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跨度黄土隧道施工技术论文

合集下载

大断面黄土隧道施工技术论文

大断面黄土隧道施工技术论文

浅谈大断面黄土隧道的施工技术摘要:由于中国黄土地域分布较广, 黄土面积约占我国陆地面积的6.6%,黄土隧道施工的建设无法避免,其施工难度与设计也悄然复杂。

然而黄土隧道自身的缺点:因土质松弛、承载能力降低,遇大水就倒塌等; 为确保黄土隧道施工安全,防止塌方事故,同时,黄土隧道施工造价贵昂,修建黄土连拱隧道的经验少之又少。

从古至今都是困惑隧道界的安全技术难题。

无论是设计理念还是施工技术,均无成功经验可供借鉴。

本文从黄土隧道施工工法、管理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及施工工艺。

关键词:黄土隧道施工技术工艺工法中图分类号:u4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abstract: due to the chinese loess region a wide distribution, loess area accounts for about 6.6% of the land area of our country,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loess tunnel construction is inevitable, the difficulty in construction and design also quietly complex. however loess tunnel own weakness: for soil relaxation, carrying capacity, reduce, encounter the waters will collapse, etc.; to ensure that the loess tunnel construction safety, prevent landslides, meanwhile, loess tunnel construction cost you the, build the multi-arch loess tunnel experience little little. throughout history are confused in the world of tunnel safe technicaldifficult problem. whether design concept or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were not successful experience for reference. this article from the loess tunnel construction technique and management,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and construction technique.keywords: loess tunnel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process一.大断面黄土隧道湿陷性质1.黄土隧道地基湿陷倒塌处理法根据湿陷性黄土隧道地基特点处理的法则:里外兼顾,先保护地基外层然后在加固。

黄土地区大跨度公路隧道施工技术

黄土地区大跨度公路隧道施工技术

1, ) 穿越地 层 为第 四系全新 统 黄 土状土 、 四系上 更 新 第 统 新 黄土和 第 四系 中更 新统 老 黄土 。第 四系全 新统 黄 土状 土为 冲积层 , 褐 色 , 质较 均 , 构疏 松 , 工级 黄 土 结 具 轻 微湿 陷性 ; 四系 上 更 新 统 新 黄 土 , 第 浅黄 一黄 褐 色 , 土 质较均 , 构疏 松 , 隙发 育 , 含钙 质结核 , 工级 结 空 偶 具 轻微 湿陷 性 ; 四系 中 更 新 统 老 黄 土 , 黄 一黄 褐 色 , 第 褐 土 质较均 , 构致 密 , 结 垂直 节理 发 育 , 层位 复杂 , 古 土 夹
1 工 程 概 况
山神庙 隧道是 西 部大 通道 包 ( ) ( ) 陕西境 头 北 海 线 内黄 陵 至 延 安 段 高 速 公 路 1 6标 的 主 要 工 程 , 长 全 24 8m。其 中上行 线 K 6 6 2 9+5 1 2 0+ 3 ( 134 9 一K 7 9 5 长 4 m)下 行 线 K 6 , 29+5 9一K 7 8 2 0+7 3 长 114 m) 均 为 1 ( 2 , 黄 土隧道 , 大开挖 跨 度 1 .6m 应 急停 车带 ) 最 57 ( 。本隧
K7 2 0+2 8 0
K7 2 0+9 3 0
下 行 围 岩 分 类
线 里 程
明 洞
K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 9+5 9 8
I类 浅埋
K6 2 9+6 5 2 K6 2 9+6 5 5
Ⅱ类
I类 浅 埋
K7 2 0+6 5 9
明洞
K7 2 0+7 3 1
K7 2 0+6 5 7
调查 洞 顶水 系 , 系统 了解 水 流走 向 、 量 , 设 计 流 看

