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连云港市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练习八年级诗歌鉴赏泊秦淮
江苏省连云港市2020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练习八年级诗歌鉴赏论诗20200403541

论诗
赵翼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1.诗歌第一句中的“李杜”分别指谁?第四句中的“风骚”又指什么
2.诗中采用了怎样的手法?突出了作者怎样的观点?
3.“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是否故意贬损?谈谈你的看法。
4.诗中“李杜”指的是谁?“风骚”在诗中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5.流传万古的李杜诗篇至今无人可及,为什么诗人却说“至今已觉不新鲜”?
【答案】
1.李白杜甫《诗经》《离骚》
2.古今对比。
古今之人与李杜诗篇的态度对比,突出了唯有创新,才能领时代之风骚的观点。
3.不是。
这里所谓“不新鲜”,是从读者的审美感受的角度说的。
尽管李杜诗篇万口传诵,人们仍然需要欣赏新的作品。
4.李白、杜甫;这里指文学上有成就的“才人”的崇高地位和深远影响。
或:在诗歌(或“文学”)创作上的地位和影响。
或泛指文学。
(或:“风骚”指《诗经》中
的“国风”和屈原的《离骚》。
后来把关于诗文写作的事中“风骚”。
)5.诗歌(文学)创作贵在创新。
诗歌随着时代不断发展,诗人在创作时也应求新求变,并非只有古人的作品才是最好的,每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的诗人。
或:因为任何一个时代的任何人都不可能反映数百年之后的世界。
这一句的正确意思应该是(各个时代的“才人”)他们在诗歌创作上的地位和影响也不过几百年而已。
《泊秦淮》中考阅读经典赏析试题

5.赏析“夜泊秦淮近酒家”一句的表达 文中的商女唱忧伤的亡国之曲埋 下伏笔,同时与题目“夜泊秦淮”相对应。
6.诗的前两句,应先有“夜泊秦淮”, 而后方能见到“烟笼寒水月笼沙”,这样颠 倒顺序来写好在哪里?
10.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隔江犹唱 《后庭花》”一句的表达效果。
答:“隔江犹唱后庭花”运用了浅显的 典故,借陈后主因追求荒淫享乐终至亡国的 历答史,讽刺晚唐那班醉生梦死的统治者不 从中汲取教训,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无 比关怀和深切忧虑。
谢谢观赏
《泊秦淮》中考阅读 经典赏析试题
1.译文
烟雾弥漫秋水,月光笼罩白沙; 小船夜泊秦淮,靠近岸边酒家。歌 女为人作乐,那知亡国之恨?她们 在岸那边,还唱着后庭花。
2.主旨、情感
抒发心中对世风和时局的忧愤(或:表 达了诗人忧时伤世的思想)。
运用了浅显的典故,借陈后主因追求荒 淫享乐终至亡国的历史,讽刺晚唐那班醉生 梦死的统治者不从中汲取教训,表现了作者 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
答:这样写一开始就描绘了一幅迷蒙冷 寂的画面,给人以强烈的吸引力,造成先声 夺人的艺术效果。
7.用优美的语言描述“烟笼寒水月笼沙” 所描绘的画面。
答:轻轻的雾霭,淡淡的月光,笼罩着 透着寒气的河水,笼罩着两岸沉寂的沙滩, 凄冷、迷蒙。
8.分析这首诗后两句的后两句真正“不 知亡国恨”的是什么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 什么思想感情?
答:诗的后两句用曲笔的写法,借指责 商女讽刺了那些只顾贪图个人享乐而不顾国 家安危的晚唐统治者;表现了诗人对统治阶 级荒淫无度生活的愤怒和对国家命运的无比 关怀和深切忧虑,也表达了爱国思想。
古诗文阅读和答案:《泊秦淮》

⑴这首诗首句描写了烟、水、月、沙四种景物的特点。(1分)
⑵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对统治阶级荒淫无度生活的愤怒和对国家命运的深重忧虑。
学完一课应该通过练习来温习课堂知识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语文学习水平
导语:学完一课,应该通过练习来温习课堂知识,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语文学习水平。下面是古诗文阅读和答案:《泊秦淮》,欢迎同学们过来练习。
杜牧《泊秦淮》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泊秦淮》,完成后边题目。(3分)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杜牧《泊秦淮》赏析 练习题及答案

