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一号】2014-2015学年高中地理 2.3 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步练习 中图版必修3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 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2.3 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试题 中图版必修3

高中地理 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2.3 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试题 中图版必修3

第三节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课后篇巩固探究东北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豆产区,对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

读我国东北地区玉米、水稻和大豆宜耕区域示意图,完成第1~2题。

1.三江平原成为水稻种植优势区的原因主要是( )A.地势平坦开阔,多冻土和沼泽B.夏季高温多雨,适合作物生长的时间长C.北部有山地阻挡,不易受低温冻害的影响D.河流较多,有充足的灌溉水源2.关于东北农业的发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东北的农业种植带要根据土壤、气候、降水等自然条件规划,实现专业化生产经营B.同一地区种植同种作物不利于大规模机械化生产C.东北地区热量条件优越,适宜喜温作物生长D.东部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大部分地区温度适宜,适宜大规模种植水稻1题,东北的冻土和沼泽区不适合发展种植业;东北为中温带和寒温带,积温低,适合农作物生长的时间短;该地距冬季风源地较近,易受低温冻害的影响。

第2题,同一地区发展同种作物有利于机械化生产;东北地区作物一年一熟,积温低,不适宜喜温作物生长;东北地区热量不足,不适宜大规模种植水稻。

2.A下图表示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

读图,完成第3~5题。

3.图中A、B、C三地所在的土地类型依次是( )A.草地、林地、耕地B.耕地、草地、林地C.林地、耕地、草地D.草地、耕地、林地4.导致甲地年平均气温线弯曲的因素是( )A.冬季风B.地势C.天气D.纬度5.导致图中D地沼泽地广布的自然因素是( )①气温低,蒸发弱②有凌汛现象③地势低平④河网稠密⑤夏秋季降雨多⑥地下有冻土A.①③④⑤B.①③④⑥C.①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⑥3题,读图可知,A地位于我国内蒙古草原东端、大兴安岭西侧,为典型的温带草原;B 地位于松嫩平原核心地带,为耕地;C地位于长白山山地,为林地。

第4题,甲地等温线向南凸出,表示本地平均气温比周围地点偏低。

结合东北地形地势分布,可以得知甲地为小兴安岭,地势高,使得气温偏低。

高中地理第2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3节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第1课时东北地区概况及农业生产条件学案中

高中地理第2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3节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第1课时东北地区概况及农业生产条件学案中

高中地理第2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3节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第1课时东北地区概况及农业生产条件学案中图版必修3第三节 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第1课时 东北地区概况及农业生产条件学习目标:1.了解东北地区农业生产条件及农业的发展。

(重点) 2.通过分析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状况,学会分析区域农业发展的利弊和布局。

(难点)1.东北地区的概况 位置与范围 位于中国的东北部,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及内蒙古自治区东部 地表特征 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西、北、东三面分别为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长白山脉;中部为东北平原商品农业生产基地东北平原地势平坦,耕地面积广大,黑土分布广泛,为发展区域农业,实行农业机械化提供了条件(1)自然资源条件 ①土地资源辽阔富饶⎩⎪⎨⎪⎧人均耕地面积大土壤肥沃,黑土、黑钙土分布广泛全国宜农荒地最多的地区②气候条件适宜,适于多种作物种植。

③林地面积大,森林资源蕴藏量大。

④草场资源和渔业资源兼备。

(2)社会经济条件①工业:雄厚的农业机械工业为建设东北地区现代化农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②农业布局的特点耕作农业区畜牧业区林业和特产区 农业在生产区域分布松嫩平原、三江平原、辽河平原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农业活动 商品粮生产畜牧业生产 林业生产③农业布局的变化⎩⎪⎨⎪⎧农田向东西两侧推进,西部草原面积缩小玉米分布更加广泛,水稻生产面积增大城市周围规模不同的副食品基地大量 涌现[特别提醒]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林业基地,林木的蓄积量大,木材产量高,集中分布在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三大林区。

其中黑龙江省是全国最大的木材调出省份。

(1)东北地区的范围为东北三省。

( )(2)东北地区的气候条件不利于农作物生长。

( )(3)东北地区西部高原地势平坦,降水较多,适宜发展种植业。

( ) (4)东北地区玉米种植比例由南向北逐渐减少。

( )(5)关于东北三省的土壤对农业生产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纬度较高,气候严寒,不利于玉米、水稻等喜温作物生长 B .冬季气候寒冷,冻土深厚,不利于农作物春播 C .以沙质土壤为主,有利于土豆的生长 D .土壤湿度较大,对农作物生长有利提示:(1)× 东北地区还包括内蒙古的东部地区。

