洁净区臭氧灭菌验证及方案)
洁净区臭氧消毒效果验证方案及流程

洁净区臭氧消毒效果验证方案及流程一、洁净区臭氧消毒效果验证方案的重要性。
1.1 洁净区的特殊性。
洁净区啊,那可是个要求特别高的地方,就像一个娇贵的小宝贝,容不得一点脏东西。
它在很多行业里都起着关键作用,像制药啊、食品加工啊这些。
这里面生产的东西,都是要进到咱老百姓身体里的,所以必须得保证干净卫生。
1.2 臭氧消毒的优势与风险。
臭氧消毒呢,有它的好处。
它杀菌能力强,就像一个勇猛的小战士,能把很多细菌啊、病毒啊之类的坏家伙都消灭掉。
而且它消毒完了之后不会留下什么残渣之类的,多干净利落。
但是呢,这臭氧也不是十全十美的,要是浓度控制不好啊,可能会对设备、对人有影响,就像一把双刃剑,用好了行,用不好就麻烦了。
所以得验证它的消毒效果,心里才踏实。
二、验证方案的制定。
2.1 确定验证指标。
这验证指标得好好定。
首先呢,杀菌率肯定是个重要的指标,这就好比是一场战斗,看臭氧这个战士到底能消灭多少敌人。
还有啊,对洁净区内环境的影响,像空气的质量啊,有没有异味之类的,总不能把细菌杀了,结果弄出一股怪味来,那可不行。
2.2 选择验证方法。
验证方法的选择也不简单。
可以采用生物指示剂法,就像给臭氧找个小目标,看看它能不能把这个带有细菌的小目标给干掉。
还可以检测环境中的微生物数量,在消毒前和消毒后都测一测,对比一下,就知道臭氧消毒有没有效果了。
2.3 设定验证周期。
这个验证周期也得考虑好。
不能太长,太长了要是消毒效果不好,那得耽误多少事儿啊。
也不能太短,太短了可能还没看出真实的效果来呢。
得根据洁净区的使用频率啊、生产的产品类型这些因素来确定,就像量体裁衣一样,合适才好。
三、验证流程。
3.1 准备工作。
在开始验证之前,那得做好准备工作。
要把洁净区打扫干净,不能有太多的杂物,就像整理战场一样,这样才能让臭氧充分发挥作用。
还要准备好各种检测设备,这些设备得校准好了,要是设备不准,那测出来的数据就不靠谱了,就像瞎猫抓老鼠,全靠运气可不行。
洁净区臭氧消毒验证方案

文件编码: 总页数:共23页净区空气消毒 验证方案^TN^TN^TN^TN^TN^TN^TN^TN^TN^TN^TN起草 _年— —月— _日 审阅会签年 月 日年月 日年月 日年月日年月 日 批准年——月— _日名称分发部门: 综合部、生产部、质量部类别:验证方案 部门:生产部洁净区空气消毒1、概述(1)2、验证目的(1)3、验证参考文件(1)4、验证范围(2)5.验证小组成员及职责(2)6、验证前提条件与时间 (2)7、验证内容 (3)预确认 (3)安装确认 (9)运行确认 (9)性能确认 (10)8、结果分析及总评价(11)9、验证周期(12)10、文件归档(12)11、附表(12)1.概述臭氧是一种广谱高效灭菌剂,具有强烈杀菌消毒作用。
在常温、常压下分子结构不稳定,很快自行分解成氧(02)和单个氧原子(0),后者具有很强的活性,对细菌有极强的氧化作用,可氧化分解细菌内部氧化葡萄糖所必须的酶,从而破坏其细胞膜,将它杀死。
多余的氧原子则会自行重新结合成为氧分子(02),不存在任何有毒残留物,为无污染消毒剂。
一次性医疗器械的生产车间洁净区消毒采用的是臭氧消毒,臭氧发生器采用外置式,安装于车间空调机房内。
臭氧消毒是利用HVAC系统的循环风作为臭氧的载体,将臭氧发生器生产的臭氧由HVAC系统中的风机产生的压力风源,扩散至整个洁净区域,并使空气中的臭氧浓度均匀分布,即可达到灭菌的目的。
按净化级别采用两台臭氧消毒器,其中型号JCF-K120的臭氧消毒器与JK-4空调机组相接,负责装配组洁净区环境消毒;型号JCF-K120的臭氧消毒器与JK-5空调机组相接,负责注塑组洁净区环境消毒。
