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用平常物件,做好初中化学实验

合集下载

九年级化学常见的家庭小实验趣味实验(2)

九年级化学常见的家庭小实验趣味实验(2)
(8)
序号
8
实验名称
水变“牛奶”
家庭用到的实验器材及药品
碱面生石灰自来水玻璃棒细玻璃杯
实验步骤
1、取适量碱面和生石灰,分别溶于水,用玻璃棒搅拌,取上层清液于两细玻璃杯中;2、把一细玻璃杯中的液体倒入另一细玻璃杯中。
实验现象
产生像“牛奶”一样的白色浑浊。
实验结论
1、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 2、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碳酸钙难溶于水。
注意事项
因为石灰有腐蚀性,在配制石灰水时,注意安全,防止溅到皮肤、衣服,特别是眼睛。
(9)
序号
9
实验名称
硬、软水检验
家庭用到的实验器材及药品
洗洁精家用饮水玻璃杯筷子
实验步骤
1、用玻璃杯取小半杯家用饮水; 2、挤倒5-6滴洗洁精,用筷子搅拌;
实验现象
1、若产生大量泡沫,且无垢状物; 2、若几乎没有泡沫,且产生许多垢状物;
(7)
序号
7
实验名称
水变“汽水”
家庭用到的实验器材及药品
白醋(CH3COOH)碱面(Na2CO3)自来水玻璃棒细玻璃杯
实验步骤
1、取适量碱面溶于水,用玻璃棒搅拌,形成澄清液体;2、倒入白醋。
实验现象
可看到有大量气泡从液体中涌出,犹如“汽水”一般。
实验结论
碳酸钠与醋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注意事项
白醋与碱面的量,可以自己控制呦!
实验现象
1、纸条迅速燃烧 2、纸条没有燃烧
实验结论
因为铜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将加热处的热量迅速传导散失,使其温度达不到纸条的着火点而点不着。
注意事项
铜棒是金属,有良好的导热性,注意勿烫手。
(2)

运用生活中常见材料服务科学实验教学

运用生活中常见材料服务科学实验教学

运用生活中常见材料服务科学实验教学
在科学实验教学中,运用生活中常见材料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下面是一个使用生活中常见材料的科学实验教学的例子:
材料准备:
1. 一个塑料瓶
2. 白醋
3. 苏打粉
4. 蓝色颜料
5. 一个小纸杯
6. 气球
实验步骤:
1. 将一些白醋倒入塑料瓶中,大约倒满一半。

2. 在一个小纸杯中加入一些苏打粉。

3. 将准备好的苏打粉小纸杯倒入塑料瓶中的白醋中。

4. 将塑料瓶的塞子盖好,摇晃几次。

5. 在塑料瓶的口上套上一个充气气球。

实验观察:
1. 当苏打粉与白醋相遇时,会产生气体,引起瓶子内部的压力增加。

2. 塑料瓶的塞子会被气体推出来,同时气球也会被充气起来。

3. 如果在塑料瓶中加入一些蓝色颜料,通过透明的塑料瓶可以观察到颜料被气体推出来的景象。

实验解释:
这个实验用到的材料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但它们在一起的化学反应却是非常有趣的。

白醋中的醋酸与苏打粉中的碳酸氢钠反应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这个气体的产生导致了塑料瓶内部的压力增加,最终将塑料瓶的塞子推出,气球也会被气体充气起来。

这个实验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反应中产生气体的原理,同时也可以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通过使用生活中常见的材料进行实验教学,可以增强学生对科学的兴趣,使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实验活动,从而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

