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轮组、轮轴和斜面

合集下载

优秀课件:物理 八年级下册 滑轮、滑轮组、斜面(动图)

优秀课件:物理 八年级下册  滑轮、滑轮组、斜面(动图)

滑轮组至少需2 个滑轮才能称
做滑轮组。特征:
1、由几个滑轮用不同 方式组合起来使用的叫 滑轮组;
2、既可以改变用力的 方向,又可以省力。
受力分析:
经实验分析表明,有 几根绳子在承担重物 (通过定滑轮),那么, 动力就是物体重力的几 分之一。(不计滑轮重 力和摩擦阻力)。
由于存在额外的 阻力(如动滑轮重力和 摩擦力),所以滑轮越
在上面的实验中,拉绳子是竖直拉的,如果斜着 拉,上述实验中的结论还能成立吗?
定滑轮
拉力大小会变化吗?
l1 l2
F2
F1
l2 l1
l2 l1
F1
F2
F1
F2
L1 = L2
F1L1 = F2L2
F1 = F2
斜着拉时,仍旧既不省力也不费力。
使用定滑轮能改变力的方向,但不能省力;使用 动滑轮能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且费一倍距离。
A
3. 如图所示的四个滑轮组中,图 ___b___ 可省一半 力,图 ___c___ 最费力,图 ___a___ 和图 ___d___ 用力大 小一样。
a
b
c
d
4. 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拉动物体 A,怎样绕线最 省力,画出绕线图。
F A
科学世界
轮轴和斜面
杠杆、滑轮都是简单机械,它们还可以变形为轮轴。
多,效率就越低。
滑轮组
拉力 F 的大小与吊起动滑轮的绳子段数 n 有关。动 滑轮被几段绳子吊起,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即:
1 F=nG 拉力 F(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 s 是物体上升高度 h 的 n 倍,即: s = nh
6 段绳子承担 F =(1/6)G
F G
F
7 段绳子承担

八年级物理简单机械第二节滑轮、滑轮组最全笔记

八年级物理简单机械第二节滑轮、滑轮组最全笔记

滑轮知识点一、定滑轮和动滑轮1、定滑轮和动滑轮1)滑轮:滑轮是个周边有槽,能绕轴转动的小轮。

2)使用滑轮时,滑轮的轴固定不动,这种滑轮叫做定滑轮。

3)滑轮的轴随被吊物体一起运动,这种滑轮叫做动滑轮。

4)滑轮的实质:滑轮是一种变形的杠杆,滑轮可以连续旋转,因此可以看做连续旋转的杠杆。

2、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设计实验与制定计划:分别使用同一物体在不使用滑轮、使用定滑轮、使用动滑轮时匀速运动,记录整个过程需要用力的大小,物体移动的距离及动力移动的距离,动力的方向,然后由数据分析得出结论。

实验器材:钩码两个,滑轮两个,弹簧测力计一个等。

实验过程:①按图甲所示测出钩码的重力G。

①按图乙所示安装定滑轮,让钩码匀速上升的高度h=10cm,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拉力方向及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

①按图丙所示安装动滑轮,让钩码匀速上升的高度h=10cm,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拉力方向及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

①换用数量不同的钩码,重复上面的步骤。

使用简单机械情况拉力大小F/N钩码提升10cm时绳端移动的距离s/cm拉力方向不使用简单机械24610上使用定滑轮24610下使用动滑轮12320上交流论证:①对比用甲、乙两图所做实验记录的数据可知:使用定滑轮时,拉力F与钩码重力G相等,绳端移动的距离s与钩码升高的高度h相同。

(忽略绳子与滑轮间的摩擦力和滑轮与轴间的摩擦力,绳子的重力)①对比用甲、丙两图所作实验记录的数据可知:使用动滑轮时,拉力F=1/2G,绳端移动的距离s=2h。

(忽略动滑轮与绳的重力和摩擦力)实验结论:①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也不省距离,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①使用动滑轮可以省力,但不改变力的方向,而且费距离。

注意事项:①弹簧测力计要匀速拉动。

①动力的方向与并排的绳子平行。

①选用质量较小的动滑轮。

①保证滑轮轴间摩擦较小。

3、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实质①定滑轮可以看成一个变形的杠杆,滑轮的轴相当于支点,动力臂和阻力臂都等于滑轮的半径,即l1=l2,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Fl1=Gl2可知:F=G,即使用定滑轮不省力。

