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的事》阅读练习及答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题附答案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题附答案

2022-2023学年五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一、积累与运用。

(55分)1.(3分)下面每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相同的画“√”,不同的画“×”。

方便.—便.利摇晃.—晃.眼皇冠.—花.冠燕.山—燕.子恐吓.一吓.唬漂泊.一停泊.2.(9分)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练习。

ㅤㅤ“自古英雄出少年。

”穿越历史的长河,在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涌现出许多少年英雄。

他们有的放弃了yǎng zūn chǔyōu的生活,肩负着使命奋勇拼搏;有的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舍生忘死,甚至献出自己年轻而又宝贵的生命,这怎不令人sùr án qǐjìng呢?少年啊,努力学习吧,让我们的祖国在这个zhǎn xīn的时代屹立于世界之林!(1)看拼音,写词语,注意把字写得正确、美观。

(2)“舍生忘死”这词语中有﹣一对反义词,我也会写这样的词语:二、选择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15分)3.(3分)下列词语的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难堪放肆神机妙算眼疾手快B.飞弛威严兴致勃勃出谋画策C.笼罩引荐小心翼翼磨拳擦掌D.桅杆锻炼迫不及待傍大腰园4.(3分)下面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称赞、夸耀)B.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表示)C.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没有)D.却看妻子..愁何在(妻子和孩子)5.(3分)根据图形和汉字的演变,可以看出这个字是()A.从B.川C.北D.背6.(3分)下列故事情节不是出自《西游记》的是()A.三打白骨精B.大战红孩儿C.大闹五台山D.三借芭蕉扇7.(3分)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眉梢”运用了外貌描写的方法。

B.甲骨文是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是目前所能见到的最早的成熟汉字。

C.《从军行》的作者是盛唐著名的边塞诗人王维。

D.“期颐”指的是人一百岁。

三、解答题(共3小题,满分28分)8.(6分)根据语境,用“然”字组成恰当词语并填写在句中。

部编六年级语文 上册期末复习《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六年级语文 上册期末复习《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含答案)一双黑布鞋夕阳在枪声中跌落,暮色渐渐浓酽起来。

红军中有许多人负了伤,他们被白匪兵包围了。

侦察员回来了。

胸口一个弹孔,身后是一条血路,乌黑地延伸在惨白的月色里。

他是爬着回来的。

他就躺在那块冰冷的岩石上,已是弥留之际,然而眼睛终是不闭。

“放心去吧!你娘的后事有我……”他的堂弟涕泣着说。

没有反应,那眼晴还睁着,有很多人安慰他,然而,他茫然暗淡的眼睛却顽固地睁着,睁着……“是入党问题吗?”指导员低声问连长。

速长铁青着脸,摇摇头。

他默默地蹲下去,脱掉了套在侦察员脚上的那双黑布鞋。

他的眼睛闭上了,尽管脸上看不出什么表情,但是那颗年轻的痛苦的心显然是要安息了,战士们比血更宝贵的眼泪流下来了。

是的,这是全连唯一的一双鞋,只有执行最特殊任务的人才有资格穿。

拂晓的时候,枪声和火花中,机枪手大个子穿着这双鞋率先杀出一条血路,全连冲出去。

然而,机枪手牺牲了,他僵僵地斜倚在岩石上,手里却捧着那双染满鲜血的黑布鞋,似在痴痴地等候……在那血雨腥风的日子里,布鞋的脚印延伸着,雪山、草地、延安、北京……1.短文以____________为顺序,以_________线索,其中主要人物是________ ____ ___。

2.第2自然段中,弥留之际的侦察员的眼睛什么顽固地睁着?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短文中的机枪手、侦察员和《灯光》中郝副营长有什么共同之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被人相信是一种幸福一艘货轮在烟波浩渺的大西洋上行驶。

一个在船尾搞勤杂的黑人小孩不慎掉进了波涛滚滚的大西洋。

孩子大喊救命,无奈风大浪急,船上的人谁也没有听见,他眼睁睁地看着货轮拖着浪花越来越远……求生的本能使孩子在冷冰的水里拼命地游,他用全身的力气挥动着瘦小的双臂,努力使头伸出水面,睁大眼睛盯着轮船远去的方向。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2023—2024第一学期期中试卷六年级语文积累与运用1. 根据语境写词语。

