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三段论之“四概念错误”
逻辑与批判性思维笔记

《逻辑与批判性思维》笔记一、绪论1.对于大学本科生来说,参加国家公务员考试是目前最现实的能力考察方式。
目前国内开考的思维能力的考试有:MPA、MPACC、MBA3.逻辑与批判性思维这门课既是一个思维学科同时是一门能力学科。
4.国际大趋势下,人们更关注逻辑思维能力考察。
5.要进行推理,首先要做出判断。
6.逻辑推理能力是建立在观察能力之上的?7.生活中的逻辑包括侦探中的逻辑推理,谈判辩论中的逻辑斗智,文章写作中的逻辑艺术等等。
8.聪明的人一定是有智慧的人,逻辑能力强的人9.对于“什么是逻辑?”与“逻辑是什么?”这两个问题,「什么是逻辑」可以归纳出「逻辑是什么」, 「逻辑是什么」可以演绎得到「什么是逻辑」。
10.强盗逻辑中逻辑的含义是指某种特殊的理论观点。
11.逻辑的的含义中最根本的是思维的规律和规则。
古代逻辑的发源在印度是因明学学说。
13.古代中国将逻辑这门学问称为名辩之学。
14.在辩论比赛中,能够把握核心概念的人容易取胜。
15.弗雷格和罗素创立了数理逻辑。
16.莱布尼茨最初提出数理逻辑。
17.逻辑学家冯·诺依曼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18.布尔的重要贡献是发现了一加一不等于二,而是等于一的逻辑代数。
19.逻辑是关于推理的学问。
20.人们的思维活动主要是控制活动。
21.有些等于仅仅有些22.充分条件的逆否推理就是当否定一个充分条件的后件之后,也一定要否定它的前件。
23.逻辑学是论证思想的必要工具。
24.面对美国记者:总理阁下,你们中国为什么把人走的路叫马路?周恩来总理回答因为我们中国走的是马克思主义道路。
这使用的是(归谬反驳法)。
任何科学都是应用逻辑是(列宁)提出的。
二、直言命题推理1.一个直言命题有六种形式是由它的常项来决定的。
2.从“量”上看所有的判断句可以分为3种类型.3.张建军教授认为,批判性思维最终离不开简单句逻辑和复合句逻辑两个逻辑。
4.直言命题也叫性质命题,是判断事物对象是否具有某种性质的命题。
行测三段论

什么是三段论三段论是由两个包含着一个共同项的直言命题推出一个新的直言命题的推理。
如下就是一个三段论:所有哺乳动物都是有脊椎的;所有人都是哺乳动物;所以,所有人都是有脊椎的。
这个推理从两个包含着“哺乳动物”这个共同项的直言命题,推出了一个新的直言命题“所有人部是有脊椎的”。
显然,三段沦由三个直言命题构成。
两个包含共同项的命题是前提,推出的新命题是结论。
但是并非任意的三个直言命题相组合就能构成三段论。
作为三段论的前提和结论的直言命题,必须包含有并且只能包含有三个项。
三段论的三个项分别称作主项、谓项和量项。
小项是结论的主项,大项是结论的谓项,在两个前提中都出现的项是中项。
在上例中,“人”是小项,“有脊椎的”是大项,“哺乳动物”是中项。
三段论的两个前提分别称作大前提和小前提。
包含大项的前提是大前提,包含小项的前提是小前提。
在上例中,“所有哺乳动物都是有脊椎的” 包含有大项,因而三大前提,“所有人是哺乳动物”包含有小项,因而是小前提。
可见,分析一个三段论的形式必须从结论开始,首先区分小项和大项,再区分出大前提和小前提,然后根据中项在两个前提中的位置对三段论作进一步分析。
我们通常用“S”表示小项,“P”表示大项,用“M”表示中项。
由此,上例的推理形式为:三段论的规则在传统逻辑中,一个三段论推理是否有效,是通过一系列规则来判定的。
凡是遵守了这些规则的三段论推理是有效的,而一个三段论如果违反了这些规则中的任何一条都将是个无效推理。
因此这些规则是我们判定一个三段论是否有效的根据。
三段论的规则有多种表达方式,我们将其归结为七条。
其中前三条规则是关于项的规则,后四条规则是关于前提的规则。
1.一个三段论有,且只有三个项。
这条规则是由三段论推理的定义决定的。
凡是在三段论谁理中出现了四个项的,被叫做“四项错误”例如,鲁迅的著作不是一天能读完的,《祝福》是鲁迅的著作,《祝福》不是一天能读完的。
这个推理的前提真而论假,显然是无效的。
三段论推理规则是什么意思

三段论推理规则是什么意思三段论分为三个部分,即两个前提和一个结论。
三段论推理有哪些的呢?本文是小编整理三段论推理的资料,仅供参考。
三段论推理推理的种类是根据一定的标准进行划分的。