初中物理竞赛教程(基础篇)第11讲 滑轮 轮轴 斜面

初中物理竞赛教程(基础篇)第11讲 滑轮 轮轴 斜面

第11讲滑轮轮轴斜面11.1 学习提要11.1.1 滑轮滑轮是一种常见的简单机械。

滑轮是一个周边有槽、能绕轴转动的小轮,如图11-1所示。

由于使用方法的不同,可以把滑轮分为定滑轮和动滑轮两类。

1. 定滑轮工作时轴保持固定不动的滑轮称为定滑轮。

定滑轮的实质是一个等臂杠杆,所以正确使用它既不省力,也不省距离,但可以改变用力方向。

2. 动滑轮工作时轴随物体一起移动的滑轮称为动滑轮。

动滑轮的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2倍的省力杠杆,所以在不计算滑轮所受重力及轮与绳的耗损摩擦的情况下,也就是理想情况下,使用动滑轮可以省一半的力,但要多移动一倍的距离,同时使用动滑轮不能改变用力的方向。

定滑轮与动滑轮的示意图以及它们与杠杆的等效图如图11-2所示。

3. 滑轮组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组合叫滑轮组。

使用滑轮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用力的方向,但要多移动距离。

如图11-3(a)所示,在理想状态下,只用动滑轮时,拉力F A为重力G A的一半,省了一半的力,但没有改变用力的方向。

如图11-3(b)所示,在理想状态下,拉力F B仍为物体重力G A的一半,省了一半的力,但力的方向改变了!在这一实例中,动滑轮起到省力的作用,而定滑轮起到可以改变力的方向的作用,把图11-3(b)加以规范美观,就成为最常见、也是最简单的滑轮组,如图11-3(c)所示。

在由一根绳子绕制的滑轮组中,重物和全部动滑轮的总重力由几段绳子承担,提起重物所用的力就是总重力的几分之一。

动力作用点移动的距离就是物体移动距离的几倍。

即F=1/nG总,其中n为经过动滑轮的绳子股数,如果物体上升h,则动力作用点移动的距离为s=nh.4. 滑轮应用的实例滑轮或滑轮组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如升旗时向下用力,红旗却向上冉冉升起;向下拉动窗帘的引线,可以使窗帘闭合或打开等,这些都是利用定滑轮改变力的方向来实现的。

根据使用滑轮组可以省力和改变用力的方向这一特点,人们设计了一些“用小力换大力”的工作方案,如吊车上的滑轮组、工厂或建筑工地上常用的举吊重物的装置等,都是滑轮组的具体应用。

2020春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 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 知识总结与练习题(含答案)

2020春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 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 知识总结与练习题(含答案)

2020春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知识总结与练习题(含答案)知识点一:定滑轮(1)实质:是一个等臂杠杆。

支点是转动轴,动力臂和阻力臂都等于滑轮的半径。

(2)特点:不能省力,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知识点二:动滑轮(1)实质:是一个动力臂是阻力臂2倍的省力杠杆。

支点是上端固定的那段绳子与动滑轮相切的点,动力臂是滑轮的直径,阻力臂是滑轮的半径。

(2)特点:能省一半的力,但不能改变动力的方向,且多费一倍的距离。

知识点三:滑轮组(1)连接:两种方式,绳子可以先从定滑轮绕起,也可以先从动滑轮绕起。

(2)作用:既可以改变力的大小又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但是费距离。

(3)省力情况:F=(G+G动)/n;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nh,其中n是绳子的段数,h是物体移动的高度。