消毒时,打开臭氧发生器,臭氧灭菌浓度在开机小时后,达到10ppm以上。
系统组成:臭氧发生器主要由气源处理系统、臭气发生系统、电气电源系统、控制系统、臭氧化气体应用系统等组成。
设备名称:臭氧发生器设备型号:JCF-K120、JCF-K120设备编号:生产厂家:*****臭氧有限公司出厂日期:2017年01月23日安装地点:空调机房2.验证目的根据YY0033-2000标准与《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附录无菌医疗器械》相关条款要求,验证臭氧发生器能够正常运行,设备各项性能指标符合设计要求,通过对在一定的时间洁净室(区)内臭氧浓度的测试,验证在预定的消毒程序、时间内臭氧浓度达到标准规定;通过微生物挑战性试验,确定在预定的消毒程序时间内臭氧对洁净室(区)的消毒效果及消毒周期。
臭氧消毒效果验证与方案

臭氧消毒效果验证与方案目的:本文旨在对XXXXXX大容量注射剂车间洁净区臭氧消毒效果进行再验证,以确认其卫生程度符合工艺要求。
范围:大容量注射剂车间洁净区臭氧消毒效果。
责任:验证领导小组、验证项目小组。
方案:本次验证分为两项:1、使用臭氧测试试管测定臭氧浓度;2、通过微生物挑战试验证明设定条件下臭氧消毒对微生物的杀灭效果。
验证依据: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药品生产验证指南(2003年版)、中国药典2010年版。
验证小组人员及职责:组长:生产管理部部长、工程部部长、生产部长助理、工艺员组员:车间主管、QA主管、QA、QC、操作工风险评估:采用FMEA(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工具,对大容量注射剂车间洁净区臭氧消毒效果验证涉及的工艺设备及管道、物料、控制系统、关键设施、环境控制和人员操作等环节进行风险评估,并针对风险的级别采取相应措施。
责任:审定验证方案及报告、指导验证实施、培训验证小组成员。
影响大容量注射剂车间洁净区臭氧消毒验证效果的工艺参数风险评估表如下:编号要素子要素可能的风险点风险可能导致结果风险分析分数风险水平风险控制活动S 空调系统未能在最难清洁位置取样取样失败 3 中设计合理的臭氧消毒流程,特别注意空调系统阀门的控制P 臭氧浓度浓度设置较低,或无根据控制不当,消毒失败 4 高根据卫生部《臭氧消毒技术规范》设定合理的浓度D 指示剂检验人员不会使用指示剂合格标准的确定不合理 4 中检验人员接受指示剂使用培训臭氧发生器发生速度达不到洁净区消毒需求量设备臭氧发生器时间设置不合理臭氧发生器运行中出现故障 1 2 3 中配置可靠的臭氧发生器设备,进行定期维护保养操作人员人员未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操作人员不能正确使用臭氧发生器 2 2 中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确保其能正确使用臭氧发生器人员未全部离场消毒时臭氧浓度高,导致人员中毒消毒时臭氧泄露,达不到消毒效果,且泄露至一般区,导致人员不适 3 3 3 首先进行消毒前确认,确保所有人员已经离场,然后进行臭氧消毒环境洁净区各功能房间及对环境洁净区密闭一般区的门,未能及时关闭臭氧浓度无法保证,不能达到消毒效果达不到消毒要求 3 2 中消毒前确认所有洁净区房间对一般区的门均已关闭,确保臭氧浓度能够达到消毒要求质量风险评估表:编号要素子要素可能的风险点风险可能导致结果风险分析分数风险水平风险控制活动空调系统浓度未能在最难清洁位置取样取样失败 5 