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淮流域晚茬小麦的增产途径与栽培技术
2023年黄淮海冬麦区小麦指导意见

2023年黄淮海冬麦区小麦指导意见目前全国冬小麦主产区气温接近常年至偏高,大部地区土壤底墒足,前茬作物生育进程接近常年同期,有望正常成熟腾茬,为稳定今年小麦秋播面积、适期适墒播种创造了有利条件。
据气象部门预测,9月份全国大部地区降水接近常年同期或偏少且分布不均衡,华西秋雨将持续影响西南部分地区,连阴雨和渍涝灾害的风险高,易造成秋收受阻、小麦播期拉长。
10月份的天气仍有较大的不稳定性。
各地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及早制订应对预案,坚持以“提高播种质量、培育冬前壮苗”为核心,强化田间管理,确保安全越冬,夯实明年夏粮丰收基础。
当前黄淮海冬麦区气象条件总体有利于前茬玉米生长和及时腾茬,但秋播期间存在局地降水分布不均、底墒不足的风险。
要落实好适期、适墒、高质量播种,实现一播全苗,强化冬前管理,培育冬前壮苗。
深耕耙压配套提高整地质量深耕深松。
深耕打破犁底层,促进根系下扎,增加深层土壤根量,奠定丰收基础。
针对秸秆还田地块,着力做好秸秆粉碎、撒匀、埋深、压实,提高秸秆还田质量。
采用“两旋一深”即一年深耕随后两年旋耕,耕深达到25厘米以上,耕后及时耙实耙平,配合秸秆还田,能实现加深耕层,增加土壤碳氮固持,促根系下扎发育。
对旋耕整地麦田,要求至少旋耕两遍,旋耕深度达到15厘米以上,并做到前茬秸秆切碎撒匀、草土混匀、镇压耙实。
耙耢镇压。
连年旋耕容易造成麦田表层土壤疏松、透风跑墒,尤其秸秆还田地块更要及时耙平镇压,紧实土壤,压碎土块,为小麦播种提供良好条件,促根系发育下扎,增强小麦抗旱抗倒能力。
基肥深施。
要结合整地施足基肥,在推行秸秆还田的基础上,增施有机肥,配方施肥,提高土壤耕层的有机质和速效养分含量。
一般亩产600公斤以上的高产田块,每亩总施肥量氮肥(纯氮)为14—16公斤、磷肥(五氧化二磷)6—8公斤、钾肥(氧化钾)5—6公斤,其中氮肥50%底施,50%在拔节期施用;亩产500公斤左右的田块,每亩总施肥量氮肥(纯氮)为12—14公斤、磷肥(五氧化二磷)6—8公斤、钾肥(氧化钾)3—5公斤,其中氮肥60%做底肥,40%起身拔节期结合浇水追施。
2023年黄淮海夏玉米冬小麦“双晚”技术意见

2023年黄淮海夏玉米冬小麦“双晚”技术意见当前,黄淮海地区夏玉米正处于籽粒灌浆中后期、即将大面积收获,冬小麦备种备肥抓紧推进、秋冬种即将全面展开。
夏玉米冬小麦“双晚”技术是指在黄淮海等地区夏玉米适期晚收、冬小麦适期晚播,对玉米可高效利用光热资源、延长籽粒灌浆时间、提高产量和品质,对小麦可减少水分消耗、避免冬前旺长、确保安全越冬。
立足黄淮海等地区光温水资源条件和当前生产形势,以统筹周年高产为目标,以“夏玉米适期晚收增粒重、小麦适期晚播育壮苗”为重点,在黄淮海地区推进实施夏玉米冬小麦“双晚”技术,全力夺取今年秋粮玉米丰收、夯实明年夏粮小麦生产基础。
夏玉米适期晚收增粒重(一)优选肥药,“一喷多促”。
科学搭配药剂,将叶面肥、调节剂、抗逆剂、杀虫杀菌剂等混合喷施,一次作业可以实现促生长发育、促灌浆成熟、促灾后恢复、促粒重增产、防控病虫等多重效应。
应对自然灾害,高温干旱地区可喷施磷酸二氢钾、中微量元素水溶肥和抗旱抗逆制剂,渍涝地块及时排水后可叶面喷施尿素和磷酸二氢钾,早霜威胁大的地区可喷施磷钾肥或液体膜。
应对病虫害,杀菌剂可选用吡唑醚菌酯、苯醚甲环唑、吡唑醚菌酯•戊唑醇、醚菌酯•氟环唑等,杀虫剂可选用氯虫苯甲酰胺、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溴氰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等。
此外,要合理选择喷施时间,一般选择在无雨天的上午10时前、下午4时后进行,避开正午高温时段;如喷后24小时内遇中到大雨,要及时补喷;也可因地制宜选择无人机夜间作业。
