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接地技术-陈慈萱
电力配电系统的防雷与接地技术分析谢东力1钱丽娟2

电力配电系统的防雷与接地技术分析谢东力1 钱丽娟2发布时间:2021-10-24T13:45:23.777Z 来源:《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21年7月作者:谢东力1 钱丽娟2[导读] 我们国家日益增长的电力使用,增加了电力系统建设产生的数量和类型的数据,这些数据的规模也在逐年增加,有着指数型的增长趋势。
郑煤集团谢东力1 河南省郑州市 450000郑州二中钱丽娟2 河南省郑州市 450000摘要:我们国家日益增长的电力使用,增加了电力系统建设产生的数量和类型的数据,这些数据的规模也在逐年增加,有着指数型的增长趋势。
目前现代化建设水平不断提升,电网工程改造也成为创新现代化电网服务的重要形式,尤其是工程扩建时电网改造工作更为重要。
主要分析电力配电系统中的防雷技术、接地技术。
在接地保护设计中,有工作接地、重复接地、保护接地、保护接零等方式;接地体防护工作有防腐要求、降阻要求等。
防雷与接地技术在电力配电系统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电力配电系统;防雷与接地技术引言在认真贯彻电气安装防雷与接地工作时,第一相关工作人员必要对电力配电系统的结构进行深入的分析,要充分保证电气系统的正常使用;第二是要严格的进行电力配电系统防雷与接地等相关技术操作,在通过根据电力工程施工单位的现场管理等一系列问题的解决。
只要做到这些,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让整个电力配电施工流程能够变得更为顺利,更具规范性。
1配电系统中接地与防雷的具体内容配电系统在进行防雷与接地设计时需要根据电压的等级状况、线路回路情况,在综合考虑分析后选择合适的避雷器,从而提高防雷质量。
比如在裸导线线路防雷与接地设计中会使用大量避雷线,这样会增加项目工程的施工成本,而且架设线路的难度也相应提高,给施工带来不便。
因此,在进行线路设计时应该注意使用避雷器代替线路部分,尤其是针对用电大且线路频繁的地区,在对外部用电情况进行详细分析了解具体情况后严格设置杆塔的位置,采取有效措施降低雷击可能给配电系统带来的灾害。
电力系统中电气设备接地技术 焦素静

电力系统中电气设备接地技术焦素静摘要:接地是为了提高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重要手段之一,正确的接地技术不仅能够实现对外部电磁干扰的抑制,而且还能够防止电气设备向外部发射电磁波。
但就我国目前的电力系统接地技术而言,还有很多方面有待完善,技术人员要对这些方面实施相应的改进措施,使电力系统能够安全运行。
本文就电力系统中电气设备接地技术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电力系统;电气设备;接地问题;处理措施一、电气设备接地的类型1.1安全保护接地安全保护接地是最常见的一种接地方式,也是为了保护人身免受触电的危险。
在电气设备的使用过程中,可能会由于很多外界因素或是人为因素使得电气设备的绝缘外壳被损坏,内部金属构件裸露在表面,造成安全隐患。
为防止安全问题的产生,就需要对电气设备外壳做接地处理。
1.2重复接地重复接地是为了防止低压配电系统中中性线产生故障而对电气设备造成的电击损坏。
所以在接地过程中,要对低压配电系统中的中性线重复进行接地,以确保达到最大的保护效果。
1.3屏蔽接地类似于系统接地,屏蔽接地的目的是为了电气设备免受电磁信号的干扰而造成的电气系统故障问题。
屏蔽接地可以有效的减少电气设备的电磁干扰问题,提高电气系统的精准率。
此外还有系统接地、重复接地和防静电接地等。
二、电力系统中性点各种接地工作制情况和比较(1)电力系统中性点不接地。
