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学】心肺脑复苏
合集下载
外科学课件:心肺脑复苏

•
胸外心脏按压注意事项
(1)肘关节伸直,上肢呈一直线,双肩正对双手,以保 证每次按压的方向与胸骨垂直。用身体的力量,而不是手臂的 力量。
(2)按压幅度至少5 cm,或胸廓直径1/3,最理想的按 压效果是可触及颈或股动脉搏动。
(3)按压频率为至少100次/min ;按压/通气单人、 双人均为30 :2。
胸外心脏按压:病人仰卧在硬板或平
地上,头与心脏处于同一平面。急
救者跪于病人一侧,两臂伸直,双
A
手交叉,手指上翘,以自身重力通
过掌根部垂直按压胸骨下1/2处。
按压与松开时间之比 1:1,下压至
少5 cm ,或胸部前后径1/3,频率
100 次/分。每次按压后,胸廓充
分回弹。
B
单人/双人复苏,心脏 按压 30 次行口对口人 工呼吸 2 次(30:2)
心跳骤停的原因
6H Hypoxia(缺氧)
6T Trauma(外伤)
Hydrogen ion-Acidosis(酸中 Tablets(药物) 毒)
Hypokalema/Hyperkalemia( Tamponade(心包填塞) 低钾/高钾血症)
Hypothermia/Hyperthermia( 低温/体温过高)
心肺复苏(1960年,心脏按压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
心肺脑复苏(1985年,中枢神经系统功 能恢复,Cardio-pulmonary Cerebral Resuscitation,CPCR)
(2010年AHA复苏指南)
心搏骤停(cardiac arrest)
• 步骤: 1.有效的人工循环(Circulation) 2.保持呼吸道通畅(Airway) 3.有效的人工呼吸(Breathing)
外科护理学复苏讲解

复苏
1、定义复苏又称心肺脑复苏,是使心跳呼吸骤停的病人迅速恢复循环、呼吸和脑功能所采取的抢救措施。
2.心跳呼吸骤停的原因①意外事故:以创伤最为常见;②心脑血管疾病:如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脑出血等;③麻醉及手术意外;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严重紊乱:如血钾过高或过低和严重酸中毒;⑤药物过敏、中毒。
其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是猝死的最常见原因。
3.心跳呼吸骤停的类型根据心脏状态和心电图表现,心搏停止分3种类型。
①心搏停顿:心脏完全丧失收缩活动,呈静止状态,ECG呈一平线或偶见心房P波。
②心室纤颤:心室心肌呈不规则蠕动,但无心室搏出。
ECG上QRS 波群消失,代之以不规则的连续的室颤波。
在心搏停止早期最常见,约占80%。
③心-电机械分离:心肌完全停止收缩,心脏无搏出,ECG上有间断出现的、宽而畸形、
振幅较低的QRS 波群。
4. 心跳呼吸骤停的诊断要具备3点:①清醒的病人突然意识消失;②大动脉搏动消
失(颈动脉或股动脉);③呼吸停止或喘息呼吸。
诊断必须迅速果断,为复苏争取时间。
试题精选
1心跳复苏后,最容易出现的继发性病理改变是
A心肌缺氧性损伤
B肺水肿
C脑缺氧性损伤
D肝小叶中心坏死
E肾小管坏死
答案:C
解析:复苏后最容易出现脑水肿
2引起心跳呼吸骤停的最常见原因是
A创伤
B冠心病
C青霉素过敏
D麻醉
E电击
答案:B
解析:心跳呼吸骤停的原因:心源性占绝大多数,如冠心病、慢性瓣膜病伴心衰、心肌炎、心肌病、高度房室传导阻滞。
外科学-心肺脑复苏

• 成人首次量为1mg,静脉注射,根据患者反应,可 每3~5min重复一次。
(二)高级生命支持
3.药物治疗
方法步骤
(2)利多卡因
• 可降低心肌应激性,提高室颤阈值,抑制心肌异位起搏 点,是目前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首选药物。常用量为1~ 1.5mg/kg,缓慢静脉注射(2~3min),必要时可重复应 用,也可以2~4mg/min的速度静脉滴注,但要注意1h内最 大剂量不超过300mg。
• 其中以前三条最为重要
临床诊断
早期识别心跳骤停非常重要