大断面黄土隧道施工技术分析

大断面黄土隧道施工技术分析

大断面黄土隧道施工技术分析公路建设规模在社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下而逐步扩大,施工期间易遇到较复杂的地质条件,不利于工程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

黄土地区的地质条件特殊,于该处施工大断面隧道时,易诱发质量问题甚至安全事故。

对此,需要从实际建设条件出发,引入先进的施工技术,切实提高大断面黄土隧道的施工质量。

1 工程概况某黄土隧道工程,全长1241m,最大、最小埋深分别为56m、12m,属黄土浅埋隧道。

隧道结构方面,主体部分为曲墙带仰拱复合式衬砌,施工材料为C35防水混凝土,抗渗等级不低于P10。

出于安全层面的考虑,加强初期支护,采取的是“钢拱架+钢筋网+锚杆+喷射混凝土”相结合的方案,以形成完整、稳定的初期支护结构体系[1]。

2 大断面黄土隧道的施工难点地质勘察结果显示,黄土地区主要含三层,自上而下分别为新黄土、老黄土、第三系泥岩。

各部分的性质不尽相同,其中新黄土的土体相对疏松,受外部压力的作用,易出现土体变形、下沉现象。

在常规的大断面黄土隧道施工中,常采用的是掌子面分割开挖的方法,期间根据实际情况适时增设临时支护结构。

但该方法存在局限之处,即扰动性较强,易导致本就缺乏稳定性的围岩进一步变得疏松,且洞内作业空间有限,大型设备难以顺利进场,不利于施工进程的高效推进。

并且,隧道的围岩条件错综复杂,存在诸多潜在影响因素,需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改变方法,由此带来施工周期长、质量可控性差、安全隐患多等问题。

针对大断面黄土隧道的施工难点,需要采取适应性更强、效率更高的施工技术[2]。

3 大断面黄土隧道施工技术分析3.1 套拱及管棚施工套拱基础用C25混凝土浇筑而成,按设计要求,将提前加工成型的钢板和钢筋预埋到位;配套φ42mm的锁脚锚杆,利用该装置稳固套拱内钢板脚底,以免施工期间出现失稳现象。

于套拱上安装2榀I20a型钢拱架,彼此间用连接钢筋稳定连接。

待工字钢架安装完成后,由技术人员检测,确定导向管的具体位置。

在本工程中,导管采用的是φ127mm×5mm钢管,具体如图1所示。

大跨度浅埋黄土隧道下穿高速公路的施工技术

大跨度浅埋黄土隧道下穿高速公路的施工技术

随着我国国民经的路 网建 设 规 模 也迅 速扩 大 , 种 公 跨铁 、 跨公 、 穿 铁 或 各 铁 公
D 2 8 9 0两环 8 m 长 管棚 ,施 工 方 向 为 进 口到 出 口方 向 ; K9+6 0
D 2 9 0 0~D 2 8 9 0一 环 8 m 长管 棚 , 向 为 出 口到 进 口 , k9 + 3 k9 + 5 0 方 管
大跨度浅埋黄土隧道 下穿高速公路 的施工技术
郭慧珍 陈建平 ( 四 大 锦 学 ; 中 八 团 筑 程 公司 1 川 学 城 院 2 铁 局集 建 工 有限 ) . .
摘要 : 本文以郑西客运专线阌 乡隧道 为例 , 介绍了大跨度浅埋黄 土隧道 时 ,掌 子 面 拱 部 边 缘 加 设 由5 0超 前 小 导 管 加 固土 体 。 小 导 管 长 下穿正在 运营的高速公路时所采取的超前支护、 掌子面预加 固、 初期 支护 、 临 35 , 25 施作 一环 , 向 间距 为 04 , 环 4 .m 每 .m 环 .m 每 6根 。 由于 本 隧道 时支护等关键施工技术 , 并对双侧壁导坑开挖 过程 中的拱顶沉降 、 内收敛 地 质 为 新黄 土 , 规 的湿 式 钻 进 方 法会 使 黄 土 变 得 松 软 、 陷 , 此 洞 常 塌 因 和地表沉降等变形规律进行 了归纳总结, 为类似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了可 采 用 “ 向跟 管 钻 进 ” 施 工 。 导 法 管棚 采用 首尔 跟 管钻 机施 工 , 作 三 环 施 靠 的 实 践 经验 。 大 管 棚 , 分 别 为 DK 9 + 1 一DK 9 + 9 、 2 8 8 0 一 2 8 8 0 2 8 8 0 Dk 9 + 8 关 键 词 : 跨 浅埋 黄 土 隧 道 下 穿 公路 施 工 技 术 大