(二)适时晚收,增重脱水。
一般夏玉米花粒期后50—60天,有效积温满足灌浆期所需,进入成熟期。
玉米最佳收获期为生理成熟期,即籽粒基部和穗轴交界处出现黑层,籽粒乳线消失,果穗苞叶黄白并松散,植株中下部叶片变黄,基部叶片干枯,同时籽粒变硬并呈现出品种固有的色泽,含水率降至30%以下。
一般日均温达16℃以下玉米灌浆速度明显下降,14℃以下基本停止灌浆。
应根据品种特性、茬口要求和天气条件适当晚收,以延长10天左右收获为宜。
黄淮平原小麦玉米一体化均衡增产技术研究

照 充足 , 平均 气温 2 . , 44℃ 生长 期 (—9月 ) 6 月降水 量均超 过
10mm, 玉米 的生长发 育 需求基 本吻合 。0 8 2 1 0 与 2 0 - 0 0年的 相 关 资料与 平均 值相 比 , 年份 间产 生 一些 离差 , 是总体 上 但 与 平均 值差 异 不显著 。 温水 热 的季 节分 布不 同 , 别是 降 光 特 水 的季 节分 布特 征 对作 物 产 生不 同的影 响 , 雨热 同 步有 利
农艺学
现 代农业科 技
2 1 年 第 9期 01
黄 淮平 原小 麦 玉米一体 化 均衡 增产 技 术研 究
张晓萍 王和 洲 陈金平 刘 安能 z 武鹏举 z
(河 南 省科 学 院 生 物 研 究所 , 南郑 州 4 0 0 ; 中 国 农 业科 学 院 农 田灌 溉 研 究所 ) 河 5 0 8
(6 1— 6 , 肥 : 肥为 64 土壤 含水 量 为 田 间持水 量 的 1 — 6 1 )基 追 :,
6 % ̄ 5 。 0 7%
1 . 试 验 方 法 4
统 计分 析 商 丘 野 外站 自动 气 象 站 2 0 - 2 1 0 8 0 0年 和 商
丘市 3 0年 (9 1 2 0 1 7 — O 0年 ) 度 、 水 、 温 降 曰照 气 象 记 录 资 料 , 集 化 验分 析 试 验 田耕 层 土壤 养分 含 量 ; 干 法定 期 采 烘 测 试 1m 土体 含 水 量 ; 载 小麦 玉 米 生 育 期 植株 性 状 , 记 收
2 0 - 2 1 采用 3因素 3水 平 正 交 回归 旋转 设 计 . 0 8 0 0年
晚播小麦配套栽培管理技术

同一 品 种 在 适 期 播 种 和 晚 播 情况 下 ,晚 播 小麦 幼穗 分 化 开 始 晚 、时 间 短 、 发 育 快 ,并 且 播 种 越 晚 ,穗 分 化 持 续 时 间 越短 ,到幼 穗 分 化 的 药 隔 形 成 期 基 本 赶 上 适 期 播 种 的 小 麦 ,药 隔 期 以 后 逐渐 趋 于一 致 。但 晚 播 小 麦 的幼 穗 分 化 发 育 较 差 ,其 不 孕 小 穗 和小 花 相 应 增 加 .穗 粒 数 明 显减 少 。
(二 )足 量下 种 ,适 当浅 播 由 于 晚 播小 麦出 苗 率 低 。冬 前 分 蘖 很少或 不分蘖 ,虽然春 季分蘖成 穗率 高 。但 单 株 分 蘖 成 穗 数 比适 期 播 种 的小 麦明显减少 ,采用常规播种量必然造成 穗 数 不 足 而 影 晌产 量 。因 此 ,需 加 大 播 种 量 ,依 靠 主 茎 成 穗 实 现 增产 。在 黄淮 冬 麦 区 ,10月 20日以 后 播 种 的 小 麦 。每 晚 播 2d每 667m 用 种 量 增 加 O.5— 1 kg,最大 播量 不 宜 超过 20kg/667m , 基 本 苗 控 制 在 20万 ~25万 /667m 为 宜 ,最 大 不 超 过 30万 基 本 苗 。 适 当 浅 播 ,有 利 于 充 分 利 用 前 期 积 温 ,减 少 种 子养 分 消 耗 ,促 使 晚 播小 麦 早 出 苗 、多 发 根 、早 分 蘖 ,一 般 播 种 深 度 以 3 ̄4cm 为 宜 。
河南农业 2012年第 1期(上)
iJl HENANNONGYE
—
—
