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离子喷涂氧化锆涂层的性能研究进展
等离子喷涂羟基磷灰石/氧化锆复合涂层力学性能分析

等离子喷涂羟基磷灰石氧化锆复合涂层力学性能分析吴永智;栗卓新;李红;李辉【摘要】基体Ti-6Al-4V合金表面为羟基磷灰石(HA)涂层的植入体,已经广泛应用于外科整形临床手术中.为了提高涂层和基体的结合强度,本试验分别制备了90HA-10ZrO2和70HA-30ZrO2(按质量分数计)2种成分的复合涂层和纯HA涂层.复合粉末采用机械搅拌法制备粒径约为75~106μm,采用装备有NX100型Aotoman 机械手的Metco 9M喷涂设备制备涂层.测量了涂层的结合强度(ISO 137794:2002),采用SEM对涂层表面形貌和涂层微结构进行了分析,XRD分析了涂层相组成和结晶度.结果表明采用等离子喷涂(APS)制备的HA涂层熔化效果很好,但涂层中有未熔化的ZrO2颗粒,而且30%ZrO2的未熔颗粒明显多于前者.2种复合涂层的结合强度都要高于纯HA涂层.【期刊名称】《新技术新工艺》【年(卷),期】2008(000)004【总页数】3页(P88-90)【关键词】羟基磷灰石;等离子喷涂参数;结合强度;复合涂层【作者】吴永智;栗卓新;李红;李辉【作者单位】北京工业大学,材料学院,北京,100124;北京工业大学,材料学院,北京,100124;北京工业大学,材料学院,北京,100124;北京工业大学,材料学院,北京,10012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工业技术等离子喷涂羟基磷灰石/氧化锆复合涂层力学性能分析*吴永智,栗卓新,李红,李辉 ( 北京工业大学材料学院,北京 100124)摘要:基体Ti-6Al-4V合金表面为羟基磷灰石 (HA) 涂层的植入体,已经广泛应用于外科整形临床手术中。
为了提高涂层和基体的结合强度,本试验分别制备了 90HA-lOZr0., 和 70HA-302r02 (按质量分数计) 2 种成分的复合涂层和纯 HA 涂层。
复合粉末采用机械搅拌法制备粒径约为 75 ~106lim,采用装备有 NX100型 Aotoman 机械手的 Metc09M 喷涂设备制备涂层。
等离子喷涂涂层研究进展精选.

等离子喷涂涂层研究进展引言等离子喷涂是热喷涂最常用的技术之一,它是将粉末原料送入高温等离子火焰,呈熔融或半熔融状态喷向基体,以较快的冷却速度凝固在基体上,粒子呈扁饼状互相机械咬合在一起,形成涂层。
由于等离子喷涂具有等离子弧温度高,能量集中,焰流速度快,稳定性好、调节性好,形成涂层结合强度高,孔隙率低且喷涂效率高诸多优点;涂层可以对材料表面进行强化和修复,还可以赋予材料表面特殊的性能等,因此等离子喷涂技术已在航空、航天、冶金、机械制造、煤炭、电力、石油、化工、纺织等行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3】。
长期以来,模拟等离子喷涂过程中的涂层沉积都是一个非常困难的问题。
这是因为涂层的形成过程实际上是不同种类、大小、形状、速度、熔化状态的颗粒高速沉积在基体表面并相互作用的堆叠过程。
熔融颗粒在快速冷凝时可能因应力存在而发生翘曲现象;而液滴高速撞击在基体表面又可能导致飞溅等现象出现,同时,会产生微观缺陷。
受基体温度、喷涂工艺、快速冷却及其它的因素的影响,涂层的性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而涂层的性能由喷涂时所发生的动力学和热传输过程及凝固过程所决定,因此,研究喷涂过程对于优化工艺参数、如何对喷涂工艺的控制实现智能化,并对喷涂过程实施在线反馈控制做出及时调整是一个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
1 等离子喷涂涂层机理及过程分析等离子喷涂是采用刚性非转移型等离子弧为电源,以喷涂粉末材料为主的热喷涂方法。
等离子喷涂的基本原理【4】:喷枪的电极(阴极)和喷嘴(阳极)分别接整流电源的负、正极,向喷枪供给工作气体(氮气、氩气或5%-10%氢气),通过高频火花引燃电弧,气体被加热到很高的温度(其中心温度可达15000K以上)而电离,经孔道高压压缩后呈高速等离子射流喷出,速度可高达1.5Km/s。
