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基础篇第11讲滑轮轮轴斜面(附强化训练题)

合集下载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讲座杠杆滑轮斜面的原理与应用试题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讲座杠杆滑轮斜面的原理与应用试题

杠杆、滑轮、斜面的原理与应用本次主题2019中考物理复习专题讲座:杠杆、滑轮、斜面的原理与应用本次课涉及知识点罗列1、知道杠杆的平衡条件及应用,会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进行计算。

2、知道滑轮的省力原理及应用3、了解斜面的省力原理及常见的应用。

亲爱的同学们,在初中物理的知识架构中,简单机械与功的综合应用是一个较难的板块,不论是大考还是小考,所占得分值都不少;但这部分内容较多,我们只有把简单机械放在前面讲解,下一讲中才讨论功与机械联合的问题,会涉及到综合应用的问题。

本单元在考卷中的分值在10分左右,甚至还会更高一下些;比如可以把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作为实验题来考查,还可以把滑轮组的有关计算作为计算题或压轴题来考查,这个板块为必考内容,下面我们来分步讲解,同学们可要留心哟。

特别说明:烦请各位老师,在把本学案打印给学生之前,删除答案部分,谢谢。

一、基础点睛(一)杠杆1、杠杆的定义: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O转动,这根硬棒就是杠杆。

杠杆可以是直的硬棒,如撬棒等;也可以是弯的,如下图所示羊角锤、啤酒瓶瓶盖的扳手等,都是曲臂杠杆。

2、明确杠杆的九要素何为杠杆的九要素呢?可以简单记忆为:三点两臂两力加两线,解释如下:三点----动力作用点、阻力作用点和支点。

两力----动力和阻力。

两臂----动力臂、阻力臂。

两线----动力作用线、阻力作用线。

3、理解杠杆的平衡在力的作用下,杠杆处于静止或匀速转动状态时,都属于杠杆的平衡状态。

如右图所示,小朋友玩跷跷板的过程中,不论是静止还是处于匀速运动状态,都叫杠杆的平衡。

4、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在什么条件下,杠杆才会平衡呢?下面我们用实验进行探究。

右图是常用的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装置图,共分为四步,先调节杠杆的平衡,接着改变钩码的个数和力臂的大小连续两次实验,再在左侧改为用测力计斜拉代替钩码,经过几次的实验数据对比,可以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或写为:F1L1= F2L2注意:这个平衡条件就是阿基米德发现的杠杆原理。

中考物理精品课件 综合练测 滑轮 斜面机械效率

中考物理精品课件 综合练测 滑轮 斜面机械效率
均为10CN。(不计绳重及摩擦)此过程中()
A.F甲小于F乙 B.甲的机械效率小于乙的机械效率 C.F甲做的功等于F乙做的功 D.F甲做功的功率小于F乙做功的功率
11.(不定项)如图所示,斜面长10m,高4m,用沿斜 面方向的推力F,将一个质量为50kg的货物由斜面底
端匀速推到顶端,运动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A功500J。 (g取10N/k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综合练测
20
滑轮斜面机械效率
1.学校每周都要举行一次升国旗仪式。你认为旗杆顶端安装的 滑轮是定 (选填“定”或“动”)滑轮,使用旗杆顶端的滑轮 不能(选填“能”或“不能”)省力。 2.如图所示,同材质的甲、乙两实心金属块处于静止状态,不 计滑轮重力及摩擦,其中A是动 (选填“定”或“动”)滑轮, 甲、乙的质量之比是2∶1;现面
C.一个动滑轮D.一个定滑轮
7.如图所示,工人用动滑轮匀速提升重物,A这样做()
A.省力,不改变施力的方向 B.不省力,改变施力的方向 C.既省力,也改变施力的方向 D.既不省力,也不改变施力的方向
8.A中的杠杆和物体处于静止状态,B、C、D中的物 体被匀速吊起,所有物体重力均为G,不计动滑轮重
回首 页
总目录
回首 页
(1)实验原理是。
总目录
(2)这个实验使用的测量工具是刻度尺和弹簧测力 计。 (3)实验中,测绳端拉力F时,应尽量竖直向上匀速 拉动弹簧测力计,且在拉动过程中读数。 (4)如图丙所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2N。
回首 页
总目录
(5)第3次测得的机械效率为90.9%。(结果保留百 分号前一位小数) (6)丽丽利用图甲完成两次实验,她发现滑轮组的 机械效率与钩码提升的高度无关(选填“有关”或 “无关”);而分析表中数据还可以得出结论:使用 同一滑轮组,增加物重,可以提高机械效率。

《滑轮组、轮轴及斜面》习题课件(Word版)

《滑轮组、轮轴及斜面》习题课件(Word版)

第2节滑轮第2课时滑轮组、轮轴及斜面知识点1 滑轮组1.在实际使用滑轮的过程中,人们常将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这种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组合装置称为________。

它结合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既能________,又能________________。

用滑轮组提升重物时,动滑轮上有n段绳子承担物重,提起重物的力就是物重的________。

(忽略滑轮重和摩擦)2.如图12-2-16所示,甲和乙都是由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但它们又有不同点。

请回答:图12-2-16(1)______滑轮组能改变力的方向,而______滑轮组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2)甲滑轮组有________段绳子承担物重,乙滑轮组有________段绳子承担物重,________滑轮组更省力些。

(3)如果都使物体上升高度h,那么甲滑轮组的绳端必须向下移动________,乙滑轮组的绳端必须向上移动________。

3.借助简单机械将同一重物提升,若不计滑轮重、绳重及摩擦,以下装置最省力的是( )图12-2-17知识点2 滑轮组的绕法4.按照图12-2-18中的要求画出滑轮组的绕绳方法(不计滑轮重、绳重及摩擦)。

