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读后感——诚实守信 不畏强敌 不畏艰险

合集下载

三国演义读后感(10篇)

三国演义读后感(10篇)

三国演义读后感(10篇)国演义读后感篇一有些人一生碌碌无闻,就是因为他们没有勇气接受人生的挑战。

他们畏惧困难和失败。

有一颗种子,它这样想:如果我往上长,一定会碰到坚硬的石头;如果我往下扎根,可能会伤着自己脆弱的神经;如果我长出幼芽,一定会被蜗牛吃掉;如果我开花结果,一定会被小孩连根拔起,还是躺在这里舒服、安全。

终于有一天,一只觅食的公鸡将它啄进了肚子里。

看来,不敢冒险就不能获得成功,种子永远就不能开花结果。

所以,我要努力,努力地向诸葛亮学习。

敢于冒险,拥抱成功。

国演义读后感篇二暑假期间我读了《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这本书,通过魏、蜀、吴三国的故事,揭示了“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历史发展规律。

《三国演义》描写了从东汉末期至西汉初期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

在我读完《三国演义》之后,我觉得最精彩的一次战争是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主要内容为曹操统一北方,决定南下灭掉孙权。

诸葛亮知道若曹操灭掉孙权,下一目标便是刘备,于是他极力促成了孙、刘联合。

共同抗曹,最后在赤壁大战中,曹操八十万大军被诸葛亮用妙计一把火给烧光了,导致曹操大败。

从这一大战可以看出,团结就是力量,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

纵观全书,刘备则是“仁”的代表,关羽是“义”的代表,诸葛亮是“智”的代表,曹操乃是“奸”的代表……。

全书400多个人物中,每个人物性格不同,代表也不同。

以上便是我初次阅读《三国演义》的感受,但愿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也将能更加深入的了解《三国演义》,其中的内涵。

国演义读后感700字篇三外面艳阳高照,阳光的气味香喷喷的,闻起来让人神清气爽。

在这样的好天气中,我拿起了我最喜欢的书——《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中最让我喜爱不已的场景便是火烧赤壁了,那一把大火烧得曹操大军晕头转向,连曹操也差点丧命。

但在这次的战役中,最大的功臣还是黄盖,如果不是他诈降,曹操也不会上当受骗。

三国演义的读后感350字(精选5篇)

三国演义的读后感350字(精选5篇)

三国演义的读后感350字(精选5篇)《三国演义》里,个个都是大英雄:有爱民如子的刘皇叔、武艺高强的赵子龙、神机妙算的诸葛亮,《三国演义》最擅长描写战争,并能写出每次战争的特点。

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三国演义的读后感350字”,下面小编收集了相关的素材,供大家写文参考!三国演义的读后感350字(精选篇1)在悠久的中国历史中,灿如星河的古诗词文化里有不少文人雅士,他们书写了一首首,一部部不朽的经典名作。

其中,我最为喜欢的就是《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很生动地反映了东汉末年间中国古代这段历史的政治生活和军事生活。

在这本厚厚的书里,记载着许多的人物,有足智多谋的诸葛亮、武艺高超的吕布、忠心耿耿的关羽、威猛忠心的赵子龙、谦卑有礼的刘备……每位人物作者都描写得栩栩如生,淋漓尽致地描绘出了他们的性格特点,让人读罢不能忘怀,使我真实地感受到了那段被封尘已久的历史故事。

心怀天下的贤者刘备,他为了能解救生活在水生火热中的老百姓而三顾茅庐,以为一段佳话,这是多了不起呀!虽然前两次的拜访都没有见到诸葛亮,他仍旧坚持去了第三次,室外大雪纷飞,天寒地冻,这一些都没有使他退却,他还是耐心谦逊地站在门口等待,毫无怨言,最终得到了诸葛亮的鼎力协助,成为三国中的一方霸主。

而文中里另一个主人公我就更加欣赏和喜爱了——诸葛亮,字卧龙,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足智多谋,知人善用,忠君爱国,是一位十足的智者。

