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A技术基础(2)--第7章 PCB设计基础

合集下载

7PCB设计基础

7PCB设计基础
• PCB基板是由绝缘隔热、不易弯曲的材质所制成。 在整个板子的表面上覆盖着铜箔。在制造过程中部 分铜箔被刻蚀处理掉,留下来的部分就变成导线, 用来连接PCB上零件的电路连接。
印制电路板的主要制作材料 • 绝缘材料:一般用二氧化硅(SiO2) • 金属铜:主要用于印制电路板上的电气导线,一般
还会在导线表面再附上一层薄的绝缘层。 • 焊锡:附着在过孔和焊盘的表面。
第7章 PCB设计基础
7.1 PCB设计基础知识 7.2 Protel DXP PCB设计流程 7.3 Protel DXP PCB编辑器的使用 7.4 准备网络表或原理图 7.5 设置参数 7.6 规划电路板 7.7 装入元件封装 7.8 装入网络表 7.9 元件布局 7.10 布线 7.11 覆铜和补泪滴 7.12 其他放置工具 7.13 DRC检查 7.14 打印和输出 7.15 创建项目元件库
7.1 PCB设计基础知识
7.1.1 PCB基础知识
• PCB(Printed Circuit Board):也称印制电路板, 通过印制板上的印制导线、焊盘及金属化过孔实现 元器件引脚之间的电气连接。
• 由于印制板上的导电图形(如元件引脚焊盘、印制 连线、过孔等)以及说明性文字(如元件轮廓、序 号、型号)等均通过印制方法实现,因此称为印制 电路板。
7.1.2 元件的封装技术
元件封装:指实际元件焊接到电路板时所指示 的外观和焊盘位置。仅仅是空间的概念。
》不同元件可共用同一个元件封装形式。如 8031,8255都是直插双列40引脚器件,封装形 式都是DIP40
》同种元件也可以有不同的封装形式。如 RES3代表电阻,它的封装形式有CR32251210、CR5025-2010、CR6322-2512等。

eda技术基础pcb设计基础概括

eda技术基础pcb设计基础概括

五十年代中期,随着大面积的高粘合强度覆铜板的研制, 为大量生产印制板提供了材料基础。1954年,美国通用电气公 司采用了图形电镀-蚀刻法制板。
六十年代,印制板得到广泛应用,并日益成为电子设备中 必不可少的重要部件。在生产上除大量采用丝网漏印法和图形 电镀-蚀刻法(即减成法)等工艺外,还应用了加成法工艺, 使印制导线密度更高。目前高层数的多层印制板、挠性印制电 路、金属芯印制电路、功能化印制电路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在十九世纪,由于不存在复杂的电子装置和电气机械,只 是大量需要无源元件,如:电阻、线圈等,因此没有大量生产 印制电路板的问题。
经过几十年的实践,英国 博士提出印制电路板概念,并奠 定了光蚀刻工艺的基础。
随着电子元器件的出现和发展,特别是1948年出现晶体管 电子仪器和电子设备大量增加并趋向复杂化,印制板的发展进 入一个新阶段。
对于一个批量生产的电路板而言,通常在印制板上铺设一 层阻焊剂,阻焊剂一般是绿色或棕色,除了要焊接的地方外, 其它地方根据电路设计软件所产生的阻焊图来覆盖一层阻焊剂 这样可以快速焊接,并防止焊锡溢出引起短路;而对于要焊接 的地方,通常是焊盘,则要涂上助焊剂。
为了让电路板更具有可看性,便于 安装与维修,一般在顶层上要印一些文 字或图案,如图7-2中的R1、C1等,这 些文字或图案用于说明电路的,通常放 在丝网层上,在顶层的称为顶层丝网层 ( ),而在底层的则称为底层丝网层 ( )。
技术基础(第2版)
第7章 设计基础
本章要点 7.1 印制电路板概述 7.2 99印制板编辑器 7.3 印制电路板的工作层面
本章要点
● 印制板的作用、种类、概念 ● 印制板的结构与相关组件 ● 99的基本操作和设置
返回
7.1 印制电路板概述

