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部编)八年级上册《饮酒(其五)》课件公开课(12)

合集下载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饮酒(其五)》完整版课件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饮酒(其五)》完整版课件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既然生活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为何 “而无车马喧”呢?
“车马喧”并非指平时老百姓来来往往干活的车马 发出的喧闹声,而应指“上层人士之间的交往”。 “而无车马喧”意指作者疏远了奔逐于俗世的车马 客,看淡了功名利禄。
知识链接: 陶渊明早岁满怀建功立业的理想,几度
ⅴ。李白笔下的月,林逋笔下的梅,周敦颐笔下的莲等等。
②从情与景的关系来看:情景交融的优美意境。
这两句以客观景物的描写衬托出诗人的闲适心情,“悠 然”二字用得很妙,说明诗人所见所感,非有意寻求,而是 不期而遇。
“见”字也用得极妙,“见”是无意中的偶见,南山的 美景正好与采菊时悠然自得的心境相映衬,合成物我两忘的 “无我之境”。如果用“望”字,便是心中先有南山,才有 意去望,成了“有我之境”,就失去了一种天真意趣。
出仕正是为了要实现匡时济世的抱负。但当 他看到“真风告逝,大为斯兴”(《感士不 遇赋》),官场风波险恶,世俗伪诈污蚀, 整个社会腐败黑暗,于是便选择了洁身自好、 守道固穷的道路,隐居田园,躬耕自资。
首句即佳。清代著名诗人黄遵宪,名 其居室为“人境庐”,诗集为《人境庐诗 草》,即取陶渊明诗意。
2.“心远地自偏” “远”的对象是什么?
主要作品
文:《归去来兮辞》 《桃花源记》 《五柳先生传》
诗:《归园田居》 《饮酒》 《读山海经》
(分为田园诗和咏怀诗两类)
风格上陶渊明大多是 “悠然见南山”式,表 达闲适之意,也偶有 “金刚怒目”式的作品, 如《咏荆轲》《读山海 经(精卫衔微木)》等, 寄予抱负,颇多悲愤慷 慨之音。
《饮酒》小序:
东篱
• 早凉生北槛,残照下东篱 —
—白居易

部编版(新)八年级语文上册诗词五首之饮酒(其五)-教学课件PPT

部编版(新)八年级语文上册诗词五首之饮酒(其五)-教学课件PPT

围。❸充分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忧国忧民、思念亲友
等)
的情感(或豁达宽广胸襟)
理解分析
这四诗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 的心境?
诗中的人和景: 篱笆、菊花、南山、夕阳、飞鸟、作者
❶这四句诗描绘了一幅优美的画面:傍晚时分, 作者在东边的篱笆下,正在专心致志、悠闲地采 撷(xié)着菊花,偶一抬头,无意间望见了悠远的 南山,看到夕阳西下时,山色十分美丽,成群的 飞鸟结伴而还。