根据推理前提数量的不同,可分为直接推理和间接推理;根据推理的方向,即思维进程中是从一般到特殊,或从特殊到一般,或从特殊到特殊的区别,传统逻辑将推理分为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三大类。
就初中数学而言,三段论推理是一种重要的演绎推理,它是性质判断三段论推理的简称,由两个包含着一个共同项的性质判断推出一个性质判断的演绎推理。
三段论中的三个性质判断的名称分别为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
包含大项的前提为大前提,包含小项的前提为小前提,包含大项和小项的判断为结论。
比如,所有的植物都是需要水分的(大前提),小麦是植物(小前提),所以,小麦也是需要水分的(结论)。
三段论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其包含的三个性质判断通常都是以大前提、小前提、结论这样的顺序排列。
但用自然语言表达三段论时,语句顺序是灵活的,而且常常使用省略形式(有省略大前提或小前提或结论等形式)。
例如,口语中常说“这是学校规定的呀”,把它补充完整就是:凡是学校规定都是应该执行的(大前提),这句话是学校规定的(小前提),所以,这句话应该被执行(结论)。
三段论推理作为一种基础性的推理,最能体现逻辑推理的思维方式的特点,在初中几何应用中最基本最广泛的推理,学生较容易理解和掌握。
因此应作为初中生逻辑推理能力培养的重点和切入点。
三段论推理规则1.定义三段论推理是演绎推理中的一种简单判断推理。
它包含两个性质判断构成的前提,和一个性质判断构成的结论。
一个正确的三段论有且仅有三个词项,其中联系大小前提的词项叫中项;出现在大前提中,又在结论中做谓项的词项叫大项;出现在小前提中,又在结论中做主项的词项叫小项。
举例:所有的偶蹄目动物都是脊椎动物,牛是偶蹄目动物;所以牛是脊椎动物。
上面的三段论推理,“偶蹄目动物”是连接大小前提的中项;“脊椎动物”是出现在大前提中又在结论中做谓项的“大项”;“牛”是出现在小前提中又在结论中做主项的“小项”。
2014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三段论之“四概念错误

2014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三段论之“四概念错误在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中,考生们会碰到一个概念,就是三段论。
什么是三段论呢?中公教育专家说,所谓三段论是由两个直言命题作为前提和一个直言命题作为结论而构成的推理。
其中两个前提中包含有三个不同的概念,并且每一个概念在三段论推理中都出现两次。
【中公示例】所有的护士都是天使,刘扬是护士。
所以,刘扬是天使。
这就是一个典型的三段论,“护士”、“刘扬”和“天使”三个概念在这个三段论中各出现了两次。
四概念错误由于三段论中的三个概念分别重复出现的两次中,所指的是同一个对象,具有同一的外延。
违反这条规则就会犯四概念的错误。
所谓四概念的错误就是指在一个三段论中出现了四个不同的概念。
四概念的错误又往往是由于作为中项的概念未保持同一而引起的。
【中公示例】中国的大学是分布于全国各地的;北京大学是中国的大学;所以,北京大学是分布于全国各地的。
这个三段论的结论显然是错误的,但其两个前提都是真的。
为什么会由两个真的前提推出一个假的结论来了呢?原因就在中项(“中国的大学”)未保持同一,出现了四概念的错误。
即“中国的大学”这个语词在两个前提中所表示的概念是不同的。
在大前提中它是表示中国的大学总体,表示的是一个集合概念。
而在小前提中,它可以分别指中国大学中的某一所大学,表示的不是集合概念,而是一个一般的普遍概念。
因此,它在两次重复出现时,实际上表示着两个不同的概念。
这样,以其作为中项,也就无法将大项和小项必然地联系起来,从而推出正确的结论。
明白了这一点,广大考生就可以准确的把握此类题目的做法。
【真题再现一】“人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张某是人,因此,张某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