中性点不接地工作制中其系统的中性点与地绝缘。
最大的优点是当发生单相接地时,还能正常运行。
但在不接地工作制的系统中,接地继电保护很难准确动作,短路接地时间可能维持较长,电容电流在起弧情况下会产生很坏的波形,以致影响良好动行的另外两相。
因此从对电信线路感应的观点来看,不接地的系统优点并不大。
(2)电力系统中性点经电阻器接地。
为了减少直接接地工作制中的单相短路电流,可以将系统中的中性点经电阻接地,采用了电阻接地以且,既可降低单相短路电流,相应地也减少电气设备在事故时所产生的热量及机械应力,又保证了设备的安全,并减少对人身电击的危险。
2023年大学_电气工程基础上册(陈慈萱著)课后习题答案下载

2023年电气工程基础上册(陈慈萱著)课后习题答案下载电气工程基础上册(陈慈萱著)课后答案下载电气工程基础为21世纪高等学校规划教材。
本书共分10章,主要内容包括电力工程概论、电力网及其分析、变电站的一次设备、电气主接线与配电装置、电力系统短路分析、电气设备的选择、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二次系统与自动装置、接地与电气安全以及电力系统过电压保护。
本书全面论述了有关电力网分析、电力工程设计、电气设备制造与安装、电力系统运行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具有内容全面、实用性强资料最新、方便教学等特点。
书后还附有电力工程设计常用表格、课程设计参考题目以及习题参考答案。
本书共分12章,主要内容包括电力系统概述、电力系统设备、电气主接线、电气二次接线、电力系统的负荷、电力网络的稳态分析、电力系统的短路计算、电力系统的继电保护、电力系统的安全保护、电力系统电气设备的选择、电力工程设计以及电力系统运行。
本书以电力系统为主,全面论述了发电、输变电和配电系统的构成、设计、运行以及管理的基本理论和设计计算方法,具有内容全面、实用性强、方便教学等特点。
本书可供普通高等院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等相关专业使用,同时也可供从事发电厂和变电站的电气设计、运行和管理的电气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电气工程基础上册(陈慈萱著):内容简介第1章电力系统概述11.1电力系统的发展历程1 1.2电力系统基本概念11.3发电系统21.3.1发电能源简介21.3.2火力发电31.3.3水力发电61.3.4风力发电91.3.5核能发电101.3.6太阳能发电141.3.7生物质发电171.3.8潮汐发电191.4电能的质量指标201.5电力系统的电压等级22 1.6变电站及类型23__小结24习题25第2章电力系统设备262.1汽轮发电机262.2水轮发电机262.3风力发电机272.4输变电设备292.5配电装置322.6高压电器362.6.1断路器362.6.2互感器402.7接地保护44__小结47习题47第3章电气主接线483.1电气主接线概念483.2电气主接线的形式483.2.1概述483.2.2有汇流母线的电气主接线49 3.2.3无汇流母线的电气主接线54 3.3主变压器和主接线的选择56 3.4工厂供电系统主接线573.5建筑配电系统接线593.5.1城网主接线603.5.2农网主接线61__小结62习题62第4章电气二次接线634.1二次接线基本概念634.1.1原理接线图644.1.2安装接线图654.2控制回路674.2.1对控制回路的一般要求684.2.2控制回路的组成684.2.3控制回路和信号回路操作过程分析70 