专业人员应5~10秒内判断有无呼吸及大动脉搏动,即使10秒钟内 不能做出判断也应立即复苏,并启动急救医疗服务系统 临床判断应迅速、果断,切忌反复进行血压测量和心音听诊,以免 延误抢救时机
抢救过程
基本生命支持 高级生命支持 复苏后治疗
方法步骤
(一)基本生命支持
方法步骤
人工呼吸的先决条件
仰头提颏 法(最简单
有效)
仰头抬 颈法
开放 气道
托下颌法
(颈椎或脊 柱有损伤者)
(一)基本生命支持
方法步骤
人工呼吸(现场常用口对口、口对口鼻方法) 1.徒手人工呼吸:一手小鱼际置于患者前额并下压使其头部后仰,拇 指及食指捏闭患者鼻孔,另一手抬颈或提起下颌,用嘴唇完全包住患者 口(鼻),平静呼吸状态下用力吹入,吹气时间不小于1秒。
心肺脑复苏
目录
Conten
概述
心肺复苏(CPR):使心跳、 心肺复苏最终目的:中枢神 呼吸骤停的患者迅速恢复循 经系统功能恢复,因此也称 环、呼吸所采取的抢救措施。 心肺脑复苏(CPCR)。
心肺复苏是基础,脑复苏是关键
心血管疾病
• 心肌梗死最常见 • 冠心病、严重心律失常 • 脑出血、脑栓塞等
(二)高级生命支持
3.药物治疗
方法步骤
(2)利多卡因
• 可降低心肌应激性,提高室颤阈值,抑制心肌异位起搏 点,是目前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首选药物。常用量为1~ 1.5mg/kg,缓慢静脉注射(2~3min),必要时可重复应 用,也可以2~4mg/min的速度静脉滴注,但要注意1h内最 大剂量不超过300mg。
• 其中以前三条最为重要
临床诊断
早期识别心跳骤停非常重要
专业人员应5~10秒内判断有无呼吸及大动脉搏动,即使10秒钟内 不能做出判断也应立即复苏,并启动急救医疗服务系统 临床判断应迅速、果断,切忌反复进行血压测量和心音听诊,以免 延误抢救时机
抢救过程
基本生命支持 高级生命支持 复苏后治疗
方法步骤
(一)基本生命支持
方法步骤
人工呼吸的先决条件
仰头提颏 法(最简单
有效)
仰头抬 颈法
开放 气道
托下颌法
(颈椎或脊 柱有损伤者)
(一)基本生命支持
方法步骤
人工呼吸(现场常用口对口、口对口鼻方法) 1.徒手人工呼吸:一手小鱼际置于患者前额并下压使其头部后仰,拇 指及食指捏闭患者鼻孔,另一手抬颈或提起下颌,用嘴唇完全包住患者 口(鼻),平静呼吸状态下用力吹入,吹气时间不小于1秒。
心肺脑复苏
目录
Conten
概述
心肺复苏(CPR):使心跳、 心肺复苏最终目的:中枢神 呼吸骤停的患者迅速恢复循 经系统功能恢复,因此也称 环、呼吸所采取的抢救措施。 心肺脑复苏(CPCR)。
心肺复苏是基础,脑复苏是关键
心血管疾病
• 心肌梗死最常见 • 冠心病、严重心律失常 • 脑出血、脑栓塞等
最新心脑肺复苏PPT课件

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 是针对呼吸、心跳停止所用的抢救措施,即以人工 呼吸代替患者停止的自主呼吸,以心脏挤压形成暂 时人工循环并诱发心脏的自主搏动。从心跳停止到 细胞死亡的时间以脑神经细胞最短。在常温情况下, 心搏停止3s患者感头晕,10-20s即可发生晕厥或抽 搐,60s后瞳孔散大,呼吸可同时停止,亦可在3060s后停止,4-6min后大脑细胞有可能发生不可逆 损损害。因此,维持脑组织的灌流是心肺复苏的重 点,一开始就应积极防治脑神精细胞的损害,力争 脑功能的完全恢复。
4、胺碘酮(amiodarone) 对于电击后难治性 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颤动,首先胺碘酮。初 始剂量300 mg,稀释于20~30ml生理盐水中静 注,复发顽固性室速/室颤可重复注射150 mg。 随后以1mg/min持续静脉滴注6 h,6 h后减为 0.5mg/min静滴维持共24 h,总量不宜超过 2000 mg。
6.多巴酚丁胺(dobutamine)
小剂量时0.5 µg /( kg•Min)即可 有效,临床常以20~40mg加入5%葡 萄糖或生理盐水250ml中,以2~10 µg /( kg • Min)的速度静滴,依 临床反应调整剂量。
注意事项:①肥厚梗阻性心肌病禁用;
②多巴酚丁胺的药理作用有明显的个体差 异,治疗应从小剂量开始,避免剂量过大 致心率增快、血压升高、诱发心律失常、 加重心肌缺血;③多巴胺与多巴酚丁胺合 用有协同作用;④本品不能与碱性药物混 合使用。
按额抬颏法
抬举下颌法
2、正压通气(B):
