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地区公路隧道富水层段施工技术研究
高速公路黄土隧道施工技术探讨

高速公路黄土隧道施工技术探讨摘要:随着我国现代化的飞速发展,交通道路建设重心已经向欠发达的山区转移,其中在黄土高原地区建设的高速公路隧道工程占比达到30%以上。
施工中存在许多问题,包括从地质带来的困难,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难题。
本文以霍州至永和关高速公路官庄隧道的施工进行探讨,希望能够对之后的高速公路黄土隧道建设有所帮助。
关键词:高速公路;隧道;黄土;施工随着我国城乡建设的不断发展,许多小的县级城市及乡镇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开始频繁,基础交通设施的建设就变得重要起来。
再加上近些年国家对中西部开发越来越重视。
因此在偏远的中西部山区也开始加大城乡间交通设施的建设。
城乡间的道路交通得以快速发展,其中高速公路在黄土高原山区的建设尤为重要,而隧道工程是高速公路建设的重难点,在湿陷性黄土地质下挖掘隧道风险高,进度慢,施工技术的选择成为致胜的法宝。
一、概述官庄隧道是霍永高速公路的重难点工程,设计为左右线分离式。
左线洞体全长 647 米,进口段里程桩号为 ZK129+016,出口段里程桩号为 ZK129+663,,洞体最大埋深 99.693 米,位于 ZK129+490;右线洞体全长 625 米,进口段里程桩号为 K129+017,出口段里程桩号为 K129+642,洞体最大埋深 102.150 米,位于K129+440;洞体进出口部位位于黄土冲沟,交通相对不便。
隧道围岩主要由第四系中更新统离石组(Q2l)组成,洞顶覆盖上更新统马兰组黄土(Q3m)。
隧道已完成施工,结合施工就黄土隧道的超前支护、开挖、初期支护、防排水、二次衬砌等方面进行探讨。
1 设计概述1.1 工程地质条件1.1.1 气象隧址区地处吕梁山脉南段,黄河中游晋陕大峡谷东岸,临汾市西北边缘的永和县。
总体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9.5度,极端气温35.8度。
极端低温—22.2度,无霜期平均183天,最长199天,最短161天,光照充足,年日照时数平均2541.7小时,年10度以上积温,平均3674度,年均降水量554.3毫米,主导风向:西北风,平均风速2.4米/秒,主要灾害有旱.风雹等.当地最大冻土深度为107cm.1.1.2水文地质隧址处水文地质类型为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碎屑岩类裂隙孔隙水,主要分布于第四系中更新统离石组黄土及三叠系铜川组砂岩、泥岩裂隙中,含量十分有限补给源来自于大气降水,由于隧址区降雨量较小而蒸发量较大,因此水量很小,对隧道施工造不成大的影响。
富水黄土的预加固隧道施工方法

富水黄土的预加固隧道施工方法2江苏水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江苏南通 2340003灌云县水利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江苏连云港 222500一、背景技术我国是世界上黄土分布面积最广的国家,随着西部大开发的进行,黄土地区高等级公路建设不断发展,黄土地区公路隧道不断增加。
由于黄土隧道在富水状态下围岩呈流-软塑状,浸水后土的结构破坏而发生显著的附加变形,遇水软化,承载力丧失。
因此,在富水黄土隧道的施工过程中极易出现垮落、片帮、沉降、内移等现象,造成前期支护变形和坍塌等问题,将直接影响到工程施工的安全与进度,给工程质量达标带来了极大地难度。
在软弱、松散、富水地层中修建隧道工程,采用超前预加固辅助工法已得到地下工程界的广泛认同和应用。