4.3信号回路724.3.1位置信号724.3.2事故信号724.3.3预告信号724.4变电站的综合自动化734.4.1变电站自动化的含义734.4.2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发展历程734.4.3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特点734.4.4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基本功能74 4.4.5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结构75__小结77习题77第5章电力系统的负荷795.1电力系统负荷的分类795.2电力系统负荷曲线805.3电力系统负荷的计算825.4电网损耗的计算885.5用户负荷的计算905.6尖峰电流的计算915.7功率因数的确定与补偿925.8电力系统负荷的特性955.8.1负荷的静特性与动特性955.8.2负荷的综合特性97__小结98习题99第6章电力网络的稳态分析1006.1输电线路的参数计算与等值电路1006.1.1参数计算1006.1.2等值电路1036.2变压器的参数计算与等值电路1046.2.1双绕组电力变压器1046.2.2三绕组电力变压器1066.2.3自耦变压器1096.2.4分裂绕组变压器1106.3电力网络元件的电压和功率分布计算1116.3.1输电线路1116.3.2变压器1136.4电力网络的无功功率和电压调整1146.4.1无功功率调整1146.4.2中枢点电压管理1176.4.3电力系统调压措施1196.5潮流计算1246.5.1同电压等级开式电力网络1246.5.2多电压等级开式电力网络1266.5.3两端供电电力网络功率分布1276.5.4考虑损耗时两端供电电力网络功率和电压分布1286.6直流输电简介1296.6.1艰难的发展史1296.6.2独特的功能1306.6.3两端直流输电系统1306.6.4直流输电特点及应用范围1316.6.5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主要电气设备1326.6.6光明的前景133__小结133习题134第7章电力系统的短路计算1357.1电力网络短路故障概述1357.2标幺值1377.3无限大功率电源供电网的三相短路电流计算141 7.4有限容量电力网三相短路电流的实用计算146 7.5电力系统各序网络的建立1547.6不对称短路的计算1587.7电力网短路电流的效应159__小结162习题162第8章电力系统的继电保护1648.1继电保护的基本概念1648.1.1继电保护的任务1658.1.2对继电保护装置的要求1658.2继电保护原理1678.3常用保护装置1678.4电流保护1698.4.1单侧电源电网相间短路的电流保护1698.4.2多侧电源电网相间短路的方向性电流保护174 8.4.3大电流接地系统零序电流保护1768.4.4小电流接地系统零序电流保护1808.5距离保护1838.5.1距离保护的基本原理1838.5.2距离保护的主要组成部分1848.5.3影响距离保护正常工作的因素及其防止方法184 8.5.4距离保护的整定1918.6电力系统中变压器的保护1968.6.1变压器的纵差动保护1978.6.2变压器的电流和电压保护2008.7电力电容器的`保护2058.8线路的自动重合闸2098.8.1自动重合闸的要求和特点2098.8.2单侧电源线路的三相一次自动重合闸2108.8.3双侧电源线路的三相一次自动重合闸2118.8.4具有同步检定和无电压检定的自动重合闸2138.8.5自动重合闸动作时限选定原则2148.8.6自动重合闸与继电保护的配合2158.8.7单相自动重合闸2168.8.8综合自动重合闸简介2188.8.9自动重合闸在750kV及以上特高压线路上的应用218 __小结219习题220第9章电力系统的安全保护2219.1防雷保护2219.1.1雷电的基本知识2219.1.2防雷保护装置2229.1.3输电线路的防雷保护2259.1.5变电站的防雷保护2319.2绝缘配合2349.3电气装置的接地236__小结237习题238第10章电力系统电气设备的选择23910.1电气设备选择遵循的条件23910.2高压电器的选择24010.2.1按正常工作条件选择高压电气设备240 