口对口或口对鼻人工呼吸。吹气要求快而深; 每次吹气量约为700~1000ml,吹气量大于1200 ml可造成胃充气;如果一个人进行心肺复苏, 则在连续胸外按压30次后,吹气2口,即30:2。 如果两个人进行复苏,按压和吹气的比例仍是 30:2,吹气时另一人暂停按压胸部。有脉搏 无呼吸者,应每5s吹气1口;应马上争取气管内 插管。
4、胺碘酮(amiodarone) 对于电击后难治性 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颤动,首先胺碘酮。初 始剂量300 mg,稀释于20~30ml生理盐水中静 注,复发顽固性室速/室颤可重复注射150 mg。 随后以1mg/min持续静脉滴注6 h,6 h后减为 0.5mg/min静滴维持共24 h,总量不宜超过 2000 mg。
6.多巴酚丁胺(dobutamine)
小剂量时0.5 µg /( kg•Min)即可 有效,临床常以20~40mg加入5%葡 萄糖或生理盐水250ml中,以2~10 µg /( kg • Min)的速度静滴,依 临床反应调整剂量。
注意事项:①肥厚梗阻性心肌病禁用;
②多巴酚丁胺的药理作用有明显的个体差 异,治疗应从小剂量开始,避免剂量过大 致心率增快、血压升高、诱发心律失常、 加重心肌缺血;③多巴胺与多巴酚丁胺合 用有协同作用;④本品不能与碱性药物混 合使用。
按额抬颏法
抬举下颌法
2、正压通气(B):
口对口或口对鼻人工呼吸。吹气要求快而深; 每次吹气量约为700~1000ml,吹气量大于1200 ml可造成胃充气;如果一个人进行心肺复苏, 则在连续胸外按压30次后,吹气2口,即30:2。 如果两个人进行复苏,按压和吹气的比例仍是 30:2,吹气时另一人暂停按压胸部。有脉搏 无呼吸者,应每5s吹气1口;应马上争取气管内 插管。
外科学 麻醉与心肺脑复苏教案

后期复苏(advanced life support, ALS)
复苏后治疗(post-resuscitation treatment, PRT)
一初期复苏
A (Airway):开放气道、B (Breathing):人工呼吸、C (Circulation):心脏按压
二后期复苏
D (Drugs):药物治疗、E (ECG):心电监测、F (Fibrillation):电击除颤
麻醉药经呼吸道吸入或静脉﹑肌肉注射进入人体内,产生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临床表现为神志消失,全身的痛觉丧失,遗忘,反射抑制和一定程度的肌肉松弛。
3
3
5
1
3
讲授内容纲要、要求及时间分配(附页)
一、全身麻醉药
(一)吸入麻醉药(inhalation anesthetics)
吸入麻醉药的概念、常用药物、最低肺泡有效浓度(MAC)
2
2
5
5
2
2
2
3
5
讲授内容纲要、要求及时间分配(附页)
局麻药的不良反应:毒性反应和Fra bibliotek敏反应1、毒性反应:发生原因、临床表现、预防及治疗
2、过敏反应极罕见,多由酯类局麻药引起
第五节椎管内麻醉
目前椎管内麻醉常用的方法分为:
蛛网膜下腔阻滞(spinal anesthesia),简称腰麻;硬膜外阻滞(epidural block),简称硬膜外麻醉;
优点:病人神志清、对生理干扰小、并发症少、操作简单、设备要求少、安全有效、价格低。
缺点:不适合于手术大、部位广、病情重、不合作、年老体弱者及小儿。
常用的方法有:
表面麻醉、局部浸润麻醉、区域阻滞和神经阻滞
常用局麻药:分类及其一次限量
复苏后治疗(post-resuscitation treatment, PRT)
一初期复苏
A (Airway):开放气道、B (Breathing):人工呼吸、C (Circulation):心脏按压
二后期复苏
D (Drugs):药物治疗、E (ECG):心电监测、F (Fibrillation):电击除颤
麻醉药经呼吸道吸入或静脉﹑肌肉注射进入人体内,产生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临床表现为神志消失,全身的痛觉丧失,遗忘,反射抑制和一定程度的肌肉松弛。
3
3
5
1
3
讲授内容纲要、要求及时间分配(附页)
一、全身麻醉药
(一)吸入麻醉药(inhalation anesthetics)
吸入麻醉药的概念、常用药物、最低肺泡有效浓度(MAC)
2
2
5
5
2
2
2
3
5
讲授内容纲要、要求及时间分配(附页)