一、诗文《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二、作者简介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
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
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理人国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
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大杜“。
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三、赏析建康是六朝时的都城,秦淮河由城中穿过,流入长江,两岸酒家繁多,是当时豪门贵族、官僚士大夫享乐游宴的地方。
唐朝的都城虽然不在建康,然而秦淮河的景象却一如既往。
《后庭花》据传是南朝陈后主所作,由于其奢靡荒淫,最终丢失了江山,因此后庭花也就成为了亡国之音。
如今诗人在秦淮河畔又听到此曲,不禁又发忧世之情:衰世之年,不以国事为怀,反以这种亡国之音寻欢作乐,怎能不使人有历史重演的隐忧呢?这是一首即景生情之作,通过写夜泊秦淮所见所闻的感受,揭露了晚唐统治者沉溺声色,醉生梦死的腐朽生活。
秦淮河两岸是六朝时的繁华之地,是权贵富豪、墨客骚人纵情声色、寻欢作乐的场所。
诗人夜泊秦淮,在茫茫沙月,迷蒙烟水中眼见灯红酒绿,耳闻淫歌艳曲,不禁触景生情,顿生家国亡思,将对历史的咏叹与对现实的思考紧密结合,从陈的荒淫之国联想到江河月下的晚唐命运。
全诗寓情于景,意境悲凉,感情深沉含蓄,语言精当锤炼,沈德潜称之为“绝唱”。
四、练习题、答案【试题1】1.杜牧是____(朝代)诗人,与_______并称“小李杜”。
2.点明全诗主旨的诗句是____。
3.作者对商女唱《后庭花》一事的态度怎样?请说出其中理由。
4.“烟笼寒水月笼沙”一句该如何理解?5.“烟笼寒水月笼沙”这句诗中的两个“笼”字好在哪里?这句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2分)6.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什么人?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2分)7.(07年桂林)下面说法最恰当的一项是()A.这首诗描绘的是歌舞升平,国家蒸蒸日上的繁荣景象。
《泊秦淮》阅读练习及答案

《泊秦淮》阅读练习及答案
杜牧《泊秦淮》鉴赏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烟笼寒水月笼沙”这句诗所描绘的画面,具有怎样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什么人?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歌描写了哪些景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杜牧《泊秦淮》鉴赏
1.特点是朦胧(迷茫),冷寂(悲凉)
2.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醉生梦死的统治者。
全诗表达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3.诗的首句写了轻轻的暮霭、淡淡的月光、笼罩着寒意可感的河水,笼罩着两岸沉寂的沙滩。
4.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也蕴含着对世道的愤慨。
连云港市语文八年级上册诗歌鉴赏试卷

连云港市语文八年级上册诗歌鉴赏试卷一、八年级上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的诗,完成下列小题。
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这首诗题目的意思是。
(2)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 “初平”写出湖水已与堤岸持平的情形。
B. “争”“啄”写出了莺燕们争斗的样子。
C. “乱花”表明诗人被繁花竞相开放迷惑。
D. “不足”表明诗人对所见景象感到不满。
2.阅读诗歌,回答问题饮酒【东晋】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诗中最能体现诗人隐逸生活情趣的一个词是。
(2)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
你从这首诗的“景语”中读出诗人怎样的“情语”?3.古诗文阅读。
宿济州西门外旅馆晁端友寒林残日欲栖乌①,壁里青灯乍有无。
小雨愔愔②人假寐,卧听疲马啮残刍③。
【注释】①欲栖乌,意为“乌欲栖”,乌鸦要归巢了。
②愔愔(yīn):寂静无声。
③刍:喂牲畜的草。
残刍,意为草料不多了。
(1)该诗以________为线索,由“残日”、“________”、“卧听”等词可明。
(2)这首诗是诗人旅途所见所感,诗人表达了怎样情感?请简要分析。
4.古诗词阅读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诗中表达诗人心境高远、自由闲适、恬淡惬意的词语是“________”和“________”。
(2)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诗句“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所展现的画面。
5.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幕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首联虚中有实,虚写的内容是1 ,实写的内容是“黄鹤楼”。
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泊秦淮》复习笔记整理