书中他似乎无所不能,令人钦佩。

空城计骗过狡诈多疑的司马懿,设计骗取曹操败走华容道,草船借箭、火烧连营、七擒七纵孟获大块人心,一计连一计,一环套一环,让人不得不连连称赞,拍手叫绝!可当我看到诸葛亮病死的那一段时,眼泪又不自觉地就流下来,为他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作为所感动,为他的忠君忠主所敬佩,他这样的一个人才并没有功高夺主,自立为王,而是选择尽忠于新主,哪怕这个新主庸庸无碌……这让我想起诸葛亮呕心沥血所写的《出师表》:“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三国演义》读后感精选10篇

《三国演义》读后感精选10篇

《三国演义》读后感精选10篇三国演义是元末明初的著名小说家罗贯中所写的长篇小说,其中脍炙人口的桃园三结义,三英战吕布都是出其其中,以下是由编辑为大家带来的“《三国演义》读后感精选10篇”,内容仅供参考。

《三国演义》读后感(一)寒假里,我读了一本书,名字叫《三国演义》。

这本书主要讲了汉代后期曹魏、刘蜀、孙吴三国争霸,最终统一为晋国,从此中国历史掀开了统一的新篇章。

在这本书里,我最喜欢的一个人物是关羽关云长。

在一次刘备与曹操的战斗中,刘备和关羽被打散了。

关羽为保护刘备的夫人,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投降了曹操,但他与曹操约定降汉不降曹,同时只要有刘备的消息,就离开曹操,前往寻找。

当关羽得知刘备的下落后,他不为美女、金钱、官位所动摇,不忘结义兄弟的旧情,过五关斩六将,最终于大哥刘备团聚。

关羽是一位真英雄,让世人为之敬佩。

通过这个广为流传的故事,让我深深的感受到关羽是一位忠义之士。

他对国家、信仰、朋友的忠义之情,让人为之动容。

作为新时代的小学生,我们应该忠于祖国,忠于党,忠于人民,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好好学习,掌握现代化的本领,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添砖加瓦,努力实现我们中华民族的共同理想。

同时我们也要像关羽一样真诚的对待我们身边的每一个家人与朋友。

《三国演义》是我国不可多得的经典的一部古典小说,人物性格鲜明、情节生动活泼、场面波澜壮阔,为我们世人了解当时的历史画卷与场面,提供了帮助。

我非常喜欢这本书。

《三国演义》读后感(二)暑假里,我读了一遍原版的三国演义,受益匪浅。

《三国演义》是明代小说家罗贯中创作的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讲述了东汉末年,魏、蜀、吴三国鼎立,各争天下,最后由司马炎统一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

书中的人物都个性鲜明,如:志向远大、宽以待人的刘备,神机妙算的诸葛亮,足智多谋的曹操......其中,我最喜欢关羽。

他在曹操的军队里时,斩颜良诛文丑,曹操送给他许多金银财宝,他都不要,只想快快回到刘备那儿。

三国演义的读后感(精选24篇)

三国演义的读后感(精选24篇)

三国演义的读后感三国演义的读后感(精选24篇)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

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国演义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三国演义的读后感篇1“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每年暑假央视频道都会播放大型史实电视剧《三国演义》,一首大气磅礴,气势宏伟的赞歌拉开了三国的序幕。

但是电视剧不能连续观看,于是我就自己去找来《三国演义》,自己慢慢看,也成了我最喜欢的一本书。

这本书我相信大家都读过,作者罗贯中描写的是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一百年的历史风云。

这部历史小说是以东汉末年黄巾起义为引线,写当时天下一片大乱,各路诸侯群起,以曹操家族为代表的魏、刘备为代表的蜀、孙权为代表的吴三国的兴起到衰亡的历史过程,最后三国归晋,江山一统,结束了乱世纷争,让百姓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真实再现了三国时代的风云变幻。

书中讲了许多人物,如尊重人才的刘备,神机妙算的诸葛亮,最讲义气的关羽,总沉不住气的,爱喝酒闹事的张飞,奸诈的曹操,不服气的周瑜等等。

其中,三个国家之间也发生了很多脍炙人口的故事,我最喜欢的是桃园三结义,因为我喜欢刘关张三人乱世当中仍存爱国之心,时时想着救民与水火。

正因为如此,三人来到一个桃园,点燃香烛,拜告天地,结为兄弟。

按年龄刘备为大哥,关羽为二哥,张飞为三弟。

并发誓"同心协力,报效国家。

"此后,三人果然作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在三国大舞台中,上演了一幕幕可歌可泣的精彩故事。