生活中可以做的化学小实验

生活中可以做的化学小实验

生活中可以做的化学小实验
以下是一些适合在生活中进行的化学小实验:
- 彩色牛奶:在盘子里倒入一些牛奶,滴入几滴不同颜色的食用色素。

用棉签蘸取一点洗碗精(或其他含有表面活性剂的物质)并轻轻触碰牛奶表面,观察色素的移动和交互作用,形成漂亮的彩色图案。

- 泡泡实验:将一杯水加热至温暖状态,加入洗碗精并搅拌均匀。

用吸管吹出气泡,并将吹出的泡泡接触到某种物质上(如糖、盐或面粉),观察泡泡的变化。

- 魔幻颜料:在几个小杯子里分别倒入一些白醋,并分别加入不同颜色的食用色素。

然后,将一张咖啡过滤纸折叠成一个小漏斗状,将纸尖浸入醋中,让颜料被纸吸收。

将纸尖放在白纸上,观察颜料在纸上的分离和展开,形成漂亮的色彩图案。

- 压力火箭:将一个空的塑料瓶底部切除,将纸巾浸湿后放入瓶子中。

在瓶子的底部再加入一些白醋,然后迅速将一小块小苏打饼干放入瓶口,并立即将瓶子倒置在地面上。

观察小苏打和醋发生反应时,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如何推动瓶子飞出。

- 酸碱中和:准备两个透明的杯子,一个杯子中加入一些白醋,另一个杯子中加入小苏打粉末。

让孩子借助滴管将小苏打水溶液滴入醋中,观察醋和小苏打发生中和反应的现象,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并形成起泡。

日常用品中的化学实验

日常用品中的化学实验

日常用品中的化学实验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接触到各种各样的化学制品和化学物质,这些化学物质不仅可以带来便利,还可以用来进行一些有趣的化学实验。

本文将介绍一些可以在家中使用日常用品进行的简单化学实验,让我们一起来探索化学的奥秘吧!1. **醋和小苏打的反应**醋和小苏打是我们常见的食品原料,它们之间的反应非常有趣。

将一些小苏打倒入一个容器中,然后慢慢倒入一些醋,你会看到产生大量气泡,并且会有轻微的起泡声音。

这是因为醋中含有乙酸,而小苏打中含有碳酸氢钠,它们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和水。

这个实验可以用来解释化学反应中的酸碱中和反应。

2. **漂白水和墨水的反应**漂白水是一种含氯漂白剂,而墨水是一种常见的染料。

将一些漂白水滴在一张白纸上,然后用墨水在漂白水上滴上几滴,你会看到墨水的颜色迅速消失。

这是因为漂白水中的氯气和墨水中的染料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氯气氧化了墨水中的染料分子,使其失去颜色。

这个实验可以展示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

3. **酒精灯的燃烧**酒精灯是一种常见的实验器材,我们可以利用酒精灯进行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

将一些酒精倒入酒精灯中,点燃酒精,你会看到蓝色的火焰。

这是因为酒精在氧气的存在下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观察到燃烧反应的特点,以及火焰的颜色和温度。

4. **食盐和砂糖的溶解性**食盐和砂糖是我们常见的食品调味料,它们在水中的溶解性有所不同。

将一些食盐和砂糖分别加入两杯水中,搅拌均匀,你会发现食盐可以完全溶解在水中,而砂糖只能部分溶解。

这是因为食盐是离子化合物,可以与水形成离子化合物,而砂糖是分子化合物,只能与水形成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了解不同化合物在水中的溶解性。

5. **酸碱指示剂的变色反应**酸碱指示剂是一种可以根据溶液的酸碱性质而改变颜色的化学物质。

将一些酸碱指示剂滴在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中,你会看到酸性溶液会使酸碱指示剂变红,碱性溶液会使酸碱指示剂变蓝。

有哪些简单的化学实验可以在家中进行

有哪些简单的化学实验可以在家中进行

有哪些简单的化学实验可以在家中进行化学实验不仅能在学校的实验室里进行,其实在家里,利用一些常见的物品,也能完成一些有趣又简单的化学实验。

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几个可以在家尝试的化学实验。

实验一:自制汽水材料准备:凉开水、白糖、小苏打(碳酸氢钠)、柠檬酸、饮料瓶实验步骤:1、在约 500 毫升的饮料瓶中,加入约 8 匙白糖和适量凉开水,搅拌均匀,让白糖充分溶解。

2、接着加入约 15 克小苏打,搅拌溶解。

3、然后再加入约 15 克柠檬酸,迅速拧紧瓶盖。

4、观察瓶子内的变化,会发现瓶子很快变得硬邦邦的,这是因为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