知识点四:轮轴和斜面(1)轮轴:实质是可以连续旋转的杠杆,是一种省力杠杆。

轮和轴的中心是支点,作用在轴上的力是阻力F2,作用在轮上的力是动力F1,轴半径r,轮半径R,则有F1R=F2r,因为R>r,所以F1<F2。

(2)斜面:是一种省力机械。

斜面的坡度越大,省力越多。

【能力提升】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的滑轮匀速提升重物,那么()A.F1方向的拉力最小 B.F2方向的拉力最小C.F3方向的拉力最小 D.三个方向的拉力都一样大2.使用滑轮组可以达到的目的是()A.省力而且一定能改变力的方向 B.省力但不可能改变力的方向C.省力而且能省距离 D.能省力而且也可以改变力的方向3.小明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将重为1.5N的物体匀速提升到一定高度,在此过程中,手拉力的大小实际应该是()A.小于0.75N B.等于0.75NC.大于0.75N D.等于0.5N4.如图所示,用下列装置提升同一重物,若不计滑轮自重及摩擦,则最省力的是()二、填空题1.定滑轮实质是_____杠杆,使用定滑轮可以改变_____,但它不能省力。

动滑轮实质是_____的杠杆,使用动滑轮可以省力,但_______改变力的方向。

滑轮组轮轴和斜面

滑轮组轮轴和斜面

应用场景与优势
应用场景
滑轮组轮轴广泛应用于各种机械设备中,如起重机、输送机 、纺织机等,用于传递运动和动力,实现多种运动形式的变 换。
优势
滑轮组轮轴具有高效、节能、维护方便等优点,能够实现远 距离的动力传递,同时可以通过改变滑轮数量和钢丝绳的走 向实现多种运动形式的传递,满足不同机械设备的需求。
02
精度要求
对于一些高精度要求的应 用,需要提高制造精度, 以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高 效性。
设计实例与展示
要点一
实例1
一种用于起重机的滑轮组,通过斜面的设计实现了高效 、稳定的力传递。
要点二
实例2
一种用于机械手臂的滑轮组,通过优化结构设计,提高 了系统的耐用性和稳定性。
05
滑轮组轮轴和斜面的制造 工艺
斜面的应用场景与优势
应用场景
滑轮组斜面广泛应用于各种需要传递动力和运动的场 合,如起重机、输送机、挖掘机等机械设备。
优势
滑轮组斜面具有高效省力、操作稳定、能够完成各种 复杂运动等优点,能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强度 。
04
滑轮组斜面设计
设计原则与目标
01
02
03
高效性
斜面的设计主要是为了实 现力的有效传递和减少力 的损失,因此高效性是设 计的首要目标。
材料选择与处理
选材
根据产品需求,选择合适的钢材或其他材 料。
打孔
根据设计要求,对材料进行打孔处理。
切割
将材料切割至合适的大小和形状。
热处理
为了提高材料的机械性能,进行热处理工 艺。
制造流程与步骤
粗加工
去除材料大部分的余量,为后续加 工做准备。
精加工
按照设计要求,对轮轴和斜面进行 精细加工。

简单机械结构

简单机械结构

简单机械结构简介: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使用和接触到各种各样的机械结构。

简单机械结构是一种基本的机械结构,它由一些简单的部件组成,通过力的作用实现特定的功能。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简单机械结构及其原理和应用。