泊秦淮(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写作背景
秦淮,是一条河的名称。
(江苏省)秦淮河由城中穿过,流入长江,两岸酒家繁多,是当时豪门贵族、官僚士大夫享乐游宴的地方。
《后庭花》据传是南朝陈后主所作,由于陈后主整日寻欢作乐,不理朝政,最终丢失了江山,因此他所作的《后庭花》也就成为了亡国之音。
(2)炼字:
①“笼”字将烟、水、月、沙四者和谐地融合在一起,绘成一幅极其淡雅的水边夜色图;
②“不知”二字,凸现出诗人的感慨之深;
③“犹”字将历史、现实和想象联系在一起,抒发了诗人对晚唐统治者重蹈覆辙的担忧之情。
(3)情感:
①“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讽刺了醉生梦死、只顾贪图享受而不顾国家安危的晚唐统治者;
②全诗:作者借古讽今,抨击了那些沉迷酒色、不理朝政的上层人物,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怀和忧愤。
(4)修辞方法:互文。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方法,描绘了月下秦淮河边朦胧、冷寂的夜景。
(5)表现手法:
①烘托。
诗歌的前两句写景,月夜是迷蒙的、黯淡的,氛围是冷寂的,烘托了作者的忧虑情绪。
②用典:“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引用南朝陈后主《玉树后庭花》的典故,借这一亡国之音表达讽刺了醉生梦死的晚唐统治者不知国将亡,仍在效仿陈后主的亡国之举。
③曲笔:“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运用曲笔的表现手法,诗人表面指责商女,实则批判了听歌的豪门贵族。
杜牧《泊秦淮》中考试题整理

导语:练习有利于巩固课堂知识,帮助掌握所学知识。
下面是杜牧《泊秦淮》中考试题整理,欢迎同学们的练习和关注。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杜牧是____(朝代)诗人,与_______并称“小李杜”。
2.点明全诗主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的韵脚是( ),( ),( ),同压( )韵。
4.诗的第3句字面上是讽刺( ),实质上谴责( )。
由此可知这是一首( )诗。
5.作者对商女唱《后庭花》一事的态度怎样?请说出其中理由。
答:
6.“烟笼寒水月笼沙”一句该如何理解?
答:
7.“烟笼寒水月笼沙”这句诗中的两个“笼”字好在哪里?这句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2分)
答:
8.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什么人?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2分)
答:
9.(07年桂林)下面说法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描绘的是歌舞升平,国家蒸蒸日上的繁荣景象。
B.这首诗描绘的是江南处处春景,抒发了诗人流连忘返的心情。
C.这首诗表现了商女只知歌唱,不懂国破家亡之恨的现状。
D.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不忘历史教训,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10.“烟笼寒水月笼沙”一句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3分)
11.“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这两句在表达上有何特色?(3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这首诗首句连用两个“笼”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杜牧在这首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仔细品味诗句"烟笼寒水月笼沙",说说两个"笼"好在什么地方。
3.烟笼寒水月笼沙描写了怎样的景色,有何作用?
4.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什么人,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
5.联系全诗,如何理解“烟笼寒水月笼沙”中的“寒”?
6.这首诗后两句表面上是斥责歌女,其实是借题发挥,你认为作者的真实用意是什么?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7.“商女不知亡国恨”什么写法?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8.“商女不知亡国恨”是讽刺商女愚昧无知吗?为什么?
9.“犹”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10.“隔江犹唱后庭花”的“犹”大有深意,说说你的理解。
11.“隔江犹唱后庭花”一句中的“犹唱”二字意味深长,请作简要赏析。
【答案】
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迷蒙冷寂的图景,表达了诗人对世风和时局的忧愤(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2.将烟、水、月、沙四种景物融合在一起,点出朦胧凄凉的气氛。
3.(1)描绘了秦淮河特有的夜景,迷蒙的月色、轻烟笼罩着寒水及白沙。
实为声色犬马之地,为下文抒情铺陈(为下文奠定了感伤、忧愁的感情基调)
4.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骄奢淫逸的统治者,而不是指商女。
忧国忧民
5.“寒”字不仅点出季节,时值深秋或冬季,还点出环境的冷寂的特点,透出诗人心中的悲凉。
6.诗人采用曲笔的形式,表面是在斥责商女,实际上是批判那些不知亡国恨的是醉生梦死的士大夫官宦;全诗表达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或对世风和时局的忧愤之情)。
7.曲笔写法。
全诗表达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8.不是,作者真正讽刺的是听歌的达官贵人(沉溺酒色的当权者)
9.犹字体现了作者的忧愁、愤怒之情,对统治者不理国事、沉溺享乐的不满。
(批判)10.有“不应该”的意思,表达了诗人对封建官僚不顾国家衰亡依然花天酒地的悲愤之情。
11.“犹唱”是“还在唱”的意思。
二字意味深长,巧妙地将历史、现实和想象中的未来联系起来,表面上是对歌女不顾时局安危,依旧演奏靡靡之音的埋怨,实则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对不知亡国之恨的统治者的愤慨,增强了诗歌的讽刺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