图12-2-18知识点3 滑轮组的相关计算5.如图12-2-19所示的滑轮组,不计绳重及滑轮转动摩擦,物重G=100 N,每一个滑轮重20 N。

拉力F为______N时,恰能让重物G匀速上升;若重物G能以0.1 m/s的速度匀速上升,则绳自由端向上运动的速度为______m/s。

图12-2-19知识点4 轮轴和斜面6.轮轴(动力作用在轮上)和斜面都是________机械。

7.如图12-2-20所示的器械中,不是轮轴的是( )图12-2-208.如图12-2-21所示,日常生活或生产实践中使用的机械,能抽象为斜面的是( )图12-2-219.利用两个滑轮提升同一重物,滑轮重、绳重、滑轮与绳间的摩擦均不计,如图12-2-22所示的几种组合中,最省力的是( )图12-2-2210.如图12-2-23所示是“一动一定”滑轮组,a、b为两个弹簧测力计,不计滑轮重、绳重及摩擦,当匀速提升G=300 N的重物时,a、b两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分别为( )图12-2-23A.300 N、100 NB.200 N、100 NC.300 N、150 ND.100 N、100 N11.用滑轮或滑轮组使同一物体沿相同水平地面匀速移动,拉力分别为F甲、F乙、F丙,比较它们的大小(不计滑轮重、绳重及滑轮与细绳间的摩擦),正确的是( )图12-2-24A.F甲最大B.F乙最大C.F丙最大D.一样大12.要利用滑轮组匀速提升重为1200 N的物体,而绳子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310 N(不计滑轮自身重、绳重和摩擦),则所用滑轮中至少使用( )A.一个定滑轮、一个动滑轮B.一个定滑轮、两个动滑轮C.两个定滑轮、一个动滑轮D.两个定滑轮、两个动滑轮13.用如图12-2-25所示的装置将重为300 N的物体水平匀速拉动,物体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为48 N,不考虑滑轮重、绳重和滑轮与绳间的摩擦,则水平拉力F为________N。