”(湖南09-93)以下哪项的逻辑错误与上述推理的错误最为相似?A.人是宇宙间最宝贵的,我是人,因此,我是宇宙间最宝贵的B.人贵有自知之明,你没有自知之明,因此你不是人C.干部应起带头作用,我不是干部,所以我不应起带头作用D.干部应为人民服务,我是干部,所以,我应为人民服务中公解析:题干犯了四概念的错误,也是三段论中最常见的错误。
三段论

二、三段论三段论是指由三个直言命题(及三个简单判断)所组成的推论形式,例如:前提1:中国人是亚洲人。
前提2:亚洲人是地球人。
结论:中国人是地球人。
在三段论中,三个判断一共只出现三个概念,每个概念出现两次,这是三段论的本质所在。
需要重点掌握的是,在前提中出现两次的项是中项(如上例中的“亚洲人”),此处的“中”是指“中介、连接”的作用,即将两个前提联系起来。
在实际考题中,三段论的表述一般并不如上例一样简明,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文字描写繁复,插入语多,导致阅读困难。
二是结论位置不确定,如同一个三段论可以表示如下三种方式:(1)因为金属都导电,铁是金属,所以铁导电。
(结论在最后一句)(2)铁导电,因为金属都导电,而铁是金属。
(结论在第一句)(3)铁是金属,所以铁导电,因为金属都导电。
(结论在中间)这些原因都给考生在短时间内正确理解题意设置了障碍,希望大家多加注意。
除了上述三段论定义的相关知识,还需要着重掌握三段论的几条规则:1.一个三段论有且只有三个概念。
这一点往往被用来考查考生是否能准确的找出概念混淆,在下面的例子中,虽然从字面上看只有三个概念,但事实上,由于有的字面相同的概念本质并不一样,从而导致了三段论中概念达到四个,因此推理错误。
(也就是常说的“四概念错误”):武汉的风景名胜不是一天能够游览完的。
黄鹤楼是武汉的风景名胜。
所以,黄鹤楼不是一天内能够游览完的。
(前一个“武汉的风景名胜”是统称,后一个是特指)2.中项至少周延一次要讲清楚这条规则,首先要弄清楚周延的定义和判别方法:周延的定义:一个命题的主语(或谓语)是否指代该事物的所有个体。
周延的判据:一个命题的主语(或谓语)前是否可以加上范围词“所有”。
周延判据的具体操作:对于主语来讲,如果前面已经有了范围词“所有”、“有的”、“某个”或其他表明范围限定的信息,则周延与否可直接判定,如果没有范围词,根据汉语语法默认可加“所有”。
对于谓语来讲,如果是肯定句,谓语不可周延,反之,如果是否定句,则谓语周延。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逻辑判断中三段论前提型解法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逻辑判断中三段论前提型解法国考行测逻辑判断部分主要考察的点有三段论、直言命题、复言命题、朴素逻辑和可能性推理。
这次主要和大家一起来分享一下三段论中的解题方法。
在国考当中三段论的题目主要考察的题型是结论型和前提型。
结论型是指题干中给了我们条件,问我们通过题干能推出什么。
前提型的题目是指题干中给了我们一个条件,同时给了我们结论,问我们要让结论成立需要补充什么条件。
结论型题目我们通过画文氏图就能很迅速的解决,它的难点在题干中给出的条件可能特别多,需要我们好好去辨别,把文氏图画清楚,答案也就随之出来了。
而前提型的题目就需要我们对三段论的形式非常熟悉,从而能够灵活多变的找到题干中结论成立所需要的条件,进而选出正确答案。
首先,我们先来看一下三段的四种标准形式:所有A是B,所有B是C,那么所有A是C。
所有A是B,所有B不是C,那么所有A不是C。
有些A是B,所有B是C,那么有些A是C。
有些A是B,所有B不是C,那么有些A不是C。
(小前提) (大前提) (结论)通过观察,我们可以发现三段论的特点:(1)每个三段论中有且只有三个项ABC,并且这三个项的外延是完全相同的,每个项在完整的一个三段论中都出现2次;(2)每个三段论中小前提都有“是B”,大前提都是“所有B”,同时把“是B”与“所有B”消掉,得到的就是结论;(3)B 项是前提中有而结论中没有的项,是建立A项与C项的中间项。
根据三段论的特点,我们就能总结出第一种解题的方法,也是一种比较常用和便捷的方法:(1)找“所有”项;(2)找“B项”。
(1)找“所有”项。
我们通过三段论的特点看出,每个三段论的大前提中都有所有B项。
题干中给出的条件是“有些······是······,得出有些······是······的结论”的形式,那么根据这个特点,我们就能知道所缺的条件一定是“所有项”,对比答案进行排除即可。