(1)细雨mí ménɡ( ),空气不再那么ɡān zào( ),shān jiàn( )中的小花显得格外róu měi( )。

(2)一向沉稳的他jīnɡ huānɡ( )失措,嘴里niàn niàn yǒu cí( ),我们cāi cè( )肯定是出事了。

选择题。

2. 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蒙.古(měnɡ) 参差..(cēn cī) 叉.腿(chǎ) 吞没.(méi)B. 缀.满(zhuì) 苍穹..(cānɡ qiónɡ) 岷.山(mín) 屹.立(yì)C. 俨.然(yǎn) 澎湃..(pēnɡ bài) 狞.笑(nínɡ) 风靡.(mǐ)D. 瞻.仰(zhān) 崎岖..(qí qū) 粟.米(shù) 衣裳.(shanɡ)3.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彩红玻璃恍然全神贯注B. 爆发次序疙瘩别出心栽C. 理论抵御拥戴粉身碎骨D. 悬涯肃静风暴自作自受4. 下列地名、人名拼写完全正确一项是( )A. 人民路RenMin LuB. 桃花湖TAOHUA HUC. 诸葛亮ZhuGe LiangD. 李华Hua Li5. 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我总是仰望高空,对光明心驰神往;我从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

B.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C. 松树,使人想起志士;芭蕉,使人想起美人。

D. 他在春天中回荡;在冬雪中徘徊;在欢乐时嘶吼;在忧伤时泣诉。

6.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读文章时与阅读目的关联性不强的内容,不需要逐字逐句地读,这样可以提高阅读速度。

B. 《穷人》这篇小说的作者是俄国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

全国甲卷2023年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完整)

全国甲卷2023年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完整)

全国甲卷2023年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完整)全国甲卷2023年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1. 论述类文本阅读节选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徐良高的《以考古学构建中国上古史》,论证中国考古学取得的巨大成就,“延伸了历史轴线,增强了历史信度,丰富了历史内涵,活化了历史场景”,*展现了中国上古史构建的广阔学术前景。

文中列举的诸多考古发现,有助于考生增强文化自信,更好地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鼓励他们继续探索未知、揭示本源。

2. 实用类文本阅读材料摘编自德国科普作家彼得?渥雷本《树的秘密生命》第6题要求学生回答,人工栽培的植物要经常喷洒农药带给人们什么思考,引导学生在充分掌握和理解材料信息的基础上,对从材料引申出来的问题作深入思考。

3. 文学类文本阅读选用巴金的散文《机械的诗——旅途随笔之一》,*赞美机械具有“创造的喜悦”和“散布生命”的诗性,以独特的视角塑造工人形象,礼赞劳动,引导考生思考“机械的诗”背后是工人的辛勤创造。

二、古代诗文阅读1. 文言文阅读(单文本)材料选自《隆平集?儒学行义》,文中周尧卿是一位出色的学者,事母至孝、周济亲族、为官爱民。

第11题B选项将文中“何怨”与教材中李白《行路难》“今安在”的结构进行比较。

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宾语前置是文言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知识点,试题不要求考生具备系统的文言文语法知识,只需要熟悉课文中同类句子即可。

2. 古代诗歌阅读材料选用宋代晁补之的《临江仙》,是一首典型的“言情”之作,面对未来与友人的离别,词人愈加珍视与朋友的相聚时光,词作以细腻的笔触表达了两人间深厚的情谊。

词中有被后人赞为“绝妙”的两句“柳垂江上影,梅谢雪中枝”。

第15题要求学生分析这两句的“妙处”,引导考生借助联想和想象丰富自己对文学作品的体验和感受,品味诗词的语言之美。

3. 名篇名句默写(1)《行路难》(2)《邹忌讽齐王纳谏》(3)以花喻雪或以雪喻花三、语言文字运用材料摘编自张志公的《说工具》一文,通过介绍三位教师对成语“破釜沉舟”的不同教学方法,引入对语言作为思维和交流工具的思考。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2)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2)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2)一、读拼音,写词语。

(8分)二、读句子,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2分)1.前面有一个酒店,挑.(tiāo tiǎo)着一面招旗在门前。

2.就血泊.(pōbó)里双手来提时,那里提得动?3.那大虫背后看人最难,便把前爪.(zhuǎzhǎo)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

4.定睛看时,一棒劈不着大虫。

原来慌了,正打在枯树上,把那条梢棒折.(zhéshé)做两截,只拿得一半在手里。

三、选字填空。

(4分)寨塞赛边() 水() ()外竞()纳呐接() ()喊出() 唢()四、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4分)1.桥那边是一座天造地设的家当..。

()2.行到庙前,见这庙门上贴着一张印信..榜文。

()()3.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

() 五、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完成练习。

(9分)神机()()()()而尽()头()颈()夜()更七()八() 踉踉( )( )1.上面的词语与“料事如神”是近义词的是______________。

(1分)2.写出与画“”的词结构相同的词。

(3分)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用画“——”的词语写一句话。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用“然”组成不同的词语,填在句中的括号里。