局麻药的不良反应:毒性反应和Fra bibliotek敏反应1、毒性反应:发生原因、临床表现、预防及治疗
2、过敏反应极罕见,多由酯类局麻药引起
第五节椎管内麻醉
目前椎管内麻醉常用的方法分为:
蛛网膜下腔阻滞(spinal anesthesia),简称腰麻;硬膜外阻滞(epidural block),简称硬膜外麻醉;
优点:病人神志清、对生理干扰小、并发症少、操作简单、设备要求少、安全有效、价格低。
缺点:不适合于手术大、部位广、病情重、不合作、年老体弱者及小儿。
常用的方法有:
表面麻醉、局部浸润麻醉、区域阻滞和神经阻滞
常用局麻药:分类及其一次限量
《心肺脑复苏》课件

结论
1 心肺脑复苏的意义
心肺脑复苏是一项关键的急救措施,可以挽 救许多生命,为病人争取更多时间接受进一 步治疗。
2 未来展望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心肺脑复苏的成 功率将会进一步提高,为更多人带来希望。
4
重要的药物治疗
根据病情需要,使用关键的药物进行治疗,以帮助恢复病人的循环功能。
心肺脑复苏的注意事项
病人的情况评估
在进行心肺脑复苏前,要评估病人的病情以确定最适合的急救方法。
风险评估
心肺脑复苏可能涉及一些风险,如骨折、内出血等,要权衡风险与益处。
心肺脑复苏的困难和失败
心肺脑复苏可能会面临一些困难和失败,需要及时调整方法或转交给专业团队。
《心肺脑复苏》PPT课件
# 心肺脑复苏 ## 简介 本PPT将会介绍什么是心肺脑复苏,以及如何进行心肺脑复苏。
什么是心肺脑复苏
1 定义
2 目的
3 原则
心肺脑复苏是指通过急救 措施恢复病人心跳和呼吸 的过程,以增加生存机会。
心肺脑复苏的目的是在病 人出现心跳骤停或苏的原则包括早 期识别和处理心脏骤停、 提供高质量的心肺复苏、 及时使用除颤器等。
心肺脑复苏的过程
1
呼吸道开放
确保病人的呼吸道畅通,包括清除阻塞物和保持好气道通畅。
2
人工呼吸
如果病人没有进行正常呼吸,进行人工呼吸,维持足够的氧气供应。
3
心脏按压和电击除颤
进行胸外按压和电击除颤,恢复病人的心脏功能。
心肺脑复苏 (2)

• Endotracheal intubation气管插管
• The optimal technique for controlling the airway and ventilating the lungs during CPR • Efficient ventilation and protect the airway from aspiration.
• 无效的心输出量
• 四种形式:
– (1). Ventricular fibrillation VF
– (2). Ventricular tachycardia VT – (3). Asystole – (4). Electromechanical dissociation EMD
• pulseless electrical activity PEA
心肺脑复苏
《外科学》第八章 -第四节
概 述:
• 心肺复苏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
• CPR 是针对呼吸,心跳停止所采用的抢救措施,即以人工 呼吸代替患者的自主呼吸,以心脏挤压形成暂时人工循环并 诱发心脏的自主搏动。
• 心肺脑复苏Cardiopulmonary Cerebral Resuscitation,
除颤方法
• Early ECG monitor to discover VF • Precordial thump 心前区重击 • The first set of three sequence DC shocks:
– 1. 200 J
• minimal myocardial damage, adequate to achieve success in most recoverable situations; decreases the thoracic impedance, thus increasing the amount of energy from the second DC shock.
• The optimal technique for controlling the airway and ventilating the lungs during CPR • Efficient ventilation and protect the airway from aspiration.