陶酒
渊 明
陶渊明,365-427,一 名潜,字元亮,谥号靖节, 人称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 生。东晋文学家。浔阳柴 桑人。曾祖陶侃曾任东晋 大司马,父曾任太守一类 官职。渊明八岁丧父,家 道衰落,日渐贫困。曾几 度出仕,任过祭酒、参军 一类小官。四十一岁时弃 官归隐,从此躬耕田 园。 他是我国田园诗的鼻 祖,和山水诗的鼻祖—— 南朝宋的谢灵运合称“陶 谢”。
理解分析
理解:飞鸟相与还:的“还”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其五)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陶渊明:《归园田居》
这句诗的含义是:鸟自飞倦勉了劝,也人知还家,可有些人呢? 为什么还要奔波于远龌离龊的尘官世场之纷中扰,不肯接受这种美 好的归宿呢?“相回与归”指自“然成群怀”抱,这时我们隐隐可 知诗人不光在勉励坚自守己“心还灵”,净还土在规劝其他人。
部编版(新)八年级语文上册诗词五 首之饮 酒(其五 )-教学 课件PP T【PPT 上课课 件】推 荐
理解分析
这四诗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 的心境?
❶这四句诗描绘了一幅优美的画面:傍晚时分,作者在东 边的篱笆下,正在专心致志、悠闲地采撷(xié)着菊花, 偶一抬头,无意间望见了悠远的南山,看到夕阳西下时, 山色十分美丽,成群的飞鸟结伴而还。❷通过这几句诗, 作者营造了一种自然恬淡、安静祥和的氛围,构成了令人 神往的田园风光的图景。❸充分表达诗人热爱自然、悠闲 自适的情感和超然物外、豁达宽广的心胸。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饮酒(其五)》完整版课件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饮酒(其五)》完整版课件
PPT模板:/moban/ PPT背景:/beijing/ PPT下载:/xiazai/ 资料下载:/ziliao/ 试卷下载:/shiti/ 手抄报:/shouchaobao/ 语文课件:/kejian/yuw en/ 英语课件:/kejian/ying yu/ 科学课件:/kejian/kexu e/ 化学课件:/kejian/huaxue/ 地理课件:/kejian/dili/
ⅴ。李白笔下的月,林逋笔下的梅,周敦颐笔下的莲等等。
②从情与景的关系来看:情景交融的优美意境。
这两句以客观景物的描写衬托出诗人的闲适心情,“悠 然”二字用得很妙,说明诗人所见所感,非有意寻求,而是 不期而遇。
“见”字也用得极妙,“见”是无意中的偶见,南山的 美景正好与采菊时悠然自得的心境相映衬,合成物我两忘的 “无我之境”。如果用“望”字,便是心中先有南山,才有 意去望,成了“有我之境”,就失去了一种天真意趣。
“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元好问《论诗》
“采菊”是俯,“见南山” 是仰,俯仰之间,南山的美景 正好与采菊时悠然自得的心境 相合,合成物我两忘的“无我 之境”,表现出诗人悠然淡泊、 超脱于世俗之外的情怀。
悠采 然菊 见东 南篱 山下
这是千年以来 脍炙人口的名句, 名句名在哪里?
①刻画出一个采菊形象。
余闲居寡欢,兼比夜已长,偶有名 酒,无夕不饮。顾影独尽,忽焉复醉。 既醉之后,辄题数句自娱;纸墨遂多, 辞无诠次。遂命故人书之,以为欢笑尔。
比:近来
诠次:次序
饮酒
(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东篱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ppt课件诗词五首《饮酒(其五)》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ppt课件诗词五首《饮酒(其五)》
无我之境,人惟于静中得之。有我之境,于由动之静时得之。故一优美,一 宏壮也。
——王国维《人间词话》
10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山气:南山的气象。还:飞回巢。 写南山美妙的晚景。 《归去来辞》“鸟倦飞而知还”意思是天色晚了,鸟尚且会“知还”,人 当然更应该“迷途知返”。飞鸟晨出夕还,眷恋山林,是出于生物的本性; 人既是自然的产物,也应顺应自然之理,生与大自然同生,死与大自然 同体。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南山仰止啊,这有人生的真义,我该怎样表达 内中深奥!
15
14

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根据提示背诵本诗
我家建在众人聚居繁华道, 可从没有烦神应酬车马喧闹。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要问我怎能如此超凡洒脱, 心灵避离尘俗自然幽静远邈。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东墙下采撷清菊心情徜徉, 猛然抬头喜见南山胜景绝妙。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暮色中缕缕彩雾萦绕升腾, 结队的鸟儿回翔远山的怀抱。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南山仰止啊,这有人生的真义,我该怎样表达 内中深奥!
13
总 结:
这首诗是作者自叙安贫乐道悠然自得的心境。“通章意在‘心远’二字,‘ 真意’在此,‘忘言’亦在此。从古高人只是心无凝滞,空洞无涯,故所见高 远,非一切名象之可障隔,又岂俗物之所妄干。”(王士祯《古学千金谱》)
这首诗中,景、情、理三者巧妙结合,达到水乳交融的境地,具有很 强的艺术魅力。
6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而:却。车马喧:喻世俗交往的打扰。诗人身居尘世,却不受尘 俗的烦扰。
首句即佳。清代著名诗人黄遵宪,名其居室为“人境庐”,诗 集为《人境庐诗草》,即取陶渊明诗意为名。

