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学心肺脑复苏培训课件

合集下载

心肺脑复苏ppt课件

心肺脑复苏ppt课件

第二节 现场心肺复苏术 初期复苏 (Basic life support BLS): ABC三步骤
A : Assessment+Airway 判断意识和 畅通呼吸道
判断方法
颈动脉触摸点
开放气道方法
仰头抬颈法 徒手法 下颌前推法 仰头举颏法 Guedel’s咽导气管
无创 器械法 有创
经口(鼻)气管插管 环甲膜穿刺置管术 环甲膜切开置管术 气管切开
心脏按压 胸外心脏按压 胸内心脏按压
胸外心脏按压
操作方法
体位 按压部位:为胸骨下1\3或剑突上二横指处 按压频率:80-100次\分
按压幅度:胸骨向下压陷3~5cm
按压部位
按压幅度
单人复苏的操作:
如果只有一个人独自进行复苏时,可以每分 80-100次的速度挤压心脏,每挤压心脏15次 后进行人工呼吸2次,即按压与人工呼吸次 数比为15:2
仰头抬颈法
下颌前推法
仰头举颏法
B 呼吸
Breathing人工
最便捷有效的人工呼吸是口对口呼吸法
吹气频率是12-16次/min,每次吹气应持 续2秒钟以上。还有口对鼻及口对面罩呼 吸
口对口呼吸
C
Circulation人工循环
心脏停搏
心跳停止 心室纤颤 电-机械分离
心脏按压是借间接或直接按压心脏以形成暂时 人工循环的方法
阿托品
消除迷走神经对心脏的抑制,扩张小动脉而增 加窦房结功能,增加主节律点冲动的发生心跳 停止时阿托品的用量为1mg,iv必要时5分钟后 可重复使用。
病因
心源性猝死
非心源性猝死
心源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因心脏 血 病变所致的死亡。发生制主要是室颤。

《心脏心肺脑复苏》课件

《心脏心肺脑复苏》课件

心脏骤停患者的死亡率。
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对心肺复苏的影响
03
不断有新的研究成果和技术创新应用于心肺复苏领域,推动其
不断进步。
心肺复苏的社会责任
01
提高社会对心肺复苏的重视程度
通过宣传和教育,增强公众对心肺复苏重要性的认识,提高社会整体应
急反应能力。
02
建立和完善心肺复苏急救体系
政府、医疗机构、社区等多方合作,构建覆盖广泛、反应迅速的心肺复
避免中断
在胸外按压时,要控制按压的深度和频率, 避免对肋骨和肺部造成损伤。
注意自身安全
在心肺复苏过程中,要注意自身安全,避免 因操作不当导致自身受伤。
CPR操作技巧
快速判断
在发现患者无意识、无呼吸后, 应迅速判断是否需要进行心肺复
苏。
正确按压
在按压时,要确保按压位置正确、 按压深度适中、按压频率稳定。
循环
以30次胸外按压和2次人工呼吸为一个循环,持续5个 循环或2分钟,然后检查患者意识和呼吸,如恢复则继 续观察,如未恢复则继续心肺复苏。
CPR操作注意事项
避免过度通气
在人工呼吸时,要控制吹气量,避免过度通 气导致气体进入胃部导致胃胀气。
避免按压过快或过深
心肺复苏过程中应避免长时间中断,以免影 响复苏效果。
苏急救体系。
03
培养专业的心肺复苏急救人才
加强专业培训和资质认证,提高心肺复苏急救人员的技能水平和专业素
养。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目的
在心脏骤停的情况下,尽 快恢复患者的自主呼吸和 心跳,以挽救生命。
适用范围
适用于各种原因导致的心 脏骤停,如心肌梗塞、心 律失常等。
心肺复苏的重要性

心肺脑复苏讲课件

心肺脑复苏讲课件
C 循环:建立静脉通路 C 循环:确认心律监视器 C 循环:给予适合于心律和病情的药物 D 鉴别诊断:寻找并治疗确定的可逆转 病因
心肺脑复苏讲课件
高级ABCD流程 主要内容:进一步的评估和积极治疗
肾上腺素1mg静脉注射,每3-5分钟重复1次 或
血管加压素40U静脉注射,单剂量,仅用1次
恢复除颤尝试 (1x360J 在30-60秒内进行)
2、体位: 去枕平卧,将病人安置在平硬的地面上或硬板
床。
心肺脑复苏讲课件
CPR 操作方法
3、畅通呼吸道: 仰头举颏法 仰头抬颈法 抬举下颌法
4、呼吸: 口对口呼吸 口对鼻呼吸 气囊面罩装置 使用气囊面罩可提供正压通
气,一般球囊充气容量约为1000 m1。
心肺脑复苏讲课件
4.人工呼吸的具体操作
①患者平躺仰卧,保持呼吸道通畅
心肺脑复苏讲课件
胸外心脏按压的机制
2. 心泵机制 胸腔按压时,心内血液被排出,流
向动脉,按压松弛时,心脏恢复原状,静 脉血被动吸回心脏,在实验中发现:在按 压时,二尖瓣和三尖瓣闭合,主动脉瓣开 放,放松时二尖瓣和三尖瓣开放,主动脉 闭合。
心肺脑复苏讲课件
胸外心脏按压常见的错误
(1)按压除掌根部贴近胸骨外,手指也压在胸壁上, 易引起肋骨骨折。 (2)定位不当;若按压部外偏下,易使剑突受压折 断而至肝破裂。 (3)按压用力不垂直,尤其是摇摆式按压不仅无效, 更易出现肋软骨骨折等严重并发症。 (4)按压时,抢救者肘部弯曲用力不当,致使按压 深度不够。 (5)放松时如手掌根离开胸骨定位点未能充分松驰, 胸部仍承受足够的压力,致使血液难以回到心脏。
心肺脑复苏讲课件
心肺脑复苏
高级生命支持阶段(ALS期) (DEF)