- _ )科 学选 用 晚播 小 麦 品 种 按 品种 的 特 征 特 性 科 学 选 用 阶段 发 育 较 快 ,营 养 生 长 时 间 较 短 ,灌 浆 速 度 快 ,早 熟 和 抗 干 热 风 能 力 强 的 弱春 性 、春 性 小 麦 品种 ,以达 到 穗 大 、粒 多 、 粒 重 、早 熟 、丰 产 的 目 的 。 在 黄 淮 冬 麦 区 ,10#320目 前 播种 的地 块 ,选 用 半 冬 性 品种 ,10月 20日 以后 播 种 的 地 块 ,可 选 用偃 展 4110、郑 州 9023、豫 麦 34、豫 麦 18等 弱 春 性 小 麦 品种 。 (四 )浸 种 催 芽 ,提 早 出 苗 为 使 晚 播 小 麦 早 出 苗 和 保 证 出 苗 时有足够的水分 ,播种前用20。C~30。C 的 温 水 浸 种 5—6h,捞 出 后 晾干 播种 ,可 早 出 苗 2-3d: 或 在 播 种 前 用 2Occ一
适合黄淮地区的小麦品种

适合黄淮地区的小麦品种1. 引言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黄淮地区主要的农作物之一。
选择适合黄淮地区的小麦品种对于提高产量、优化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生长周期、抗逆性、产量和品质等方面,探讨适合黄淮地区种植的小麦品种。
2. 生长周期小麦的生长周期是选择适合黄淮地区小麦品种的重要考虑因素之一。
黄淮地区的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夏季炎热潮湿,冬季寒冷干燥。
因此,适合种植的小麦品种应具有较短的生长周期,以适应这种气候条件。
2.1 早熟品种早熟品种是适合黄淮地区种植的一类小麦品种。
这些品种具有生长周期短、抗旱能力强的特点。
在黄淮地区,种植早熟品种可以在春季尽早播种,以避开夏季高温和潮湿的气候,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2.2 中熟品种中熟品种是适合黄淮地区种植的另一类小麦品种。
这些品种的生长周期适中,能够在黄淮地区的气候条件下正常生长。
中熟品种的种植时间相对较晚,可以避开夏季高温和潮湿的气候,降低小麦发生病虫害的风险。
3. 抗逆性黄淮地区的气候条件多变,存在着干旱、高温、寒冷等不利因素。
选择具有良好抗逆性的小麦品种,是确保黄淮地区小麦产量稳定的关键。
3.1 抗旱性抗旱性是选择适合黄淮地区种植的小麦品种的重要指标之一。
黄淮地区夏季气温高、降水少,干旱是影响小麦生长和产量的主要因素之一。
选择具有较强抗旱能力的小麦品种,可以降低干旱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3.2 抗寒性抗寒性是选择适合黄淮地区种植的小麦品种的另一个重要指标。
黄淮地区冬季气温较低,寒冷是影响小麦生长和越冬能力的关键因素。
选择具有较强抗寒能力的小麦品种,可以保证小麦在冬季正常生长,提高产量和品质。
4. 产量和品质选择适合黄淮地区种植的小麦品种,除了考虑生长周期和抗逆性外,还需要关注其产量和品质。
4.1 高产量品种高产量是选择适合黄淮地区种植的小麦品种的重要指标之一。
黄淮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区域,提高小麦的产量对于保障粮食供应具有重要意义。
选择高产量品种可以提高小麦的产量,增加农民的收益。
淮北地区稻茬晚播小麦品种产量比较试验研究

1 6 3 -
试 研 0. 验 究22 17
舭辞 桃 l I l 缸
第 2位 ,连 麦 2号 以 4 96k / 居第 3位 ,分别 比 且 当年赤 霉 病暴 发 .大量 的病 株病 粒显 著 影 响最 终 5 . g亩 C K增 产 64 54 48 达极 显 著水 平 。淮 麦 2 、 产 量 , 其 以矮 抗 5 . %、 .%、.%, 9 尤 8最 为严 重 , 麦 2号 、 麦 2 、 连 济 2 徐麦 3、 麦 2 0淮 8等 3个 品种 也 比 C K增 产 , 矮 抗 连 5 5 而 12病 害 较 轻 。气 候 对 植 株 性 状 的影 响 比较 明
1 材 料 与 方 法
11 试验 品种 .