高设计合理的臭氧消毒流程,特别注意空调系统阀门的控制臭氧浓度浓度设置较低,或无根据检验结果不认可 4 中根据卫生部《臭氧消毒技术规范》设定合理的浓度指示剂检验人员不会使用指示剂合格标准的确定不合理3 中检验人员接受指示剂使用培训试验微生物挑战试验取样设计不合理,人员直接进行取样高浓度臭氧对取样人员身体造成伤害 4 中设计合理的取样方案,确保取样安全臭氧发生器臭氧来不及发挥消毒效果即被排风排掉 4 高对臭氧发生器进行定期维护保养,确保其正常工作消毒前确认,所消毒区域无人员滞留,确认合格,方可进行臭氧消毒取样失败,或数据与实际不符 3 3 中消毒前确认所有人员已经离场,确保数据准确参考权威部门颁布的合格标准,设计试验方案浓度设定达不到消毒要求 2 中参考权威部门颁布的合格标准,设计合理的试验方案注:对于明显有问题的段落已经被删除。
D级洁净区臭氧消毒效果及消毒周期验证方案

D级洁净区臭氧消毒效果及消毒周期验证方案D级洁净区是指在无菌要求相对较低的环境下进行操作和生产的区域。
臭氧消毒是一种常用的消毒方法,具有高效、快速、无残留物等特点。
以下是D级洁净区臭氧消毒效果及消毒周期验证方案的具体步骤和要求:步骤一:准备工作1. 确定消毒区域:根据D级洁净区的大小和布局,确定要进行臭氧消毒的区域。
2. 清洁准备:先进行彻底清洁,包括清理表面上的灰尘、杂物和污垢。
步骤二:臭氧消毒操作1. 操作要求:确保操作人员佩戴防护设备,避免直接接触臭氧。
2. 设备准备:确保臭氧发生器和相应配套设备的正常工作。
3. 操作流程:按照厂家提供的说明书进行臭氧消毒操作,包括设定消毒时间和臭氧浓度等参数。
步骤三:消毒效果评估1. 采样:在臭氧消毒后的区域进行采样,可以采用空气、表面和物品样品等不同类型的采样方法。
2. 实验室分析:将采集的样品送往专业实验室进行分析,例如使用菌落计数法或PCR等方法评估消毒效果。
步骤四:消毒周期验证1. 设定消毒周期:根据消毒需求和实际情况,确定消毒频率和周期。
2. 验证方法:定期进行消毒效果验证,可以根据国家和行业标准,如GB 5749-2006、GMP等要求进行。
3. 调整周期:根据验证结果和实际情况,对消毒周期进行调整,确保消毒效果符合要求。
注意事项:1. 消毒过程中确保操作人员的安全,避免直接接触高浓度臭氧。
2. 确保使用的臭氧发生器以及配套设备的正常工作和维护。
3. 在操作前,需要对操作人员进行消毒操作的相关培训。
以上是D级洁净区臭氧消毒效果及消毒周期验证方案的基本步骤和要求,具体操作中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建议在实施方案前咨询专业机构或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指导。
洁净室臭氧灭菌消毒效果验证方案

文件制修订记录使用,整个洁净区的消毒为臭氧消毒方式。
臭氧灭菌的流程:关闭新风进风口和回风对外排放阀门,使整个被消毒的洁净区空间通过洁净系统风道形成循环状态,保持消毒空间相对密闭,预防臭氧泄漏,以确保臭氧在空间分布均匀,使洁净区的臭氧浓度达到10ppm,从而达到对洁净区空气、物体、设备、墙壁等的灭菌,同时还能对过滤系统、循环系统进行灭菌.1.验证目的通过对在一定的时间洁净室(区)内臭氧浓度的测试,验证在预定的消毒程序时间内洁净区各洁净间臭氧浓度是否达到标准规定;通过微生物挑战性试验,确定在预定的消毒程序时间内臭氧对洁净室(区)的消毒效果2.验证范围本验证方案适用于臭氧灭菌消毒的整个过程。
3.人员和职责验证小组人员:1.2.1、验证小组组长:负责验证方案起草,组织实施验证的全过程,验证结束写出验证报告。