有许多的故事如:空城计,三顾茅庐,草船借箭,失街亭,收姜维等被后世改编成了戏剧,后人千古传唱,到现在舞台上还经常看到呢,还有一些三国人物被改成了歇后语,英雄的故事影响了一代代的人。

《三国演义》这本书是通过历史人物去演绎传输仁、义、道、德、礼、信、忠、孝等思想,描绘出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是最辉煌的历史巨著之一。

我最喜欢慢慢品味这本书了!三国演义的读后感篇2每当拿起《三国演义》这本书时,我顿时思绪万千,当我翻开这本书时,我似乎陷入历史的漩涡。

对三国演义的读书心得体会(精选22篇)

对三国演义的读书心得体会(精选22篇)

对三国演义的读书心得体会(精选22篇)对三国演义的读书篇1这三国这个乱世中,其实每一个人都是我们的老师,曹操告诉我们做人必须有心计,刘备说想成功就一定要有执着的信念和一颗充满慈爱的心。

诸葛亮扇动羽扇,告诉我们只有时刻谨慎、细心才能成大事。

关羽满脸懊悔:“哎,千万别像我这样,心高气傲,这样得不到什么好的结局”。

吕布来了,赵云来了,董卓来了,他们都来到了《三国演义》这本书中,讲述他们的人生。

以史为鉴,以史为例。

从《三国演义》这本书中,我体会到了做人的真理,足够享用一生。

《三国演义》本身就是真理。

读历史,让人明智,读国学,让人明理。

从这些经典中,我们就可以与英雄对话,与历史交谈。

读三国,让我身处这个充满魔力的三国世界,我还要在这个三国世界中继续去探索。

对三国演义的读书心得体会篇2这本书,使我懂得了仁的重要性;这本书,使我感到了那个战国时期用鲜血凝成的友谊;这本书,使我终生受益,一直勉励着我,鼓舞着我做今天,我成功地读完了《三国演义》这一篇名着,因为自从买上了《三国演义》这一本书后,一直还没有来得及读,幸好有了这个很长的暑假,才让我读到了这麽好的书。

本篇小说主要从黄巾起义,终于到了西晋统一,以魏,蜀,吴三国的兴亡为线索,描绘了三国时期尖锐复杂的统治军事斗争。

书中用大量篇幅描写了几次大战役,如袁,曹官渡之战,魏,蜀,吴赤壁之战。

每次战役各有特色。

作者成功的塑造了一些个性鲜明,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生动突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

《三国演义》里有好多好多的英雄:刘备,关羽,张飞,曹操,诸葛亮……其中,我最喜欢里面的诸葛亮。

他知天文、晓地理、识人心,他神机妙算、足智多谋,《三国演义》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

他是智慧的化身,也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人称“卧龙先生”。

他治国治军的才能与兼虚谨慎、济汇爱民的品格为后世树立了非常好的榜样。

刘备三顾茅庐请他出山辅佐,他向刘备提出了“联吴抗曹,据有荆益,三分天下”的隆中对策。

《三国演义》读后感(精选14篇)

《三国演义》读后感(精选14篇)

《三国演义》读后感《三国演义》读后感(精选14篇)《三国演义》,是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

书的内容主要是说了魏国曹操、蜀国刘备、吴国孙权他们之间发生的事情。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三国演义》读后感(精选14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三国演义》读后感1暑假里,我读了《三国演义》。