10.2.2按短路条件校验24110.3低压电器的选择24210.4高压断路器的选择24510.5隔离开关及重合器和分段器的选择246 10.6互感器的选择24710.6.1电流互感器的选择24710.6.2电压互感器的选择24910.7限流电抗器的选择24910.8电力系统母线和电缆的选择25210.8.1母线的选择与校验25210.8.2电缆的选择与校验254__小结255习题256第11章电力工程设计25711.1电气工程绘图基本知识25711.2电气设备图形符号26011.3电力工程CAD介绍26911.3.1软件工程术语26911.3.2系统环境26911.4工厂供电设计示例27311.4.1工厂供电的意义和要求273 11.4.2工厂供电设计的一般原则274 11.4.3设计内容及步骤27411.4.4负荷计算及功率补偿27511.4.5变压器的选择27711.4.6短路计算27711.4.7导线、电缆的选择28011.4.8高、低压设备的选择28111.4.9变压器的继电保护28111.4.10变压器的瓦斯保护28311.4.11二次回路操作电源和中央信号装置28411.4.12电测量仪表与绝缘监视装置28711.4.13防雷与接地28811.5变电站电气主接线设计290__小结292习题292第12章电力系统运行29312.1有功功率及频率的调整29312.2无功功率及电压的调整29612.3系统运行的稳定性30612.4电网运行的经济性308__小结311习题311电气工程基础上册(陈慈萱著):目录点击此处下载电气工程基础上册(陈慈萱著)课后答案。
煤矿系统35KV高压输电线路雷电防护技术浅谈

5 装设半导体少长针消雷器( L 、 S E) 半导体 少长针消雷器 ( L 是近几年 才出现 的雷 电防护的最先进 S E) 技术 , 由我 国著名高 电压专家解广润 、 陈慈萱夫妇发明研制而成 。其设 计思想 和原理彻底 颠覆了 国际通 行的富兰克林 避雷针的技 术理论 , 该 技术有 由半导体材料构成 , 10 全 面抑制上行雷的产生和发展 。并 能 0% 独强大 的限流能力 , 以延缓雷击放 电时间 、 可 大幅度消减雷 电的幅值 和 陡度 , 使雷击 的二次效应大大减弱 。 少长针的独特 、 合理结构 , 能在雷电 流过 大时, 实现多支少长针 自动并联 , 增加耐雷水平 。在气象 条件适 宜 ( 如无横 向来风 ) , 时 在雷 云下地 面电场的作用下 , 能产生 毫安级 至安培 级 的中和电流 , 即可大 幅度 降低 雷击 发生的概率 。保护范 围大 , 护 其保 角度可达 8 0度 。( 图为安装好 S E的高压线路杆塔 ) 下 L
三 、 决 方 案 解
四、 接地装置的施工方案 对于架空线路 杆塔的接地装置 , 设计 固然重要 . 然而施工这一环节 也十分重要 。而接地工程又属于隐蔽工程 , 工程 完工后就不便检查 , 在 所以对架空线路的杆塔接地工程 的施工 , 除了耍按 设计图纸施工外 , 还 要制订便于操作的施工方案 ,由工程技术 人员和工程质量监督人员对 每道施工工序进行全过程的监督 , 认真把好 工程质量关。只有这样 , 才 能达到设计 目的和设计要求。 1如果图纸设计与实际地形相符 , 、 且现场施 工条件又方便 , 应严格 的按 图放线定位 , 特别是水平接地体和垂直接地体的定位。 但现场情 况 往往十分复杂 , 特别是处于丛林之 中的杆塔 , 地形和地质给接地体 的布 置带来 了许多 限制 , 而线路杆塔 又较 多, 设计人员往往 只是提供粗框 式 的设计 , 有时现场根本不可能按 图施工 , 也就不能按规定 的角度 和方 位 布线 , 这就需要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具体 调整 , 因而现场放线定位也 就十 分重要 , 现场对水平接地体和垂直接地体的放线定位应遵守以下原则 : () 1如条件许可 , 应按 图放线 , 图施_ , 按 丁 不应与设计 图纸 有大的偏