高中地理 2.3 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教案

高中地理 2.3 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教案

【课题】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三节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第一课时一、【课标解读】课标:以某区域为例,分析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土地和环境问题,了解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课标解读:以东北地区为例,分析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

具体要求:以某区域为例,从土地资源、气候资源、水资源、人口、社会经济基础、科技水平等方面分析该区域农业生产条件;从该区域的农业部门构成及其分布等方面说出该区域的农业布局特点;说出该区域农业生产存在的问题及该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和途径;通过案例学会分析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般方法。

二、教学目标制定:【学习目标】运用图表资料,说出东北地区地理位置特点,分析自然环境的特征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通过材料的阅读和对比,分析东北地区不同区域农业发展的方向。

三、【重点和难点】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四、【教学方式和教学资源】启发讲述为主,探究为辅。

六、【板书设计】第三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三节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第二课时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和问题,了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课标解读】本节课是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一节第2学时,课标对本节的要求是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了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我们仍以东北地区为例,依据东北地区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分析该区域在发展过程中农业生产存在的问题,针对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找出该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和途径【学习目标】1、通过阅读、分析资料,找出东北地区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2、针对问题,通过合作学习探寻,根据资料提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和途径3、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4、通过学习,学会分析归纳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般方法【重点、难点】东北地区农业生产遇到的问题及采取的方法和措施【教学方式】案例分析、探究法等【学时安排】1学时【教学流程】【板书设计】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三节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存在问题 耕地破坏严重 林地草地比重下降 解决措施 调整结构 推进产业化 改善生产条件 破坏湿地环境 农产品不适应市场 水土流失严重推广农业科技 改善生态环境。

高二地理教案-《第三节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教学设计

高二地理教案-《第三节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教学设计

《第三节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教学设计《第三节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了解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条件和布局特点。

2、了解东北地区农业生产遇到的问题。

3、理解东北地区农业生产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重点与难点:1、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条件和布局特点。

2、东北地区农业生产遇到的问题及采取的方法和措施。

教学过程:导入:阅读探索活动,问题:1、回忆录里描述的是哪个地区?2、该地区的景观20年来有哪些变化?(植被、物种、土壤肥力下降等)3、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土地利用不合理)怎样才能改变这种状况?(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土地。

)——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必须要因地制宜,因此首先要了解当地的基本条件,及现有的基础,并找出目前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具体可行的措施,并付诸于实施。

[分析本节的结构]介绍标题及其之间的关系,在了解其生产条件、布局特点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具体措施。

思路:生产条件——布局特点——存在问题——农业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问题1、生产条件包括哪些?(自然条件:土地资源、气候、土壤、水源、地形等;社会经济条件:市场、交通、国家政策、劳动力等)一、东北区域概况1、范围:黑吉辽及内蒙古东部2、面积:124万km23、人口:1.2亿4、地貌特征:山环水绕(北:小兴安岭;东:长白山;西:大兴安岭;河:松花江、嫩江、辽河、黑龙江、乌苏里江);森林资源丰富;沃野千里(东北平原:北:松嫩平原;南:辽河平原;东:三江平原)。

东北平原地势平坦,耕地面积广大,黑土分布广泛,农业机械化程度高,是中国重要的商品农业生产基地。

二、农业生产条件:1、自然条件:(1)土地资源a、耕地面积广阔b、土壤肥沃(插根筷子就发芽,抓把黑土攥出油)c、宜农荒地多d、宜林、牧等荒地多(2)气候: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a、降水:400~800mm,从东南向西北递减b、热量:自南向北递减:(北:春小麦、大豆;中:春小麦、大豆、玉米、高梁、甜菜、亚麻等;南:棉花、冬小麦)无霜期80~180天(无霜期是指一地春天最后一次霜至秋季最早一次霜之间的天数。

高中地理中图版教学案第二章第三节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含答案

高中地理中图版教学案第二章第三节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含答案

第三节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基础知识要记牢———————一、东北地区的概况位置与范围位于中国的东北部,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及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地表特征山环水绕、沃野千里.西、北、东三面分别为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长白山脉;中部为东北平原商品农业生产基地东北平原地势平坦,耕地面积广大,黑土分布广泛,为发展区域农业,实行农业机械化提供了条件1.自然资源条件(1)土地资源辽阔富饶错误!(2)气候条件适宜,适于多种作物种植.(3)林地面积大,森林资源蕴藏量大.(4)草场资源和渔业资源兼备.2.社会经济条件(1)雄厚的农业机械工业为东北地区建成具有全国意义的粮、豆、甜菜生产基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农业布局的变化:农田向东西两侧推进,西部草原面积缩小;玉米分布更加广泛,水稻生产面积增大;城市周围规模不同的副食品基地大量涌现。