中考物理第一部分夯实基础过教材第十一章简单机械第二节滑轮斜面及机械效率复习真题面对面

中考物理第一部分夯实基础过教材第十一章简单机械第二节滑轮斜面及机械效率复习真题面对面

第一节滑轮斜面及机械效率真题面对面命题点1滑轮组.斜面的特点及相关计算类型一滑轮组的特点及相关计算1. (毕节12题3分)简单机械与人类的生产活动息息相关.以下关于简单机械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指甲剪是省力杠杆B. 定滑轮不省力,但能改变力的方向C. 滑轮组既省力,又省距离,还省功D. 斜面的机械效率达不到100%2.(六盘水12题2分)如图所示,其中G=180 N,F=100 N,物体G在拉力F的作用下匀速上升2 m(不计绳重及摩擦),这一过程中,结果错误的是()A.绳子自由端移动4 mB.拉力F做功200 JC.动滑轮重为20 ND.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90%第2题图第3题图第4题图3. (六盘水9题2分)如图所示,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使重300 N的物体在水平桌面上以0.1 m/s的速度匀速运动时,物体与桌面的摩擦力为60 N(不计绳重.动滑轮重及摩擦),F 及其功率的大小分别为()A. 20 N 2 WB. 20 N 6 WC. 60 N 2 WD. 30 N 6 W4. (黔东南10题2分)如图所示为我州某学校升旗的情景,旗杆顶装的滑轮是______滑轮,它的作用是_______.5.(黔西南13题3分)如图所示,物体A和B所受重力都为160 N,不计滑轮重.绳重和摩擦,当分别用力匀速提升物体A和B时,F A为______N,F B为_____N.若与A相连的滑轮重40 N,不计绳重和摩擦,此滑轮的机械效率是________.第5题图第6题图6.(安顺13题4分)用相同的滑轮和绳子分别组成如图所示的甲.乙两个滑轮组,把相同的物体提升相同的高度,在不计绳重及机械摩擦的情况下,甲所用的拉力______乙所用的拉力;甲滑轮组的效率_____乙滑轮组的效率(均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7.(六盘水16题4分)如图所示,小刚欲将一袋粮食从地面抬到楼顶,在不计绳重和摩擦的情况下,小刚用动滑轮把重40 N的一袋粮食匀速提高10 m,他所用拉力为25 N,则整个过程中,小刚所做的有用功是____J,总功是______J,动滑轮的机械效率是______;如果用该动滑轮把重100 N的一袋粮食匀速提升相同高度,则这个动滑轮的机械效率将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第7题图第8题图8.(遵义30题4分)如图所示,用滑轮组拉动重为70 N的物体A,使物体A在水平方向上移动5 m,所用拉力F为20 N,地面对物体A的摩擦力为30 N,则拉力F做的功为______J,滑轮组的效率为___.9.(黔东南14题2分)工人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将质量为20 kg的货物竖直匀速提高了2 m,他所做的有用功是____J,已知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则工人的拉力是_____N.(g=10 N/kg)第9题图第10题图10.(铜仁34题3分)利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提升重物,不计摩擦和绳子的重力.现用500 N 的拉力F将重为1 800 N的物体在5 s内匀速提升了3 m.则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是____ m/s.动滑轮的质量为 ____kg,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_____(g取10 N/kg).11.(遵义35题7分)搬运工人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将一个重120 N的物体匀速提升3 m,所用的拉力为50 N,不计绳重及摩擦.求:(1)滑轮组的机械效率;(2)动滑轮的重;(3)若用该滑轮组同时拉4个这样的物体,拉力为多大.第11题图12.(黔南州22题8分)用如图甲所示的滑轮组提升物体M,已知被提升的物体M质量为76 kg,M的体积为3×10-3 m3.在M物体未露出水面的过程中,绳子自由端的拉力F将物体M以0.5 m/s的速度匀速提升了10 m的高度.此过程中,拉力F做的功W随时间t的变化图像如图乙所示,不计绳重和摩擦力大小.求:(g=10 N/kg)(1)求物体M的重力?(2)求动滑轮下端挂钩上的绳子拉力?(3)求滑轮组提升重物的机械效率?第12题图13.(铜仁40题10分)如图所示,物体A是正方体金属块,边长是20 cm,在拉力F的作用下物体A恰好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每个滑轮重20 N,金属块的密度ρ金=5×103 kg/m3.物体A 运动时受到地面的阻力是物体重的0.3倍,在2 s内被拖动5 m,不计绳重及绳与滑轮.轮与轴之间的摩擦(g=10 N/kg).试求:(1)物体A对地面的压强;(2)拉力F做功的功率;(3)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计算结果保留1位小数).第13题图14.(安顺17题6分)如图甲所示,是2008北京残奥会开幕式最后一棒火炬手侯斌,靠自己双手的力量,攀爬到火炬台底部并最终点燃圣火的照片.该点火仪式充分体现了残疾人自强自立.拼搏向上的勇气和精神.已知他和轮椅总质量为80 kg,攀爬高度39 m,历时200 s.(g 取10 N/kg)第14题图(1)如果不计机械装置的额外功,求他的平均功率多大?(2)小明同学看到火炬手攀爬很费劲,想用物理课上学过的滑轮组可以省力的方法,将火炬手拉上去.若小明同学站在地面上,用如图乙所示的哪个滑轮组拉起火炬手最合适,理由是什么?如果该滑轮组机械效率为80%,求小明同学的拉力至少要多大?15. (黔南州21题8分)每天锻炼一小时,幸福生活一辈子”的健康理念被人们接受,引导广大市民走向全民健身行列.如图所示是某型号健身器的结构简化图,每个滑轮质量为2 kg.小刚质量为60 kg,他竖直向下拉手柄,将20 kg的配重匀速向上拉,2 s配重上升了1 m,不计绳重和摩擦,g=10N/kg.求:(1)手柄移动的速度;(2)小刚做功的功率;(3)若小刚站立时,鞋底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500 cm2,配重被匀速拉起时,他对地面的压强是多少?第15题图16.(黔东南25题8分)如图甲是建造大桥时所用的起吊装置示意图,使用电动机和滑轮组(图中未画出)将实心长方体A从长江底竖直方向匀速吊起,图乙是钢缆绳对A的拉力F1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A完全离开水面后,电动机对绳的拉力F大小为1×104 N,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75%,已知A的重力为3×104 N,A上升的速度始终为0.1 m/s.(不计钢缆强绳与滑轮间的摩擦及绳重,不考虑风浪.水流等因素的影响,g取10 N/kg)求:第16题图(1)长方体A未露出水面时受到的浮力;(2)长方体A的体积;(3)长方体A的密度;(4)长方体A完全离开水面后,在上升过程中F的功率.类型二斜面的相关计算17.(铜仁34题2分)某工人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将G=900 N的重物沿斜面向上匀速拉动4 m用时30 s,该过程中物体上升的竖直高度为2 m,此装置的机械效率η=75 %.该过程中,工人所用的拉力F=______N,拉力做功的功率P=___W.第17题图第18题图18.(六盘水27题7分)如图所示,现将重为5 N的物体A沿长1.2 m,高0.6 m的斜面匀速从底端拉到顶端,在此过程中,F的大小恒为3 N,所用时间是12 s,求:(1)物体A从底端到顶端的平均速度;(2)物体A从底端到顶端过程中拉力F的功率;(3)求此斜面的机械效率(保留一位小数).命题点2滑轮组绕线作图19.(黔东南16题2分)一位同学站在地面上,要利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将重物提升到10 m 高的楼上,请你帮他在图中画出符合要求且省力的绳子绕法.第19题图第20题图20.(铜仁36题3分)请在图中画出滑轮组最省力的绕法.命题点3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21.(安顺10题4分)某实验小组研究“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实验数据如下表.若不计摩擦,比较1和2两次实验数据,可以看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有关;比较1和3两次的实验数据,可以看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有关.1 2 3钩码重G/N 4 4 6钩码上升高度h/m 0.1 0.1 0.1绳端拉力F/N 1.8 1.4 2.4绳端移动距离s/m 0.3 0.5 0.3机械效率η74% 57% 83%22.(黔南州18题8分)某班同学在“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时,他们猜想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可能与动滑轮的个数.物重和物体上升的高度等因素有关.各小组利用如实验次数物重(N)物体上升的高度(m)拉力(N)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m)机械效率η(%)1 1 0.1 0.6 0.2 83.32 1 0.1 0.4 0.4 62.53 2 0.1 0.65 0.4 76.94 1 0.2 0.6 0.4 83.3第22题图(1)比较第 1.2次实验数据得出:用不同的滑轮组提升相同的物体,动滑轮的个数越多,______;比较第2.3次实验数据得出:同一个滑轮组,提升的物体越重,_______;比较第1.4次实验数据得出:同一个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物体上升的高度______;(2)在测拉力时,某同学觉得很难使测力计做匀速直线运动,不便于读数,就让弹簧测力计处于静止状态时才读数.该同学的读数与实际相比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测得机械效率_____(选填“偏高”“偏低”或“不变”),说明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还与_____有关;(3)有两个小组所用的动滑轮重量相同,提升的物体也相同,测的机械效率却不同.