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第9课时整理与复习[仅供参考]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上第三单元《分数除法》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

课时教学设计课时本单元第9课时课题整理与复习教学内容分析人教版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科书第十一册第二单元第44页的内容,本单元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除法的意义,分数乘法的意义,以及解简易方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包括的内容:倒数、分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分数除法应用题。
这部分知识紧密联系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揭示相养的知识内在联系,加强直观教学,结合操作和图形语言,探索理解的计算方法。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一方面掌握了分数的四则运算;另一方面为后面学习比、百分数和比例提供了基础。
学情分析学生们具有简单的抽象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及较好的注意力,并热衷于参加富有神秘感和挑战性的活动。
基于对教材以及学情的分析,制订出以下教学目标。
目标确定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理解倒数的含义,如何求一个数的倒数。
2.学会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理解分数除法的算理。
3.学会应用题的解题方法,会列方程解决应用题。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借助已有的经验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并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通过过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情景和探索性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形成计算技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
学习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正确解答分数乘除法应用题。
2.教学难点:正确计算分数除法;体会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联系与区别。
学习活动设计教师二次设计【环节一:归纳整理。
】师:通过树状图,回顾本单元的知识点。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知识点,从而让学生把本单元的知识串联起来,形成知识树状图,便于串联起知识,加深记忆便于应用。
] 【环节二:巩固练习。
】师:同学展示题答案,交流探讨。
复习简便运算,总结做题方法。
依托分数乘除法计算和解方程的方法,解与分数乘除法有关的方程。
看图列式计算,主要考察单位“1”已知和未知的两类。
师:大家有了这么多的收获,敢不敢接受更高的挑战?[设计意图:通过多元化、有梯度的设计练习题,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灵活运用方法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9课时《整理和复习》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9课时《整理和复习》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复习本学期所学的数学知识,包括加法、减法、认识三维图形等。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整理知识的能力,帮助学生通过复习巩固所学内容。
•情感目标:让学生感受到复习对于巩固知识、提高能力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点
1.复习加法、减法的运算方法;
2.复习认识三维图形的名称。
三、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复习资料、课件等;
2.学生准备课本、笔和纸等学习工具。
四、教学过程
第一步:导入
1.复习上一节课所学内容,引入整理和复习的主题。
2.引导学生讨论复习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步:复习
1.复习加法、减法的运算方法,通过例题巩固学生的计算能力。
2.复习认识三维图形的名称,让学生能够准确地辨认图形。
第三步:整理
1.引导学生整理本学期所学的数学知识,包括重点知识点和解题方法。
2.练习整理知识的方法,例如制作思维导图、总结笔记等。
第四步:复习
1.给学生一定时间自主复习,并指导学生关注重点内容。
2.针对学生疑惑的问题进行答疑和解释。
五、课堂延伸
1.给学生布置整理课上内容的作业,加深印象。
2.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继续复习巩固知识。
六、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于加法、减法、三维图形等内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掌握了整理和复习的方法。
希望学生能够坚持复习,提高数学学习效果。
以上为本节课的教案内容,请老师们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和安排。