第一节:杠杆杠杆是一种简单的机械结构,由杠杆杆杆和支点构成。

根据支点的位置和力的作用点,杠杆可以分为三类:一级杠杆、二级杠杆和三级杠杆。

1. 一级杠杆一级杠杆是最简单的杠杆结构,其支点位于杠杆的一端,力作用点位于另一端。

根据杠杆原理,一级杠杆可以实现力的放大或者距离的放大。

举例:撬棍撬棍是一种常见的一级杠杆结构,由一根长杆和一个固定在地面上的支撑点组成。

当我们用撬棍下面的一段往上推时,可以轻松地将物体抬起,这是因为撬棍实现了力的放大。

2. 二级杠杆二级杠杆是支点位于杠杆中间的杠杆结构。

二级杠杆通过将力的作用点放在支点的一侧,实现了力的放大和距离的缩小。

举例:推车推车是一种常见的二级杠杆结构,由两个轮子和一个支点构成。

当我们将物体放在推车前部并向前推动时,推车能够轻松地移动,这是因为推车实现了力的放大和距离的缩小。

3. 三级杠杆三级杠杆是支点位于杠杆一端的杠杆结构。

三级杠杆通过将力的作用点放在支点的另一侧,实现了距离的放大。

举例:梯子梯子可以看作是一种常见的三级杠杆结构,梯子的支点位于梯子的一端。

当我们沿着梯子向上爬时,梯子实现了人的距离的放大,使我们能够轻松地攀爬到高处。

第二节:轮轴轮轴是一种由轮子和轴组成的机械结构。

轮轴通过轮子的旋转来实现物体的移动或者力的传递。

1. 简单轮轴简单轮轴由一个轮子和一个固定的轴组成。

当我们施加力来旋转轮子时,轮轴可以实现物体的移动。

举例:自行车自行车是一种常见的简单轮轴结构,轮子固定在轴上,当我们踩踏脚踏板时,轮轴使自行车前进。

2. 锁紧轮轴锁紧轮轴通过将轮子与轴锁定,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轮子的旋转。

这种结构可以用于制动系统或者防止转动。

举例:螺母螺母与螺杆相配合,通过旋转螺母来固定物体。

滑轮与斜面全解

滑轮与斜面全解

、图中要求F甲=G/3,F乙=G/4,请画出滑轮组的绕线(不计动滑轮重)。

二、滑轮的特点
、如图16所示,在动滑轮的挂钩上施加一个竖直向下的拉力.拉力F大小只是G的一半 B
三、滑轮的综合应用
图1
21所示,物重G=30N,绳的一端拴在地面,拉力F
)若滑轮重不计,滑轮向移动= N
= N
的作用下,拉着重
如图所示,花岗岩石块甲、乙体积之比为13׃2,将它们分别挂在轻质硬棒AB的两端,当把铁块甲浸没在水中时,硬棒恰能水平位置平衡。

然后将甲石块从水中取出,拭干后浸没在液体丙中,调节
这种起重机主要用于房屋建筑施工中物料的竖直或水平输送。

)由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塔式起重机的起重量随起吊幅度而变化,起
)某塔式起重机是通过电动机带动如图乙所示滑轮组竖直起吊物料的。

物料匀速上升
①原理:
西湖一摸))斜面上有一个重为100 N 沿斜面匀速向上滑动了1.5 m,此重物B
F
0.5m
,长为30cm.此后
,如果沿斜面
.通过实验:②帮小红评估一下,实验结果与分析不一致,是实验误差还是分析错误,还是别的什么原因?最好能提出改。

2021年中考物理微专题练习——滑轮、滑轮组及斜面【附解析版】

2021年中考物理微专题练习——滑轮、滑轮组及斜面【附解析版】

2021年中考物理微专题练习——滑轮、滑轮组及斜面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不计绳重和摩擦,沿三种不同的方向拉绳使物体匀速上升,所用的力分别是F1、F2、F3,则A. F1较大B. F3较大C. F1、F2、F3的大小不能确定D. 将钩码提升相同的高度,力F1、F2、F3所做的功相等2.使用以下简单机械时,用20N的拉力不能..提起重30N物体的是A. 一个动滑轮B. 一个定滑轮C. 杠杆D. 斜面3.某人用100N的力提起了350N的重物,那么他可能使用了A. 一个定滑轮B. 一个动滑轮C. 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D. 一个杠杆4.如下图所示的四种机械装置中,不能省力的装置是()A. 水管上的水龙头B. 大门上的门把手C. 自行车的脚踏板D. 旗杆顶的定滑轮5.利用如图机械,提升同一重物G ,(不计机械本身的重力和摩擦),所需拉力F 最大的是( )A. B. C.D.6.如图所示的各种情况中,用同样大小的力F 将重物匀速提升,若不计摩擦和滑轮重,物重最大的是( )A. B. C.D.7.如图所示是使用简单机械匀速提升同一物体的四种方式(不计机械自重和摩擦),其中所需动力最小的是A. B. C.D.8.某人到健身房进行健身活动,用如图所示的牵引装置来锻炼腿部和手部肌肉功能.使用时,若绳A处固定不动,手在B处用力F B拉绳,使重物G匀速上升;若绳B处固定不动,腿在A处用力F A拉绳,使重物G匀速上升.(不考虑绳重和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F A=F BB. F A>F BC. F A<F BD. 条件不足,无法确定9.如图所示,用三种方法拉动同一物体在相同的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使物体以相等速度移动相同的距离.所用拉力分别是F1、F2、F3,这三个力的作用点移动距离分别是s1、s2、s3,移动速度分别为v1、v2、v3,不计滑轮摩擦,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F1:F2:F3=2:4:1B. F1:F2:F3=2:1:4C. s1:s2:s3=2:4:1D. v1:v2:v3=2:4:110.如图所示,物体A、B的重分别为20N、10N,滑轮和绳子的重忽略不计,此时物体A在水平面上向右作匀速直线运动,若用力F向左拉物体A,使物体A向左作匀速直线运动,则()A.F=30N B.F=20N C.F=10N D.F=5N11.利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匀速提升200N的重物,动滑轮重为10N(不计绳重与摩擦),则拉力F的大小为()A.70N B.100N C.105N D.110N二、填空题1.指出图中所列工具分别属于那种简单机械,剪刀________;扳手______;钻头________.2. 一个箱子需要从地面搬到汽车上.小冰想用如图甲所示的方法搬运,小雪想用如图乙所示的方法搬运.两种方法克服箱子的重力做的功是________,但小雪的方法会________.3.如图所示,斜面长2m、高1m,把一个质量为24kg的物体沿斜面从斜面底端匀速拉到顶端,需要克服重力做功J。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滑轮组、轮轴和斜面
学习目标
1.知道滑轮组的特点,并能识别生活中的滑轮组。