1.2.2、验证小组组员:分别负责本方案中具体工作。
1.2.3、实验室、实验员:QC理化室及必须的检测仪器为本项目验证实验室4.验证内容4.1设计确认确认本系统使用的关键设备臭氧发生器的技术指标及臭氧消毒系统设计要求,包括规格、尺寸、材质、电流电压,臭氧产量、灭菌空气体积、灭菌消毒杀菌等是否符合要求,文件系统技术资料是否齐全(操作指南、使用手册、制造和设计标准等)。
设备技术指标及设备要求确认表设备关键性仪表及消耗性备品登记表4.2安装确认目的:评价臭氧发生器的安装是否符合设计规范及工艺要求。
方法:检查电气部分、辅助设施配套情况、机器安装情况、机器安装区域等。
标准:a、电气部分:电源控制系统和臭氧发生器一体式装置;电源380V/50HZ,连接方式正确,触点牢固,有良好接地。
b、辅助设施配套情况:冷却水:进口管道4′PVR管,阀门控制进水量;出水管道4′PVR管,直接排出,出口通畅。
压缩空气进气系统包括:捷豹EV51空气压缩机、油水过滤装置、吸附干燥制氧装置、精密过滤器、减压装置等。
捷豹EV51空气压缩机具有:安全可靠的结构设计;运转平稳、噪音低;自动压力开关及自动卸载系统等功能。
洁净区臭氧灭菌验证及方案)

洁净区臭氧灭菌验证及方案一、简述臭氧有很高的能量,很不稳定,在常温,常压下,臭氧结构易变,很快自行分解为氧和单个氧原子。
后者具有极强的氧化作用,臭氧的半衰期为22~25min。
生成臭氧的原料主要是空气和电能。
臭氧杀菌机制:(1)作用于细胞膜,导致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加,细胞内物质外流,使细胞失去活动;(2)使细胞活动必需的酶失去活性;(3)破坏细胞内的遗传物质或使其失去功能。
臭氧杀灭病毒是通过直接破坏核糖核酸或脱氧核酸完成的。
而杀灭细菌、霉菌类微生物则是臭氧首先作用与细胞膜,使细胞膜的构成收到损伤,导致新陈代谢障碍并抑制其生长,臭氧继续渗透破坏膜内组织,直到死亡。
不同洁净室可根据其体积,选用适当的臭氧发生器,将主机设置在HV AC系统的送、回风主管道中或净化空调箱的中效过滤器后端的合适位置,电源控制系统置于机房内。
消毒时,关闭新风进口(或关闭约90%的新风进口阀门)和回风对外排放阀门,是整个被消毒的洁净室空气通过净化系统风道形成内循环状态。
每天开机1~1.5h进行空气灭菌;替代化学药剂熏蒸消毒及设备表面灭菌需开机2~2.5h。
10万级别的洁净区,臭氧投加浓度为10MG/M3。
臭氧衰减率为0.375。
按空间的大小投加量计算:臭氧发生器产量=体积*10/0.375按这计算出来的臭氧发生器产量,基本的能达到10万级别洁净区的洁净标准。
二、目的制剂的生产过程主要在洁净区完成,洁净区用臭氧灭菌的效果直接影响到产品的质量,为确认臭氧灭菌的可靠性,用臭氧灭菌取代甲醛熏蒸灭菌,减少对员工身体健康的损害,特制订本验证方案进行验证。
验证过程应严格按照本方案规定的内容进行,若因特殊原因确需变更时,应填写验证方案变更申请及批准书,报验证小组批准。
三、工艺原理图将臭氧气体引到送风主管道中,利用HV AC系统中净化风机产生的压力风源,扩散至所控制的整个洁净区域。
四、验证计划(1)、洁净区空气消毒方法原理:1.1 是采用臭氧发生器产生臭氧后,通过HVAC 系统机组的正压送风段和送风管送入洁净区,再通过回风管回到机组,组成一个闭合的空气循环系统,控制消毒过程中的循环时间或密闭时间,从而使一定浓度的臭氧气体在规定的时间内,杀灭洁净区内的微生物。
洁净区臭氧消毒效果验证方案