降阻剂对工频和冲击接地电阻的影响及其应用范围

降阻剂对工频和冲击接地电阻的影响及其应用范围
陈慈萱;李爱民
【期刊名称】《高电压技术》
【年(卷),期】1989()3
【摘要】本文从接地电阻的计算公式出发,导出估算降阻剂效果的理论公式。
指出降阻剂对中型以上地网的工频接地电阻的降阻作用不大。
即使考虑强大的渗透作用,集中接地体或小型地网的降阻率也不会超出56.6%。
降阻剂并不能降低接地极在强雷电流下的冲击接地电阻。
有关降阻剂在线路杆塔接地中应用的问题尚待进一步研究。
【总页数】6页(P59-64)
【关键词】降阻剂;工频接地电阻;冲击接地电阻
【作者】陈慈萱;李爱民
【作者单位】武汉水利电力学院;青海省电力设计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M862
【相关文献】
1.采用长效降阻剂和非金属石墨接地模块降低接地电阻值 [J], 杨西周;马成才;王乐新;卓红杰;瞿水平;陈恒祥
2.高土壤电阻率地区集中接地装置冲击降阻措施研究 [J], 齐飞;周恒逸;赵邈;刘承胜
3.变电所接地装置工频接地电阻降阻措施的分析与应用 [J], 苏苹
4.接地降阻剂在高电阻率土壤环境的应用 [J], 何宇;
5.长效化学接地电阻降阻剂的开发与应用 [J], 夏桂荣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电气自动化系统中继电保护的安全技术研究 慈茗然

电气自动化系统中继电保护的安全技术研究慈茗然摘要:电力自动化系统继电保护的安全技术日益受关注,能够支持电力系统的先进化、智能化发展,正是因为继电保护如此重要的作用,才使得继电保护安全技术得到高度重视,因为只有掌握安全技术,才能保证电气自动化系统继电保护的正常、安全、稳定运行,也才能真正实现电力自动化系统的高度智能化发展。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系统;继电保护;安全技术一、电气自动化内容继电保护器的基本现况继电保护器能够检查稳定运行的线路,找出其中潜在的安全隐患,确定故障点并及时处理。
如今,新科技设备逐渐涌现,越来越多的新设备和新技术被应用于电气自动化平台,以往的继电保护模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一定程度上扩大了继电保护器的利用率。
与以往的继电保护器相比,目前国家所采取的继电保护器和技术在电气自动化平台,不管是科技方面还是应用效果方面均发生了明显变化。
继电保护器不再是仅用来检查设备或者检查故障信号,其管理模式发生明显改变,并逐渐和计算机技术融合,开始朝着智能化管理模式转变,由此达到检查和处理电气自动化平台故障的目的,充分保障网络的稳定运转。
集成化也是优化继电保护器的重要优势,使得在安置、调试、操控等方面更加安全、可靠。
尤其是与计算机系统、通信系统、电子技术相融合后,继电保护器的防雷击和防干扰性能更加明显。
继电保护器随着我国高新科技水平的提升,尽管有了较大发展,但是大环境仍然未改变。
因此,在电气自动化平台中采用继电保护器时,依旧存在较大的安全性故障。
电力公司对继电保护任务缺少较高的保护观念,相关人员的安全思想不高,电气自动化内部继电保护器安全技术无法得到贯彻执行。
因此,要不断提升电气自动化平台内继电保护的工作效率,促使继电保护中安全技术水平的提升,推动国家电气自动化更好的发展。
图1是继电保护器结构图。
图1 继电保护器结构二、影响继电保护安全性的主要因素1、软件因素软件是对系统内各项硬件进行控制、保障继电保护能及时触发的核心,而若软件设计在逻辑上存在问题时,那么继电保护系统就很有可能无法识别部分故障,进而导致故障范围不断扩大,最终引发大型安全问题或直接导致电力系统无法正常运转。
电力系统中性点接地技术及发展(下)