喷涂粉末被送粉气流载入呈等离子焰流,很快形成熔融或半熔融状态并高速撞击到经预处理的基材表面产生塑性变形,粘附在零件表面,后来的熔融粒子又在先前凝固的粒子上层叠压,从而获得良好的层状致密涂层。
等离子喷涂层的力学性能研究

等离子喷涂层的力学性能研究王全胜 王富耻( 北京理工大学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材料系 北京 100081 )文 摘 采用等离子喷涂的方法制备了纯陶瓷(8%Y2O3稳定的ZrO2)、陶瓷与金属(NiCrAl)的质量分数为90%、80%及镍包氧化锆(氧化锆含量80%)的涂层样品,测定了涂层的力学性能,包括抗弯强度及断裂韧性,并探讨了喷涂粉末对涂层力学性能的影响,为等离子喷涂法制备隔热型梯度功能材料奠定了基础。
测试结果表明:涂层的抗弯强度及断裂韧性随金属相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当金属相以包覆氧化锆的形式存在时,涂层的抗弯强度及断裂韧性有大幅度提高,说明金属相的存在方式对涂层性能有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 等离子喷涂,涂层,力学性能,梯度功能材料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Plasma S praying C oatingsWang Quansheng Wang Fuchi( Material Department,School of Mechanical Eng.&Auto. Beijing 100081 )Abstract ZrO2─Y2O3coating,the ratio of ZrO2─Y2O3and NiCrAl is90%and80%,and the coating of Ni/ ZrO2─Y2O3in which ZrO2─Y2O3content is80%were prepared by plasma spraying.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coat2 ings,including tensile strength and fracture toughness,were tested.The in fluences of powders were discussed.The re2 sults show that tensile strength and fracture toughness increased with content of metal,and increased much m ore for Ni/ ZrO2.K ey w ords Plasma spraying,C oatings,Mechanical properties,Functionally gradient materials1 前言自从1987年由日本学者平井敏雄、新野正之和渡边龙三等首次提出了梯度功能材料(FG M)的概念以来[1~3],该领域已成为近十几年来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国内外都对此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其中,等离子喷涂工艺被认为是实现梯度复合的最佳工艺方法之一。
激光重熔等离子喷涂纳米氧化锆热障涂层组织与性能

Mi r sr c u e a d P o e t s o l s p a e n sr eu e h r l c o tu t r n r p ri fP a ma S r y d Na o tu t r d T e ma e Ba re ai g fr n t rL s r Glzn ri r Co tn s Be o e a d Afe a e a i g