最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目录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 (1)第1课时收集数据、认识简单的统计表 (3)第2课时统计数据的方法 (6)第3课时练习课 (9)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 (10)第1课时平均分 (11)第2课时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 (13)第3课时除法的初步认识 (15)第4课时除法的初步认识 (17)第5课时练习课 (19)第6课时用乘法口诀求商(一) (21)第7课时用乘法口诀求商(二) (23)第8课时练习课 (25)第9课时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27)第10课时练习课(一) (29)第11课时练习课(二) (31)第12课时整理与复习 (32)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 (34)第1课时认识对称现象及轴对称图形 (35)第2课时平移和旋转 (38)第3课时解决问题:剪一剪 (42)第4课时综合练习 (44)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 (46)第1课时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 (47)第2课时练习课 (49)第3课时用9的乘法口诀求商 (50)第4课时解决问题 (52)第5课时练习课 (54)第6课时整理和复习 (55)第五单元混合运算 (57)第1课时同级运算 (58)第2课时乘除法和加减混合运算 (61)第3课时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64)第4课时解决问题 (66)第5课时整理和复习 (70)第六单元有余数的除法 (73)第1课时有余数除法(一) (74)第2课时有余数除法(二) (76)第3课时有余数除法(三) (78)第4课时有余数除法练习课 (80)第5课时解决问题(一) (82)第6课时解决问题(二) (84)第7课时解决问题练习课 (85)第8课时整理复习 (88)第9课时小小设计师 (90)第七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 (92)第1课时1000以内的数的认识 (94)第2课时1000以内数的组成及读写 (96)第3课时认识算盘 (98)第4课时10000以内数的认识(一) (100)第5课时10000以内数的认识(二) (102)第6课时10000以内数的读写 (103)第7课时练习课 (105)第8课时100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106)第9课时近似数 (108)第10课时练习课 (109)第11课时整百、整千数加减法 (110)第12课时利用估算解决问题 (112)第13课时练习课 (114)第八单元克和千克 (115)第1课时克和千克的认识 (116)第2课时解决实际问题 (118)第3课时练习二十 (120)第九单元数学广角——推理 (122)第1课时数学广角(一) (123)第2课时数学广角(二) (125)第3课时练习二十一 (127)第十单元总复习 (129)第1课时总复习 (130)第2课时表内除法和有余数的除法 (132)第3课时数据收集整理和图形的运动 (134)第4课时混合运算 (136)第5课时万以内数的认识 (138)第6课时克和千克 (140)第7课时综合练习 (142)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数学最新教材二年级下册《数据收集整理》第2~6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9课时《单元综合复习》示范课教案

第七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第9课时单元综合复习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单元复习课。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正确地认、读、写万以内的数,理解各数位上的数字的意义,知道数的组成,会比较数的大小,掌握数位顺序;会用万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的事物,能简单的估算和交流,能结合情境体会近似数的意义,进一步发展数感;能进行整百、整千数加减法的口算,并能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本课主要是对这些知识进行梳理和巩固提升。
设计时充分考虑学生自主性,培养学生概括能力,通过具体的题目回顾新知。
针对知识点,设计了有梯度的练习题,注重学生运算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读、写万以内的数,理解各数位上的数字表示的意义,并知道数组成。
掌握万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
2.使学生能进行整百、整千数加、减法的口算,会在实际情境中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简单的估算,体会估算在1/ 11生活中的作用,积累解决问题的基本经验。
3.培养学生总结和复习的好习惯,对所学知识查缺补漏。
教学重点:复习巩固本单元知识点。
教学难点:熟练掌握万以内数的读写法,以及整百整千数加减法的口算方法。
结合具体情境体会使用近似数的意义,会用估算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学过程:2/ 113/ 114/ 115/ 116/ 11环节二综合练习1.写出下面的数并读一读。
2.3.有()个千、()个百、()个十和()个一。
说一说它们组成的数是多少。
4.先说出算盘上表示的数是多少,再说一说它们的组学生思考后回答。
生1:写作:126 读作:一百二十六生2:写作:304 读作:三百零九生3:写作:580 读作:五百八十生:现在是(九)百(九)十(九),再在个位上拨一个珠就是(一千)生:有( 3 )个千、(1 )个百、( 5 )个十和(2 )个一。
在基础练习中回忆起万以内数的读写法及数的组成,巩固和提升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k5第9课时平面上两点间的距离(1)

本文为自本人珍藏 版权所有 仅供参考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必修Ⅱ[苏教版]平面上两点间的距离(1)教学目标:(1)掌握平面上两点间的距离公式;(2)能运用距离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教学重点:掌握平面上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及运用.教学难点: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的推导.教学过程一、 引入新课问题:1.证明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可用对边互相平行外还可用什么方法?2.已知四边形的顶点坐标如何求四边形的边长?3.已知(1,3)A -、B(3,-2), C(6,-1),D(2,4) ,四边形ABCD 是否为平行四边形?二、 讲解新课先计算点A(-1,3),B(3,-2) 间的距离.