大断面黄土隧道施工技术论文

大断面黄土隧道施工技术论文

大断面黄土隧道施工技术论文摘要:大断面黄土隧道施工技术在国内外的施工建设中仍然存在着技术难关,加强对这一课题的攻坚是对隧道施工及管理者的严峻挑战。

通过对大断面黄土隧道施工技术进行实践操作,结合国内外先进技术和理论经验,从而优化施工技术,做优质的隧道施工项目。

对于大断面黄土隧道的施工技术的设计规范,与现行的其他普通隧道设计规范具有很大程度的差异性。

因此,在大断面黄土隧道施工的工程中,对其施工方法进行相关研究和技术性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

随着我国交通线路的迅猛发展,其相关的成功工程实例也在增加。

在黄土地区运用合理化科学化的开挖以及支护施工方式来进行风险控制,成为了目前大断面黄土隧道施工技术急需探究的难题。

一、实例工程概况1.1、工程的总体情况及地质介绍某黄土隧道起点里程为DK163+360,终点里程为DK137+600。

隧道的总长度为10240m,最大开挖的断面面积为139.72㎡。

此大断面黄土隧道为断面双线单洞隧道。

本隧道经过的地层主要是风积砂质黄土地质。

隧道进出口处的地层的土质为老黄土,地层为冲击性的黄土夹杂砂砾石层。

工程的地质状态相对较差,容易发生塌陷。

土质上部分具有湿陷性。

1.2、水文环境的特征隧道周围的水文地质比较简单,因地形广阔,能够让降水的转化影响范围会更加大。

土质层内的整体结构相对稳定,地下水水位相对埋藏比较深,根据相关实地勘探,地下水位的埋深因为相对较大,对于黄土隧道的施工影响范围不会太大。

二、大断面黄土隧道施工技术2.1、黄土隧道施工的标准原则2.1.1、按照提出的新奥法原理进行施工新奥法是指应用岩体力学的理论。

对隧道围岩变形进行量测、监控。

继而采用新型的支护结构,尽量利用围岩自承能力指导隧道设计和施工的方法。

2.1.2、通过实地考察勘探进行信息的有效收集和反馈对于工程的进展进行阶段性实时性控制检查,运用信息化原则对其数据和施工中的细则实施动态设计。

2.1.3、坚持管理的预报性,严格控制注浆量在支护建设的过程中加强质量的监督,定期进行量测。

大跨度黄土隧道施工技术探讨

大跨度黄土隧道施工技术探讨

大跨度黄土隧道施工技术探讨摘要:本文以贺家庄隧道为工程背景,分析了工程概况、水文地质特征和施工中出现的问题,相信对从事相关工作的同行能有所裨益。

关键词:隧道施工技术地质中图分类号:tb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2(b)-0053-02《中长期铁路发展规划》的实施和国务院批准的9条客运专线的立项,标志着我国高速铁路建设高潮的到来。

郑西铁路客运专线是路网规划“四纵四横”中徐州至兰州快速通道中的一段。

郑西客专黄土隧道是目前我国在黄土隧道地区修建的断面最大的隧道,开挖断面在170 m2以上,同时隧道内采用无碴轨道,对基础要求高,对结构的控制要求严,因此给施工带来一系列问题需要我们在工作中加以研究探讨。