洁净区臭氧消毒效果验证方案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洁净区臭氧消毒效果验证方案(STP-VP-0002-00)验证方案审批目录1.概述…………………………………………………………………………… (4)2.验证目的…………………………………………………………………………… (4)3.验证对象…………………………………………………………………………… (4)4.验证小组成员及职责 (4)5.依据标准…………………………………………………………………………… (4)6.验证时间计划…………………………………………………………………………… (5)7.验证内容…………………………………………………………………………… (5)8.再验证周期…………………………………………………………………………… (7)9.偏差或变更说明………………………………………………………………………………710.结果分析及评价………………………………………………………………………………711.附件…………………………………………………………………………… (7)1概述臭氧是一种广谱高效灭菌剂,具有强烈杀菌消毒作用,。
在常温、常压下分子结构不稳定,很快自行分解成氧(O)和单个氧原子(O),后者具有很强的活性,对细菌有极强的2氧化作用,臭氧氧化分解了细菌内部葡萄糖所必须的酶,从而破坏其细胞膜,将它杀死。
多余的氧原子则会自行重新结合成为氧分子(O),不存在任何有毒残留物,为无污染消毒2剂。
公司选购的臭氧发生器是以空气为气源的箱式臭氧发生器,为洁净区进行空气消毒。
消毒方法是利用空调系统的循环风作为臭氧的载体,即将臭氧发生器生产的臭氧由净化空调系统的风机产生的压力风源,扩散至整个洁净区域,并使空气中的臭氧浓度均匀,即可达到灭菌的目的。
消毒时,打开臭氧发生器,臭氧灭菌浓度在开机45min后,达到10ppm以上。
07洁净工作区臭氧消毒效果验证方案

洁净工作区臭氧消毒效果及消毒周期验证方案1.概述在日常使用过程中,洁净区的空气中会有微生物存在。
为保证洁净区空气中微生物数量得到有效控制,特进行洁净区臭氧消毒效果的验证活动。
2.目的验证在规定的臭氧浓度条件下保持特定时间后,臭氧消毒对洁净区空气中微生物的消杀效果,以及臭氧在启动空气循环系统条件下达到0.15ppm 的安全阈值所需时间。
3.范围本公司十万级洁净车间和万级洁净工作区臭氧消毒效果的验证。
4.职责4.1验证委员会姓名部门职务验证职务验证委员会职责组长1..负责验证方案的审核和批准。
2..负责验证报告的审核和批准。
组员1..负责验证方案的审核。
2..负责验证报告的审核。
组员3..负责验证方案的审核。
4..负责验证报告的审核。
4.2验证小组姓名部门职务验证职务验证小组成员职责组长 1.负责参与验证方案的审核。
2.负责验证的协调工作,以保证本验证方案的顺利实施。
3.负责验证数据及结果的收集和审核。
4.负责参与验证报告的审核。
5.负责验证结论。
6.负责洁净工作区臭氧消毒监测及验证时间的确认。
组员组员组员组员组员组员4.3验证涉及部门部门职责质量部1..牵头组织起草验证方案,会同验证涉及部门进行审核。
2..检查是否已完成验证方案的起草、审核和批准工作。
3..负责进行计量器具和检测设备的校准和确认。
4..提前通知QC及时配合验证过程中的检验等工作。
5..核实验证具体实施时间,进行验证数据的收集和记录,确保验证进度。
6..负责验证记录、验证报告的填写、审核和归档。
7..最终验证报告的编写、审核和批准。
8..跟踪及调查验证过程中发生的偏差和变更。
9..负责验证中需要的环境监测项目的监测。
10.针对不一致项,协商解决方法。
生产部1..配合起草验证方案和验证报告,参与验证方案的审核。
2..安排人员参与验证小组,由验证小组执行和完成验证。