过点A (-1,3)向x 轴作垂线,过点B (3,-2)向y 轴作垂线,两条垂线交于点P ,则点P 的坐标是(-1,-2),且PA=|3-(-2)|=5,PB=|3-(-1)|=4,所以在Rt ∆PAB 中,==AB=CD ,同理AD BC =,所以ABCD 是平行四边形.一般地,设两点111222(,),(,)P x y P x y ,求12PP 的距离.如果12,12x x y y ≠≠,过12PP 分别向y 轴、x 轴作垂线,两条垂线相交于点Q ,则点Q 的坐标为21(,)x y .因为121221||,||PQ x x P Q y y =-=-,所以在Rt ∆12PP Q 中, 2222212122121()()PP PQ P Q x x y y =+=-+- (*)当12x x =时,12PP =21||y y -,当12y y =时, 12PP =21||x x -,均满足(*)式.则平面上两点111222(,),(,)P x y P x y 之间的距离公式为12PP =三、 数学运用1.例题:例1.(1)求A(-1,3)、B (2,5)两点之间的距离;(2)已知A (0,10),B (a ,-5)两点之间的距离为17,求实数a 的值.解. (1)由两点间距离公式得=(2)17=,解得 a=8±.故所求实数a 的值为8或-8.例2.已知三角形ABC的三个顶点1(1,0),(1,0),(2A B C -,试判断ABC ∆的形状. 分析:计算三边的长,可得直角三角形.解:2AB ==,1BC ==,AC ==∵222AC BC AB +=, ∴ABC ∆为直角三角形.例3.已知点A(0,3),B(-1,0),C(3,0),试求D 点的坐标,使四边形ABCD 为等腰梯形. 分析:要使四边形为等腰梯形,则需他的一组对边平行且不相等,而另一组对边相等. 解:设所求D 点的坐标为(,)x y ,由AB CD =及AD ∥BC ,得3y =⎧=23x y =⎧⎨=⎩或43x y =⎧⎨=⎩(不合题意,舍去). 再由BC AD =及AB ∥CD,得030301y x --⎧=⎪-+=, 解得16535x y ⎧=⎪⎪⎨⎪=⎪⎩或43x y =⎧⎨=⎩(不合题意,舍去).∴所求D 点的坐标为(2,3)或163(,)55. 例4.已知点(2,3),A -,若点P 在直线70x y --=上,求取最小值.解:设P 点坐标为(,)P x y ,∵P 在直线70x y --=上,∴7y x =-,22222(2)(4)212202(3)2AP x x x x x =-+-=-+=-+,三、课堂小结掌握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四、课外作业课本第96页第1、2、5、6题,第117页第9题.。
【苏教版】2021年秋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全套课时作业含答案

【苏教版】2021年秋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全套课时作业含答案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课时作业目录第一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第1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1)第2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2)第3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1)第4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2)第5课时体积和容积的认识第6课时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第7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1)第8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2)第9课时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第10课时练习课第二单元-分数乘法第1课时分数与整数相乘(1)第2课时分数与整数相乘(2)第3课时分数与整数相乘(3)第4课时分数与分数相乘第5课时分数连乘第6课时练习课第7课时倒数的认识第三单元-分数除法第1课时分数除以整数第2课时整数除以分数第3课时分数除以分数第4课时分数除法的简单应用第5课时练习课第6课时分数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第7课时比的意义第8课时比的基本性质I第9课时练习课第10课时按比例分配问题第11课时练习课第四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第1课时用假设的策略解决问题(1)第2课时用假设的策略解决问题(2)第3课时练习课第五单元-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第1课时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第2课时练习课第3课时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实际问题(1)第4课时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实际问题(2)第5课时练习课第六单元-百分数第1课时百分数的意义和读写第2课时练习课第3课时百分数与小数的互化第4课时百分数与分数的互化第5课时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简单实际问题第6课时求百分率的实际问题第7课时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第8课时练习课第9课时与纳税有关的实际问题第10课时与利息有关的实际问题第11课时与折扣有关的实际问题第12课时练习课第13课时列方程解决稍复杂的百分数的实际问题(1)第14课时列方程解决稍复杂的百分数的实际问题(2)第15课时练习课第七单元-整理与复习第1课时数的世界(一)第2课时数的世界(二)第3课时图形王国第4课时应用广角II第一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第1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1)一、长方体有()个面、()个棱和()个顶点,()的面完全相同。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上第六单元多边形的面积整理和复习练习课教学设计

4.复习组合图形。
课件出示:(1)师:本单元我们还学习了组合图形,同学们看这样一个组合图形,你能求出它的面积吗?思考过后,请同学们快速地在练习本上列出算式,并在小组内交流算法。
(2)汇报算法小结:在本道题的多种列式中,可以归纳为两种方法:分割法和添补法。