2.能根据要求组装简单的滑轮组。

3.能识别生活中轮轴,并用杠杆平衡条件分析轮轴。

4.能识别生活中的斜面,知道使用斜面的原因。

知识梳理
1.滑轮组
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组合叫做滑轮组.
使用滑轮组可以省力,可以省距离,可以改变施力的方向,但不可以同时既省力、又省距离.
滑轮组的省力情况,通常采用隔离法和整体法结合起来分析.即先将动滑轮和重物从整个系统中隔离出来作为一个整体,再全面分析该整体的受力情况,然后据力的平衡条件即可得出动力和阻力大小之间的关系.
2.轮轴
由轮和轴组成、能绕共同轴线旋转的简单机械,叫做轮轴.
轮轴实质是可以连续旋转的杠杆.
i.当动力作用在轮上,阻力作用在轴上时,使用轮轴省力,但要多移动距离.常见的有:辘轳、手摇卷扬机、汽车驾驶盘、自行车的龙头、拧螺丝的板手、拧螺丝钉的螺丝刀、自行车上的龙头和前叉、脚踏板和大齿轮组成的轮轴等.
ii.当动力作用在轴上,阻力作用在轮上时,使用轮轴费力,但可少移动距离.如自行车上的飞轮和后轮组成的轮轴等.
在现代工农业生产中,很多机械和机器是由多种简单机械组合起来的,如差动滑轮就是由轮轴和动滑轮组合起来的,起重机就是由杠杆和滑轮组组合起来的.
3.斜面:同水平面成一向上倾斜角度的平面。

斜面推力公式:FL=Gh,其中F表示力,L表示斜面长,h表示斜面高,物重为G。

根据FL=Gh 知斜面长是斜面高的几倍,推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

典例分析
1. 如图13—12—1所示,用甲、乙两滑轮匀速向上提升重物,物重都是900 N,一个动滑轮重90N,不考虑摩擦拉力则,拉力F1为________N;F2为________N。

若将重物提高1 m,则甲滑轮绳子的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为________ m;乙滑轮绳子的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为________ m。

思考:除了运用书上的规律来计算外,还有其它的方法计算吗?
图13—12—1 图13—12—2
甲乙
2.如图13—12—2所示,重为200牛顿的物体沿水平匀速前进,不计滑轮的摩擦和质量,物体A受到摩擦力为重力的十分之一,则拉力的大小为__________N。

物体A向前运动了1米,动力F所走的距离是______m。

3.上图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___________N。

小结:滑轮在竖直方向使用时和水平方向使用时拉力计算有何区别
4.如图13—12—3所示,重100N的物体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沿水平地面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物体对地面的摩擦力是50N,不计滑轮与绳子间的摩擦,则拉力F的大小为___________N,若物体A沿水平面移动2米,则拉力F所移动的距离为_________m。

5.如图13—12—4所示,重100N的物体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沿水平地面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物体对地面的摩擦力是50N,不计滑轮与绳子间的摩擦,则拉力F的大小为______________N,若物体A沿水平面移动2米,则拉力F所移动的距离为_________m。

