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抗击八国联军》教学案语文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教学设计《第7课抗击八国联军》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教学设计《第7课抗击八国联军》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教学设计《第7课抗击八国联军》一. 教材分析《第7课抗击八国联军》是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的一课,主要讲述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义和团的反帝爱国运动。

本节课教材内容丰富,包括八国联军侵华的背景、过程和结果,以及义和团运动的发展和失败。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英勇斗争,增强民族自豪感,同时也能够认识到清政府的腐败和无能,进一步理解中国近代史上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压迫。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义和团运动的具体史实可能了解不多。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时,可能会对八国联军侵华的背景和过程产生好奇心,但对于一些历史事件的细节和影响可能难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关注历史事件的发展脉络,深入分析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原因,以及历史事件对中国的影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八国联军侵华的背景、过程和结果,掌握义和团运动的发展和失败。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勇于反抗外来侵略的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背景、过程和结果,义和团运动的发展和失败。

2.难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背景和原因,义和团运动的失败原因。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背景、过程和结果,义和团运动的发展和失败。

2.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学习教材,了解历史事件的基本情况。

3.合作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原因,交流自己的看法。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教材。

2.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历史事件的相关图片和资料。

3.视频:准备相关历史事件的视频资料,为学生提供直观的视觉感受。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背景,引发学生的兴趣。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教案第7课 抗击八国联军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教案第7课 抗击八国联军
(3)8月14日,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慈禧太后携光绪帝西逃。途中,下令剿杀义和团,并无耻地请求八国联军“联合助剿”。义和团在中外反动势力镇压下失败了。
3.《辛丑条约》的签订
(1)1901年,清政府被迫同英、美、俄、日、法、德、意、奥、比、荷、西11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内容
影响
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以海关税、盐税等税收作担保
是列强对中国空前规模的勒索,西方列强完全控制着中国的经济命脉,人民生活更加贫苦。
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
束缚了中国人民的手脚,使清政府成为列强侵略中国的帮凶
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使侵略者控制了京津地区和清政府,便于侵略者直接派兵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
抗击八国联军廊坊狙击战
西什库教堂和东交民巷战斗
天津保卫战
联军攻陷北京
《辛丑条约》的签订:内容及影响
思考、归纳、总结
通过设计板书,培养学生的归纳、表达能力,巩固本节课的内容。
六、巩固复习
完成配套练习相应习题。
进一步加强对知识的记忆及理解。
通过新颖的导入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展示学习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义和团、八国联军侵华的基本史实。
2.掌握《辛丑条约》对中华民族的危害。
3.总结中国近代几次重大战争对中国社会的性质的影响。
学习重点: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
难点:《辛丑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阅读学习目标,明确本课学习任务。
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开展下面环节。
三、自主学习
学生先根据导学案自学找出下列问题的答案,然后教师进行重要知识点进行讲解强调。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抗击八国联军》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抗击八国联军》教学设计

第7课《抗击八国联军》教学设计一、课程内容知道义和团运动和抗击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和八国联军侵华的经过;理解义和团运动“扶清灭洋”的口号;理解《辛丑条约》签订的内容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分析义和团运动提出的“扶清灭洋”口号,培养学生抓住主要矛盾、一分为二地分析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通过对比《辛丑条约》、《马关条约》、《南京条约》内容,分析《辛丑条约》在政治、经济、外交、军事方面给中国带来危害之沉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用历史理解的眼光看待义和团运动的局限性;通过分析清政府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使学生明白:只有代表国民利益的政府才会得到百姓的拥护。

三、教材分析本课为教材第二单元最后一课,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上承:戊戌政变导致激进派和温和派的势力削弱,顽固派重新占据要职,由于他们对国际政治的现实毫无所知,所以拒绝外交和与各国互相迁就,提倡一种顽固的抵制政策,以慈禧为首的清廷怂恿排外主义。

下启:由于清政府不再代表本国国民利益、同时腐败、背信弃义、翻脸无情、外交不成熟,这样的一个政府被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推翻。

本课主要学习三块内容:义和团运动、抗击八国联军、《辛丑条约》的签订。

自1840年以来,中国人民不断遭受着列强的侵略,中国人民忍无可忍,义和团运动兴起;由于受到排外主义的清政府的支持,义和团运动迅速扩大影响;其发展壮大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列强在华利益,列强以此为借口发动侵华战争,义和团和部分爱国官兵英勇抵抗,但最终中国战败,签订《辛丑条约》。

关于义和团运动,史学界争议很大,作为教师,在授课时要用历史理解的眼光带领学生看待义和团运动的局限性,而不是让学生觉得义和团运动是一场笑话。

四、学情分析学生经过一年多的历史学科的学习,具备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和综合分析能力,为教师在教学上提供了较大的空间。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7课抗击八国联军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7课抗击八国联军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7课抗击八国联军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7课,主要内容是抗击八国联军。

本课教材通过介绍义和团运动的发展以及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让学生了解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英勇斗争,认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教材中插图、文献资料丰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历史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细节和影响可能了解不多,因此需要在教学中进行详细的讲解和分析。