分割法用的是加法计算,而添补法用的是减法计算。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交流,使学生明白计算简单组合图形的面积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进一步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环节三:练习巩固,内化发展。
】师:看来同学们都特别地善于总结和观察。
现在我们就利用前面的复习来做几组练习,在练习过程中如果你做对一道题,都可以给自己画上一颗星来奖励自己,最后你们在小组内比比看谁得到的星最多,谁就是你们小组的数学小冠军好不好?(一)细心判断。
(全对得五颗星)1.两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它们的底和高一定相等。
()2.平行四边形的底扩大2倍,它的面积就扩大2倍。
()3.梯形面积的大小与它的底和高有关,与它的位置和形状无关。
()4.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是8cm,它的面积就是32cm2。
()5.两个面积相等的梯形,一定能够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二)我会填。
(全对得四颗星)1.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等底等高,三角形的面积是15m2,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
2.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高也相等。
如果三角形的底等于16cm,那么平行四边形的底是()cm。
3.若三角形的底缩小2倍,高扩大4倍,那么它的面积()。
4.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分别等于长方形的长和宽,已知长方形的面积是26cm2,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dm2。
(三)大显身手(全对得三颗星)用篱笆围成一个梯形养鸡场(如图),其中一边利用房屋墙壁。
已知篱笆长80m,求养鸡场的占地面积。
(四)开动脑筋(全对得三颗星)一个三角形的底是15厘米,如果底缩小3厘米,面积就缩小18平方厘米。
原来三角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设计意图:练习形式多样,既巩固了本课所复习的知识,又让学生明确:在联系生活解决问题时,不能把纯粹的数学知识生搬硬套,要灵活应用,使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九单元《总复习》全部教学设计

生:我还认识了0-20,我认识了加减法……师:本学期同学们都有了不少收获,这节课我们就来梳理一下本学期的知识点。
[设计意图:首先让学生简单回忆一下本学期知识,大体了解重点知识,为后面环节知识点详细复习做铺垫,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畅所欲言,引起学生兴趣,提高学生自信心。
]【环节二:梳理知识,巩固练习】(1)20以内数的顺序师:同学们有关20 以内的数,你能回忆起那些知识点?生:我们学习了数的组成,知道了1个十是10个一……生:我还会从0数到20……师:同学们,让我们一个一个从0数到20 (生齐数)师:你会2个2个的数吗?5个5个的呢?(生齐数)师:老师要来考考大家对数的组成掌握的怎么样了,你们有信心吗?(PPT出示题目)(2)“20 以内的加法和20 以内的不退位减法”的复习。
师:同学们还记得我们本学期学的加法吗?你能将加法分分类吗?生:有进位加法和不进位加法。
师:你能举个例子吗?生:比如9+2=11就是进位加,用凑十法计算。
11+3=14就是不进位加,直接用各位和个位相加结果写在个位。
师:让我们来练习一下吧!(PPT出示题目,学生口答)师:老师将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整理了一下,同学们跑火车口答。
(3)“认识钟表”的复习。
师:除了数字,本学期我们还学习了一位生活总很重要的帮手,谁想起来了?生:钟表!师:下面的钟表,你认识吗?判断是几时的方法是什么?(PPT出示题目)生回答问题。
师:下面这个钟表不是几整了,你还会认吗?(PPT出示题目)生:回答问题。
(4)“认识图形”的复习。
师:本学期我们还学习了几个图形,谁想起来了?生: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追问:你知道他们的特点吗?生回答特征,师及时补充。
教学难点:1.根据加、减法的意义和算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理解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算理。
学习活动设计教师二次设计【环节一:回顾复习,导入新课。
】回顾导入:亲爱的同学们,我们这学期已经进入了复习阶段,请大家回忆一下,这学期你都学会了哪些新知识?通过上节课的复习,我们可以怎样进行梳理?你在学习中有哪些有趣的事情要和大家一起分享呢?根据所学知识进行汇报,其他学生进行补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年{某某}小学
小
学
数
学
学
习
资
料
教师:
年级:
日期:
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
第9课时整理与复习
【学习目标】
1.能够系统清晰地梳理本单元所学知识,正确理解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
2.正确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学习过程】
一、知识梳理
我的问题:。
二、专项训练
1.计算下面个图形的体积。
2.解决问题。
你可以采用画图,列表格
等不同方法哦!整理过程中你
有什么问题吗?记录下来吧!
计算中用到了哪些知识?说说
你的思路!
三、课堂达标
1.填空。
(1)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等底等高,圆锥的体积是24立方米,圆柱的体积是(),如果圆柱的体积比圆锥的体积大18立方米,圆柱的体积是(),圆锥的体积是()。
(2)用一张长15厘米,宽12厘米的长方形纸围成一个圆柱,这个圆柱的侧面积是()平方厘米。
(3)一个圆柱体削成一个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 削去的部分是圆锥体的( )%.
2.同学们用彩纸制作了20个圆柱形灯罩,每个灯罩高35cm,底面圆的周长是47.1cm。
至少需要用多少彩纸?
想一想是要求圆柱的什么呀?
3.一个圆锥形沙堆,底面积是28.26㎡,高是2.5m。
用这堆沙在10m宽的公路上铺2cm厚的路面,能铺多少米?
计算时要注意单位哦!
4.一块蜂窝煤大约需要用煤多少立方分
米?(得数保留整数)
四、课外拓展
压路机的前轮是圆柱形,轮宽1.5米,直径1.2米,前轮每分钟转动10周,每分钟前进多少米?每分钟压路多少平方米?。