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年城乡居民收入比

合集下载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成因及对策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成因及对策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成因及对策(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摘要:根据库茨涅茨的倒U曲线,中国目前的城乡收入分配差距似乎是我国工业化过程中必然的现象,但是我国的较发达地区的城乡收入差距却低于较落后的中西部地区。

但是我国的城乡收入总体差距已经达到发展中国家的高水平,而且这还只是货币收入的比较,把非货币因素考虑进去,中国的城乡收入差距是位于世界最高水平的。

本文从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基本现状出发,指出其历史因素、经济体制转型、政府的投入与支持不够等原因,厘清了理论与现实的矛盾,并对今后政府的政策与改革方向提出建议。

我国现阶段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一、城乡居民收入总体差距的沿革(纵向比较)1978年以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及其收入差距变化趋势如下表。

表1:1978-2003年中国城乡居民收入、收入差以及收入比年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城乡居民收入差(元)城乡居民收入比1978316.0133.6182.41980 439.4 191.3 248.1 2.30 1981 458.04 223.44 234.61982 494.52 270.11 224.4 1.83 1983 525.96 309.77 216.21984 607.56 355.33 252.2 1.71 1985 739.1 397.6 341.51986 899.6 423.8 475.8 2.12 1987 1002.2 462.6 539.61988 1181.4 544.9 636.5 2.17 1989 1375.7 601.5 774.21990 1510.2 686.3 823.9 2.20 1991 1700.6 708.6 992.01992 2026.6 784.0 1242.6 2.59 1993 2577.4 921.6 1655.81994 3496.2 1221.0 2275.2 2.87 1995 4283.0 1577.7 2705.31996 4838.9 1926.1 2912.8 2.51 1997 5160.3 2090.1 3070.21998 5425.1 2162.0 3263.1 2.51 1999 5854.0 2210.3 3644.02000 6279.9 2253.4 4026.5 2.79 2001 6859.6 2366.4 4493.22002 7702.8 2475.6 5227.2 3.11 2003 8472.0 2622.0 5850.03.23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1978~2004)注:“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78~1984年数据用“人均生活费收入”代替。

中国历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中国历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中国历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中国历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是一个重要的经济指标,用于衡量农村居民的经济状况和生活水平。

人均纯收入是指每个农村居民在一定时期内从各种经济活动中获得的总收入减去直接与这些经济活动有关的费用后所得到的净收入。

它是一个综合性指标,反映了农村居民的经济活动的收入水平和财富积累情况。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计算方法通常是将农村居民从各种收入来源(如农业、养殖业、副业和转移收入等)获得的总收入减去直接与这些经济活动相关的费用,如种子、化肥、养殖费用和劳动力支出等。

这样计算得到的净收入即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了解中国历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变化情况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农村经济发展的趋势和农村居民的生活状况变化。

这对于制定合理的农村发展政策和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是衡量农村居民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在过去几十年里,中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经历了显著的变化。

本文将描述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在不同年份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其中的原因。

关键年份的数据在以下列举的几个关键年份中,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变化情况引人注目:年份1]:[对应年份的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数据]。

这一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出现 [增长/下降] 的趋势。

其原因可能是 [相关原因]。

年份2]:[对应年份的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数据]。

这一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出现 [增长/下降] 的趋势。

其原因可能是 [相关原因]。

年份3]:[对应年份的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数据]。

这一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出现 [增长/下降] 的趋势。

其原因可能是 [相关原因]。

变化趋势分析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变化趋势得到了以下几方面的解释:政策引导: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

这些政策措施包括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农业现代化推进、农民技能培训等。

这些措施的实施对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城乡差距缩小: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乡之间的差距逐渐缩小。

新中国成立以来历年GDP数据

新中国成立以来历年GDP数据

资料范本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新中国成立以来历年GDP数据地点: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新中国成立以来历年GDP数据新中国以来至(1950—1976)年工农业总产值的增长率:(此时中国官方没有计算国内生产总值,工农业总产值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1948年没数据,所以不知道增长率)1949年 466亿元 1950 23.4% 1951 19% 1952 18.3 (73.8%比49年)1953 30.3% 1954 9.4% 1955 5.6% 1956 16.5% 1957 (67.84%比52年)第一个5年计划 1958 32.2% 1959 19.5% 1960 5.4% 1961 -31.0% 1962 -10.1%(3.4%比57年)第二个5年计划大跃进、三年人祸-1959年至1961年1963 9.5% 1964 17.6% 1965 20.4% (55.04%比62年) 1966 17.3%1967 -9.6% 1968 -4.2% 1969 23.8% 1970 25.7% (58.08%比65年)第三个5年计划 1971 12.2% 1972 4.5% 1973 9.2% 1974 1.4% 1975 11.9% (45.28%比70年)第四个5年计划 1976 1.7% 1977 10.7% 1978 11.7%(25.75%比75年) 结束到改革开放前夕(1966年5月-1976年10月)1949年GDP基数为1.00;1957年为2.91;1978年为13.50;2007年为200.001978年GDP基数为1.00;2007年为15.00。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探析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探析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探析【提要】我国农民收入增速近年来与城乡收入差距呈现再度扩大之势,这必然拉大城乡全面差距,并直接到全面建设小康宏伟蓝图的实现。