[温馨提示] 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对气候的影响对气候带来影响的地理位置主要指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等。

东北地区的纬度位置较高,最北端是我国纬度最高的地方,较高纬度决定了该地区气温较低;海陆位置上,位于亚欧大陆的东部,东、南侧临近海洋,决定了该地区季风气候,距离海洋远近,决定了该地区降水量多少。

地理位置对气候的影响可用下图表示:三、东北地区农业开发中的问题1.农业生产比较粗放,耕地破坏严重.2.林地和草地的比重下降,资源利用失调。

3.开垦沼泽地,破坏了湿地环境.4.水土流失严重。

5.农产品质量和品种不适应市场要求,农业内部结构不尽合理。

四、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1.调整农村产业结构。

(1)稳步发展粮食生产,向高产、优质、高效、绿色发展;调整各种作物比重,合理利用土地;按照市场需求,发展经济作物。

(2)全面发展农、林、牧、副、渔业,大力发展畜牧业以及农副产品加工业,提高农业效益。

(3)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因地制宜,发展第二、第三产业.2.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1)加强以农畜产品加工为主的龙头企业建设。

中图版第二章第三节中国东北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中图版第二章第三节中国东北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交通便利 市场广阔 农业机械化水平高 政策支持 地广人稀,利于大规模机械化生产
七、东北农业开发中的问题
C
B A
D
“黑土的感叹”
我国东北地区50多年初垦 时,一般都有60—80厘米 厚,最深的地方大达1米
东北的侵蚀沟有40多万条, 每条都占地10亩以上;黑 土层几乎流失了一半
森林再遭劫难
松花江流域沼泽湿地资源十分丰富,但呈现逐年减少的趋势。 目前,由于土地增值,人类的连年开垦,本区湿地已经减少 70﹪左右,湿地仅存约0.65万平方公里,恶化了珍稀鸟类的 栖息条件,直接威胁了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交通 技术 政策
农业生产的条件 市场广阔 (国内、国际) 交通便利 (陆路、海运) 农业机械化水平高
国家政策支持
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A、B、C三地适宜发展什么 农业生产部门?
C
B
A
四、东北地区农业的布局特点
种植业:平原地区
五、东北地区农业的布局特点
种植业:平原地区
林业:大小兴安岭 长白山区
全国最大的天然林区 全国最大的木材供应基地
六、东北地区农业的布局特点
种植业:平原地区
林业:大小兴安岭 长白山区 畜牧业:西部高原 松嫩平原西部 部分林区草地地区
东北地区现有草原面积占全国草原面积的 9.3%,为畜牧业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试分析东北地区发展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优势。
东北地区发展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优势
自然优势 雨热同期 平原面积广大 土壤肥沃 水源充足 社会经济优势
总结:东北农业开发中问题的治理
存在问题
黑土流失,土壤肥力下降 草地退化、土地沙化 湿地减少 森林过度砍伐、破坏 农产品品种单一,市场竞争力差 农业生产粗放,耕地破坏严重

第2章第3节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2章第3节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008-9
社会经济基础
部门齐全
鞍山钢铁
工业
大庆石化
沈阳机械制造
发展
体系完整
2008-9
大连化工
长春汽车工业
雄厚的农业机械工业 为现代化农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08-9
1.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条件
人口 地广人稀,利于农业机械化生产,利
社 条件 于发展大规模商品农业
会 经济 中国的重工业基地,农业机械及农产 经 基础 品加工业发展快,利于农业的现代化 济
高中地理必修三
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三节 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节 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课程标准及会考要求
课程标准
具体要求
会考要求
以某区域
以某区域为例,从土地 结合所给区
为例,分 资源、气候资源和水资源、 域,分析说
析农业生 人口、社会经济基础、科技 明该区域农
产的条件、 水平等方面分析该区域农业 业生产的区
2008-9
地势平坦,土壤肥沃;耕地面积大,人均 耕地多;适宜大规模机械化耕作
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 水热条件可以满足一年一熟作物需要
河流众多,水量比较丰富,含沙量较小, 为农业生产提供较为丰富的灌溉水源
森林、草场、渔业资源丰富,为林、 牧、渔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
人口条件
科技水平
东北人口、交通、城市、工业分布
条 科技 农业机械化水平较高,农业技术水平