原因可能是绳子与滑轮或滑轮与轴之间的_____不同,影响了测量结果.所以,我们在生活中经常给各种机械加润滑油,是为了______它的机械效率答案1. C2. B 【解析】由题图知,滑轮组由2段绳子承担物重,可知s =2h =2×2 m=4 m,故A 正确,不符合题意;拉力F 做的功W =Fs =100 N×4 m=400 J,故B 错误,符合题意;由F =1n(G +G 动)得,G 动=2F -G =2×100 N-180 N =20 N,故C 正确,不符合题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W 有W 总×100%=Gh Fs ×100%=180 N×2 m 400 J×100%=90%,故D 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 3. B 【解析】物体匀速运动,可知物体受的拉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即F 拉=f =60 N,从题图可知,此滑轮组有三股绳子承担对物体的拉力,不考虑绳的重力和绳的摩擦,所以绳子自由端的水平拉力为:F =13F 拉=13×60 N=20 N ;水平拉力的功率:P =W t =Fst =Fv =Fnv 物=20 N×3×0.1 m/s=6 W .所以A.C.D 错误,B 正确.故选B.4. 定 改变力的方向5. 80 160 80% 【解析】第一个图中的滑轮是动滑轮,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的力,所以F A =12×G =12×160 N=80 N,第二个图中的滑轮是定滑轮,使用定滑轮不省力,所以F B =G=160 N .此滑轮的机械效率为:η=W 有W 总×100%=GhFs ×100%=Gh12×(G +G 动)×2 h×100%=GG +G 动×100%=160 N160 N +40 N=80%. 6. 大于 等于 【解析】由图知:甲由两段绳子承担物重,所以F 甲=12(G 物+G 动);乙由3段绳子承担物重,所以F 乙=13(G 物+G 动).所以甲所用的拉力大于乙所用的拉力.而甲乙两滑轮组的动滑轮和物体的重力相同,所以额外功与有用功大小相等.根据η=W 有W 有+W 额×100%,所以机械效率相等.7. 400 500 80% 变大 【解析】小明做的有用功W =Gh =40 N×10 m=400 J ;总功:W =Fs =25 N×20 m=500 J ;所以机械效率:η=W 有W 总×100%=400 J 500 J×100%=80%;如果把重100 N 的一袋粮食匀速提升相同高度,则这个动滑轮的机械效率将变大,因为额外功没变,而有用功增大,所以机械效率变大.8. 200 75% 【解析】由题图可知滑轮组对摩擦力的拉力由2段绳子承担,即n =2,物体A 移动s 1=5 m,则F 通过的距离为s =ns 1=2×5 m=10 m,则拉力F 做的功为W =Fs =20 N×10 m=200 J ;此过程中摩擦力做的功为W 有=fs 1=30 N×5 m=150 J,则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η=W 有W ×100%=150 J 200 J×100%=75%. 9. 400 125 【解析】货物的重力G =mg =20 kg×10 N/kg=200 N,有用功W 有=Gh =200 N×2 m=400 J .由于η=W 有W 总×100%=Gh F ×2h ×100%=G 2F ×100%,故工人的拉力F =G2η=200 N2×80%=125 N. 10. 2.4 20 90% 【解析】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 =nh =4×3 m=12 m,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v = s t =12 m 5 s =2.4 m/s ;在不计摩擦和绳子的重力时,F =G 物+G 动n,G 动=nF -G物=4×500 N-1 800 N =200 N,动滑轮的质量m 动=G 动 g =200 N10 N/kg=20 kg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 W 有用 W 总×100%=Gh Fs ×100%=1 800 N×3 m500 N×4×3 m×100%=90%.11. 解:(1)由题图可以看出物体由3段绳子承担,则绳子自由端通过的距离s =nh =3×3 m=9 m,工人做的有用功为:W 有=Gh =120 N×3 m=360 J,总功为W 总=Fs =50 N×9 m =450 J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η=W 有W 总×100%=360 J450 J×100%=80%(3分) (2)物体和动滑轮由3段绳子承担,不计绳重和摩擦,则由F =G 物+G 动n,即50 N =120 N +G 动3,可得G 动=30 N(2分) (3)4个相同的物体总重力为4G =4×120 N=480 N,由(2)知G 动=30 N,则此时F =G 物+G 动n=480 N +30 N 3=170 N(2分)12. 解:(1)物体的重力为G =mg =76 kg×10 N/kg=760 N(2分) (2)因为物体完全浸没,所以物体受到的浮力:F 浮=ρgV 排=ρgV =1.0×103 kg/m 3×10 N/kg×3×10-3 m 3=30 N(1分)挂钩上的绳子拉力:F 绳=G -F 浮=760 N -30 N =730 N(2分)(3)拉力F 作用的时间为:t =s v =10 m0.5 m/s=20 s,由图乙可知,拉力做功为8 000 J,所以滑轮的机械效率为:η=W 有W 总×100%=Gh W 总×100%=730 N×10 m 8 000 N×100%=91.25%(3分) 13. 解:(1)V =(20 cm)3=8 000 cm 3=8×10-3m 3m =ρV =5×103 kg/m 3×8×10-3 m 3=40 kg(1分) G =mg =40 kg×10 N/kg=400 N(1分) S =(20 cm)2=400 cm 2=4×10-2 m 2 p =F S =400 N 4×10-2 m2=1×104 Pa(1分) (2)f =0.3G =0.3×400 N=120 N(1分)F 1=G 动+f n =20 N +120 N 2=70 N(1分)s =ns A =2×5 m=10 mW 总=F 1s =70×10 m=700 J(1分) P =W t =700 J 2 s=350 W(1分) (3)W 有=F 2s A =120 N×5 m=600 J(2分)η=W 有W 总×100%=600 J 700 J×100%≈85.7%(1分)14. 解:(1)P =W t =Gh t =mgh t =80 kg×10 N/kg×39 m200 s=156 W(2分)(2)D 滑轮组,拉力方向向下且更省力(1分)η=W 有W 总×100%=Gh Fs ×100%=Gh 4Fh ×100%=G4F×100%故F =G 4η=80 kg×10 N/kg4×80%=250 N(3分) 15. 解:(1)配重物体移动的速度v =s t =1 m2 s=0.5 m/s,动滑轮上面有两段绳子,所以手柄移动的速度 v 动=12v =0.5×0.5 m/s=0.25 m/s(2分)(2)动滑轮的重力G 动=m 动g =2 kg×10 N/kg=20 N 配重的重力G 物=m 物g =20 kg×10 N/kg=200 N拉力通过定滑轮作用在动滑轮轴上,所以手柄的拉力F =G 动+2G 物=420 N(1分) 拉力的功率P =Fv 动=420 N×0.25 m/s=105 W(2分)(3)小刚的重力G =mg =60 kg×10 N/kg=600 N,当他站立匀速拉动配重时,他对地面的压力等于支持力,因为F 支+F 拉=G ,所以F 支=G -F 拉=600 N -420 N =180 N(1分)所以他对地面的压力F =F 支=180 N,他对地面的压强p =F S =180 N500×10-4m 2=3 600 Pa(2分)16. 解:(1)根据图像乙可知,长方体A 未露出水面时受到的浮力:F 浮=G -F 1=3×104 N -1×104 N =2×104 N(1分)(2)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当物体浸没时:V 物=V 排=F 浮ρ水g =2×104 N 1.0×103 kg/m 3×10 N/kg =2 m 3(2分) (3)长方体A 的质量为m =G g =3×104 N 10 N/kg=3×103 kg(1分) 长方体A 的密度为ρA =m V 物=3×103 kg 2 m3=1.5×103 kg/m 3(1分) (4)长方体A 离开水面后,根据η=W 有W 总×100%=Gh Fs ×100%=G Fn×100%可得:滑轮图中承担物重的绳子股数n =G ηF =3×104 N 75%×1×104 N=4(1分) 所以绳端移动的速度v F =nv A =4×0.1 m/s=0.4 m/s(1分)F 的功率为P F =Fv F =1×104 N×0.4 m/s=4×103 W(1分)17. 300 80 【解析】工人所做的有用功为:W 有=Gh =900 N×2 m=1 800 J ;拉力F 移动的距离s =2×4 m=8 m ;斜面的机械效率为η=W 有W 总×100%=Gh Fs ×100%,得F =Gh ηs =1 800 J 75%×8 m =300 N ;拉力的功率P =W t =Fs t =300 N×8 m 30 s=80 W. 18. 解:(1)物体由底端到顶端的速度为:v =s t =1.2 m 12 s=0.1 m/s(2分) (2)物体从底端到顶端拉力的功率为:P =Fv =3 N×0.1 m/s =0.3 W(2分)(3)此斜面的机械效率为:η=W 有W 总×100%=Gh Fs ×100%=5 N×0.6 m 3 N×1.2 m×100%≈83.3%(3分) 19. 如答图所示(2分)第19题答图20. 如答图所示(3分)第20题答图21. (每空2分,共4分)动滑轮的个数(或动滑轮的总重) 提升的物重22. (每空1分,共8分)(1)机械效率越低机械效率越高无关(2)偏小偏高运动状态(其他答案合理即给分) (3)摩擦提高【解析】(1)比较第1.2次实验数据得出:用不同的滑轮组提升相同的物体,动滑轮个数越多,其机械效率越低;比较第2.3次实验数据得出:同一个滑轮组,提升的物体越重,它的机械效率越高;比较第1.4次实验数据可知,两次实验的效率相同,因此同一个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物体上升的高度无关;(2)要正确测量拉力,所以弹簧测力计需要做匀速运动,而当弹簧测力计静止读数时,便不会存在摩擦力对拉力的影响,所以所测拉力偏小,机械效率偏高;说明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还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有关;(3)两个小组所用的动滑轮重量相同,提升的物体也相同,测得的机械效率却不同,原因可能是绳子与滑轮或滑轮轴之间的摩擦不同,影响了测量结果;所以我们在生活中经常给各种机械加润滑油,是为了减小摩擦,提高机械效率.。