原理:柠檬酸和小苏打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溶解在水中形成碳酸,从而制成汽水。

实验二:白醋泡鸡蛋材料准备:鸡蛋、白醋、玻璃杯实验步骤:1、把鸡蛋小心地放入玻璃杯里。

2、往杯子里倒入足量的白醋,确保鸡蛋完全浸没在白醋中。

3、观察鸡蛋的变化。

刚开始,鸡蛋表面会出现很多小气泡。

4、放置一段时间后(约 24 小时),鸡蛋壳会逐渐溶解,鸡蛋变得软软的,有弹性。

原理:白醋中的主要成分是醋酸,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

醋酸和碳酸钙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和可溶于水的醋酸钙,从而使鸡蛋壳逐渐溶解。

实验三:碘酒使淀粉变色材料准备:碘酒、土豆(或米饭、面粉等富含淀粉的物质)、小碗实验步骤:1、将碘酒倒入小碗中。

2、把切好的土豆片(或米饭、面粉等)放入碘酒中。

3、观察会发现,碘酒的颜色迅速变成了深蓝色。

原理:淀粉遇到碘酒会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一种蓝色的物质,从而使颜色发生变化。

实验四:蜡烛燃烧实验材料准备:蜡烛、火柴、玻璃杯实验步骤:1、点燃蜡烛。

2、用玻璃杯罩住燃烧的蜡烛。

3、观察蜡烛火焰的变化,会发现蜡烛火焰逐渐变小,最终熄灭。

原理:蜡烛燃烧需要氧气,用玻璃杯罩住后,杯内的氧气逐渐被消耗完,蜡烛就会熄灭。

实验五:自制酸碱指示剂材料准备:紫甘蓝、酒精、纱布、杯子实验步骤:1、将紫甘蓝切碎,放入杯子中,加入适量酒精。

浅谈初中化学家庭小实验设计与应用

浅谈初中化学家庭小实验设计与应用

浅谈初中化学家庭小实验设计与应用初中化学家庭小实验是指在家庭环境中进行的一系列简单而有趣的化学实验。

这些实验既可以增强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观察能力。

下面我将简要介绍几个适合初中化学家庭小实验的设计与应用。

可以设计一个“纸巾表演”。

实验材料包括盐、纸巾和吸水性强的底座。

将底座浸泡在盐水中一段时间,然后将纸巾摆放在底座上,并将底座倒置于另一个容器中。

通过观察可以发现,纸巾开始吸收盐水,逐渐变得湿润。

这个实验可以让学生理解溶液的扩散作用和纸巾吸水性的原理。

可以设计一个“电池组装实验”。

实验材料包括铜片、锌片、花椰菜叶、电线和电灯泡。

将一个铜片和一个锌片分别固定在花椰菜叶上,接上电线,并连接到电灯泡上。

通过观察可以发现,电灯泡亮起来。

这个实验可以让学生了解电池的工作原理和电能的转换过程。

可以设计一个“酸碱中和实验”。

实验材料包括柠檬汁、小苏打粉和红色酸碱指示剂。

将柠檬汁倒入一个容器中,并加入适量的红色酸碱指示剂,观察颜色变化。

然后,逐渐将小苏打粉加入容器中,直到颜色恢复到中性。

这个实验可以让学生理解酸碱反应和中和反应的概念。

可以设计一个“晶体培养实验”。

实验材料包括硫酸铜、玻璃杯、线和纤维棉。

在玻璃杯中加入适量的硫酸铜溶液,然后在溶液中悬挂一根线,再用纤维棉将线包裹。

通过观察可以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晶体逐渐在线上生长。

这个实验可以让学生了解晶体的生长原理和晶体的形成过程。

谈生活化初中化学实验的设计

谈生活化初中化学实验的设计

谈生活化初中化学实验的设计一、实验目的通过生活化初中化学实验的设计,让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到化学实验原理,并且在实践中逐步掌握化学实验技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观察能力,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

二、实验内容1. 实验一:可乐和牙膏的化学反应材料:一瓶可乐、一支牙膏、一个透明容器、一根搅拌棒步骤:将适量的牙膏挤入容器中,然后缓缓倒入少许可乐,用搅拌棒搅拌,观察两者之间是否会产生化学反应。

2. 实验二:白醋和小苏打的反应材料:白醋、小苏打、两个透明容器、搅拌棒步骤:在两个不同的容器中分别倒入等量的白醋和小苏打,然后快速倒入小苏打的容器中,观察两者之间的反应。

3. 实验三:铁钉和食盐水的反应材料:一根铁钉、食盐、水、一个透明容器、搅拌棒步骤:在容器中加入适量的食盐,并且用搅拌棒搅拌至食盐完全溶解,然后放入铁钉,观察铁钉会发生什么变化。