EDA技术第7章PCB设计基础,第8章PCB手工布线修改

EDA技术第7章PCB设计基础,第8章PCB手工布线修改
22
第8章 PCB手工布线
8.1 设置PCB封装库 8.2 规划电路板尺寸
8.3 放置元件、焊盘和过孔
8.4 元件布局
8.5 元件布线
8.6 PCB元件设计
23
手工设计步骤
手工设计PCB是用户直接在PCB软件中根据原理图进行手 工放置元件、焊盘、过孔等,并进行线路连接的操作过程 ⑴ 设置元件库,规划印制电路板。 ⑵ 放置元件、焊盘、过孔等图件。 ⑶ 元件布局。 ⑷ 手工布线。 ⑸ 电路调整 以下采用图8-1所示单管放大电路 为例介绍手工布线方法。
18
7.2.3 工作环境设置
打开文档选项对话框: 工作区单击鼠标右键,选择快捷键【Options】/【Board Options…】 执行菜单命令【Design】/【Options…】
19
设置工作层面
信号层
内部电源/接地层
阻焊层 丝印层
焊盘通孔层
机械层
其他层
系统层
错误层 飞线
过孔通孔层
已经用到的工作层面处于打开状态
现,窗口的排列可以通过执行Windows菜单下的命令来实现,
常用的命令如下: 执行菜单【View】/【Fit Board】可以实现全板显示,用 户可以快捷地查找线路。 执行菜单【View】/【Refresh】可以刷新画面,操作中造
成的画面残缺可以消除。
执行菜单【View】/【Board in 3D】可以显示整个印制板 的 3D 模型,一般在电路布局或布线完毕,使用该功能观察元 件的布局或布线是否合理。
7
2. 焊盘( Pad) 焊盘的作用是放置焊锡、连接导线和元件的引脚。 Protel99SE在封装库中给出了一系列不同形状和大小的焊盘, 如圆形、方形、八角形等。 根据元件封装的类型,焊盘分为插针式和表面贴装式两 种,其中插针式焊盘必须钻孔,而表面贴装式无需钻孔。

EDA技术PPT(7)PCB设计

EDA技术PPT(7)PCB设计

工作环境设置
1.设置栅格 设置栅格 执行Design→Options,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中 执行 , Options选项卡,出现图所示的对话框。 选项卡, 选项卡 出现图所示的对话框。
Options选项卡设置捕获栅 选项卡设置捕获栅 )、元件移动栅格 格(Snap)、元件移动栅格 )、 )、电气栅格 (Component)、电气栅格 )、 )、可视栅 (Electrical Grid)、可视栅 )、 格样式(Visible Kind)和单位 格样式( ) 制(Measurement Unit); ); Layers选项卡中可以设置可视 选项卡中可以设置可视 栅格( 栅格(Visible Grid)。 )。
2.设置工作层 设置工作层 在Protel99SE中,系统默认打开的信号层仅有顶层和底层, 中 系统默认打开的信号层仅有顶层和底层, 在实际设计时应根据需要自行定义工作层的数目。 在实际设计时应根据需要自行定义工作层的数目。 定义信号层、内部电源层/接地层的数目 ⑴定义信号层、内部电源层 接地层的数目 执行Design→Layer Stack Manager,屏幕弹出图所示工 执行 , 作层管理对话框。 选中图中的Top Layer,单击【Add 作层管理对话框。 选中图中的 ,单击【 Layer】按钮在顶层之下添加中间层 】按钮在顶层之下添加中间层Mid Layer;单击【Add ;单击【 Plane】按钮可添加内部电源 接地层。 接地层。 】按钮可添加内部电源/接地层 图所示为设置了2个中间层 个中间层, 个内部电源 个内部电源/接地层的工作 图所示为设置了 个中间层,1个内部电源 接地层的工作 层面图。 层面图。
图 优选项设置
印制电路板的工作层面
1.工作层的类型 工作层的类型 中进行印刷电路板设计时, 在 Protel99SE中进行印刷电路板设计时 , 系统提供了多个 中进行印刷电路板设计时 工作层面,主要层面类型如下。 工作层面,主要层面类型如下。 信号层(Signal layers)。信号层主要用于放置与信号有关 ⑴信号层 。 的电气元素,其中顶层( 的电气元素,其中顶层(Top layer)和底层(Bottom layer) )和底层( ) 可以放置元件和铜膜导线,中间信号层( 可以放置元件和铜膜导线,中间信号层(Mid layer1~30)布 ~ ) 设铜膜导线。 设铜膜导线。 内部电源/接地层 接地层(Internal plane layers)。主要用于布设 ⑵ 内部电源 接地层 。 电源线及地线,可以给内部电源/接地层命名一个网络名 接地层命名一个网络名, 电源线及地线,可以给内部电源 接地层命名一个网络名,在 设计过程中PCB编辑器能自动将同一网络上的焊盘连接到该 设计过程中 编辑器能自动将同一网络上的焊盘连接到该 层。 机械层(Mechanical layers)。一般用于设置印制板的物理 ⑶机械层 。 尺寸、数据标记、装配说明及其它机械信息。 尺寸、数据标记、装配说明及其它机械信息。 丝印层(Silkscreen layers)。主要用于放置元件的外形轮 ⑷丝印层 。