初中物理-滑轮专题强化训练(解析版)

初中物理-滑轮专题强化训练(解析版)

初中物理-滑轮专题强化训练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如图所示是使用简单机械匀速提升同一物体的四种方式(不计机械自重和摩擦),其中所需动力最小的是A.B.C.D.2.一些民间谚语常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下面四句谚语中对应的物理知识正确的是()A.潭清疑水浅﹣﹣光的反射现象B.一个巴掌拍不响﹣﹣声音不能在固体中传播C.人多力量大﹣﹣杠杆原理D.磨刀不误砍柴工﹣﹣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3.如图所示,物体M重100N,滑轮重10N,若不计摩擦及绳重,当滑轮在恒力F作用下,以0.2m s的速度匀速上升,物体M的的速度及拉力F的大小分别为()A.0.1m s,110N B.0.2m,55NC.0.4m s,210N D.0.4m s,110N4.如图所示工具,在使用时费力的是()A.筷子B.托盘天平C.动滑轮D.钢丝钳5.一辆汽车不小心陷进泥潭后,司机按如图所示的甲、乙两种方法安装滑轮,均可将汽车从泥潭中匀速拉出。

比较这两个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安装的都是定滑轮,都不能省力B.甲安装的是动滑轮,能省力C.甲、乙安装的都是动滑轮,都能省力D.乙安装的是动滑轮,能省力6.下列所示的几种杠杆类工具中,哪一个杠杆与其它三个不属于同一类型()A.用鱼竿钓鱼B.用羊角锤拔钉子C.用筷子夹取食物D.用笤帚扫地7.以下现象解释正确的是()A.学校里升旗杆的顶端所安装的动滑轮是为了省力B.潜水艇是靠改变自重来实现上浮或下潜的C.用吸管喝饮料是靠嘴的吸力,与大气压强无关D.我们看到太阳东出西落,说明太阳绕地球旋转8.如图所示,用相同的滑轮组装成的滑轮,提升相同的重物,绳端的拉力F甲和F乙,则下列正确的是A.F甲=F乙B.F甲>F乙C.F甲<F乙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9.同一物体沿相同水平地面被匀速移动,如图所示,拉力分别为F甲、F乙、F丙,不记滑轮与轻绳间的摩擦,比较它们的大小,则()A.F甲<F乙<F丙B.F甲>F乙>F丙C.F甲>F乙=F丙D.F甲=F乙>F丙10.如图所示两个物体A和B,质量分别为M和m(已知M>m),用跨过定滑轮的轻绳相连,A静止在水平地面上.若滑轮与转轴之间的摩擦不计且滑轮质量不计,则()A.天花板对滑轮的拉力大小为(M+m)gB.绳子对物体A的拉力为(M-m)gC.地面对物体A的支持力为MgD.绳子对天花板的拉力为2mg二、多选题11.某品牌牙膏如图所示,根据你的观察和生活经验,你认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牙膏盖上的条纹是为了增大摩擦B.拧开牙膏盖子时,盖子相当于省力杠杆C.挤压牙膏时可反映出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D.密闭的牙膏带到高原地区会变瘪12.下列各图所描述的物理知识,正确的是()A.光的折射B.光的色散C.力和力臂D.通电螺线管的磁场13.如图所示,在拉力F的作用下,将重为G的物体从斜面的底端沿斜面匀速向上拉到顶端,斜面长为s、高为h,物体与斜面间的摩擦力为F摩。