本文对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深层原因做了探讨,并就这一提出若干政策性建议。

【关键词】收入差距、二元结构、城市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持续高速增长,但差距逐渐拉大。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数字,2003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是3.24∶1。

要全面实现小康目标,必然要求城乡协调发展,彻底改变现有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

近几年来,居民收入增长缓慢,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不是因为城镇居民收入过高,而是因为农民收入太低。

对全面实现小康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政策,努力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本文主要通过考察改革开放以来城乡收入差距的变化轨迹,对这一问题作深层剖析。

一、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现状20多年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经历了由迅速缩小到逐渐扩大,由逐渐扩大到逐渐缩小,再由逐渐缩小到加速扩大的发展过程。

1978年城乡居民收入比为 2.57:1(以农村居民收入为1),1985年达到最低点,为1.8:1,1994年达到顶峰,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86:1,超过了改革开放前的水平。

1997年达到新的谷底,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47:1,小于改革开放前的水平。

1997年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开始加速扩大,2001年突破历史最高点,城乡居民收入比扩大到2.90:1,2002年继续扩大到3.11:1,2003年扩大到3.24:1,呈持续扩大态势。

根据曾国安的五等分统计法来看,最贫困的20%的人口占有全部收入的5.5%(而同期美国为4.27%),最低的40%的人口收入比重为15.4%,最高的10%的人口收入比重为30.9%,最高的20%的人口收入比重为47.5%(而同期美国为44.6%),10万亿元存款中20%的富人占有80%的份额。

基尼系数1995年为0.455(基尼系数在0.3以下为平均水平,0.3~0.4之间为中等不平均状态,0.4以上则为差距悬殊状态)。

剪刀差与城乡收入分配

剪刀差与城乡收入分配

42 数据 2009.06剪刀差最初是一个经济学的概念,一般是指工农业产品交换时,工业品价格高于价值,农产品价格低于价值所出现的差额。

因用图表表示呈剪刀张开形态而得名。

它表明工农业产品价值的不等量交换。

如果价格背离价值的差额越来越大,叫扩大剪刀差;反之,叫缩小剪刀差。

通过对统计局网站、年鉴以及严瑞珍等的《中国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一书中的衡量指标和相关的统计资料进行整理,得出1990—2007年剪刀差相关指标数值(见表1、表2、图1):由上面的数据表格可以看出,工业产品与农产品价格之间的剪刀差差幅总体是在向合理的方向发展。

2000年以前,工业产品出厂价格总体上都是工业品价格增幅高于农产品价格,而2000年后,两者差距整体上不断缩小,农产品价格也有了较为明显的提升,其增幅高于工业品价格的情况也越来越多,这一结果从一个方面说明国家对于三农问题的政策导向作用。

当前,国家对农业、农民实行的是 “支农政策”,包括合作医疗、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提高粮食作物的市场销售价等切实惠及农民利益的相关政策。

人们能够明显地感受到,“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已经开始实施,农业、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的步伐正在加快。

农村经济发展、社会全面进步体现的第一点就应该是工农业产品剪刀差的缩小。

我们来进一步看一下,在农产品价格上升的背景下,价格上升所带来的利润与农民获得的收入之间的关系。

本文通过引入城乡居民收入相差倍数这个指标,从图上进行如下的对比分析:图1 剪刀差幅度变化趋势图6.88%8.37%3.29%9.35%-14.58%-4.17%-1.25%4.40%4.24%11.16%6.64%-1.91%2.01%-13.00%4.13%1.78%-12.99%剪刀差幅度(%)1990年1991年1992年1993年1994年1995年1996年1997年1998年1999年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4.27%15.00%10.00%5.00%0.00%-5.00%-10.00%-15.00%-20.00%剪刀差与城乡收入分配表1 1990—2007年剪刀差相关指标数据 表2 1990—2007年剪刀差相关指标数据数,即当期数值与上期数值的比值,表2同。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分析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分析

浅谈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摘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既是目前我国收入分配领域中面临的重大问题,也是今后社会发展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并予以妥善解决的重大社会经济问题。

在论述阐述缩小城乡差距的重要意义后,着重从纵向差距,横向差距和基尼系数等方面分析了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并提出了相关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城乡差距;收入差距;基尼系数;社会公平一、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表现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城乡居民收入成倍增加,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由于城乡居民收入分配格局的不断变化和收入渠道的不断拓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变化趋势虽经多次曲折但总体态势是不断扩大的。