7、PCB设计基础

7、PCB设计基础
17
助焊膜和阻焊膜
各类膜不仅是PCB制作工艺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而且更 是元件焊装的必要条件。按“膜”所处的位置及其作用,
“膜” 可分为元件面(或焊接面)助焊膜(TOP or Bottom Solder)和 元件面(或焊接面)阻焊膜(TOp or Bottom Paste Mask)两 类。 顾名思义,助焊膜是涂于焊盘上,提高可焊性能的一 层膜,也就是在绿色板子上比焊盘略大的各浅色圆斑。阻焊 膜的情况正好相反,为了使制成的板子适应波峰焊等焊接形 式,要求板子上非焊盘处的铜箔不能粘锡,因此在焊盘以外 的各部位都要涂覆一层涂料,用于阻止这些部位上锡。可 见,这两种膜是一种互补关系。
28
布局
1. 确定特殊元件的位置时的原则:
▪ 尽可能缩短高频元件之间的连线,设法减少它们的分布参 数和相互之间的电磁干扰。易受干扰的元件不能相互挨得 太近,输入和输出元件应尽量远离。
▪ 有较高电位差的元件或导线之间应加大距离。带强电的元 件应尽量布置在调试时手不易触及的位置。
▪ 重量超过15g的元件应用支架固定,然后焊接。又大又重、 发热量多的元件应装在整机的机箱底板上。热敏元件应远 离发热元件。
18

▪ Protel的“层”不是虚拟的,而是印制板材料本身实实 在在的铜箔层。
▪ 现今,由于电子线路的元件密集安装、抗干扰和布线等 特殊要求,一些较新的电子产品中所用的印制板不仅上 下两面可供走线,在板的中间还设有能被特殊加工的夹 层铜箔。
▪ 例如:现在的计算机主板所用的印制板材料大多在4层 以上。这些层因加工相对较难而大多用于设置走线较为 简单的电源布线层(Ground Dever和Power Dever),并 常用大面积填充的办法来布线(如Fill)。上下位置的表面 层与中间各层需要连通的地方用“过孔(Via)”来沟通。

第7章 PCB设计基础

第7章 PCB设计基础

• 4. 元件的图形符号 • 元件的图形符号反映了元件外形轮廓的形状及尺寸,与元件的引脚布
局一起构成元件的封装形式。印制元件图形符号的目的是显示元件在 PCB上的布局信息,为装配、调试及检修提供方便。在Protel 2004中, 元件的图形符号被设置在丝印层。
7.1.2 PCB的基本元素
• 5. 其他辅助性说明信息 • 为了阅读PCB或装配、调试等需要,可以加入一些辅助信息,包括图形或文字。
图7.3 【板层和颜色】对话框
7.1.3 PCB工作层与管理
• 在【板层和颜色】对话框中,有六个区域分别设置在PCB编辑区要显示的工作层