• 无效的心输出量
• 四种形式:
– (1). Ventricular fibrillation VF
– (2). Ventricular tachycardia VT – (3). Asystole – (4). Electromechanical dissociation EMD
• pulseless electrical activity PEA
心肺脑复苏
《外科学》第八章 -第四节
概 述:
• 心肺复苏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
• CPR 是针对呼吸,心跳停止所采用的抢救措施,即以人工 呼吸代替患者的自主呼吸,以心脏挤压形成暂时人工循环并 诱发心脏的自主搏动。
• 心肺脑复苏Cardiopulmonary Cerebral Resuscitation,
除颤方法
• Early ECG monitor to discover VF • Precordial thump 心前区重击 • The first set of three sequence DC shocks:
– 1. 200 J
• minimal myocardial damage, adequate to achieve success in most recoverable situations; decreases the thoracic impedance, thus increasing the amount of energy from the second DC shock.
(医学课件)心肺脑复苏

目的
脑复苏的目的是尽快恢复大脑的血液供应和氧气供应,以避免脑组织损伤和功能障碍。源自脑复苏的方法与步骤方法
脑复苏的方法包括低温治疗、脱水治疗、抗癫痫治疗、高压氧治疗等。
步骤
在实施脑复苏前,必须先确保患者的呼吸和心跳已经恢复,然后再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 法和步骤。
脑复苏的常见错误与注意事项
常见错误
加强医疗保健体系的建设
建立健全的医疗保健体系,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急救能力和服务水平,为心肺脑复苏提供 有力的医疗保障。
心肺脑复苏的宣传教育
制作宣传资料
制作生动形象的宣传海报、视频等资料,通过媒体、社交平台等 渠道广泛宣传心肺脑复苏的重要性和基本技能。
开展培训课程
组织专业的医疗人员和志愿者开展心肺脑复苏培训课程,提高公 众的急救技能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心肺复苏的步骤
判断意识
呼叫患者,观察其是否有反应,无反应则进 行下一步。
01
放置体位
将患者平放在硬质平面上,头颈、躯干在同 一轴面上。
03
人工呼吸
口对口人工呼吸,施救者深吸气后向患者口 内吹气,吹气量不宜过大,避免过度通气。
05
02
拨打急救电话
在实施心肺复苏前,应先拨打急救电话,寻 求专业医护人员的帮助。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心肺脑复苏的存活率也有了显
著提高。
目前,心肺脑复苏已经成为急 救医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 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应用
。
02
心肺复苏
呼吸与循环系统的基本知识
呼吸系统
呼吸系统包括鼻腔、喉咙、气管、支气管和肺等器官,主要负责氧气吸入和 二氧化碳排出。
循环系统
循环系统包括心脏、血管和血液等,主要负责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以及排 除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
脑复苏的目的是尽快恢复大脑的血液供应和氧气供应,以避免脑组织损伤和功能障碍。源自脑复苏的方法与步骤方法
脑复苏的方法包括低温治疗、脱水治疗、抗癫痫治疗、高压氧治疗等。
步骤
在实施脑复苏前,必须先确保患者的呼吸和心跳已经恢复,然后再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 法和步骤。
脑复苏的常见错误与注意事项
常见错误
加强医疗保健体系的建设
建立健全的医疗保健体系,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急救能力和服务水平,为心肺脑复苏提供 有力的医疗保障。
心肺脑复苏的宣传教育
制作宣传资料
制作生动形象的宣传海报、视频等资料,通过媒体、社交平台等 渠道广泛宣传心肺脑复苏的重要性和基本技能。
开展培训课程
组织专业的医疗人员和志愿者开展心肺脑复苏培训课程,提高公 众的急救技能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心肺复苏的步骤
判断意识
呼叫患者,观察其是否有反应,无反应则进 行下一步。
01
放置体位
将患者平放在硬质平面上,头颈、躯干在同 一轴面上。
03
人工呼吸
口对口人工呼吸,施救者深吸气后向患者口 内吹气,吹气量不宜过大,避免过度通气。
05
02
拨打急救电话
在实施心肺复苏前,应先拨打急救电话,寻 求专业医护人员的帮助。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心肺脑复苏的存活率也有了显
著提高。
目前,心肺脑复苏已经成为急 救医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 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应用
。
02
心肺复苏
呼吸与循环系统的基本知识
呼吸系统
呼吸系统包括鼻腔、喉咙、气管、支气管和肺等器官,主要负责氧气吸入和 二氧化碳排出。
循环系统
循环系统包括心脏、血管和血液等,主要负责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以及排 除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