3..协调验证活动,确保验证进度。
4..偏差过程的调查、分析,提出解决办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洁净区臭氧灭菌验证及方案一、简述臭氧有很高的能量,很不稳定,在常温,常压下,臭氧结构易变,很快自行分解为氧和单个氧原子。
后者具有极强的氧化作用,臭氧的半衰期为22~25min。
生成臭氧的原料主要是空气和电能。
臭氧杀菌机制:(1)作用于细胞膜,导致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加,细胞内物质外流,使细胞失去活动;(2)使细胞活动必需的酶失去活性;(3)破坏细胞内的遗传物质或使其失去功能。
臭氧杀灭病毒是通过直接破坏核糖核酸或脱氧核酸完成的。
而杀灭细菌、霉菌类微生物则是臭氧首先作用与细胞膜,使细胞膜的构成收到损伤,导致新陈代谢障碍并抑制其生长,臭氧继续渗透破坏膜内组织,直到死亡。
不同洁净室可根据其体积,选用适当的臭氧发生器,将主机设置在HV AC系统的送、回风主管道中或净化空调箱的中效过滤器后端的合适位置,电源控制系统置于机房内。
消毒时,关闭新风进口(或关闭约90%的新风进口阀门)和回风对外排放阀门,是整个被消毒的洁净室空气通过净化系统风道形成内循环状态。
每天开机1~1.5h进行空气灭菌;替代化学药剂熏蒸消毒及设备表面灭菌需开机2~2.5h。
10万级别的洁净区,臭氧投加浓度为10MG/M3。
臭氧衰减率为0.375。
按空间的大小投加量计算:臭氧发生器产量=体积*10/0.375按这计算出来的臭氧发生器产量,基本的能达到10万级别洁净区的洁净标准。
二、目的制剂的生产过程主要在洁净区完成,洁净区用臭氧灭菌的效果直接影响到产品的质量,为确认臭氧灭菌的可靠性,用臭氧灭菌取代甲醛熏蒸灭菌,减少对员工身体健康的损害,特制订本验证方案进行验证。
验证过程应严格按照本方案规定的内容进行,若因特殊原因确需变更时,应填写验证方案变更申请及批准书,报验证小组批准。
三、工艺原理图将臭氧气体引到送风主管道中,利用HV AC系统中净化风机产生的压力风源,扩散至所控制的整个洁净区域。
四、验证计划(1)、洁净区空气消毒方法原理:1.1 是采用臭氧发生器产生臭氧后,通过HVAC 系统机组的正压送风段和送风管送入洁净区,再通过回风管回到机组,组成一个闭合的空气循环系统,控制消毒过程中的循环时间或密闭时间,从而使一定浓度的臭氧气体在规定的时间内,杀灭洁净区内的微生物。
1.2 为了保证消毒效果,应确保空气消毒时,HV AC 系统运行或消毒剂气体循环时,外界新鲜空气不得进入HV AC 系统内,以防止消毒剂气体浓度下降,达不到规定的消毒浓度。
(2)、空气灭菌机理及特点:2.1 臭氧灭菌机理及特点:2.1.1 臭氧在常温、常压下分子结构不稳定,很快自行分解成氧和单个氧原子,后者具有很强的活性,对细菌有极强的氧化作用,可氧化分解细菌内部氧化葡萄所必需的酶,从而破坏其细胞膜,将它杀死。
多余的氧原子则会自行重新结合成为普遍氧分子,不存在任何有害残留物,故称无污染消毒剂;2.1.2 臭氧是一种广谱杀菌剂,可杀灭细菌繁殖体和芽孢、病毒、真菌等,并可破坏肉毒杆菌毒素。
但其具有腐蚀性,臭氧为强氧化剂,可损坏多种物品,浓度越高对物品损害越重,故在利用臭氧消毒时,应对洁净区内容易被氧化或加速老化的物品(如塑料、橡胶)、产品等进行防护。
2.1.3 臭氧熏蒸消毒时,相对湿度高则效果好,低则效果差,对干燥菌体几乎无杀菌作用。
2.1.4 空气中臭氧浓度达0.01-0.02mg/L 时即可嗅知,浓度达到1mg/L 时,可引起呼吸加速、变、胸闷等症状,在2.5-5mg/L 时,可引起脉搏加速,疲倦、头痛,停留1小时可发生肺气肿,以至死亡,故臭氧消毒时,严禁洁净区内具有人员在操作。