sr c u e ic n a a go r t d p wd r ,a d t e CO2ls rb a wi he c n i u uswa e wa p le o t e ls r tu t r d zr o i g l me ae o e s n h a e e m t t o tn o v sa p i d t h a e h g a i g o n sr cur d lzn fna o t t e TBCs he u .T mi rsr cu mi r h r n s a d h r l h c r ssa c fna o t curd c o t t i s, c o a d e s n te ma s o k e itn e o n sr t e u e u TBCsa d a - l z d TBCswe es se t al n e tg td c mpa e t o v n in lTBCs Th e ul ho ta h n s ga e r y tma i ly i v sia e o c r d wih c n e to a . er s t s w h tt e s n n sr cu e a o t t r d TBCse h b ta u i u o l x mir sr cu e c n itn fc l mna r i n o ・ le rp ril u x i i n q e c mp e c o t tr o ssi g o o u u rg ansa d n n・ t d o a tal me y me td n n sz d p ril s whi h c o tu t r ft s ga e o tn si o ia in o e c l mn rg an n le a o ie a tce , l t e mir sr c u e o a —l z d c ai g sa c mbn to ft ou a r i si e he h t e fa t r n h q a e r i s o h u fc . he e perme t e u t ft e mi r h r n s n h r l h c h r c u e a d t e e uix d g an n t e s ra e T x ii n a r s lso h c o a d e sa d t e ma s o k l r ssa c r s n h tte n n sr t r d c a i g n he a — l z d c ai g o s s e tr p o ris t n t e c n. e itn e p e e tt a h a o tucu e o tn s a d t s ga e o tn s p s e s b te r pete ha h o -
中国突破高性能纳米氧化锆热障涂层技术难关

中国突破高性能纳米氧化锆热障涂层技术难关
中国突破高性能纳米氧化锆热障涂层技术难关
2013年08月06日 10:24
来源:中国国防科技信息网
近日,西安航天复合材料研究所建成高性能纳米氧化锆喷涂粉体生产线,标志着该所高性能热障涂层攻关取得重大进展。
该所发挥等离子喷涂技术工程化应用优势,以高性能纳米氧化锆喷涂粉体在大推重比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和火箭发动机领域需求为背景,进行高性能热障涂层技术攻关,突破纳米结构控制技术,建成了国内最先进的粉体材料合成技术平台,建立了高性能纳米氧化锆喷涂工程化研制生产和材料标准体系,成为国内首家纳米粉体制备和涂层应用技术集成研究单位。
[责任编辑:吴雨洪] 标签:热障涂层航天氧化锆。
等离子喷涂ZrO2涂层隔热耐烧蚀性能研究

2 涂层 制备
采用美 国产 ME C T O等离子 喷涂设备 , 用机器手 采
精确 控制喷涂 参数 。 过对涂层 与基体 的结合强度进行 通 优化 采用 以下 参数 进行喷涂 ,电流 5 0 5 A,喷涂 0  ̄5 0
距离 7 mm,喷枪移动速度 4 0 m/,基体温度 2 O 0 8m s 5 ~ 3 0C,采用含 6 0 ̄ %~8 %的氧化钇 、二氧化锆 复合粉末 进行 喷涂 。
Fa m e mrt m/ ln t ml a u ℃
图 6 涂层隔热效果
Fi et e m a a re fe t g 6Th h r lb ri re c s
维普资讯
侯 根 良 等 :等 离子 喷涂 ZO 涂层 隔 热 耐烧 蚀 性 能研 究 rz