4. 实验四:乳化液的制备材料:一些牛奶、一些植物油、一个透明容器、搅拌棒步骤:将牛奶和植物油放入容器中,用搅拌棒搅拌,观察牛奶和植物油是否会发生乳化反应。

三、实验原理1. 实验一可乐中含有二氧化碳,而牙膏中的柠檬酸钠和碳酸钠会和二氧化碳发生反应,产生泡沫。

3. 实验三食盐水中的氯化钠会与铁发生电化学反应,铁会被氧化,产生氢气和铁离子。

4. 实验四乳化液的制备是因为牛奶中的卵磷脂和植物油中的油脂类物质会形成乳化液。

5. 实验五水和糖之间并不会发生化学反应,而是发生物理变化,糖溶解在水中形成糖水。

五、实验步骤1. 实验一将牙膏挤在容器中,并倒入适量的可乐,用搅拌棒搅拌,观察化学反应。

5. 实验五将糖和水放入容器中,用搅拌棒搅拌,观察是否会有糖析出。

六、实验注意事项1. 所有实验材料都要事先准备好,确保实验材料的新鲜度和质量。

2. 实验时要注意安全,避免发生意外事故,特别是在实验中使用化学试剂时要佩戴手套和护目镜。

3. 实验时要按照实验步骤一步一步进行,避免出现失误。

4. 实验后要及时清洁实验器材,并注意环保,将废弃物分类处理。

生活物品在初中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生活物品在初中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生活物品在初中化学实验中的应用摘要:将生活物品用于初中化学实验,显著提升了学生学习兴趣,营造了生活化的课堂氛围,有效提高了教学效果。

关键词:初中化学;实验;生活物品化学它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也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一种主要方式。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利用日常生活物品来优化和改进初中化学实验,实验能够培养初中生具备一定的动手实践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也能够起到巩固化学知识内容的作用。

一、生活物品在初中化学实验中的应用原则(一)科学性科学性原则就是不能违背化学及其他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原理,要有明确的实验目的、合理的实验材料、规范的实验步骤、科学的实验方法。

其中,实验原理是设计实验的基本遵循,必须是正确的科学理论,才能用以判断实验的成功与失败;实验材料即生活物品,作为实验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只有保证生活物品选取的科学性,进行的实验改进与开发才能达到预期效果;实验步骤是保证实验成功的关键,只有保证其规范性、严谨性、合理性,才能保证实验的效果;实验方法关乎实验的安全性、科学性,只有正确选取科学的方法,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

(二)安全性很多化学实验本身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如浓硫酸、浓盐酸、浓硝酸的稀释,如钠与水的剧烈反应,如果操作不当,就会对学生造成一定的危险。

生活物品在初中化学实验中的应用亦是如此,在相关实验中可能产生有毒有害的化学物质,或者存在一定的危险性操作,都会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

因此,在设计相关实验时要优先考虑实验的安全性,在安全、无毒的环境中开展,这样才可以让学生加入进来。

如可以将“盐酸与碳酸钙反应”的实验转化成“食醋除水垢”的家庭小实验,这样学生在家中找到白醋和有水垢的电热水壶就能进行该实验,都是碳酸钙与酸的反应,后者不仅能达到类似的实验效果,还更安全,也不会污染环境。

二、生活物品在初中化学实验中的应用案例(一)案例一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教授到“常见的酸、碱、盐”时,恰巧引入“巧用食醋除水垢”这一生活小实验,使学生在巩固知识的同时,还能将其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妙用平常物件,做好初中化学实验
作者:张玉霞
来源:《读写算·基础教育研究》2016年第10期
学生对实验有浓厚的兴趣,积极主动参与实践,在“做”中学,在“做”中感知、体验科学。

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妙用平常物件,以简洁的方法进行直观的教学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对于开发学生智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等,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并且这样的化学实验教学突出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体现了生本教育理念。

下面简要介绍部分平常物件在初中化学实验中的妙用。

一、妙用实验室里的平常物件,为学生创造动手的机会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实验客观上会耗时耗力,常常使预设的目标完成不了,老师便会越俎代庖。