同时,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还在发展中,需要教师通过引导和启发,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历史观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义和团运动的发展和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认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培养学生反抗外来侵略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义和团运动的发展和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

2.难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影响和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义和团运动的发展和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

2.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学习教材内容,了解相关历史事件。

3.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影响和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7课。

2.辅助材料:相关的历史图片、文献资料。

3.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相关的历史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历史知识,引发学生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兴趣。

2.呈现(15分钟)教师详细讲解义和团运动的发展和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引导学生了解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影响和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讨,形成自己的历史观念。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7课抗击八国联军教案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7课抗击八国联军教案

教学设计【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和发展以及抗击八国联军的过程;掌握八国联军侵略中国的过程和八国联军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

掌握《辛丑条约》的签订及内容。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辛丑条约》的内容,理解条约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危害,培养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史实,培养学生的情感,使其继承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前仆后继、反抗外辱的优良传统。

【教学重点】1、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侵华的斗争。

2、《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

难点:《辛丑条约》对中华民族的危害。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去年九月一部热播的电视剧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它就是《那年花开月正圆》。

剧中的最后几集提到了慈禧和光绪,在历史上慈禧和光绪确实离开了北京城,来到了西安。

她们为什么跑到西安去了?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走进第7课《抗击八国联军》。

二、互动新授:【风云初起——义和团运动】1、介绍义和团运动兴起的背景:西方列强在侵略中国时,主要用了三种手段,即鸦片、枪炮和十字架。

自鸦片战争结束后,欧美的天主教、基督教和沙俄的东正教,依靠不平等条约和大炮的保护,先后向中国派遣传教士。

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外国教会和传教士在中国的活动越来越猖獗,他们与中国的媚外官吏相勾结,插手外交、包揽诉讼、干涉内政,加剧了我国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

从19世纪60年代以来,中国人民就不断地掀起反洋教的斗争。

19世纪晚期,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这期间,外国传教士积极参与本国瓜分中国的活动。

此时的中国人民已经自发地把反对教会侵略和反对列强瓜分中国逐渐结合起来。

作为较早被传教的山东遭到的外来宗教侵略更为严重。

因此,山东人民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榨下,首先爆发了义和团运动。

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和外国传教士活动的猖獗,义和团斗争的矛头由反清转向反帝。

2、出示教材第32页“材料研读”内容,并提问:义和团运动斗争的方式是什么?义和团运动的目的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义和团运动斗争的方式有拆铁路,拔线杆,紧急毁坏火轮船。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 抗击八国联军》 优质课教案_0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 抗击八国联军》 优质课教案_0

第5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八国联军侵华的基本史实。

2、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分析《辛丑条约》的签订给中华民族造成的严重危害,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

3、通过学习本课中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史实,使学生认识到这是20世纪初帝国主义列强对外侵略掠夺空前野蛮残暴的殖民战争,中国人民不会忘记1900年的国耻与国难。

中华民族有着坚决反抗外来侵略的光荣传统,义和团的英勇抵抗,显示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是阻止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最主要、最直接的因素。

【重点和难点】1、重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

2、难点:《辛丑条约》对中华民族的危害。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义和团,起山东,不到三月遍地红。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20页导言框的内容,了解义和团运动,思考回答:义和团运动是一场怎样的运动?这次运动的斗争矛头直指谁?(生回答后)小结、过渡:帝国主义列强对义和团运动的迅猛发展感到恐慌,他们便拼凑起八国联军发动了侵华战争。

有人说,八国联军侵华是义和团运动所造成的。

你认为这种观点正确吗?(引导学生找出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直接目的和根本原因。

)下面请大家阅读新课,完成下列预习提纲,并巩固记忆。

二、自主学习:1、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的时间是__________________。

2、八国联军是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个国家。

3、北京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次侵华战争中被列强占领。

4、《辛丑条约》的内容:⑴经济上:清政府赔款白银 ___________,以__________________作担保。

⑵政治上: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_________。

⑶军事上:清政府拆毁__________,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_________到_________铁路沿线要地。

⑷外交上:划定______________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第7课 抗击八国联军-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第7课 抗击八国联军-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第7课抗击八国联军-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八国联军侵华的背景和目的,掌握我国抗击八国联军的历史事件和主要战役;2.熟悉当时中国政府和普通民众的抵抗行动,了解抗击八国联军的重要意义;3.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多种史料和资料理解历史事件,并关注历史与现实的关系,从中获得思考与启示。

二、教学重点难点1.掌握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背景和历史情境,理解中国政府和人民的主要抵抗行动;2.学会利用多种史料和资料等理解历史事件,帮助学生理解历史事件的发展和演变;3.培养学生思考历史与现实的关系,关注历史事件对今天的启示。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教师首先讲述中国发生“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历史背景和情况,介绍八国联军的组成国家和侵华的目的等相关内容。

学生可在此基础上对本次课的教学内容做好铺垫。

2. 学习过程(40分钟)(1)焦点呈现利用PPT展示相关图片和文献资料,介绍清末民初中国人民反侵略运动的历史背景和动员情况,帮助学生了解清末时期中国处于危机和动荡之中。