这是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书中描写了很多人物。

其中留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和曹操。

刘备是我喜欢的人物之一,因为他对待任何一个困难都很冷静、沉着,而且有爱心,为了顾全大局可以放下自己的尊严。

“三顾茅庐”这个家喻户晓的故事可以体现他的这些特点。

他为了国家大业,不惜自己的时间和身份,多次光顾诸葛亮的家中。

虽然屡屡遭拒,但是最终还是如愿以偿地请到了诸葛亮这个有名的军师。

以至于刘备的以后战事顺利开展。

我喜欢的人物还有诸葛亮。

他不仅拥有很多天文地理知识,而且也足智多谋,能言善辩。

书中描写了许多让我钦佩的计谋:“草船借箭”、“三气周瑜”和“空城计”。

另外他的“舌战群儒”也是让我佩服地五体投地。

书中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曹操了。

他是有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而且他还写了千古流传的诗句。

战场上他有勇有谋,让敌人为之胆战心惊,他也会利用他的谋士为他出谋划策。

他赢得了很多次大的胜利,最让我折服的就是他以弱敌强,战胜了袁绍七十万大军。

但是他生性多疑,因周瑜的一个小计谋,错杀了他的两名大将军,失去了人心。

导致了他后来的失败。

读了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

刘备教我对待任何事情都要冷静处理,顾全大局,不顾私利;诸葛亮教我要多方面的学习,并且要学以致用,多动脑筋;曹操教我失人心失天下,怀疑一切不是好习惯。

《三国演义》读后感2读了《三国演义》一书,使我受益匪浅。

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学名著。

《三国演义》刻画了近200个人物形象,其中最为成功的有诸葛亮、曹操、关羽、刘备等人。

《三国演义》以三国时期魏、蜀、吴三个统治集团相互斗争为主要描写内容。

三国演义读后感:以真诚之心,行信义之事

三国演义读后感:以真诚之心,行信义之事

三国演义读后感:以真诚之心,行信义之事三国演义读后感:以真诚之心,行信义之事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大车无,小车无,其何以行之哉?——《论语》朗朗乾坤方圆几何,长传我千百年民族魂魄。

旧日宫墙化作齑粉,六朝金粉一洗而净,寻常巷陌,曾子杀猪、一诺千金的故事仍被世人一说再说。

千秋万载,沧海桑田,文化经典依然灿烂辉煌,诚信这一传统美德生生不息。

曾有人言“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

”确实,《三国》里有权术,有阴谋,勾心斗角,但是,一切莫因叶障目而不见泰山,《三国演义》关于诚信的故事也不少。

《三国演义》里有一个情节:小霸王孙策生擒太史慈后,与其相约:明日日中,望公来还,慈应诺而去。

诸公曰:“太史慈此去必不来矣”。

孙策曰:“子义乃信义之士,必不背我。

”次日,立杆于营门一求门影。

恰将日中,太史慈引一千众人到寨。

孙策信任太史慈,在诸位臣子认为太史慈一去不回时,他依然坚持“子义必不背我”;最终太史慈也不负他;两人坦诚相待,推心置腹,遂成刎颈之交。

孙策信任部将,给予其重用;太史慈忠肝义胆,涌泉相报。

以真诚之心,行信义之事,此为诚信。

从道德范畴来讲,诚信就是为人处事真诚、老实、讲信誉,言必行、行必果。

人有诚信必贤;家有诚信必和;国有诚信必兴。

我一直相信,世界是美好的,人人都是诚信的。

从小我们念着三字经“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长大,乡里乡邻,抬头不见低头见。

农忙时互相帮助,田野里热火朝天,平时朝夕相处,倒也亲亲热热。

记得今年夏天骑车去另一个小镇探望朋友,结果半路迷路了,向一位老爷爷问路。

令我感动的是,爷爷不仅把我领进他家,热情地给我倒水,给我指路,还提醒我注意安全。

当时我很感动,爷爷与我素不相识,但他能信任我这个陌生人,给予我帮助。

暑假参加建行培训营的时候,行长叮嘱我们,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他告诉我们,要用真诚与耐心,打消客户的顾虑,为客户服务,当你被客户信任时,你会感觉很幸福。

在实习时,很多爷爷奶奶都让我操作atm,帮他们存取款。

八年级《三国演义》读后感,忠诚无畏

八年级《三国演义》读后感,忠诚无畏

八年级《三国演义》读后感,忠诚无畏八年级《三国演义》读后感,忠诚无畏忠诚无畏——读《三国演义》有感八年级二班王粟裕《三国演义》描述的是东汉时期至西晋初期,以刘备、孙权、曹操为首的三个政治军事集团,为独霸天下、登上帝位以至互相攻伐的故事。