图 3为粉末扫描电镜 照片。图 4为对应 的涂层扫 描 电镜照片 , 微米 Z O 粉末多为块状 , r2 其尺寸约为 6 1 粒 0 m( a 度在 2 0 0 0  ̄3 0目之间) 。涂层厚度大约为 l m,经过 喷 m 涂 以后形成致密涂层 ,但涂层 中有 部分空洞 。
童
兰 0
却温度为 9 0 -30C时, 0 " 10 " 发生 由四方相 t 向单斜相 m 的
变化,具有典型的马氏体相变特征 ,伴随产生 3 %~6 %的 体积膨胀 。 由于相变产生 的应力以及涂层膨胀系数与基体
的不匹配 , 相变必然会引起涂层的破裂和脱落。为了克服 涂层的这一缺陷,通常在 ZO 中加入适量立方晶型氧化 r2
为 了提高涂层与基 体之 间的结合强度 , 基体表面 对
2e l l 。l
图 2 涂层 x 射线衍射 图谱
Fi ec a ig XRD pe tu g 2Th o t n s crm
等离子喷涂氧化锆涂层的组织结构及性能

等离子喷涂氧化锆涂层的组织结构及性能蒋雯(北京理工大学材料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北京 100081)摘要:本文介绍了等离子喷涂工艺制备的氧化钇部分稳定氧化锆热障涂层的组织结构,将氧化锆微米涂层和纳米涂层的韧性进行了比较,简述了它在不同基体上的热冲击性能的差异。
关键词:氧化锆;涂层;韧性;热冲击性;热障涂层由于能有效保护汽轮发动机热端部件,改善发动机性能,提高燃油经济性,因而在发动机技术中获得了广泛应用。
在我国,纳米涂层材料的制备和应用研究已被列为国家“十五”期间材料领域重点研究方向之一[1]。
采用等离子喷涂工艺制备的氧化钇部分稳定氧化锆热障涂层(简称TBC)由于其具有成本低廉、重现性好等优点而获得了广泛的应用[2]。
本文介绍了等离子喷涂工艺制备的氧化钇部分稳定氧化锆热障涂层的组织结构以及其韧性和热冲击性能等内容,以便于了解掌握该涂层的相关知识。
1氧化锆涂层的组织结构[3]河南工程学院的李福群、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的杨树森和北京理工大学的王富耻等人,研究了等离子喷涂纳米氧化锆功能梯度热障涂层组织结构。
他们选用L Yl2硬铝合金作为基材,以氧化钇部分氧化锆(简称YSZ)纳米粉末为原料,经团聚后采用美国Praxair公司的5500型大气等离子喷涂系统(SGl00型喷枪)制备氧化锆纳米涂层。
将制备好的涂层进行研究,发现氧化锆粉末为四方相和立方相的混合体,没有单斜相存在,离子喷涂前后,粉末并未发生明显的相变。
同时,从表层形貌可以看出,涂层中颗粒熔化比较完全,熔化的粉末颗粒在沉积时产生形变,平铺性好,涂层表面较为平坦。
但是由于YSZ粉末熔点较高,有些颗粒在喷涂过程中(如在锥形火焰边沿)尚未完全熔化即被喷出,同时,由于粉末颗粒的热导率低,热传导速率慢,在喷涂过程中导致大颗粒内部的部分小颗粒来不及熔化,因此涂层表面会存在一些未熔颗粒。
这就是涂层表面仍然存在一些生粉组织的原因。
另外等离子涂层是由一层层的熔融颗粒相互叠加沉积而成,在喷涂过程中熔融颗粒内部会不可避免地溶解一部分空气,熔融颗粒快速凝固的过程中,一部分气体会溢出涂层表面,因此在涂层表面还可观察到一些小孔隙。
等离子喷涂氧化锆纳米涂层显微结构研究

质 量 太 小 , 比表 面 积 又 大 ,在 喷 涂 过 程 中 造 成 粉 末 输 送 困 难 ,另 外 , 因 为 冲 量 小 , 使 得 纳
米 粒 子 无 法 在 基 材 上 沉 积 形 成 致 密 涂 层 .本 研 究 选 用 喷 雾 造 粒 技 术 ,将 纳 米 颗 粒 重 组 成 微 米 级 颗 粒 , 以适 合 于 等 离 子 喷 涂 用 .涂 层 的 显 微 结 构 和 涂 层 的 性 能 密 切 相 关 ,利 用 S EM 、 T M 和 XRD 技 术 对 涂 层 的 显 微 结 构 和 物 相 组 成 进 行 了 观 察 和 确 定 .此 外 ,还 对 涂 层 的 气 E
维普资讯
4期
陈 煌 ,丁 传 贤 :等 离 子 喷涂 氧化 锆 纳 米 涂 层 显 微 结 构 研 究
83 8
实 验 选 用 商 用 3 1 氧 化 钇 部 分 稳 定 的 纳 米 氧 化 锆 粉 末 作 为 原 料 ,透 射 电 镜 分 析 表 明 mo% 其 一 次 粒 径 为 7 ~lO m. 喷 雾 造 粒 制 成 的 粉 末 颗 粒 呈 球 形 或 椭 圆形 ( 图 1. 验 表 明 喷 0 ln 经 见 )实