《心肺脑复苏》课件

《心肺脑复苏》课件

结论
1 心肺脑复苏的意义
心肺脑复苏是一项关键的急救措施,可以挽 救许多生命,为病人争取更多时间接受进一 步治疗。
2 未来展望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心肺脑复苏的成 功率将会进一步提高,为更多人带来希望。
4
重要的药物治疗
根据病情需要,使用关键的药物进行治疗,以帮助恢复病人的循环功能。
心肺脑复苏的注意事项
病人的情况评估
在进行心肺脑复苏前,要评估病人的病情以确定最适合的急救方法。
风险评估
心肺脑复苏可能涉及一些风险,如骨折、内出血等,要权衡风险与益处。
心肺脑复苏的困难和失败
心肺脑复苏可能会面临一些困难和失败,需要及时调整方法或转交给专业团队。
《心肺脑复苏》PPT课件
# 心肺脑复苏 ## 简介 本PPT将会介绍什么是心肺脑复苏,以及如何进行心肺脑复苏。
什么是心肺脑复苏
1 定义
2 目的
3 原则
心肺脑复苏是指通过急救 措施恢复病人心跳和呼吸 的过程,以增加生存机会。
心肺脑复苏的目的是在病 人出现心跳骤停或苏的原则包括早 期识别和处理心脏骤停、 提供高质量的心肺复苏、 及时使用除颤器等。
心肺脑复苏的过程
1
呼吸道开放
确保病人的呼吸道畅通,包括清除阻塞物和保持好气道通畅。
2
人工呼吸
如果病人没有进行正常呼吸,进行人工呼吸,维持足够的氧气供应。
3
心脏按压和电击除颤
进行胸外按压和电击除颤,恢复病人的心脏功能。

心肺脑复苏PPT课件

心肺脑复苏PPT课件
气或氧气吹入肺泡的措施,都能有一定的 人工呼吸效果。人工呼吸的方法有两种:12
02.05.2021
初期复苏(心肺复苏)
(1) 第一种,利用器械或特制的呼吸器以 求得最佳的人工呼吸—— 主要用于后期复苏及复苏后治疗, 需有专业人员使用。
(2) 另一种是无须借助器械或设备的徒手 人工呼吸法——口对口人工通气(有人对 此称之为生命之吻)和口对鼻人工通气, 是最简单有效的现场急救人工通气法。 健 康 人 呼 出 气 的 氧 浓 度 约 16 % , CO2浓度约4%,深吸气后呼出气的氧浓度 曾至18%,CO22%,若人工通气量(潮气 量)为正常的2倍,通过过度通气,动脉 血的氧分压可达80mmHg。
心肺脑复苏
02.05.2021
临床医学实验中心
1
问题
1.什么是复苏? 2.如何早期证断心博停跳? 3.初期复苏的方法是什么? 4.后期复苏包括那些主要内容?
02.05.2021
2
一.概述
1.复苏 (resuscitation) 概念:一切为了挽救生命而采取的 医疗措施。 历史:
02.05.2021
推压法:腹部推压或下腹部推压4次 器械法: (2) 舌后坠:为什么有些人睡着了会打
呼噜?那是因为睡着后舌后坠堵塞了气道 引起的,可托起下颌,将头部后仰,有条 件的可借助器械以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口 咽通气道或气管内插管,不过这属于后期 复苏。
B (breathing) 人工呼吸 凡能使胸廓容积发生改变或能就空
复苏成功的关键是时间,由于脑是全身 需氧量最多,又最不能耐受缺氧,虽然脑 的重量只占体重的2%,但其耗氧量却超 过 全 身 耗 氧 量 的 20 % , 脑 循 环 完 全 终 止 3~4分钟脑细胞即可发生不可逆的损伤, 此时若能进行复苏使脑循环量达到正常 15%以上,脑的不可逆损伤即可不发生, 这就应了时间就是生命。因而力争在心跳 停止后4分钟内开始初期复苏,成功率较 高,但是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我们都无从 预知,所以不但我们医务人员要掌握复苏, 也要动员全社会进行互救,普及复苏的基 础知识.