2017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题(8)

1( 单选题)某铁路营运部门为缓解春节前后的客运压力,特增开了数条往返本市与其他城市间的临时列车线路。
但这项措施实施后,仍有相当数量的人反映该市存在春节难买火车票的情况。
有记者撰文指出造成该市火车票难买的四大原因,其中最不合理的一种分析是()。
A.临时列车的车票大都被旅游团提前统一购买了B.铁路营运部门决策失误,几条临时列车线路设置不合理C.当年该市大力引进外资,兴建工厂,导致外地打工人员激增D.该市没有飞机场,因此大多数人仅有乘坐火车进出该市一种途径2( 单选题)调查结果表明,口腔的老化程度与患认知障碍症之间存在一定关联:牙齿少于20颗的75岁以上老人与牙齿相对健全的同年龄段人相比,咀嚼能力要低50%~90%,嚼碎食物的力量也要低1/6-1/3,咀嚼能力变差会加速大脑老化,患认知障碍症的风险也就相应加大。
对70岁以上老人做的认知障碍程度测试显示,健康的人平均有14.9颗牙齿,而疑似患认知障碍症的参试者平均只有9.4颗牙齿。
这表明牙齿健康的老人患认知障碍症的几率比较低。
如果下列哪项为真,最能反驳上述推论:A.为了克服老年人不识字或者不清楚等问题,研究者在调查过程中让参与者报告是否出现注意、记忆、信息整合、运动等方面的障碍并根据其程度来作为评价其认知障碍的依据B.随机抽取300人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健康的人和疑似患认知障碍症的人的牙齿颗数并没有太大的区别C.老年痴呆症是认知障碍症的一种,而目前没有研究表明口腔的老化程度和老年痴呆症之间存在着一定联系D.参与研究的来人年龄集中在70岁左右,60-65岁和85-90岁这两个年龄段的老人相对较少3( 单选题)从众行为,个人因受到群体的压力而在知觉判断、动作等方面做出的与众趋于一致的行为。
下列哪一例不属于从众行为?()A.演讲并不精彩,但别人都鼓掌,我也鼓掌B.我打心眼里认为这首歌好,没想到这歌确实很流行C.今年流行皮大衣,虽然我不宽裕,但还是咬牙买了皮大衣D.既然大家都同意,我也没有什么说的,我同意大家的意见4( 单选题)绿洲:荒漠A.开放:乐观B.白玉:玉石C.翠柳:黄花D.冷静:紧张5( 单选题)山芋:红薯A.番茄:西红柿B.菜籽:油菜C.才华:才干D.烟斗:香烟6( 单选题)“人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张某是人,因此,张某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
简单判断演绎推理

“简单判断演绎推理”章练习题及其答案1、请根据性质判断对当的直接推理的要求,选用适当的性质判断在驳倒以下判断。
(1)(1)树都生长在山上(2)(2)有些团员不是青年(3)所有知识分子是工人家庭出身(4)有些树生长在水里(5)所有的物质都是气体【答案】(1)(2)(3)(4)(5)2、请根据性质判断对当的直接推理的要求选用适当的性质判断来证明以下判断真(1)所有团员都是青年(2)所有花都是有颜色的(3)有些人不是大夫(4)一切名词都不是虚词【答案】(1)(2)(3)(4)3、将下列判断换质、换位,对不能换位的要求说明原因。
(1)所有团员都是青年(2)有些大夫是女同志(3)有些花是不红的(4)一切名词都不是虚词(5)有些青年不是大学生【答案】所有团员都是青年(1)所有团员都不是非青年(zh)有些团员是青年(w)有些大夫是女同志(2)有些大夫不是非女同志(zh)有些大夫是女同志(w)有些花是不红的(3)有些花不是红的(zh)有些不红的是花(w)一切名词都不是虚词(4)一切名词都是非虚词(zh)一切虚词都不是名词(w)有些青年不是大学生(5)有些青年是非大学生(zh)(SOP不能换位)4、下列判断变形的直接推理是否正确?为什么?(1)有些纸是红的,所以,有些纸不是红的(2)凡是受到表扬的都是工作有成绩的,所以,凡是未受到表扬的都不是工作有成绩的(3)有些人是小偷,所以,所有小偷是人(4)所有真理是不能被人驳倒的,所以,所有能被人驳倒的都不是真理(5)并非所有学生都是团员,所以,有些团员不是学生(6)有些水生生物不是哺乳动物,所以,有些哺乳动物是非水生生物(7)所有判断都是用句子来表达的,所以,所有用句子来表达的是判断(8)凡是有硝烟处必有火,所以,凡是无火处必无烟【答案】(1)这一换质推理是错误的,不符合换质的要求。
