础是什么?实验五 纤维伸直度的测定一. 实验目的:⑴掌握纤维伸直度的测定方法。

⑵加深对伸直度概念的理解。

⑶思考纤维伸直度和弯钩的方向性与纺纱工艺、成纱质量的内在关系。

二. 实验原理纤维在纱条中的结构形态很复杂,有各种弯钩、卷曲以及对纱条轴线不平行等,故在纱条中,纤维的有效长度往往小于原长。

伸直度就是表示这种差异的程度,可用纤维在纱条轴向投影长度占原长的百分数表示,是一个平均值的概念。

纤维的伸直度和弯钩的方向性与纺纱工艺、成纱质量关系十分密切,而且越来越受到重视。

棉条和粗纱的纤维伸直度越好,成纱的强力和条干也越好。

在工艺设计中,根据纱条弯钩的方向性合理配置工艺参数———工艺道数、牵伸倍数,改善纱条中纤维平行伸直度,是提高纱线条干均匀度及其强力的主要措施之一。

(一) 称重法:η(%)=(1-n e)×100%c r =ne c +式中:η:纤维伸直度系数;e :被夹持住的纤维束梳直部分的重量;n :被夹持住的纤维束伸直后20毫米长度的重量;c :夹持器夹住须条,在20毫米处切断后,用梳子梳理20毫米长度部分,梳下未被夹持住的纤维重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