2021年中考物理微专题练习——滑轮、滑轮组及斜面【附解析版】

2021年中考物理微专题练习——滑轮、滑轮组及斜面【附解析版】

2021年中考物理微专题练习——滑轮、滑轮组及斜面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不计绳重和摩擦,沿三种不同的方向拉绳使物体匀速上升,所用的力分别是F1、F2、F3,则A. F1较大B. F3较大C. F1、F2、F3的大小不能确定D. 将钩码提升相同的高度,力F1、F2、F3所做的功相等2.使用以下简单机械时,用20N的拉力不能..提起重30N物体的是A. 一个动滑轮B. 一个定滑轮C. 杠杆D. 斜面3.某人用100N的力提起了350N的重物,那么他可能使用了A. 一个定滑轮B. 一个动滑轮C. 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D. 一个杠杆4.如下图所示的四种机械装置中,不能省力的装置是()A. 水管上的水龙头B. 大门上的门把手C. 自行车的脚踏板D. 旗杆顶的定滑轮5.利用如图机械,提升同一重物G ,(不计机械本身的重力和摩擦),所需拉力F 最大的是( )A. B. C.D.6.如图所示的各种情况中,用同样大小的力F 将重物匀速提升,若不计摩擦和滑轮重,物重最大的是( )A. B. C.D.7.如图所示是使用简单机械匀速提升同一物体的四种方式(不计机械自重和摩擦),其中所需动力最小的是A. B. C.D.8.某人到健身房进行健身活动,用如图所示的牵引装置来锻炼腿部和手部肌肉功能.使用时,若绳A处固定不动,手在B处用力F B拉绳,使重物G匀速上升;若绳B处固定不动,腿在A处用力F A拉绳,使重物G匀速上升.(不考虑绳重和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F A=F BB. F A>F BC. F A<F BD. 条件不足,无法确定9.如图所示,用三种方法拉动同一物体在相同的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使物体以相等速度移动相同的距离.所用拉力分别是F1、F2、F3,这三个力的作用点移动距离分别是s1、s2、s3,移动速度分别为v1、v2、v3,不计滑轮摩擦,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F1:F2:F3=2:4:1B. F1:F2:F3=2:1:4C. s1:s2:s3=2:4:1D. v1:v2:v3=2:4:110.如图所示,物体A、B的重分别为20N、10N,滑轮和绳子的重忽略不计,此时物体A在水平面上向右作匀速直线运动,若用力F向左拉物体A,使物体A向左作匀速直线运动,则()A.F=30N B.F=20N C.F=10N D.F=5N11.利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匀速提升200N的重物,动滑轮重为10N(不计绳重与摩擦),则拉力F的大小为()A.70N B.100N C.105N D.110N二、填空题1.指出图中所列工具分别属于那种简单机械,剪刀________;扳手______;钻头________.2. 一个箱子需要从地面搬到汽车上.小冰想用如图甲所示的方法搬运,小雪想用如图乙所示的方法搬运.两种方法克服箱子的重力做的功是________,但小雪的方法会________.3.如图所示,斜面长2m、高1m,把一个质量为24kg的物体沿斜面从斜面底端匀速拉到顶端,需要克服重力做功J。

【2023届】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训练卷 专题11 简单机械—杠杆、滑轮(含答案)

【2023届】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训练卷 专题11 简单机械—杠杆、滑轮(含答案)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11 简单机械—杠杆、滑轮一、单选题1.2021年12月26日,神舟十三号航天员叶光富、翟志刚先后从天和核心舱成功出舱。

期间,驻守舱内的航天员王亚平配合地面操控机械臂,支持两名出舱航天员开展舱外作业。

如图所示,机械臂真实模拟人的手臂灵活转动,具有抓住、拉回、锁死等功能。

下列工具在使用中与机械臂属于同一类杠杆的是()A.核桃钳B.撬钉子的羊角锤C.钓鱼竿D.托盘天平2.在不考虑摩擦的前提下,使用下列简单机械一定能省力的是()A.滑轮B.杠杆C.轮轴D.斜面3.如图所示,各种装置在正常使用过程中都可视为杠杆,其中属于省力杠杆的是()A.用瓶起子开瓶盖B.用镊子夹砝码C.用钓鱼竿钓鱼D.用筷子夹食品4.一根轻质杠杆,在左右两端分别挂上300N和400N的重物时,杠杆恰好水平平衡。

若将两边物重同时减少50N,则杠杆()A.左端下沉B.右端下沉C.仍然平衡D.无法确定5.如图所示,一块厚度、密度均匀的长方形玻璃板平放在水平地面上,分别用竖直向上的拉力F甲、F乙拉在长短不同的两端的中央位置,使该端抬离地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F甲>F乙,因为甲方法的动力臂短B.F甲<F乙,因为乙方法的动力臂长C.F甲>F乙,因为乙方法的阻力臂短D.F甲=F乙,因为动力臂都是阻力臂的2倍二、多选题6.下列几种生活中常用的工具都是杠杆。

正常使用时属于省力杠杆的是()A.用园艺剪修枝B.用食品夹取食物C.用核桃夹夹核桃D.用钢丝钳剪钢丝7.对如图所示的几种简单机械,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图中OA是阻力臂B.图中所示的装置可省一半力C.装置是一种等臂杠杆D.汽车驾驶盘也是一种简单机械8.如图所示的工具中,属于费力杠杆的是()A.老虎钳B.瓶盖起子C.筷子D.食品夹9.如图所示,一架无人机通过动滑轮将重20N的货物从深5m的井底拉至井口。

若无人机竖直向上匀速飞行的速度为0.4m/s,对绳子的拉力为12N。

中考物理夯实基础过教材第十一简单机械第二节滑轮斜面及机械效率复习课件(含答案)

中考物理夯实基础过教材第十一简单机械第二节滑轮斜面及机械效率复习课件(含答案)

考点 机械效率 12.功的分类
(1)有用功:物体被提升时必须要做的功,用①__W_有___表
示。
(2)额外功:使用机械时,并非我们需要又不得不做的
功,用W额表示。 (3)总功:有用功与额外功之和,用W总表示,W总=② __W_有__+_W_额_____ 。
2.机械效率
(1)定义:③_有__用__功_跟④ _总__功___的比值,用符号⑤ η
命题点 7.控制变量法的应用 ①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所吊重物重力大小的关系 (控制滑轮组的绕线方式相同,改变滑轮组所吊钩码的 数量) ②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动滑轮重力大小的关系(控 制滑轮组所吊钩码的数量相同,改变动滑轮的数量或换 重力不同的动滑轮)
命题点 8.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物体被提升的高度及物体提升的 速度无关。 9.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 ①用同一滑轮组,吊起数量不同的钩码,数量越多,滑 轮组的机械效率越高; ②钩码的数量相同,用重力或数量不同的动滑轮将钩码 吊起,动滑轮越轻,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高。 10.根据实验数据总结实验结论
(4)通过比较__1_、__2__两次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使用同 一滑轮组提升同一重物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绳子段数 无关。(填实验次数的序号) (5)通过比较_2_、__3__两次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同一滑 轮组提升重物时,物重越大,滑轮组机械效率越高。(填 实验次数的序号) (6)通过比较3、4两次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 _不_同__滑_轮__组_提__升_相__同_重__物_时__,_动__滑__轮_越__轻_,__滑_轮__组_机__械_效__率_越__高____。
W有 W总
Gh G动h
G G动
若物体水平移动的距离为s 物,f为物体与水平面间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1讲滑轮轮轴斜面11.1 学习提要11.1.1 滑轮滑轮是一种常见的简单机械。