为什么呢?因为这个换质不是用前提谓项的矛盾关系的概念做结论的谓项,所以不符合换质的要求(2)这一换质推理是错误的,不符合换质的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行测备考中,考生们会碰到一个概念,就是三段论。
什么是三段论呢?中公教育专家说,所谓三段论是由两个直言命题作为前提和一个直言命题作为结论而构成的推理。
其中两个前提中包含有三个不同的概念,并且每一个概念在三段论推理中都出现两次。
【中公示例】所有的护士都是天使,刘扬是护士。
所以,刘扬是天使。
这就是一个典型的三段论,“护士”、“刘扬”和“天使”三个概念在这个三
段论中各出现了两次。
四概念错误
由于三段论中的三个概念分别重复出现的两次中,所指的是同一个对象,具有
同一的外延。
违反这条规则就会犯四概念的错误。
所谓四概念的错误就是指在一个
三段论中出现了四个不同的概念。
四概念的错误又往往是由于作为中项的概念未保
持同一而引起的。
【中公示例】中国的大学是分布于全国各地的;
北京大学是中国的大学;
所以,北京大学是分布于全国各地的。
这个三段论的结论显然是错误的,但其两个前提都是真的。
为什么会由两个真
的前提推出一个假的结论来了呢?原因就在中项(“中国的大学”)未保持同一,出现
了四概念的错误。
即“中国的大学”这个语词在两个前提中所表示的概念是不同的。
在大前提中它是表示中国的大学总体,表示的是一个集合概念。
而在小前提中,它
可以分别指中国大学中的某一所大学,表示的不是集合概念,而是一个一般的普遍
概念。
因此,它在两次重复出现时,实际上表示着两个不同的概念。
这样,以其作
为中项,也就无法将大项和小项必然地联系起来,从而推出正确的结论。
明白了这
一点,广大考生就可以准确的把握此类题目的做法。
【真题再现一】
“人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张某是人,因此,张某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
”(湖
南09-93)
以下哪项的逻辑错误与上述推理的错误最为相似?
A.人是宇宙间最宝贵的,我是人,因此,我是宇宙间最宝贵的
B.人贵有自知之明,你没有自知之明,因此你不是人
C.干部应起带头作用,我不是干部,所以我不应起带头作用
D.干部应为人民服务,我是干部,所以,我应为人民服务
中公解析:题干犯了四概念的错误,也是三段论中最常见的错误。
三段论中的三个概念,在其分别重复出现的两次中,必须所指的是同一个对象,具有同一的外延。
违反这条规则就会犯四概念的错误。
本题题干推理的错误是由于作为中项的概念“人”未保持同一而引起的,在大前提中的“人”是泛指人类,而小前提中的“人”是具体的生物意义上的人。
A项错因与题干相同。
所以正确答案为A项。
【真题再现二】
大学生在大学里要学习很多知识,小王是一名大学生,所以他学习了很多的知识。
以下哪项论证展示的推理错误与上述论证中的最相似?
A.水果中含有各种丰富的维生素,苹果是一种水果,所以苹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
B.所有的老员工都是优秀的,李刚是新来的员工,所以李刚不是优秀员工
C.某高校学报的编辑不但要组织和编辑稿件,自己也写了许多学术方面的文章,老郑是该学报的一名编辑,所以他也写过许多学术方面的文章
D.这所大学的有些学生学习成绩很好,小赵是这所大学的一名学生,所以她的学习成绩很好
中公解析:评价型题目。
题干的论证方式是:S是P,a是S,所以a是P。
论证犯了四概念的错误,大前提中的“大学生”是集合概念,小前提中的“大学生”是非集合概念,不能等同。
A项的推理方式与题干类似,但是“苹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与大前提中“水果中含有各种丰富的维生素”相比,少了“各种”两字,不应选;B项的论证方式为:所有S都是P,a不是S,所以a不是P,与题干论证方式不同;C项与题干的论证方式相同;D项的论证方式是:有些S是P,a是S,所以a是P,与题干论证方式不同。
故答案选C。
综上所述,四概念错误是三段论中混淆概念的逻辑错误。
也是三段论中最常见的逻辑错误。
中公教育专家认为,比较而言,四概念错误还是较容易把握的一类题型,广大考生可以拨开迷雾,守得云开见月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