八年级初二上册语文部编版 第课 诗词五首——饮酒(其五) 名师教学获奖PPT课件

八年级初二上册语文部编版 第课 诗词五首——饮酒(其五) 名师教学获奖PPT课件

课文研读
再读诗歌,你从中能看出陶渊明隐居之后是一种怎 样的生活状态?用诗词里面的词语概括。
悠然
悠闲自得
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里真实地告诉我们他隐 居后的物质生活: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环堵萧然, 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陶渊明为何能做到如 此悠然呢?
课文研读
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陶渊明生活的悠闲?
合作探究
如何理解“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的“真意” 二字?诗人借饮酒想抒发什么情感?
“真意”即人生的真正意义。诗人言自己的从大自然的美景中领悟 到了人生的意趣,表露了纯洁自然的恬淡心情。诗里的“此中”,我们 可以理解为此时此地(秋夕篱边),也可理解为整个田园生活。所谓 “忘言”,实是说恬美安闲的田园生活才是自己真正的人生,而这种人 生的乐趣,只能意会,不可言传,也无需叙说。这充分体现了诗人安贫 乐贱、励志守节的高尚品德。 这里强调一个“真”字,指出辞官归隐乃 是人生的真谛。
属于王国维诗歌境界中的“无我之境”。即 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无物之 境,物我同一,这是一种超脱的境界。陶渊明这里 表达的正是这种超脱的忘我的完美的境界。
合作探究
无我之境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采菊之次,偶然见山, 初不用意,而境与意会,故可喜也。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王安石
课文研读
写作背景
这首诗大约作于诗人归田后的 第十二年,即公元四一七年,正值 东晋灭亡前夕。作者感慨甚多,借 饮酒来抒情写志。
自主学习
听朗读,唱诗歌。 读准字音,读准节奏。注意停顿和重音。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第26课《饮酒(其五)》(教学课件)— 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第26课《饮酒(其五)》(教学课件)— 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C·诗末两句是对全诗的总结,真意是从自然景物中领悟 到人生与自然之理。诗人认为,山间景物中含有人生的真正
意义。 D·这首诗记结庐之事,写田园之景,抒隐居之情,以淳
朴自然的艺术风格表现了诗人闲适的生活和对自然风光的喜
爱。
主要作品《归去来兮辞》、 《桃花源记》 《归园田居》、 《饮酒》。
《五柳先生传(节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 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 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 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 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 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 己志。忘 怀 得 失 ,以此自终。
的 情 怀,
的性格,
的 审 美, 的 人 生。
人生贵在于恬淡中品味,于自然中享受,花开任它开。
课堂检测
1. 对陶渊明《饮酒》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B ) A· 开头四句道出了自己的心境和生活的真谛。其中“心远”二字是 这首诗的思想内容之关键,它表明一切自然乐趣都是由于自己的心灵超脱 世俗才能感受到的。 B·“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实际上是说,由于诗人眼中的景 色是如此的美丽,因此让人只顾得上去细细观赏,却忘记了用语言表达出
(6)相与还:结伴而归。相与:相 山 气日 夕佳 , 飞 鸟相 与 还。 交,结伴。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7)辨:分辨清楚。
疏通文本
居住在人世间,却没有车马 的喧嚣。
饮酒(其五)
问我为何能如此?只要心志
【东晋】陶渊明
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 僻静了。
结 庐在人 境,而无车马喧。 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偶然
三读诗歌:
情感和意蕴
饮酒(其五)
【东晋】陶渊明

《饮酒(其五)》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PPT课件

《饮酒(其五)》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PPT课件
缓慢
内部、液面同时进行 一定温度(沸点) 剧烈
降低
不变
1.液体温度的高低 2.液体表面积的大小 3.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 4.液体汽压的高低
液面气压的高低
二、饱和汽和饱和汽压
二、饱和汽和饱和汽压
1.饱和汽 在密闭容器中的液体不断的蒸发,液面上的蒸气也不断地凝结,当这两个同时
存在的过程达到动态平衡时,宏观的蒸发也停止了,这种与液体处于动态平衡的 蒸气叫做饱和汽。 2.未饱和汽:没有达到饱和状态的蒸气 3.饱和汽压: 在一定温度下,饱和汽的分子数密度是一定的,因而饱和汽的压强也是一定的,这 个压强叫做这种液体的饱和汽压。
这时水蒸气的实际压强p2=1.455×103 Pa,
巩固练习
则第二天中午空气的相对湿度
B = ×100%= ≈62.23%. 2
2.338×103 Pa(1.455×103 Pa)
显然B2>B1,可知第二天中午人感觉较潮湿.
答案 见解析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3
第九章 固体、液体和物态变化
感谢各位的聆听
学习目标
1.诵读不同体裁的诗歌,体会它们不同的韵律特点。 2.结合诗人生平和诗歌创作背景,理解诗歌中寄寓的情感。 3.初步学习品析诗歌中传情达意的艺术手法。
作者介绍
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他几次出仕,几次归隐, 最后下决心走上归隐之路。他共创作《饮酒》诗20 首,这里选的是其中的第五首。
写作背景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 上册
《诗词五首》
《饮酒(其五)》
主讲人:
新课导入
旧时代的一些诗人,对现实不满,退居山野,避入乡村,通过对自然景物尤其是 田园风光的歌咏以抒发情怀。这类诗被称为田园诗,写这类诗的诗人也就被称为 田园诗人了。陶渊明就是我国古代最有代表性的田园诗人。他与最早的山水诗人 南朝宋诗人谢灵运被合称为“陶谢”。听人说美味,总不如自己亲口尝一尝来得 真切。今天我们就来品陶渊明《饮酒》诗之美味吧!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饮酒(其五)公开课ppt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饮酒(其五)公开课ppt