(5分)1.周瑜想请诸葛亮赶造十万支箭,诸葛亮说:“都督委托,()照办。

”2.鲁肃回来报告周瑜,()不提借船的事。

3.诸葛亮说:“()就要交战,十天造好,()误了大事。

”4.江上雾很大,敌人()来攻,必有埋伏,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

七、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4分)1.一万多名弓弩手一齐朝江中放箭。

(改为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

《纸船》阅读答案

《纸船》阅读答案

《纸船》阅读答案1纸船印象①每个人的一生都会遭遇许多事,有些是过眼云烟,很快消失,有的是热铁烙肤,记忆长存。

有的像是飞鸟掠过天边,渐去渐远;而有些事,却像夏日的小河,冬天的落叶,像春花,也像秋草,似有似无,又非视而不见——童年的许多细碎事物,大体如此,不去想什么都没有,一旦思想起来,便历历如回。

②我曾经有过许多纸船,在童年的无三尺浪的檐下的水道航行,是我幼时的雨天时光,特别显得亮丽,让人眷恋。

③那时,我们住的是简陋的农舍,檐下无排水沟,庭院未铺柏油,一下雨,便泥泞不堪。

屋顶上的雨水滴落下来,却理直气壮地在檐下火车汇成一道水流,水流因雨势而定,或急或缓,或大或小。

我们在水道上放纸船游戏,花色者,形体者,气派者,甫经下水即遭者,各式各样的纸船或列对而出,或千里单骑,或比肩齐步,形形色色,蔚为壮观,我们所得到的,是真正的快乐。

④这些纸船是有感情的,因为它们大都出自母亲们的巧思和那双粗糙不堪、结着厚茧的手。

母亲折船给孩子,让孩子在雨天里也有笑声,这种美丽的感情要到年事稍长后才能体会出来。

也许那雨下就是十天半月,农作物都有被淋坏、淹死的可能,母亲们的心里正挂记这些事,烦乱忧愁不堪,但题目仍然平静和气的为孩子们折船,折成比别的孩子所拥有的还要漂亮的纸插,好让孩子高兴。

⑤童年旧事,历历在目,而今早已年过而立,自然不再是涎着脸要求母亲折纸船的年纪,只盼望自己能以母亲的心情,为子女折出一艘艘未必漂亮但却坚强的禁得住风雨的,如此,便不致愧对纸船了。

1.第①段中的“如此的“此”所指的一项是:()A过眼云烟 B 热铁烙肤 C 飞鸟掠过天空D 夏日的小河,冬天的落叶、春花、秋草。

2.将下列词,填入第③段横线上。

A沉浸 B 怪异 C俨然 D 斑斓3.第④段带点字“这”指代的内容是:4.作者从纸船印象中体会到的感情是集中在第段表达出来的。

5.那些纸船“特别显得亮丽充实,让人眷恋”的原因是:6.第⑤段中加横线的一句话的含义是:7.“纸船是其中之一”这句话是从原文中抽出来的,应安排在第段的开头。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季末试题及答案详解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季末试题及答案详解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季末试题及答案详

一、阅读理解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文章一:《乌鸦喝水》
乌鸦口渴了,飞到一口井边去喝水。

它试了试,乌鸦的嘴巴够不着水面。

乌鸦觉得很头疼,它又想到了一个办法,它把一块石头扔到井里,水面就升高了。

它又试了试,这一次,乌鸦的嘴巴正好够着水面了。

乌鸦开心地喝了一口水,就飞走了。

1. 乌鸦为什么觉得头疼?
2. 乌鸦是如何解决喝水问题的?
3. 乌鸦最后的心情如何?
文章二:《小猪的家》
小猪有一间漂亮的小房子,它的家在一个小山坡上,周围有很
多花草树木。

每天,小猪都会给自己的家打扫卫生,它很喜欢自己
的家。

有一天,一只大灰狼来到了小猪的家门口,想吃掉小猪。


猪吓得大声喊救命,它的邻居们听到后都来帮助小猪。

它们一起合力,把大灰狼赶跑了。

从那以后,小猪更珍惜自己的家,它觉得自
己的家最安全、最温暖。

4. 小猪为什么喜欢自己的家?
5. 小猪的邻居们是如何帮助它的?
6. 小猪对自己的家有什么感受?
1. 乌鸦觉得头疼是因为它的嘴巴够不着水面。

2. 乌鸦解决喝水问题的方法是把一块石头扔进井里,使水面升高,然后就够着水面了。

3. 乌鸦最后感到开心。

4. 小猪喜欢自己的家是因为它漂亮,并且周围有很多花草树木。

5. 小猪的邻居们听到它的呼救后,一起合力赶跑了大灰狼。

6. 小猪对自己的家感到最安全、最温暖。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八》同步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八》同步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语文园地八》同步习题基础题一、填写关于读书的成语凿()偷()囊()映()()挂书()有益韦编()学富()学而()()刺股()不释()二、读下面这段文字,为空格处选择合适的词语,将其序号填在横线上。