2月 5 日化 学 除 草 1次 , 4月 试验 品种 共 7个 , 别 为 连 麦 2号 、 麦 3 、 分 徐 O 济 磷 酸 二 氢 钾 2次 。 1 0日、 5月 5日各 防 治蚜虫 1 。 次 麦 2、 2 淮麦 2 、 麦 2 、 抗 5 、 5 5 , 照 为 本 2 9淮 8矮
5 8亩产 3 29k . C 8 . g 比 K减 产 1 . 27 %。 22 特征 特 性 .
显 , 体表 现见 表 2 具 。
从 表 2中 可 以 看 出 。株 高 以 烟 农 1 9最 高 为
由于 2 1 0 1年气 候 特 殊 ,在 5 6月 份持 续 低 温 , 8 . e 矮 抗 5 、 81 m. 8最矮 为 7 . c 其 他 连麦 2号 、 3 m。 5 连
壤 肥力 中上 等 。 验采 取 随机 区组排 列 , 次 重 复 , 试 3 共 4 65k 6 . W亩居第 1 ,济 麦 2 量 为 4 23k 位 2产 6 . W亩居
玉米晚收小麦晚播增产技术详解

玉米晚收小麦晚播增产技术详解玉米晚收七八天,提高品质粒饱满;农民只要按此做,增产一成也不难。
小麦晚播七八天,造墒播种保苗全;冬前好管育壮苗,节水节本能增产。
---"两晚"增产技术顺口溜大力组织推广以玉米晚收、小麦晚播为主要内容的“两晚”增产技术(以下简称“两晚”增产技术)是充分利用光热资源和节约水资源,进一步挖掘小麦、玉米两大作物的增产潜力的有效措施,意义重大、势在必行。
一、“两晚”增产技术的主要内容及现实可行性“两晚”增产技术是指在冬小麦———夏玉米种植区域内,通过适当推迟玉米收获时期和小麦播种期,使小麦、玉米充分发挥生产潜力的节水、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该技术简便易行,不增加农业生产成本,只通过延长玉米收获期和相应调整小麦播期播量就可以大幅度提高我省的玉米产量,并实现小麦节水。
长期以来,我省在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生产中,普遍存在着两个突出问题。
一是夏玉米收获偏早。
生产中,玉米未完全成熟农民就开始收获,一般比适宜收获期提前5—7天,有的地方甚至早收10天以上,造成光热资源浪费,玉米产量不能充分发挥;二是冬小麦播种偏早,随着玉米收获期的提前,给小麦早播创造了条件,小麦播种偏早,冬前容易形成旺长,病虫草害、冻害发生的几率相对增加,冬前壮苗很难培育,给小麦春季管理带来困难,小麦不仅达不到高产,小麦节水技术也难以落实。
科学合理地利用有限的光热资源,对提高全省粮食生产水平至关重要。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我省小麦冬前的有效积温有了一定的增加,给小麦、玉米一年两熟提供了有利条件。
同时,全省的农业生产条件有了很大的提高,特别是农业机械在小麦玉米各生产环节的应用、小麦早熟高产新品种普遍种植等为推广玉米晚收、小麦晚播增产技术奠定了基础。
二、合理推迟夏玉米收获期目前,河北省夏玉米大面积种植的品种有郑单958、浚单20、蠡玉16、农大108和先玉335等,生育期为105—110天左右,籽粒灌浆期需要50—52天,如果播种期在6月10日,其收获期应当为9月25日—10月1日,但农民实际开始收获时间多在9月15日左右,9月20日达到收获高峰,玉米籽粒灌浆不足45天,玉米正处于腊熟期,还没有成熟就被收获,不仅前期的肥水投入被浪费,品种的生产潜力没有被充分挖掘,影响了产量,而且玉米淀粉积累时间短,品质下降严重。
黄淮地区小麦精确定量高产栽培技术

黄淮地区小麦精确定量高产栽培技术作者:钟玲玲来源:《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2021年第03期摘要:小麦生长发育各时期内,均要有和其匹配的管理技术,才可以确保小麦后期高产,可是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有着技术配套不合理的情况。