2.1.5 臭氧稳定性极差,常温下即可自行分解为氧,臭氧发生器停止发生后,HV AC 系统继续运行通风30-60分钟,使臭氧完全分解后,人员才可进入洁净区进行操作。
2.1.6《消毒技术规范》中规定,对空气中浮游菌,臭氧灭菌浓度为2-4PPM,对物体表面的沉降菌,臭氧的灭菌浓度为10-15PPM,臭氧1H 的的衰退率约为62.25%。
应根据等消毒的空间体积(V)、要求杀灭微生物的浓度(C)和臭氧1H 的的衰退率确定臭氧发生器的发生量。
公式为:W(臭氧发生量)=(CV)/(1-62.25%)mg/h。
(3)、消毒频率:3.1 10万级洁净区内的空气消毒,必须在下列情况下进行:3.1.1 每天消毒:洁净室和HV AC 系统日常消毒只采用臭氧消毒进行,目的是消灭空气中的浮游菌;3.1.2 每月定期消毒:洁净室和HV AC 系统每月消毒采用甲醛和臭氧交替使用,防止产生耐药菌株,目的是消灭环境中浮游菌和沉降菌;3.1.3 环境监控:当洁净区内环境微生物检测结果超标时,按每月定期消毒执行;3.1.4 停产:洁净区内停产一周以上,生产前按每月定期消毒一次。
(4)、消毒设备及消毒剂:4.1 酒精灯,36%的甲醛溶液;4.2 臭氧发生器、臭氧;(5)、消毒方法:5.1 消毒前准备工作:5.1.1 洁净室内应进行了全面的卫生清洁工作,包括厂房、设备、容器、清洁工具等;5.1.2 洁净室内应无中间体、半成品、原辅料的暴露存放及无操作人员;5.1.3 用洁净抹布醮纯化水擦拭设备、墙壁的外表面,用洁净拖把醮饮用水擦抹地面,保持洁净区湿润;5.1.4 关闭车间内所有强排风口,打开洁净区内传递窗内侧门;5.1.5 关闭HV AC 系统的新风口阀和全开总回风阀门。
5.1.6 臭氧和甲醛消毒前的准备工作相同,但利用甲醛时,应对与产品直接接触的设备、容器等内表面进行防护,以防止甲醛集合附着在其表面,而臭氧可不必考虑。
5.2 臭氧消毒方法:5.2.1 HV AC 系统正常运行后,接通臭氧发生器电源,电源指示灯亮,电压表显示电压为220V;5.3.1 将臭氧发生器按纽旋至“手动”位时,启动臭氧发生器(A、B)消毒按纽,电流表显示工作电流3.6A,同时指示灯亮,臭氧发生器开始工作,记录开始消毒时间;5.3.2 消毒时间:臭氧每天消毒时间为1-1.5 小时(消灭空气中的浮游菌),每月定期消毒时间为2-2.5 小时(消灭环境中浮游菌和沉降菌)。
5.3.3 日常消毒或每月定期消毒在规定消毒时间结束后,关闭臭氧发生器启动按纽,关闭总电源,臭氧发生器停止工作。
5.3.4 臭氧消毒结束后,洁净区内需人员进行操作时,HV AC 系统应继续运行30min,再打开工艺排风机和新风阀补充新风,机组继续运行30min 后,使洁净区内臭氧完全分解后,人员方可进入洁净区。
5.3.5 臭氧消毒结束后,洁净区内如不需人员进行操作(如当天生产结束后消毒),可直接关闭HVAC 系统风机,第二天HV AC 系统运行达到自净时间(40min)后,人员可直接进入洁净区操作。
五、验证方案5.1 日常臭氧灭菌5.1.1灭菌周期:3天。
5.1.2 灭菌时间5.1.2.1 1小时5.1.2.2 1.5小时5.1.2.3 2小时5.1.3 灭菌后检测(每个时间连续做三个周期的检测)5.1.3.1 检查指标5.1.3.1.1 检测沉降菌5.1.3.1.2生物指示剂进行细菌挑战性试验,生物指示剂菌种选用枯草芽孢杆菌,在使用测定前要测定其初期菌数,应不少于10个。
在消毒灭菌前,将装有生物指示剂表面皿置于被测房间内的中央地面,灭菌前打开表皿,灭菌结束后,回收生物指示剂放入硫乙醇酸盐液体培养基中,在37℃下培养3天。