思考:为什么都是动滑轮,作用在滑轮上的拉力的大小却不一样?
6. 小明用图(缺少图片)所示装置探究滑轮组的省力情况(均不计绳重和摩擦),用同一滑轮组进行了两次实验,部分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根据小明的实验数据在图中用笔画线代替细绳组装滑轮组。

思考:根据实验数据画滑轮组的结构,主要根据什么来判断。

课堂练习
1.如图所示装置,用两个滑轮分别拉同一个物体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重为60 N,水平面与物体间的摩擦力为30 N,不考虑其他摩擦,则F1=________N,F2=________N,F3=________N
2.如图所示,物体A重20N,滑轮重1N,绳重不计,弹簧秤示数为25N,则物体B的重为_________N。



钩码重
G/N
钩码上升
的高度h/cm
弹簧测力
计的示数F/N
弹簧测力
计移动的距离
s/cm
1 3 5
2 15
2 6 5 15
图13—12—3 图13—12—4
3.如图是"一动、一定"滑轮组。

a 、b为两个弹簧秤,不计滑轮质量及摩擦。

当匀速提升的重物G=300牛时,a 、b两弹簧秤上示数应为( )
A.300牛、100牛
B. 200牛、100牛
C.300牛、150牛
D. 100牛、100牛
4.如图,物体匀速运动,拉力F=60牛,则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 )
A.60牛
B.120牛
C.20牛
D.180牛
5.小明用图所示装置探究滑轮组的省力情况(均不计绳重和摩擦),用同一滑轮组进行了两次实验,部分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1)根据小明的实验数据在图中用笔画线代替细绳组装滑轮组。

(2)此滑轮组动滑轮的重为多少?
(3)请将表格空格处的“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数据补充完整。

6.图1中A是____滑轮。

利用这样的装置把物体举高,用力的方向应向____(选填“上”、“下”)。

如果A重2N,要提起50N的物体,至少要用____N的拉力。

若要使物体上升2m,应将绳的自由端拉动____m。

7.如图2所示,重物G重40N,若不计摩擦匀速提起重物所用拉力为22N,则动滑轮的重力


钩码重
G/N
钩码上升
的高度h/cm
弹簧测力
计的示数F/N
弹簧测力
计移动的距离
s/cm
1 3 5
2 15
2 6 5 15
是____N,钩子1受到绳子的拉力为____N,钩子2受到重物G的拉力为____N。

8.如图3所示,木块在桌面上匀速滑动,拉力F为2N,木块所受摩擦力为__ __
9.如图7所示,使用动滑轮提起重物G
时,拉力
F=____G(不计滑轮重和摩擦)。

若用斜向上的力拉绳子,所需拉力F'____F(选填“>”、“=”或“<”)。

19.如图8所示的滑轮组,不计滑轮重和摩擦,则F1=____G, F2=____G。

20. 下图中,甲物体重6N,乙物体重10N,弹簧测力计及摩擦均不计, 则当甲、乙两物体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__________N,物体乙所受的合力为__________N。

10.如图所示,用三个滑轮分别拉同一个物体,沿同一水平面做匀速直线运动,所用的拉力分别是F1、F2、F3,比较它们的大小应是()
A、F1>F2>F3
B、F1<F2<F3
C、F2>F1>F3
D、F2<F1<F3
11.如图表示三种不同的滑轮组,用它们提起重为G的相同重物,在A端所用的拉力分别为F1=__________,F1=_________,F1=_________,不计滑轮本身的重和摩擦。

12.使用一滑轮组把100N的重物吊起lm,绳子自由端被拉上5m,请画出该滑轮组的装配图.求所用拉力的大小.(滑轮组、绳重和摩擦均不计)
F1
F2 F
3
F1
F2
F3
13.用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提升重力为G的物体(滑轮重力和摩擦力不计),在图6中分别根据对绳子拉力F的要求,画出绳子的绕法。

14.如图所示,装置处于静止状态,不计滑轮和绳的重力,如果物体的重力为G l和G2,那么G1与G2的关系是( )
A.G1=G2 B.G1=2G2
C.G1=G2 D.无法判断
15.如图所示装置中,若拉力F=4N,则甲、乙两弹簧的读数分别为( )
A.8N,8N B.12N,8N C.8N,12N D.12N,12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