外科学心肺脑复苏培训课件

外科学心肺脑复苏培训课件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基础生命支持(BLS)
– 迅速有效地恢复生命器官的血液灌流和供氧,是 心脏骤停后挽救生命的基础
- 主要徒手实施CPR :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
基本内容:识别心脏骤停、呼叫急救系统、尽早 开始CPR、迅速使用除颤器/AED除颤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心肺复苏
1. 熟悉复苏的概念及其社会意义和群众意义。 2. 熟悉心跳呼吸停止的及时确诊原则。 3. 熟悉脑复苏的意义及处理原则,给药种类,
途径和剂量,了解心肺复苏后处理的原则。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药物不良反应和迷走反射等
心跳停搏
全身有效血液循环停止, 组织细胞立即失去血液灌 注,缺血缺氧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ntricular Fibrillation)
最常见(77-84%) 常见于急性心肌梗死,复苏成功率高。
心肺复苏的发展历史
1950
1960
1966
1985
2000 2005 2010 2015
美国的Peter Safar和
James Elam 医生开始采 用人工呼吸 来复苏病人
封闭式胸部 心脏按压与 人工呼吸相 结合,心肺 复苏术诞生
ZOLL提出 电击除颤, 和人工呼吸 胸外按压构 成了现代心 肺复苏术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心跳停搏
3s:头昏 10~20s:晕厥或抽搐 60s:瞳孔散大,呼吸可同时停止 4~6min:不可逆脑损害

外科学-(心肺复苏) PPT

外科学-(心肺复苏) PPT
心电图:QRS-T波完全消失,大小不等、不匀齐低小波 分为:粗颤、细颤
室颤时频率可以达到200-500次/分,心肌耗氧量非常大, 必须尽快终止,否则心肌能量耗尽,失去复跳机会
电除颤
• 除颤成功随时间延误而降低 • 每延误一分钟,存活率降低7~10% • 早期除颤(1分钟内)成功率97% • 做一次除颤,立即5次CPR • 多次除颤延误CPR • 胸外除颤:成人200J始,儿童2J/Kg
2010年美国心脏学会,将顺序调整为 CABD
心跳、呼吸骤停的评估与判断
➢意识 反应、瞳孔
呼救!
迅速! ➢心脏搏动 心音、 脉搏、心电图
2
➢呼吸
胸廓及腹部运动
3
呼吸音
呼吸形式、“三凹征”
脑缺氧允许时间是4-6分钟
生存链
心跳骤停的类型
完全停止 电机械分离 心室颤动
室颤
室颤是心室不同区域的心肌不能同时除极和复极,造成心 肌不能协调一致地收缩和舒张。
胸内除颤:成人20-40J,儿童5-20J
心脏按压
间接或直接按压心脏形成暂时的人工循环的方法 包括胸外心脏按压、开胸心脏按压
基本要求: 首先要保障现场的安全性
体位要求: 患者仰卧于硬板床或地上 抢救者立于或跪于患者身体一侧
胸外心脏按压要领
有力、连续、快速
按压部位 按压深度 按压频率 按压姿势 按压方式
口咽通气道
测量病人耳垂到口角的长度
鼻咽通气道
测量耳垂至鼻前庭的距离
气管内插管
经口明视气管插管
经鼻盲探气管插管
气管切开术
有效的机械通气
简易呼吸器 便携式呼吸机 呼吸机
监测
心电图监测 使用多功能监测仪 器官功能监测 体液监测

《心肺脑复苏讲义》课件

《心肺脑复苏讲义》课件

救治能力。
模拟训练与实战演练
03
通过模拟训练和实战演练,提高团队应对突发事件的反应速度
和救治水平。
提高心肺脑复苏的成功率
优化急救流程
简化急救流程,缩短救治时间,提高心肺脑复苏的成功率。
创新药物与治疗手段
研发新型药物和治疗手段,提高心肺脑复苏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数据分析与临床研究
加强数据分析与临床研究,为心肺脑复苏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
技能考核
评估学员在实际操作中的技能水平 ,确保学员能够熟练掌握心肺脑复 苏技能。
反馈调查
对学员进行反馈调查,了解培训过 程中的不足之处和改进建议,为后 续培训提供参考。
06
心肺脑复苏的未来展望
新技术与方法的应用
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
利用AI技术辅助诊断和治疗,提高心肺脑复苏的准确性和效率。
基因编辑与细胞治疗
减少损伤
在心脏骤停后,脑部和其他器官会迅 速出现缺血、缺氧性损伤。及时进行 心肺脑复苏可以减少这种损伤,降低 后遗症的风险。
心肺脑复苏的历史与发展
历史回顾
心肺脑复苏技术自20世纪60年代 开始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包 括人工呼吸、胸外按压、除颤等
技术的发明和应用。
技术进步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心肺 脑复苏技术也在不断改进和完善 ,如新型除颤设备、复苏药物等
05
心肺脑复苏的培训与教育
培训目标与内容
培训目标
提高学员对心肺脑复苏的认识和技能,使其能够在紧急情况下正确、迅速地实施心肺脑复苏,挽救生 命。
培训内容
心肺脑复苏的基本概念、原理、操作流程、注意事项等,以及心肺脑复苏过程中的心理支持、急救药 物的合理使用等。
培训方法与技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