文章编 号: 0 03 4 2 0 )40 8 —5 1 0 — 2 X(0 20 —8 20
等 离 子 喷 涂 氧 化 锆 纳 米 涂 层 显 微 结 构 研 究
陈 煌 , 丁 传 贤
( 国 科 学 院 上 海 硅 酸 盐 研 究 所 , 上 海 20 5 ) 中 0 0 0
摘 要 : 利 用 大 气 等 离 子 喷 涂 ( APS 技 术 ,在 不 锈 钢 基 体 上 制 备 了氧 化 锆 纳 米 结构 涂 层 .运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等离子喷涂氧化锆涂层的性能研究进展程水凤材科091班摘要等离子喷涂制备的纳米陶瓷涂层与传统微米级涂层相比晶粒更细小, 耐腐蚀性和断裂韧性明显提高,且致密度、硬度和结合强度更高,本文对等离子喷涂的原理做了简单介绍,就等离子喷涂氧化锆涂层的性能特点进行综述,并总结了最近的研究成果。
关键词等离子纳米陶瓷氧化锆生物活性0 前言二十一世纪以来, 随着经济和技术的进步, 以及人们对环保和节能降耗等意识的增强,人们对材料的选择和技术工艺的应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陶瓷的韧性是陶瓷材料领域研究的核心问题,陶瓷的纳米化及纳米复合是目前改善其断裂韧性的极为重要途径之一。
1987年德国的Karch 等人首次报道了所研制的纳米陶瓷具有高韧性与低温超塑性行为, 这第一次向世界展现了纳米陶瓷潜在的优异性能, 为解决陶瓷材料的最大问题——脆性展示了一个新的思路。
随着纳米粉末的生产进行了工业化, 纳米材料的研究重点正在从粉末的合成向以粉末为基的涂层或体结构材料的制备转变。
纳米材料由于其结构的特殊性,具有一般材料难以获得的优异性能,为等离子喷涂涂层性能的提高提供有利条件。
经大量研究表明, 把等离子喷涂技术与纳米技术进行结合, 以纳米结构粉末为原料用等离子喷涂技术制备的纳米结构涂层表现出了极为优异的性能, 使纳米材料的应用更加广泛和大规模化。
由于等离子喷涂法制备的纳米结构涂层具有涂层和基体的选择范围广、工艺简单、沉积效率高以及易于形成复合涂层等优点, 因此在工业上潜在着较为广泛的应用前景。
纳米陶瓷涂层已经成为材料研究的一个新热点。
本文就等离子喷涂氧化锆涂层材料的性能研究做简单综述。
1 等离子喷涂原理等离子喷涂是采用等离子焰流为热源, 将金属或非金属加热到熔化或者半熔化状态,再用高速气流将其吹成微小颗粒,然后喷射到经过处理的工件表面, 形成牢固的覆盖层, 以满足不同工况需求的一种技术。
由于电离介质的不同, 等离子喷涂可分为气体稳定等离子喷涂和液体稳定等离子喷涂两类。
但气体稳定等离子喷涂较为常用。
气体稳定等离子喷涂产生等离子体和等离子弧的原理为:正常状态下原子呈现中性, 气体在常温下一般是不导电的。
但是当外界通过某种方式给气体分子或原子足够的能量时, 就可以使电子能够脱离原子而成为自由电子, 从而使得分子或原子成为带电的离子, 产生电离。
电场维持着强烈的电离, 并形成了弧光放电, 即产生电弧。
这种整体上呈现中性、充满着数量相等的正负离子的电离气体称为等离子体。
在等离子喷枪中, 阴极和阳极喷嘴之间气体介质出现持续而强烈的电离产生直流电弧, 该电弧把导入的工作气体加热电离成高温等离子体, 并在喷嘴水冷壁的机械压缩效应、热压缩效应及自磁压缩效应的作用下电弧被压缩产生了气体电离达1%以上, 温度达几万度的非转移性等离子弧。
等离子喷涂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制备工艺,它有高温和快速冷却两大特点,这有助于纳米结构的形成。
用等离子喷涂制备纳米涂层主要是通过一定的工艺控制,将未熔融和半熔融粉体的纳米结构保留于涂层中,形成一种“二元结构”的纳米涂层。
它在热障和耐磨等方面已得到较好的研究和应用。
另外,纳米结构涂层也可作为生物医用材料。
这是由于等离子喷涂涂层的粗糙表面能够促进成骨细胞粘附、增殖以及骨结合;纳米结构能够促进和细胞粘附有关的蛋白质在涂层表面有选择性地吸附,从而有利于细胞后续功能的发挥。
纳米结构和微米级粗糙表面的共存有望进一步提高涂层的细胞相容性。