滑轮是一个周边有槽、能绕轴转动的小轮,如图11-1所示。

由于使用方法的不同,可以把滑轮分为定滑轮和动滑轮两类。

1. 定滑轮工作时轴保持固定不动的滑轮称为定滑轮。

定滑轮的实质是一个等臂杠杆,所以正确使用它既不省力,也不省距离,但可以改变用力方向。

2. 动滑轮工作时轴随物体一起移动的滑轮称为动滑轮。

动滑轮的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2倍的省力杠杆,所以在不计算滑轮所受重力及轮与绳的耗损摩擦的情况下,也就是理想情况下,使用动滑轮可以省一半的力,但要多移动一倍的距离,同时使用动滑轮不能改变用力的方向。

定滑轮与动滑轮的示意图以及它们与杠杆的等效图如图11-2所示。

3. 滑轮组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组合叫滑轮组。

使用滑轮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用力的方向,但要多移动距离。

如图11-3(a)所示,在理想状态下,只用动滑轮时,拉力F A为重力G A的一半,省了一半的力,但没有改变用力的方向。

如图11-3(b)所示,在理想状态下,拉力F B仍为物体重力G A的一半,省了一半的力,但力的方向改变了!在这一实例中,动滑轮起到省力的作用,而定滑轮起到可以改变力的方向的作用,把图11-3(b)加以规范美观,就成为最常见、也是最简单的滑轮组,如图11-3(c)所示。

在由一根绳子绕制的滑轮组中,重物和全部动滑轮的总重力由几段绳子承担,提起重物所用的力就是总重力的几分之一。

动力作用点移动的距离就是物体移动距离的几倍。

即F=1/nG总,其中n为经过动滑轮的绳子股数,如果物体上升h,则动力作用点移动的距离为s=nh.4. 滑轮应用的实例滑轮或滑轮组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如升旗时向下用力,红旗却向上冉冉升起;向下拉动窗帘的引线,可以使窗帘闭合或打开等,这些都是利用定滑轮改变力的方向来实现的。

根据使用滑轮组可以省力和改变用力的方向这一特点,人们设计了一些“用小力换大力”的工作方案,如吊车上的滑轮组、工厂或建筑工地上常用的举吊重物的装置等,都是滑轮组的具体应用。

11.1.2 轮轴1. 轮轴由轮和轴组成,且轮和轴能绕共同轴线转动,这种简单机械叫做轮轴。

请注意观察图11-4所示的辘轳,在工作时,摇把转一周,辘轳的轴也转一周,其摇把相当于轮,而绕着绳子的部分即为轴。

轮和轴是连在一起的整体,轮和轴两部分能绕共同轴线旋转,轮转一周,轴也转一周。

轮轴实质为一种能绕固定点连续旋转的杠杆。

其示意图如图11-5所示。

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如果轮半径是轴半径的几倍,那么作用在轮上的动力就是作用在轴上的阻力的几分之一,同时作用在轮上的力要移动几倍的距离。

设动力为F1,则动力臂为大圆半径R;阻力为F2,这阻力臂为小圆半径r。

若使轮轴正常工作,应则符合“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即F1∙R=F2∙r。

由图11-5可知,动力F1使轮转一周时,阻力F2在轴上转动一周。

可知动力通过的距离为S1=2πR,阻力通过的距离S2=2πR。

由上式可得S1/S2=R/r,则S手=(R/r)S物。

由此可知,只有动力加在轮上才能省力。

与滑轮等工具相似,有时轮轴也可以反过来使用,将动力作用在轴上,而阻力作用在轮上,这时轮轴作用不但不省力,反而费力,但可以少移动距离。

2. 轮轴应用的实例轮轴的本质是一个可以连续转动的不等臂的杠杆。

因此轮轴的几何外形可以是圆形的,也可以是其他形状的。

如螺丝刀的横截面是圆形,拧螺母的扳手的外形是一个长棍型,水龙头的扭柄是一个“T”字形,绞肉机的摇把是一个折线形等,但它们在转动时都同时具有轮和轴。

因此在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属于轮轴时,不能只看表面形状,而要抓住它在工作过程中是否具有轮轴的“轮”和“轴”一起绕共同的轮轴转动这一本质特征。

让我们看看自行车都有哪些部位属于轮轴呢?不难看出,车把是一个轮轴,刹车用的把柄也是一个轮轴,如图11-6所示。

脚踏板与轮盘构成一个轮轴,后轮与飞轮也构成了一个轮轴,用车钥匙开启车锁时钥匙本身就是一个轮轴等。

生活中的螺丝刀、水龙头、门把手、汽车的摇把、方向盘等都属于轮轴,如图11-7所示。

11.1.3 斜面1. 斜面当要把一个物体从地面移动到高处时,比如将货物从码头搬运到轮船上,可以采取前面所学过的杠杆机械,也可以使用前面所学过的滑轮机械、轮轴机械等。

但是如图11-8所示的机械也是常见的搬运方式,这种机械叫做斜面,其示意图如图11-9所示。

与杠杆、滑轮等简单机械相同,斜面也是通过增加动力的移动距离来达到省力的目的。

根据功的原理,G∙H=F∙L,则F=(h/L)G2. 斜面应用的实例要使同一物体升高相同的高度,斜面越长越省力。

如图11-10所示,等高的几个斜面中,在其他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用最右边的(也是最长的)一个斜面最省力,但需要通过的距离也最长。

日常生活中的楼梯、大型场所的残疾人轮椅通道、各种桥梁的引桥(如杨浦大桥盘旋的引桥)、盘山公路(如图11-11所示)、螺旋(如图11-12所示)等,都是斜面的一种应用。