在书中,作者塑造了许许多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将故事情节描写得栩栩如生,仿佛历历在目。

在那个人才济济的时代,有野心勃勃、独霸一方的乱世枭雄,悬壶济民、广施仁义的一代义主,横刀立马、英勇绝伦的大将,运筹帷幄、足智多谋的.军师谋士……其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忠诚的诸葛亮。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诸葛亮一生的写照,“受任于败军之际,受命于危难之间”。

当时,刘备新败,诸葛亮出使东吴,舌战群儒,力挽狂澜,联吴抗曹;与周瑜火烧赤壁,打破曹军;面对东吴的盛情邀请,他毫不犹豫地拒绝;而后,兵进西川,为刘备取下立足之地,面对白帝托孤,,他全心全意地辅佐新主刘禅;他七擒孟获,平定南方;他六出祁山,只是为了兴复汉室,上表《出师表》,表达了他对蜀汉政权的忠诚。

他的忠诚深深地打动了我,令我万分敬佩。

从古至今,忠诚一直受到人们的敬仰。

屈原的投江自尽,以身殉国,是忠诚;苏武牧羊,持汉节而不失,是忠诚;荆轲的“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是忠诚;岳飞的精忠报国,是忠诚;文天祥宁死不屈,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忠诚……忠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值得我们去学习,去歌颂,去发扬!现在的社会,人们的物质生活享受多了,像金钱、名誉、权势等利益,深深地诱惑人们,有些人为了追求个人利益,从而不择一切手段不达目的绝不甘休,违背了做人的基本原则,只要有利可图,就将一切抛之脑后。

这样的人,往往只能享受一时的风光,最终的下场都是身败名裂。

忠诚,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流逝的时光,社会的改变,逐渐销蚀了忠诚的光芒。

青少年是民族的未来,背负着民族腾飞的重任,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不能违背忠诚,要使忠诚永放光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国演义》读后感——诚实守信不畏强敌不畏艰险读《三国演义》有感——诚实守信不畏强敌不畏艰险“滚滚长江东似水,浪花淘尽英雄……,提起这首脍炙人口的诗句,人们都会想到《三国演义》。

这是一部断代体古典名著小说,它淋漓尽致地塑造了许多个性鲜明的人物。

比如:足智多谋的诸葛亮,义胆忠肝的关羽,粗中有细的张飞,谦逊老实的刘备,阴险狡诈的曹操,嫉贤妒能的周瑜等等。

读了《三国演义》之后,我最欣赏的是侠肝义胆的关羽,我觉得他是“忠、“勇、“义的完美结合。

关羽,身高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气度不凡;提着青龙偃月刀,骑着赤兔马,更是威风凛凛。

当年他投军就是因为打抱不平,杀了家乡的恶霸,才逃亡江湖的。

他与刘备、张飞在桃园三结义后,跟随大哥刘备,东征西战,不畏艰险,一直对刘备忠心耿耿。

当兄弟三人在曹操大军的进攻下被打散了,刘备下落不明,关公死守下邺,保护刘备妻小。

曹操素爱关羽武艺,用丰厚的俸禄,绿锦战袍,赤兔马,甚至施用“美人计来收服关羽。

关羽接受了丰厚的俸禄,但以此赡养二位嫂夫人;接受了新战袍,但外面仍罩着刘皇叔所赐的旧战袍;接受了赤兔马,是因为他知此马
日行千里,若哪天知兄长下落,一日就能见到兄长了。