5.1.3.2 认可标准:5.1.3.2.1 沉降菌:100级,沉降菌≤1个/皿、1万级,沉降菌≤3个/皿、10万级,沉降菌≤10个/皿5.1.3.2.2 生物指示剂:应无菌生长5.1.4 沉降菌、生物指示剂检测记录见验证实施报告5.2 大消毒5.2.1灭菌周期:半个月。
5.2.2 灭菌时间5.2.2.1 2小时5.2.2.2 2.5小时5.2.2.3 3小时5.2.3 灭菌后检测(每个时间连续做三个周期的检测)5.2.3.1 检查指标5.2.3.1.1 检测沉降菌5.2.3.1.2生物指示剂进行细菌挑战性试验生物指示剂菌种选用枯草芽孢杆菌,在使用测定前要测定其初期菌数,应不少于10个。
在消毒灭菌前,将装有生物指示剂表面皿置于被测房间内的中央地面,灭菌前打开表皿,灭菌结束后,回收生物指示剂放入硫乙醇酸盐液体培养基中,在37℃下培养3天5.2.3.2 认可标准:5.2.3.2.1 沉降菌:100级,沉降菌≤1个/皿、1万级,沉降菌≤3个/皿、10万级,沉降菌≤10个/皿5.2.3.2.2 生物指示剂:应无菌生长5.2.4 沉降菌、生物指示剂检测记录见验证实施报告5.3 拟订再验证方案周期:当灭菌时间、灭菌设备发生变化,或是沉降菌定期监控的数据有负面趋势的情况下,应按照前期验证采用的方法对臭氧灭菌进行再验证,或根据实际情况修补验证方案后进行再验证,以确认灭菌效果。
5.4 验证结果总评定:5.4.1 质保部负责收集各项验证,试验结果报验证小组。
验证小组负责对验证结果进行评审,做出验证结论,发放证书,并对验证结果进行评审填入“验证结果完整性总评价记录表”,其内容包括:5.4.1.1 验证结果是否有遗漏?5.4.1.2 验证实施过程中对验证方案有无修改,修改原因、依据、是否经过批准?5.4.1.3 验证记录是否完整?5.4.1.4 试验验证结果是否符合标准要求?偏差及对偏差的说明是否合理?是否需要进一步补充试验?5.4.1.5 偏差及对偏差的说明是否合理?是否需要进一步补充试验?5.4.2 验证结果总评价与会签:5.4.2.1总评价:5.4.2.2会签6验证方案评价及最终批准:6.1验证方案评价:6.2验证方案最终批准:六、验证原始记录沉降菌检测记录(日常灭菌)灭菌日期灭菌时间沉降菌检测日期检测人2010-10-14 1小时1.5小时2小时15 2010-10-14 邓XX2010-10-15 10 2010-10-15 梁XX2010-10-16 8 2010-10-16 林XX综合评价该灭菌基本符合要求确认QA:罗XX日期:2010-10-17 验证小组:杨XX日期:2010-10-17沉降菌检测记录(大消毒)灭菌日期灭菌时间沉降菌检测日期检测人2010-10-18 2小时2.5小时3小时8 2010-10-18 杨XX2010-10-19 5 2010-10-19 张XX2010-10-20 3 2010-10-20 张XX综合评价该灭菌基本上符合10000级的要求确认QA:朱XX日期:2010-10-21 验证小组:诸XX日期:2010-10-21生物指示剂检测记录(大消毒)灭菌日期菌落数检测日期检测人2010-10-225 2010-10-22邓XX2010-10-234 2010-10-23梁XX2010-10-243 2010-10-24林XX综合评价该灭菌基本符合要求确认QC:罗XX日期:2010-10-25 验证小组:杨XX日期:2010-10-25验证报告项目结果分析与评价结论沉降菌检查将安装在风机送风口的臭氧发生器打开,分别以30min、45min、60min、90min灭菌后取样,其沉降菌均符合GMP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