电力系统中性点接地技术及发展(下)
要焕年;曹梅月
【期刊名称】《电力系统装备》
【年(卷),期】2003(000)007
【摘要】中压电力系统一般泛指110kV以下的电网,在我国主要为6、10(20)、35和66kV,在国外则还有其他电压等级。
从构成考虑,可分为架空线路电网、电缆线路电网和混合电网。
从地域考虑,又可分为城市电网和农村电网等。
因为城市常常是一个地区的经济、政治、文化和信息中心,有的还具有国际影响,所【总页数】6页(P17-22)
【作者】要焕年;曹梅月
【作者单位】厦门电业局;厦门电业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M732
【相关文献】
1.我国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技术的发展趋势 [J], 李金海;舒柯辉
2.电力系统接地技术现状及发展 [J], 陈冬林;
3.电力系统中性点接地技术及发展(上) [J], 要焕年;曹梅月
4.在电力系统中性点不接地运行方式下对电压互感器各绕组电压的分析 [J], 迟永宏
5.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技术下的电力系统自动化发展 [J], 李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接地系统的敷设接地极的安装和连接

图2-2 典型接地系统图
接地板T与大地紧密接触并与 大地形成电气连接的一个或 一组导电体称为接地极。
电气信息工程学院 陈亦鲜
接地的基本要求
低压交流电力系统的接地方式
低压交流电力系统的接地方式是以系统及其所连接的 电气设备的外露导电部分接地状况而分类的,其表示 - 方法如下:
S:表示N线和PE线分开 C:表示N线和PE线分开 T:表示外露导电部分对地直接电气连 接,与电力系统的任何接地点无关 N:表示外露导电部分与电力系统的中 性点直接电气连接 T:表示电力系统一点(通常是中 性点)直接接地 I:表示电力系统所有带电部分与 地绝缘或一点经阻抗接地
接地的目的是使人可能接触到的导电部分基本降低到 接近地电位,这样当发生电气故障时,即使这些导电 部分带电,因其电位与人体所站立处的大地电位基本 接近,可以减少电击危险;同时电力系统接地后还可 以稳定运行。
2
电气信息工程学院 陈亦鲜
接地和等电位
等电位
等电位是将外露导电部分、装置外导电部分适当地连 接起来,即使有故障电流流过,人所能接触到的两个 导体基本是等电位,这就避免了电击的危险。
EJ
Rm R p 2 Rm
UJ
5
电气信息工程学院 陈亦鲜
接地的基本要求
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
跨步电动势和跨步电压
• 跨步电动势是当故障时接地电流流经接地装置所形成的电位分 布曲线上两脚所处的电位差。
• 一只脚的电位为En,另一只脚的电位为Eh,则跨步电动势Ek为 置En和Eh之电位差。如人远离接地极,两脚之间的电位差减少, 跨步电动势也相应减少。跨步电压Uk为人体的两脚接触地面不 同两点所承受的电压。因为此时两只脚接触的地面电阻等于串 联,合成电阻为2Rp,则跨步电动势和跨步电压的关系式如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R=
( IR ) + (ω IM )
2
2
V 2 − ( Iω M ) 2 I2
常用的布线方法 远离法
电流极和电压极在地网同一侧 测量误差
a 0 .5 D ≈ = 10% DGC 4.5 D + 0.5 D
电流极和电压极在地网不同侧(无互感影响) 电流极和电压极在地网不同侧(无互感影布线方法 补偿法
直线布置
DGP D + 0 .5 D 1 .5 ≈ = = 0 .6 DGC 2 D 0 .5 D 2 .5
夹角布置 (互感影响小) 互感影响小)
测量注意事项