目前超前预加固方法主要有:超前小导管、超前小导管预注浆、大管棚、深孔注浆、水平旋喷桩、加压旋喷桩、水平搅拌桩和水平冻结等。
但上述超前预加固方法在富水黄土施工过程中容易出现漏浆或浆液不足等情况,使得开挖效率较低下,应用效果不够理想。
可见,现有富水黄土的超前预加固方法还存在着加固效果不够理想,导致开挖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二、技术方案提供一种富水黄土的预加固施工方法以及隧道施工方法,旨在解决现有富水黄土的超前预加固方法还存在着加固效果不够理想,导致开挖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一)一种富水黄土的预加固施工方法,包括:在隧道开挖轮廓线外侧的土体内,沿隧道开挖方向打入若干个多孔通气管以及若干个排水管;向所述多孔通气管通入加压干燥热空气,并利用所述排水管将土体中的水分排出。
(二)一种富水黄土的隧道施工方法,包括:在利用上述所述的富水黄土的预加固施工方法将隧道开挖轮廓线外侧的土体内的水分排尽后,开挖隧道。
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富水黄土的预加固施工方法,通过在在隧道开挖轮廓线外侧的土体内,沿隧道开挖方向打入若干个多孔通气管以及若干个排水管,并向多孔通气管通入加压干燥热空气,并利用所述排水管将土体中的水分排出。
本发明提供的预加固施工方法是基于水分在孔隙中的相变和渗流定律,将干燥热空气通过多孔通气管在一定气压下通入黄土围岩中,使得黄土中的孔隙水在气压形成的基质势、热空气形成的温度势以及干空气引起的湿度变化形成的液态水-气态水的相变等作用下,将土体的水分(包括孔隙中的液态水分和气态水分)通过连接的排水管排出围岩,从而形成干燥的黄土围岩拱圈,提高了黄土的强度和围岩支护的稳定性,实现了对富水黄土的预加固,且该预加固方法加固效果好,能够有效地提高黄土的开挖效率。
浅埋富水地段黄土隧道快速施工技术

挖, 快循环来减少对土体 的扰动 , 选取合理的支护体
系 , 保工 程质 量 和施 工 安全 。 确 31 机械 设备配 置 . 主要 机械设 备 的配 置要体 现 目前新 建铁 路客运 专线 施工 中先 进 的机械 设备 ,配 置要符 合 大断面 黄
特种施工机械。 单工序循环时间较长 , 施工成本相对 较大 , 月开 挖掘 进 5 m。 0 方案三 : 三台阶七步开挖法开挖 优点 : 工序 循 环较 少 , 开挖 作 业 空 间较 大 , 利 有 于 机 械 化施 工 组 织 , 作业 面平 行 作 业 , 效 高 , 多 工 很
大 程度 上加 快 了施 工进 度 , 以做 到快 速施 工 , 架 可 拱
部 分 开挖 , 加 了工序 循 环 , 增 月开挖 掘 进 6m。 0 而且 , 中隔 壁 的拆 除时 间很难 确 定 , 拆除 时难 度较 大 。 方 案二 : 双侧 壁 导 坑法 开挖
95 其 中 DK10 25 DK1 50段 为 山 间洼 地 , 4, I 5+6~ I 5+7 1
0 4 0 ) 吉林 省 交通 科 学研 究所 ( 70 0 长春
10 1 ) 3 02
【 内容摘要 】 × 客运专线某隧道位 于太原晋 中盆地 东缘 、 × 太行山 系北段 西侧 东山南缘 , 全长 34 m, 35 为
全线最长的黄土隧道 , 工难度 大, 施 工期 紧, 任务急 , 为重点控制性工程。 中浅埋富水段 , 其 最小埋深只有 8 m, 日涌 水量 目前 已达 到 20 d 0m ̄ 。本 文主要 介 绍在 特 浅埋 富水 黄 土 隧道 施 工 中如何 加 快施 工进 度 , 水 对施 工 把 的 干扰 降到 最低 限度 , 以确保 隧道施 工 安全 。
黄土公路隧道施工工法研究

黄土公路隧道施工工法研究摘要:研究针对黄土公路隧道的特殊性,对黄土公路隧道的施工工法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提出了黄土公路隧道施工的注意事项,并主要针对黄土公路隧道的开挖方法及隧道支护方法提出了相应的施工工法改善措施。