1、纵向差距纵向差距包括绝对收人差距和相对收入差距。

绝对收入差距和相对收入差距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都可以作为衡量收入差距的指标。

教据来潭:《中国统计年鉴2007》...从表1我们可以看出,1980年一2006年间,随着经济的增长,我国城乡居民的收人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增长。

其中,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从l980年的47... 6元上升到2006年的11759.5元,绝对额增长11281.9元,增长了大约24.62倍;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从1980年的l91.3元上升到2006年的3587.0元,绝对额增长3395.7元,增长了大约l8.75倍,相对于城镇来说,增长明显缓慢得多。

再从城乡收入的绝对差距和相对差距数据来看,我们发现,从1980年到2006年这27年问。

绝对差距从1980年的286.3元上升到2006年的8172元,增长了大约28.54 倍;相对差距从1980年的2.5O倍上升到205年的3.28 倍,虽然农村改革开始后这一比例有所降低,在1985年达到最小值1.86,但进入2O世纪9O年代以来,城乡收入差距又有扩大,近年来更是呈现加速扩大的态势,到2006年更是达到了3.28,大大高于大多数国家不到1.5的水平。

2、横向差距数据来源:根括《中国境计年鉴2007》数据整理计算.从表2我们可以看出,2006年我国各地区间城乡差距最大的是贵州省,城乡居民收入比达4.59,城乡差距最小的是上海,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26,两个省(市)份的城乡差距值的比为2.O3。

城乡收入差距

城乡收入差距

二、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形成的原因分析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均大幅提高,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却不断扩大。

本文综述了造成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及缩小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对策。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研究综述改革开放后,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1978年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57∶1。

随着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农民收入开始增长,与城市居民的收入差距开始缩小, 1983年缩小到1.82∶1。

此后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从1994的2.56∶1,扩大到2003年的3.24∶1,至2008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比已经超过3.36∶1,绝对差距超过万元。

二、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形成的原因分析1.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体制历史上我国存在的城乡二元的经济结构决定了城乡居民劳动生产率方面的巨大差异,但实行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体制加剧了城乡发展的不同步,是导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的主要原因。

建国以来,我国实行的是重工业优先发展的战略,使得工业发展迅速并快速积累,农业发展缓慢且不稳定,农民收入长期增长缓慢,非均衡发展,从而导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

另一方面,由于实行城市和农村两种户籍制度,造成城乡劳动力市场分割和城市劳动力市场对农民的封闭,加固了城乡二元结构的格局。

城乡两种户籍制度的长期存在阻碍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自由流动,农民享受不到公平的就业机会、薪酬水平、福利待遇,并且农民进城务工也会面临很多障碍,这种种因素都把农村劳动力长期禁锢于农村和农业,使农民的非农收入减少,这在客观上也制约了农民收入的增长,促使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拉大。

2.体制改革(1)1978年,我国由农村开始进行体制改革,1985年面向城市进行改革。

体制改革给经济注入了活力,使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

但在改革过程中,农村居民内部和城镇居民内部的个人收入增长都是不平衡的,城乡改革不平衡加剧了城乡居民收入的不平衡,因此,改革本身带来了收入差距的扩大。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对比分析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对比分析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对比分析[摘要]本文首先从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来对城乡居民的收入差异做了对比。

其次,从城乡产业、二元经济体系及其他体制和政策方面分析了影响城乡收入差异的主要因素。

最后,从劳动力转移、金融财政体制变革、制度创新等方面提出了增加农村居民收入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因素;途径1 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对比从纵向来看,1978—2011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都是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尤其是2001年以后,增长速度的步伐呈现出逐年加快的趋势。

1978—2000年,从绝对数上来看,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由最初的343.4元增加到6859.6元,增长了近20倍;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由最初的133.6元增加到2366.4元,增长了近18倍。

2001—2011年,城镇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增长了约3.18倍;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增长了约2.95倍。

(具体数据参照:《统计年鉴2012》第十章第二节)从横向来看,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之间始终存在着差距,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二者之间的差距有逐年扩大的趋势。

从绝对数来看,二者之间的收入差距由1978年的210元扩大到1990年的824元、2000年的4027元、2011年的14832.5元。

从增长幅度来看,1991—1994年,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增长速度高于农村居民纯收入增长速度;1995—1998年,农村居民纯收入增长速度高于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增长速度;1999—2009年,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增长速度高于农村居民纯收入增长速度。

而正是1990—1994年,1999—2009年这15年的增幅差距,导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产生了大幅度变化。

(数据来源参照:《统计年鉴2012》第十章第二节)城乡收入增长比例对比此外,从城乡收入差距图(上图)的单条曲线来看,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都呈现出递增的趋势;而且,城镇居民的家庭人均收入的增长速度高于农村居民的家庭人均纯收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