解开和地网相连的线路的避雷线 电压端子P 要采用四个端子(电流端子C 要采用四个端子(电流端子C1、C2,电压端子P1、P2)的接线方式
Ub = U S
1500 174 ( V ) 或 U b ≤ 50 ( V ) ≤ 6 ρ + 1500 t
174 + 0.7 ρ US ≤ ( V ) 或 U S ≤ 50 + 0.2 ρ ( V ) t
人体允许的接触电位差
Ub
Rb
U b = UT
Rb R0 + Rb 2
R0 2
UT
取Rb= 1500Ω,R0 =3ρ Ω ρ
l = 60 m R =0.031 d =20 mm ≈ 0.03 h =0.8 m
的土壤中埋入一根60m长的水平接地极,R=30Ω 长的水平接地极, 在 =1000Ω·m的土壤中埋入一根 Ω 的土壤中埋入一根 长的水平接地极 Ω
接地电阻的计算
水平和垂直接地极的组合
R1 R2 R= n R1 + R2 n
r
人体的安全电流
最小感觉电流 50~ 60H Z 的工频电流 ~ 直流电流 雷电冲击 1 mA 5 mA 40~ 90 mA ~ 20~ 40 A ~ 肌肉痉挛 2~ 6 mA ~ 致死(心脏颤动电流) 100 mA
人体安全电流
I = 0 .116 t
(A)
人体的安全电压
人体安全电压(取人体电阻 人体安全电压(取人体电阻Rb为1500Ω) Ω
1ρ 1 1 1 1 ( − ) − + 2π a DGP DGC DPC
变压器中性点入地电流引起的测量误差
未注入地电流 I 时地网的压降 Vi 注入电流 I 在地网上的压降 V0=IR 电压表读数 V1 2 = V0 2 + Vi 2 − 2V0Vi cos(180° − θ ) 注入电流(-I)时地网的压降为(-V0) 时地网的压降为( 注入电流( 电压表读数 V 2 = V 2 + V 2 − 2V V cos θ 2 0 i 0 i
四个端子
电源
三个端子
不能用接地测量仪所附40m和20m引线来测量大型地网的接地电阻 不能用接地测量仪所附40m和20m引线来测量大型地网的接地电阻
测量注意事项 消除工频干扰
在地网投运前进行测量 用远大于干扰值的大电流通过接地极 用变频法躲开工频
消除电压极和电流极引线间的互感
电压极和电流极引线反向布设 电压极和电流极引线成夹角布设
对接地电阻的要求
发电厂、 发电厂、变电所的接地装置
有效接地和低电阻接地系统 当满足这一条件有困难时, 当满足这一条件有困难时 , 在采取措施保证设备和人身安全 后,允许提高到 5Ω 不接地、 不接地、消弧线圈接地和高电阻接地系统 接地装置仅用于高压电气装置 (不应大于10Ω) 不应大于10Ω)
接地装置与低压电气装置共用
U b = I b Rb =
Ub = 50
174 t
(V) (大接地短路电流系统) (V) (小接地短路电流系统)
在没有高度危险的建筑物中 在有高度危险的建筑物中 在特别危险的建筑物中
Ub=65 V Ub=36 V Ub=12 V
人体允许的跨步电位差
Ub = US Rb 2 R0 + Rb
取 Rb =1500Ω,R0 =3ρ Ω
接地电阻的计算
各种水平接地体
L2 ρ R= (ln − 0 .6 + B ) 2π l hd
或
L2 ρ R= (ln + A) 2π l hd
屏蔽系数B和水平接地体的形状系数 屏蔽系数 和水平接地体的形状系数A 和水平接地体的形状系数
接地电阻的计算
单根水平接地极
l2 ρ R= (ln − 0 .6 ) 2π l hd
放射形接地体每根的最大长度
( · m) l(m) ≤ 500 40 ≤ 2000 80 ≤ 5000 100
1500 174 U b = UT ( V ) 或 U b ≤ 50 ( V ) ≤ 1.5 ρ + 1500 t
174 + 0.17 ρ UT ≤ ( V ) 或 U T ≤ 50 + 0.05 ρ ( V ) t
满足人身安全要求采取的措施
降低 US 和 UT(降低 R 和 IR) IR) 提高土壤表面的电阻率ρ (采用表面铺3~10cm厚的砾石,或沥青混凝土) 采用表面铺3 10cm厚的砾石 或沥青混凝土) 厚的砾石,