关键词:黄土隧道;施工工法;改善措施中图分类号:u455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引言黄土是在干旱气候条件下形成的特种土,一般为浅黄、灰黄或黄褐色,具有目视可见的大孔和垂直节理。
在中国,黄土主要分布在北纬30°~48°间自西而东的条形地带上,面积约64万平方公里。
其中山西、陕西、甘肃等省,是典型的黄土分布区,分布面积广,厚度大,各个地质时期形成的黄土地层俱全。
黄土的厚度各地不一,从数米至数十米,甚至一、二百米。
由于黄土的特性,对公路隧道的施工影响巨大,处理不当就会引起巨大的灾难1黄土底层对公路隧道施工的影响黄土的原生节理呈x型,成对出现,具有一定的延续性,在公路隧道的开挖进程中,黄土容易沿着节理张松或间断,比如“塌顶”就是这种底层位于坑道顶部造成的,又如这种土层位于公路隧道的侧壁上,常会引起较大的坍塌。
此外黄土冲沟地段也是严重影响公路隧道是施工安全的重要因素,常常在较长范围内沿着冲沟或塬边平行走向,同事覆盖较薄或偏压很大的情况下发生坍塌或滑坡现象。
黄土溶洞和暗穴常会造成公路隧道施工过程中基础下沉、隧道冒顶或侧壁承受偏压等。
在含有地下水的黄土层中修建公路隧道时,由于黄土不同程度的湿陷性,常会造成下沉现象,这会造成公路隧道开挖后围岩迅速丧失自稳能力,极易造成坍塌。
2黄土公路隧道施工注意事项黄土公路隧道由于黄土围岩的特殊性质,所以在施工过程中需要主要以下问题:做好洞口、洞门、及洞顶的防排水系统,妥善处理裂缝、陷穴等;干燥的黄土层中施工需要严格控制施工用水;在开挖与灌筑仰拱前,加设横梁顶紧,防止边墙向内位移;在含有地下水的黄土层中进行公路隧道施工时,洞内排水沟进行铺砌,配合井点降水等方法降低地下水位于隧道衬砌底部以下;若有工作面失稳,应迅速喷混凝土封闭、架立钢支撑、加设锚杆等加强支护;钻锚杆孔时,适宜采用干钻,锚杆适宜采用早强砂浆式或药包式;若拱部位于砂层,可用4mm的密钢丝网紧贴开挖作为固定预喷混凝土用,以此防止喷混凝土层塌落;喷射机压力一般不超过0.2mpa;施工中有不安因素应暂停开挖,加强临时支护,以便采取适应性的工序安排。
黄土浅埋富水隧道施工技术研究

的排水 系统 排除洞 外 , 分为 顺坡 排水 和反 坡排 水 。
5 施 工 技 术 要 点
1 黄土隧道 浅埋段 施工 , ) 先根 据设 计调查 的水 文地
质情况再 结合实 际调 查 , 出评估 在 隧道地表量 测 布设 作 深井降水 、 排水 , 土层 固结 ; 使 在超 浅埋地段必 要 时施 工 水泥土搅拌桩 , 达 到强 度时 进行 隧 道 开挖 , 而改 善 等 从 隧道拱 顶 , 减小 土层 中裂 隙宽度 , 地表 下沉 , 降低 并结合
拱 , 拆除基 准 为 : d拱 顶 下 沉 量 的增 量 <2m 7d 其 7 m; 净 空 收敛值 的增 量 < m。 4m
构 的稳定 , 为支 护参 数 的调 整 、 次 衬砌 的施 工 提供依 二
据, 以便合 理确 定 二次衬 砌 的施 作 时间 。施工 中 , 加强
2 施 工 方 法
鉴 于双侧 壁导坑 法 施工 在 中部 弧形 导坑 开挖 时拱 部安 全性 较差 , 以此 浅 埋 地 段 隧 道采 用 对 开挖 面进 所 行竖 向 、 向分 割 的交 叉 中 部 隔 壁 法 ( R 横 C D法 ) 工 施 ( 图 1 。C D法 隧道 施 工 坚 持 “ 开 挖 、 扰 动 、 见 ) R 短 少 强 支 护 、 时密贴 、 回填 、 治水 、 封 闭 、 量测 ” 及 实 严 早 勤 的原 则 ; 挖方 式 均采 用 挖 掘 机 掘 进 和 人 工 开 挖 相 结 合 。 开
1 工 程 概 况
南庄 隧道位 于 太 原市 阳 曲县 东 凌 井 乡南 庄 村 处 ,
线 路 里 程 DK 4 I 19+6 0~D K 5 0 I 12+95 全 长 335m。 4, 4 在隧 道上方有 南 庄 村 , 北 一 侧 有 后 烟 村 。 隧道 区地 偏