基于此,本文根据黄淮地区小麦种植实况,对小麦精确定量高产栽培技术相关问题进行了简单探讨,为广大研究相同问题的人士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黄淮地区;小麦;精确定量;高产栽培技术这些年来,城市快速发展、基建征用等因素导致农业可耕作面积减少,农业栽种结构调节压缩了小麦栽种面积,而人口增加导致粮食需求量逐渐增多,因此必须要提升单产才可以在有限耕地面积上提高粮食总产量。
穗数与穗粒数等是小麦生产的几个重要因素,这些因素不仅受自身品种特性所影响,同时还受到各种外界环境所制约。
所以,提升小麦单产除去要挑选优质品种外,还要有实用优质的方法和其配套,让小麦在每个生育阶段均有科学的管理技术。
可是,在实际生产中存在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水平低且病虫害治理缺乏实时性等问题,阻碍了小麦丰产。
据此,下面就针对黄淮地区小麦栽种情况,对其精确定量高产栽培技术进行分析与论述。
1 合理选取品种选取优质的品种是得到高产与优质的前提。
黄淮地区小麦区适合选择使用分蘖多且早、成穗率较高、生长整齐、抗倒伏与抗病性很强的冬性品种,例如周麦16与济麦22等。
挑选好了品种以后,在播种以前,应当选取在温和晴朗没有风的天气,把种子平摊于空旷且干净的地方进行晾晒,时间控制在1-2d,在这段时间内需要翻动3次左右。
经过晾晒可以增加种子内部酶活性,促使发芽,还能借助阳光中的紫外线消除种子表层的病原菌,以此降低病害产生的概率。
晾晒种子时,需要把腐烂的种子、杂物等清理掉,从而提高种植质量。
2 精細化整地精细化整地可以给后续种子播种以及一播全苗提供条件。
整地标准就是采用旋耕机展开旋耕作业,耕作深度不超过20cm,旋耕频次为3次,深耕细耙,促使地平埂直,保证土壤结构上面疏松下面密实,防止田间发生凹凸不平的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①代表公司参加股 东大会 会议的,按公司实际股 权份额 行使表决权 。②作为公司外派董 事参与董事会会议的 ,按一
人 一票 原则行使表决权 。 监事可 以 照所在企业章程独立 ③ 按
行使检察监督权力 。 ④高级管理人员在参加 同级决策会议时 ,
黄淮流域晚茬小麦面积大 、 分布广 、 类型多 、 情况 比较复 杂, 这些晚茬 麦的形成原因主要有 两个 : 一是 由于前茬作物成
依照相 关程 序提 出处理 意见 。③在 日常 工作及 重大事 项决
策 事务 中 ,必须表 现 出与 自身专业知 识 和管理经 验相 匹配
的水准 ; 4 3 外 派人员必须遵守 以下工作纪律
对于重大决策 事项 的董事会会议议题 , 外派董事 、 监事必 须首先在母公司 内部形成统一意见后方可表态 。 公 司外 派董事 、监 事如 发现 其他投 资方派 出的董事和
高 级管理人 员有违反 《 中华人 民共和 国公司法》、 企业章程
பைடு நூலகம்
和 董事会决 议行 为的 , 应立即 向所 在企 业董事长 反映意 见 , 并 要求 解决和处 理 : 在董 事长合 理 的调 查答 复期 内 ,不得 随 意干预 、 响企业 正常经营 。 影 董事长 不予答复 处理 的, 公 司 外派 董事 、监事 应按照 《 中华 人 民共 和 国公司法》 或企 业章程 规定程 序提 议召开 临时股 东大会 和董 事会 ,处理 相
① 不得 向公司虚 报所 在企 业的经 营 管理状 况 。②未 经 授权 , 不得 以公司产权 代表或全权 代表 的身份开展活动 。 ③
②任职工作基本完成情况 。 ③所在企业是否存在 不规范运作 问题?本人是否及时采取措施或 上报处理?