读书是一种思维的训练,人格的修炼,内心的历练。

所以,爱读书的人,说话有⑴_______,掷地有声;为人有⑵_______,豁达淡泊;生命有⑶_______,深远厚重。

恰如季羡林先生所言,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

A.质量B.分量C.雅量(1)___________(2)___________(3)___________三、用下列成语写一段话专心致志持之以恒一丝不苟废寝忘食___四、给下列句子排序。

1、()碧溪河从村前流过。

()村后是一望无际的桑园。

()我家住在碧溪河边,这是江南水乡的小村庄。

()河里一群小鱼在水中游来游去,水面上不时溅起朵朵水花。

()春天,桑树抽出新芽,整个桑园就像绿色的海洋。

2、()一些不知名的小花,长在绿草中,像蓝天上缀着的星星。

()小花园在教室的左边,长八米,宽四米。

()花园里四周的道路上都长满了青草,好象铺了一层绿毯。

()它紧靠短墙,由一排横、两排竖的篱笆和这面短墙围起来。

()花是老师精心栽培的,有的长在地上,有的长在盆里,构成了一个个图案。

()到了夏天,大的、小的、圆的、长的、各种形状的绿叶,托着红的、黄的、蓝的、白的各色各样的花儿,美丽极了!3、()地上的水越来越多。

()雨落在对面的屋顶的瓦片上。

()像一层薄烟罩在屋顶上。

()渐渐地连成了一条线。

()溅起一朵朵水花。

()雨水顺着房檐流下来。

()汇合成一条条小溪。

()开始像断了线的珠子。

提高题五、课外阅读练习读书的乐趣文学家鲁迅曾经讲过,要把文章写好,最可靠的还是要多看书。

莎士比亚普经也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开始我还不明白是什么意思,后来我明白了。

这是一个炎热的夏天,开始我觉得读书可读可不读,后来我竟然爱上了读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船的事
路明
①我爸无意中说起,在他考入师范之前,有过一段在船厂当青工的经历,这触动了我妈的浪漫神经。

我妈想起小学时集体参观江南造船厂的情景:小朋友们排着队,仰头看高大的船坞,江风阵阵,黄浦江船鸣。

我妈托腮问,你们造什么船,万吨轮吗?我爸只好讪讪地回答,水泥船啦。

②小镇去上海有三条路。

一是铁路,镇北的夏驾桥有一个小站,沪宁线上几班慢车在此停靠。

一条乡间小路通向夏驾桥,刮风一阵土,下雨一身泥。

二是公路,在汽车站等候县城发往安亭的班车,一路折腾到静安寺的外婆家,四五个小时过去了。

三是水路,江南水路通畅,坐船是传统的出行方式。

③以前,小镇周边的村庄普遍种双季稻,冬天还要种一茬小麦或者油菜。

一年收获三回,肥料就不够用,农民摇着简易的水泥船,去上海郊区的粪站拉粪,一船能拉五吨。

那是庄稼人的宝贝。

我爸初中毕业后插队当农民,也曾领受过几次“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两个壮劳动力轮流摇船,来回两天,算双工分。

薄暮时分,河面倒映着晚霞,小船欸乃而行,船桨荡开涟漪,两岸风景后退……以至后来老师教我们唱“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我总会想到那诗情画意的场景。