及其颜色。在每个区域中有一个【表示】复选框,选中工作层,在PCB编辑区中 将显示该层标签页;单击【颜色】下的颜色,弹出【颜色】对话框,在该对话框 中可以对电路板层的颜色进行编辑。 在系统颜色栏中,可以对网络连接预拉线(Connections and From Tos)、DRC错 误标记(DRC Error Markers)、选择目标后的颜色(Selections)、可视栅格(Visible Grid)、焊盘内孔(Pad Holes)、过孔内孔(Via Holes)、PCB边框颜色(Board Line Color)、PCB区域颜色(Board Area Color)、图纸边框颜色(Sheet Line Color)、图 纸区域颜色(Sheet Area Color)、工作窗口起始颜色(Workspace Start Color)及工 作窗口结束颜色(Workspace End Color)等内容进行颜色设置和是否显示设置。 3. 工作层的管理 按快捷键D|K弹出【图层堆栈管理器】对话框,如图7.4所示。在该对话框中, 可以为顶部或底部添加绝缘层(【顶部绝缘体】)、(【底部绝缘体】);可以追加 层(【追加层】)、添加内部电源/接地层(【加内电层】)、将选中的工作层上移 (【向上移动】)或下移(【向下移动】)、删除当前层(【删除】)、设置属性参数 (【属性】)和配置钻孔对,单击【菜单】按钮弹出的菜单,和面板上的命令按钮 相同。

Multisim教程

Multisim教程
4.设置元器件符号标准
在图2-8中点击Component Bin(部件箱)选项,屏幕弹出对话框,在Symbol standard区设置元器件符号标准,其中有DIN和ANSI两种标准。选择不同的符号标准,在元器件库中以不同的符号表示,其中DIN标准比较接近我国国标符号。
5.自动备份设置
在图2-8中单击Miscellaneous选项卡,选中Auto backup可以设置自动备份时间。
multiSIM 2001提供有实际元器件和理想元器件,实际元器件是具有实际标称值或型号的元器件,一般提供有元件封装;理想元器件用户可随意定义其数值或型号。
理想元器件和实际元器件在打开的部件箱中以不同的颜色显示,前者默认为绿色。
2。2 绘制仿真电路
进行电路仿真实验前必须先搭接好线路,仿真电路的建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过程。
②单击【Next】按钮,屏幕弹出对话框,提示输入序列号,如图1-9所示。正确输入供应商提供的序列号后单击【Next】按钮进入下一步.
③单击【Next】按钮后,屏幕提示选择安装路径,一般不作修改。单击【Next】按钮,选择安装模式,一般选择典型安装(Typical)模式。再次单击【Next】按钮,屏幕提示指定存放图标文件的程序组位置,如图1—10所示。
2。打开已有文件
选择FileOpen打开已有的电路文件,屏幕弹出图2-5所示的对话框,选择路径,选中文件并单击“打开”按钮即可打开该电路文件。
2。2。2定制用户界面
multiSIM 2001允许自行对界面进行设置。
1.设置图纸大小
选择OptionPreferences(参考选项),单击Workspace选项卡,屏幕弹出图2—6所示窗口.在Sheet Size设置标准图纸大小;Custom Size用于自定义图纸大小;Inches(英寸)和Centimeters(厘米)用于设置单位制;Orientation用来设置图纸放置方向。

EDA技术基础教程

EDA技术基础教程

帮助
编辑
放置
传输
选项
图2.2.2 multisim2001的9个主菜单
2.2.3 multisim工具栏
新建
复制
存盘
打印
放大
仪表
HDL
元件
分析 传输
打开 粘贴
剪切Biblioteka 帮助缩小元器件 后处理 编辑
仿真器 报告
2.2.4 multisim的元器件库
晶体管库
混合集成电 控制器件
路库

基本器件库
TTL器件库
后仿真,电路性能的仿真,主要是检验 PCB板在实际工作环境中的可行性,尽早 的发现缺陷和问题并进行修改。
2 系统级设计
系统级设计是一种概念驱动式设计。 设计人员无须通过原理图描述电路,而 是针对设计目标进行功能描述。
由于摆脱了电路细节的束缚,设计人 员可以集中精力于概念的构思和方案设 计上面。再以描述语言把概念构思输入 计算机,EDA系统就能以规则驱动的方 式自动完成设计。
混合元器件库
混合集成电路库中存放着 6 个元件箱,其中尽管 ADC_DAC 元件箱没有绿色衬底,但仍属于虚拟元件。
元器件清单,以及存储测 试仪器的工作状态、显 示波形和具体数据等。
Multisim 2001有丰富的Help功能,其Help系 统不仅包括软件本身的操作指南,更重要的是包 含有元器件的功能解说,Help中这种元器件功能 解说有利于使用EWB进行CAI教学。另外,EWB 还提供了与国内外流行的印刷电路板设计自动化
EDA工具软件的使用