富水黄土隧道施工技术

文章编号:100926825(2010)1120338202富水黄土隧道施工技术收稿日期:2009212231作者简介:孙海洲(19782),男,助理工程师,中铁十二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山西太原 030024孙海洲摘 要:结合工程实际,从隧道开挖方式、支护手段、实测数据的分析等方面,总结富水黄土隧道的施工方法和介绍了解决现场具体问题的思路,并归纳了施工富水黄土隧道应注意的事项,为类似工程积累了施工经验。
关键词:高速公路,富水,黄土隧道,施工技术中图分类号:U455.49文献标识码:A1 工程概况青岛)兰州公路,陕西境壶口)雷家角高速公路是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79180网中一条东西横向线,也是陕西省/三纵四横五辐射0高速公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全线的重难点控制工程,善化隧道位于陕西省富县羊泉镇,该隧道单洞全长3326m,其中左线1666m,右线1660m,全线均为黄土隧道,隧道围岩为Õ,Ô级。
善化隧道隧址区分布的地层有第四系上更新统风积黄土(Q eo l 32)、中更新统风积黄土(Q eo l 2)和侏罗纪延安组(J y2)砂岩与泥岩互层,岩层产状3b N 280b 。
岩体特性为浅红色~棕红色,含少量钙质结合物,土质致密,层位简单。
隧址区地下水丰富,主要为黄土孔隙、裂隙水,主要赋存于新黄土、老黄土孔隙中,天然含水量17%~26%,大气降水是其唯一补给源,雨季施工地表水入渗在洞壁形成面状或线状水流。
善化隧道左线涌水量475.6m 3/d,右线涌水量458.5m 3/d 。
2 施工方法的选择及注意事项善化隧道正常段(相对应急停车带而言)设计净宽10.25m,净高5.0m,开挖半径Õ级R =648cm,Ô级R =637cm,同国内其他公路隧道开挖尺寸大同小异。
根据设计文件Õ级围岩采用环形开挖预留核心土(两台阶),Ô级围岩采用两台阶法开挖,紧急停车带采用中隔壁法开挖。
黄土地区公路隧道施工技术浅析

黄土地区公路隧道施工技术浅析摘要:本文以XX省XX线内XX隧道工程施工为例,对黄土地区隧道施工进行分析,从施工的全过程进行控制。
提出了一系列黄土隧道施工的有效方法,通过在施工中的反复实践,解决了黄土隧道围岩软弱易坍塌及防排水困难等问题。
关键词:黄土隧道,湿陷性黄土,施工技术1 工程概况1.1 技术标准XX隧道是XX省X线内XX公路的新建隧道,按二级公路标准设计,双向两车道,隧道净空断面按60Km/h设计,隧道平纵面线形受地形限制,采用与主线相同的设计车速40Km/h。
隧道建筑限界:行车道宽度7.0m,左侧向宽度0.5m,右侧向宽度0.5m,人行道宽度各为1.0m,建筑限界净宽为10.00m,净高5.0m。
隧道拱部采用R=522cm单心半圆,侧墙采用R=772cm大半径圆弧,仰拱半径为1500cm,仰拱与侧墙间采用R=100cm小半径圆弧连接。
隧道内路面宽度为7.40m,拱顶高度6.82m。
1.2 隧道位置及设置方案XX隧道全长705m(起讫桩号K41+130~K41+835,其中:进口明洞长6m、出口明洞长6m),隧道采用人字型纵坡:2.767%(1610m)/-2.950%(300m)。
隧道进口位于圆曲线上,圆曲线半径R=1000m,路拱坡度为单向超高横坡2.0%,隧道出口位于直线上。
XX隧道平面布置服从路线走向,隧道洞口内外3s设计速度行程长度范围的平纵面线形一致。
1.3 隧址工程地质概况隧址区位于XX境内黄土梁峁区,Q3eol黄土大面积覆盖,地形起伏大,冲沟、陡坎发育。
微地貌表现为黄土梁峁、黄土冲沟、黄土坡等。
地势中部高,东西低,隧道地表最低海拔高程约为2372米,最高海拔高程约为2486米,相对高差114米。
隧址区属温带半干旱气候,年平均气温为7℃,年极端最高气温36.1℃,年极端最低气温-29.6℃,年平均降水量在300~600毫米之间。