结合贺家庄隧道目前施工情况,阐述了预留核心土法开挖黄土隧道施工工艺以及施工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以供有关人员探讨、参考。

1 工程概况贺家庄隧道全长1815m,起止里程dk241+620~dk243+435,线路纵坡5.50/00,隧道按行车速度200 km/h以上客运专线双线隧道设计,洞内采用旭普林无碴轨道结构,进出口均采用1∶2.5椭圆台面帽檐斜切式洞门。

隧道设计ⅴ级围岩96 m,ⅳ级围岩1671 m,进出口明洞48 m。

1.1 地形、地貌隧道所处区域为黄土台塬地貌,地面高程400~600 m,相对高差约60 m。

进出口黄土“v”字型冲沟切割强烈,相对高差较大,岸坡陡峻。

洞顶地形平坦,垦为旱地或果林,植被差。

1.2 水文地质特征地表水不发育,为沟内季节性流水。

地下水为黄土内空隙潜水,由于黄土塬地势较高,黄土垂直节理发育,冲沟切割较深,地下水排泄畅通,隧道所遇空隙潜水水量有限。

1.3 工程地质(1)地层岩性:本段分布地层有第四系全新统坍滑堆积(q4sl)黏质黄土、上更新统(q3)黏质黄土、中更新(q2)统黏质黄土、砂质黄土。

(2)地质构造:未见构造形迹。

(3)不良地质:不良地质为坍滑、黄土陷穴。

大断面黄土隧道施工技术分析

大断面黄土隧道施工技术分析

工程建设与设计Construetion&Design For P roject大断面黄土隧道施工技术分析Analysis of th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of Large Section Loess Tunnel田波(四川公路桥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海外分公司,成都610093)TIAN Bo(Sichuan Road&Bridge(Group)Corporation Ltd.Overseas Company,Chengdu610093,China)【摘要】以甘肃平天路天水2"隧道工程为例,基于黄土隧道的特点及该工程的施工难点,决定使用台阶法进行隧道挖掘,并围绕黄土隧道施工技术进行了详细探讨,包括套拱及管棚施工、初期支护等环节,最终取得了良好的施工效果。

[Abstract JTaking Tianshui2#Tunnel Project of Pingtian Road in Gansu Province as an example,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oess tunnel and the construction difficulties of the project,the benching tunnelling method was adopted to excavate the tunnel.Th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of the loess tunnel was discussed in detail,including arch sleeving,pipe shed construction,initial support and so on.Finally,good construction results were achieved.【关键词】黄土隧道;三台阶法;管棚施工[Keywordsjloess tunnel;three-step method;pipe roof c onstruction【中图分类号1U455.4【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7-9467(2019)07-0240-03[DOI]10.13616/ki.gcjsysj.2019.07.0801工程概况甘肃平天路天水才隧道左洞全长4410m,右洞全长4345m,地层以黄土和泥岩为主,高海拔,相对高程在100~ 300m,隧道起讫里程为:左洞:ZK207+890-ZK212+300,右洞: YK207+900-YK212+245,分别长4410m和4345m,其中, ZK207+890 -ZK207+960、YK207+900-YK207+960、ZK211+ 340-ZK211+620与YK211+300-YK211+620段地层以为粉质【作者简介】田波(1977~),男,四卄I资中人,高级工程师,从事公路桥梁管理研究。

大跨度黄土隧道施工技术探讨

大跨度黄土隧道施工技术探讨

大跨度黄土隧道施工技术探讨在大跨度隧道的建设项目中,如果隧道的地基部分是黄土土质,由于受到黄土土质物理特性、构造以及水作用的相互影响与制约,很容易致使土体自承能力出现不足的问题。