硬件描述语言HDL,如VHDL

ASIC和SoC设计
1.1.2 EDA技术的发展
1、70年代:计算机辅助设计CAD 计算机辅助计算 2、80年代:计算机辅助工程CAE 计算机绘图,如PROTEL 3、90年代以后:EDA EDA技术:是依赖功能强大的计算机,在EDA工具软件平台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根据PCB所用基板材料划分 根据PCB所用基板材料划分 PCB 刚性印制板( Board) ⑴ 刚性印制板 ( Rigid Print Board)。 刚性印制板是指以 刚性基材制成的PCB 常见的PCB 一般是刚性PCB PCB, PCB一般是刚性 PCB, 刚性基材制成的 PCB, 常见的 PCB 一般是刚性 PCB, 如计算机中的 板卡、 家电中的印制板等。 常用刚性PCB PCB有 纸基板、 板卡 、 家电中的印制板等 。 常用刚性 PCB 有 : 纸基板 、 玻璃布板 合成纤维板,后连者价格较贵,性能较好, 和合成纤维板,后连者价格较贵,性能较好,常用作高频电路和 高档家电产品中;当频率高于数百兆赫时, 高档家电产品中;当频率高于数百兆赫时,必须用介电常数和介 质损耗更小的材料,如聚四氟乙烯和高频陶瓷作基板。 质损耗更小的材料,如聚四氟乙烯和高频陶瓷作基板。 柔性印制板( Board,也称挠性印制板、 ⑵ 柔性印制板( Flexible Print Board, 也称挠性印制板、 软印制板) 柔性印制板是以软性绝缘材料为基材的PCB PCB。 软印制板 ) 。 柔性印制板是以软性绝缘材料为基材的 PCB。 由于 它能进行折叠、弯曲和卷绕,因此可以节约60 60% 90%的空间, 它能进行折叠、弯曲和卷绕,因此可以节约60%~90%的空间, 为电子产品小型化、薄型化创造了条件,它在计算机、打印机、 为电子产品小型化、薄型化创造了条件,它在计算机、打印机、 自动化仪表及通信设备中得到广泛应用。 自动化仪表及通信设备中得到广泛应用。 柔性印制板(FlexBoard)。 )。刚 ⑶刚-柔性印制板(Flex-rigid Print Board)。刚-柔性印 制板指利用柔性基材,并在不同区域与刚性基材结合制成的PCB PCB, 制板指利用柔性基材,并在不同区域与刚性基材结合制成的PCB, 主要用于印制电路的接口部分。 主要用于印制电路的接口部分。
多层印制板( Board) ⑶ 多层印制板 ( Multilayer Print Board)。 多层印制板 是由交替的导电图形层及绝缘材料层层压粘合而成的一块印制 导电图形的层数在两层以上, 板 , 导电图形的层数在两层以上 , 层间电气互连通过金属化孔 实现。 多层印制板的连接线短而直, 便于屏蔽, 实现 。 多层印制板的连接线短而直 , 便于屏蔽 , 但印制板的工 艺复杂, 由于使用金属化孔, 可靠性稍差。 艺复杂 , 由于使用金属化孔 , 可靠性稍差 。 它常用于计算机的 板卡中。 板卡中。 对于电路板的制作而言,板的层数愈多,制作程序就愈多, 对于电路板的制作而言,板的层数愈多,制作程序就愈多, 失败率当然增加,成本也相对提高, 失败率当然增加,成本也相对提高,所以只有在高级的电路中 才会使用多层板。 才会使用多层板。 图7-1所示为四层板剖面图。通 所示为四层板剖面图。 常在电路板上,元件放在顶层, 常在电路板上,元件放在顶层,所 以一般顶层也称元件面, 以一般顶层也称元件面,而底层一 般是焊接用的,所以又称焊接面。 般是焊接用的,所以又称焊接面。 对于SMD元件, SMD元件 对于SMD元件,顶层和底层都可以放 元件。元件也分为两大类,插针式 元件。元件也分为两大类, 元件和表面贴片式元件(SMD)。 元件和表面贴片式元件(SMD)。
7.1.1 印制电路板的发展
在十九世纪,由于不存在复杂的电子装置和电气机械, 在十九世纪,由于不存在复杂的电子装置和电气机械,只是 大量需要无源元件, 电阻、 线圈等, 大量需要无源元件 , 如 : 电阻 、 线圈等 , 因此没有大量生产印 制电路板的问题。 制电路板的问题。 经过几十年的实践,英国Paul Eisler博士提出印制电路板 经过几十年的实践,英国Paul Eisler博士提出印制电路板 概念,并奠定了光蚀刻工艺的基础。 概念,并奠定了光蚀刻工艺的基础。 随着电子元器件的出现和发展,特别是1948年出现晶体管, 1948年出现晶体管 随着电子元器件的出现和发展 , 特别是 1948 年出现晶体管 , 电子仪器和电子设备大量增加并趋向复杂化, 电子仪器和电子设备大量增加并趋向复杂化 , 印制板的发展进 入一个新阶段。 入一个新阶段。
EDA技术基础(第2版)
机械工业出版社同名教材 配套电子教案
制作: 制作: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郭勇 联系方式: 联系方式:gy_xs@
第7 章
本章要点 7.1 7.2 7.3