④我小时候喜欢扒着桥栏,看往来的船只。

最好看的是拖船,为
首一艘马达突突,后边跟着长长的一串,像蜈蚣一样,像火车一样。

夏天,和小伙伴们捏着鼻子从桥顶往下跳,溅起高高的水花。

船老大高声骂,小猢狲,不要命了。

⑤除了水泥船,农民家里还有一人宽的小木船,船身和船桨刷了桐油,靠人力划。

镇上有碾米厂、缫丝厂和榨油作坊。

一大清早,小船摇曳,划开水道,送蚕茧来,送稻谷来,送菜籽来。

那样的日子,老街热闹得像过节一样。

下午,男人醉倒在大大小小的酒馆里,女人买了布和鞋,买了糖果和油盐酱醋,买了自动铅笔和彩色橡皮,独自划船回去,把老街的一部分带回村里。

⑥我妈在上海住院的那一年,我被寄养在爷爷奶奶家。

放学后,我久久地坐在江边,看船。

江风阵阵,空气里有鱼和河蚌的腥味。

黄昏时,女人蹲在船头,用捡来的树枝生火,升起明亮的蓝色的烟,和小镇人家的炊烟似乎不同。

不一会,飘来红烧鲫鱼和咸肉菜饭的香味。

两三岁大的船家小孩,捧着铁皮小碗,专心地吃饭,一对光脚在船沿晃荡。

我饿了,可是我不想走。

这些随处停泊的船,这些生活在船上的人们,满足了一个南方孩子对游牧生活的想象。

在河道纵横的江南,他们才是最自由的。

⑦奶奶喊我回家吃饭了。

我不吭声。

让我的名字在风里多飘一会,像炊烟。

⑧在那个寂寞的暑假,我和一个船上的男孩交上了朋友。

男孩比我大一岁,假期跟爸妈出来跑船,每隔三四天来一次小镇。

我带他打街机,钓龙虾,吃老街的油墩子和糖枣,他带我到船上玩,送我新鲜
的河蚌和油炸的小鱼。

他爹娘是典型的苏北船民,高大黝黑,五个脚趾分开,吸盘一样紧扣甲板。

我妈还在住院,我有点羡慕他,不知谁更像在漂泊。

⑨那个泥鳅一般黝黑的男孩,用平静的语气告诉我,他老爹刚做了决定,不打算再让他读下去了。

老爹说,跑船的,只要会写自己的名字,会做带小数点的加减法,看得懂水路图,已经足够。

其他的,要从风里浪里学到。

⑩他娘在船上喊,家来。

他应了一声,飞快地跑回去。

他走了之后,黄昏变得空荡。

⑪我见过船民睡觉的船舱,在甲板底下,略低于水面。

我无数次想象躺在里面的感觉,会不会像睡在水里。

很多个夜晚,我都想推开门跑出去,跑到河边,随意跳上一条船,听一夜的水声。

第二天早展,发现自己醒在一个陌生的地方。

⑫可惜,关于船的事,在斑驳与繁华中,渐渐成了历史。

河道里,唯有打扮得花枝招展的观光船在徐徐前行。

河岸边那些零零散散的人家,也换成了大大小小的特色商铺,每至夜晚,任由霓虹流转,及至洒满这条熟悉而陌生的河道。

⑬其实,梦也是一条船,它将童年时那些关好而忧伤的过往,折成一只满载温柔的船,一夜间行过千山万水,又悄无声息地停靠在二十年后的这个清展。

(选自2018年5月25日《文汇报》,有删改)39.本文围绕“船”重点写了哪几件事?请简要概述。

40.第②段中,作者花了不少笔墨写“铁路”和“公路”,不属于“船的事”,这些文字是否多余?请说说你的理解。

41.拉粪本是一件苦差事,但第③段却将其写得诗情画意,有什么用意?
42.阅读下面句子,回答括号内的问题。

(1)奶奶喊我回家吃饭了。

我不吭声
....。

(联系上下文。

品味加点词蘊含的丰富情感。


(2)他走了之后,黄昏变得空荡。

43.余光中先生说:“一位出色的散文家,当他的思想与文字相遇,每如撒盐于烛,会喷出七色的火花。

”本文作者通过“船的事”表达了哪些思想情感?写出你的感悟思考。

【答案】
39.父亲摇船去拉粪;农民划小木船去老街买卖物品;“我”坐在江边看船;“我”和船上的一个男孩交朋友。

40.不多余。

是以铁路、公路的交通不便,来反衬水路的畅通,点出坐船是那时较为常见的传统出行方式。

借铁路、公路和水路的描绘,展现了当时水乡生活的社会风貌,有利于主题情感的表达。

41.营造一种宁静优美的氛围,烘托出人们劳动时的愉悦心情,流露出“我”对船上生活的喜爱和向往,也隐含着作者对江南水乡旧有生活方式的怀念。

42.(1)“我”不吭声是因为母亲不在身边所产生的孤寂感;“我”
看到船上一家人温馨和乐的生活场景而心生羡慕;蕴含着“我”对自由的向往。

(2)一语双关,既指男孩走后环境的空旷、寂寥,也指此时小男孩离开后“我”内心的失落和孤独。

43.通过对船事的叙述,表达了“我”对家乡生活的热爱;对童年生活的眷念;对简单自由的生活方式的向往;借助对比,隐含着对江南水乡传统生活(美好事物)的消逝的担忧、失落;表达“我”对美好人情(人与人之间简单质朴的关系)的怀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