悠然
心远 诗眼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在喧嚣扰攘的尘世建造房舍,却感觉不到车 马往来的喧嚣。 你问我为什么能够这样,只要内心闲适淡泊, 自然就会觉得所处的地方僻静了。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闲适淡泊中远处的南 山映入眼帘。 山间的云气与傍晚的夕阳都十分美好,还有 飞鸟结伴归来。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画面:太阳下山了,南山笼罩在渐渐升腾 的云气之中,显得非常美丽,外出觅食的 鸟儿,呼朋引伴,成群结队地飞回巢穴, 给山的幽静增加了生机。
“还”的含义:坚守心灵净土,回归自然怀 抱,与山林为伍,远离尘世纷扰。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修辞: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作者以飞鸟 自喻,借飞鸟结伴飞返山林,表达出诗人 弃官归隐后的自在心境。
这句诗的深刻含义:表面指夕阳西下,倦鸟归 巢。实际上是自勉也是劝勉人们不要奔波于黑 暗的官场之中,应该回归到优美宁静的大自然 的怀抱。
指远离污浊官场、回归自然的悠 然自得的隐居生活。
至情言语 即无声
那就是人生不应该为功名利禄所累, 不应该在污浊的现实前迷失自我,而应 回归自然,坚守住心灵的净土。
1)归隐田园后闲适恬淡、 悠然自得的心境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这情景之中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分 辨清楚,却不知怎样表达。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作者的“心远”在一二句中体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在哪里?
“车马喧” 指追名逐利的世俗生活,所有扰乱人心 的纷扰
陶醉于自然,闲适,恬淡,愉悦
讨论
请联系句中的“人境”, 说说“心远地自偏”所 包含的哲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饮 酒(其五)
陶渊明
生平简介
东晋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 字元亮,名潜,自号五柳先生, 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曾做过江 州祭酒和参军,后任彭泽县令, 因不满官场黑暗,辞官归隐田园。 他的诗文充满了清新质朴的田园 气息,他的名士风范和对简单生 活的热爱,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 中国文人乃至整个中国文化,堪 称汉魏南北朝800年间最杰出的 诗人。后世称为“百世田园之主, 千古隐逸之宗”。
陶"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 拳拳事乡里小人邪。"
朗读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主题探讨一
请找出诗中描写田园风光的句子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南宋爱国诗人辛弃疾,在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苦 闷中,把陶渊明引为知己。他在《水龙吟》词中说: “须信此翁未死,到如今,凛然生气。”
少有大志,辞官归隐,短 褐穿结,箪瓢屡空,不避 风日。“不戚戚于贫贱, 不汲汲于富贵”
主题探讨二 在这样的心情驱使下,诗人可能会做什么?
饮酒? 赋诗? 感怀?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 这句诗是否酒后自相矛盾?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 什么是“心远”?
无追名逐利之心; 即使身处闹市, 也宛如住在深山。
世态黑暗 官场污浊
厌恶失望 转投田园
为什么诗人选择田园生活?
“真意”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如果让你将这两句诗画成一幅画,你会 描绘怎样的画面?发挥联想与想象力
你认为“悠然望南山”更好还是 “悠然见南山”更好?为什么?
心中先留有南山景色,才有意去 “望”,仅是“有我之境”; 南山恰好与心境相衬,不经意而 “见”,方为“无我之境”。
在这样的景色中,诗人的心情是怎样的?
“悠然”
主题思想一: 表达了诗人对田园风光和悠然自得的生活的热爱
你认为“真意”指什么?
主题思想二: 表达了诗人淡泊名利,不与 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画面再现,诵读全文
李白、杜甫等大诗人仰慕陶渊明人品,尤以李白 “安能催眉折腰事权贵”的思想为代表,其精神内 核与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一脉相承。
苏东坡一生把陶渊明当成良师益友,不但爱好其诗, 更仰慕其为人。他晚年在《与苏辙书》中说:“深 愧渊明,欲以晚节师范其万一。”
常见诗歌类型:
爱国诗 思乡诗 边塞诗 哲理诗 送别诗 山水田园诗
•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爱国诗 •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哲理诗 •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边塞诗 •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思乡诗 •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田园诗 •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思乡诗 •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送别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