PCB设计基础 PCB设计基础
印制电路板概述 Protel99SE印制板编辑器 Protel99SE印制板编辑器 印制电路板的工作层面
7.1.2
印制板种类
目前的印制电路板一般以铜箔覆在绝缘板(基板) 目前的印制电路板一般以铜箔覆在绝缘板(基板)上,故 亦称覆铜板。 亦称覆铜板。 根据PCB PCB导电板层划分 1.根据PCB导电板层划分 单面印制板( Board)。 )。单面印制 ⑴单面印制板(Single Sided Print Board)。单面印制 板指仅一面有导电图形的印制板,板的厚度约在0.2 5.0mm 0.2~ mm, 板指仅一面有导电图形的印制板,板的厚度约在0.2~5.0mm, 它是在一面敷有铜箔的绝缘基板上, 它是在一面敷有铜箔的绝缘基板上,通过印制和腐蚀的方法在 基板上形成印制电路。它适用于一般要求的电子设备。 基板上形成印制电路。它适用于一般要求的电子设备。 双面印制板( Board)。 )。双面印制 ⑵双面印制板(Double Sided Print Board)。双面印制 板指两面都有导电图形的印制板,板的厚度约为0.2 5.0mm 0.2~ mm, 板指两面都有导电图形的印制板,板的厚度约为0.2~5.0mm, 它是在两面敷有铜箔的绝缘基板上, 它是在两面敷有铜箔的绝缘基板上,通过印制和腐蚀的方法在 基板上形成印制电路,两面的电气互连通过金属化孔实现。 基板上形成印制电路,两面的电气互连通过金属化孔实现。它 适用于要求较高的电子设备,由于双面印制板的布线密度较高, 适用于要求较高的电子设备,由于双面印制板的布线密度较高, 所以能减小设备的体积。 所以能减小设备的体积。
五十年代中期,随着大面积的高粘合强度覆铜板的研制, 五十年代中期,随着大面积的高粘合强度覆铜板的研制, 为大量生产印制板提供了材料基础。1954年 为大量生产印制板提供了材料基础。1954年,美国通用电气公 司采用了图形电镀-蚀刻法制板。 司采用了图形电镀-蚀刻法制板。 六十年代,印制板得到广泛应用, 六十年代,印制板得到广泛应用,并日益成为电子设备中 必不可少的重要部件。 必不可少的重要部件。在生产上除大量采用丝网漏印法和图形 电镀-蚀刻法(即减成法)等工艺外,还应用了加成法工艺, 电镀-蚀刻法(即减成法)等工艺外,还应用了加成法工艺, 使印制导线密度更高。目前高层数的多层印制板、 使印制导线密度更高。目前高层数的多层印制板、挠性印制电 金属芯印制电路、功能化印制电路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路、金属芯印制电路、功能化印制电路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我国在印制电路技术的发展较为缓慢, 我国在印制电路技术的发展较为缓慢,五十年代中期试制 出单面板和双面板,六十年代中期, 出单面板和双面板,六十年代中期,试制出金属化双面印制板 和多层板样品,1977年左右开始采用图形电镀--蚀刻法工艺制 和多层板样品,1977年左右开始采用图形电镀--蚀刻法工艺制 年左右开始采用图形电镀-造印制板。1978年试制出加成法材料--覆铝箔板 年试制出加成法材料--覆铝箔板, 造印制板。1978年试制出加成法材料--覆铝箔板,并采用半加 成法生产印制板。 成法生产印制板。八十年代初研制出挠性印制电路和金属芯印 制板。 制板。 在电子设备中,印制电路板通常起三个作用。 在电子设备中,印制电路板通常起三个作用。 为电路中的各种元器件提供必要的机械支撑。 ⑴为电路中的各种元器件提供必要的机械支撑。
顶层丝网层