教师除了大量的演示实验都亲力亲为外,很多学生实验也会自己取而代之,这样学生只能成为被动、消极的知识接受者,这与我们提倡的生本课堂,貌似神离。

生本课堂,强调高度尊重学生,注重学生天性和个性得到良好的发展。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如果用实验室现有器材对教材原有实验进行适当改进,可以让操作更简便,更适合于学生动手完成。

在时间和空间上,可以让学生的自主活动更充分。

如金属的化学性质探究实验,教材需要用多支试管来完成镁、锌、铁、铜等金属分别与稀盐酸和稀硫酸的反应,学生实验时常会出现手忙脚乱,药品洒开来,打破试管等现象,导致教学时间紧张,因此很多老师不愿放手给学生来完成。

笔者采用一个培养皿,用铜片将培养皿分成几个小格(格数可以按照需要调节),如图1所示。

把金属分别放入小格中,倒入酸,可清晰对比现象。

利用培养皿做该实验,操作简便,易观察,节约实验时间,还大大降低了学生配合上的难度,酸可以一次性流入各小格中,无需再分配不同学生同时向每小格内添加药品,每个学生可以轻松独立完成。

由于器材是实验室常用的,因此,所有学生都可以亲手体验,极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

这种妙用实验室里的常用物件,可以很大地提高化学课堂的活动效益。

二、妙用学生身边的平常物件,使学生保持学习化学的兴趣
学生身边有很多并不起眼的物件,虽然它们离学生很近,但通常不会被实验所用。

如果教师通过这些物件搭建探究的平台,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自主生成知识,自主归纳规律,最后通过旧知衍生出新知,让这些本来静态的物件变“活”,可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保持对化学学习的兴趣。

如在进行“温度达到着火点”这一燃烧条件的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利用身边的纸设计实验证明实验猜想。

学生设计出将纸条缠绕在钢皮尺或金属笔套上,放在酒精灯上灼烧,发现纸条不能燃烧。

然后将钢皮尺或金属笔套抽出,纸条保持原状,再次放在酒精灯上灼烧,纸条很快就燃烧起来。

还有学生设计了烧装有水的纸杯等方案。

学生顿时对纸、尺等身边的物件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并在主动探究燃烧秘密中保持着兴趣。

选择使用学生身边的物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和化学实验,不仅能激发学习兴趣,更能保持学习兴趣,在民主和谐的
学习氛围中,给予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快速驱动作为主体的学生进行学习,积极主动建构主要学习目标,产生高效的教学活动。

三、妙用日常生活中的平常物件,使学生的感官体验得到丰富
化学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妙用日常生活中学生熟悉的平常物件做实验,可以拉近化学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科学的真实性,感受到科学和日常生活、科学和社会的关系,让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发展。

妙用日常生活中的平常物件,要深入考虑学生的感官体验,包括学生的视觉、触觉、味觉、嗅觉等多种感官。

学生只有在实践中感知、体验,才能得到更清晰、正确的概念和规律。

如饮料瓶,如果我们能够善于思考,它可以变出许多花样,完成许多实验。

比如图2所示装置,该装置的气密性检查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妙用,来帮助学生理解该装置气密性的检查方法。

取饮料瓶、橡胶管等物件组装成图3、图4所示的装置,右侧饮料瓶都剪去瓶底,其中图3的左侧瓶底用针刺几个小孔(不告知学生)。

分别向右侧饮料瓶倒入适量水,然后上下移动右侧饮料瓶,可以看到图4的两个饮料瓶内液面能形成稳定的高度差,而图3两侧液面却始终保持相平,。

学生的眼神里充满着好奇,此时教师引导学生自己来寻找原因,当学生用手摸到小孔的秘密后,这种触觉带来的类似魔术揭秘后的快感,让学生脸上露出了成功的喜悦,顿时兴奋起来。

通过交流、分析,学生对图2气密性检查有了清晰的认识。

这样的妙用学生即使在家里也能完成,还可以表演给家长看,让学生有成功的喜悦和表现力的满足。

难点,就在学生轻松的活动中,在学生自主的思考中,得到了突破。

综上所述,妙用平常物件,师生不必费劲心思,大加制作,器材简便易得;妙用平常物件,学生感兴趣,并能积极地投入到实验活动中。

通过妙用平常物件,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提出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必能使化学实验教学更加丰富多彩,更为有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