至于“美人计,其实是阴险恶毒的曹操想出的诡计:在路上安歇馆驿,曹操想乱了他们君臣之礼,使关公与二嫂共处一室。

曹操就秉烛站在户外,从天黑到天明,毫无倦色。

关羽真是义薄云天,对刘备坚贞不渝。

最后,他顾全大局,答应只降汉帝,不降曹操,并与曹操立下约定,在没有碰到刘备之前,为曹操打仗,碰到刘备,马上回到刘备身边。

关云长的忠义之心令曹操敬佩不已。

不久,当关羽得知刘备在袁绍处,急着要去见他。

于是他去向曹操辞别,但曹操舍不得他,生出一计,在门口悬挂回避牌,终日闭门不见。

关羽没见着曹操,自然也没拿着曹丞相文凭。

但关羽去意已决,提着青龙刀,骑上赤兔马,请上二夫人,率领以前的部下直接出了北门。

由于没有曹丞相的文凭,然后就演绎出了“过五关,斩六将的精彩故事:前至一关,名叫东岭关。

守关的名叫孔秀,招了五百个官兵,孔秀下马要文凭,关羽没有,孔秀就不放行,说要差人禀告丞相。

关羽嫌太慢,孔秀就一身披挂,拦住不让过,关羽大怒,举起青龙偃月刀,一刀就把孔秀给劈死了。

关羽于是带着刘备的两个妻子向洛阳出发,早就有洛阳的探子报知洛阳太守韩福,韩福急忙把驻在洛阳的将军招到一起,牙将孟坦说先让他去和关羽打,假装落败让他追进关里,主公就用暗箭把他射死。

就在这时关羽到了。

孟坦出马,抢双刀来杀关公,关公举刀来迎,不到三回合,孟坦把马就跑,关羽拍马追来。

孟坦只是想引着关公走,没想到关羽赤兔马快,早已赶上,只一刀,就把他给劈死了。

关公勒马回来,韩福闪在门口,用力放一箭,正射中关公左臂。

关公用嘴咬着拔出箭,血流如注,拍马直接来杀韩福,众军都被冲散,韩福急忙要逃,关公手起刀落,带头连肩,斩于马下。

又杀散众军,保护车仗前行。

关公用一块布包住伤口,担心又遭别人暗算,骑马直接到了下一个关口—汜水关,守关者乃是卞喜。

他为关羽布了一桌酒席,暗中布下二十名刀斧手。

吃着吃着,卞喜突然把杯子一摔,那二十名刀斧手一起冲了进来,来砍关羽,关羽急忙把佩刀拔了出来,几下子那二十名刀斧手就“没了。

卞喜暗中拿出飞锤掷打关公。

关公用刀隔开锤,赶上卞喜,一刀劈为两段。

关羽一行来到荧阳,荧阳的太守王植拍马挺枪,直奔关公。

二马相交,只一回合,关羽刀起,秦琪头落。

关羽过关斩将杀敌无数,威震四海,名传八方。

关羽平生是个视义重如山的人,被民间看作是忠义的象征。

在华容道上,关羽捉住了曹操,原本想杀了曹操,但想到曹操当日对自己的好处,还有后来过关斩将的事,怎会不动心?又见曹军惨败,都想掉泪,心中更加不忍,于是把马头勒住,对众人说:“四面散开。

所以就有了华容道义释曹操的美传。

读了《三国演义》,让我受益匪浅,我觉得我们之间有些人中所不重视的友谊对于关羽来说居然那么重要,即使过五关斩六将也要去见刘备,不免让人有一种催然泪下的感觉。

这就不仅仅是友谊了,而是同生共死的那种友情,在我们现在是绝无仅有的。

而关羽居然肯为朋友去死!这种精神是可歌可泣的,可见他们的友情是多么的无私啊,关羽为了刘备,宁可丢弃三等爵位、赤兔马、和荣华富贵,也要去见他,这也表现出关羽和刘备的友情是不能用金钱来衡量的,而现在许多人人在世,求的就是官位、房子、车和钱。

一个国家的每个人的品质都能像关羽这样忠诚,没有卖国贼,那么这个国家将坚不可摧。

昔日有多少英雄忠诚于祖国,如邓世昌与军舰同生死;岳飞的精忠报国;林则徐为了祖国和人民坚决硝烟;经历抗日战争和国内战争的革命先烈们为了祖国的解放宁死不屈,抛头颅洒热血,就算死也绝
不背叛,背叛是可耻的行为,只有忠诚才会被人敬重,正因为革命先烈们对党的忠诚才换来了全中国的解放,是老百姓过上了今天的幸福生活。

读了这本名著,也让我明白了每个人都要学习关羽那种忠诚的品质,做诚实守信的忠义之士,还要学习他那种不畏强敌、不畏艰险的勇敢精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