年蒸发量高达1200~1600毫米,为降水量的3倍多。
浅埋富水大断面黄土隧道安全施工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法 、 三 台 阶 临 时 横 撑 法 ,上 、 中 台 阶 长 度 分 别 控 制 在 3~ 5m,设有 临 时横 撑 或临 时仰 拱 ,根据 施 工 需要及 安 全 步 距 要 求 , 下 台 阶 长 度 一般 情 况 下 约 13~ 25m,无 临 时支 撑 系 统 ,封 闭成 环 时 间较 长 ,隧 道变 形 量 大 ,且 到 一定 程 度不 易控 制 ,进 而造 成 大变 形 、塌 方 等 灾 害 的 概 率 大 ,灾害 发生 后处 理 费用 高 、周 期长 、安 全风 险大 。
关键 词 :隧 : 管 理 措 施
中图分 类号 :U455
文献标 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2789(2018)04—0055—03
石 鼓 山隧 道 为 I级 高风 险 隧 道 ,也 是 近 几 年 来全 路 最 典 型 的高 风 险黄 土 隧道 ,隧道 穿越 茵香 河 浅埋 段 ,洞 身 通 过地 层 岩 性主 要 为第 四系 的黏 质 黄土 、 粉质 粘 土 、 砂 类 土 、碎 石 类土 ,第 三 系 的泥 岩 、砂 岩 、 砾岩 等 ,地 层 杂 乱 ,地 下 水发 育 ,工 程 地质 及 水 文地 质 条件 复 杂 , 施 工难 度极 大 ,安全 风 险极极 高 。
同 时通 过 材料 检 验 、施 工 记 录 、注 浆情 况 分 析 、钻 孔 取 芯和 洞 内采 用 三 台阶 临 时仰 拱法 掘 进 过程 中的 洞 内 验 证 、监 控量 测 等 加 固效 果保 证 和验 证 手 段 ,通 过 工效 分 析验 证 相 关技 术 措施 和 管 理措 施 的可 行 性 和可 靠 性 , 为 类似 工程 提供 参 考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 1 5 %, 进 出 口均位 于 半 径 R=1 0 0 0 m 的平 曲线
内; 下行 线起 讫 桩 号 为 X K 2 0 7+3 8 1一X K 2 1 0+0 6 0 .
力 重新 组合 , 自稳 能 力差 , 遇 水 土颗 粒 间 的胶 结 作 用 遭 到破坏 , 凝 聚强 度 大大 降低 , 再 加 上 开 挖过 程 的施 工 扰动 , 有 可 能 出现 隧 道 整 体 失 稳 现 象 。加 之 地 层
内土体 具有 强 崩 解 性 和 弱 膨 胀 性 土 体 结 构 紧 密 , 干
时 坚硬 , 开挖 一 经暴 露表 层 土体 即变 松软 , 卸荷 后 有 回弹松 胀现 象 , 裂缝 水 从 岩 体 裂 缝 楔 入 使 岩 体 凝 聚 力 降低 , 内摩擦 角减 小 , 力 学 强度 降低 , 易 引起塌 方 。
第 5 期 2 01 3年 1 0 月
矿 山 测 量
MI NE SURVEYI NG
NO . 5 Oc t . 2 Ol 3
d o i : 1 0.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1—3 5 8 X. 2 0 1 3 . 0 5. 2 6
1 工 程 概 况
饱 和后 会 突然发 生下 沉 、 掉块 现 象 , 使 开 挖后 的 围岩 迅 速丧失 自稳能 力 , 特别是 拱 脚 处 围岩 呈 流 塑 状 , 承
载 力 明显 不 足 , 以致 拱脚 下沉 。
静 宁隧道 位 于甘肃 省平 凉 市 静 宁 县平 山 、 峡 口、 头岔 和赵 家 沟 之 间 , 分 上 下 行 线 。上 行 线 起 止 桩 号
黄 土 地 区 公 路 隧 道 富 水 层 段 施 工 技 术 研 究
张 世 海
( 甘 肃 交通职 业技 术 学院 , 甘 肃 兰州
7 3 0 0 7 0 )