2 等离子喷涂氧化锆涂层等离子喷涂氧化锆涂层具有熔点高、导热系数低和抗热冲击能力高等特点,常常被用作发动机高温部件的热保护层。
研究发现,与常规涂层相比,纳米氧化锆涂层具有气孔率低、硬度高和结合强度以及耐磨损能力好等优点。
此外,纳米结构氧化锆涂层还具有较低的导温系数和较好的抗热冲击能力。
在生物医用材料方面,氧化锆被用作第二相,与羟基磷灰石构成复合或梯度涂层来提高医用羟基磷灰石的力学性能。
近期的研究发现,在模拟体液中,阴极弧沉积和阳极氧化制备的纳米氧化锆薄膜可诱导类骨羟基磷灰石沉积,显示生物活性。
Wang等人发现,等离子喷涂纳米氧化锆涂层不仅具有生物相容性,也具有诱导类骨羟基磷灰石沉积的能力。
因此人们对纳米氧化锆涂层的研究日益增多。
2.1 涂层的显微结构为满足等离子喷涂技术的要求,首先用喷雾干燥技术制备成球形粉末,这种粉体不仅流动性好,还适合于喷涂,而且涂层沉积效率比常规涂层高20%~40%。
丁传贤等对其制备的纳米氧化锆经扫描电镜显示,涂层的表面呈现熔融和未熔融结构,未完全熔融的纳米粉体镶嵌于涂层结构中,形成了“二元结构”涂层。
未熔融区的比例较小,部分熔融区中存在着未熔的纳米团聚粉末。
与相同工艺条件下制备的微米氧化锆涂层相比,其组织较为疏松,孔隙率较大,存在大片的未熔融区域,且质量明显低于纳米氧化锆涂层。
可能是由于氧化锆的熔点较高(达2 710 °C),在喷涂的过程中,粉粒很难充分熔化,从而对涂层质量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另外,还发现涂层表面颗粒尺寸小于100 nm,颗粒呈现团聚状,由柱状晶粒紧密排列而成,构成层状结构,其生长方向与基材垂直,相邻层的柱状晶粒之间还存在着裂纹;经X–射线衍射和拉曼光谱分析表明,涂层是由四方相的氧化锆组成。
2.2 涂层的力学性能纳米涂层和常规的3 % Y2O3−ZrO2 涂层相比,前者有较低的气孔率、较高的硬度和结合强度。
另外,经滑动和往复式摩擦磨损试验结果显示,在干摩擦条件下,两种涂层分别与不锈钢组成的摩擦副的摩擦因数相近,但是纳米涂层的磨损率更低一些。
Tao和Li等人研究4.7 % Y2O3−ZrO2涂层的摩擦学特性时也得到了类似的结论,其原因可能是纳米氧化锆涂层和常规涂层的弹性模量不同。
2.3 涂层热扩散率经测量纳米和常规3 %Y2O3–ZrO2 涂层热膨胀系数和热扩散率可知二者的热膨胀系数相近,并且都随着温度升高略有增大,但是二者的热扩散率却相差较大。
纳米氧化锆涂层的热扩散率为1.8~2.54×10-3 cm2/sec,而常规涂层的热扩散率为2.25~3.57×10-3 cm2/sec。
Lin 等人也对涂层热扩散率进行研究得到了类似的情况,这可能与涂层晶粒尺寸有关,因为纳米级的晶粒有利于材料导热性能的降低。
2.4 涂层抗热震性能王国成等将纳米和常规涂层分别加热至1 000、1 200和1 300 ℃,保温30 min,随后投入20 ℃的冷水中,记录涂层边区出现裂纹时的次数通过涂层出现裂纹时的热循环次数可知,纳米氧化锆涂层的抗热震寿命为常规涂层的2~3 倍。
Wang和Zhou也分别考察了二者的抗热震行为,也到得了相似结果。
纳米结构氧化锆涂层的失效源于涂层的垂直开裂,而常规涂层的热震破坏呈现水平开裂,开裂形式的不同导致抗热震寿命的差异。
经透镜分析结果得知,纳米氧化锆涂层中的裂纹是沿晶界扩展,其扩展路径较长,因此涂层有较高的抗热震断裂能力。
而常规涂层的裂纹扩展是沿晶断裂和穿晶断裂,导致涂层具有较低的抗热冲击能力。
李志军,王红英等将氧化锆梯度涂层进行269次反复热震试验后,将热震实验前后的表面形貌对比发现涂层表面并未产生明显的裂纹,分析结果也充分说明了经269次反复热震后涂层也没有产生失效, 涂层热震性能良好, 涂层结合紧密。
2.5 涂层的生物活性目前对氧化锆与医用羟基磷灰石组成梯度涂层和复合涂层的生物活性进行较多研究,但对氧化锆涂层生物活性研究相对较少。
曾有人模拟体液浸泡试验,结果显示:纳米结构3 % Y2O3–ZrO2 涂层表面可以诱导类骨磷灰石的形成,显示出了一定的生物活性。
在相同条件下,去掉纳米结构表面的涂层和相同化学成份及相组成的陶瓷试样表面都没有发现类骨磷灰石形成,即显示是没有生物活性。
由此可见,涂层表面纳米结构是其诱导类骨磷灰石生成的可能原因。