水平 不断提高,促进了农业现代化水平提高
交通 水路交通便捷、线网密集,方便运输; 市场 国内市场需求量大
2008-9
2.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的特点
根据东北地区的地形与气

高中地理 2.3 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教案2

高中地理 2.3 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教案2

【课题】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三节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课标要求】以某区域为例,分析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和环境问题,了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和途径。

【学习目标】1.在地图上描述东北地区的位置、范围。

通过读图分析,从土地、气候、水等方面说出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

2.通过资料,从人口、工业、科技等方面分析说出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社会经济条件。

3.依据生产条件,分析东北地区农业生产部门与分布并在图上标注,归纳布局特点。

4.阅读资料分析东北地区农业生产在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产生原因,讨论说出解决方法及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5.以珠江三角洲基塘生产为例,通过对资料、示意图的阅读,分析生产条件及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方法。

【教学重点】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及布局特点【教学难点】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及布局特点的分析方法【教学资源】教材、地图册等相关图表和资料【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学时】2学时【教学过程】第一学时【板书设计】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三节 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第二课时【课标】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农业生产的问题,了解农业持续§2.3 东北农业可持续发展仓荒开发过度 辽阔、多样、肥沃布局特点可持续发展地广人稀-商品率高基础好-机械化程度高雨热同期森林、草原丰富水土流失 污染域专业农业部门、分布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学习目标】1、通过资料,说出该区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该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和途径。

2、通过案例学会分析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般方法。

3、通过分析,树立科学发展观的理念。

【教学重点】学会分析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学会分析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般方法。

【教学方式】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资源】视频文字资料图表【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区域农业生产区域位置人口土地(地形、土壤)工业社会经济条件自然气候(热量、降水)科技水源市场生物部门分布【流程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单项选择题
读三江平原示意图,回答1~3题。

1.冲积形成三江平原的“三江”是指()
A.黑龙江、松花江、嫩江
B.黑龙江、松花江、牡丹江
C.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
D.松花江、嫩江、牡丹江
2.在三江平原西部广泛分布的土壤类型是()
A.黑土B.黑钙土
C.沼泽土D.褐土
3.从2000年起国务院下令停止开垦三江平原,你认为主要原因是()
A.东北地区粮食过多,出售困难
B.将剩下的荒地作为今后发展用地
C.近些年气候干旱,土壤肥力降低
D.保护湿地,改善生态环境
1~3.解析在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的汇合处,形成了广袤的三江平原,三江平原西部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高,为黑土土壤。

2000年为保护湿地环境,国务院下令停止开垦三江平原。

答案 1.C 2.A 3.D
读下图,回答4~6题。

4.甲地的自然带是()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B.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C.亚寒带针叶林带D.亚热带常绿针叶林带
5.该地区发展商品农业的优势条件不包括()
A.耕地面积广B.土壤肥沃
C.热量条件充足D.雨热同期
6.从甲到乙()
A.体现了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B.出现由森林向荒漠的递变
C.水分条件越来越差
D.光照条件越来越差
4~6.解析图中甲地位于松嫩平原,是温带季风气候,自然带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东北地区纬度较高,发展商品农业的优势条件不包括热量充足。

由甲到乙,出现由森林向草原的过渡,体现了经度地带性分异规律,因此由东到西,水分条件越来越差,光照条件越来越好。

答案 4.B 5.C 6.C
读下图,回答7~8题。

7.该图最有可能是()
A.东北耕地分布图B.东北经济作物分布图
C.东北粮食作物分布图D.东北林地分布图
8.图中图例Ⅲ表示的地理事物是()
A.针叶林B.人工经济林
C.春小麦D.大豆
7~8.解析根据图中三种图例大部分分布在大、小兴安岭及长白山地,由此可推出该图最可能是东北林地分布图。

图例Ⅲ只分布在辽河下游平原、丘陵地区,最可能是人工经济林。

答案7.D8.B
二、综合题
9.要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就应注意区域资源的合理开发和环境的综合治理。

读“东北平原
某区域植被类型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A区域人口密度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区域人口密度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东北地区农业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保证该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采取哪些措施?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降水较多,黑土肥沃,农作物产量高降水较少,地表多流沙,土壤盐碱化,不适宜农耕和放牧
(2)水土流失严重开垦沼泽,破坏湿地环境
(3)调整农业与农村经济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加快农业技术的应用和推广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