V1 + V2 = 2V0 + 2Vi
2 2 2
2
V0 =
V i + V 2 − 2V i 2
2 2
2
1 R = I
V i + V 2 − 2V i 2
2 2
2
测量引线间互感引起的测量误差
电源 A I G D V l P C
M ≈ 2 × 10
−7
80 ρ l ln D
& & & V = IR + jω IM
电流极存在所引起的测量误差
电流 I 自接地极流入地中时 电流 I 自电流极流出时
V GP =
'
Iρ Iρ Iρ 1 1 ( − ) − = 2πa 2πDGP 2π a DGP
V GP =
''
1 − Iρ 1 ( ) − 2π DGC DPC
' ''
V GP = V GP +V GP =
GP
DGP = D PC R = ρ (1 − a ) (所测得的比实际值小,增大D 可以减小误差 ) 所测得的比实际值小,增大DGC 2π a D
1
η
R1为垂直接地极电阻 R2为水平接地极电阻 为利用系数( 为利用系数 1)
S =2~3 L
序号
接地装置简图
垂直电极数n 垂直电极数 利用系数
1
2 3
2 2
0.80 0.85
2
2 3
3 3
0.75 0.80
3
2 3
3 3
0.70 0.75
4
2 3
4 4
0.70 0.75
5
2 3
6 6
0.65 0.70
注:如土壤电阻率超过 2000Ω· Ω·m,接地电阻很难降低到 30Ω时,可采用 6~8 根总 Ω· Ω ~ 长不超过 500m 的放射形接地体,或采用连续伸长接地体,接地电阻不受限制。
接地电阻的计算
水平接地网
πb2 = S
接地电阻的计算
水平接地网接地电阻的估算
R≈
ρ
4b
=
πρ
4 S
= 0.443
C半球 =2πεa
C ρ R= 2π a
R=
ερ
结论: 结论: 以及电极的尺寸a 接地电阻只和土壤电阻率ρ 以及电极的尺寸 有关 在计算接地电阻时接地极视为等位体 接地电阻和接地极所用材料无关
地面电位分布
ρ a Iρ V ( r ) = − ∫ Edr = =I ∞ 2πr 2πa r a = IR r
冲击接地电阻
伸长接地体(按波过程考虑) 伸长接地体(按波过程考虑) x=0 处电流最大,电压最高, 处电流最大,电压最高, 随着 x 的增大逐渐减小 土壤电阻率愈小,电流和电压 土壤电阻率愈小, 衰减愈快 当 x 到达某一值 l 后,电流下
x
l
降到零,l称为接地体的冲击有 降到零, 效长
冲击接地电阻
ρ = 2π a
接地电阻的的概念
I J (r ) = 2πr 2 E ( r ) = Jρ Iρ = 2πr 2
根据接地极电位求取
Iρ V = − ∫ Edr = − ∞ 2π
a
∫
∞ a
dr Iρ = r 2π a
V ρ R= = I 2π a
接地电阻的的概念
按照电流场和静电场的相似性求取
RC = ρ ε
冲击接地电阻
火花放电的结果使接地极的冲击接地电阻小于工频接地 电阻
R ch (冲击接地电阻 ( 冲击接地电阻 R g ( 工频接地电阻
α=
1 ( Iρ ) 0.9 + β 1.2 l
m
) 冲击系数) = α (冲击系数) )
l 为垂直或水平接地体的长度 ,m为与接地体形状有关的系数 为与接地体形状有关的系数
(不应大于4Ω) 不应大于4
对接地电阻的要求
配电变压器的接地装置 (不应大于4Ω) 不应大于4Ω) 独立避雷针的接地电阻 ≤10Ω (当土壤电阻率高时允许放宽到 30Ω) 架空线路杆塔的接地电阻 10~30Ω 10~
对接地电阻的要求
有避雷线的线路杆塔的工频接地电阻
土壤电阻率(Ω· Ω· m) 接地电阻(Ω) Ω ≤100 10 >100~500 ~ 15 >500~1000 >1000~2000 ~ ~ 20 25 >2000 30
R=
ρ
2π b − a
2 2
sin
−1
b >> a
R≈
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