4 5 2 特别报告 。当所在企业遇有突发事件或其他足 以影响 .. 企业正常健康运转 、 危害股东权益的不规范行为 , 外派人员必 须及时 向母公司作特别汇报和请示 。 4 5 3 重要会议 。外派人员必须认真 出席相关股 东大会 、 .. 董 事会及监事会会议 。 会前及时索取 有关文字 资料 , 详细了解会 议将要讨论 的问题和对经营决策有 重大影响 的相 关情 况 ,形 成 自己的意见 。 有特殊重要决定需要表决 , 应及时 向母公司主 管领导汇报 。 多名外派人员的 , 有 应先 内部形成一致意见 。 问 题重大 或一时无法形成一致意 见的 ,应 及时 报请 公司主管领 导 ,召集公司 内部会议 以统一意见 。 上述重要会议会后一周 内向母公司提交董事 会 、监事 会
关 问题 。
4 5 报告制度 .
公司对外派人员建立定期 、 向联系汇报制度 , 障母子 定 保
公司信 息通畅 。
4 5 1 定期汇报 。外派到子公司 的董 事和 监事 及总经理 应 . . 及时了解该子公司的经营情况 ,每 3个月 向母公司作一次书
13
维普资讯
季降雨过 多,田间积水 ,土壤泥泞 ,不宜耕种 ,不得不推迟播 种期形成的晚播小麦 。 1 2 晚茬麦的生育特点 . 由于晚茬麦错过了生长发育的最佳阶段 ,生活在一个不 利的 自然环境之中 , 因而也就形成 了它 自己的生育特点 , 主要 面简要汇报 ,每半年作一次书面详细汇报 ,每年作一 次全面 述职报告 。 定期汇报 的主要 内容包括 : ①所在企业的经验管理动态 ;
应遵循总经理负责制 的原则 。 ⑤外派董事 、 事等兼职人员 , 监
必须定期在所在 企业 实地了解情况 ,及时发现问题 ,按程序 汇报处理 。 外派 人员因故 不能履行职责时 ,须经公 司批准 , ⑥ 及 时委托有 能力胜任 的人员履行职 责 ; 被委托人 同样受本规
定 的约 束 。
1 晚茬麦的成 因与生育特点 1 1 晚茬麦的成因 .
熟 、收获偏晚 , 腾不 出茬 口, 而延期播种形成 了晚茬麦 。 这种 类型 面积较大 , 主要是棉茬 、 地瓜茬 、 秋菜茬和稻茬等 。 区 本 域小 麦的适宜播种期在 1 月上中旬 ,而这些前作 收获期往往 o
是在 1 月下旬或 1 月上旬 ,由于茬 口晚 , O 1 播种期迟 ,冬前积 温不足必然推迟生长发育时期 ,错过适宜小麦生长发育的有 利时机 , 从而形成晚茬小麦 。 二是由于天气干旱墒情 不足或秋
维普资讯
★刊持位中种长有责公 i 器 本 支 单 棉 业 江 限 任 司
氟 哺 杂 铜 中弧帐∞电 一 警
黄 淮流 域豌茬小麦 的增产途径 与栽 培技术
周 庆民 孙昭栋
( 山东省枣庄市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区管理办公室 山东枣庄 2 70 ) 7 30
进入 2 世纪以来 ,随着种植业结构 的调整和复种指数 的 1 提高 , 黄淮流域晚茬小麦的播种面积不断增加 。 由于晚茬小麦 个体弱 , 群体不足 , 而且易受 自然灾害的影响 , 因而产 量低而 不稳 , 严重影响着小麦生产的持续 发展 。 认真分析晚茬小 麦的 生育特点和低产原因, 系统地 总结 , 推广 晚茬小麦的增产技术 经验, 对于挖掘晚茬小麦的增产潜 力, 进小麦大面积均衡增 促 产 ,提 高经济效 益,均 具有十 分重要 的现实 意义 。
决议和其他有关文字材料 。 4 6 决策原则 .
不得超 越 自身任职 权限 , 直接 干预 所在 企业经营活动 。 不 ④ 得 泄漏公 司和所在 企业 的机 密 。⑤ 不得 在公 司系统 以外 兼
任 与 自身 业务相关 的任 何职 务 。⑥ 不得 利用职 务和 身份便
利谋取 私利 , 不得为其他 机构和 个人谋取 非正 当利益 。 不 ⑦ 得在所 在企 业安 插亲属 , 不得 向所在企 业摊派 、 报销 不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