纳米晶粒材料具有高的比表面积和缺陷密度,在水的作用下表面易形成Zr–OH,从而能够诱导类骨磷灰石的形成。
阴极弧沉积的四方相纳米氧化锆膜能够诱导类骨磷灰石形成验证了这一点。
Wang 等人在检测其生物活性时发现,具有纳米结构表面的单斜氧化锆涂层具有较好的生物活性,这可能与单斜氧化锆在水作用下很容易和水发生反应形成Zr–OH 相关。
另外,还发现细胞在3 % Y2O3–ZrO2 涂层表面能够很好的增殖,增殖速率和对照组无明显区别。
丁传贤等曾在3 % Y2O3–ZrO2 涂层表面分别培养1天和7 天的MG63 细胞形态。
发现,经过1 天培养,细胞在涂层表面铺展良好,但尚不能覆盖整个涂层表面。
7 天后,细胞融合成一体,并由单层增至为多层。
细胞形态观察和增殖实验结果显示,3 % Y2O3–ZrO2 涂层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
这可能是由于纳米结构表面易与纳米尺寸的粘附蛋白(纤维结合素)结合,并形成生物矿化结构。
生物矿化层有助于增加骨细胞在涂层表面的粘附,从而导致纳米氧化锆涂层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
3 结语综上所述,可得出以下结论:(1)经过粉体制备和对喷涂工艺的控制,得到了纳米结构3 % Y2O3–ZrO2 涂层。
发现涂层由熔融和半熔融的粉末组成,呈现出“二元结构”。
表面的颗粒尺寸较小,涂层中氧化锆呈现四方相。
(2)纳米结构涂层具有比常规涂层低的气孔率、较高的硬度、结合强度和弹性模量。
在干摩擦条件下,两种涂层的摩擦系数值相近,但相同条件下纳米涂层的耐磨性明显好于常规涂层。
(3)纳米氧化锆涂层导温系数低和抗热震性能良好等特点,涂层结合也较为紧密。
其热震失效是沿着晶裂纹扩展,而常规涂层是穿晶断裂。
(4)通过模拟体液浸泡试验表明,类骨磷灰石能够在纳米涂层的表面形成,表现出良好的生物活性。
另外,细胞相容性也较好。
虽然很多学者对纳米氧化锆涂层进行了研究,在制备、结构表征和性能检测等方面均取得了一些有益的结果,但是纳米氧化锆涂层的研究还不是很成熟。
虽具有较低的导温系数和较好的抗热冲击行为,但其抗烧结性能还需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对涂层的抗热循环机制还不是很清楚。
虽得知另外,因其喷涂用粉末的制备成本较高,所以其应用还不是很广泛。
尽管经初步研究发现了纳米结构氧化锆涂层具有一定的生物活性和细胞相容性,但其机理还不明确。
因此还需与生物等其他学科研究正共同进行深入研究,使其在更多领域得到应用。
参考文献[ 1 ] 税毅,张鹏程,蒋驰,等.ZrO2纳米粉等离子喷涂层制备研究[ J].材料热处理学报,2004, 25(1).[ 2 ] 常鹰,李溪滨,陈艳林.纳米氧化锆涂层的制备、显微结构及抗热震性能研究[ J] . 金属热处理,2007,32(6).[ 3 ] 刘保福,詹肇麟,张红松等.等离子喷涂ZrO2热障涂层孔隙结构的研究[ J].金属热处理,2007,32(12).[ 4 ] 华六五.大气等离子喷涂纳米ZrO2 涂层工艺与性能研究[ J].固体火箭技术,2007,(2).[ 5 ] 常鹰. 纳米氧化锆涂层的制备、显微结构及抗热震性能研究[ J].金属热处理,2007, 32(6).[ 6 ]黄勇,路学成等.等离子喷涂纳米陶瓷涂层的摩擦学性能研究.[ J].军事交通学院学报,2009,9(1).[ 7 ] 李志军,王红英,汤伟杰等.离子喷涂YPSZ陶瓷梯度涂层的组织与抗热震性能[ J].金属热处理,2009,34(8).[ 8 ]陈煌,丁传贤.等离子喷涂纳米氧化锆涂层显微结构的研究[ J].无机材料学报,2002,17(4).[ 9 ]李春福,王斌,王戎等.纳米掺杂Al2O3/ZrO2 等离子喷涂涂层的组织及性能[ J].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07,17(9).[ 10 ]路学成,阎殿然.等离子喷涂纳米陶瓷涂层研究[ J].热处理,2009,24(4).[ 11 ] 郗雨林,陈派明,柴东朗.等离子喷涂纳米复合陶瓷涂层的研究[ J]. 热加工工艺.2008,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