因此,对于大跨度的黄土隧道建设工程项目,做好施工技术的质量控制工作十分重要。

文章主要探讨了大跨度黄土隧道工程项目的主要施工技术,以期提高黄土隧道工程的质量水平,促进国家基础建设工程的稳定发展。

标签:大跨度;黄土隧道;施工技术前言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家加大了各种基础性设施的建设力度,隧道工程建设项目也随之增加。

隧道施工属于地下建设工程中的一种,施工单位需要严格按照隧道施工的相关规范及技术要求进行施工。

对于隧道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须立即整改,以避免或者减少隧道质量问题的产生。

同时,为保证隧道工程的质量水平,建设、设计和监理等参建单位应做好对隧道施工单位施工技术的管控工作,最终实现隧道工程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1 影响大跨度黄土隧道工程施工质量的因素在隧道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坍方的问题。

其产生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自然因素的影响:主要是指隧道工程建设区域的地质状态、受力情况和地下水的变化情况等。

(2)人为因素的影响:具体包括隧道施工之前对建设区域的地质水文勘探工作的准备不够;设计存在不合理之处;施工时存在施工方法不当或者未按照要求实现支护强度等。

(3)黄土地质强度的影响:隧道开挖前,在天然的应力作用下隧道内的土体会处于较为平衡的状态。

开挖隧道时会破坏土体原本的平衡状态,由于黄土土质的强度较低,如果应力超过黄土自身的强度,土体则会形成一定程度的松动,最终导致塌方问题。

因此,在处理坍方的问题时,应对小坍方的部分进行“先支后清”、对大坍方的部分进行“先棚后穿”以及“治坍需先治水”的基本原则。

施工人员应采用注浆的方法对围岩进行加固,在隧道进出口的地段,则可使用超前小钢轨和小钢管实现加固坍体的效果。

同时,一定切忌盲目清方,一旦破坏了隧道内岩石的暂时稳定性,很有可能出现更为严重的坍方事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跨度黄土隧道施工技术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重视大跨度黄土隧道施工技术对于现实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主要介绍大跨度黄土隧道施工技术的有关内容。

关键词:大跨度;黄土隧道;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 tu7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工程概况
某隧道分上下行线, 上行线长1 455 m, 下行线长1 422 m, 设计为单心圆断面, v 级围岩开挖宽度1312 m, 高度915m, 面积10617m2; vi级围岩开挖宽度1311 m, 高度914 m, 面积10111 m2。

衬砌采用复合式, 分2 次模筑混凝土, 一次衬砌为变截面结构,
厚度为50~ 70 cm( vi 级围岩) 、45~ 65 cm( v级围岩) , 二次衬砌为等截面结构, 厚度均35 cm。

隧道穿越地层为第四系中更新统冲积老黄土,灰黄、褐黄色, 为粉质亚粘土, i p = 915, 土质均匀结构局部较疏松, 层理和柱状节理发育, 含水量为11% ~ 18%。

山顶为水浇地, 隧道洞身土体含水量较大, 结构稳定性较差。

洞口浅埋段覆盖层为第四系上更新统风积黄土, 层厚4.6~ 40 m, 浅黄色, 土质较松散, 大孔隙、垂直节理发育, 其中自重湿陷性黄土层厚24 m, 黄土陷穴顺沟发育, 呈串珠状。

二、开挖方案
遵循“短开挖, 强支护, 勤量测, 紧封闭”的原则,上下行线进
出口共4 个工作面同时作业, 针对不同地质条件采取不同的开挖
方法。

洞口vi级围岩浅埋段采用双侧壁导坑先墙后拱法施工。

vi级围岩深埋段及v级围岩采用矿山法正台阶先拱后墙法施工, 拱部开挖宽118 m 环形带保留核心土, 开挖后即施行一次模筑衬砌, 侧墙马口采用四步跳跃法施工, 中间4 m 宽修成斜坡道, 以保证上半断面同时施工。