(2)讨论与分析通过案例分析,学生依据教师提供的资料和资讯,与同学一起讨论:“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对中国社会面貌和国际地位的影响,如何评价那个时期中国人民的反侵略运动等问题。

(3)学生阅读教师提供有关“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文献材料,让学生自行阅读,理解相关内容,并可就所阅读的内容进行简要讲述,与其他学生进行分享和交流。

3. 课堂互动(2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可针对问题进行个人思考,也可在小组内展开深入讨论和交流,最后汇报自己和小组的观点和结论。

4. 小结(10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回顾课堂互动中的问题和讨论内容,帮助学生重新认识和体会历史事件的特殊意义和价值。

四、课后作业1.完成独立学习资料的阅读;2.自行收集有关抗击八国联军的历史事件和资料,写出相关观点和现在与历史的联系;3.就本次学习的内容和问题,完成课后练习题目。

第7课抗击八国联军-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第7课抗击八国联军-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第7课抗击八国联军-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八国联军入侵中国的背景和过程;2.认识清末民初时期中国面临的诸多困境;3.理解列强的侵略行径对中国的影响;4.掌握中国和八国联军的斗争过程以及中国的抗击八国联军胜利经验。

二、教学重难点1.抗击八国联军的过程;2.了解清末时期中国的面临的困境,识别列强的侵略行径;3.了解中国抗击八国联军的胜利经验;三、教学内容1. 八国联军的入侵1.八国联军形成的背景;2.八国联军进入中国的过程;3.八国联军的主要成员和武器装备;4.八国联军入侵后对中国的侵略行径。

2. 中国面临的困境1.内忧外患的局面;2.新式装备落后;3.政治腐败。

3. 抗击八国联军的过程1.各地军民的抗击八国联军运动;2.袁世凯、李鸿章等的抗击八国联军经验;3.战争进入胶州湾时,中国取得的胜利。

4. 中国抗击八国联军的胜利经验1.四海之内皆兄弟;2.抗击外敌,振兴中华;3.国家的利益最高。

四、教学方法通过讲解、讨论、举例、分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全面、深入地了解八国联军入侵中国的背景和过程、中国面临的诸多困境、列强的侵略行径对中国的影响,以及中国和八国联军的斗争过程以及中国的抗击八国联军胜利经验。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教师通过调查八国联军入侵中国的背景和条件,引导学生进入本次课的教学内容。

教师先导入“如何抵御外敌”的话题,引导学生通过讨论了解此次抗击八国联军战争的背景和过程。

2.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八国联军的形成背景和成员国,进而引出八国联军入侵中国的过程、武器装备等相关内容。

同时,讲解清末时期,中国面临的一系列困境,为后续抗击八国联军做好铺垫。

3. 分组讨论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材料进行讨论,并总结出中国抗击八国联军的胜利经验。

4. 布置练习教师下课布置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并在下节课之前完成。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涉及知识面较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较高,因此采用分组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也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完成练习册“史料分析”。
3、结合资料,进行单元整合、复习。
2、阅读课本P32“材料研读”,完成思考题。
三、八国联军侵华
1、说一说八国联军在中国犯下了哪些罪行?体现了八国联军的什么本质?
2、小组交流:结合《辛丑条约》的具体内容分析其影响?(提示:按点分析)
四、归纳比较
1、结合所学,比较义和团运动与太平天国运动的异同点。(提示:相同点—领导阶级、运动主体、斗争方式、组织形式、结果、作用;不同点—组织程度及发展情况、口号。)
3、阅读练习册P26-27“疑难点拨”,《中国历史地图册》P20。
4、在课本中标注出本课的知识点
提示:1、义和团运动:口号
2、八国联军侵华:a、时间、目的;b、侵略国家;c、哪三个抗击八国联军的战斗;d、《辛丑条约》签订的时间、国家、内容、影响。
【学习模块】
一、交流预习所得。
二、义和团运动
1、结合课本P32“义和团运动”的文字,概述义和团运动的兴起与发展过程。
八年级(上)历史科教学案
班级:姓名:学习小组:教学案编号:初历八上07号
课题:7、抗击八国联军课型:新授课课时:1
师生随堂
笔记
授课人:林审核:时间:2019年10月
【学习目标】
1、了解义和团运动兴起和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掌握《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影响。
2、理解义和团“扶清灭洋”的落后性和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认识八国联军侵华的本质和义和团英勇抗击的意义。
【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义和团“扶清灭洋”的口号;《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影响。
学习难点:比较义和团运动与太平天国运动的异同点;《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影响。
【预习指导】
1、请细读课本P32-36,完成练习册P26“自主学习”。
2、完成课本P36“课后活动”的第1题。
2、对比中国近代三个重要不平等条约认识中பைடு நூலகம்民族危机的加剧(提示:签约国家、时间、主要内容、影响)
【当堂检测】
完成练习册“选择题”
【课堂小结】
学完本课后,你有何收获?
【课后作业】
1、背诵:
(1)义和团运动:口号
(2)八国联军侵华:a、时间、目的;b、侵略国家;c、哪三个抗击八国联军的战斗;d、《辛丑条约》签订的时间、国家、内容、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