11.2 难点解释11.2.1 使用动滑轮一定省力吗通常情况下,使用动滑轮工作时,大多是吧把重物挂在动滑轮的轴上,拉力作用在轮缘的细绳上,此时对应的杠杆是动力臂为阻力臂2倍的省力杠杆。

然而,当重物悬挂在轮缘的细绳上,拉力作用在动滑轮的轴上时,对应的杠杆却是动力臂为阻力臂的二分之一的费力杠杆。

因此,在分析动滑轮是否省力时,一定要注意分析比较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

11.2.2 非常规滑轮组的原理滑轮组部分的难点在于等差滑轮部分,如图11-13所示。

如图11-14所示,图(a)同一个滑轮平衡时的两边与轴处受力关系总是:1:2的关系。

图(b)中,可以看到三条虚线表示同一根绳子,当系统处于平衡时,这根绳子上的每一处受力相等,请注意系统最左边最长绳上的受力也是F。

图(c)中,两条虚线表示同一根绳子,系统平衡时,这根绳子上每一处受力也相等。

图(d)中,悬挂重物的滑轮直接连接的三根绳子上的力的大小分别为F、2F、F,可知物体的重力G=4F.11.3 例题解析11.3.1 对定滑轮使用特点的认识例1 某同学研究定滑轮的使用特点,他每次都匀速提起钩码,研究过程如图11-15所示,请仔细观察图中的操作和测量结果,然后归纳得出初步结论。

(1)比较(a)、(b)两图,可知;(2)比较(b)、(c)和(d)三图,可知。

【点拨】请同学们注意观察题中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大小和方向,重点是分析几幅图中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比较(a)、(b)两图时,请以(a)图为参照比较(b)图的变化。

当解答(b)、(c)、(d)三图对比结果时,不能提“是否省力”,因为此时并不与原始状态的(a)图比较。

【答案】(1)提升同一重物时,使用定滑轮可以改变用力的方向,用力的大小与不用定滑轮时相同;(2)使用定滑提升同一重物,向各个方向用力时,力的大小不变。

【反思】在解答此类题型时,请注意题中研究什么问题。

如果研究的是有关力的问题,则要仔细回答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的细节;如果只是问定滑轮的使用特点,则根据定滑轮的使用特点,回答定滑轮是否改变力的方向、是否省力。

11.3.2 单个定滑轮、单个动滑轮的竖直使用例2 如图11-6所示,物体A和B 所受重力都为120N,滑轮重力和绳与轮间摩擦不计。

当分别用力匀速提升物体A和B时,F A为______N,F B为________N。

【点拨】不计滑轮的重力和摩擦力,考虑理想状态下,则本题直接用定、动滑轮的特点解答即可。

【解析】F A为作用在动滑轮上的力,拉力为物体重力的一半,F A=0.5G A=0.5*120N=60N。

F B为作用在定滑轮上的力,拉力与物体重力相等,F B=G B=12N。

【答案】60,120【反思】请注意,如果题中考虑滑轮重力时,定滑轮上拉力与物体重力的关系不变,但动滑轮的计算公式要修正为F动=0.5G总=0.5(G物+G轮)。

初中阶段,不论是中考还是竞赛内容,绳与轮间的摩擦还没有考察过。

但真实情况是,如果绳与轮间没有摩擦,滑轮不可能转动起来。

如果你对这些知识有兴趣,不放自己去查阅一些资料。

11.3.3 费力的动滑轮例3 如图11-17所示,绳子的一端拴着弹簧测力计接地,绳子的另一端挂着物体G。

当用力F匀速提起滑轮(滑轮和绳子的重力及摩擦不计)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10N,则物体重力G与力F的大小应为()A、G=10N,F=10NB、G=10N,F=20NC、G=5N, F=5ND、G=20N,F=10N【点拨】本题中滑轮的轴随物体的上升而上升,这是动滑轮。

通常情况下,拉力是作用在滑轮的边缘,阻力是在滑轮的轮轴上,而本题中正好相反。

【解析】作用在滑轮边缘上的两个力是相等的,G=F=10N,作用在轴上的力是轮边缘上的两个力的和,即F=2G=2×10N=20N。

【答案】B【反思】不论是动滑轮还是定滑轮,在不考虑滑轮本身重力时,轴上受力总是滑轮边缘处受力的两倍。

11.3.4 动滑轮水平使用的受力分析例4 如图11-18所示,物体A在拉力F=80N的作用下以4m/s的速度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B与水平地面之间的滑动摩擦力为15N,求:(1)物体B 运动的速度;(2)物体A受到的滑动摩擦力。

【点拨】本题重点关注的是两点:(1)轮边缘的力移动距离与轮轴移动距离的关系;(2)物体A匀速运动的原因是受到了平衡力的作用。

物体A受到向右的拉力F,受到向左的力由两个:一个是滑轮对物体向左的拉力,另一个是地面阻碍物体向右运动的摩擦力。

【解析】(1)因为时间相同,而S B=2S A,所以V B=2V A=2×4m/s=8m/s(2)由题意可知,F=2F B+f,f=F-2F B=80N-2×15N=50N。

【答案】(1)8m/s;(2)50N【反思】本题中,涉及水平的拉力和地面对物体A 、B的摩擦力的分析,涉及动滑轮轮轴和边缘处受力分析。

因此,确定研究对象,并根据受力平衡对物体进行力的分析是本题的关键。

11.3.5 最简单的滑轮组例5 如图11-19所示,滑轮组中绳的固定端系在动滑轮上,当用此装置匀速提起重物时,如果不计摩擦和滑轮自重,则所用的拉力为()A. F=GB. F=0.5GC. F=1/3GD.无法确定【点拨】本题是一定一动滑轮组,题中绳的起点在动滑轮处,在动滑轮部分连接了三股绳子,这样可以省更多的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解析】在动滑轮部分有三股绳子,则拉力为物体重力的三分之一。

【答案】C【反思】比较图11-3(c)与图11-19,要使一个装置省更多的力,就要舍弃一些有利的特性,比如“改变力的方向”这一优势。

本题就是如此,许多简单机械的设计思路,都遵循这一规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