三、施工方法及工艺要点
采用正台阶先拱后墙、拱部环形法开挖, 工作面多, 进度快, 保留核心土便于支撑, 能保证围岩稳定,避免坍方, 施工安全。

根据黄土地质特性和施工工期要求, 为避免坍方, 贯彻短开挖
原则, 上导坑掘进每循环214 m, 并根据围岩状况, 随时进行调整。

每个掌子面配备10榀钢拱架, 640 块120 cm @ 30 cm 钢模板, 1 台挖掘机, 1 台装载机, 6 台出碴运输车。

开挖顺序如图1 所示。

图1 v级围岩开挖顺序( 单位: cm)
( 1) 先开挖拱顶环形i部
用洋镐沿开挖轮廓线由上向下开挖, 配合铁耙将松土扒离掌子面, 每次掘进214 m。

拱顶中心处掌子面要向前多掘进0.5 m, 以
备混凝土一次支护封顶。

如果开挖时发现顶部土体有裂纹或疏松现象,应边开挖边支撑,
支撑用杨木背板加40 钢管, 钢管底部撑在核心土上。

( 2) 管棚超前支护
黄土隧道土质比较松散, 且层厚一般为20~ 60cm, 开挖后易形成分层坍塌, 故需较强的初期支护,以采用管棚方案较适宜。

钢管直径大, 与土体接触面积大, 接触密贴, 没有空隙, 有利于力的传递。

而注浆锚杆直径和刚性都较小, 当注浆时, 由于水泥浆内的水分对锚杆周围的土体侵蚀, 使土体湿陷, 周围易形成空洞, 起不
到对土体的有效支撑。

管棚支护纵向布置如图2 所示。

棚管用40 钢管, 长314 m。

先用煤电钻沿开挖轮廓线在掌子面上打眼( 孔眼间距35 cm, 深度240 cm) , 然后用大锤将钢管沿孔眼打入前方土体中, 钢管外倾角约16度。

( 3) 开挖ii部
ii部一次掘进214 m。

人工配合机械开挖。

出碴采用无轨式运输。

柳州产zl50 装载机装碴, 小松山推pc200 挖掘机配合。

首先用挖掘机将一侧ii部的土体由上至下开挖110 m, 并将土扒出核心土范围以外, 便于装载机装碴。

开挖时侧面开挖轮廓线处预留厚50 cm 土体,原因是挖掘机开挖时对土体的振动比较大, 如果直接按轮廓线开挖易造成土体坍方, 形成超挖。

然后人工用洋镐将预留的50 cm 土体沿轮廓线开挖, 边开挖边支撑, 同时出碴, 而此时, 挖掘机则换至另一侧ii部进行开挖, 如此左右侧交替。

注意开挖时, 拱脚处至少留深20 cm 土用人工开挖, 严禁拱脚超挖,防止因拱脚原状土被破坏造成混凝土衬砌时拱架下沉。

黄土隧道拱腰处土体最易发生坍方, 所以在进行ii部开挖时,
应边开挖边加固, 加固方法为简易支撑, 即用杨木板紧贴开挖轮
廓表面, 用40 钢管支撑在核心土上。

支撑间距110 m, 交错布置。

待进行一次模筑混凝土支护时边浇筑混凝土边将木板取出。

( 4) 格栅支撑
黄土隧道土体松散, 超前管棚打入前方土体中时, 需在管棚尾
部加设格栅支撑, 加强初期支护。

格栅采用20 cm @ 20 cm 断面的钢花拱, 分3 段组装, 通过钢垫板用16 螺栓将3 段连成整体。

安装钢花拱时应紧贴开挖轮廓表面, 并将管棚的管尾与之焊接,使棚管尾端担在钢花拱上, 最大限度地发挥管棚的作用。

钢花拱之间每隔1 m 设1 根25 纵向连接筋。

( 5) 开挖iii部, 核心土整形
格栅支撑安设完毕后, 用挖掘机将iii部土挖除,核心土顶面修成平台, 平台沿隧道纵向宽度316 m,并在核心土的中间高度处再修一纵向宽度约为112m 的二级平台, 以备一次模筑混凝土时人工上料使用。