摘要: 文 中对双侧 壁 导坑 法和 环形 开挖 留核 心 土法 两种施 工 方案进 行 比选 。 因双侧 壁 导坑 法具 有施 工 中变形 小 , 在 隧道跨 度较 大 条件 下 , 地 表 下沉 小 的优 点 , 结 合静 宁 隧道 的 工程 特 点 , 采 用 了双 侧 壁 导坑法, 并 对施 工方 案进行 改进 。对类 似 工程地 质 条件 下 的公 路 隧道 施 工有一 定借 鉴 意义 。 关键 词 : 黄 土地 区;公路 隧道 ;富水层 ;环形 开挖 留核 心 土 法 ;双侧 壁导 坑 法 中图分类 号 : T D 3 2 5 文 献标 识码 : B 文 章编 号 : 1 0 0 1— 3 5 8 X( 2 0 1 3 ) 0 5— 0 0 7 8— 0 4
度 也 大大 降 低 。 因黄 土 的崩 解 性 、 湿 陷 性 和 弱 膨 胀
2 . 1 水 的 发 育 非 常 明 显
静 宁隧道 中 , 其 地 下 水 较 丰 富 。从 正 洞 开 挖 情 况知 , 黄 土 经 测 试 含 水 率达 2 O % 以上 , 开挖 2 0 m i n
全长 2 6 7 9 m, 纵 坡 度 为 一2 %, 进 口位 于 半 径 R = 1 0 0 0 m平 曲线 内 , 出 口位 于 R=1 0 7 5 m 平 曲线 内 。 主要 围岩 类别 为 Ⅵ 、 V、 Ⅳ类 围岩 , 一 般新 黄 土 、 局部 老黄 土 、 湿 陷性黄 土 。富 含第 四季 孔 隙水 , 多呈 饱和状、 易蠕 动 的松 散 结 构 , 围岩 极 易坍 塌 变 形 , 岩
2 工 程 特 性
富水段 黄 土 土体 中修 建 隧 道 常 会 发 生 塌 方 、 漏
水 等事 故 , 施工 难度 远大 于 岩 石 隧道 。与岩 体 相 比 ,
土体不 仅强 度低 , 变形大, 自承 能 力 小 , 工 程性 质 差 ,
且 受水 的影 响特 别 强烈 , 干 的 老黄 土 特别 坚 硬 , 软 塑 、 流 塑状 , 其 强
性, 在 富水 作 用 下 , 土 体 开 挖 后 会 迅 速 崩解 , 强 度 骤
然降低 , 围岩 自稳 能 力 极 大 消减 。 隧 道 开 挖 后 土 体 容易顺 着 节理 胀松 或剪 断 , 出现 片帮 和顶 部塌 方 。
3 施 工 方 案 比 选
左右 , 发 现 土 体 中不 断 有 水 渗 出 , 土 体 逐 渐 发 生 软
2 . 4 施 工 难 度 明 显 增 大
体 V : 3 5 1~ 9 7 0 m / s ; 受 大 气 降水 和黄 土层 孑 L 隙水
影响 , 有 渗水 和 滴 水 现 象 。 而 局 部 围 岩 属 于 V ~Ⅵ 级 , 洞 室 浅埋 , 土体 垂 直节 理 发育 , 多大 孔 隙 , 随 着 大 气降 水 的渗入 , 围岩 含 少 量 地 下 水 , 洞室以渗水 、 滴 水 为主 , 局部 会有 线状 滴水 。
为 S K 2 0 7+ 4 0 0~S K 2 1 0+0 0 0, 全长 2 6 0 0 m, 纵 坡 为
一
2 . 3 洞 身开挖后 自稳 能力较 差
由于砂 质黄 土结 构相 对 松 散 , 其 自身 强 度 低 , 抵
抗外 力破 坏 的性 能差 , 洞 顶为 厚 层 黄 土时 , 开 挖 后 应
化, 剥落 、 掉块 现 象 , 拱 脚 处黄 土 软 弱 , 支 护下 沉 现 象 严重 , 施 工 中地 基易软 化 , 围岩 白稳 性 差 。由 于黄 土 遇水 成 泥 , 大断 面隧道 开 挖时极 易 变形 塌方 … 。
2 . 2 断 面 开 挖 对 隧道 结 构 影 响 大
静 宁隧道 位 于 富 水 段 黄 土 土体 中 , 围岩 稳 定 性 差, 根据施 工 经验 及现 场 围岩 情况 , 对环 形 开 挖 留 核 心土 法和 双 侧 壁 导 坑 法 两 种 施 工 方 法 进 行 对 比 , 选 择最 佳施 工方 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