为了让电路板更具有可看性, 为了让电路板更具有可看性,便于 安装与维修, 安装与维修,一般在顶层上要印一些文 字或图案,如图7 中的R1 C1等 R1、 字或图案,如图7-2中的R1、C1等,这 些文字或图案用于说明电路的, 些文字或图案用于说明电路的,通常放 在丝网层上, 在丝网层上,在顶层的称为顶层丝网层 Overlay), ),而在底层的则称为 (Top Overlay),而在底层的则称为 底层丝网层( Overlay)。 底层丝网层(Bottom Overlay)。 2.焊盘(Pad) 2.焊盘(Pad) 焊盘
7.1.3
1.板层(Layer) 板层(Layer)
PCB设计中的基本组件 PCB设计中的基本组件
板层分为敷铜层和非敷铜层, 板层分为敷铜层和非敷铜层,平常所说的几层板是指敷铜 层的层数。一般敷铜层上放置焊盘、线条等完成电气连接; 层的层数。一般敷铜层上放置焊盘、线条等完成电气连接;在 非敷铜层上放置元件描述字符或注释字符等; 非敷铜层上放置元件描述字符或注释字符等;还有一些层面用 来放置一些特殊的图形来完成一些特殊的作用或指导生产。 来放置一些特殊的图形来完成一些特殊的作用或指导生产。 敷铜层包括顶层( 又称元件面) 底层(又称焊接面) 敷铜层包括顶层 ( 又称元件面 ) 、 底层 ( 又称焊接面 ) 、 中间层、 电源层、 地线层等;非敷铜层包括印记层( 中间层 、 电源层 、 地线层等 ; 非敷铜层包括印记层 ( 又称丝网 板面层、禁止布线层、阻焊层、助焊层、钻孔层等。 层)、板面层、禁止布线层、阻焊层、助焊层、钻孔层等。 对于一个批量生产的电路板而言, 对于一个批量生产的电路板而言,通常在印制板上铺设一 层阻焊剂,阻焊剂一般是绿色或棕色,除了要焊接的地方外, 层阻焊剂,阻焊剂一般是绿色或棕色,除了要焊接的地方外, 其它地方根据电路设计软件所产生的阻焊图来覆盖一层阻焊剂, 其它地方根据电路设计软件所产生的阻焊图来覆盖一层阻焊剂, 这样可以快速焊接,并防止焊锡溢出引起短路; 这样可以快速焊接,并防止焊锡溢出引起短路;而对于要焊接 的地方,通常是焊盘,则要涂上助焊剂。 的地方,通常是焊盘,则要涂上助焊剂。
⑵提供电路的电气连接。 提供电路的电气连接。 用标记符号将板上所安装的各个元器件标注出来, ⑶用标记符号将板上所安装的各个元器件标注出来,便于插 检查及调试。 装、检查及调试。 但是,更为重要的是,使用印制电路板有四大优点。 但是,更为重要的是,使用印制电路板有四大优点。 具有重复性。 ⑴具有重复性。 板的可预测性。 ⑵板的可预测性。 所有信号都可以沿导线任一点直接进行测试, ⑶所有信号都可以沿导线任一点直接进行测试,不会因导线 接触引起短路。 接触引起短路。 印制板的焊点可以在一次焊接过程中将大部分焊完。 ⑷印制板的焊点可以在一次焊接过程中将大部分焊完。 正因为印制板有以上特点,所以从它面世的那天起, 正因为印制板有以上特点,所以从它面世的那天起,就得到 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现代印制板已经朝着多层、 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现代印制板已经朝着多层、精细线条的方 向发展。特别是八十年代开始推广的SMD 表面封装) SMD( 向发展。特别是八十年代开始推广的SMD(表面封装)技术是高 精度印制板技术与VLSI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的紧密结合, VLSI( 精度印制板技术与VLSI(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的紧密结合, 大大提高了系统安装密度与系统的可靠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