这样核心土纵向长度约418 m, 可对前方掌子面土体起支撑作用。

( 6) 立钢拱架和模板
拱部开挖完毕后, 进行衬砌宽度和拱脚高程放样, 然后立模工
班按放样点位将钢拱架立好。

钢拱架用工字钢制作。

模板用120 cm @ 30 cm 钢模。

挡头模板用木模。

( 7) 模筑混凝土
黄土隧道在开挖后30 h 内围岩变形较大, 如不及时支护, 极易
发生塌方。

故开挖结束后, 应立即进行混凝土初期支护。

混凝土施工采用机械拌和, 运输车运输, 人工上料, 插入式振动棒捣固, 左右侧交替浇筑。

混凝土封顶时应注意将顶部捣固密实, 并用自制小铲从挡头模板处将混凝土填塞密实。

( 8) 开挖下导坑
下导坑边墙施工与上导坑之间的距离保持60~ 80 m 为宜, 距离过短影响上导坑机械作业, 距离过长, 会使已施工的拱部下沉, 造成二次衬砌厚度不够, 影响下步工序施工。

下导坑边墙施工采用四步跳跃法, 左、右边墙错开, 每个马口开挖长度为214 m。

先用挖掘机挖中槽, 中槽宽410 m, 长20 m, 不宜过宽、过长。

宽度原则上能保证上导坑施工机械通过即可, 否则左、右拱脚下的土体由于受到拱圈的挤压, 向中槽处靠拢, 容易使拱圈下沉, 严重者可使拱圈混凝土产生裂缝。

中槽挖成斜坡形式, 使上、下导坑连接。

然后用人工左、右错开开挖马口。

边墙的格栅支撑应与拱部格栅上、下对正, 并焊接牢。

格栅安设完毕后, 将拱脚表面的混凝土凿毛,用钢刷清理干净, 之后模筑混凝土一次衬砌。

封口用干硬性混凝土人工分次填满捣实。

四、坍方预防与处理
4.1 隧道在开挖时,有很多原因都可能导致坍方的出现,概括起来说主要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这两大点,其中自然因素主要包括地质状态、受力状态、地下水变化等,人为因素主要包括前期地质水文条件勘探工作准备不充分,设计不适当,以及施工中存在的工
作疏忽大意,支护强度不够,施工方法不适合等。

由于黄土地质本身强度较高,一旦开挖破坏后其自身整体稳定性会大幅下降等特性,在黄土围岩中施工时应注意施工组织的设计,及时进行围岩加固,避免围岩压力过度释放,地下水的整治也是防止黄土隧道坍方的主要方面。

4.2 坍方处理应遵循“小坍方,先支后清”,“大坍方,先棚后穿”,“治坍先治水”的原则。

在地下水发育的围岩中施工,在前方坍方情况不明了的情形下,如若盲目的进行清方处理,则会解除坍方土石对不稳定围岩暂时的支护,破坏了岩石暂时的稳定,有可能会导致更大范围的坍方,应采取注浆加固围岩的措施使失稳状态得到改善,而在进出口地段,因围岩更加不稳定,采取注浆加固需准备时间,可考虑选用超前小钢轨和超前小钢管加固坍体的处理方法。

结语
在黄土这种特殊地质条件下进行隧道施工,无论是隧道开挖,支护还是地下水防治,坍方的防治与处理措施都同其它地质条件中的隧道施工有较大区别,在实际工作中应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以确保施工安全及工程质量。

特别应注意参照以往黄土隧道的施工经验,尽量避免出现以前黄土隧道施工中出现过的严重事故。

参考文献
[1]尤英.公路黄土隧道施工技术[j].甘肃科技,2009.5.
[2]牛洪涛.黄土隧道施工防排水施工技术研究[j].工程技术与
管理,201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